本科公共课心理学试题解析

本科公共课心理学试题解析
本科公共课心理学试题解析

本科公共课《心理学基础》试题库

第一章

一、填空

、人的活动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1

。、个体心理一般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2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年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31879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机能主义是由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世纪初创204立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斯洛和罗杰斯。5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6

说明、预测和控制。

、确定研、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是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7

究对象、、解释界定概念及测量工具、选择研究方法

。结果并作出推论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8

实验法。

二、名词解释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1

、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行为还包2

括机体的生理现象。.

三、选择题

。、构造主义的主要研究方法是()B1

观察法测量法调查法内省法C B D A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D2

铁钦纳詹姆斯华生弗洛伊德D B CA

。、认为意识体验和知觉大于部分之和的心理学派是()3A

构造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D B A C

、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4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方法是()。D

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D CA B

。、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是()C5

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C A B D

三、多选题

。、人的意识活动包括()1ABCD

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对内部刺激的觉知B A

对自身的觉知对内部心理活动的觉知D C

。、心理过程包括()2

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差异C A D B

。、心理过程的稳定的心理特性有()3

能力气质性格情绪C DA B

。、下列属于社会心理研究范畴的是()4ABCD

人际关系个体社会化团体的动力与特征人际互动D C B A.。、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C5

斯金纳詹姆斯华生弗洛伊德C B D A

。、调查法包括()6AD

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D B CA

四、判断题

()、人在清醒的时候,有些心理现象也是无意识的。1Y

、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心理实验对无关变量控制严格,对自变量和因2变量测定的精确性高,所以它的结论很容易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去。()Y

五、简答题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

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

、简要说说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与实验法的优缺点?2

答:观察法: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1.

缺点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而且,他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

么。调查法:优点是能够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使用方便,并且效2.

率高,故而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缺点是

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个案研究法:优点3.

是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缺点是所收集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实验法:优点是对无关变量进行严格控制,对自然变量和因变量4.

做了精确测定,精确度高。缺点是研究情境是人为的,脱离实际情.境,难以将结论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去。

。、非典时期人们的紧张、惶恐的何种情绪状态的反应()5

、心境、激情、应激、缺乏理智、精神崩溃EDB CA 。、人类对各种认识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是()6、思维、内化、动机、注意、情感ED C AB

。、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是()7

、丘脑情绪理论、动力定型理论、评价情绪理论ACB 、激活归因理论、生物反馈控制理论E D

。、一种比较微弱持久的、具有弥散性的情绪是()8、心境、情操、情调、激情、应激E BD C A

。、沙赫特的情绪理论是()9

、丘脑情绪理论、动力定型理论、评价情绪理论BAC 、激活归因理论、生物反馈控制理论E D

二、多项选择

。、认识对情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0

、感觉是诱发情绪的首要条件、记忆能够激活情绪BA

、想象决定情绪的复杂程度、思维影响情绪反应的方式和速DC 度、评价影响着情绪的质量E

、阿诺德——拉扎鲁斯的情绪理论认为,情绪包括下列各项中的11哪些成份()。

、生理因素、行为因素、第二信号系统、认知因素D CA B

、丘脑抑制的解除E.

。、关于情绪与行为的关系,下列各项中哪些表述是正确的()12、具有先天的关联性、具有后天的文化制约性BA

、先天的关联性可以从表情中显示出来、情绪是一种未分化的、DC 一般的唤醒状态、情绪是一种行为反应E

。、紧张情绪形成的条件有()13

、人体质上的脆弱性、人的性格特征、难以解决的冲CBA

突性目标或活动

、预料中的潜在威胁、不能正确看待现实ED

、抑郁症包括下述哪些方面()14

、心境障碍、思维障碍、躯体功能障碍、自我压抑DBC A

、自我怀疑E

。、关于自卑情绪的形成,下面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15

、好胜心受挫、有不如人的因素、运动反应减慢、DBAC

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兴趣丧失E

、情绪影响着认知过程的()16

、质量、效率、动机、理解、强度EC A BD

。、情绪的功能包括()17

、信号功能、动机功能BA

、感染功能、引导功能、唤醒功能E C D

。、彼得沙洛维和约翰梅耶认为情商结构包括().18.

、区分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调节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B A

、运用情绪信息去引导思维的能力、人际管理能力、认ECD

识他人情绪的能力

、我国学者认为情商包括()。19

、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EBCDA

挫折承受能力

、保持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有()。20

、正确的人生追求、宽广的胸怀、理性的适应生活、寻D AC B

找身边的快乐、善于控制自己E

三、填空

、对危险、威胁和需要特别努力但对此又无能为力的苦恼的强烈预1期反应是焦虑。

、戈尔曼认为情商包括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绪的能2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关系的

管理能力。

、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言语表情、身段表情。3

对这种反应的标记、沙赫特的实验探讨了反应和3

对情绪的作用。

。认知评价情绪理论、阿诺等——拉扎鲁斯的理论被称为4

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挫折——情绪理论依从于5

兰格的理论基础上、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是在批评詹姆斯-6

理论。提出的一种

、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是应激。7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属于积极的情绪。8

、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失去自我控制的情绪是暴怒。9、条件性情绪反应理论是埃斯蒂斯和斯金纳等人提出的。10

、名词解释4

情绪、1

情绪性、2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3五、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下列现象

、为什么“人逢喜事精神爽”?1

、为什么说“亲其师,信其道”?2

、为什么要根据任务性质调节焦虑水平?3

、为什么可以通过表情进行情绪认知?4

、怎样控制紧张情绪?5

题简五、、答

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有哪些?、1

我国学者认为情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

六、论述题

、如何调节自卑情绪?1

智力与创造力第六章

一、填空

、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1

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于年、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比纳和西蒙19052

编制的比纳–西蒙量表。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可分为三种,分别是韦氏成人智力量表3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

、、常用的团体智力测验有陆军甲种和乙种测验4

瑞文推理测验。

、韦氏智力量表的重要特点是废除了智力年龄的概念,提5的概念。离差智商出了

来表示的。、智力测验的最初结果是用智商6

、衡量发散思维的质量的三个方面是流畅性、变通性、7

独特性。

和集中思、吉尔福特认为创造力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8维。

推孟修订的。、斯坦福——比奈量表是由9

、智商及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分别为(心理年龄/实际年10IQ=龄)×。、。IQ=100+15Z=100+15(X-M)/S100

二、选择

。、提出二因素论的心理学家是()1

斯皮尔曼瑟斯顿吉尔福特斯腾博格CD A B

。、常用的个别智力测验有()2.

美国陆军测验瑞文推理测验斯坦福——比奈量表韦氏成C A B D 人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奈量表解释测验结果的方式是()3

智商离差智商智力年龄心理年龄D B CA

。、常用的团体智力测验有()4

美国陆军测验瑞文推理测验斯坦福——比奈量表韦氏成DB A C

人智力量表

。、第一次使用离差智商概念的是()5

美国陆军测验瑞文推理测验斯坦福——比奈量表韦氏智D C A B

力量表

。、创造力的特征有()6

流畅性敏感性灵活性独创性CA B D

。、下列哪一量表不是个体智力测验()7

比奈量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陆军甲种和乙种测验韦氏儿D B A C

童智力量表

。、一个岁的孩子,测得智力年龄为岁,其智商为()658

A100B120C95D110

、一智力测验中,大学生甲得分,又知大学生团体平均分为80859分,标准差为分,那么甲的离差智商为()。5

A100B115C120D90

。、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10

比奈——西蒙量表瑞文推理测验斯坦福——比奈量表韦D C B A.

氏成人智力量表

三、判断:

()、智力就是学习能力。1

()、智力概念是没有价值的。2

()、智力测验可以分为个体测验和团体测验。3

()、高智力的人一定具有高创造力。4

、一个人智力的发展不仅取决于遗传,还要受到环境、教育等因素5的影响。()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适用年龄适——岁。6616

()、创造力指的就是发散思维。7

()、再定义性不是创造力的特征。8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9

()、对儿童进行智力开发,应早进行、高负荷。10

()、智力的高低取决于遗传。11

、砖不仅可用于建筑,还可用于压纸、垫物、做支架、打狗。12()

四、名词解释、智商、创造力21

五、简答:

、智力测验的局限性是什么?、创造力有什么特征?21、请列举三个个体智力测验。3

六、论述

怎样培养创造力?

第七章人格

一、填空题

、人格量表是由卡特尔设计的。116PF

、肛门期、、弗洛伊德认为性格发展一般经历口唇期2性器期、潜伏期、两性期五个时期。

、常用的个性投射测验有问卷法和。投射法3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本科公共课心理学试题解析复习过程

本科公共课《心理学基础》试题库 第一章 一、填空 1、人的活动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 2、个体心理一般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 1879 年创建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4、机能主义是由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的。 5、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斯洛和罗杰斯。 6、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 7、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是确定问题并提出假设、确定研究对象、界定概念及测量工具、选择研究方法、解释结果并作出推论。 8、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行为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行为还包括机体的生理现象。 三、选择题

1、构造主义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B)。 A观察法 B测量法 C调查法 D内省法 2、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D )。 A铁钦纳 B詹姆斯 C华生 D弗洛伊德 3、认为意识体验和知觉大于部分之和的心理学派是(A )。 A构造主义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格式塔学派4、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的研究方法是(D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个案研究法 D实验法 5、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是(C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个案研究法 D实验法 三、多选题 1、人的意识活动包括(ABCD )。 A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B对内部刺激的觉知 C对自身的觉知 D对内部心理活动的觉知 2、心理过程包括()。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差异 3、心理过程的稳定的心理特性有()。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情绪 4、下列属于社会心理研究范畴的是(ABCD )。 A人际关系 B个体社会化 C团体的动力与特征 D人际互动 5、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C )。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生理心理学原理

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2.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1.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2.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 3.《心理实质》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上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神经系统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上有三条显著的沟裂,将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区,称为叶,即: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大脑四个语言中枢:1视觉性语言中枢2听觉性3书写性4运动性。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与抑制。条件反射的原理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反射活动。神经元即神经细胞,他是组成整个神经系统的最大基本单位。由突体和突起组成。 4.、《注意》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其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三种基本功能是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与注意的稳定生相反的品质是分心。

5、《感觉》一般地可以把感觉分成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外部感觉有视觉、听、嗅和味觉。内部感觉有肤觉、内脏觉、平衡觉和运动觉。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特征:1.整体性。2.选择性。 ④知觉的理解性⑤知觉的恒常性 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歪曲的知觉(对于物的的) 1.视错觉2.形重错觉3.运动错觉4.时间错觉5.方位错觉(对于人的)1首因效应2近因3光环4刻板(效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特征:1.整体性。2.选择性。④知觉的理解性⑤知觉的恒常性 6.、《记忆》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记忆可分为三大系统: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根据有无预定的目的、任务,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知识巩固的方式:(一)实际策略——科学识记1.目的明确2.积极思考3.感官并用.4.动手操作5.内容适量.6过度学习二:(保持策略——科学复习1及时复习与经常复习结合2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3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结合4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5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doc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小题)。 1.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A.认知过程B.能力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 2.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A.投射B.反射C.映射D.折射 3.从众与服从相比:()A.二者都是自愿的B.二者都不是自愿 C.从众更出于自愿D.服从更出于自愿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A.1859年B.1869年C.1879年D.1889年 5.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这一时期被称为:()A.关键期B. 危机期C. 好动期D.危险期 6.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这属于:()A.感知觉B.记忆C.想象D.思维 7.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A.机能主义B. 联想主义C. 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 8.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9.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 A. 经典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10.人在知觉过程中,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什么特性?() A. 理解性 B. 选择性 C.整体性 D. 恒常性 11.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是:()A.习得B.延迟C.分化D.消退 12.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D.认知学习 1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A.卡特尔B.比奈C.推孟D.韦克斯勒 1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种冲突情境属于:()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15.足球比赛时,若己方的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作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A.去个性化现象B.群体极化效应C.社会促进作用D.模仿作用 16.心理学中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A.方位知觉B.深度知觉C.时间知觉D.爬行知觉 17.具有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8.某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2岁,其比率智商(IQ)为:()A.125 B.120 C.110 D.100 19.下列何种事例不属于学习现象:()A.入乡随俗B.熟能生巧C.察言观色D.喜极而泣 20.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是个常数,这个定律叫:()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格拉斯曼定律 D. 韦伯-费希纳定律 2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对被试进行面对面的提问,随时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测验法 C. 实验法 D.访谈法 22.林黛玉式的“见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23.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血型B.体型C.体液D.社会生活条件 24.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A.功能固着B.迁移C.强化D.模仿 25.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 桑代克 C.斯金纳 D. 班杜拉 26.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中的什么现象?()

心理学试卷86763复习课程

心理学试卷86763

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 A.心理过程B.认识过程C.心理现象D.心理特征 2.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主要包括( ) A.认识、情感和意念过程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C.能力、气质和性格D.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自我调节系统 3.反映的最高形式是( )A.表象B.想象C.思维D.意识 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 ) 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绪过程 C.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5.心理活动又被称为( ) A.心理现象B.心理过程C.理性活动D.心理状态 6.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来研究,这是遵循了心理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个别化原则 7.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调查法 8.心理学体系的三分法最早可追溯到(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冯特 9.心理学体系的二分法是把心理分为( ) A.心理过程与个性 B.情感与意志 C.认知与意向 D.内容与形式 10.以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流派是( )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认知主义 11.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来自人的( )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无我 二、填空题 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两大部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是—个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的总和。 5.个性心理持征包括能力、和性格。 6.个性结构包括和个性心理持征。 7.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 8.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劳动和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9.黑猩猩利用木棍从竹筒中取到糖块、属于心理发展水平的阶段, 10.科学心理学的创立依赖于哲学、生理学和三大基础学科的发展。 11.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华生的行为主义及马斯洛的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理论流派。 三、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客观性原则 3.调查法 4.测验法 5.自变量 6.内省法 四、简答题 1.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范围? 2. 心理过程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五、论述题 1. 试述意识及意识的特征。 2.试述弗洛依德的心性发展理论。 3、试述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第二章心理的实质 一、单项选择题 1.视觉中枢位于( ) A.大脑皮层额叶 B.大脑皮层顶叶 C.大脑皮层枕叶 D.大脑皮层颞叶 2.下列哪种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传入神经元也称为( ) A.联络神经元 B.感觉神经元 C.运动神经元 D.中间神经元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心理学》试题库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招生入学考试 (专科起点升本科)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份,共60小题)。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小题)。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等,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双盲控制:在有些心理学研究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就是双盲控制,它有利于排除实验者的期望或偏好作用。 3.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2分),它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因素,可以促进或阻碍问题解决(2分)。 4.创造性:创造性也称创造力,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3分),其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1分)。

5.知觉: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6.感觉: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并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7.道德感:道德感是一种人类所独有的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8.恐惧:恐惧是一种基本情绪,是在准备不足、而又不能处理和应付危险可怕事件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9.流体智力:是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智力(2分),它主要表现在人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2分)。 10.关键期: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及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关键期是儿童发展可塑性最大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展适当的教育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1.技能:由一系列动作所组成。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经过练习获得的。 12.自陈量表法:自陈量表法又称自陈问卷,是测量人格最常用的方法(2分)。自陈量表法是对拟测量的人格特征编制许多测验试题,让被试回答,从其答案来衡鉴这项特征(2分)。 13.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 14.思维: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15.智商:智商又称IQ,即智力商数,是衡量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标。 16.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特征。 17.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有好坏之分,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18.气质: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气质无好坏之分,具有较多的先天性。 19.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回忆的效果与材料在原呈现系列中所处的位置有关的一种现象(2分),在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材料比中间的材料更容易回忆(2分)。 20.反射:反射是指有机体的中枢神经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应答。无论是简单还是

小学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相应位置,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教育的特质是( )。 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3.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孟禄 B.霍尔 C.利托尔诺 D.华生 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教育 B.遗传 C.环境 D.社会活动 7.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8.“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情境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别性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全面实现教育目的。 A.关心学生的学习 B.教书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学 10.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课本 1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 )。 A.法国的左拉 B.英国的斯宾塞 C.中国的孟子 D.苏格拉底 1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13.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14.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浙江省2002年4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3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 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 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 )。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2.下列概念中,( D )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反射 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4.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C )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A.学习行为 B.社会理论 C.社会生活实践 D.文化视野 5.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C )。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8.( B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D.加涅 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C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1.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A )。 A.促进者和引导者 B.领导者和参谋 C.管理者 D.示范者 12.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B )。 A.标准参照测验 B.常模参照测验 C.描述性测验 D.团体测验 1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C )。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14.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D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一反应联结 15.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C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6.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7.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C )。 A.斯金纳

心理学原理综合复习题

心理学原理综合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意识、注意、知觉、近因效应、社会刻板效应、学习、功能固着、气质、信度、效度、动机、从众、人格、应激、认知方式、社会助长、群体极化、去个体化、服从、挫折、心理健康、焦虑。 二、选择 1、鲁迅曾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稿子牛。这句话说明了人格的: A复杂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D 独特性 2、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说明了人格的: A复杂性 B稳定性 C复杂性D 独特性 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 作了最好的诠释。稳定性统合性 复杂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D 独特性 4、,闻到饭菜香味,推断妈妈在厨房、根据手边的各种资料推测火星上的状况。这是思维什么特征: 1.间接性2. 概括性直接性抽象性 5、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有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 6、间接兴趣是引起:的原因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 7、一天某天新转来一个同学,大家都很自然地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这种注意属于: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 8、在同时进行几项活动时,一个人能自如地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上,这是:A注意的分配好B注意的范围大C注意的转移快 9、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A注意维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B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CAB都是。 10、入室之兰,久而不闻其香,入鲍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指嗅觉的:() A适应现象B泛化现象C对比现象D分化现象 1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受阈限在数量上成() A反比关系B正比关系C毫无关系 12、将一根据木棒的斜入水中,看起来木棒弯曲了,这是()A感觉B错觉C动觉 13、“看其所知,不看其所见”表明知觉具有()A整体性B恒常性C选择性 14、识记、保持、再认、重现是:A彼此联系的统一的记忆过程B相对独立的过程C相互割立的矛盾的记忆过程 15、路遇一人,似曾相识,或者只识其面目而叫不出姓名,这是:A不完全的再认B暂时遗忘C永久性遗忘 16、“触景生情”用心理学原理来解释是指:A复习要及时B无意回忆C联想的作用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A均衡的B稳步前进的C不均衡的 17、提高记忆效率,扩大短时记忆容量最重要的方法是A复述B加大记忆组块C避免由于干扰而造成的遗忘D把记忆单元化小

大学生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心理学是什么、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任务、主要流派 一、判断题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答案:错 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答案:对 观察法是在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下,通过被试的外部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答案:错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答案:对 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答案:错 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 答案:对 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答案:错 被人脑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在某种意义上是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它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答案:错 从人的心理过程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认识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障。答案:对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象过程。() 答案:对 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并特别强调意识在人整个精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错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答案:对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答案:错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答案:错 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能动性。() 答案:错 人的心理过程总是体现在人的各自不同的生活实践中,受差异规律的制约,表现出个体心理的不同倾向和特点。() 答案:对 二、填空题 心理学是研究___及其___的一门科学。 答案:心理现象、规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过程和()过程,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由这两种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定稿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汇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心理学原理》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心理学原理》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知觉 2. 近因效应 3. 心理定势 4. 社会助长 5.群体极化 二、判断对错并对错误的加以改正(每题4分,共6题24分) 1. 注意就是意识。 2. 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低。 3. 适应指的是在剌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提高了感受性。 4.知觉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5. 心理上开放、灵活的人容易受首因效应的影响,而心理上保持高度一致,具有稳定倾向的人,容易受近因效应的影响。 6.接受学习就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就是意义的。 三、简答(每题8分,共4题32分) 1.简述注意的特点和功能。 2.简述社会认知过程中信息整合的特点。 3.简述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说。 4、简述格式塔原则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每题12分,共2题24分) 1.试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2.什么是群体思维?如何防止群体思维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2.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3.心理定势: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为心向或心理定势。 4.社会助长是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5.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 二、判断对错并对错误的加以改正 1.注意就是意识。 错。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是心理活动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是心理内容或体验。2.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低。 错。感觉阈限指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觉阈限越低,感受性越高。 3.适应指的是在剌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的变化,适应提高了感受性。 错。既可提高感受性,也可降低感受性。 4.知觉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错。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5.心理上开放、灵活的人容易受首因效应的影响,而心理上保持高度一致,具有稳定倾向的人,容易受近因效应的影响。 错。心理上开放灵活的人容易受近因效应的影响,而心理上保持高度一致,具有稳定倾向的人,容易受首效应的影响。 6.接受学习就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就是意义的。 错。接受学习和发现既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意义的,两者也并不对立。 三、简答 1.简述注意的特点和功能。 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特点;

2016年心理学题库与参考答案

第1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以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 A.奈塞尔 B.冯特 C.斯金纳 D.弗洛伊德 2.一个令人高兴的信息,会导致人们手舞足蹈。这是【】 A.兴奋的扩散 B.兴奋的集中 C.抑制的扩散 D.抑制的集中 3.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建于【】 A.1888年 B.1879年 C.1878年 D.1877年 4.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 A.性格 B.动机 C.兴趣 D.意志 5.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6.由于晚上学习到很晚,第二天无精打采。这属于【】 A.相继正诱导 B.同时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负诱导 7.格式塔学派是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其中“格式塔”的含义是【】(2012年烟台市市直) A.行为 B.精神 C.整体

8.张明打了通宵的游戏,以致于第二天上课时无精打采。这属于【】 A.同时性负诱导 B.相继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性正诱导 9.神经元具有【】的功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 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1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2013年滨州阳信)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反射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1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弗洛伊德 C.罗杰斯 D.奈塞尔 12.我们在做数学题时用的是____,听音乐时用的是____。【】 A.左脑右脑 B.右脑左脑 C.左脑左脑 D.右脑右脑 13.构造主义主张研究【】 A.认知 B.意识 C.行为 D.无意识 14.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 B.大脑皮层 C.神经元 D.脑 15.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亚里士多德

最新心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基础》试题( A 卷)考试类型: 考试课程类型: 公共必修课 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思政、化学、历史等年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 心理现象可分为()。 A.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个性心理 C. 情感过程、个性心理 D. 意志过程、个性心理 2.()是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 A.回忆 B.记忆 C.思维. D.想象 3.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是()。 A.意志 B.情感 C.能力 D.智力 4. 遗忘的规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逐渐变快 D.匀速 5.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知觉 B感觉 C. 记忆 D. 注意 6.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 词语逻辑记忆 D. 运动记忆 7.人类行为的一切动力起源于()。 A.情绪 B.动机 C.需要 D.兴趣 8.下列说法中不能反映学习迁移现象的是()。 A.举一反三 B.由表及里 C.触类旁通 D.由此及彼 9.巴甫洛夫根据实验结果把高级神经活动划分成()等类型。

A.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B.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 C.内向型、外向型、中同型和特异型 D.甲状腺型、垂体腺型、肾上腺型和性腺型 10.“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 A.一个人的气质在一生中是比较稳定的 B.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是难于变化的 C.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不会发生变化 D.环境改变了,人的性格也不会发生变化 二、判断正误(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客观反映。() 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3.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4. 画家对作品的构思属于无意想象。() 5.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6. 暗适应是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7. 记忆的容量是7±2个项目。() 8. 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内部特征和内在联系。() 9. 斯金纳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10.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叫正迁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 前摄抑制 2. 长时记忆 3. 发散思维 4. 应激 5.产生式 6.下位学习 四、简答(每小题6分,共30分) 1.列举知觉的基本特征。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3.(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

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