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数据共享现状的调查与分析_路鹏
我国高校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成熟度模型及评价标准构建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字时代的开放科学政策、实施路径与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2ATQ005)研究成果。
我国高校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成熟度模型及评价标准构建*盛小平,焦凤枝,欧阳娟摘要建构高校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成熟度模型对全面评价和推进我国高校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以开放数据成熟度模型的标准和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依据成熟度模型和我国高校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实践,构建包括能力维度、活动维度与等级维度的我国高校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成熟度模型架构,并以活动维度为切入点,结合能力和等级两个维度,设计我国高校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成熟度模型评价标准,为我国高校科学数据开放共享评价提供理论性分析框架。
关键词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成熟度模型评价标准高校引用本文格式盛小平,焦凤枝,欧阳娟.我国高校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成熟度模型及评价标准构建[J].图书馆论坛,2023,43(12):122-130.Construction of a Maturity Model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the Open Sharing of Scientific Data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HENG Xiaoping ,JIAO Fengzhi &OUYANG Juan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nstruct a maturity model for the open sharing of scientific data in Chines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ased on current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and related theoretical researches on open datamaturity models ,and according to the open sharing practice of scientific data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maturity model for the open sharing of scientific data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which there are a set of dimensions like the capability dimension ,the activity dimension and the level dimension.Then ,taking the activity dimens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combining the capability dimension and the level dimension together ,it designs some evaluation standards ,aiming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analysis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the open sharing of scientific data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ough it needs to be further validated and improved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es in the future.Keywords scientific data ;open sharing ;maturity model ;evaluation standar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0引言在开放科学时代,开放共享科学数据已成为促进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
我国高校科研人员科学数据共享意愿之实证研究

我国高校科研人员科学数据共享意愿之实证研究作者:邓灵斌肖洪伟来源:《新世纪图书馆》2021年第05期摘要在國家创新发展过程中,科学研究、产业发展、政府决策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数据及对其分析的能力。
在推动科学数据应用的过程中,加快开放和共享是核心问题,而加强科学数据共享意愿则是其中的关键。
为了证实这一关键,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影响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科学数据共享意愿的理论模型。
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利用SPSS24.0检验模型假设,并对验证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互惠关系和人际信任对共享态度有积极影响,主观规范和共享态度对共享意愿有积极影响。
文章最后对如何促进科研人员之间的数据共享提出建议。
关键词科学数据数据共享共享意愿计划行为理论社会影响理论分类号 G252DOI 10.16810/ki.1672-514X.2021.05.003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Willingness of Scientific Data Sharing Among Scientific Researcher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Deng Lingbin, Xiao HongweiAbstract Scientific resear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rely more and more on scientific data and its ability to analyze.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data, accelerating openness and sharing is the core issue; at the same time,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data sharing willingness is the key facto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the theory of social influence, this study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willingness to share scientific data.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a questionnaire and the model hypothesis was tested using SPSS 24.0. Finally, the verifica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suggestions were made on how to promote data sharing among researcher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sharing attitudes,and subjective norms and sharing attitude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sharing willingness.Keywords Scientific data. Data sharing. Sharing willingness.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Social impact theory.Abstract Scientific resear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rely more and more on scientific data and its ability to analyze.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data, accelerating openness and sharing is the core issue; at the same time,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data sharing willingness is the key facto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the theory of social influence, this study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willingness to share scientific data.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a questionnaire and the model hypothesis was tested using SPSS 24.0. Finally, the verifica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suggestions were made on how to promote data sharing among researchers. The empirical analysisshows that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and interpersonal trust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sharing attitudes,and subjective norms and sharing attitude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sharing willingness.Keywords Scientific data. Data sharing. Sharing willingness.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Social impact theory.大数据时代,科学数据已成为支撑国家创新发展的珍贵资产和战略资源。
中国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分析与展望

收稿日期:2014-08-25作者简介:赵华(1980—),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学数据管理。
E -mail :zhaohua02@中国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分析与展望赵华王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农业科学数据是农业科技领域的宝贵资源,实现农业科学数据共享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阐述农业科学数据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农业领域科学数据共享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农业科学数据的管理与共享仍将是今后科技界的一个重要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业科学数据共享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科学数据;农业;数据共享Agricultural Science Data Sharing in China and Its ProspectZhao Hua,Wang Jian(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Agricultural scientific data is a valuable resource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technology,it'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hare science data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field.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stated the definition and roles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data,deeply analyzed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issues on agricultural science data sharing in China,pointed out that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data managementand sharing would still be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ircles in the future,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datasharing.scientific data;agriculture;data sharing0引言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科学数据量已经超过了过去5000年的总和,科学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传播的数量与日剧增。
对我国科学数据资源共享的思考

、
我国 科学数据资源共享的 现状
开通, 下午星 (E R / Q A两颗卫星) 上、 TRAAU 目 我国 前, 科学数据资源的 共享已经有了 长足的进展。 台网站” OI S 。这一平台的建立能 科学数据是 人类社 会科技活 动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基本科 M D 数据实现了网络无偿共享 J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2期 l
20 0 6年 6月
邢 台 学 院 学 报
JU N L F IG' U IES Y oR A O XN ' I NVRI I A T
V0. 1 No 2 12 . .
Jn. 0 6 u 20
对我国科 学数 据资源 共享的思考
资源 信息共享服务、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 林业科学数据中 使 缺乏相互交流与沟通, 用, 更没有形成面向 社会的数 据共
心、 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和三个共享服务网( 地球系统科学 享, 造成科技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数据产品加工和生产
数据共享服务网建 设与运行、 现代农业技术信息共享服务 能 力低。 整体数字化水平低; 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 服务方
先后建成了50 — 00 00 60 个规模和质量不同的科技数据 20 多个, 60 全文和各类信息数据超过了50 00万条 。
库… , 覆盖了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 形成了比 较丰富的数 20 年8 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的 04 月, 基础平台“ 中国气 据资源。 但是长期以 科学数据资源 来, 并没有得到充分的 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开通, 由国家级、 域和省级共享 区
[ 稿 日 】05 1 0 收 期 20 —1 一l [ 者简介】 芳( s一 , 东北大学文法 作 方 1 o )女。 9 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在读研究生 E— a:.. ̄ 3 6. . miff. 2@1 c l. 3 呷
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现状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19年第5期2019No.5 doi:10.3969/j.issn」000-7695.2019.05.026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现状周宏虹1,伍诗瑜2(1.r东省科技创新监测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33;2.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6)摘要:在调研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有关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国家级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的信息资源内容和信息资源利用方式,同时调查29个省级科技信息资源共李平台的建设现状,从信息资源质量、信息资源描述标准、“信息孤岛”现象三方面探讨省级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发展和科技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
关键词:科技信息;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中图分类号:G203;G3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7695(2019)05-0174-05 Status Quo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haring Platform for Science and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ChinaZhou Honghong1,Wu Shiyu2(1.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Center,Guangzhou510033,China;2.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510006,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evant policies on the sharin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tent and utilization mode of the national platform for shar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s(China Sci-tech Resource Sharing Network);At the same time,the construction status of29provincial sci—tech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s is investigated,and th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provincial sci-tech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are discussed from three aspects: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the description standard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the phenomenon of information isolated islands.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platform and open shar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s.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ources;sharing platform科技信息资源的共享将有利于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则是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渠道。
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开放共享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开放共享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摘要伴随着全球化进程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全球一体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特别是大型科学仪器的开放共享,对于提高社会的技术创新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然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开放共享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探究相应的解决对策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关键词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开放共享;问题;对策我国是从20世纪90年代启动了科学仪器共用共享工作,重点解决我国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着管理封闭且分散、重复建设、开放程度不够、利用率偏低、使用效益低等问题。
从2008年开始,青海省开始实施大型仪器共享服务工作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先后经历了信息共享-实物共享-共享补贴完成三个阶段,但在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大仪设备资源开放共享工作的持续发展。
1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开发共享建设现状青海省大型科学仪器公共服务平台是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我省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进行虚拟化的系统优化和整合,从而在互联网上建立起一个跨部门、跨区域、分层次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支撑体系平台,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水平。
截止2016年底,平台入网仪器1052台套,入网仪器拥有87家管理单位,初步完成了全省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资源数据库建设;截止2016年底,已完成省级仪器管理网络平台建设,并实现与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的对接,其中原值50万元以上286台套大型仪器设备已上传至国家平台,纳入国家管理平台进行预约服务管理。
开放共享仪器数量达1052台套,较去年增长60%[1]。
2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开放共享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2.1 共享平台的现有网络设备和服务设备陈旧老化,亟待更新青海省省级管理平台已在科技厅的支持下,按照科技部的要求和数据规范,对软件系统进行了更新和升级,拓展了部分功能,实现了和国家平台的对接和数据共享,但硬件服务系统,仍然采用的是2009年采购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且没有采取安全保障措施,旧的硬件设备,已不能适应部署和安排新的软件系统,新的软件系统不能在原有的硬件环境下发挥应有的作用。
国外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调查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政策调查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简介】司莉,女,1965年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430072;邢文明,男,1985年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1级博士生,湖北430072【内容提要】文章选取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三个国家作为调查对象,从科研管理机构、高校制定的数据管理政策以及政府制定的数据公开政策等方面考察其科学数据管理方面的政策特点和对我国的启示,以便为我国制定与完善科学数据管理政策、推进科学数据共享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科学数据/研究数据/数据共享政策/数据管理政策科学数据(或研究数据)是指在科技活动(实验、观测、探测、调查等)或通过其他方式所获取的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特征、变化规律等的原始基本数据,以及根据不同科技活动需要,进行系统加工整理的各类数据集。
科学数据的来源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科技工作者在各类科学研究与实践过程中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产生的科研数据;二是政府部门长期采集和管理的业务数据。
科学数据管理即是对这两类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促进其广泛共享,使之价值最大化。
科学数据共享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实现科学数据共享,不仅能使科学数据在应用过程中增值,也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
科学数据共享离不开完善的科学数据管理政策法规的保障。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制定了较完善的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的相关政策。
本文选取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作为调查对象,因为这些国家的相关机构均制定了明确和完善的数据管理政策,较具代表性,能够为我国制定与完善科学数据管理政策、推进科学数据共享实践提供借鉴。
1 科研资助管理机构制订的科学数据管理政策随着人们对科学数据共享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科研资助机构要求受资助者在申请科研资助时提交相应的数据管理计划,阐明研究者将如何对科研过程中产生的科学数据进行管理与使用。
1.1 美国科研资助机构数据管理政策在对高等院校的科研资助中,美国联邦政府的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卫生和人类服务部(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HHS)、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DOE)、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DOD)和农业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USDA)6个部门对大学资助的科研经费占到了联邦政府所有部门提供给大学科研经费总额的90%以上[1]。
科学数据共享方式研究

WANG ez e g Z P ih n ‘ HANG Z iin 2 W U Yi n ne n ,SuhC iaU i r t o eho g ,G aghu 10 6 G agog 1 col f f a E ef g o t hn n esy f cnl y unzo 5 00 , un dn ; St e i v i T o
摘要:科 学数据共享工程是一项长期 的基础性 建设 工程 ,其解决 的主要 问题是 。如何有 效地整合并共 享科研 过 程 中产 生的科 学数 据资源。针对 目前科 学数据 资源存在 的形 式,提 出了四种科 学数 据共享方式 :基 于完全开放
数据 库 的共 享 方 式 、基 于查 询接 口的 共 享 方 式 、基 于元 数 据 的 共 享 方 式 和 基 于 O S G A—D I 据 集 成 的 共 享 方 A 数
n p du e i a hr gp j ’ nt c o ae ads e psi t cdt sa n r et s os ut npc. e c nf i a i o c c ri
Ke od :si t cdt;si t cdt sai r et e dt;ht gnosdt ae yw rs c n f a ei i a c n f a hr gp jc;m t a ei i a n o a a e r eeu a bs e o a
1 引言
2 我 国科学数 据共享 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 第3期地 震Vol.27,No.3 2007年7月EARTHQUAKEJul.,2007
我国科学数据共享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路 鹏1,苗良田1,李志雄2,莫纪宏3,陈华静4,王 松4(1.防灾科技学院,河北燕郊 065201;2.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 100036;3.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 100720;4.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 100036)
摘要:为了解我国科学数据共享现状,规范科学数据汇交、共享、管理,笔者开展了科学数据共享现状调查。在基本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科学数据资源现状、科学数据共享机制、制约科学数据共享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在我国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应强化的基础工作。
关键词:科学数据;数据共享;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P31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274(2007)03-0125-06
引言 科学数据是人类社会从事科技活动所产生的原始观测数据、探测数据、试验数据、实验数据、调查数据、考察数据、遥感数据、统计数据、研究数据以及相关的元数据和按照某种需求系统加工的数据,具有科学价值和使用价值。科学数据是信息时代最基本、最活跃、影响面最宽的科技创新资源,具潜在价值和开发价值[1]。实现科学数据的共享,既可使科
学数据在应用过程中增值,也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为充分开发利用我国已有科学数据的科学价值,国家科学技术部于2002年开始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目的是在国家整体规划与协调管理、政策调控和法规体系保障下,应用现代技术,实现科学数据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用,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为进一步了解科学数据现状和数据共享情况,受国家科学技术部的委托,笔者一方面对承担国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的部分单位和首席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另一方面参阅了国家科学技术部相关项目的科学数据资料调查的有关结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科学数据现状进行初步归纳,并对我国科学数据及共享现状和建立健全科学数据共享机制所涉及到的主要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1 我国科学数据资源现状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多种需求,在诸多科学技术领域组
*收稿日期:2006-12-03;修改回日期:2007-04-20基金项目:科学技术部社会公益性工作项目(2002BIA00038-3)作者简介:路鹏(1964-),女,河北宣化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地震地质科研与教学及统计地震学、软科学研究。织开展了规模不等、程度不同的观测、探测、调查和试验研究工作,形成了公益事业型的科学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如地质调查、气象观测、海洋观测、水文观测、环境监测、地震监测、地形测绘、土地利用调查、农林生态观测研究站网、病虫害监测预报站网、流行病传染病疫情监测、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材料腐蚀试验站网等;通过了诸如科技攻关、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重大基础研究和自然科学基金等一系列科技计划,支持了各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建设了一批大型科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及野外观测研究站网等。这些科技活动积累了大批宝贵的科学数据和基于这些科学数据所得出的大量综合性信息,构成了我国海量科学数据的大致轮廓[2~5]。
据不完全统计,仅“九五”期间,国家在资源环境领域直接投入(含科技事业费、国家专项和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等的投入)观测、探测、调查、试验的费用就不低于500亿元;同期,为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的经费投入也接近两千亿元,在国家科技计划的经费中,约有30%~50%的比例用于科学数据的采集与整理。所以说,我国当前的科学资料、数据和相关信息,是国家长期的巨额投入所获取的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支持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国家宏观决策、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步估计,近20年来我国先后建设了5000~6000个规模不等、质量各异、应用程度迥异的科学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数据量从几百Kb到几十Tb,覆盖了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在科学数据采集和积累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具体体现在:(1)主要学科领域科学数据的产生和利用初步形成了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气象、海洋、水文、测绘、国土资源、地震、环境、农业、林业、医药卫生、疾病预防与控制等社会公益事业相继建成各自相对完备的相关领域科学数据的大规模采集、积累系统;在国家各类科技计划、科技专项的支持下,研究院所、大专院校和国家各企事业单位产生积累了更为广泛、丰富多样的科学数据、资料与相关信息,这些数据覆盖了我国主要的学科领域。(2)先后建成了一批数据管理机构,数据共享机制正在形成。近20年来,国家各有关部门先后建成了一批数据管理机构,负责收集和整理相关部门所采集的各类数据资料,通过数据库建设和产品加工,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成为所在部门向社会提供公益性、基础性科学数据的服务窗口。此举促进了部门和行业的数据管理机构的整合,极大地增强了相关部门和行业的科学数据管理能力和科学数据共享机制的建立[6]。
(3)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国际交流渠道。通过政府间组织、国际数据组织、民间交往,开展国际间的数据合作与交流。如: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海洋资料交换委员会(IODE)、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第五委员会(文档与天文数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世界数据中心(WDC)、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等,我国相应部门通过参加这些组织的工作,初步建立了稳定的科学数据交流渠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据用户可以通过数据交换网搜索、访问乃至下载诸多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相关的数据节点的数据和相关信息[7]。
(4)科学数据管理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科学数据、资料与相关信息资源,主要是以纸质、薄膜、胶片以及磁带形式,被分为资料、情报、文献、图书、档案等类型保管,用户要凭介绍信到相关资料档案馆查阅、抄录或索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科学数据的管理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一方面是积极采用数字化手段采集新的数据;另一方面加大了对原有资料的数字化工作力度,一
126 地 震 27卷 批科学数据库建成,并开始在网上提供信息服务[8],[9]。
2 主要学科领域科学数据共享现状调查2.1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主要了解具有代表性的部门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所产生的原始性和加工后的科学数据的种类、规模、分布、共享以及有关数据管理制度,了解现行科技体制下数据共享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开展科学数据共享法规体系和共享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2.2 调研内容(1)科学数据的种类、规模及分布情况;(2)科学数据汇交以及共享现状;(3)专家或管理部门对科学数据共享持何种态度;(4)科学数据共享、尤其是数据汇交存在哪些问题及原因;(5)确保科学数据共享工作的开展应有何种技术措施予以配合;(6)科学数据管理体系及制度建设。2.3 调研对象承担国家计划项目的部门、单位及课题组。2.4 调查过程本项调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问卷调查,针对承担地学领域、材料科学领域、生命科学领域等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负责人或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范围一共涉及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卫生部、农业部、公安部等多个部门共计17个单位,20个科技计划项目。上述20个项目负责人认真地填写了问卷,并及时反馈本研究小组。二是参加科学技术部等有关部门组织的科学数据调研与座谈会,对医学、材料、机器制造、交通与民航、能源和信息等领域的科学数据分布和数据汇集等有关情况开展深入调查。
3 科学数据共享机制现状分析3.1 科学数据及共享调查结果通过对国家科学计划项目问卷反馈结果进行统计归纳,得出以下初步结果:(1)关于科学数据获取方式:75%的项目认为“本项目生成数据量大,支出经费多”;15%的项目认为“主要靠收集其他项目生成数据开展研究”;10%的项目认为“两种数据基本相当”。(2)关于从外系统获取科学数据的难度:75%的项目认为“比较难”。基本理由是:收费高、数据质量无保障,没有可靠、长期的数据提供保障机制;25%的项目认为“难度不大,尚可”。因为,与数据拥有者之间存在科技合作协议、数据交换协议或通过熟人获取数据。(3)怎样获取其他项目生成的数据:20个被调查项目采用主要方式是:①从本单位资料室查找;②与数据拥有者联合申请项目;③通过因特网获取;④借助上级主管部门协调;⑤通过协议;⑥在本系统数据中心获取;⑦通过熟人索取;⑧购买等。
127 3期 路 鹏等:我国科学数据共享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表明,95%的项目没有在本单位数据中心获取数据,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取本项目所需数据。(4)关于项目执行过程中,使用其他部门、行业数据的情况:60%的项目使用了其他单位、部门、行业的数据;40%的项目不需要其他单位、部门、行业的数据。(5)关于项目结束以后“本项目生成数据”的保存:40%的项目“单位同意项目负责人保存”;70%的项目“单位要求上交,但没有强制上交措施”;25%的项目“单位对科学数据存储去向无明确规定”。(6)对当前没有开展数据汇交主要原因的认识:调查表明,项目负责人不同程度地认为下列原因主要阻碍着数据共享工作的开展:①数据私有,不愿汇交(45%);②权益不显明,没有共享积极性(50%);③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65%);④国家没有明确数据政策(55%);⑤缺乏数据标准(40%);⑥没有长期、稳定专项经费(40%);⑦知识产权保护的“外衣”在某种程度上是制约数据共享工作的一个难点(10%)。3.2 科学数据共享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到有关单位进行实地调查,本工作小组对我国科学数据共享现状得出以下初步印象:(1)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有相当部分用于获取原生科学数据,其原因有二:一是项目本身确属开创性研究,需要投入相当的经费开展获取数据的工作,以使科学基础研究获得观测事实的有力支持;二是由于我国没有形成科学数据共享氛围,获取已有研究工作的科学数据困难,许多科学工作者已形成“加工面条,必须自己从事开荒种麦子”的工作理念,习惯将自行开展重复性的数据获取工作纳入研究计划,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国家科技投资。(2)跨行业获取科学数据是科学工作者普遍认为是一项有较大难度的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学工作者从事跨领域的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极大地制约边缘科学研究取得新的科学发现的可能性。因而,目前的科学数据难以共享的现状,势必会严重制约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3)科学数据也是国家投资的产物,是国家财产,但纳税人目前尚难获取加以有效利用,继续造福社会。但由于科学数据个人占有观念的影响,科学数据被相当部分的研究人员当作私有财产予以收藏,有悖纳税人的投资初衷。结果导致:一是其他相关研究无法得知,或获取困难,已有科学数据无法继续发挥作用,造成极大的浪费;二是有些人利用其价值谋取不当私利。(4)科学数据质量保证体系的不健全,也是当前部分科学工作者不敢轻易使用其他来源数据的原因。但实际科学研究工作中,相当多的研究项目对其他行业或部门的科学数据有较大需求,在数据质量与数据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因此,应尽快制定科学数据共享标准,建立健全科学数据共享机制势在必行。(5)被调查的项目多数都没有从本单位获取科学数据,表明在某些单位要么数据信息机构不健全,要么已有科学数据获取途径不畅,数据汇集、利用(披露)机制不完备。(6)多数科研单位存在重视科研成果,而轻视作为成果重要组成部分的科研数据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