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棉区的特点及棉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世界棉花区分布,以及棉纱出口分析

世界棉花区分布以及棉纱出口分析本文就全世界产棉区以及哪些国家出口棉纱等方面要求,按照近日培训容并结合网络搜索到的棉花、棉纱信息进行分类整合,就棉花区分布、产区特点、棉纱出口分析这三个方面进行述,如有言之有误的地方请部长指出、改正。
一、世界棉花区分布棉花生长条件比较特殊是一种喜热作物,对水分也有一定需求,但开花期(即授粉期)及收获期忌多雨、喜光照,所以气候干燥但灌溉水源充足的地区最适宜种植棉花。
由此可知世界棉花种植区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非洲、巴西、摩洛哥、澳洲、巴基斯坦、中亚、西亚、美国、欧洲等这几个区域。
二、各产区棉花特点1、中国产区:从区域上划分,主要有三大产棉区域,即新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
A、在新疆产区其棉花单产水平高,原棉色泽好,“三丝”含量相对于其他棉区低,可纺40s -60s纱。
B、在黄河流域产区颜色好,光泽好,纤维长,短绒率低,强力好,马克隆值小,可纺40支纱,但三丝多。
C、在长江流域棉花特点是成熟度好,马克隆值偏大,纤维偏粗,80%以上的棉花马克隆值在4以上,三丝少,短绒率比低,颜色发灰,可纺21支,32支纱。
2、印度产区:由于印度当地的光线充足,对于棉花的成熟提供更好的生长要求。
印度进口棉纱强力高,断裂强度好,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容易断线,制造出来的织物光泽鲜亮,色牢度高,染色后不会因为长时间穿着、洗涤而出现掉色、褪色现象。
印度棉花的分三个品种:短纤维(含短纤维、中纤维)属印度土种棉;中长纤维(含较长、长纤维)属美种陆地棉;特长纤维属陆地棉和埃及棉品种。
品种包括Deshi, J34, V797, LRA, MECH1, Bunny, Shankar-6, MCU5, DCH32, Suvin。
印度棉花一致性和整齐度差,短绒率高达15%,水杂大,皮辊加工,含杂高,三丝多,总体来看棉花略好于巴基斯坦棉花。
目前印度棉花我国进口量最大。
其中最好的棉花是产于古吉拉特邦的Shankar-6(简称S-6),可纺21支,32支。
全国棉花分区

中国有哪三个棉区我国棉花区划。
我国棉区范围广阔,根据棉花对生态条件的要求,结合棉花生产特点,以及棉区分布状况、社会经济条件和植棉历史,将全国划分为三大棉区: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新疆棉区。
长江流域棉区。
包括上海、浙江、江苏、湖北、安徽、四川、江西、湖南8省市,近年来种植面积稳中有减(见表五)。
黄河流域棉区。
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辽宁6省区,近年来种植面积稳中有升(见表五)。
疆棉区。
包括新疆和河西走廊一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
新疆棉花以纤维长、色泽洁白、拉力强著称,是我国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辟棉区。
新疆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干旱少雨,种植棉花条件得天独厚,近几年棉花种植面积增加很快(见表五)。
从种植区域看,新疆已初步形成了3个产棉区,即南疆棉区、北疆棉区和东疆棉区。
南疆棉区是新疆棉花的主产区,其棉花产量约占新疆棉区产量的80%,也是我国最适宜的植棉地区,是长绒棉的生产基地。
其次是北疆,再次是东疆。
新疆棉花连续8年在总产、单产、人均占有量、外调量等方面居全国首位。
据《经济日报》消息,我国将重点建立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三大棉区。
至2007年,这三个棉区棉花单产达到75公斤/亩;进一步优化棉花品种结构,长绒、中长绒和中短绒棉花比例力争由目前1∶95∶4调整为7∶83∶10,减少“三丝”含量。
农业部表示,将在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等三个优势棉区重点建设120个棉花生产基地。
黄河流域棉区主要建设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5个省的50个县;长江流域棉区主要建设江汉平原、洞庭湖、鄱阳湖、南襄盆地等地的40个县;西北内陆棉区主要建设新疆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30个县、团场。
我国将把这三大棉区建设成为棉花原料生产基地。
长江流域棉区将成为以适纺50支纱以上和20支纱以下为主;黄河流域棉区将以适纺40支纱为主;西北内陆棉区将以适纺32支纱为主。
洞庭湖棉区棉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降 到抗 病 ; 三是 品种 流通将 黄河 流域 棉 区枯 黄萎 病
生理 小种带入 湖南省 广大 棉 区 , 随杂 交棉 种 的推 广 而扩 散 , 大流行 和高发态 势 。且外 来病 源 生理 小 呈 种与本 地生理 小种 同时感 染或 交叉 感染 , 使棉 花 多 病症 交替发生 , 病苗 、 死苗 逐年 加重 。特 别是 江 苏 、
加上棉农 对棉铃 虫等鳞翅 目害虫危 害的认 识 加深 ,
棉铃虫 等 目标 害 虫 的 防 治 到 位 率 非 常 高 , 而红 蜘
蛛、 棉蚜 、 斜纹 夜蛾 、 盲蝽 等 害 虫 危 害 突显 , 上升 为 主要害虫 , 且危 害逐年加 重 。随着 棉 田农 药 用量 增
近 年来 , 花早衰 成 了令 洞庭 湖棉 区广 大棉 农 棉
头疼 的 问题 , 衰 面 积 占 2 ~ 3 , 均 减 产 早 O 0 平
1 . 。同时 , 重 影 响 品 质 , 棉 花 高产 高 效 负 25 严 对
面影 响极 大 。如 2 0 0 7年 桃 源农 业 局 调查 显 示 , 全 县棉花发 生不 同程度早 衰面 积7 3 . m。 占全县 9 3 3h ,
使棉花科 技工作 者积极 探求 有效 应对 之策 , 以促 进 棉花 生产健康 发展 。
五是感病 性 早 衰 。现在 推 广 的 品种 大 部 分对 枯 黄 萎 病表现 为耐 , 的还 表 现 为感 , 旦 7 有 一 —8月 份遇 上 长时 间的高温 阴雨天 气 , 就表 现为 枯黄 萎病 大 暴
间、 数量 与 品种 不 相 匹 配 , 致 后 劲 不 足 , O月份 导 1 基本 收花结束 , 棉农将 这种 早熟 习惯 称为早 衰 而不
新疆棉花生产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新疆棉花生产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总结了新疆棉花生产发展现状、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提高棉花生产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棉花生产技术;问题;对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 新疆棉花生产发展的现状20世纪90年代,新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提出以“一黑一白”为重点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通过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依托棉花科技进步,棉花生产快速发展,面积、单产、总产、调出量连续14年位居全国首位,已建成国家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和国内唯一的长绒棉生产基地。
1.1 棉花种植已成规模,产量水平大幅提高“九五”以来,新疆棉花生产围绕“稳定面积,优化布局,主攻质量,提高单产,节本增效”的发展思路取得了明显成效,生产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棉花种植面积由1990年的43.52万hm2发展到2006年的128.67万hm2,增长了1.96倍,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23.8%;总产量由46.9万t增加到218.0万t,增长了3.65倍,占全国的32.4%;皮棉产量水平由1 080 kg/hm2提高到1 695 kg/hm2,增长了56.9%,较全国平均产量高出36%,也高出其他两大棉区56%,创造出长绒棉皮棉1 950 kg/hm2和陆地棉皮棉3 300 kg/hm2的高产示范田。
2007年全区棉花播种面积136.09万hm2,其中地方85.23万hm2。
1.2 高产技术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九五”和“十五”期间根据国家棉花产业安全和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重点推广了以“高密度栽培+滴灌节水技术”为核心,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科学化控、科学灌水、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各项技术集成配套,开展了大面积2 250 kg/hm2高产攻关等工作。
2006年,新疆推广棉花高密度栽培面积达108.6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87.4%;推广以膜下滴灌为主的节水灌溉面积45.33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35%。
各项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新疆棉花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农民植棉收益的稳步增加,提供了基本保障。
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
新疆棉花在新疆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2021年新疆棉花总产量512.9万t ,占全国棉花产量的89.5%;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种植区,棉花又是新疆的特色产业,同时产业兴旺也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因此,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是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进一步指出提升新疆棉花产业竞争力,优化品种结构,提升棉花品质[1]。
新疆棉花供给质量和综合效益亟待提高,推动新疆棉花产业高效发展,以棉花产业为引领促进新疆乡村振兴,走质量兴农之路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1现状1.1播种面积与产量稳中有增,但增地增产和增收放缓由图1可知,在2011—2021年中新疆棉花产业种植面积与总产量都是稳步上升的趋势,呈现出波动上升到逐渐趋于平稳的状态。
由于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在新疆进行试点,2013—2014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与产量呈现大幅度的上升趋势,调动了棉农种棉积极性。
2015—2016年由于科学地调整农业棉区,棉花播种面积相比较2014年有所下降。
随着2017年新疆继续深化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棉花播种面积与产量逐渐趋于平稳,稳固了新疆棉农植棉的积极性。
2021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占全国比重为82.76%,播种面积250.61万hm 2,相较于2011年,棉花播种面积增加86.8万hm 2,棉花产量增加了223.1万t 。
从图1可知,近10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与产量稳中有增,但增地增收缓慢,且增收效果不理想[2]。
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
图12011—2021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变化情况收稿日期:2023-04-10作者简介:蒙贞(1999—),女,新疆博乐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
E-mail :*********************。
中国三大棉花产区的生产现状和趋势分析

幅度 下降 ,西北 棉 区的棉 花 产量 比重略 有上 升 。
22 黄 淮海棉 区棉 花种 植面 积随 棉花价 格的 波 动而 波动 .
黄河 流域棉 区有较 好 的地 理位 置 、便 利 的交 通条 件 、适 宜 棉 花 生长 的 自然 条件 ,水 资 源 丰 富 ,无 霜期 长 , 也有 利 于棉花 生长 ,同时 人 E密集 、劳 动力 充 足 ,可 以满 足棉 花精 耕 细作 的需要 。但是 该地 区位 于中 国经济较 l
维普资讯
第3 0卷 第 3期
Vo . 0, 13 No. 3
江
西
棉
COIr DN r
花
20 年 6月 08
J I ANG XI
・
专 题 综 述 ・
中 国三 大 棉 花 产 区 的生 产 现 状 和趋 势 分 析
翟云 飞 ,朱 美 玲 陈卫 东 ,
(. 1 新疆 农 业 大 学 经 济 与管 理 学 院 ,新 疆 乌 鲁木 齐 80 5 ;2 新 疆 发 展 和 改 革 委员 会 ,新 疆 302 . 乌鲁木齐 800 ) 300
摘 要 : 中 国是 世 界 上 生 产 、 消 费 和进 口棉 花 最 多的 国家 ,种 植 棉 花 的 收入 是 广 大棉 区棉 农 收 入 的 重 要 来 源 , 以棉 花 为 原 材 料 的
棉 纺 织 业 是 该 国重要 的 工 业 。棉 纺 织产 品是 出 口创 ; 的 重 要 产 品 , 可 以 说 与 棉 花 相 关 的 产 业 关 系 到 中 国经 济 发 展 、 工 人 就 业 、 1 2
农 民增 收 等 一 系列 问题 ,棉 花 生产 是 棉 花 产 业 发 展 的基 础 .探 讨 棉 花 生 产 , 对棉 花产 业 的发 展 具 有 十 分 重要 的 意 义 。 经 历 了数
2023年棉花行业现状分析2

棉花行业现状分析近年来,全国棉花种植面积逐年下降,2022年国内棉花种植面积为3229万亩,较2022年高点下滑45.5%。
同时,国内棉花产量也从2022年的762万吨下滑至2022年的549万吨,下滑28%。
下面进行棉花行业现状分析。
棉花行业分析表示,棉纺行业作为一个传统的加工行业,在经济危机过后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状况下,仍呈现了快速进展的局面,虽然行业利润可能会表现平平,但在自身的进展的步伐上依旧呈现新、快这样的特点,在衣食住行四大生存领域中占据重要一席,其进展仍生气勃勃。
棉纺织产品结构仍不合理。
以衣着用、装饰用和产业用三大消费用途比例来分析,我国纺织产业三者之间的比例约为63:20:17,西欧是46:35:19,美国是41:37:22,日本式29:29:42。
明显,我国高附加值的产业棉纺织品的进展严峻滞后于发达国家,其市场还远没有得到开发。
通过对棉花行业现状分析,我国棉花种植主要分布在北纬 18 度-49 度,东经 76 度-124度之间。
范围东起辽河流域和长江三角洲,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东西纵横4,000 公里以上;南自海南岛崖城,北抵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南北绵延3,000公里。
按积温多少、维度的凹凸和降水量等自然条件,将我国种植棉区由南向北,从东向西划分为五个区域: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北部棉区和华南棉区。
但近年受天气环境变化和种植经济作物的影响,北部棉区和华南棉区棉花种植已渐渐削减,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西北内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其中尤其是新疆,已进展成为全国棉花种植的中心。
2022年,新疆的棉花种植面积为 180.52 万公顷,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53.47%;新疆棉花产量为 359.40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67.27%。
棉花种植面积在新疆地区的转移和集中,更有助于新疆当地棉花种子企业扩大其市场份额。
通过对棉花行业现状分析,由于 2022/17 年度棉价大涨导致全球棉农种植意愿有所提升,由此拉动种植面积从而使全球产量消失显著回升。
新疆棉花育种面临的问题和转基因在棉花育种上的应用

中国棉花学会 学习总结
专题三:转基因技术在棉花育种上的应用
棉花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DNA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导入棉花细 胞并得到整合和表达的过程。 转基因技术在棉花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包括棉花抗病、抗虫、抗除草剂、 抗逆以及品质改良等方面。 ----抗虫基因工程 目前应用于棉花的抗虫基因主要有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内毒素蛋白(Bt基因)。 Bt基因是抗虫棉中研究最多、进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基因,它对鳞翅目 昆虫有专一杀伤作用。Bt抗虫棉对棉铃虫、红铃虫、玉米螟等害虫有较高的抗 性。 ---抗逆境基因工程 近年来,国内外围绕棉花抗盐性、抗早衰等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 一定进展。研究发现,抗氧化酶如谷胱甘肽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与 逆境胁迫关系密切。
简报名称
日期
中国棉花学会 学习总结
专题二:棉花种子质量遗传改良
棉花种子质量
(2)净度检验:是对种子批的组成的检验,主要是测定供检样品中不同成分 的重量百分率和样品混合物的特性。计算出净种子在样品中所占百分含量 ,为此批种子的净度。 (3)发芽试验:是测定种子批的最大发芽潜力,据此推测不同种子批的质量 ,也可估测播种价值。所谓发芽是指在实验室内幼苗的出现和生长达到一 定阶段,根据幼苗的胚根、胚轴、顶芽和子叶等主要形态结构的表现,来 判断在田间的适宜条件下进一步生长成为正常的植株的潜力。
简报名称
日期
中国棉花学会 学习总结
学 习 总 结
经过近期针对性的对中国棉花学会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此总结了一 些粗浅的经验,提出些小的建议,望领导、同事指正。
1、提升选育棉花品种的整体品质 由于近年新疆棉花品种品质呈下降趋势,在以后工作中,更要依托我们 公司以长绒棉品质育种为主的大方向把提升选育材料的品质量化。 -----选育中长绒陆地棉。可以利用引进的陆地棉材料做母本已有的海岛棉 做父本进行陆海杂交育种,培育产量高于海岛棉,品质好于陆地棉的中长绒 品种。预期目标:绒长>34mm、比强度>35cm/tex、马值<4.4;衣分>41%,试 纺CF70--CF90。 -----选育高产长绒棉。预期目标:绒长>35mm、比强度>40cm/tex、马值 <4.2;衣分35-37%、铃重3.8-4.0g,试纺CF80--CF150。 -----选育超级长绒棉。预期目标:绒长>38mm、比强度>45cm/tex、马值 <4.0;衣分31-33%、铃重3.2-3.3g,试纺>CF200超高支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棉花生产优势区域分布:中国棉花种植历史悠久,适宜棉花种植的区域广泛。
根据棉花生产的生态条件,结合生产布局状况、社会经济条件和植棉历史,中国棉花种植区域,20世纪年代可划分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三大棉区;及至20世纪50年代,又进一步划分成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北部特早熟和西北内陆五大棉区;目前,北部特早熟棉区已缩减,华南棉区也仅剩零星种植,中国主要产棉区仅集中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三大棉区。
目前的三大棉区自然生态条件差异悬殊、耕作制度各有特色、生产管理技术水平千差万别,各自有着自己的优劣势:
黄河流域棉区:本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包括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中北部、晋南、关中、陇南、苏皖的淮北地区、京、津,其中以黄淮海平原棉花种植最集中。
2004年该区棉花面积288.8万hm2,占中国棉花种植总面积50.7%。
按播种面积统计,山东省、河南省和河北省分别是中国第二、第三、第四大产棉大省。
冬小麦是黄淮海地区棉花生产的轮作农作物,玉米是主要替代竞争农作物。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一般只有180 d的生长期,适宜种植成熟较早的陆地棉品种,是中国最大的棉产区,也是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该区域热量充足,无霜期适宜,日照好于长江流域棉区,但是,初夏多旱,伏雨较集中,且降水变率大,易导致花铃脱落,此问题在生产上不易解决。
此外,黄河流域棉区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不均,降水的稳定性差,旱、涝、风、冻、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些因素均会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长江流域棉区:该区在秦岭淮河以南至南岭,西起川西高原东麓,东到海滨。
包括浙江、上海、江西、湖南、湖北以及苏皖的淮河以南部分、四川盆地、河南南部。
按播种面积统计,该区的江苏和湖北是全国第五、第六大产棉省。
长江流域棉区也是中国的水稻主产区,棉花种植面积约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5%。
与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比较,该区域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水热同步,能满足棉花生产的水热需要,但是由于春末夏初有梅雨、秋季会出现连阴雨,所以日照时数少,会导致棉花吐絮不畅、烂铃,不利于棉苗生长;此外,夏季的高温、高湿还会引起较多的病虫害,往往影响所产棉花品级。
本区一般为一年两熟或棉麦套种,适宜栽植中熟陆地棉,棉花的病害严重。
西北内陆棉区:该区主要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地区,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的1/4以上,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我国的主要棉花生产基地,本区棉花基本上是一年一熟。
在三大主产区中它的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棉花产量最高,2005年达到1614.82千克/公顷,超出全国平均水平43.05%。
自1994年起,新疆棉花生产实现了总产、单产、品级、人均占有量、调出量5个全国第一,与其他棉区相比,该区生产的棉花质量较好,棉花品级高,内在质量好,是重要的出口棉基地。
该区具有发展棉花产业的生态资源比较有优势,气候干燥、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极为有利于形成棉絮洁白、富光泽的优质棉花,虽然陆地的降雨量很少,但是,由于雪山面积大、灌溉水资源丰富,所以棉花生产的水源供应比较稳定,四季干燥、冬季严寒的气候使棉田的病虫害种类较少,同时,由于种植结构较为单一,较少为棉铃虫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场所,所以棉铃虫发生世代少,为害程度轻。
作为我国最大的产棉区和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唯一的长绒棉产区),棉花生产具备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在三大棉区中,长江流域棉区棉纺工业发达、运输条件优越,市场竞争优势明显;黄河流域棉区纺纱工业的基础也很厚实,棉花生产也具有一定市场竞争优势; 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生产的大发展主要得益于规模化生产和利于高产的气候条件,但是,劳动力资源不足、收获成本高,远离消费区、交通运输不便等因素,导致其市场优势度不高。
而优惠的政策环境是该区棉花生产继续发展的有利条件,而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并不具备。
中国棉花三大主产区发展战略探讨:以恢复、增加棉花播种面积为基础,以增加科技含量为支撑,以提高单产水平和纤维品质为重点,大力推广节本增效实用技术,不断提高棉花种植效益,提升棉花综合生产能力,为满足纺织工业发展原料需求和保障棉花产业安全做出贡献。
具体的战略部署则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是稳妥地发展西北内陆棉区。
该区植棉条件好,效益高,但是,由于地处偏远,棉纺生产能力有限,再加上耕地和水资源的限制,面积应保持在全国总面积的20%左右,总产应占到25%,二是积极恢复黄淮海平原棉区。
该区棉花布局效益好,扩大棉田面积,有利提高全国耕地综合生产力,黄淮海棉田的面积应保持在全国总面积的40%以上,总产应占35%以上;三是适当增加长江中下游棉区。
该区棉花品质较好,适当增加棉花种植有利于增强中国棉纺织行业的竞争力。
提高我国棉花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新形势下,加快科技创新与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我国棉花整体生产水平,增强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1.努力提高棉花生产单产水平引进与培育高抗棉铃虫、棉盲蝽与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的棉花新品种,解决非生理性棉花烂铃问题。
大力推广耐盐碱棉花新品种,发展超早熟短季棉,加大杂交棉与高品质棉的推广力度,进一步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能。
加强棉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提高我国棉花的单产水平。
2.着力改善棉花纤维品质只有不断改善棉花纤维品质,才能提高我国棉花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进一步优化调整品种结构,着力推广适纺高支纱和中支纱原棉品种。
推行棉花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种植,统一品种布局,提高原棉品质的一致性。
通过多种方法和措施,切实改善我国棉花的纤维品质。
3.建立健全棉花补贴体系建立和完善以棉农增收为首要目标的棉花补贴体系,充分发挥经济收入对棉花生产的双向激励作用。
防止棉花生产剧烈波动。
以棉农增收为中心,设置增产补贴和休耕补贴。
当棉花供不应求时,启动增产补贴,起到激活生产潜力、增加产量的正向激励作用。
当棉花供过于求时,启动休耕补贴。
通过增产补贴和休耕补贴对棉花生产的双向调节作用稳定棉价,保护和调动棉农的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家棉花战略安全。
4.完善宏观调控农业部门应及时引导棉花的生产和流通,倡导并推动棉纺企业与县、镇、村签订协议,通过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满足自己的生产所需,实行真正的“订单农业”,从而有效避免棉价大起大落,更好地促进中国棉花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