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意义和评价方法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意义和评价方法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学校教育中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科,学好小学语文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文综述了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设计原则和评价方法,为大家进一步认识小学语文课程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目标;设计原则;评价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是整个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好小学语文课程,是学好其它学科课程的基础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小学语文课程,特别是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意义、设计原则和评价方法。

一、小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新课改的语文课程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语文知识与能力:语文知识即“语言知识与文化常识”,主要指“语法、修辞、逻辑、读写知识”,文化知识包括文学常识、文言文常识。语文能力指“一个人在听、说、读、写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技巧、水平和风格。”其中“读”的能力又可分为感知认读、理解整合、评价鉴赏、迁移运用。“写”的能力又可分为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语言表达。

(2)语文过程与方法:一是让学生了解语文相关知识形成的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了解语文知识的来源、规律、特点等,这样有利于学生透过现象了解本源,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培养相应的技

能。二是让学生掌握获取语文相关知识、培养语文相关技能的过程与方法,即通过关注学习的过程、方式、手段、途径等来掌握学习策略,从而达到“会学”的目的,过程与方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不可分开割裂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是个体通过实际行动追求真实、美好目标时的种种内心体验,即需要得到了满足的内心体验,也就是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持续表现出好奇、兴奋、满意等情绪;对什么不感兴趣,表现出讨厌、不高兴等情绪,不仅指学习的热情和学习习惯,还包括快乐、悲伤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是。新课程目标中指的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生活态度。态度是个人较为稳定的情感倾向。价值观是是心理学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它是比态度更抽象,更一般的具有评价性,选择性,规范性的深层心理建构,是文化成员合理的信念体系,是个体头脑中有关价值追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等内容的系统观点,指个体在处理普遍性价值问题上所持的立场。新课程目标中的价值观强调让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对享乐意识、环境保护等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念。

二、小学语文课程的设计原则

(1)言语的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要根据语文学科这一特点制定教学目标;

(2)教学大纲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我们只有吃透大纲精神,

把大纲精神贯穿到教学活动中去,根据教学大纲精神制定教学目标。

(3)制定教学目标,要在专研语文教学大纲的前提下,通览语文教材,明确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的分布情况。在明确大纲意识,吃透教材,弄清知识结构,结合课前提示,课后思考练习,课后注释等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

(4)语文教学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在确定语文教学目标是必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

(5)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能力,研究教学对象,把握教学实情,制定各个层次的符和客观实际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激情,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其达到既定要求。(6)语文教材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凭借、范本和材料,而教师对教材编写者的用意、内容的实际安排,教材所附载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的认识、理解是不同的,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必然有所不同。教师是教学实施者,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教师的水平来制定。

三、小学语文课程的评价方法

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现象的影响,语文教学目标评价具有片面性,在单纯强调知识与技能评价的同时大大损害了评价的科学性。同时,学校与一线教师仍然仅仅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而完全忽视了学生情意领域的发展,“填鸭式”教学使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传统化,单一化。良好的评价机制,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教师以

及整个课程的长远发展。当前首先要采用新的评价工具,改变以前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与教师的唯一手段的做法。在考试之外要增加其他手段,使评价形式多元化。例如,利用观察法,观察——记录表中的材料,应由老师认真观察学生后填写,材料应是不同时期的,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不断进步。另外,老师应采取不断搜集和分析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数据和证据、经常填写学业成绩评价表、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评价表等办法,以补充、扩大对学生的评价领域。其次,要积极提倡形成性评价,评价过程动态化,使评价成为不断促进教与学的改革动力。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中,评价应通俗化、日常化,有文字评价,有口头评价,及时地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要给学生多次评价机会,有机地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表现的是注重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与发展的思想。第三,要提倡自我评价,使评价个性化。评价中注重个体的参与,使参与评价者自觉产生压力,从而调动其内在动机,促进“自我”的内省与反思。师生皆可以通过评价及其后的反思认真总结前期行为思考下一步计划,进而形成反思与总结的习惯。这较之被动接受别人的评判,评价者个人心理感受是大不相同的。而且这对评价者本身一生的发展很有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