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二-建设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精神,发挥XX市“东引西拓桥头堡”和“中原经济区南流北汇”节点城市的优势,主动对接“一五二”产业基地建设,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立校”办学理念,以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线,深化内涵建设,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和“名校建设规划与学院‘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相结合”的原则,实施重点建设专业发展战略,带动专业群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建设目标

围绕学生全面发展,以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切入点,强化办学特色;深化“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办学体制和互利共生的校企合作机制,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对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专业布局,打造专业特色;引、聘、培相结合,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创新“双基地、双实境”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改革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推进以项目教学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以技术服务为重点,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及时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推动招生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就业质量。到2015年,将学院打造成山东省

西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技术研发服务基地、先进文化传播基地,建成引领鲁西、示范山东、影响全国的技能型特色名校。

(二)具体建设目标

1.培育办学特色

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目标,以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切入点,培育办学特色。搭建特色素质教育平台,实施“修身、爱好、特长、专长”特色教育,传授学生修身之道,培养学生终身爱好,发掘学生个性特长,练就学生职业专长;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双基地、双实境”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双基地、双实境”,各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2. 建设“专产对接、文化融合”的特色专业

按照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布局相对接、重点建设专业与区域重点产业相对接的原则,立足中原经济区和XX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研,构建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机制,形成与区域产业布局相匹配的专业结构;对接XX市“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制造类、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现代服务、电子信息等产业,重点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9个专业,带动相关专业群发展;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专业标准、开展专业评估,形成专业标准调整和专业评估的长效机制;开展地方文化和行业、企业文化调研,培育具有区域经济特色和专业人文内涵的专业文化。经过三年建设,重点建设专业全部达到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的建设标准。

3. 打造一支“上课堂、进厂房”的专兼结合教师队伍

完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制度,通过派出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锻炼、参加技术开发等途径,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到2015年专任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

比例达到90%;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及以上学位,提升高学历、高学位教师的比例;实施重点建设专业“双带头人”制度,每个重点建设专业培养、引进或聘用(任)1名专职带头人,聘用(任)1名行(企)业影响力较大的兼职带头人,每个重点建设专业培养5~8名骨干教师;每年增加专任教师10人以上,提升专任教师数量;强化校企合作,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提高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建立兼职教师库,聘用的兼职教师人数与专任教师人数比例达到1:1,到2015年,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课时比例达到50%;增加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

4.创新“双基地、双实境”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学院“双基地、双实境”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社会调研,进行岗位分析,校企合作共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强素质、重能力、细方向”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将企业岗位(群)技术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中,重点建设专业及其专业群开发100门以上的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省级精品课程群5个,校企合作编写校本教材至少55部;制订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三级评估指标体系,成立课程评估小组,实施一年一度的课程评估;创新“站网融合”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每个重点建设专业建立1个以上示范性顶岗实习工作站并投入运行;推进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按照生源类型、学习能力的不同,推进分类型、分层次的教学方法改革;结合企业生产周期,探索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5. 完善“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校企合作互利共生”的办学体制机制

加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化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建设三级

校企合作组织,成立由市政府牵头,行业、企业、学院四方成员共同参加的“职教集团”,各二级学院与行业、企业联合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各专业(群)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推动政府出台《XX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支持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联合行业、企业制定政行企校协作管理制度,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围绕教学中心地位,改革学院人事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岗位管理,按照向教学一线倾斜原则改革分配制度;完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完善考核标准,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健全立体多元的质量保障体系。

6. 提升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社会服务能力

以优势专业为依托,以学院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平台,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咨询服务、社会培训,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完善社会服务激励和考核制度,将社会服务纳入到教学院部、教师的考核标准中;开展应用性研究项目(含各级纵向应用性研究课题及行业企业委托研究项目)不少于65项,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师获得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0项;开展职工岗位培训、下岗职工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工作,建设期内组织各类培训4.9万人次;社会培训、技术研发与服务、职业技能鉴定等社会服务总到款490万元以上。

7. 创新招生工作,提高就业质量

推进招生方式多样化,探索单独招生模式,创新选拔方式,提高技能考核比重。年招生规模稳定在3000人以上,逐步提高报到率和优质生源比例。

加大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建设力度,逐步提高专业对口就业率和就业层次,提高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起薪值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