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近代的陕北石油勘探开发-陕西石油工业发展概论

合集下载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石油、煤炭、食盐的开发-近代史纲要论文-历史论文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石油、煤炭、食盐的开发-近代史纲要论文-历史论文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石油、煤炭、食盐的开发-近代史纲要论文-历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自给工业经济建设中进行了矿业开发,成功地对石油、煤炭、食盐等矿产品进行开采和生产加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打破了顽固派对边区的经济封锁,促进了边区工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为边区的巩固发展以及争取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开发石油陕甘宁边区北部的延川、延长、永坪等地,有着丰富的石油储量。

1911年,中国有关部门与美商美孚公司签订开采陕北油田的合同,随后在陕北延长等地进行开采,至1916年先后打了7口油井,后因出油量不多和运输困难等原因而终止。

1932年,国民政府有关部门成立陕北油矿采勘处,又在陕北的延长、永坪两地各打井4口。

截至1933年底,在陕北钻探成的20口油井中,除永坪一口油井正常出油外,其余均未有大的出油量。

1934年底至1935年春,陕甘先后解放了延长、永坪后,这里便成为陕甘根据地的区域。

由于战争环境的影响和缺乏石油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这里石油的开采和生产曾一度陷入停顿的状态。

1935年10月, 中央和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克服困难整理油矿,重新开矿生产,到1936年4月,共开采原油7万斤,生产挥发油400斤,汽油2000斤,头等油2.5万斤,除供陕甘苏区自用有余外,并有部分运输出口到国统区。

后由于战争形势的变化,中央领导机关和暂时撤离瓦窑堡,放弃了延长石油油矿。

西安事变后, 再次进驻这里。

按照的指示,中央经济部接管了延长油矿,开始组织原有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恢复石油的开采和生产。

由于经过围剿与反围剿战争的破坏,油矿的生产设备和设施受到了较大的损失,还有许多设备及机器的零部件散落,多数油井无法正常生产,虽有个别油井勉强恢复生产但出油量极少。

尽管如此,仍为边区油矿的开采创造了条件。

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即由边区政府建设厅接管了延长油矿,成立了延长石油厂,先后投入生产资金10574元,组织力量对个别油井进行清理修复。

石油工业概论_理论教学大纲

石油工业概论_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为石油大学本科生全面了解石油工业而开设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旨在完整系统地介绍石油工业的工艺流程、技术进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目的在于要使学生深刻认识石油天然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牢固树立起“学石油、懂石油、热爱石油事业”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同时进一步浓厚中国石油大学的石油文化特色。

本课程注重介绍石油基本知识和相关工艺流程。

对于理工专业的学生,应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对石油的生产过程有全面的了解,明确自己所学专业在石油工业中的地位,了解各有关专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意识地学习更多的石油专业知识;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应了解石油天然气及其生产的最基本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强化石油文化特色。

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对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2.对油气及其产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3.对油气地质学、油气勘探工程、油气藏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开采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油气加工工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4.对石油工业经营管理、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了解。

5.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有所了解。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绪论1.石油工业与国家的强大 1学时薪柴时代与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美国;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石油时代;2.石油工业概论课程体系的建立 1学时建立的出发点;内容体系;特点第一章石油工业发展历程本章重点难点:掌握石油工业的特点;了解石油工业与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的联系1. 薪柴时代的石油手工业 1学时石油名字的由来;从煮卤熬盐谈古代钻采运输业;从战争武器谈古代炼制业2.煤炭时代的石油工业 1学时现代石油工业第一井的诞生;美国现代石油工业的诞生;俄国现代石油工业的诞生;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英波石油公司3.石油时代的来临 1学时电的发明对石油工业的影响;世界大战对石油工业的推动;美国霸主地位与石油工业4. 石油时代的风云 1学时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危机与国际能源机构的成立;美国石油霸权;俄国兴衰与石油第二章石油天然气及其产品本章重点难点:了解烃的结构;建立石油与精细化工产品的关系。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业概论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业概论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业概论第一部分(包括绪论、地质、勘探章节)一、名词解释1、石油答:石油就是储藏在地下岩石空隙内得不可再生得天然矿产资源,主要就是以气相、液相烃类为主得、并含有少量非烃类物质得混合物,具有可燃性。

( P1 )2、天然气答:主要以气体形式存在得石油叫天然气。

( P1 )3、石油得凝固点答:原油在温度降低到某点时,由于油中溶解得蜡结晶析出,原油粘度增大,失去了流动能力,这时得温度叫凝固点或凝点。

( P2 )4、天然气水合物答:甲烷与水在低温与高压环境下相互作用可形成一种冰样得水合物,称为天然气水合物,亦称可燃冰。

(P4 )5、石油工业答:通常说得石油工业指得就是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得勘探、开发、储存与运输得生产部门。

(P5)6、岩浆岩答:岩浆岩就是由岩浆冷凝而成得岩石。

(P21 )7、变质岩答:变质岩就是原来得岩石在外界条件(温度、压力等)作用下变质而形成得新岩石。

( P21 ) 8、沉积岩答:沉积岩就就是原来得母岩(岩浆岩、变质岩与沉积岩)遭受风化剥蚀,经搬运、沉积与成岩作用而形成得岩石。

(P21 )9、生、储、盖组合答:就是指生油岩(烃源岩)、储集岩与盖层在空间上得搭配形式。

( P34 )10、有效圈闭答:在油气运移前形成、并处在油气运移通道上得圈闭,叫油气得有效圈闭。

( P37 )11、石油勘探答:就就是为了寻找与查明油气资源,而利用各种手段了解地下得地质状况,认识生油、储油、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含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得有利地区,找到储集油气得圈闭,并探明油气田面积,搞清油气层情况与产出能力得过程。

( P41)12、地质储量答:就是指在钻探发现油气后,根据已发现油气藏(田)得资料估算求得得已发现油气藏(田)中原始储藏得油气总量,并被换算到地面标准条件( 20℃, 0、101兆帕)下得数量。

( P43) 13、探明储量答:就是指在油气藏评价阶段,经评估钻探证实油气藏(田)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得得、确定性很大得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

石油工业概论大纲

石油工业概论大纲

《石油工业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etroleum Industry Introduction课程编号:适用专业: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储运专业及相关非石油专业学时: 28 学分:课程类别:学科大类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门课程是初步了解石油工业全行业基本内容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主要针对的是石油工程专业新生、石油相关专业及非石油专业学生。

课程内容概括性地介绍了石油工业的上游——石油的勘探、开发到石油工业的下游——石油的储运、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中的一些基本的概念、理论和过程,同时还介绍了石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石油工业的发展史及石油工业的发展趋势等。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石油工业有一初步了解,培养学生对石油行业的兴趣和投身石油行业的热情,同时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和要求:1.基本概念(包括:石油、天然气、石油工业、石油工业的上游、石油工业的下游、石油、天然气物理性质等)2.石油的用途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3.我国和世界的油气分布4.我国和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史及发展趋势5.我国和世界的主要大型石油企业教学重点:石油的基本物理性质、用途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本门课程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教学难点:石油、天然气、石油工业、石油化工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石油地质基本内容和要求:1.沉积岩和地质构造包括的内容:沉积岩的形成和分类、沉积构造、沉积韵律、地层的单位和地质年龄、地质构造及分类,介绍这些内容中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概念。

2.油气的生成包括的内容:石油成因学说、油气生成的条件、油气生成的阶段、天然气成因类型,介绍这些内容中的基本过程、理论和基本概念。

3.油气藏的形成包括的内容:油气藏形成及保存条件、油气藏类型、油气藏分布规律,介绍这些内容中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沉积岩、含油气沉积盆地、地质构造、石油生成的主要地质年代、石油的成因、油气圈闭、油气藏的性质、生储盖组合、形成油气田的基本条件。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勘探陕北石油述论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勘探陕北石油述论

1931年国内战事初起,日军悍然入侵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随后短短数月东北大片领土沦陷,1932年日军再次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侵略形势愈趋严重,国防力量强大与否直接关乎国家民族的存亡,国民政府为预备战时液体燃料的供应,积极开发国内油田。

而陕北延长石油是中国大陆石油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虽经历清政府、北洋政府两次开发,但成效不大。

抗战初期,石油作为国家重要资源,在战时有“一滴油如一滴血”之喻,更有得之则兴弗得则危之势。

在此背景下,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再度勘探陕北石油。

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学界并未深入。

本文拟从石油地质勘查,石油钻探与提炼等方面论述国民政府勘探陕北石油的过程,以期深化这一问题的研究。

一、陕北石油地质勘查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内部开始积极对日备战,时任国民政府秘书长的钱昌照向蒋介石表明中国亟需奋起抵抗,加强国防实力,提出设立一个专门机构——国防设计委员会的建议,并聘请专家进行国防建设方面的研究、调查等工作。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国防设计委员于1932年11月1日宣告成立,经钱昌照推荐,时任北京大学教授、地质调查所所长的翁文灏担任国防设计委员会的秘书长。

成立后同月29日,任委员长的蒋介石将国防设计委员会的组织条例草案呈报给国民政府,声称“值兹国难当前,国防机务,万端待理,为集中人才,缜密设计起见,特设国防设计委员会,以期确定计划,从事建设。

”其职责大致分为军事、国际关系、教育文化、财政经济、原料及制造、交通运输、土地及粮食、专门人才调查等八个方面。

原料及制造主要与地质调查所、经济统计研究所作矿业和工业的资源调查,包括煤矿,金属矿和石油矿。

为解决战时液体燃料的问题,国民政府将石油工业提升到国防的高度,拟定了《解决中国液体燃料方案(初稿)》,提出三条措施:一为救急,即储藏够三个月到一年的燃料;二为促成国产燃料,即开发油田;三为采用补助燃料,即石油代用品。

对于开发油田提出:“须从钻探入手,钻探地点一在陕北,一在四川,钻探确实以后,即行设厂提炼”。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石油工业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石油工业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石油工业作者:王晋林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03期[摘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石油工业是在经过战争废墟的原有油矿的基础上建立的,也是在边区自给经济建设和反封锁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边区的石油工业成为边区工业建设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

边区石油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促进了边区工业经济的建设,为争取抗战胜利创造了物质基础,也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石油工业[中图分类号]K2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2)03-0074-06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政府从边区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战争废墟油矿的基础上,不仅很快地恢复了石油生产,而且迅速地建立了边区自己独立的石油工业,为边区工业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促进了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增强了边区抗战的能力,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石油工业,也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培养了技术和管理干部,提供了艰苦创业的宝贵经验。

一、抗日战争爆发前陕北地区石油开采的概况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地处中国内陆西北高原的腹地,早在北宋时期,这里就发现了石油。

在陕西北部的延川、延长、永坪、宜川、安塞等地有着丰富的石油储量,属于中国西北主要的产油区。

1907年清政府设立“延长石油官厂”,聘请日本技师,并从日本购买了1部蒸汽钻机开采石油。

同年8月,在延长成功钻凿了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延1井”。

而后又开掘了2口油井,均因原油产量不丰以及运输困难等问题而放弃开采,所有打井机器工具等因运输困难大都留于延长。

1914年,北洋军阀政府与美商美孚公司签订《中美合办油矿》的合同,联合开采陕北的石油。

同年成立了中美油矿事业所,在延长、延安、洛川等地勘探油矿,由美孚洋行运来打井、采油、炼油等机器设备,经过3年的开采经营,至1916年先后打了7口油井,均因出油量不高而终止。

近代中国石油发展史

近代中国石油发展史

中国石油发展史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新兴而古老的事业。

它成为中国现代能源生产的一个重要工业部门,是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事情,而中国发现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技术的历史却可追蒴到两千年以前,并且在技术上曾经创造过光辉的成就。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了多年的艰苦历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它的基础仍然极其薄弱。

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将有利于认识当代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

我们分五个部分介绍中国石油工业发展概况:1.恢复与发展玉门油矿解放后,军代表康世恩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恢复和发展生产。

刚刚获得解放的石油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迅速投入战斗。

在生产建设中,被称为“冬青树”的钻井队长郭孟和,屡建功勋,是老一辈石油工人的优秀代表。

为创建新中国的石油工业,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

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一支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东北地区的几个人造油厂在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技术人员和老工人,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恢复了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主要人造油厂的生产。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为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1.3倍。

其中天然油19.54万吨,占原油总产量的45%,人造油24万吨,占55%。

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25.9万吨,比1949年提高6倍多。

玉门油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建设的重点。

为了加强勘探,广泛采用“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先后发现了石油沟,白杨河,鸭儿峡油田。

老君庙油田也开始扩大了含油面积,并开始按科学程序进行全面开发,采取注水和一系列井下作业等措施。

到1959年玉门油矿已建成一个包括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教育等在内的初具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

论石油工业在陕西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论石油工业在陕西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论石油工业在陕西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就是选择正确的主导产业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陕西作为新兴的能源大省,笔者认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将带动陕西地方经济的发展,并将成为陕西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关键词:石油工业主导产业鉴于世界政治格局的动荡不安以及我国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能源战略再次为西部大开发带来契机。

陕西作为新兴的能源大省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而迅速发展的石油工业将成为陕西新的高经济增长点,成为陕西尤其是陕北经济的主导产业。

石油工业作为陕西经济主导产业的必然性分析陕西作为能源大省将在未来西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

除将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确定为陕西的两大主导产业外,石油工业将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为陕西“一线两带”的经济发展战略起到关键作用。

其作为主导产业的依据如下:(一)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当前中国经济以持续高速向前发展,石油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物资,对GDP的贡献率越来越大。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显现出重化工业快速发展阶段的特征,导致国内石油储量的严重不足和新需求的大幅增加,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净进口原油7033万吨,进口额320亿美元;净进口成品油1203万吨,进口额43.7亿美元,中石化预测中国石油今后15年的需求量2010年为3.8亿吨,2020年为4.3亿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

对于陕西而言,中石油高层发展战略向西部的调整为陕西石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契机。

把石油产业作为陕西的主导产业符合当前国家的能源开发战略,也符合当前陕西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陕西发展石油工业的优势分析石油工业是陕西的优势产业,石油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陕北地区的延安和榆林。

在经济改革开放形势下,中央对石油化工工业进行结构性大改革,1998年决定将延长石油矿产管理局、延长石油冶炼实业集团、榆林石油助剂厂等五家企业合并成陕西石油工业集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一井”出油后,用小铜釜试验提炼,每 日可得灯油25斤,经试用“烟微光白,不 逊外油”。 ——9月20日,炼油房竣工,当月装灯油 14箱,运往省城。 ——10年后,延1井日产仍保持1.25吨,至 1934年,累计产原油2842吨。
1907-1934年延长的原油产量(吨)
300 250 200 150 100 50 25 0 38 96 79 96 55 71 44 29 167 138 267
第四章 近代的陕北石油勘探开发
“延长石油官厂” 辛亥革命后的陕北石油勘探与开发 鄂尔多斯盆地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
一、 延长石油官厂
——德国人 1895年有一德国人德立金到陕北进行地 质调查; 1903年陕西大荔县“绅董”于彦彪,同 延长县“贡生”刘德馨、郑明德等人, 私订合同拟与德国人汉纳根合伙开采延 长石油。(德国水师提督汉纳根!)
美孚公司的地质勘查
美孚公司派马栋臣(原名F.G.Clapp)、王国栋 (原名M.L.Fuller)等6名地质人员和测量技师5人, 连同9名中国技师吴此灵、何轰森、何家亨、黄振 华、薛启昌、刘梦锡、司徒颖、唐文启、蔡作姿、 张谷如等,组成地质测量队,分为两队,分别从北 京经山西进入陕北。 他们在陕北近1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地质调 查。重点在肤施(延安)、延长、延川的永坪、甘 泉的石门子、宜君的七里镇一带进行了地质勘查, 测成面积100多平方公里1:12000地形图。
146 142 110
1907
1909
1911
1914
1916
1918
1920
1923
1925
1928
1930
1932
1934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
1908年陕西巡抚恩寿奏请清廷增拨银两, 修建公路,增打油井。 慈禧、光绪御批增拨官银27万两。慈禧还 把美国人赠送给皇宫照明的发电机转赠, 以示支持。 1910年(宣统二年)6月,聘请日本大冢 博士及一名测绘师来延长测勘油田。 次年开凿3口井——延2号井日产油105公 斤,3号井见少量原油,4号井是干井!!
——连续85年以上获得3A信用等级,是世界上保持这一 记录为数不多的公司之一。在《财富》杂志本年度美国 最大上市公司排名名单中, 2006暴涨的能源价格把埃克 森-美孚推到了财富500强的首位。
《中美合办油矿条约》
1914年2月,袁世凯执政,同美国美孚石油公司 签订了《中美合办油矿条约》,拟合作开发陕西 延长和热河等地的石油矿。为此,成立了溥利石 油公司,让美国来延长开采60年。 条约规定:美孚石油到陕北延长等处进行勘探, 中美两国资本家组织公司合资经营。公司股份, 美孚占55%,中国占45%,其中37.5%由美孚公 司赠予中国,作为给予特许权的代价,其余7.5% 由中国政府于公司成立日起两年内照原价购 买…… 陕西人民的强烈反对,河北、山东、河南、湖北、 江西五省联合向袁世凯政府提出抗议!!!
美孚石油
埃克森美孚公司简介: 约翰· 洛克菲勒于1882年创建,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 斯州爱文市。埃克森美孚在全球200多个国家拥有8.6万 名员工,其中包括大约1.4万名工程技术人才和科学家。
——是世界最大的非政府油气生产商、天然气销售商、 炼油商,分布在25个国家的45个炼油厂每天的炼油能力 达640万桶;在全球拥有3.7万多座加油站及100万个工业 和批发客户;每年在150多个国家销售大学院
小结
近代陕北石油出现了产业萌芽; 陕北石油受到产业资本的关注和光顾; “延一井”的建成标志了我国现代石油工 业的开始,陕北地区早期的石油开发活动 为我国现代石油工业奠定了一定基础 ; 民办石油这一时期有呼声,官民之争,乃 陕北石油的历史。
二、辛亥革命后的陕北油气勘探
美孚对陕北的钻探与石油地质调查(19141916) 国民政府地质调研所的石油地质调查 (1927-1935) 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的石油勘探(19351945)
延长石油官厂
“绅董”于彦彪遭陕西布政使樊增祥斥责; 又经巡抚升允详情上奏,力主自办; 1904年10月,陕西巡抚曹鸿勋复奏,试办 “延长石油官厂”,获清政府批准; 1905年清政府拨白银8.1万两,指定后补知 县洪寅筹办“延长石油官厂”。
经济管理学院
“延一井”
经济管理学院
1905
候补知县洪寅1905年筹办“延长石油官厂”。 ——往湖北订购机器,找日本技师阿部正治 郎到陕北延长烟雾沟等地勘查油苗; ——取油样送到汉口进行化验, “胜于东洋, 能敌美产”。乃采购日本钻采机械设备,聘 请日本技师、工匠开采延长油矿。
经济管理学院
延一井
1907年2月,日本技师佐藤弥市郎一行七人 及第一批机器到达延长,在延长县城西门外 勘定延一井——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 6月5日开钻,至9月6日,钻达68.89米见油, 日产油150~200公斤。接着又加深至81米处 完钻,初期日吸油1~1.5吨。 ——此延长石油官厂第一口油井成功。
钻井7口
1915年至1917年,美孚石油公司运来4台汽动顿 钻机,组建了3个钻井队。历时3年!
——先后在中部(黄陵)钻井2口,肤施(延安) 钻井2口,延长钻井2口,同官(铜川)钻井1口, 共计钻井7口,总进尺6402.19米,最深井达 1181.7米,耗资270余万元。
民办油矿的呼声(1907-1910)
陕西巡抚曹鸿勋和继任巡抚恩寿,奏请官商合办 延长油矿。但陕西绅商不愿官商合办!! 陕人1910年成立“保陕公司”,上书巡抚恩寿主 张商办延长油矿: ——“煤油一矿,乃秦中惟一之天然产物而利益最 大者也。若由官办,本省人民失一绝大财源,无 复有自生之活路;此实乃全省命脉所系,不可委 之官办。省民极宜组织团体,招股一百万两,以 资自办。以前所投之官款,宜编入股份内,获得 利益次第偿还。” ——民办油矿遭到清政府的反对,未能实现,致 使延长油矿的扩展停滞不前。官民之争,乃陕北 石油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