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业发展史及世界著名石油公司介绍
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3)

• 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 斯法》,它规定,“任何契约、任何企 业的合并不能以托拉斯或其他类似形式 出现”。
• 在所分拆后的实体中,其中一个最大的 就是原先的控股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公 司,几乎拥有净产值的一半,后来成了 埃克森石油公司,在各公司中一直居于 领先的地位。
• 居第二位的是拥有净产值9%的纽约标 准石油公司,后来成了美孚石油公司;
• 1920年6.9亿桶, • 1925年10.7亿桶。 • 1930年14.1亿桶, • 1935年16.5亿桶, • 1940年达21.5亿桶。 • 20年增长了2倍。1921年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1934
年突破2亿吨,1941年突破3亿吨。1945年世界石油 总产量达到3.5亿吨。
特Hale Waihona Puke 二世界上石油生产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除了 20世纪10年代在古巴、哥伦比亚、委内瑞拉、 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摩洛哥、埃及、巴 基斯坦先后发现油田外,20~40年代,又有五 大洲的一批国家进入产油国的行列,其中最主要 的一是委内瑞拉上升为第二大产油国;二是中东 阿拉伯国家相继发现大型和巨型油田。
• 俄亥俄标准石油公司,后来成了索亥俄公司和 BP公司的分公司;
• 印第安那标准石油公司,后来成了阿莫科公司;
• 大陆石油公司,后来成了科诺科公司;
• 大西洋公司,后来成了大西洋福田公司的一部 分,后来又成了太阳石油公司。
• 这些新的实体都在各自的地盘内迅速发展。
• 随着国际石油业的发展,国际上形成了 七家有着雄厚实力的石油公司,分别是 埃克森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美孚 公司、德士古公司、BP公司、雪佛龙公 司、海湾石油公司,人们以石油七姐妹 作为这七家国际石油大公司的爱称。
石油发展历史

石油发展历史石油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当时古希腊人已经在岩石中发现了石油并用于灯光和医学用途。
然而,直到19世纪,石油的真正开发才开始。
在19世纪初期,石油主要用于照明,人们在地下开挖井并直接收集石油。
随着石油需求的增长,人们开始寻找更高效的开采方法。
185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莱克沙恩地区,爱德华·德雷克使用了一种新的钻井技术,成功地打造了第一口石油井,从而开启了石油工业的新篇章。
这个事件被认为是现代石油工业的起点。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全球范围内的石油开采和生产逐渐增加。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成功研发了石油精炼技术,将原油转化为汽油、柴油和其他石油产品,这进一步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20世纪初,石油开始被大规模开采和使用。
汽车的发明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石油的巨大需求。
在这个时期,许多国家开始发展石油工业,并建立了国家石油公司来管理和控制石油资源。
自1920年代开始,中东地区成为石油产业的中心。
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并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开采和销售石油。
这些国家逐渐建立了与西方国家石油公司的合作关系,并在后来多次调整石油价格以提高自己的石油收入。
从20世纪中叶开始,石油问题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1973年,中东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引发了一系列石油危机。
这导致了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油工业继续向前发展。
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石油的开采、生产和精炼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人们开始思考和探索替代能源的可能性,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这也引发了石油产业的转型和新的挑战,如寻找替代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等。
总的来说,石油发展历史见证了石油工业从最初的原始开采到现代化、全球化的发展。
然而,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人们正在寻找更可持续、环保的能源替代方案。
世界石油工业的历史

早期的历史(1859年以前)
这一时期特点: --主要是使用自然露头的石油 --既使有一些开发活动,也并非商业性的 --石油生产的规模如此之小,以至对世界历史的 进程几乎毫无影响 --19世纪中叶,世界主要能源是煤、木柴和水力 工厂使用煤、木柴和水力做动力; 家庭使用木柴取暖 点灯燃料是植物油、动物油
石油工业大事记:
1859年 DRAKE第一口油井; 1861-65年,美国内战; 1861年 第一船煤油出口欧洲;——标志着 石油工业一开始就是国际性的产业; 1870年 洛克非勒创建标准石油公司;
国际石油经济学-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现代石油工业的诞生
洛克菲勒: 一首诗:一只聪明的老猫头鹰栖息在一棵橡树 上, 看得越多,说的越少, 他说得越少,就听的越多, 为什么我们不都象那只老鸟? 关于德国哲学家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 主义精神》一书,洛克非勒是其典型的代表。
四川自流井气 田(1840年)
国际石油经济学-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跨国石油公司的兴起和二次大 战期间的石油工业1900—1950
1907年,皇家荷兰公司与壳牌石油公司合并为 足以与标准石油公司抗衡的英荷壳牌石油公司 1911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依据反垄断法,下 令标准油公司解体为多个独立的石油公司: Exxon(ESSO)-新泽西, Chevron-加州, Mobil纽约, Amoco-印第安那, Ohio Standard-俄亥 俄, Conoco-大陆石油公司, Arco-大西洋富田 先后出现了Texaco(得克萨斯), Gulf(海 湾), BP, Phillips, City services, Getty Oil, Sun Oil等石油公司
国际石油经济学-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石油工业发展史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石油工业发展史
• ,使传统上以电石乙炔为起始原材料的大宗产品,先后转到石油化工的路线上。在此期间, 日本、苏联也开始建设石油化学工业。日本发展较 快,仅十多年时间,其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苏联在合成橡胶=合成氨、 石油蛋白等生产上,有突出成就。 石油化工及时特别是合成材料方面的成就,使生产上对原材料的需求量猛增,推动了烃类 裂解和裂解气分离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此期间,围绕 各种类型的裂解方法开展了广泛的探索工作,开发了多种管式裂解炉和多重裂解气分离流 程,使产品乙烯收率大大提高、能耗下降。西欧各国 与日本,由于石油与天然气资源匮乏,裂解原料采用了价格低廉并易于运输德中东石脑油, 依次为基础,建立了大型乙烯生产装置,1980年全 世界产量达到35.8Mt,创历史最高水平。1960年以后,有机合成原料自煤转向石油和天然 气的速度加快。 石油化工较发达国家的有机合成原料结构
石油工业发展史
• • • 一 世界石油发展史 初创时期 随着石油炼制工业的新起,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炼厂气。1917年美国C埃利斯用炼 厂气中的丙烯合成了异丙醇。1920年,美国新泽西 标准石油公司采用此法进行工业生产。这是第一个石油化学品,它标志着石油化 工发展的开始。 1919年联合碳化物公司研究了乙烷、丙烷裂解 制乙烯的方法,随后林德产品公司实现了从裂解气中分离乙烯,并用乙烯加工成 化学产品。1923年,联合碳化物公司在佛吉尼亚州的查尔斯顿 建立了第一个以裂解乙烯为原材料的石油工厂。在年20-30年代,美国石油化学 工业,主要利用单烯烃生产化学产品。如丙烯水合制异丙醇、再 脱氢制丙酮,次卤酸法乙烯制环氧烷,丙烯制环氧烷。20年代,H施陶丁格创立 了高分子化合物概念;W.H.卡罗瑟夫发现了缩聚法制聚酰胺后,
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Page 8
2019/5/2
• 南开大学的与为民教授主张划分为如下4个阶段: • (1)1859~1899年,现代石油工业的煤油灯时代; • (2)1900~1945年,现代石油工业的汽车、飞机
时代; • (3)1946~1969年,石油成为世界主要能源的时 代; • (4)1970年以后,西方世界旧殖民石油垄断体系全 面瓦解和国际石油市场激烈动荡的新时期。
Page 22
2019/5/2
• 德雷克井出油的消息
不胫而走,炼油商们 蜂拥而至,以每桶20 美院的高价收购原油。 • 这就是世界上那个第 一口用机器钻成的, 并且用机器抽油的油 井。
Page 23
2019/5/2
• 人们把1859年8月27日,称为近代石油工业的诞
生日。 德雷克晚景凄凉。
• 这样,自德雷克井出油后不到10年时间,一个从
Page 31
2019/5/2
标准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
• 最早形成石油
工业体系的是 美国,最早形 成石油工业垄 断局面的也是 美国,最早从 法律上提出反 垄断体系的也 是美国
Page 32
No Image
2019/5/2
• “当红色的蔷薇含苞待放时,惟有剪去四
周的枝叶才能在日后一枝独秀,绽放成 艳丽的花朵。”
Page 16
2019/5/2
• 内燃机不烧煤,而烧石油。 1885年,德 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 驱动的新式工具----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 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 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 产生。
Page 17
2019/5/2
特点二
石油工业刚刚在世界上兴起,一些国家陆续发现和开始 开采石油,全球有少数几个国家生产石油,起主导作用 的只有2~3个国家。 美国、俄罗斯、墨西哥、波斯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
1919年,张学良组织创立了西南油田公司,是中国石油工业的诞生地。
1925年,九江石油公司开发的中国第一口油井上产。
随后的十几年间石油行业
蓬勃发展。
1933年中国石油和化工总公司正式成立,并使中国石油行
业步入了由央企运营的行列。
1939年,整个中国石油工业遭受战争的
冲击,大量的石油设施被战争破坏。
20世纪50年代,中国建立新中国后,石油工业实行“国有承包制”经营模式,中国国民石油总公司负责国家有关石油工业的所有工作。
1964年,华东地区油田综合技术改造实现一统。
1978年,中国加入世
界石油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石油工业的深入发展。
90年代初期,石油行业增加参与市场化竞争,内部改革取得显著
成效。
2011年,中国航天部门宣布研制成功火神一号飞行测试平台,
这也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世界级石油公司发展史及综合实力介绍

世界级石油公司发展史及综合实力介绍一、标准石油公司标准石油公司用了20年的时间终于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原油生产商,垄断了美国95%的炼油能力、90%的输油能力、25%的原油产量,并将对美国石油工业的垄断持续到1911年。
洛克菲勒也因其在石油领域让人企及的地位被誉为“世界石油大王”。
标准石油公司被拆分后,原俄亥俄标准石油成为了现在英国石油公司的一部份;原印第安纳标准石油改名为阿莫科石油(Amoco),后来成为现在英国石油公司的一部份;原纽约标准石油改名为美孚石油(Mobil),现在是艾克森美孚公司的一部份;原新泽西标准石油改名为艾克森石油(Exxon),是现在艾克森美孚公司的一部份;原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改名为雪佛龙石油(Chevron),现在是雪佛龙德士古公司的一部份;原肯塔基标准石油被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并购,现在是雪佛龙德士古公司的一部份。
二、石油七姐妹在标准石油被分割后所形成的几家较大的石油公司连同英美其他几家石油公司则成为了石油史上所称的“石油七姐妹”。
这“七姐妹”指的是洛克菲勒创建的石油帝国及其继承公司——埃克森(Exxon)、美孚(Mobil)、雪佛龙(Chevron),连同起家于德州的德士古(Texaco)、海湾(Gulf),英国石油公司(BP)和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Royal如今,昔日的“七姐妹”经过轮番的重组,已经只剩下四个——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英国石油、壳牌,她们和康菲、法国的道达尔公司6家销售额1000亿美元以上的“超级石油巨头”,主导着世界石油工业的新格局。
这些石油巨头们纷纷重组,为的就是要强化全球经济一体化所面临的资源整合及资源革命前夜的总体竞争力,实现垄而不断的竞争实力。
三、主要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非政府油气生产商和世界最大的非政府天然气销售商;同时也是是世界最大的炼油商之一,分布在25个国家的45个炼油厂每天的炼油能力达640万桶;在全球拥有3.7万多座加油站及100万个工业和批发客户;每年在150多个国家销售大约2800万吨石化产品。
国内外石油公司介绍

11.阿布扎比石油公司 12. 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公司 13.道达尔石油公司 14.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 15.俄罗斯石油公司 16.伊拉克石油部 17.卡塔尔石油公司 18.洛克石油公司 19.挪威国家石油公司 20.康菲石油公司
21.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 2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23.尼日利亚石油公司 24.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
4.哈斯基 (Husky) 在中国南海从事深水石油勘探开发,我国首 座深水钻井平台第一次是为Husky公司作业。
Husky Oil China Ltd. i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Husky Energy Inc. which is headquartered in Calgary, Alberta. Husky Energy Inc. is one of Canada's largest energy and energy-related companies.
哈里伯顿公司(Halliburton Company)成立于1919年,是世界上最 大的为能源行业提供产品及服务的供应商之一。公司总部位于阿联酋第二 大城市迪拜,在全球七十多个国家有超过五万五千名员工。为一百多个国 家的国家石油公司,跨国石油公司和服务公司提供钻井、完井设备,井下 和地面各种生产设备,油田建设、地层评价和增产服务。 哈里伯顿公司是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最大的设备和服务提供商之一 在定向钻井、完井作业、测井、油井测试、射孔、酸化压裂和井控等方面 也名列前茅。
6. 壳牌(Shell)
皇家荷兰/壳牌公司集团是世界著名的大 型跨国石油公司,成立于1907年,一直由皇 家荷兰石油公司占60%股份,壳牌运输和贸 易公司(英国)占40%的股份。1996年皇家荷 兰/壳牌公司集团在全球500家大公司中排名 第6位,在全球石油公司中排名第1位。该公 司集团主要从事石油上下游及化工业务,在 世界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000多个子公 司,现有员工10.1万人。 壳牌(Shell)与中石油合作,在陕北子长地区进行 油气田开发,在四川地区进行页岩气开发。与延长石 油有炼油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绪论
2020/7/8
• 1941年侵入东印度支那 南部。1942年初侵入东 印度群岛。英荷壳牌公司 忍痛炸毁了油田、炼油厂 和管道与储油设施,撤走 了人员。
• 日本人用德克萨斯石油公 司留下的钻机,在苏门答 腊发现了一个大油田。但 是,1943年起,盟军大 量袭击日本的海上通道, 击沉油轮,到1944年一 季度,日本已经没有了石 油进口,整个军事机器陷 入瘫痪。现代化战争对石 油的依赖是勿庸置颖的。
5
绪论
2020/7/8
• 在西线,法西斯德国同日本一样,本国生产的石油很少。 • 1913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克·伯吉尤斯发明了从煤中提炼液体燃
6
绪论
2020/7/8
• 1942年,德军为获得 能源攻打苏联油田
“如果我无法得到迈科普 和格罗兹尼的石油, 我就不得不结束这场 战争。” ——希特勒, 1942年6月1日
7
绪论
2020/7/8
特点七
20世纪20~30年代,世界石油工业发生了 第一次技术革命
8
绪论
2020/7/8
• 石油地质的技术化 • 背斜(Anticline)理论
• 可贵的实践
9
绪论
2020/7/8
• 这次技术革命的先导,是1900年前后出现 的钻井技术革命。
• 这次技术革命的最重要标志,是地球物理勘 探技术的诞生。
• 一是重力测量(gravity survey)工具—— 扭秤(torsion balance)在勘探上的应用, 在美国发现了一些盐丘构造。不久,扭秤发 展为重力仪。
24
绪论
2020/7/8
25
绪论
2020/7/8
26
绪论
2020/7/8
27
绪论
2020/7/8
28
绪论
2020/7/8
29
绪论
2020/7/8
30
绪论
2020/7/8
31
绪论
2020/7/8
• 这场技术革命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油田开发 的科学化。人们通过多年采油实践,逐步认识 到,一个油田的开发,不是井打得越多越好。 存在一个合理的界限。一个油田要作为一个整 体来考虑,合理布置井网。与此同时,人们发 现,随着天然能量的损失,油井产量逐步递减, 人工注入水,可以为产油层补充能量,提高油 井产量,从而开始对油田进行注水开采,即二 次采油(secondary recovery)。
14
绪论
2020/7/8
15
绪论
2020/7/8
16
绪论
2020/7/8
17
绪论
2020/7/8
18
绪论
2020/7/8
19
绪论
2020/7/8
20
绪论
2020/7/8
21
绪论
2020/7/8
22
绪论
2020/7/8
23
绪论
2020/7/8
• 三是测井(well logging)技术把地面 测量电阻率技术用于裸眼井中,形成了 电法测井,1927年由法国人康拉德·斯 伦贝谢(Kanrald Shlumberger)发明 并开发成商业化的成套技术,随后在委 内瑞拉、俄罗斯、美国广泛采用,成为 判别产油地层重要的矿场地球物理技术。
1861年加拿大地质调查局的斯泰利·亨特(T. Sterry Hunt)初步形成 了背斜理论。四年后,他总结出石油聚集地形成的四个必要条件。 (1)有生油层 (2)地层的特征产状即背斜 (3)适当的裂隙形成油藏 (4)储油层上下有不渗透地层
• 圈闭(trap)构造 1900年的时候,地质学家们懂得了更为广泛认识的“圈闭理 论”:油或气在岩层空隙中运移,一直运移到某些不可渗透的地 层或障碍物才停留下来。把油气就地保存起来的地方叫圈闭。
32
绪论
2020/7/8
33
绪论
2020/7/8
34
绪论
2020/7/8
• 这一次科技革命的第三个重要内容是炼油工艺技术的 飞跃。随着汽油需求量的大幅度上升,人们必须开发 新工艺来提高油品的收率,即从每吨原油中提炼出更 多的汽油来、接着是提高汽油的质量。
• 第一次突破是热裂化(themal cracking)工艺的诞 生和发展。从伯顿热裂化,到克拉克热裂化,到达布 斯连续热裂化工艺,大大提高了汽油的收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石油工业发展史
及世界著名石油公司介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人文社科部 李静静
Page 1
2020/7/8
第四讲 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
2
绪论
2020/7/8
特点六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1945)对于世界石 油工业既是巨大的破坏,更是巨大的机遇。
3
绪论
2020/7/8
• 日本作为二战中的主要 元凶,是世界上典型的 贫油国,其发动太平洋 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是 为了获得石油资源;
料的技术,1927年法本公司开始以煤生产合成油,1936年末, 希特勒制定9年计划,要使合成油产量增长6倍,1940年日产水平 已达7.2万桶,等于石油生产量的46%,占航空汽油供应量的9%, 1943年日产达12.4万桶。 • 1939年~1940年,它以“闪电式”侵占波兰和法国,从那里夺 取了大量石油。此时,罗马尼亚已成为其盟友,但油田区受到苏 联的威胁;罗马尼亚石油占它进口量的58%。1942年它发动 “蓝色行动”,目标是苏联的高加索地区,而且组织了一支 15000人的石油技术旅,准备在占领油田后恢复和扩大石油生产。 可是,苏联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德国人只占领了北高加索的玛 依科普油田,却是始终无法进占巴库。 • 1944年5月起,盟军大规模轰炸德国的合成油工厂,1944年9月, 德国的合成油日产量下降到仅5000桶。而苏联红军又占领了罗马 尼亚,使德军断绝了石油供应。这是德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10
绪论
2020/7/8
11
绪论
2020/7/8
12
绪论
2020/7/8
13
绪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0/7/8
• 二是地震勘探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德国人明特 洛普(Mintrop)发明的折射地震法 (Refraction Method)。在墨西哥、美国初 步应用后,美国人德高里尔(Everette DeGolyor)用电子技术加以改造,并且支持 卡切尔(John C. Karcher)发明和形成了反 射地震法(Reflection Method),不久就被 推广应用,成为此后各地油气勘探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