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5届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4.大家对文段两处横线应填入句子产生了争议,帮助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二、情景默写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诸葛亮理解:用精神的充盈战胜了物质的贫瘠,可看出作者对圣贤之道的执着追求。
13.根据上面两则文字和下面材料,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荀子、诸葛亮和宋濂这三位先贤对学习的看法。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①,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zhònɡ)绳③,輮(róu)④以为轮,其曲中规⑤。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注释】①青:靛青。
②蓝:植物名,其叶可制蓝色染料。
③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④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⑤规:圆规。
⑥知:同“智”,见识。
五、名著阅读六、现代文阅读22.在第②自然段画横线处补充一个论据,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A.在“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公众无需注册登录,就可以直接阅览敦煌遗书等珍贵资料。
不只是国内的古籍,那些流布海外、国内缺藏的珍贵汉籍,其数字化回归也令人期待。
B.上海图书馆的“典籍里的中国——上图特展”融入与展览古籍相关的历史场景,比如《史记》作者司马迁的书房,《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举办的农学堂等,让读者在“移步换景”的漫步中体味典籍的魅力。
C.辽宁省图书馆“继往开来,国韵书香”古籍保护与传承特展,除大规模展出珍本古籍原件外,还设计了古籍修复展示、名家诵读、论坛讲座等活动,做到了线上研讨与线下展览的有机融合。
23.有人认为,古籍晦涩难懂,编辑整理亦存在困难,难以融入当今生活。
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七、作文24.对“志”的谈论,我国传统文化里一直都存在。
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与“拖泥带水”相同?A. 纠结不清B. 随波逐流C. 隔靴搔痒D. 画饼充饥答案:B2. 以下哪个句子中的成语使用错误?A. 马到成功B. 一叶障目C. 如雷贯耳D. 以牙还牙答案:A3. 下列哪个词语的意思与“阔绰”相反?A. 贫困B. 渊博C. 富饶D. 羞涩答案:A4.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的并列连词。
A. 因此B. 然而C. 又D. 为什么答案:C5. 下面哪个词语注音错误?A. 朴实(piáo shí)B. 欢快(kāi kuài)C. 忧虑(yōu lǜ)D. 深思(shēn sī)答案:B二、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共4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水的重要性水是地球上最为广泛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
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
人体的组成大约有60%是水分,水可以滋润我们的身体,调节体温,帮助消化和吸收养分,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
没有水,人们无法生存。
此外,水对于农业生产也非常重要。
农作物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生长茂盛,水是植物的养分和化学反应的基础。
没有水,农作物无法生长,农业生产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除了人类和农作物,水也是动物和植物生存的基础。
许多动物需要水来喝,洗澡和生活。
许多植物依靠水分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自己所需的营养物质。
水是维系各种生物和生态系统的纽带。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水资源,合理使用水,并采取措施保护水环境,避免水的浪费和污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未来。
6. 人体的组成大约有多少是水分?答案:60%7. 为什么农作物需要充足的水分?答案:农作物生长需要水分。
8. 水对于动植物的生存是否重要?答案:是的,水是动植物生存的基础。
9.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水资源?答案:我们应该珍惜水资源,合理使用水,并采取措施保护水环境。
北京市东城区2015年高三一模语文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2015.4东学堂语文高中组语文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1.【答案】BC【解析】A选项在文章第1段“现在的北京城是在古代都城的基础上进行规划的”“今天北京旧城的主要道路还是大都时代的延续”。
所以A选项正确。
B选项在文章中第1段“元大都是北京城最早的雏形,它的设计既继承了《考工记》中的营国思想,又根据《易经》有所变化”。
所以选项中说“严格遵循了《考工记》中建造都城的原则”是错误的。
C选项在文章中“长度与宽度的悬殊比例“部分,内城胡同的长宽比是93:1,外城胡同的长宽比是52:1。
所以“外城胡同的长宽比更大”错误。
D选项在文章中“高宽之比的美学原则“部分,“根据美学原理,当道路的空间尺度,主要是高宽比,在1:1至2:1时,道路的空间保持一种平衡状态,行人的视野可以覆盖对面建筑物的全部,并会产生适当的围合感。
北京大多数胡同给人以亲切的感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这里。
”所以D选项正确。
E选项在文中最后一段“北京人的做法是通过形象的名称,表示对胡同空间形态的态度”,所以E选项正确。
2.【答案】句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或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解释:这里的“步”指左右脚各迈一步。
所以在古代作为长度单位的“步”应该是人两脚间距的两倍,正好是0.75*2=1.5米。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古今异义的题。
步,古义:左右脚各迈一步。
今义: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
联系过去学过的课本知识即可。
3.【答案】D【解析】从文中“东西走向与南北平行”部分,“北京冬季刮西北风”“夏季刮东南风”“住宅的朝向决定胡同的走向”“东西走向保障了住宅的朝向,南北平行则保障了每一所住宅都可以均匀地得到阳光的照射。
”所以住宅应该是坐北朝南。
D选项正确。
4.【答案】A【解析】A选项中的“阿毛”只是一个称呼,阿没有实际意义。
B选项中的初秋,意为秋季的第一个月,所以B正确。
C选项中的元年,意为帝王即位的第一年或者是帝王改年号的第一年,所以C正确。
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一模【答案】 2015-4

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综合练习(一)初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5.5一、基础·运用。
(共23分)(一)名著阅读。
(共18分)6.示例:①修持心性生大道悟彻菩提妙真理②修持大道悟彻妙理③修心性持大道悟妙理彻菩提评分:共2分。
每分句1分。
7.答案:④②③①评分:共2分。
8.答案:①西游记②玄奘取经(西行)③诚心④聪明(或:诚实、特别的出身)评分:共4分。
每空1分。
(二)背诵默写。
(共5分)9.答案:⑴年少万兜鍪⑵江春入旧年⑶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评分:共5分。
每空1分。
每空错一字即不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共10分)10.答案:⑴铁甲。
⑵通“现”,意思是显现,露出。
(或:表达)评分:共2分。
每小题1分。
11.答案:B评分:1分。
答错即不得分。
12.答案:⑴(陈胜)发布命令,召集当地的乡官和有声望的人一起来商讨大事。
⑵屈原被流放,才写了《离骚》。
评分:共4分。
每小题2分。
第一小题,关键词语“号令”“会计”意思、全句大致意思各1分;第二小题关键词“乃”“赋”意思、被动句式各1分。
13.要点:⑴善于抓住时机。
⑵会煽动人情绪,有号召力。
⑶会用人。
评分:共3分。
每个要点1分。
三、现代文阅读。
(共37分)(一)小说阅读。
(14分)14.要点:⑴孩子们到一个集中的地方学习。
⑵年龄相当的孩子学一样的功课。
⑶老师是真人。
评分:共3分。
每个要点1分。
15.示例:相同点:都有老师。
不同点:现在学校的老师是真人;未来“机器学校”的老师是机器人。
评分:共4分。
相同点和不同点各2分。
16.示例:现在的教育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评分:共2分。
17.示例:我认为人类理想的学校应该是适合每个学生的。
学校对每个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各种测试,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如积累了哪些知识,有什么兴趣爱好,有什么特长,将来适合做什么工作等。
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出具体计划,用机器老师和真人老师相结合的方式教育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优秀人才。
2023年东城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其次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语文本试卷共页,分。
考试时长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完毕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小题,共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答复—题。
材料一墨作为书写工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就以石墨、朱砂填色。
汉代纸料制造后,消灭了一种以漆烟和松煤制成的丸状墨,这是日后用墨的滥觞.。
唐代是文化沟通最广泛的朝代之一。
唐末奚超避乱至歙州,见此地多松且质优,安江水质极佳,因此留在此地制墨。
因墨的主产区为歙州,故得名“歙墨”。
其后奚超之子改进捣烟、和胶的方法,制成了“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
制墨工艺的改进,让书写更加流利,也加快了文化的传播速度。
宋室南渡后,宋墨的制作技艺臻.于成熟。
制墨业的富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油烟墨的创立,开拓了中国制墨业的领域。
千百年来,制墨主要以松烟为原料,由于常年累月取松烧烟,致使松树被砍伐殆.尽,的制墨原料——桐油烟便应.运而生。
其次,制墨从业人员众多,名家辈出。
宋代制墨名家见诸史册的多达百余人,他们在选料、配方、烧制、用胶、捣杵等工艺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第三,达官贵人及文人墨客与制墨工匠切磋技艺,促进了制墨技艺的进展。
制造“瘦金体”书法的宋徽宗宠爱墨又懂制墨,他亲自实践,推动了制墨业的进展。
苏轼、陆游、黄庭坚等文人都有过参与制墨的经受。
宣和三年〔〕,歙州改成徽州,“徽墨”之名正式诞生,并代代相传,连续至今。
明代徽墨进入了进展的黄金时期。
先进的桐油烟与漆油的制墨方法被广泛应用。
徽墨普遍参与麝香、冰片、熊胆等十几种贵重原料,使墨的质地到达的水平。
竞争使徽墨在工艺进步的同时也提升了造型设计力气和墨模的雕刻技术。
徽墨呈现出艺术品的潜质,也带动了从事艺术的文化人士投身工艺品创作的潮流。
清代徽墨的进展虽不及明代的规模,但间续出现了曹素功、胡开文等制墨名家。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doc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5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女作家迟子建在新书《黄鸡白酒》出版之际,曾接受过重庆晚报记者的采访。
当记者问及文学对她意味着什么时,迟子建没有直接回答。
而是说,她出生在北极村,生长在大兴安岭,在每年长达半年的冬季里,下午三四点钟太阳落山,第二天七八点钟才升起,她感受了比别人更多的长夜,也比别人走了更多的夜路。
“文学对我意味着什么?我愿意重复我曾经说过的这句话:提着文学这盏灯,你就不怕一个人走夜路。
”要求选好角度,自行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城市不具备自立的经济,而与乡村间在经济上是同一的,这种同一性的基础是,城市在政治上统治乡村的同时,经济上依赖乡村,没有发展成独立于乡村之外的经济中心。
在整个前资本主义时期,中国城市一如既往地保持着作为帝王—官僚的政治中心—军事堡垒的基本属性,无论是天子驻跸的都城,还是地方大吏主持的郡邑、州治、县城,都是按照国家政权的政治—军事需要修筑起的,城市的结构模式,也是严格遵循礼制,如国都一律“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宫殿置于全城中轴线上,市场受官府控制,置于宫殿宗庙背后。
各地方性城市的格局也仿效都城。
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是国家政权(中央一级或地方各级)所在地,其主要职能是实施对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统治和军事控制,至于工商业,在宋以前的城市生活中不过是政治的附庸而已。
古代中国城市,无论是都城还是州县所在地,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较少向乡村提供产品,广大乡村则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轨范内生存。
国与野、都与鄙、城与乡之间,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
这使中国古代城市不仅是政治性的,而且是消费性的,城市手工业基本是为官府服务的官手工业。
2015-2016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77年前发生在时为中国首都南京的一场人间惨剧,至今犹如楔子般嵌在中国人心中,泣血不止。
自1937年12月13日起,长达6周的时间里,在这座被战火蹂躏成残垣断壁的六朝古都中,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日本军队杀害。
77年后的12月13日,中国将迎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这是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用立法形式确定的三个国家级纪念日之一,另两个分别是9月3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0日的中国烈士纪念日。
与后两者不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的是放下武器的罹难被俘军人、手无寸铁的惨死无辜平民。
他们的境遇更能让人直视文明与野蛮的较量、国家贫弱与家园沦落的联系、集体无意识顺从的悲哀、战争的残酷以及和平的可贵。
时至今日,国际社会仍无法彻底阻止战争行为,但通过举国公祭大屠杀死难者这一国家仪式,将真相昭示天下,旨在唤醒人类内心良知,防止类似悲剧再次上演。
人类文明的守护需要全世界共同而不懈地努力,但毁坏却只要一念善恶的转变、一面制度性防备之墙的倒塌。
不幸的是,当今世界上仍有个别国家在向着战争的危险边缘滑去。
日本,这个南京大屠杀的责任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之一,不仅未能深刻反省战争罪责,反而逆历史潮流而动,在国内纵容右翼势力,在国际上美化战争恶行,甚至搅动地区不安定因素、制造紧张局势。
无论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量,还是基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责任,中国都不会坐视“恶之花”在东洋的滋长,世界也不该短视于一时之利益交换而一味绥靖。
对于日本右翼祭奠靖国神社战犯、否认“慰安妇”、修改“和平宪法”的种种行为,埋骨于南京城下的30多万冤魂不答应,被卷入战争的亚洲各国不答应,珍视和平、存有良知的世界人民亦不会答应。
历史犹如一面镜子,让当今中国人照见当年战争初期国家的积贫积弱,意识到国家只有富强统一才能抵御外侮强敌,民众只有爱国血性方能团结保家。
2015北京五城区高三二模试卷分类汇编

2015北京五城区高三二模试卷分类汇编高三2015-05-10 20:012015北京五城区高三二模试卷分类汇编2015高三东城二模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抱不平合盘托出粗犷(kuàng)既往不咎(jiù)B.羊羯子计日程功山岚(fēng)寅吃卯(mǎo)粮C.座右铭良莠不齐打烊(yàng)诘(jí)屈聱牙D.蒸溜水唉声叹气洁癖(pǐ)改弦(xuán)更张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乡中孤、老、残、幼及精神病患者的利益休戚相关。
B.瓦尔德照顾病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的霍金,还帮助他整理资料,打印论文,并抚育三个孩子,无所不为。
C.春的气息伴着清风扑面而来,催开了娇艳的花朵,唤醒了蛰伏一冬的昆虫,春意阑珊的美景让人陶醉。
D.一批逼真的文物仿制品出口到海外,被一些中国藏家以天价购买后又回流到中国,这真令人啼笑皆非。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北京市绿化造林部门规划在潮白河、永定河、北运河、泃河、拒马河等五大干流河道及其主要支流河道两岸,建成林水相依的大森林景区。
B.为了更好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管理层一定要做好考核员工的业绩,对于成绩突出的和无私奉献的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C.学会欣赏戏剧不易,能够创作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更不易,小张对戏剧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花了不少时间,做了很多努力。
D.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带头读书学习,那么个人会由于能力不足遭到淘汰,单位的学习风气难以形成,工作也会因为思想贫乏难有起色。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过秦论》是西汉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文章旨在分析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以此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论证严密,气势磅礴,雄辩有力。
B.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都属于古体诗,这种诗体押韵自由,对仗、平仄不拘,字数、句数不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东城区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语文2015 5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10小题,共3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10题。
【材料一】中药命名的文化意蕴“厚朴”是一味中药。
中医药书称其因“本质朴而皮厚”得名。
但这看似简单的药名却实在不简单。
厚,是淳厚的厚;朴,是质朴的朴。
淳厚与质朴是中国人一向赞美的品德,巧妙地落在了一味药草上。
在数千种中草药中,有很多这样粗看自然质朴,细品却韵味十足的药名。
“百合”的意趣医圣张仲景的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记录了这样一种病:患病者精神、饮食、行动皆异于常人,沉默少言,欲睡难眠,不思饮食,此为“百合病”。
中医认为这个病多由心神失养,或情致不调等引起。
治疗这个病常用“百合”为主药,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病情及时调整。
那么,“百合”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说来没什么稀奇,罗大佑歌中的“野百合”和近年被阿宝唱响的“山丹丹”就是这味百合良药。
娇艳的百合花在山野蓬蒿中亭亭玉立,其生于地下的鳞茎由近百块鳞瓣抱合而成,古人将其视为“百年好合”的吉兆,花也因此得名。
不过,治疗百合病的不是美丽的花朵,而是那抱合的鳞茎。
百合具有滋阴润肺、镇静安神之功效,在中医看来,精神、情绪上的问题,就要用“百合”去治。
因此,就有了百合病是“因以百合为主药才得名”的说法,百合也有了“因治百合病才叫百合”的另一种得名原因。
中草药中,像百合一样拥有美妙、独特的名字的还有很多。
比如《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将一种主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的“玉竹”列为上品,但此草并非竹类,它还有个名字叫“葳蕤”,有华美之意。
不过,“玉竹”之名更雅。
李时珍说“其叶光莹像竹,其根长而多节”,故名玉竹。
药名的诗情比起西药以化学分析为起点命名的科学和理性,中药本草的命名则大都感性。
有的药名本身就极富诗意,成为可以寄喻情思的对象。
我国古代以中药名连缀拟就的对联、诗歌多不胜数,历史上很多文学大师都精通医药知识。
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三十六回中,就从数千味中药的药名中选出九味创作了一首唐三藏抒发情怀的诗。
诗曰: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防己、竹沥、茴香九味中药。
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巧妙地紧扣小说的情节,与全诗内容浑然一体,令人拍案叫绝。
本草的哲学从药的得名看,本草从天地间带来的自然之美,也是中国人天地自然的结果,本草的名称因此拥有了韵味悠长的人文之美,甚至某种意义上的情意和。
但是本草的价值不只在于“美”,更在于“理”,这在药名中亦有体现。
中医常以“本草”来统称中药。
通常的理解是因为草本药物占了中药的绝大多数,而明朝的文人谢肇制却认为是因为“神农尝百草以治病”。
“本草”的名称含有“以草为本”之意。
是指草药的数量大,是指中药采制以及行医疗病的整个过程都贴近自然、取法自然。
中药“五味子”的名称,就体现了中医学的哲学思想。
五味子是一种木兰科植物的果实,古医书记载,其“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
可别小看这“五味”,中药学将药物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味不同,则作用不同。
辛味能发散,酸味能收敛,甘味能和缓滋补,苦味能泻火清热,咸味能软坚润下。
《黄帝内经》中将五味与五脏相联,并与五行相类:辛入肺,类金;酸入肝,类木;苦入心,类火;咸入肾,类水;甘入脾,类土。
中医讲求慎察五脏的变化,了解其顺逆情况,处理好阴阳、表里的对应和联系。
五味子这种五味俱全、五行相生的果实,正好能对人体五脏发挥平衡作用,所以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被王公贵族和中药名师普遍采用,当作强身妙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中国人不但将目光放之四野,将生长于自然的药草用于人的药补食疗,同时也将人的身体看作一个自然之体,是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相生相制的和谐整体,是天地之气蓄之、养之的自然机体。
人的生命健康与自然草木的茁壮生灵相呼应,人与自然中的生命息息相通,顺应自然法则而得养生大道。
这就是以五味调五脏、以本草调人身、以人之小宇宙适应自然之大宇宙的道理。
(取材于《中华遗产》)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蓬蒿(hāo)B.葳蕤(wēiruí)C.寄喻D.浑然一体2.下面说法不属于“百合”一名的意趣的一项是(3分)A.百合花朵娇艳,亭亭玉立,被文艺作品歌咏。
B.百合生于地下的鳞茎由近百块鳞瓣抱合而成。
C.“百合”喻指“百年好合”,被古人视为吉兆。
D.百合有镇静安神的功效,能治情致不调之病。
3.下面是唐三藏抒怀诗中提到的四味草药,请你从中任选一种,简述《西游记》中与药名相关的内容。
(可参考例句)(2分)三棱子马兜铃竹沥茴香例: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并与众官送出长安城外阅读“本草的哲学”部分,完成4-5题。
4.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A.参悟灵动不仅更B.参悟灵性不仅更C.参看灵动不而D.参看灵性不而5.分析“五味子”这一药名怎样体现了中医学的哲思。
(4分)根据下面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二”,完成6-8题。
6.在②—⑤段的横线处填入适当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4分)7.填入文中“□□”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诚恳 B.招待 C.样式 D.轻缓8.听了大臣的话,谢安为什么会感到惭愧?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材料二】①本草的命名有一套规律。
最常见的以药物的自然形态来取名,听其名,知其貌。
比如“七叶一枝花”,它只有一根独茎,茎上生有一轮叶子,共七片,花也只有一朵,就生在这七片叶子围护的植株顶端,越发显得娇俏艳丽——药名与药草甚是合拍。
还有半边莲、猫爪草,它们不仅是药名,也是采药的识别特征。
②其次是考虑。
譬如以根入药得名的板蓝根,以叶入药得名的枇杷叶,以皮入药得名的陈皮,以花入药得名的藏红花等等。
③还有很多是以来命名的。
如白芨、黄芩、红花、青黛、麝香、乳香等。
④命名的药物也不少:决明子、千里光,听其名,用以明目一定疗效不错;续断、骨碎补,治骨折有奇效;伸筋草,顾名思义,当然是舒筋通络的。
还有治风通用的防风、乌须黑发的何首乌……诸如此类的药名会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慰藉和鼓励,有益于疗病。
⑤每到严冬时节,在四川、青海等地的冰天雪地之中,有一种小草会开出黄艳艳的小花。
它虽然没有腊梅那清雅、高洁,却能润心肺、益五脏,是化痰止咳的良药。
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款冬花”。
款,在此本为古意“至”,然而却因为它的另一个常用意“□□”,令人对花儿有了动态美感的联想。
命名的,除了款冬花,还有仲夏成熟的半夏、夏至成熟的夏枯草、经霜采收的冬桑叶等等。
⑥本草的命名美妙而质朴,探求药名的玄机可以使我们对中华文化有更具体、更深入的认识。
⑦例如,有些药名以“胡”“海”“番”等字做为标志。
从这些不同的标志中,我们可以了解药物传入的时代及地域。
农史学家认为,凡药名前冠以“胡”字的中草药,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丝绸之路传入,如“胡麻”;凡是冠以“海”字(除指明产于海洋的外)的药物,多为南北朝以后东南海路开通,由海路引进的,如“海藤”;凡冠以“番”字的,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外国船只)带入,如“番木鳖”。
有些药名除了摹形外,又进一步作联想类比,产生异名。
如“金灯花”别名“无义草”,“金灯花与叶不相见,人恶种之,谓之无义草”,以“无义”代指草药,反映出了古人类比的思维方式及对无义之人的憎恶之情,表现出了古人朴素的道德观念。
⑧要说本草药名之玄妙,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个例子。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一味主治心神不宁、失眠、惊悸等症的药草——“远志”。
此药乃用其根,而地上之苗则称“小草”,药效不如根部强。
相传东晋名相谢安早年曾立志在东山隐居,后来不得已出山当了权臣桓温的司马。
一次有人送给桓温一些草药,其中就有“远志”。
桓温拿起它问谢安:“这味药又叫‘小草’。
为什么一种东西有两个名称呢?”另一位大臣看了谢安一眼,答到:“这很容易解释:在山里叫远志,出了山就是小草。
”谢安听后甚为惭愧。
“远志”,这药名中蕴含的意趣,又岂止是中医药学的哲理呢?9.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两篇材料都表现了中药的命名既包含自然之美、又富有文化意蕴的特点。
B.《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黄帝内经》都是古代药学著作。
C.中药“玉竹”的得名是因为它的外形长得像竹子,光莹有节,华美如玉。
D.按中药命名规律判断,“胡荽”“海桐皮”“番泻叶”很可能是外域传入的药草。
E.以“本草”称中药,突出了中药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蕴含深刻的哲学思考。
10.自然界中的很多植物、动物、矿物都可入药。
请从下面的三种中药中任选一种,结合生活实际或阅读积累展开联想,谈谈这个药名的妙处。
(4分)刘寄奴:一种菊科植物。
刘寄奴即南北朝时的宋武帝刘裕。
此药草具有破血通经、敛疮消肿的功效。
外伤出血局部肿胀可用其煎汤淋洗疮口,能消炎止痛,防止感染。
凤凰衣:鸡蛋壳的内膜。
别名鸡子白皮、凤凰蜕等。
干燥后多为褶皱的纸样薄膜,呈浅黄色或黄白色,略有光泽,具棕色线样条纹。
有化痰止痛、护疮生肌的功效。
云母:一种呈晶体状、有玻璃光泽的矿物,古人认为“此石乃云之根”。
《神农本草经》:“安五脏,明目,久服轻身延年。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5题。
屈原塔苏轼自注:在忠州①,原不当有塔于此,意者后人追思,故为作之。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②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注】①忠州:古属楚地,但屈原并未去过那里,生平事迹也与忠州无关。
②南宾:隶属于忠州。
11.本诗分三段:前八句写,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
(4分)12.本诗内容涉及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下列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是(3分)A.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C.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D.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13.诗中代指屈原的一项是(2分)A.楚人B.奉佛人C.古人D.大夫14.下列使用对比手法强化议论力度的一组是(3分)A.屈原赴死之决绝B.富贵之短暂世人眷怀之不绝声名之无穷C.沧江之投饭D.屈原持志之高洁龙舟之竞渡作者景仰之无限15.学校修建“中华文化名人画廊”,请你从屈原和苏轼中任选一人,拟写100字左右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