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藻类培养液的成分
藻类的培养及认识

藻类的培养及认识海洋学院海洋本**班:**学号:**指导老师:**目录1.小球藻 (1)2.扁藻 (2)3.螺旋藻 (3)4.中肋骨条藻 (4)5.角毛藻 (5)6.海链藻 (5)7.金藻 (5)8.光合细菌 (6)1.小球藻培养基配方(1000ml):Na2CO3 0.02 g、NaNO3 2.0 g、KH2 PO4 0.02 g、MgSO4 0.1 g、尿素量为0.8 g养殖条件:pH值6.0,光照强度4500lx,通气量1.5L/min营养成分(每100g):水分6-7g、蛋白质50-65g、脂肪5-10g、碳水化合物10-20g、纤维素2-5g、叶绿素2-5g、矿物质5-7g、β-胡萝卜素100-200mg、小球藻生长因子2000-5000mg、维生素B1 1-3g、维生素B2 3-6mg、维生素B6 1-3mg、维生素B12 0.2-0.4mg、维生素C20-50mg、维生素E12-30mg、泛酸0.8-2mg、生物素3-20mg、叶酸3-10mg、烟酸10-30mg、胆碱60-160mg、肌醇6-20mg用途:1.只要提供单细胞小球藻种源,进入水体后可迅速繁殖,形成以单细胞小球藻为优势种群的绿色水体。
2.蛋白核小球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作为鱼苗,花白鲢,虾蟹,海参,大菱鲆,甲鱼等的开口饵料,减少饲料成本,提高水产动物的成活率。
3.可以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大大减少缺氧浮头。
4.消耗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改善水体环境。
2.扁藻培养基配方(1000ml):硝酸钠100mg、磷酸二氢钾45mg、碳酸氢钠800mg、柠檬酸铁0.2mg、人尿2ml、改良f/2维生素溶液1ml、消毒海水1000ml养殖条件(亚心形扁藻):1、盐度:亚心形扁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盐度为8-80的水中均能生长繁殖。
最适应的盐度范围在30-40之间。
2、温度:亚心形扁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也较广,在7-30℃范围内均能生长繁殖,最适范围为20-28℃之间。
藻类生物学实验

进行微藻培养时,可根据培养藻类对营养的要求,选用合适 的配方,在消毒水中按配方加入各种营养物质配成。所加肥料 应保持清洁,某些不清洁肥料必须消毒,预防敌害生物通过肥 料污染。
绿藻培养液配方:
①海洋三号扁藻培养液(海洋研究所,1960):
NaNO3
0.1g
2Na3C6H5O7﹒ 11H2O 0.02g
1、实验材料:海带、 裙带菜、紫菜、小球藻、球等鞭金藻等,选4种藻 2、实验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208实验室) 3、实验器材:研钵(每组一套)、15ml离心管(每组4支-依藻种类定)、
15ml刻度试管(每组4支)、0.45m的滤膜(每组3个),抽滤装置, 离心机(或用20ml针管和滤膜器) 4、试剂:丙酮(分析纯)、MgCO3
碘液,常用的配方是:将6克的碘化钾溶于20毫升水中,待完全溶解后加入4克碘,摇 荡,待碘完全溶解后,加入80毫升蒸馏水,贮存在棕色试剂瓶内。)
(3) 计数板与盖玻片洗净擦干――盖好盖玻片――摇荡藻液――吸取藻液 (干的微吸管)――迅速加样――1分钟后低倍镜下计数-计数任何对角两大 格(加盖玻片后每一大格即形成一个体积为0.1立方毫米的空间),然后取其 平均值。每个样品须重复计数两次。
三、实验步骤
3、分离:镜检待分离的藻液,调藻液浓度为5-6个藻细胞为宜,在已灭菌 的载玻片上滴加6滴消毒培养液,另取一载玻片滴一滴稀释的待分离藻 液,在显微镜下用微吸管吸取所需的藻细胞,放在第一滴消毒水中,清 洗,再用微吸管吸取所需的藻细胞放在备有培养液的试管中。
4、将装有藻细胞的试管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三、实验步骤
1、抽滤: 减压过滤5ml的藻类培养液到玻璃纤维滤片上,约加0.1g MgCO3 细粉,使均匀覆盖于薄膜上,倒入水样抽滤,注意避免高温、强光及压力
小球藻最简单繁殖方法

小球藻最简单繁殖方法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无颜色,呈现球形,体积一般在1-2微米之间,其细胞结构简单,生长快,具有很高的适应性和遗传稳定性,因此在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小球藻的繁殖方式也很特殊,下面介绍一下小球藻最简单的繁殖方法。
第一步,准备培养基和小球藻。
小球藻的繁殖需要有营养的培养基,通常采用的是含有氮、磷、钾、镁等元素的培养液,在室温下保存,尽量避免光照和震动。
同时要选用健康且生长繁殖较快的小球藻,这有利于后续的繁殖。
第二步,将小球藻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
在生长过程中,小球藻会释放出一定数量的母细胞,这些母细胞包含了小球藻细胞质和核酸,是小球藻繁殖的基本单位。
将这些母细胞过滤筛选出来,然后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这样可以使小球藻的繁殖速度加快。
第三步,控制培养条件。
小球藻的繁殖需要有一定的培养条件,如光照强度、温度、pH值等,这些条件都会影响小球藻的生长速度和繁殖率。
要合理调整这些条件,使小球藻处于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下,从而加速小球藻的繁殖速度。
第四步,监测繁殖情况。
在繁殖过程中,要定期监测小球藻的生长情况,观察细胞数量、大小、形态等变化。
如果发现有异常的情况,要及时排查原因,调整培养条件,从而保证小球藻的繁殖效果。
通过上述步骤,小球藻的最简单繁殖方法就完成了。
值得注意的是,小球藻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繁殖出大量的细胞。
但是在繁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控制细胞密度,避免过高的密度导致养分不足,从而影响小球藻的生长和繁殖效果。
另外,小球藻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材料,其繁殖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
小球藻培养方法

小球藻培养方法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广泛存在于淡水和海水中。
它们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和快速生长速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燃料生产、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小球藻的培养方法。
1. 培养基的配制小球藻的培养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制,一般包含以下主要成分:无机盐、有机碳源、氮源、磷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其中,无机盐包括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有机碳源可以选择葡萄糖、乳糖等;氮源可以选择硝酸盐、铵盐等;磷源可以选择磷酸盐等;微量元素可以选择铁、锰、锌、铜等;维生素可以选择硫胺素、核黄素等。
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可以对培养基的成分进行调整。
2. 培养条件的控制小球藻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温度通常控制在20-30摄氏度之间,光照强度通常控制在4000-6000勒克斯。
此外,pH值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般控制在7.5-9.5之间。
为了保持培养液的通气性,可以通过搅拌或通气装置来提供氧气。
3. 培养容器的选择小球藻的培养可以选择不同的容器,如培养瓶、培养槽等。
培养瓶通常用于小规模培养,而培养槽适用于大规模培养。
无论选择何种容器,都需要保证容器的密封性和光透性。
4. 培养种源的选择小球藻的种源可以选择已经纯化的培养物或者采集自自然环境中的藻细胞。
如果选择采集自自然环境的藻细胞,需要进行预处理,如过滤、清洗等,以去除杂质。
纯化的培养物可以通过分离培养和筛选获得。
5. 培养过程的操作将培养基倒入培养容器中,加入合适浓度的培养物,然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测培养液中的生长状况,如细胞密度、生长速率等。
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数量,并根据需要进行采样和分析。
6. 培养物的保持和传代为了保持小球藻的纯度和活力,需要定期进行传代。
传代时,可以选择将培养物移植到新的培养基中,或者分离出单个细胞进行单细胞培养。
传代后的培养物需要进行适当的保存,可以冷冻保存或制备培养物冻干粉。
小球藻的培养方法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严格控制培养条件和操作步骤。
海水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海水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海水单细胞藻类是海洋及沿海水域中使用最广泛、生长最迅速的生物群落,在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建立海水单细胞藻类稳定培养,对于进一步开发及利用这种有价值的海洋资源,如基因组学研究、海洋药物研究、生物制剂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海水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技术进行详细的论述,首先将介绍海水单细胞藻类的分类、生物学特性及研究价值;其次,将介绍培养海水单细胞藻类的基本要求、常用培养介质构制、饲料内容及添加方法;再次,重点介绍培养海水单细胞藻类的异种合子和活体突变的技术;最后将介绍培养海水单细胞藻类的应用与展望。
一、海水单细胞藻类的分类海水单细胞藻类是一类代表性的单细胞生物,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海洋生物,具有单细胞的细胞结构。
按体形大致可分为球形、棒状、螺旋形等三大类。
按其培养条件可分为嗜暖型、嗜凉型及复杂性类型。
按其功能基因及表达产物特征,可以分为高尔基体藻类、响应性藻类、共生性藻类及其他特殊功能藻类。
二、海水单细胞藻类的生物学特性及研究价值1.物学特性海水单细胞藻类是历史最悠久的海洋单细胞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体形是细长的棒状细胞,其长度可达100微米,是一类可以活在非常低温极端环境的海洋微生物。
2.究价值由于它的生物学特性,海水单细胞藻类可以作为非常重要的生物模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可供研究细胞凋亡、抗病毒、抗污染、互作关系等方面。
此外,海水单细胞藻类还可以作为潜在的医药材料,可以分离和制备有特殊活性的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物开发前景。
三、培养海水单细胞藻类的基本要求1.择藻类首先要确定要培养的藻类,根据海水单细胞藻类的分类,可以选择不同的培养介质构制,以满足不同藻类的培养需要。
2.择培养介质构制在选择培养介质构制时,要根据藻类的嗜温性、抗药物性以及温度要求等不同因素,构建适当的培养介质,以确保藻类的生长及其工作成果。
3.择正确的饲料在培养海水单细胞藻类的过程中,饲料供给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选择适当的饲料添加,才能满足藻类的生长需求,使藻类获得良好的生长。
金藻培养基配方

金藻培养基配方金藻培养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培养基,特别适用于金藻的培养和研究。
金藻是一类单细胞藻类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生物学意义,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生物燃料生产和基因工程研究等领域。
金藻培养基的配方对于金藻的生长和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配方可以影响金藻的生长速度和生物学特性。
一般来说,金藻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碳源、氮源、磷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
其中,碳源是金藻生长所必需的能量来源,通常使用葡萄糖、蔗糖等作为碳源。
氮源则是金藻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成分,通常使用硝酸盐、铵盐等作为氮源。
磷源则是金藻合成核酸和磷脂的重要成分,通常使用磷酸盐等作为磷源。
此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金藻的生长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金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金藻培养基的配方可以根据不同金藻的生长特性和研究需求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金藻培养基的配方会根据金藻的生长速度、产量和生物学特性等因素进行优化。
通过调整碳源、氮源、磷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成分的比例和浓度,可以改善金藻的生长环境,促进金藻的生长和繁殖。
除了基本的成分外,金藻培养基中还可以添加抗生素、抗真菌剂等物质,以防止金藻培养过程中的细菌和真菌污染。
此外,金藻培养基的pH值、温度、光照等条件也会影响金藻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在金藻培养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这些因素,以确保金藻的健康生长。
总的来说,金藻培养基的配方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金藻的生长特性和研究需求,通过合理调整各种成分的比例和浓度,来促进金藻的生长和繁殖。
通过不断优化金藻培养基的配方,可以提高金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为金藻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好的条件。
希望通过对金藻培养基配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挥金藻在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推动金藻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周德山1 胡希亮1 李茂才2(1.连云港市海洋环境检测中心,江苏连云港 222042;2.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江苏连云港 222100)单细胞藻类与我们的水产养殖息息相关,不同的单细胞藻类品种及组成使养殖水体表现出不同的颜色。
单细胞藻类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水体中单细胞藻类的优劣决定了鱼、虾、蟹、贝类等生态环境的好坏。
在水体中培养单细胞藻类有多种方法,笔者将其总结如下:1 培养单细胞藻采用不同的接种方式1.1 在自然水域中直接培养单细胞藻 在目前的大部分池塘养成及部分鱼、虾、蟹、贝类等育苗过程中,直接利用自然淡水或海水培养单细胞藻。
经过滤的海水或淡水里有硅藻、绿藻等各种单细胞藻;有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各种浮游动物;有多种小型底栖动物等,利用繁殖自然水体里本身就有的单细胞藻,促进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是目前水产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基础饵料生物的培养方法。
自然繁殖单细胞藻的时间要根据生产需要而定,其标准为鱼、虾、蟹、贝类等动物育苗开始后,或者其苗种投放池塘后,育苗幼体或投放的苗种要有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要有充足的生物饵料吃。
虾、蟹、鱼、贝类等的池塘养成,一般在放养苗种半个月前,开始施肥繁殖单细胞藻,根据水色、透明度调节施肥量及施肥次数,一般将水色调节为黄色或黄褐色,透明度为30~50c m。
水色及透明度不同,单细胞藻的品种组成及密度不同,不同的养殖品种及同一品种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水色及透明度的要求不一样。
在虾、蟹、鱼、贝类等的养殖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使虾、蟹、鱼、贝类等水产养殖动物,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
1.2 使用封闭或半封闭方式定向培养单细胞藻 在大部分的海产动物育苗及一些生态高效养成过程中,使用封闭或半封闭的纯种单细胞藻的三级培养。
如近几年,河蟹土池育苗已兴起热潮,海水的鱼类、贝类、虾类等各种土池育苗也已开始,土池育苗的关键,就是在池塘里繁殖优质的充足的单细胞藻,促使以单细胞藻作为饵料的各种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大量生长繁殖。
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它可以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生物燃料、食品工业和生态保护等。
本文将从单细胞藻类的特点、培养条件、培养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阐述。
单细胞藻类是一类由单一细胞组成的微型藻类,它们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包括海洋、淡水、土壤等。
单细胞藻类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绿藻、蓝藻、硅藻等。
与其他藻类相比,单细胞藻类具有生长快、容易培养、生长周期短等优点,因此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条件是关键的,它们需要适宜的光照、温度、营养物质等。
光照是单细胞藻类生长的重要因素,它们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通常情况下,单细胞藻类的光照强度应该在10000-20000勒克斯。
温度也是单细胞藻类生长的重要因素,不同种类的单细胞藻类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同,但通常在20-30℃之间生长最佳。
此外,单细胞藻类还需要适宜的营养物质,如氮、磷、钾等。
这些营养物质可以通过添加富含这些元素的培养基来提供。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包括传统培养、自然培养和高密度培养等。
传统培养是指将单细胞藻类放置在含有足够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通过适当的光照和温度来进行培养。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的实验室培养。
自然培养是指将单细胞藻类放置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培养,通常用于单细胞藻类的采集和筛选。
高密度培养是指通过增加培养密度来提高单细胞藻类的生产效率。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使用封闭式光合反应器,并控制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等因素。
单细胞藻类的应用领域广泛,其中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是生物燃料。
单细胞藻类具有高效的光合作用和生长速度,可以生产出大量的油脂和碳水化合物,这些物质可以被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等。
此外,单细胞藻类还可以被应用于食品工业,如螺旋藻、衣藻等可以被用于制作蛋白粉、饮料和健康食品。
另外,单细胞藻类还可以被用于生态保护,如蓝绿藻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和环境修复。
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可以被应用于多个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细胞藻类培养液的成分单细胞藻类培养液的成分有下列七类。
(一)大量元素1.氮(N)单胞藻培养液常用的氮源有硝酸钾(KNO3)、硝酸钠(NaNO3)、尿素(NH2CONH2)、硝酸铵(NH4NO3)、硝酸钙[Ca(NO)3)2]、氯化铵(NH4C1)、硫酸铵[(NH4)2SO4]、发酵人尿……等。
其中以硝酸钠和硝酸钾最常用。
但不同的藻类对硝酸态氮和铵态氮的吸收利用情况是不同的,必须根据不同的藻类选择合适的氮源。
2.磷(P)单胞藻培养液常用的磷源有磷酸二氢钾(KH2PO4)、磷酸二氢钠、(NaH2PO4)、磷酸氢二钾(K2HPO4)、磷酸氢二钠(Na2HPO4)4种。
海水单胞藻培养液应用磷酸二氢钾,如用磷酸氢二钾所配培养液会产生大量沉淀。
3.铁(Fe)单胞藻培养液常用的铁源有三氯化铁(FeCl3)、硫酸铁(FeSO4)、硫酸高铁[Fe2(SO4)3]、氧化铁(FeO)、柠檬酸铁(FeC6H5O7)、柠檬酸铁铵[Fe(NH4)3(C6H5O7)]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三氯化铁和柠檬酸铁。
无机铁在水中容易形成一种胶体复合物,无可逆反应,不能为生物利用。
铁也容易产生沉淀。
所以尽管铁在数量上所需很少,但要满足藻类需要却很困难。
要保持溶液中可利用态铁的数量,通常采用3种方法,这些方法都取得一定的成功,但都不够十分完善。
在培养液内加入土壤抽出液:由于自然有机质(一般称为腐殖酸)的作用阻止了铁的沉淀和溶胶化(Pringsheim,1963)。
在培养液内加入某种有机酸或其盐类以形成可溶性铁化合物:已证明较有效的有柠檬酸盐和酒石酸盐:迈尔(Myers,1947)证实应用硫酸铁和柠檬酸钠能使小球藻生长十分良好。
应用络合剂:最常用的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络合剂能防止铁和微量营养元素沉淀,并按照质量作用定律释放出足够数量的离子供藻细胞利用。
由于无机铁容易形成胶体复合物和沉淀,而有机铁,如柠檬酸铁、酒石酸铁等则是可溶性的,易为藻类细胞利用,在培养液配方中可使用有机态铁代替无机态铁。
因藻类对铁元素需要量不大,也有部分科学工作者,把铁列为微量元素。
4.钾(K)单胞藻培养液中钾的来源常用的有氯化钾(KCl)、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钾(KH2PO4)、磷酸氢二钾(K2HPO4)等。
一般培养液中由于氮、磷元素的加入,也附带加入了钾营养元素。
除此以外,可再加入氯化钾。
5.镁(Mg)培养液中镁的来源,常用的是硫酸镁(MgSO4)和氯化镁(MgCl2)两种。
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一种,也可两种同时使用。
镁元素在天然海水中的含量很大(1 200mg/L以上),一般是足够的。
6.硫(S)培养液中硫的来源一般是加入其他营养元素的硫酸盐类(如硫酸铵、硫酸镁、硫酸铁、硫酸高铁、硫酸锰、硫酸铜等)在获得其他营养元素的同时,也获得了硫元素。
7.钙(Ca)培养液中钙的来源,常加入氯化钙(CaCl2)或硝酸钙[Ca(N03)2]。
8.硅(Si)在硅藻培养液中一般都加入硅元素,硅元素的来源,常用的是硅酸钠(Na2SO3)和硅酸钾(K2SiO3)。
(二)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的种类很多,但单胞藻培养液配方中常用的约10余种。
现将其名称及一般使用的化合物列举如下:1.硼(B) 硼酸(H3BO3),焦性硼酸钠(Na2B4O7)。
2.锰(Mn) 硫酸锰(MnSO4),氯化锰(MnCl2)。
3.锌(Zn) 硫酸锌(ZnSO4),氯化锌(ZnCl2)。
4.铜(Cu) 硫酸铜((ZuSO4),氯化铜(CuCl2)。
5.钼(Mo) 钼华(MoO3),钼酸铵[(NH4)2O.7MoO3]。
6.钴(Co)氯化钻(CoCl2)。
7.钛(Ti) 氯化钛(TiCl2)。
8.钨(W) 钨酸钠(Na2wO4)。
9.铬(Cr) 硫酸铬钾[CrK(SO4)2],铬酸钾(K2CrO4)。
10.镍(Ni) 硫酸镍(NiSO4)。
11.钒(V) 钒酸钠(NaVO3),钒酸铵(NH4VO3)。
12.镉(CA) 氯化镉(CdCl2)。
13.锶(Sr) 硫酸锶(SrSO4)。
这些微量元素可以分开单项列于培养液配方中,也可以把微量元素集中配成微量元素溶液,然后按一定量加入培养液中。
这些微量元素溶液有各种配方,一些常用配方将在第69~70页介绍。
藻类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和中毒量(致毒量)的差距一般很狭小,略微超过需要量即会引起中毒。
微量元素也容易形成胶体复合物和发生沉淀,使藻类细胞不能利用。
由于以上两种原因,致使在培养液中保持适量的微量元素是很困难的。
络合剂的应用是解决以上困难的办法之一。
良好的田园土壤抽出液一般含有藻类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和溶解有机物质,且具有类似络合剂的作用。
所以在培养液中加入土壤抽出液是解决微量元素供应的有效办法。
(三)辅助生长有机物质藻类除了必须吸收无机营养之外,也吸收水中的溶解有机物质,如维生素Bl、维生素B12、生物素……等,这些物质对藻类的生长有辅助作用,称为辅助生长有机物质。
辅助生长有机物质能促进藻类细胞的生长繁殖,还能增强藻类细胞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受到重视,加入培养液中的辅助生长有机物质种类也愈来愈多。
常用的有维生素B12、维生素B1(硫铵素)、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H、生物素、柠檬酸、乳精酸、烟酸,对氨安息香酸、叶酸、泛酸钙、肌醇、腐肉碱、胸(腺)间氮苯、葡萄糖、肝抽出物、酵母抽出物、贝肉汤、鱼粉、咸鱼汁……等。
辅助生长有机物质可以分别加入培养液中,也可以把多种辅助生长有机物质配成混合液,称维生素溶液,在配制培养液时按一定比例加入。
土壤抽出液除含有无机微量元素外,还含有某些辅助生长有机物质。
在培养液中加入土壤抽出液实际上加入了某些辅助生长有机物质。
(四)土壤抽出液土壤抽出液含有单细胞藻类需要的微量元素和辅助生长有机物质,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土壤抽出液,一般能获得良好效果。
土壤抽出液的制作虽然简单,但处理方法各有不同。
现将常用的方法介绍如下。
1.土壤抽出液I 取土壤1kg,加纯水1 000ml,煮沸60min,在暗处放置2d,过滤,以滤液600ml加纯水400ml使用。
2.土壤抽出液Ⅱ取土壤1kg,加纯水1 000ml,再加入氢氧化钠2~3g,煮沸120min,冷却后过滤,滤液直接使用。
3.土壤抽出液Ⅲ取土壤1kg,加自来水2 000ml,煮沸煎浓,把上部泥浆倾入烧杯中澄清,静置一昼夜后,次日吸取上层清液,再煮沸煎浓。
第3天再如法煎煮,最后倾入三角烧瓶中,加棉花塞,煎浓,直至得到l 000ml的深褐色的土壤抽出液。
每次使用后,煮沸灭菌保存(朱树屏,1964.)。
4.土壤抽出液Ⅳ取田园土壤1kg,加水2 000ml,搅拌均匀,浸泡,用前吸取上清液,煮沸消毒后使用(黎尚豪等,1959)。
5.海泥(或土壤)抽出液V 取海滩上砂质较少,有机质较多而又不是过分淤黑的上层软泥(或田园土壤),清除其中的小树枝和小石块等杂物,以容量计算1份泥加2份水,充分搅拌均匀,静置l~2min,待粗砂、小石下沉,把上层泥浆倾人铝锅中,弃去底部粗砂、小石等杂物,按每1 000ml泥浆加入NaOH 1g的量加入NaOH,煮沸20~30min,煮时需不断搅拌。
煮后静置24h,吸取上清液使用。
海泥抽出液吸出后,除当天使用外,可以装入大烧瓶中再经煮沸1~2次(每天1次),可作较长时间的保存,使用时再经煮沸。
不同地点取的土壤或海泥制成的土壤抽出液或海泥抽出液的营养成分和数量是不相同的,这是由于不同地点的土壤或海泥所含物质的成分和数量存在着差别的缘故。
因此在取用土壤或海泥时,必须固定地方,不要经常变换,对其培养效果及合适的使用量,均应通过培养试验,了解掌握。
(五)络合剂无机态铁和微量金属元素容易形成胶体复合物和发生沉淀,不能为藻类利用。
为了防止这些元素溶胶化和沉淀的发生,保持其对藻类的可利用态,以维持在培养液中的适量存在,哈特纳(Hutnei,1950)首先应用了称为络合剂的化合物。
迈尔(Myers,1951)在培养小球藻中成功地使用了EDTA。
其后,在许多培养液配方中,都有络合物的使用。
最常用的络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此外还有亚硝基R盐、三价氮基三醋酸(NTA)、羟基乙基乙烯二胺三醋酸(HOEDTA)等。
络合剂,本质上相当于环状有机化合物这一类,非常稳定,应用一定数量的络合剂,可以防止铁和微量元素的沉淀和溶胶化,并能根据质量作用定律释放出足量的离子供藻类细胞利用,能够大大地减少对藻类供应适量铁和微量元素的困难,并能使元素的量达到比藻类所能忍受的较高的浓度。
但也有关于应用络合剂后,引起某些金属元素缺乏的报道(M.R.Droop,1969)。
(六)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又称植物生长激素,有促进藻类细胞生长繁殖的作用。
在培养液中加入某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增产效果明显。
向曙光等(1986;1989)在亚心形扁藻的培养液中加入30~50mg/L增产灵,净增产率为60%~70%。
又加入40rng/L乙烯利,净增产率为56%[87]。
徐淑凤等(1987)培养底栖硅藻,在培养液中添加0.5mg/L的a-夸乙酸钠,对底栖硅藻的生长繁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85]。
(七)缓冲剂在培养液中加入缓冲剂,可加强缓冲作用。
常用的缓冲剂有三羟甲基氨基甲烷和二甘氨酸。
以上介绍了培养液的成分,共七类。
但不是说单胞藻培养液都必须具备这七类成分。
其中最重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是大量元素,其次是微量元素和辅助生长有机物质,其他成分只在某些培养液配方中使用其中的一类或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