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藻类的培养共50页文档

合集下载

贝类育苗单胞藻培养技术

贝类育苗单胞藻培养技术

2013.6饲料与添加剂辽东学院农学院 罗永成贝类育苗单胞藻培养技术随着贝类人工育苗技术的发展,单胞藻饵料的培育已成为育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在贝类人工育苗过程中,需要培养大量的优质单胞藻作为幼体贝的饵料。

单胞藻培养的好坏,直接影响育苗的成败。

一、一级培养(保种室)1.培养设施 为在贝类人工育苗季节保存高纯度的优质藻种,育苗厂应具备专用的保种室,其面积大小依据规模而定。

保种室四面用玻璃窗采光,并加装人工光源,以备阴雨天光线不足时使用。

若是透明玻璃钢瓦屋顶的保种室,则在夏季高温时,会因光线太强和室温过高而抑制单胞藻生长,甚至“烫死”单胞藻,因此屋顶应设遮光设施。

室内应配有温度计,保种常用5000毫升三角烧瓶,用煮沸过滤海水。

保种室应储备以下用品,酒精棉、脱脂棉、筛绢网(300目)、显微镜、滤纸等器材,另在保种室旁配置专门的配药房,面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保持配药房整洁干净。

2.培养条件 保种时每天需摇瓶3~4次,防止菌膜产生。

培养架上安装日光灯做光源,以备自然光不足时补充,强光照射用白窗帘遮光。

保种室的温度应控制在单胞藻的适温范围内,一般在北方应具备升温设施,使硅藻保持在16~18℃,金藻保持在20~22℃。

3.培养方法和步骤 培养容器内外先用稀H C剂清洗,再用淡水冲洗。

用300目的筛绢网把脱脂棉包裹在内过滤海水,然后用淡水冲去瓶外的生海水,放在电炉上加热消毒,海水煮沸后停5分钟至水泡消失,然后再加热煮沸,至水泡消失。

这样对细菌和原生动物的杀灭比较彻底,冷却备用。

4.营养盐 金藻、硅藻营养盐配方:分别配制甲液和乙液,然后按比例进行混合后使用。

甲液配方:三氯化铁6克、氯化锰1.5克、硼酸150克、钠盐220克、硝酸钠500克、硫酸二氢钠200克、微量金属溶液5毫升、蒸馏水5000毫升;乙液配方(微量金属溶液):氯化锌4克、氯化钴3克、钼酸铵1.5克、硫酸铜1.5克、蒸馏水200毫升。

将消毒冷却后的甲液与乙液按100∶1的比例混合,如果培育金藻每1000毫升营养液需加入维生素B 1(0.1克/支)和维生素B 12(0.5毫克/支)各一支。

细胞藻类培养

细胞藻类培养
严格防止污染:
因为:藻种培养在室内,培养容器为玻璃瓶。防止污染条件较好。
只要藻种级没有敌害生物污染,扩大培养到水池,生产周期短,就是发生污染敌害生物还需要一段生长、繁殖时间才能达到一定数量,所以影响不大。
(六)防治敌害生物的措施
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接种的藻种最好取自指数生长期。
接种量大,从培养开始培养藻液在培养液中即占数量上的绝对优势。
01
02
②保持培养藻液的生长优势和数量优势
01
在培养过程中,严格防止污染是重要的,但从目前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水平看,绝对防止敌害生物污染是不可能的,
02
要根本的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不断的补充新的“纯”藻种来取代在长期培养过程中已经受污染的藻种,这才可能使培养较好的顺利进行。
③做好藻种的分离、培养和供应工作
第二章 单细胞藻类培养
第二章 单细胞藻类培养
一、单细胞藻类的种类与生物特性 (一)单细胞藻类培养的种类 常用的饵料微藻主要有: 牟氏角毛藻:虾、蟹、海参、海胆的幼体; 三角褐指藻:虾、蟹、海参、海胆的幼体、种贝; 中肋骨条藻:虾、蟹幼体; 底栖舟形藻:鲍、海参、海胆、埋栖贝类、舔食螺类的附着幼体; 底栖卵形藻:同上; 等鞭金藻:贝、虾、蟹、海参、海胆的幼体; 亚心形四片藻:轮虫、卤虫、种贝及虾的后期幼体; 海水小球藻:同上; 钝顶螺旋藻:虾、蟹幼体及配合饲料的添加剂;
水样采回后,进行显微镜检查,如果发现有需要分离的藻种,而这种藻种的数量较多时,可立即进行分离,若数量少,必须先经过预备培养,待数量增多后再分离。
二、藻种的分离
(二)预备培养
1、容器: 通常采用三角烧瓶。 2、培养液: 各种藻类的培养液存在差异。 土壤抽出液Ⅰ:取土壤1kg,加纯水1000ml,煮沸60min,在暗处放置2d,过滤,以滤液600ml加纯水400ml。 土壤抽出液Ⅱ:取土壤1kg,加纯水1000ml,再加入NaOH2-3g,煮沸120min,冷却后过滤,滤液直接使用。 土壤抽出液Ⅲ:取土壤1kg,加纯水2000ml,煮沸煎浓,把上部泥浆倾入烧瓶中澄清,静置一昼夜后,次日吸取上清液,再煮沸煎浓。第三天在如法煎浓,最后倾入三角烧瓶中,加棉花塞,煎浓,直至得到1000ml的深褐色的土壤抽出液。每次使用后,煮沸灭菌保存。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周德山1 胡希亮1 李茂才2(1.连云港市海洋环境检测中心,江苏连云港 222042;2.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江苏连云港 222100)单细胞藻类与我们的水产养殖息息相关,不同的单细胞藻类品种及组成使养殖水体表现出不同的颜色。

单细胞藻类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水体中单细胞藻类的优劣决定了鱼、虾、蟹、贝类等生态环境的好坏。

在水体中培养单细胞藻类有多种方法,笔者将其总结如下:1 培养单细胞藻采用不同的接种方式1.1 在自然水域中直接培养单细胞藻 在目前的大部分池塘养成及部分鱼、虾、蟹、贝类等育苗过程中,直接利用自然淡水或海水培养单细胞藻。

经过滤的海水或淡水里有硅藻、绿藻等各种单细胞藻;有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各种浮游动物;有多种小型底栖动物等,利用繁殖自然水体里本身就有的单细胞藻,促进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是目前水产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基础饵料生物的培养方法。

自然繁殖单细胞藻的时间要根据生产需要而定,其标准为鱼、虾、蟹、贝类等动物育苗开始后,或者其苗种投放池塘后,育苗幼体或投放的苗种要有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要有充足的生物饵料吃。

虾、蟹、鱼、贝类等的池塘养成,一般在放养苗种半个月前,开始施肥繁殖单细胞藻,根据水色、透明度调节施肥量及施肥次数,一般将水色调节为黄色或黄褐色,透明度为30~50c m。

水色及透明度不同,单细胞藻的品种组成及密度不同,不同的养殖品种及同一品种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水色及透明度的要求不一样。

在虾、蟹、鱼、贝类等的养殖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使虾、蟹、鱼、贝类等水产养殖动物,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

1.2 使用封闭或半封闭方式定向培养单细胞藻 在大部分的海产动物育苗及一些生态高效养成过程中,使用封闭或半封闭的纯种单细胞藻的三级培养。

如近几年,河蟹土池育苗已兴起热潮,海水的鱼类、贝类、虾类等各种土池育苗也已开始,土池育苗的关键,就是在池塘里繁殖优质的充足的单细胞藻,促使以单细胞藻作为饵料的各种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大量生长繁殖。

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

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它可以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生物燃料、食品工业和生态保护等。

本文将从单细胞藻类的特点、培养条件、培养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阐述。

单细胞藻类是一类由单一细胞组成的微型藻类,它们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包括海洋、淡水、土壤等。

单细胞藻类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绿藻、蓝藻、硅藻等。

与其他藻类相比,单细胞藻类具有生长快、容易培养、生长周期短等优点,因此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条件是关键的,它们需要适宜的光照、温度、营养物质等。

光照是单细胞藻类生长的重要因素,它们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通常情况下,单细胞藻类的光照强度应该在10000-20000勒克斯。

温度也是单细胞藻类生长的重要因素,不同种类的单细胞藻类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同,但通常在20-30℃之间生长最佳。

此外,单细胞藻类还需要适宜的营养物质,如氮、磷、钾等。

这些营养物质可以通过添加富含这些元素的培养基来提供。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包括传统培养、自然培养和高密度培养等。

传统培养是指将单细胞藻类放置在含有足够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通过适当的光照和温度来进行培养。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的实验室培养。

自然培养是指将单细胞藻类放置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培养,通常用于单细胞藻类的采集和筛选。

高密度培养是指通过增加培养密度来提高单细胞藻类的生产效率。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使用封闭式光合反应器,并控制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等因素。

单细胞藻类的应用领域广泛,其中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是生物燃料。

单细胞藻类具有高效的光合作用和生长速度,可以生产出大量的油脂和碳水化合物,这些物质可以被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等。

此外,单细胞藻类还可以被应用于食品工业,如螺旋藻、衣藻等可以被用于制作蛋白粉、饮料和健康食品。

另外,单细胞藻类还可以被用于生态保护,如蓝绿藻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和环境修复。

单细胞藻类培养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可以被应用于多个领域。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3)3+6h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3)3+6h
1、单细胞绿藻(栅列藻)培养液 、单细胞绿藻(栅列藻)
水生4号
(NH4)2SO4 Ca(H2PO4)2·H2O+2(CaSO4·H2O) MgSO4·7H2O NaHCO3 KCl FeCl3(1%) 土壤浸出液 水 0.200g 0.030g 0.080g 0.100g 0.025g 0.150mL 0.500mL 1000mL
2.浮游硅藻培养液 浮游硅藻培养液
水生硅1( 水生硅 (mg/L) L)
硝酸氨 磷酸氢二钾 氯化钙 硅酸钠 土壤浸出液 水 120 硫酸镁 70 40 磷酸二氢钾 80 20 氯化钠 10 100 柠檬酸铁 5 20 硫酸锰 2 1000mL pH 7.0
水生硅2( 水生硅 (mg/L) L)
尿素 过磷酸钙 硫酸镁 硫酸锰 EDTA-铁 150 50 50 3 1mL 氯化钾 30 硅酸钙 100 碳酸氢钠 3 土壤浸出液 4mL 水 1000mL
2、稀释法:该法源于中野治房(1933)的方法。用已 、稀释法 消毒试管5只,在第一管盛蒸馏水10mL,第2~5管都装 5mL,用高压蒸汽消毒,待冷却后,第1管用滴管滴入混 合藻液1~2滴,充分振荡,使均匀稀释。次用消毒吸管, 从第1管中吸取5mL滴入第二管中如前振荡,使均匀稀释。 以后依次同样滴入第3~5管,并都充分均匀稀释。然后 把五个已盛又消毒的琼胶培养基培养皿,加热使之溶解, 待冷却而尚未凝固时,分别滴入五个试管的藻液各一滴, 用力振荡,使藻液充分混于培养基中。待冷凝后,把五 个培养皿放在受着漫射光窗口,一直到出现藻群时为止。 在20℃左右时,约10天即出现藻群。用消过毒的白金丝 取些藻群,进行琼胶固体培养基的不通气培养。此过程 反复多次,直至得到完全分离的纯藻种群为止。 此法稀释要使用较多容器分组培养,比较麻烦,但 较易成功。

单胞藻培养

单胞藻培养




保种多用100ml的三角烧瓶,开始扩种时, 培养容器逐步扩大。 100ml 250ml 500ml 3000ml 5000ml 三角烧瓶的优点是瓶口小,不易落入孢子, 不易被污染。可以煮沸消毒,也可以在烘箱 中消毒。
(3)培养室和培养池


培养室是进行中继培养和大量培养的场所。 培养室要求光线充足,一般采用投光率80% 左右的玻璃钢瓦覆盖,四周墙壁均开设大面 积的玻璃窗。房子四周应通风、宽畅,避免 背风闷热。 培养室内主要设施有培养池、培养容器和操 作工具等。
2 、水的消毒




培养单胞藻用水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以防 敌害生物的污染。通常在选择消毒方法时, 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能够达到杀灭敌害生物的目的; ②经消毒处理后的水必须无毒,对藻类的生 长、繁殖无不良影响或影响不大; ③对三级培养所采取的方法必须能够在有限 时间内对大量水进行消毒而不影响生产; ④消毒方法必须经济、简单、易行。



④漂白粉Ca(ClO)2:又称氯石灰,在水中释 放氯气和初生氧,有强杀菌作用。成本低,消毒 也比较彻底,是生产上二、三级培养池和大型容 器、工具常用的消毒方法。 工业用漂白粉一般含有效氯30~35%,消毒时 按100~300ppm的有效氯含量配成水溶液,容 器、工具浸泡30min以上,消毒水冲洗2~3次 即可;培养池消毒,用高浓度浆糊状洒淋池壁, 半小时后用消毒水冲洗干净。 市售漂白精一般含有效氯70%,比漂白粉高一倍, 其使用参照漂白粉。
第四节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式和设 备
1、培养方式



按培养的场所分室内培养和室外培养 按培养基的形态分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 按培养的纯度分纯种培养和单种培养 按藻液的流动情况分静止培养和循环流动水培养 按气体交换情况分充气培养和不充气培养 按采收方式分一次培养、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 按藻液与外界接触程度分封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 按培养规模和目的分小型培养、中继培养和大量培 养

1单细胞藻类的培养4-26

1单细胞藻类的培养4-26

藻种的数量:保证高比例接种
藻种级培养时的藻种量与培养液量之比为 1∶2-1∶4 中继培养和生产性培养的接种比例一般不 小于1∶10-1∶20
镜检 将采回的水样进行镜检,如果发现有需要分离的藻类,
预备培养 用作预备培养的培养液,各种藻类是不同的,一
般绿藻和硅藻的浓度应小一些,一般只有原配方的1/2、1/3 或1/4。对一些难以培养的藻类一般要加入土壤浸出液。如果
水样中藻类较多,就应该同时使用几种不同的培养液进行培 养,使藻类在适合自己繁殖的培养液中进行生长繁殖
酸、EDTA。
植物生长激素 培养液中加入某些植物生长激素,如赤霉素,可以促
进藻类细胞生长,用量为0.01-0.1mg/l。
藻类培养液制备与配方
根据培养液的性质,藻类培养液可分为无机培 养液和有机培养液
配制无机培养液的原则
离子间相互平衡的培养液,称为生理培养液 在配制原液时,必须使各种盐类完全溶解,不发生沉 淀,原液应该无色透明。 培养液的稀释水,在进行纯培养或科研时用蒸馏水, 在大量生产培养时,用自来水或消毒的海、淡水。 在配制培养液时,配方中常量元素可直接称取或先配 成母液后移取,微量元素通常先配成浓缩1000倍的母 液后移取
高锰酸钾 配成5ppm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洗涤器皿,也可遍
洒培养池的壁,然后用消毒水冲洗干净。
石炭酸 按3-5%比例配成溶液,将干净的器具在溶液中浸泡
30分钟,再用消毒水冲洗干净。
二 培养液的配制
培养用水的消毒 培养液的成分
配方的选择和营养盐用量的计算
营养盐的添加
1 培养用水的消毒
第四节 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方法
五步法
容器和工具的消毒——培养液的配制——

单胞藻培养

单胞藻培养

回培养方式
连续培养在国外应用较多,我国目前应用很少。 连续培养在国外应用较多,我国目前应用很少。 国外连续培养两种最普通的方式为“恒浊器” 国外连续培养两种最普通的方式为“恒浊器”和 恒化器” “恒化器”。 恒浊器是人为确定藻液收获密度, 恒浊器是人为确定藻液收获密度,由光电仪器自动 监测,当培养容器中藻细胞超过规定数值, 监测,当培养容器中藻细胞超过规定数值,藻液自 动流出,新培养液同时流入, 动流出,新培养液同时流入,自动化仪器不断调整 流出率,保持藻液细胞密度相对稳定; 流出率,保持藻液细胞密度相对稳定; 恒化器是以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如硝酸盐) 恒化器是以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如硝酸盐)的浓 度为指标,当这种营养物质的浓度降到某一水平时, 度为指标,当这种营养物质的浓度降到某一水平时, 收获一定量的藻液, 收获一定量的藻液,同时加入等量的含有一定数量 的营养物质的培养液, 的营养物质的培养液,保持培养容器中藻细胞生长 率的稳定。 率的稳定。
2、培养设备与设施
单胞藻培养设备与设施主要包括: 单胞藻培养设备与设施主要包括: 工作室 培养容器 培养室与培养池 水处理系统 充气系统
(1)工作室
回培养设备
工作室是饵料培养工作人员进行单胞藻培养经常 性工作的地方,常位于车间的一端。 性工作的地方,常位于车间的一端。 工作室配备显微镜、常用仪器、工具、试剂、 工作室配备显微镜、常用仪器、工具、试剂、药 肥料等; 品、肥料等; 工作室附设一保种间和一清洗消毒间。 工作室附设一保种间和一清洗消毒间。 保种间主要进行藻种的分离、保存和培养等工作, 保种间主要进行藻种的分离、保存和培养等工作, 面积视培养规模而定,一般为10 10~ 配有空调、 面积视培养规模而定,一般为10~20m2,配有空调、 冰箱、具人工光源的培养架等; 冰箱、具人工光源的培养架等; 清洗消毒间,主要供少量海水和容器、 清洗消毒间,主要供少量海水和容器、工具等消 毒用,设有清洗水池、消毒池、灭菌锅、 毒用,设有清洗水池、消毒池、灭菌锅、电炉等 面积一般10 10~ 面积一般10~15m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