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藻栅藻培养

合集下载

4种不同培养基下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比较

4种不同培养基下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比较

收稿日期:2004-10-08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2CB412301)作者简介:胡小贞(1975-),女,浙江衢州人,助研,硕士.4种不同培养基下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比较胡小贞,马祖友,易文利,葛新华,郑朔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生态环境创新基地,北京 100012)摘要:选用4种蓝藻常用的培养基MA,M-11,BG-11和HGZ 培养基,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进行培养。

结果表明:2种藻对4种培养基都有较好的适应性,2种藻的L max 在MA 中较大,在M -11,BG-11与HGZ 中的接近,而在M-11和HGZ 中的x max 较大。

M -11培养基因成分简单,且2种藻在该培养基中对数生长期较长,最大比增长率L max 和最大现存量x max 都较大,为室内蓝藻、绿藻共培养小型、中型实验适宜的培养基。

关键词:培养基;铜绿微囊藻;生长中图分类号:X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929(2004)S0-0055-03Growth of Microcystis aerug inosa and Scendesmus quadricaudain Four Differen t MediumsH U Xiao -zhen,MA Zu -you,YI Wen -li,GE Xin -hua,Z HE NG Shuo -fang(Research Center of Lake Environ ment,Chinese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Beijing 100012,China)Abstract :Four blue -green algae mediu ms of MA ,M -11,BG-11,and HGZ are experimen ted in cultivating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nd Scendesmus q uadricauda.It is shown that the t wo algae grow well in 4mediums.They conformably have greater L max in MA medi um,have approximately same L max in M -11,BG-11,and HGZ mediums,and have greater x m ax in M-11and HGZ mediums.M -11medium,as a simple composition medium,is considered as economic and sui table medium for laboratory smal-l sized and microcosm competition test between blue -green algae and green algae since the two algae have a longer growth phase and a bigger L max and x m ax in it.Key words :mediu m;Microcystis aeruginosa;growth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是我国浅水湖泊水华的主要种类。

两种不同培养基对小球藻和栅藻生长的影响

两种不同培养基对小球藻和栅藻生长的影响
◎ 黄冬丽,何亚涛,王福彬 (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124)
Huang Dongli, He Yatao, Wangy for Nationalities,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Lanzhou 730124, China)
分析检测 Analysis and Testing
doi:10.16736/j.cnki.cn41-1434/ts.2018.09.037
两种不同培养基对小球藻和栅藻生长的影响
The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Mediums on the Growth of Chlorella and Scenedesmus
Key words:Medium; Chlorella; Scenedesmus
中图分类号:Q949.2
小球藻(Chlorella spp)为绿藻门(ChloropHyta) 小球藻属(Chlorella)普生性单细胞绿藻,是一种球 形单细胞淡水藻类,以光合自养生长繁殖,分布极广。 已有研究表明,小球藻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质、多糖、 食用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活性代谢产物,被广 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加工、动物饲料、环境保护 以及基因工程等领域 [1]。小球藻多糖具有抗肿瘤、抗 病毒、抗血栓及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 [2]; 小球藻总脂是生产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生物柴油作 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可再生能源而受到广泛关注 [3];小
球藻粉还可用于开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 和医药制品;在环保方面,小球藻还可应用于污水处理,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微藻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研 究领域。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微藻培养利用。要 更好地利用微藻,首先要培养获得大量的微藻藻体。 研究中常用的微藻培养基有 SE 培养基、Pr 培养基、 BG-11 培养基以及 f/2 培养基等 [4]。本研究选用两种具 有代表性的培养基,BG-11 培养基和 f/2 培养基来对小 球藻和栅藻进行光照培养,通过测定藻体的干重和藻

两步培养法提高栅藻的生物量及油脂含量

两步培养法提高栅藻的生物量及油脂含量

两步培养法提高栅藻的生物量及油脂含量李小妹;廖兴辉;王明兹;陈必链【摘要】Scenedesmus sp. was cultured to stationary phas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low illumination in-tensity with nitrogen,and then cultured in medium with high illumination intensity and nitrogen deficiency to accumulate o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nitrogenous BG11 medium with low illumination intensity, the optimal illumination intensity for the growth of Scenedesmus sp. was 2 000-2 400 lx,culturing for 10 d; in nitrogen deficiency BG11 medium with high illumination intensity, the suitable illumination intensi-ty for oil accumulation of Scenedesmus sp. was 6 000-6 500 lx,culturing for 6 d. The biomass and oil con-tent of Scenedesmus sp. cultured by two-step method were (0. 957±0. 126) g/L and (23. 35±0. 2)% re-spectively, increasing by 35. 74% and 100% than that cultured by common one-step method.%采用两步法培养栅藻,即在低光强-含氮条件下,培养栅藻至稳定期积累生物量,然后将栅藻转移至高光强-缺氮培养基中积累油脂。

快速培养绿藻的方法

快速培养绿藻的方法

快速培养绿藻的方法如果你想在鱼缸里种植绿藻你首先需要充足的阳光。

绿藻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你可以把鱼缸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多晒太阳加入少量液体肥料并提供充足的氧气环境这样绿藻就可以在一段时间后生长。

请注意绿藻越多越好。

过多时应采取一定措施去除部分绿藻。

养金鱼或者玩原生缸的鱼友都喜欢看到鱼缸上满是绿藻的场景藻类长得像绿毯一样好看。

此外绿藻还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可以吸收水中多余的如果你想在鱼缸里种植绿藻,你首先需要充足的阳光。

绿藻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你可以把鱼缸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多晒太阳,加入少量液体肥料,并提供充足的氧气环境,这样绿藻就可以在一段时间后生长。

请注意,绿藻越多越好。

过多时,应采取一定措施去除部分绿藻。

养金鱼,或者玩原生缸的鱼友,都喜欢看到鱼缸上满是绿藻的场景,藻类长得像绿毯一样好看。

此外,绿藻还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可以吸收水中多余的氯。

此外,原缸藻类在光合作用后会产生大量气泡,以达到溶解氧的目的。

那么,如何提高绿藻而不是褐藻呢?今天,让我们从三个维度来理解它。

光照最重要一桶刚接的水,随便放在阳光下,一周后就会变绿,这其实就是绿藻所做的。

绿藻在阳光下繁殖迅速,与其他藻类的特性完全相同。

因此,如果你想有一罐漂亮的藻类,你需要把你的鱼容器放在一个光线充足的环境中。

最好在阳光下晒一个小时。

如果是散射光下的藻类,一定是斑驳的,不会很浓,长得不好。

温度要适宜藻类与细菌相似,在高温下生长迅速。

如果温度过低,鱼缸中的原始绿藻不仅不会生长,还会冻死。

如果你的鱼缸藻类生长良好,所有的藻类在冬天后都会死亡,当春天气温升高时,藻类会再次生长。

但最好不要这样扔绿藻,冬天用加热棒加热到25°以上就够了。

基本上一周就会有藻类的痕迹。

增加营养这里所指的营养物质不是肥料,而是水中的杂质。

假如你是一个新开的缸,你可以舀一些其他旧缸的水倒进去。

老水箱的水含有更多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会被硝化细菌分解成植物最喜欢的氮。

主要经济绿藻藻种保存方法

主要经济绿藻藻种保存方法

主要经济绿藻藻种保存方法
绿藻是一种常见的藻类,具有多种保存方法。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绿藻藻种保存方法:
1. 低温保存法:将绿藻及其培养液保存在4\~8℃左右的条件下,避光,使
得绿藻暂时处于休眠状态。

此法可储存半年左右的时间,活化简单,仅需要将藻种及其培养液恢复至室温,然后加入新鲜培养液进行保存。

此法成本低廉,但该方法存在保存时间短、易污染等缺点。

2. 固态培养法:将绿藻培养液和琼脂融于一体,放于高温灭菌锅灭菌,倒平板,将绿藻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

但此法存在转接较难等缺点。

3. 半固体斜面培养法:在一个三角烧瓶里面底部用含培养基的琼脂加上藻液,上面是培养基的一种保存方式。

半固态保种适合用于长期保种,几个月更换一次培养基和复壮。

转接出来比纯固态容易,不过没纯液体快,优点是细胞增殖慢、遗传相对稳定、种源衰亡退化慢。

缺点是成本比纯液态高,比较容易染菌,另外从保种到活化出来用需要一段时间。

4. 固定液保存法:将绿藻用固定液浸泡起来。

常用的固定液有甲醛(福尔马林)水溶液和鲁格氏液等。

注意甲醛水溶液既是固定液也是保存液,如若加几毫升甘油则保存时间更长。

但不保色而且时间一长易氧化为甲酸,所以可加入适量吡啶、碳酸钙或碳酸镁,也可放几块大理石以中和酸性。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您的需求和条件。

在保存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污染和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以确保藻种的存活和活性。

栅藻

栅藻

重金属检查应用
• 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和明亮发光 杆菌T3(Photobacteriumphosphoreum)急性毒 性实验方法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进行生态毒理评 价,结果表明,斜生栅藻的生长繁殖率和发光菌 的相对发光度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相关, 并且随重金属投加量的增加,其生长繁殖率和发 光度逐渐降低。对3种测试参数进行比较可知,斜 生栅藻细胞数增长率是最敏感的土壤毒性检测指 标。土壤的毒性在复合污染的条件下比在单一污 染的条件下高很多。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污染土 壤的优先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四尾栅藻
• 性状: 定形群体扁平,由2、4、8、 16个细胞组成,常见的为4~8个细胞的群体, 群体细胞排列成一直线。细胞为长圆形、 圆柱形、卵形,上下两端广圆。群体两侧 细胞的上下两端,各具1长或直或略弯曲的 剌,中间部分细胞的两端及两侧细胞的侧 面游离部上,均无棘剌。4细胞的群体宽 10~24微米,细胞宽3.5~6微米,长8~16微 米,剌长10~13微米。 分布极广,夏秋能 大量繁殖。
和培养液均经过手提式不锈钢蒸汽消毒器 125 ℃、30 min的灭菌,冷却后再置于净化 工作台内进行30 min的紫外灯杀菌。将接
种的藻液置于自然光条件下进行培养,每 天不定时人工摇瓶2~3 次。
•谢谢合作
细胞壁薄、光滑,或有颗粒、细齿、隆起 线和刺等特殊构造。每个细胞内有1个周生 色素体和1个蛋白核。光合作用色素主要为 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类胡萝卜素, 因此生活的栅藻呈草绿色。
• 栅藻是淡水中常见的浮游藻类,极喜在 营养丰富的静水中繁殖。许多种类对有机 污染物具有较强的耐性,在水质评价中可作
图9为双棘栅藻
• 龙骨栅藻[Scenedesmus carinatus (Lemmermann) Chodat]

绿藻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绿藻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绿藻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摘要:绿藻是一种常见的微型藻类植物,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养殖潜力。

本文将介绍绿藻的养殖方法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养殖和管理绿藻。

正文:绿藻,又称纤藻,属于一种微型藻类植物。

这种植物常常生活在淡水中,建立了自己的生态系统和群落。

绿藻的养殖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由于它能够吸收CO2、产生氧气和有机物质,因此被广泛用于水质净化、生物燃料生产以及食物链的维持等领域。

绿藻的养殖方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培养基准备:选择适合绿藻生长和繁殖的培养基。

培养基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定制,常见的培养基组成包括无机盐、有机物质和一些微量元素。

2. 接种培养:将培养基和绿藻接种物混合,并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

保持稳定的培养条件对绿藻的生长非常重要,包括温度、光照强度和光周期等。

3. 生长监测:定期检测培养液中的绿藻生长情况,包括密度、生物量和pH值等指标。

通过监测可以判断繁殖情况和培养液的健康状态,及时调整培养条件。

4. 收获和分离:根据需要收获绿藻并进行分离和处理。

可以通过离心、过滤和沉淀等方法完成。

在绿藻养殖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 水质管理:保持培养液的清洁和适宜的水质是绿藻养殖的关键。

定期更换培养液、控制水温和调整pH值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2. 光照管理:绿藻对光照的需求较高,适宜的光照强度和光周期有助于增加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和生物产量。

合理设置光照条件是提高绿藻养殖产量的关键。

3. 密度控制:保持适宜的绿藻种群密度对于优化养殖效果和资源利用非常重要。

过高的密度会导致资源争夺激烈,限制生长和繁殖;而过低的密度会造成资源浪费。

4. 排水处理:绿藻养殖中产生的废水中通常含有高浓度的氮、磷等有机物和无机盐。

使用合适的处理方法,如植物滤池、湿地修复等,可以有效减少废水的污染和环境风险。

总结:绿藻的养殖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但成功养殖绿藻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培养温度对淡水栅藻生长及油脂积累特性的影响

培养温度对淡水栅藻生长及油脂积累特性的影响

生物资源技术102(2011)3098—3102培养温度对淡水栅藻生长及油脂积累特性的影响李鑫,胡洪营*,张玉平(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中国北京100084)摘要:微藻细胞中的油脂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生物柴油生产原料。

培养温度对栅藻LX1的生长及油脂积累特性的影响已经有所研究,栅藻LX1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10~30℃)内生长,它的生长活化能是49.3 kJ﹒moL-1,微藻生物量生产和产油脂的最佳温度为20℃。

培养15天之后,批次生长的微藻生物质量可达313.3 g﹒(gP)-1 ,其中含脂质为112 g﹒(gP)-1 ,TAGs 为14.7 g﹒(gP)-1。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10℃与20℃活性氧(ROS)水平含量比高温下ROS水平高。

最重要的是培养温度、ROS水平、微藻生长速率和单位脂肪含量呈正相关。

2010Elsevier Ltd保留所有权利。

关键词:淡水微藻栅藻培养温度生长活性油脂积累1.简介由于人类社会活动快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能源危机已成了21世纪最大的挑战。

据估计地球上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会在40与64年之后消耗殆尽(Vasudevan and Briggs, 2008)。

同时伴随着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耗大量的温室气体被释放出,加剧全球变暖(Bruce, 2008)。

因此,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能源需要被用来解决化石燃料的枯竭。

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的,无毒的,可生物降解的和CO2-中性能源(Miao and Wu, 2006)。

因此,在最近几年,它在为开发可再生能源和环境友好的能源形式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Groom et al., 2008)。

相对于传统的油料作物,微藻具有高的光合效率和脂肪含量,因此成为生产生物柴油更具吸引力的原料,微藻中油脂/生物量(干重)约为传统农作物的15~300倍(Chisti, 200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藻栅藻培养藻类,特别是单细胞藻类的营养丰富,含有动物和人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各国学者都试图用藻类这一资源解决人类食物和动物饵料的缺乏问题。

另一方面,藻类可直接或间接的作为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饵料。

1 藻类的培养方式藻类的培养方式,以藻类培养的目的要求而各种各样。

但可分为密闭式培养和开放式培养两大类。

1.1密闭式培养密闭式培养的目的是不使外界杂藻、菌类及其他有机体混入培养物中。

将培养液密封在与外界完全隔离的透明容器中,由此通气,搅拌,输送培养液及调节水温和取样等设备,也都要与外界隔离。

培养容器多为管状,也有池状,用有机玻璃或透明的聚乙烯所料做成水平管道,直立或斜立在地上,暴露阳光或人工光照下。

这种培养方式,成本高,好控制,产量亦稳定。

1.2开放式培养将藻类培养于敞开的容器(如水泥池、管道、木盆等)中。

方法设备较简便,可进行小量或大面积的培养。

该法培养物中易发生敌害生物污染,但成本低,使用较普遍,也是今后藻类培养所应采取的方式。

开放式可分如下几种类型:(1) 开放循环培养:其特点式培养液借助循环水泵而不断循环流动。

培养物能循环,就可省却搅拌工作。

(2) 开放非循环培养:其特点是培养液不循环流动,而定时由小管通入CO2和空气到培养液中;同时也起搅拌作用。

此法在大面积培养中使用较普遍。

优点是设备简单,无需动力,水泵及大量的CO2及通气设备。

(3) 半开放循环培养:半开放培养是指培养容器或池,槽等场所虽仍敞开,但有些部分密闭,或用塑料布覆盖。

这种培养方式,利用管道,依靠动力,使培养液流动和通入含二氧化碳的空气。

该方式设备复杂,但效果较好。

2 藻种的分离为了要进行某种藻类的科学研究活大量培养,有必要把某种藻类与其他生物分离。

分离培养藻种,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单种培养,即藻类虽只有一种,但还混杂细菌。

另一为纯培养,即不仅藻类只有一种,亦无其它任何生物。

纯培养比较困难,一般的分离培养往往只能做到单种培养。

主要根据培养的目的要求,及某一种类的生物学特征。

藻类的分离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2.1 离心法将混合液用离心机离心,水中不同藻体及细菌就以不同的速度下沉,因此得以分开。

这样将不同时间下从导管底的藻体取出,经镜检选定某种藻类最多的沉积物,再加清水,继续离心,如此反复就可得到比较单纯的藻体,在接种相应培养液中培养。

该法可消除细菌,并增加纯粹分离的可能性,至少可作为藻种平板培养的准备工作。

另外,在水液中藻体含量较少时,可用此法集中藻体。

但此法不能做到使不同藻类完全分离。

2.2 稀释法该方法用已消毒试管5只,在第一管盛蒸馏水10mL,第2~5管都装5mL,用高压蒸汽消毒,待冷却后,第1管用滴管滴入混合藻液1~2滴,充分振荡,使均匀稀释。

每次用消毒吸管,从第1管中吸取5mL滴入第二管中如前振荡,使均匀稀释。

以后依次同样滴入第3~5 管,并都充分均匀稀释。

然后把五个已盛又消毒的琼胶培养基培养皿,加热使之溶解,待冷却而尚未凝固时,分别滴入五个试管的藻液各一滴,用力振荡,使藻液充分混乳培养基中。

待冷凝后,把五个培养皿放在受着漫射光窗口,一直到出现藻群时为止,在20℃左右时,约10天即出现藻群。

用消过毒的白金丝取些藻群,进行琼胶固体培养基的不通气培养。

此过程反复多次,直至得到完全分离的纯藻种群为止。

此法稀释要使用较多容器分组培养,比较麻烦,但较易成功。

2.3 微吸管法将水样在载玻片上滴成绿豆粒大小的一些水滴,这样可使每个水滴中有很少生物而便于分离;在解剖镜下用微吸管(口径小至0.008~0.16 mm,圆口,可自行拉制)。

将要分离的藻体吸出,用蒸馏水或平衡矿物质溶液冲洗数次,然后主导成有培养基的小培养皿中培养,待生长旺盛后,再扩大培养。

此法较适用于能运动的藻类。

2.4 趋向法利用藻类的特殊趋向性(如向光,向地等)不同而分离藻体。

此过程反复几次就可得到一定纯度的藻体。

分离效果较好,只是不能应用于不运动的藻体。

2.5 平板分离法在培养液中加入战培养液1.5%的琼胶,加溶解后,注入培养皿中,加盖后用15磅压力121℃灭菌20分钟,即制成胶质培养基(也可用硅酸胶和明胶制备)。

在琼胶培养基放在40℃以下的水浴锅内,开改用吸管注入混合藻液,摇匀,使之分散在培养基平面上。

之后,可放在恒温箱内,用荧光灯照射,使藻群生长。

再经镜检,反复此法不断提纯,即可分离出较纯的藻种。

2.6 固氮蓝藻分离培养法将一小片藻丝群接种到培养基上,几天后再用灭菌白金丝挑取生出的新藻丝接种到平板培养基上。

这样经几次分离接种就得到较纯的藻种。

3 藻种的选择、接种和保存3.1 藻种的选择虽然藻类种类较多,但其中仅少数经过人工培养。

应该研究在室外培养其他藻种的可能性和他们生产的潜力,所选择的生物种应具有下列特征:(1)生长迅速;(2)对极端的温度和辐射条件的耐性范围大;(3)蛋白质,脂类和糖类含量高,或有选择地积累一种特殊的代谢产物(如甘油);(4)无毒性,且易于收获。

根据系统的要求和特殊的方法,还可有其他要求。

3.2 接种再分离到单纯藻群后,就可接种到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进而移养扩大培养。

接种方法有液体接种和干藻接种。

前者是将藻液直接加入培养液中进行搅拌,加入的藻种分量视水温而定,水温较低(10℃以内)时,多加;约占培养液总量的30~40%左右,水温适宜时(25~30℃左右),可加5~8%左右。

后者是用干藻的藻体接种,接种量为0.1~0.2%。

3.3 藻种的保存一旦藻种分离得到,就要保存好以便在一定的时间内供接种用。

为此,要将藻种消毒,避免其他来源的污染。

给以适当的光照和温度。

在液体培养中,为了快速增殖,可用5400lx,再得到良好生长后(1~2周),培养液移到更低的光照条件(540~1100lx),以求缓慢生长及储藏。

藻类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后的藻种,先给予2700lx光照6~7天,直到得到良好生长,然后移到540~800lx光强的地方。

大多数藻类保存在室温下(15~20℃)即可,少数造中存活需较高温度。

藻种接代一致的频率视物种及贮存条件而不同,单胞藻及丝状不运动的物种可以每六个月到十二个月移种一次,有鞭毛的物种移种次数要更频繁些。

某些藻种曾成功地做到了在液氮下长期保存。

4 藻类培养管理及采收方法藻类培养的管理包括培养基养料的补给,光照及温度调节,CO2的补给,搅拌,防污等。

在培养过程中,补给的养料,要选择肥效速,并有持久性,来源较广,价格低廉的种类。

一般都以有机肥料为补肥、光照、温度的调节视种类及季节而定。

室内照光一般都采用白炽电灯和荧光管。

温度调节一般采用室内用白炽灯照射培养物或用温室,安装电热管等升温,室外冬季升温较困难,主要采用玻璃棚;用冷水管道降温,或经通风遮阳降温。

CO2的补给一般通过空气压缩机或橡皮管将含5%CO2的空气通过培养物中。

搅拌使藻类培养不可少的一道工序.搅拌可使培养物均匀分布,水温均匀,利于藻类生长,搅拌的方法一般为人力搅拌,风力搅拌,空气搅拌和磁力搅拌。

此外还有循环流动法。

防污在藻类培养中很重要,对杂藻及细菌的防治主要采用石灰,漂白粉,硫酸铜等试剂,用1~0.5ppmCuSO4防值杂藻的效果较好,当有浮游动物污染时,可施用化学试剂,杀虫剂等杀灭,如硫酸铜1~2ppm可杀灭轮虫,纤毛虫;漂白粉4ppm对各种虫类均有效;食盐9‰,可杀灭轮虫;碘液5‰,再稀释到十万分之一,可杀灭纤毛虫。

培养物的采收的时间要适当,主要根据其密度大小决定,采收的方法有:4.1 理浓缩(1) 离心法:国外使用最普遍。

它利用离心力来把藻体与水液分离,是藻体下沉达到浓缩目的。

主要工具是离心机。

(2) 重力沉降法:利用重力使培养物下沉而得到浓缩物。

使用的工具是沉淀器。

(3) 遮光法和降温法:对趋光性强的藻类,如衣藻等进行遮蔽光线,使培养物下沉而得到浓缩物。

低温使藻类也有下沉现象。

4.2 化学浓缩法用沉淀剂如明矾,石灰等,使培养物下沉,而得到浓缩物。

明矾0.3~0.4‰,将之研碎,加入培养物中搅拌,半小时培养物大部分下沉,在6~12 小时后,全部下沉。

石灰一般是将其1斤溶在100~200斤水中,制得饱和石灰水,其用量是6%。

但该两法沉淀的藻浓缩物的灰分较多。

此外,较大体积的种类,如丝状体,非浮游性的藻类等可用过滤法采收。

采收后的藻浓缩物即可经干燥加工成饲料或其他原料。

5 分析技术5.1 细胞计数—显微镜法培养物中的个体数测定,是按照个体计数方法,测定和估计培养物单位容积中的个体数。

计数方法同浮游植物定量的方法。

此外,也可以采用血球计数法。

5.2 分光光度计法培养物的藻类密度也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当藻类密度较低时,光径中的细胞数与测量到的光密度有一简单的几何关系。

在藻类密度不大时,光密度大,细胞数目就多,即可用测得的光密度值表示细胞数目。

5.3 干重测定测定干重的增加量是生产估测方法中的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其步骤如下:(1) 取样—从藻体培养液中取出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体积的藻液,取样时在以下三点上要特别注意:a.将培养物搅拌均匀 b.快速吸取样品以免沉积 c.足够多的样品(2) 分离—取出样品后,用过滤膜过滤或用离心法把藻体与介质分开。

细胞必须洗过以除去盐分和其它污物,通常是用稀释的培养液或缓冲液。

海洋藻类不能用蒸馏水洗,以免质壁分离和细胞胀破。

(3) 干燥—选择对特定有机体最适的烘干温度. a.避免过热 b.有好的重复性 c.对同一样品增烘1小时后,称得统一重量。

(4) 测定结果的表示法所得干重测定值要以单位培养液体积的干重表示,室外的培养池则用单位照光面积的干重来表示。

2 配制藻类培养液的几条原则(1)要有适量氮源(除固氮蓝藻外),如氨盐、硝酸盐、有机氮等。

硝酸盐、氨和尿素常用作配方中的氮源,根据造中的性能和pH的最适点而定。

藻类的生长主要依赖氮的可利用性。

大多数微型藻干物中含有7~9%的氮。

因此在1 L培养液中生产10g细胞就至少需要500~600mgL-1KNO3。

(2)碳源:无机碳通常是用含1~5%CO2的空气来供应的,碳的另一种供应办法是用碳酸氢盐。

选用何种办法主要是根据藻类生长的pH最适点而定。

(3)应包括主要元素钾、磷、镁、硫、钙等。

(4)要考虑各种盐类总浓度和pH是否适合藻类需要,可用碳酸氢钠调节pH。

通常用偏酸的pH 值来避免钙镁和其它微量元素发生沉淀。

(5)要加入各种藻类需要的微量元素,如铁、锰、铜、锌等(后几种包括在土壤抽出液中)。

培养基中的微量元素通常是用早已证明有效浓度的混合溶液来提供的(浓度在μgL-1级范围)。

然而,这些微量元素的组分对藻类生长是否必须却不能总能显示。

为增加微量元素的稳定性,常用柠檬酸盐和EDTA作为螯合剂。

(6)要满足某些藻类特殊需要,如蓝藻需钼,硅藻需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