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期
新生儿(诞生-28天)

新生儿(诞生~28 天)
新生儿及分类
从娩出到诞生后28 天的婴儿,称为新生儿。
诞生至28 天这段时间,称新生儿期。
●根据分娩时的孕龄,可把新生儿分为足月儿(胎龄满37 周,不满42 周)、早产儿(胎
龄满28 周,不满37 周)、过期产儿(胎龄满42 周以上)。
●根据体重值,可把新生儿分为正常体重儿(2500 克体重<4000 克)、低体重儿(体重<2500 克)、巨大儿(体重4000 克)。
●根据体重与孕龄的关系,可把新生儿分为适于胎龄儿(胎龄与体重相符)、小于胎龄
儿(体重小于相应的胎龄)、大于胎龄儿(体重大于相应的胎龄)。
●根据诞生后的时间,可把新生儿分为早期
新生儿(诞生一周以内的新生儿)、晚期新生儿(出生第2 周到第4 周末)。
●根据诞生后的健康状况,可把新生儿分为
健康新生儿(无任何危象的新生儿)、高危新生儿(出现危象或可能发生危重情况的新生儿)。
新生儿身长体重头围的标准
新生儿身长标准
1
新生儿诞生时的平均身长为50 厘米,男、女婴有0.2~0.5 厘米的差别。
正常新生儿之间,身长也略有差异,但差异很小。
新生儿体重标准
新生儿诞生时平均体重为3~3.3 千克。
最新统计表明,新生儿平均体重已达3.5 千克,目前还有继续增长趋势,巨大儿出生率同样有所提高。
新生儿头围标准
新生儿诞生时平均头围在33~35 厘米之间。
由于新生儿平均体重在增加,平均头围也相应增加,最新统计显示,新生儿平均头围已达35 厘米。
儿科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1分)至生后7足天(1分),称为围生期或围产期。
2.原发综合征:是由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的淋巴管病变组成(1分),为小儿原发性肺结核的一种典型表现(1分)。
3.脱水程度:患病后累积的体液丢失量(2分)。
4.早产儿: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2分)。
5.生理性黄疸:正常新生儿生后第2~3天皮肤、球结膜、口腔粘膜发生黄染(1分),同时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34μmol/L(2~3mg/dL),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1分)。
6.头围:头围是指经眉弓上方(1.5分)、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1.5分),其大小与脑和颅骨的生长有关(1分)。
7.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指摄入和吸收利用食物(2分), 可使机体的代谢增加超过基础代谢率(2分),食物的这种作用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8.选择性蛋白尿:单纯性肾病综合征时主要因肾小球滤过膜静电屏障破坏(1分),对血浆臼蛋白通透性增高(1分), 大量血浆白蛋白自尿中丢失(1分), 但大分子蛋白不能漏出(1分)。
9.Koplik斑:Koplik 斑在麻疹出疹前24~48小时出现(1分),为直径约1.0mm 灰白色小点, 外有红色晕圈 , 开始散布在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量少,但在1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自唇部粘膜,粘膜斑在皮磨出现后即逐渐消失 , 可留有暗红色小点(2分), 具有早期诊断麻疹的意义(1分)。
10.血清总铁结合力:在正常情况下 , 血浆中的转铁蛋白仅 1/3 与铁结合 , 此结合的铁称为血清铁(1分),其余2/3仍具有与铁结合的能力,在体外加入一定量的铁可使其成为饱和状态 , 其所加的铁量即为饱和铁结合力(1分)。
血清铁与未饱和铁结合力之和称为血清总铁结合力(2分)。
11.生长发育: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到成人期的整个过程。
生长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征(1分),生长是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以用测量方法表示其量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1分)。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一、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为婴儿期,也有人称之为乳儿期。
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由于其变化发展迅速,这一年儿童心理发展分为3个阶段。
这3个阶段是:初生到满月(0~1月),满月到半岁(1~6月),半岁到周岁(6~12月)。
知识1 初生到满月(0~1月)初生到满月,称为新生儿期。
满月前儿童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适应胎外生活而展开的。
也正是在适应新生活的过程中,新生儿的心理得以产生和发展。
1.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过去,人们以为孩子刚出生时是无能的,什么也不会。
可是,近年来的研究材料发现,儿童先天带来了应付外界刺激的许多本能,其本能之多,令人惊讶。
天生的本能表现为无条件反射,它们是不学而会的本能。
下面简述一些幼儿的本能反射:(1)吸吮反射。
奶头、手指或其他物体,如被子的边缘碰到了新生儿的脸,并未直接碰到他的嘴唇,新生儿也会立即把头转向物体,张嘴做吃奶的动作,这种反射使新生儿能够找到食物。
(2)眨眼反射。
物体或气流刺激眼毛、眼皮或眼角时,新生儿会做出眨眼动作。
这是一种防御性的本能,可以保护自己的眼睛。
(3)怀抱反射。
当新生儿被抱起时,他会本能地紧紧靠贴成人。
(4)抓握反射、又称达尔文反射。
物休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握住。
例如,给新生儿洗澡时。
"如果他的手掌偶然碰到了大人的衣服或洗澡盆边,他会紧紧地把碰着的东西抓住,用力才能把它扳开。
如果小棍碰到他的手掌,新生儿也立即紧握小棍。
这时,如果抽走小棍,他会握得更紧。
当孩子双手握住根棒时,大人甚至可以仅仅是拉住棍棒,就能把孩子的身体带起来,让他直立。
(5)巴宾斯基反射。
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
这样5个脚趾形成扇形。
(6)惊跳反射。
又称莫罗反射。
突然发生的高噪声刺激,或者被人猛烈地从高处放下,都会使新生儿立即伸直双臂,张开手指,弓起背,头向后仰,双腿挺直。
新生儿期有什么特点

新生儿期有什么特点
胎儿从脱离母体到满28天的一瞬间,称为新生儿期,此期是人类死亡率最高的阶段。
初生婴儿为了适应新的环境,在这期间身体内部不断起着一系列变化。
比起发育逐渐完善的婴儿时期来说,有着许多独特之处。
初生婴儿全身披着一层细嫩皮肤,皮肤角化层极薄,保护力差,稍粗枯些的衣服都可加以损害,给细菌入侵打开方便之门。
新生儿的体表面积比成人相对地大,每公斤体贡的体表面积约为成人的2.7倍,但皮下脂肪却比成人薄得多,敬热快,保暖差,再加上新生儿体温中枢调节能力差,故体温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
当外界环境温度低时,体温可以不升,当外界温度高时又可引起发烧。
新生儿肋间肌薄弱,胸部运动很小,呼吸主要靠横隔肌的升降活动来完成。
由于呼吸运动小,每次呼吸换气最也很少,为了满足需要,只能以增加呼吸次数来吸取更多的氧气。
正常新生儿呼吸浅而促,每分钟可达40-44次,比成人快一倍多。
新生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常出现呼吸暂停,尤以早产儿更明显,暂停时问长时,甚致可引起全身皮肤青紫。
新生儿的气管很短,只有4厘米,呈上大下小的喇叭形,
咽部细菌很容易进人肺部而引起肺炎。
胎儿的血液循环是称母亲通过胎盘供给的,而出生后血。
流通道发生了改变。
胎儿时期的血流通道卵圆孔及动脉导管开始逐渐关闭,到出生后三个月时才完全关闭。
因此,正常初生婴儿心脏听到杂音,不一定就是先天性心脏病。
观察三个月,如果杂音越来越明显,方可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1点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 周(280 天)。
受孕最初8 周称胚胎期,8 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 天。
围生期:胎龄满28 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 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 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
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 周岁后到满 3 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3.喂养指导。
传染病预防(五)学龄前期:3 周岁后到6~7 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 岁)到青春期(13~14 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 岁到17、18 岁;男孩13、14 岁到18~20 岁。
1练习题1.胚胎期是指受孕后的(答案:A)A.8 周以内2.小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日渐消失的时间是(答案:C)C.生后5~6 个月一、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二、体格生长(重点)(一)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 ,生后第1 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 岁体重平均为9kg,2 岁12kg,2 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6 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kg 3-12 月(年龄+9)÷27~12 个月龄婴儿体重(kg)=6+月龄×0.25kg 1-6 岁年龄×2+82 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8(7)kg 7-12 岁(年龄×7-5)÷22.身高: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 2.5cm ,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医学〗新生儿总论_11309

(3)范围计算:头颈20%,双上肢18%, 前胸、腹14%,背、腰骶14%、 臂部8,、双下肢26%
(4)分度:轻度<20%,中度20-50%、重度
>50%
3、多器官功能受损: 早期常有心音低钝、心率↓ ,微循环障碍
表现,严重时可致休克、心衰、DIC、肺出 血、急性肾衰等多器官功能衰竭(MOF) 四、实验室检查:
外生殖器。
(三)生理特点 1.呼吸系统:呼吸暂停:指新生儿呼吸停止20秒钟
以上,伴心率减慢小于100次/分,并出现青紫或 张力减低。肺透明膜病,
9.能量和体液代谢 总热量:100- 120kcal/kg(418 502kJ/kg)
四.足月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1.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出现,5-7天达高峰, 足
3.补液量:口服加静脉<150ml/kg/d,如经胃肠达 100ml/kg/d,可不必静脉补液。
4.补充Vit.Fe: 3d ↓ :VitKl 1-3mg/d VitC 50-100mg/d 3d ↑ :VitBco 1#/d VitC 500~1000mg/d
10d ↑ :VitA 500-1000IU/d VitD 400~1000IU/d 1m ↑ :Fe 2mg/Kg/d,<1500g 3—4mg/Kg/d
8、预防接种: 卡介苗:出生后3天内 乙肝疫苗:出生24小时内注射10-20ug。
9、新生儿筛查:先天性甲低、苯丙酮尿症等。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一、概念: 是指新生儿期内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
皮下胎肪变硬和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 器官功能受损。 二、病因及病机 1.病因:寒冷、早产(低体重)、窒息(缺
儿科学名词解释

胎儿期(fetal period):从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
划分为3个阶段:妊娠早、中、晚期。
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胎儿娩出后脐带结扎开始到满28周。
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
指自妊娠28周(此时胎儿体重约1000克)至生后7天。
婴儿期(infant period):胎儿脐带结扎到1周岁,包括新生儿期。
幼儿期(toddler’s age):1岁到3岁。
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3岁至6~7岁,幼儿教育时期。
学龄期(school age):6~7岁到12~13岁,小学学龄时期。
青春期(adolescence):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上中学时期。
这一时期结束时体格逐渐停止生长,各器官功能发育成熟,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已完全发育成熟。
液体疗法:通过补充液体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恢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及传染病发病情况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机体特异免疫力,达到控制以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DA)=食物的热力作用(TEF):食物中的宏量营养素除了为人体提供能量外,本身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出现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即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如氨基酸的脱氨以及转化成高能磷酸键产生的能量消耗,称为食物的热力作用。
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营养水平指标:估计平均需要量(EARs)、推荐摄入量(RNIs)、适宜摄入量(AIs)、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s)。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l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PPT课件

2岁到3岁
幼儿逐渐表现出独立性,开始有 社交行为,如与同龄孩子和成人
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幼儿期特点
身体发育
语言和认知发展
幼儿的体重和身高增长速度逐渐减慢,但 肌肉和骨骼发育仍然在继续。
幼儿开始学会说话,词汇量和语法结构逐 渐增加。同时,他们的认知能力也得到发 展,开始有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交能力
自理能力
社会性发展
孩子开始对社交产生兴趣,与同龄孩子和 成人建立关系,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和经 验,也愿意帮助别人。
06
学龄期
学龄期定义
总结词
学龄期是指儿童从6岁到12岁的 一个阶段,是介于幼儿期和青春 期之间的时期。
详细描述
学龄期是指儿童从接受基础教育 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 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各种基 本技能和习惯的关键时期。
胎儿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早孕期、 中孕期和晚孕期。
胎儿发育阶段
01
02
03
早孕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第12周, 胎儿主要完成器官和组织 的初步形成。
中孕期
从第13周到第28周,胎儿 的器官和组织进一步发育 和完善,同时胎儿的免疫 系统也开始发育。
晚孕期
从第29周到出生,胎儿的 体重和身长增长迅速,主 要进行脂肪储存和肺部发 育。
过期产儿
指胎龄超过42周的婴儿, 需要密切监测,防止出现 并发症。
新生儿期特点
生理特点
新生儿期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发 育成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等均需逐步适应外界环
境。
心理特点
新生儿对外界刺激反应较弱,但已 经开始有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感觉, 需要给予适当的刺激以促进大脑发 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在宝宝清醒时,用红色玩具逗引他,看他是否有眨眼的视觉反应。当他看见后让他看弧形移动的玩具,使他的视线追逐你移动的方向。
皮肤抚摩,使触觉发展,促进生长
在给孩子喂奶、洗澡、换尿布或抱起孩子时有意抚摸他的身体和四肢。部位可以是头发、四肢、腿、腹部、背部、足背、手背、手指等。每天至少5-6次,每次3-5分钟。洗澡后可隔着一层衣服或毛巾轻轻抚摩,以防擦伤皮肤。
巴宾斯基反射:用手指沿着新生儿的脚底外缘从脚趾向脚后跟划动,他的拇指会慢慢翘起,其余脚趾呈扁形张开。这种反射从初生持续到8-12个月。其生理机能至今无定论对。
摩罗氏拥抱反射:以水平姿势抱住婴儿,如果将其头的一端向下移动,或朝着婴儿大喊一声,他的双臂会先向两边伸展,然后向胸前合拢,作出拥抱姿势。此种反射从出生持续到6个月左右。这种反射是在人类长期进化中形成的,其机能是可以使婴儿抱住母亲的身体。
触觉
新生儿的触觉非常敏感,尤其是嘴的周围和手。由于大部分最早的反射都是由身体不同部位的触觉引起的,因此触觉对新生儿是非常重要的。
反射
反射是一种自动反应,是由某些刺激不自觉地引起的。成的一种特征。这些反射不仅在人类进化的早期具有意义,在个体发育中它们也明显地起着帮助新生儿和婴儿适应新环境的作用。以下几种反射可被用来指明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展是否合乎正常。
听觉
最近的研究说明,新生儿的听觉已经发展得很好了。如果在新生儿耳朵附近摇一个铃铛或拨朗鼓,他会以某种方式活动他的身体或转过他的头,以表现出他听到了这些闹声,新生儿还能对人的说话声和铃铛声作出区别。
新生儿对有节律的声音特别敏感。母亲也常常不自觉地利用节律活动使他们的孩子安静下来,摇篮的吱吱嘎嘎声,重复的催眠曲声似乎都对新生儿和婴儿有安抚作用。
微笑
微笑似乎在新生儿出生后就立即出现了。这种最初的笑,即使没有外来的刺激也会出现,被称为自发性笑。它是一种具有一定节奏的运动,反映神经兴奋周期,和外界的刺激可能无关。
出生后第三周,可以看到由人声、铃声或其他声音音引出新生儿的微笑,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诱发性作微笑。
出生后第六周,出现整个脸部的笑的表情,这时人的脸比其他任何东西都能更有将效地诱发新生儿的微笑反应。
自制图片,发展形状知觉,注意力,培养愉快情绪
可自制不同形状的卡片,如葡萄形,地图形,同心圆形,黑白相间的条图,一色的正方形,及人像(如宝宝,爸爸,妈妈的模拟像),放在距宝宝眼睛20厘米处。
和成人交往
父母要意识到宝宝是有一定的智慧和能力的,所以要学会和新生儿交往,注意仔细观察新生儿的哭声,设法理解小儿哭的原因,给予妥善处理。还要注意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如皱眉、微笑等,家长对宝宝需求的敏感性将大大有利于婴儿智能的发育。
新生儿期的发育特点
感知觉
视觉
新生儿对几乎所有的颜色都表现出视觉追踪,这就清楚地表明新生儿具有颜色辩别的能力。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天里,对那些有明显轮廓线条的图形比那些没有轮廓线条的图形看的时间长一些。他们的视线容易集中在轮廓线条上或有明显对比的地方,很可能新生儿生来就具有这样特定的程序。随着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程序也随着发生变化。
抓握反射:把手指放在婴儿手掌上并轻轻压动,婴儿会抓住成人的手指,抓握的力量之大,足以承受婴儿的体重。其出现时间是从出生到三四个月,它是婴儿的以后有意识地抓握物样品的基础。
和呼吸,吞咽这些动作一样,新生儿的机体反射具有重主要的生存价值。反射使新生儿适应周围环境;反射与运动技能的发展也有联系。有些研究者认为,许多反射都是有意识动作产生的前奏,它们为有意识动作作了准备。孩子刚一出生,就能用他们的反射动作适应变化多端的外界刺激,这说明,反射是许多复杂的、有目的的行为产生的基础。反射机制在后来婴儿以脑发育带动的动作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动作训练
抬头:为了锻炼头颈部的肌肉,可将新生儿竖起抱,使头竖直片刻,每天5-6次,或俯卧位练习抬头和爬的动作,扶其头转向中线,呼唤宝宝的名字或用玩具逗引其抬头片刻,反复几次,注意不要影响小儿的呼吸。小儿作上述练习时,最好加入恬当的鼓励语言如“抬抬头”。
学“爬行”:作为进化中的一个缩影--爬行反射,在出生后的短暂时间内保留着。为了锻炼宝宝头颈部及背部伸肌运动,促进四肢活动和伸展,增强体质,每天让宝宝俯卧,你用手心抵住宝宝的足底,他就会以腹部为支点向前匐匍爬行。每天1-2次,每次1-2分钟。
觅食反射:当新生儿的面颊能触到妈妈的乳房或其他部位时,就会把头转向刺激的方向,一直搜索到嘴接触可吸吮的东西为止。用手指轻抚摸孩子面颊时,他也会把头转向手指的方向手指移到哪儿,头就转向哪儿。这种反射从出生半个小时就可出现,持续时间为3周,此后逐渐变为由神经控制的动作。
吸吮反射:用乳头或手指轻轻碰新生儿的口唇时,他会出现口唇及舌的吸吮动作。这种反射发生在刚刚出生的婴儿,持续到终生。吸吮反射是新生儿反射中最强,最重要的一种,当婴儿做吸吮动作时,他的其他一切活动都会终止。吸吮反射使婴儿的吃奶成为自动的动作,具有重要的生存价值。
教育纲要
视、听训练使宝宝耳聪目明
宝宝是先听后说的,用普通话反复和宝宝讲话,让宝宝贮存标准的语言信息,有利于发展语言。
(1)觉醒时,用柔和亲切的语调和宝宝讲话,或念儿歌,哼小曲或呼唤他的乳名。每天至少2-3次,每次2-3分钟。
(2)在头的两侧摇铃,不断变换节奏和音量,先不要让孩子看到铃,观察其对铃声有无反应,如听到铃声停止哭闹或动作减少等。再训练他根据铃声找声源。每天也可2-3次。
宝宝哭闹时,可选择合适的方式予以安慰,如说话、用于按抚他的腹部、握住双手或者抱起来等方式,从而使你的宝宝懂得成人的安慰,懂得等待成人满足他的需求。例:他饿了,哭着要吃奶,你可边准备边和他说话,"妈妈在给宝宝准备奶,宝宝等等"重复多次后,他也可能会懂得暂时不哭,等待成人满足他的要求。这就是最初条件反射的建立,也是新生儿的学习方式。
一般地说,足月新生儿出生后第6周前后就可能出现满脸的微笑。有人说,微笑是测定一个儿童是继续发展的晴雨表,当儿童失去微笑时,他的了展也就停止了。不管这种说法是否有点夸张,但是新生儿的微笑确实是一个人正在健康发展着的极好象征。
当你搂抱着、抚摸着并轻柔地呼唤和逗引他时,他会报以微笑。宝宝越早学会"逗笑"就越聪明。因为逗笑是宝宝的感觉系统(视、听、触等)与运动系统之间建立了神经网络联系,形成条件反射的重要标志,是宝宝对你的音容笑貌、逗引、爱抚作出的综合性的主动回报。更重要的是,它将在宝宝身上产生一种欢快的情绪惯性,这是宝宝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