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致密气藏储层特征比较及定量表征技术PPT课件
致密储层孔隙结构表征技术及发展趋势

基于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的特点,在对孔隙结构分析中,掌握正确的分析技术,按照分析要求进行储层分析,能够解决孔隙结构的分析难题,确保孔隙结构分析能够达到准确性要求,提高孔隙分析的有效性。
从目前表征技术的分类及应用来看,表征技术类别多,对整个孔隙结构的分析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对表层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掌握表征技术的特点和表征技术的类别,对于推动致密储层孔隙结构分析和解决技术应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孔隙结构二维扫描技术1.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
在孔隙结构的分析中,二维扫描技术是重要的技术种类,二维扫描技术主要分为电子显微镜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扫描中能够实现对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细节的扫描,在扫描的全面性和扫描的快速性方面能够满足分析需要。
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能够实现对地层的快速分布,能够生成扫描图像,对整个孔隙结构的分析和孔隙特性的逻辑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掌握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并在致密储层正确应用该技术,对提高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的分析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能够实现对储层结构的聚焦分析,通过激光共聚焦的方式,能够对孔隙细节的点进行分析,在细节成像和细节分析有效性方面能够达到准确性要求,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应用中,技术应用难度较低,能够根据技术应用情况和分析需要,采取具体表征技术,对于提高整个孔隙结构的分析效果和分析孔隙结构中细节点位的变化情况往往能够取得积极效果。
因此,正确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能够提高整个孔隙结构的分析效果。
二、孔隙结构三维重构技术1.聚焦离子束显微镜技术。
为了提高孔隙结构的分析效果,三维重构技术是重要的分析方法,在技术应用中,聚焦离子数显微镜技术是重要的技术类型。
聚焦离子束显微镜技术能够实现对孔隙结构的聚焦,能够根据孔隙结构的特点和表现进行纳米级的分析,同时,根据孔隙的特点和孔隙的具体情况,以三维图形的方式呈现,对提高整个分析质量和满足分析需要,以及解决孔隙结构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致密砂岩气主要类型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

四川盆地:中国第二大致密砂岩气储集区,地质条件复杂,资源潜力巨 大
塔里木盆地:中国第三大致密砂岩气储集区,地质条件独特,资源潜力 有待进一步开发
准噶尔盆地:中国第四大致密砂岩气储集区,地质条件复杂,资源潜力 有待进一步开发
主要类型致密砂岩气的储层特征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单击此处 添加章节标题
致密砂岩气的 定义与分类
致密砂岩气的定义
致密砂岩气是指存在于致密砂岩地层中的天然气 致密砂岩气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高含气饱和度等特点 致密砂岩气主要分布在北美、中国、中东等地区 致密砂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中国致密砂岩气的分类
致密砂岩气:指存在于致密砂岩中的天然气
中国致密砂岩气主 要类型地质特征与 资源潜力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录
壹贰叁肆伍陆
添 定 致 特砂主 价 资 规响资 与 资
加 义 密 征岩要 方 源 律因源 开 源
目 与 砂 气类 法 潜 素潜 发 潜
录 分 岩 的型 与 力 与力 建 力
文 类 气 地致 实 的 分的 议 展
本
的 质密 例 评 布影 望
实例分析:结合实际勘探和开发案例,分析致密砂岩气的资源潜力,为未来勘探和开发提 供参考。
主要类型致密砂岩气的资源潜力实例分析
实例三:塔里木盆地致密砂 岩气资源潜力
实例四:准噶尔盆地致密砂 岩气资源潜力
实例二:鄂尔多斯盆地致密 砂岩气资源潜力
实例五:柴达木盆地致密砂 岩气资源潜力
实例一:四川盆地致密砂岩 气资源潜力
实例六:松辽盆地致密砂岩 气资源潜力
典型致密砂岩气藏表征关键技术

新场沙溪庙组气藏分年度产量构成图
平均单井产量,万方/ 天 Clinton–Medina
Cotton Valley Wilcox
Red Fork Morrow Canyon Mesaverde Pictured Cliffs Dakota Mesaverde Mesaverde Group
正相关、指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
达到0.83~0.65。
5
y = 0.519 x - 0.598
4
R = 0.83
3
2
5
y = 0.001 e 0.109 x
4
R = 0.77
3
盒2-盒3
2
5
y = 0.0001e0.7457x
4
R = 0.76
3
2
盒2-盒3
1
盒2-盒3
1
1
0
0
0
0
2
4
6
8
0
20
40
(一)大牛地气田
针对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开发中的难点,在煤系地层储层 及含气性预测、沉积微相分析、储层测井解释、储层定量评价、 三维地质建模、水平井轨迹优化设计等方面开展研究,初步形 成了一套致密砂岩气藏精细描述技术。主要技术成果如下:
煤系地层储层及含气性预测技术 储层测井解释技术 低渗砂岩储层定量评价技术 多信息约束的储层建模技术 多层叠合致密气藏定量选区评价技术 水平井的轨迹优化设计技术
太2段砂坝平均含气指示参数分布图
应用上述技术消弱了煤层的影响,凸显了薄储层地震响应特 征,提高了煤系地层储层和含气性预测精度。统计第二个10亿 方产能区大23—大47井区完钻开发井,砂岩储层预测符合率90% 以上。
第2章:1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ppt课件

2〕油气藏烃类体系相态的控制因素
内因:烃类体系的化学组成 外因:烃类体系所处的温度、压力环境
3〕相图
相〔phase):某一体系中的均质部分。一个相中可以 含有多种组分。(如:地层油和气为不同的两相)
相态方程:对于一个组成固定的体系,压力、温度和 比容〔P.T.V〕都是该体系相状态的函数。特定体系的 状态方程为
等温逆行区〔等温反凝析区)
逆行就是逆道而行,与正常相反。
两个逆行区: CBCTDC为 等温逆行区,
CGCpHC为 等压逆行区。
?
A B D 从B到D,随压力降低,体 系中液量含量由0%增加 到40%。反常现象〔逆行 现象)
D E F
从D到E,随压力降低,体 系中液量含量由40% 降低 到0% 。正常现象
3
组分烃所处的相态
3. 双组分烃类体系的相图
/MPa
P-V相图:戊烷-正庚烷(占52%)
3 2 1
某一温度下,较缓段 为汽相区,较陡段为液 相区,二者之间为两相 共同区。 在P—V图中,两相共 存区为 一条斜线。 Pa ≠ Pb某一温度下的露 点压力不等于泡点压力 。
双〔多〕组分烃类体系 P—T相图及测定原理
大致 相同
正中间 两相区最大
相差 越大
与含量高的组 分的饱和蒸汽
线越靠近
形态越细长, 两相区越小
组分性质相差越大 (如分子大小)
两相区越大
临界点位置越 高
4.多组分烃类系统的相图
实际地下油气藏是复杂的多组分烃类体系。
拟组分:为了便于研究 ,常把几种化学成分合 并为一种拟组分。例如 C2-6视为轻烃组分〔或 中间组分), C7+视为 液烃组分。 泡点线〔饱和压力线) ;aCpC,液相区和两相 区的分界线。 露点线;CCTb,气相区 和两相区的分界线。 临界点: C点,泡点线和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PPT课件

4)轻质油藏(高收缩油藏)相图
高收缩原油的相态图
C点位于临界凝析压力点 的右下侧,且比较接近临 界凝析压力点。
两相环形区更宽;等液 量线较稀疏且向着露点线 较靠近。
油藏条件(A点)常位于 泡点线上方,油藏中烃类 以单相液态存在。
随着油气采出,油层压 力逐渐降低至泡点压力以 下时,分出的气越来越多
5)重质油藏(低收缩油藏)相图
压力高于临界压力,地层 温度介于临界温度与临界 凝析温度之间。B点称为 上露点,E点称为下露点。
F—气藏。
5. 典型油气藏相图
不同油气藏,其相图不同: 相图的宽窄、大小、区内 等液量线的分布间隔; 包络线上临界点的位置。
1)干气气藏相图
干气气藏:甲烷含量占70%~98%并无液相烃析出的气
藏,重质含量极少。
aCpC,液相区和两相区的 分界线。
露点线;CCTb,气相区和
两相区的分界线。
临界点: C点,泡点线和
露点线的汇合点。
等温逆行区(等温反凝析区)
逆行就是逆道而行,与正常相反。
两个逆行区: CBCTDC为 等温逆行区, CGCpHC为 等压,体 系中液量含量由0%增加 到40%。反常现象(逆行 现象)
国外研究结果认为,由于液态烃凝析损失的气达地下 气原始(潜在)含量的30~60%。故现在油气藏,特别是 凝析气藏在开采中应特别注意压力的控制,使液态烃 在地面发生凝析,而不是在地下。
目前开发凝析气藏保持地层压力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回注干气;(2)注空气;(3)注水法。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
1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2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3 地层水的高压物性 4 地层原油的高压物性 5 地层流体高压物性研究方法
the density of dry air at standard condition(20℃, 1atm ):
采气ppt完整版

rw
S—视表皮系数; D —惯性或紊流系数;m3/d1; qsc—标准状态下得产气量,m3/d; k —渗透率,10-3; u —气体粘度,mpa·s;
pe2pwf21.29110 kh 3qscTZ(lnrrw eS')
Z —气体压缩系数; T —气层温度,K; h —气层有效厚度,m;
rw—井底半径,m;
气井井底出砂是由于井底地带的岩层结构被破坏和 裂缝结构被破坏所引起的;故可分为地层出砂和裂缝 出砂两种类型; 当气井井底出现沉砂现象,必须采 取相应的防砂措施。在实际生产和施工作业过程中 要加强H2S气体的监测以及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气体 腐蚀的预防。
9储层保护技术
本区储层具有弱中等酸敏 弱碱敏、中等盐敏、水 敏和速敏变化大;由无~强均存在; 根据储层敏感 性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储层保护的建议。在对该区储 层进行施工作业时,应该把盐敏、酸敏放在第一位 ,并兼顾其它敏感性因素。在强水敏、速敏储层也 需要重视其水敏和速敏的损害。在钻完井过程、固 井工艺过程、射孔工艺过程、采油工艺过程和修井 作业过程中,为预防储层被严重损害,需要采取必 要的相关技术措施来保护储层。
指数n已经确定;则C值可以求出:
C
(
(qsc )1 pr2 pwf
2)n1
利用气井产能方程;亦可求出气井的绝对无阻流量AOF:
AOFC(pr2)n
气井产能评价 根据A气田M1 M4、M5和M6井的系统试井资料表4 1;运用二项式、指数式气井产能公
式可以分别算出其产能方程和无阻流量,其结果如下表:
1气井产能分析
同一气藏的气井;即使地层压力和井底流动压力都 相同,彼此的产气量却很少会一样; 根据该气田M1 M4、M5和M6井的系统试井资料可以分别得到二项式 、指数式产能方程,计算可得每口气井的绝对无阻 流量,对其进行产能评价分析可知其气井的生产能 力。
《油气藏评价》课件

3
油气藏开发的关键技术
讨论实施油气藏开发所需的关键技术、设备和方法。
第五分:油气藏评价的应用
油气公司的发展决策
说明油气藏评价对于油气公司制定 发展战略和决策的重要性。
能源战略的制定
解释油气藏评价在能源战略制定中 的应用和决策过程。
油气工作者的进修与发展
讲述油气藏评价对油气工作者进修 和发展的指导作用。
《油气藏评价》PPT课件
这是《油气藏评价》的PPT课件,将为您介绍有关油气藏评价的基本知识和重 要内容。您将了解到油气藏的概念、分类、储层特征以及勘探与开发的过程。
第一部分:介绍油气藏
概念与分类
解释油气藏的含义,并介绍其 常见的分类方法。
储层的形成与特征
探讨油气储层是如何形成的, 并描述其特征和性质。
勘探与开发
讲解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过程, 以及其中涉及的关键步骤和技 术。
第二部分:油气藏评价的基本内容
1 油气资源量评价
介绍如何评估油气藏中的资源量,以支持决策和规划。
2 油气储量评价
讲解评估油气储量的方法,以及与储量计算相关的因素和工具。
3 油气藏分布与规模评价
探讨油气藏的分布模式和规模评价方法,以帮助识别潜在的生产区域。
结束语
总结油气藏评价的基础和重要性,并探讨未来油气工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第三部分:油气藏评价的方法
地质方法
使用岩石学、古地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等方法来评价油 气藏的地质特征。
工程方法
包括储层物性测试、动态数据分析和模拟技术等工程 手段来评价油气藏。
第四部分:油气藏预测与开发
1
油气藏预测与评价的重要性
说明油气藏预测与评价对于有效开发和生产的重要性。
致密砂岩气藏地质特征与开发关键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穆龙新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013年11月 成都会议
1
前言
199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 源、两个市场”和“走出去”战略方针的指引下,中国石 油走出国门,实施国际化经营。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海 外业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现已建 成“海外大庆”,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为保障国家 能源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发现;近几年,在乍得、尼日尔、阿姆河等风险探区连续获得规模突破,发现多
个亿吨级油田/油气区带;在苏丹、哈萨克、印尼等成熟探区滚动勘探实现稳步增
储,连续四年新增油气可采储量超亿吨,今年预计可达1.2亿吨。
15000 石油 天然气
10000
68.85
58.6 50.83
5000
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每年均有一定规模的 储量新增
年均部署2D地震15000km、3D地震近10000km2、钻探井120余口、评价 井80余口,平均探井成功率40%、评价井成功率80%,探井/评价井平均成功率 67%,桶油发现成本低于3美元。
7
一、海外业务发展现状
(四)海外油气开发建成相当规模生产基地,实现跨越式增长, 2011年油气作业产量超亿吨,成功建成“海外大庆”
为进一步实施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发展战略,公司提 出了未来五年建成“半壁江山”,未来十年实现“60%”, 海外业务实现“规模、优质、可持续”发展的新目标。
2
一、海外业务发展现状
20年来,集团公司海外业务实现了跨越式的快速发展
经历了探索起步、迅速成长
“海外大庆”建成
作业产量1亿吨,权益产量5000万吨
权益产量
公司海外历年天然气产量(亿方)
成1.2亿吨。
近三年,油气产能建设实现规模发展,
年 新 建 产 能 >2000 万 吨 , 包 括 伊 拉
克鲁迈拉、哈法亚、艾哈代布三大项
目等。
8
一、海外业务发展现状
(四)海外油气开发建成相当规模生产基地,实现跨越式增长,
勘探
开发
生产
管道
炼化
销售
5
一、海外业务发展现状
(三)海外油气勘探快速发展,自主勘探连续五年新增油气可 采储量超亿吨,为产能建设夯实了坚实的储量基础
海外勘探业务分布24个国家,勘探项目42个,其中陆上35个、海上7个,涉
及新领域风险勘探和成熟区滚动勘探,勘探面积58万平方公里。十几年来,首先
在苏丹勘探获得巨大成功,积累了丰富经验,随后在哈萨克滨里海盆地获得重要
4000
3582 3011
2000 1353 1773 1901 2305
4173 4155 2805 2990 3055 3432 3603
0
2608070
2808011
2903062
1202 2003
1642 2004
2002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作业产量
和快速发展三个发展阶段
中东地区规模突破
鲁迈拉、哈法亚、艾哈代布
权益产量突破3000万吨
启动天然气合作(阿姆河项目) 作业产量上规模(超6000万吨)
起步
秘鲁6/7区
第一个规模油田建成
苏丹1/2/4区1000万吨
三大规模项目
苏丹6/1/2/4区、阿克 纠宾和委内瑞拉陆湖
成功并购
PK、安第斯和叙利亚等项目
目前,在21个国家运行47个油气开
公司海外历年原油产量(万吨)
发项目,其中200万吨以上项目16 10000 8000
个(千万吨级5个),形成较为集中 6000
8938 8978 7582 6932 6011 6220 5458
的5大油气产区。 2011年海外油气作业产量超1亿吨,
权益产量达到5000万吨,近两年, 油气作业产量稳中有升,今年预计完
6
一、海外业务发展现状
(三)海外油气勘探快速发展,自主勘探连续五年新增油气可 采储量超亿吨,为产能建设夯实了坚实的储量基础
在快速高效部署原则下,海外已形成两类不同层次探区,即以寻求规模发现 为目的的大型风险探区和增储上产为目的的滚动探区。在勘探程度、部署思路和 勘探效果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特点。
勘探层次
4
一、海外业务发展现状
(二)形成了从勘探开发到炼化销售一体化的石油工业产业链
➢ 拥有合同区面积79.78万平方公里 ➢ 石油剩余可采储量68.85亿吨;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6721.8亿方 ➢ 油气当量1.2亿吨:原油作业产量8978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182.0亿方 ➢ 炼化项目7个,炼油能力1360万吨/年,聚丙烯生产能力4.8万吨/年 ➢ 输油管道9条,长6671公里,输油能力6700万吨/年 ➢ 输气管道3条,长7197公里,输气能力472亿方/年 ➢ 加油站6座,成品油库1座 ➢ 海外油气总资产456亿美元,资产价值超过500亿美元
海外自主勘探历年新增油气可采储量(万吨)
3.85 4.03 4.57 5.31 5.6 6.38 8.1 8.45 8.76 10.78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公司历年海外剩余石油可采储量(亿吨)
涉足风险勘探
进入尼日尔、乍得等风 险勘探项目,作业产量 达2500万吨
2007 2008 2006
2003
2005
2011 规 模 优 质 可 持 续
1993 探索起步 1997
迅速成长
2003
快速发展
2012 3
一、海外业务发展现状
(一)基本完成海外业务全球布局,建成五大油气合作区
截止2012年底,集团公司在海外32个国家,运行着82个油气投资合作项目, 在中亚、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建成五大油气合作区,业务范围涉及石油/天 然气、陆上/海上、常规/非常规、上中下游等多个领域。
重点项目
勘探程度
部署思路
勘探效果
风险探区
乍得、尼日尔、 阿姆河、滨里海
缅甸海上主体Biblioteka 区较高, 外围探区较低海上新区
区域勘探求发现、加密部署 求规模、三维勘探求落实
区域筛查定方向、三维部署 定目标、关键探井求发现
滚动探区
苏丹、南图尔盖、 印尼等
整体勘探程度高, 主体三维覆盖
精细刻画新块新层
每年均有1-2个亿吨级、 多个千万吨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