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竞争力——升值压力背景下的分析

合集下载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至 一个 低 点 而让 人 民 币一 次升 值 过 快 ,国 内经 济 很 可 能 会 出 现 通
战 略 来 看 。 民币 汇 率 新 机 制 的 建 立 , 有 利 于 推进 人 民 币汇 率 安 人 将 排 的市 场 化 改 革进 程 ,最 终 为人 民币 在 资 本 项 目下 实 现 可兑 换 创 造渐近条件。
度 上 替 代 美 元 储 备 , 整外 汇储 备结 构 。另 一 方 面 , 当 提 高 劳 动 调 适
5 有 利 于 降 低 我 国企 业 进 口原 料 和 能 源 的 成 本 , 轻 企 业 负 、 减 担。 值后 , 升 降低 进 口商 品的 成 本 和 在 进 口环 节 上 支付 的 费用 。 根 据 需求 弹性 理 论 , 求 弹性 越 高 的商 品 , 口价 格 变 化 引起 进 口量 需 进 的 调 整就 越 大 。 各个 行业 价 格 弹性 的差 异 , 民 币升 值 对 不 同进 而 人 口行 业 的影 响程 度也 是 不 同 的 。我 国 是 资 源 进 口大 国 , 口依 存 进
度 较 高 的 主 要 有 石 油 及 天 然 气 开 采 、 铁 、 化 、 空 、 力 设 备 钢 石 航 电
等 。 国需 求 的大 增 会 导 致 国 际 相 关 大 宗 商 品价 格飙 升 。 大 增 加 中 大
了采 购 成 本 。人 民 币 的适 度 升 值 。 利 于增 强 企 业 的购 买 力 . 高 有 提
2 随 着 改 革 开 放 和 中 国经 济 的 繁荣 , 国 的 对 外 贸 易 得 到 飞 、 我 速发 展 。 0 8年 中 国 的 贸 易 总 额 从 17 20 9 8年 的 2 6亿 美 元 猛 增 到 0
25 . 6万 亿 美 元 , 中 对 外 贸 易 顺 差 为 290亿 美 元 左 右 , 其 , 0 贸易 量 仅 次 于美 国 和 德 国 。 居 世 界 第 三 , 外 汇 储 备 也从 1 5 位 而 9 2年 的 1 9 . 3 亿美 元增加到 20 0 9年 的 21 亿 美 元 , 居 世 界 第 一 位 , 明显 .万 稳 很

人民币升值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研究

人民币升值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研究

人民币升值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研究【摘要】美中贸易的巨额逆差一直是中美贸易的核心问题,也是中美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

人民币汇率的人为低估被认为是美中贸易产生逆差的主要原因,美国就汇率问题不断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以缓解美中贸易逆差。

本文通过分析中美贸易失衡的真正原因,在对人民币升值后会对中美两国经济带来的后果进行了研究后,得出人民币升值并不必然能改变中美贸易失衡局面的结论。

最后,在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的情况下,针对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汇率人民币升值中美贸易失衡对策一、影响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分析1.1中美两国经济结构互补的结果中美贸易品具有高度互补性。

并且两国居民需求结构差异较大。

中国生产的产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而美国生产的高技术产品却属于高档品。

另外,美国属于高消费国家,借贷消费的观念己经深入人心,而中国人基本上还奉行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

所以,一方面,美国人均收入远远高于中国,另一方面,借贷消费扩大了美国人的消费能力。

这样一来,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量超过中国对美国产品的需求量,造成两国贸易逆差的发生。

1.2美国对华实施出口管制政策的影响为了遏制中国政治地位的上升、经济实力的增强,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利益,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尤其是在高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出口上从未放松过。

美国对华实行严格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

该举措削弱了美国在其最具有竞争力的技术产品领域的竞争能力,增大了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同时又严重影响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1.3外国对华产业转移的影响近年来,美国在华直接投资企业日益增加,成为中国对美出口增加的主要来源之一。

美国在华fdi企业通过公司的内部贸易将产品返销至美国,以此获得的收益直接引致美中贸易逆差的扩大。

同时,外资企业出口模式使中国国内只赚取了商品生产中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的收益,出口商品附加值的绝大部分被美国企业从对美返销中赚走了。

正是这部分美资企业在中国销售收益与出口赚取的附加值,未被计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之中,使美中贸易逆差被大大高估。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

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而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目录人民币汇率一般指的是美元兑人民币的报价,人民币升值指的是人民币相比于美元值钱了。

比如人民币汇率,美元兑人民币报8.10,现在报8.0,那么人民币就升值了。

编辑本段制定人民币汇率在1994年以前一直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并公布,1994年1月1日人民币汇率并轨以后,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汇率,各银行以此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挂牌。

编辑本段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从利的方面看①一国货币能够升值,一般说明该国经济状况良好。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只有经济健康稳定地增长,货币才有可能升值。

这种由经济状况良好带来的币值的稳中有升,对外资的吸引力是极大的。

②中国仍然有居高不下的外贸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有看点的风景,因此货币升值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③有利于减轻外债还本付息压力,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未偿还外债还本付息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负担。

④ 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有效地冷却过热的宏观经济。

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国际上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引起经济过热、房地产泡沫扩大。

而人民币升值正可以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⑤人民币升值也有利于产业升级和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改革,有利于产业向中西部贫困地区转移,有利于服务业与非贸易产业的发展。

如果人民币升值,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①人民币升值的经济效应就相当于全面提高了出口商品的价格。

其后果当然是抑制了出口,这显然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②人民币快速升值会削减外国直接投资。

高一政治教案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 .doc

高一政治教案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 .doc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2007年11月以来,人民币加速升值明显。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曾在一周内连涨5个交易日并突破7.40。

汇改以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上涨幅度已接近10%。

12月13日,更达到7.36的新高。

不久前,法国总统萨科奇访华,虽然拿到了大笔订单,但仍然口口声声要人民币尽快升值。

而第十次中国与欧盟领导人在京会晤,三位欧盟高官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欧双方已经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达成共识—希望看到人民币汇率更具灵活性,既缓解中欧贸易不平衡,也防止欧洲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人民币升值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而现实的问题,是一把双刃剑。

只有审时度势,把握好利弊,才能有理有力有节地从容应对。

人民币适度升值的正面效应在于:①有利于继续推进汇率制度乃至金融体系的改革。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更具灵活性,与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

②有利于解决对外贸易的不平衡问题。

由于实行单一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使中国产品始终保持着“廉价”的优势。

在多数国内企业可以承受的幅度内,人民币适度、小幅升值,表明中国不惜牺牲自身利益为贸易伙伴着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价格,也可以降低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

升值可以降低部分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惠及国内消费者。

同时,由于很多出口企业实际是“两头在外”企业,出口产品的原材料多来自国外,人民币升值后,企业进口同样美元单位的货物可以少支付人民币,实际上是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④有利于降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成本,促使更多的国民走出国门。

近年来,走出国门看世界的同胞越来越多。

国人出国有一个习惯,就是把商品价格折算成人民币看看值不值,结果是太不值。

而人民币适度升值,则意味着我们手里的钱将更值钱。

⑤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

我们的企业长期以低价格占领国际市场的做法,实际是自相杀价竞争的结果,减少了自己的收益,让外国进口商渔翁得利。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改 革开 放 以来 , 国 以优 惠 的条 件 吸 引 了大 我
量 的外 资企业 投 资 我 国 , 们 生 产 的产 品很 大 一 它 部分 份 额用来 出 口。在 中国 总出 口额 中外 资企 业 出 口份 额 比重保 持 了较 快 增 长, 民 币汇 率 的升 人 高必 然使 外 商对 华 投 资 成 本 的增 加 , 国外 资 金 可 能会 流 出我 国 , 少 对 我 国外 资 企业 资金 的再 投 减
人 民 币升 值 以后 , 中国企 业 到海 外 投 资 的成
本 降低 , 以形成 原 产 地 多元 化 , 以在 国 外 ( 可 可 包 括对 中国企业 设 置 贸 易壁 垒 的 国家 和 第 三 国 ) 以 较低 成本 建 立跨 国企业 , 代境 内 出 口 , 大 幅度 替 最 地运 用全 球 资源 , 实现 规模 经济 , 立起全 球 性 的 建
率 , 调汇 率 与利 率 等 货 币 政 策工 具 的关 系 。同 协 时, 与相 关 贸易伙 伴 加强 沟 通 , 加 互信 和 了解 , 增 为人 民币 汇率逐 步改 革赢得 良好 的外 部环境 。经
过 汇率改革 积 累必 要 的经 验 , 上 我 国 国 民经 济 加
( ) 引外 资能 力不 断减 弱 - 吸
要 贸易 伙伴 一 再要 求 人 民 币升 值 。近 年 来 , 对 针 中国 的反倾 销 案 急 剧 增 加 。因 此 , 过人 民 币升 通
值可以适 当提高 出口产品的外 币价格 , 减少 贸易 摩擦 , 弱我 国 贸易顺 差不 断扩 大势 头 , 减 协调 与 主
要 贸易伙 伴 的关 系 , 进外 贸 长期协 调发 展 , 促 也可
企业要 面 向全球 , 制定 长远 的发展 战略 , 在进 口国

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2008 年,人民币自2005 年汇改以来已经升值了19%,但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停止了升值走势。

2009 年,人民币依然是只能在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

2010 年6 月,央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公开资料显示,自“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明显升值,截至2010 年12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自二次汇改以来的升值幅度为3.13%。

进入2011 年,人民币升值步伐并未减速。

统计显示,2011 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已升值0.41%。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七大因素一、国际收支的变化。

国际收支变化是决定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它反映了外汇市场供给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如果国际收支盈余,外汇市场外币供给将增加,外币将贬值,人民币将升值;如果国际收支恶化外汇供给将下降,人民币会面临贬值压力。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长期保持“双顺差”,人民币也保持升值的趋势。

09年“双顺差”虽有减少,但09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仍呈现较大的顺差,2011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报告,预计中国国际收支仍将呈现较大顺差,这意味着人民币仍存在升值的趋势。

二、央行的干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外汇市场的参与者除了买卖双方,还有央行的干预,它是市场最大的参与者,能够影响汇率的走势。

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为了控制人民币快速升值、稳定汇率,央行需要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外汇投入本币。

买入的外汇越多干预的力量就越大,这也反映在外汇储备的增量上,若外汇储备增加得越多,央行干预的力度可能就越大。

根据央行官网数据,2011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04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4%。

这反映了央行干预的力度在增大,干预的压力仍在上升。

三、公众的预期。

若公众预期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公众会少持有外汇,尽快结汇以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加大,升值步伐也会加快;若公众预期人民币汇率会贬值,则更愿意持有外汇形成外汇存款。

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摘要:本文以人民币升值背景为开端,对中国现行人民币汇率机制及人民币升值状况进行综述,运用经济模型与相关数据加以分析,着重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企业产生的影响以及我国进出口企业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在人民币持续升值这个大环境下,出口企业应该通过降低成本、选择适当的金融工具及改变经营理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式来规避汇率变动风险,以促进企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进出口影响策略一、引言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实施6年多来,汇率弹性凸现,贸易顺差继续扩大,人民币基本呈现“大涨小跌”的缓慢升值的走势,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屡创新高,被社会广泛关注。

根据中国银行网站公布的汇率报告,截止至2011年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从2005年7月21日的1美元兑8.11升值为1美元兑6.30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20%。

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使我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经济地位有所上升,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特别是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总体而言,一国货币对外贬值会提高国外货币的购买力,削弱本币在国外的购买力,从而刺激本国产品出口、抑制国外产品进口,更利于吸引外商在本国的投资;反之,若一国货币对外升值则会削弱国外货币的购买力,增强本币在国外的购买力,从而促进进口国外产品、抑制本国产品出口,增强本国的对外投资能力。

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一国货币相对于他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该国的贸易收支状况,主要取决于贸易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弹性:他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

任一国家或单独货币区的全部进口商品国内或区内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与全部出口商品国外或区外市场需求价格弹性两者之和必须大于1,其货币对外币的贬值以及由此引发的全部进出口商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价格涨跌才能改善总体的商品贸易国际收支;两者之和小于1,总体的商品贸易国际收支会恶化;两者之和等于1,总体的商品贸易国际收支不变。

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分析

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分析

【摘要】国家货币的汇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货币的对外价值,汇率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体现经济实力的强弱,而不同国家的汇率对国内大循环经济和国际大循环经济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考虑到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的重大影响,文章选取2001—2020年共计20年的数据,以人民币汇率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时间序列模型和现在流行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进出口差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国内生产总值、外汇储备等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程度。

分析结果显示外汇储备和对外投资与汇率变动存在强烈的相关关系,结合分析结果针对一系列影响因子,提出相对应的企业、政府建议,来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granger因果检验; 线性回归模型【中图分类号】F83一、分析现状(一)前言一国货币汇率的高低能够反映经济实力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汇率的变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影响巨大。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人民币正在一步一步实现国际化,其汇率变动也越来越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2021年6月10日,上海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指出,影响汇率变化的外部环境存在多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应避免“顺周期”和“裸奔”行为,不要赌人民币升值或贬值,久赌必输。

在理想状态下,任何一个经济体都希望有稳定的贸易汇率和金融汇率,保持出口的竞争力和金融的稳定。

然而,贸易伙伴的重要性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贸易一篮子货币的内部权重会不断调整。

而由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却导致金融汇率的调整要慢得多,或者说,在美元主导全球金融市场资产交易和贸易结算的背景下,金融汇率大多是本币和美元之间的兑换比例。

因此,维持本币和美元金融汇率的相对稳定与维持贸易汇率的稳定之间可能存在冲突。

人民币贸易汇率的稳定性要优于金融汇率,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健康良好的基本面,以及不刻意关注人民币对美元变动情况的态度。

(二)文献综述在2005年7月21日,中国在衡量多方面压力和国内经济形势的情况下,宣布放弃已有十年之久的固定汇率制度[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251期 第11期 2010年11月 贵州社会科学GuizhouSocialSciencesVol.251,No.11 November.2010 

作者简介:罗小明,天津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教授;李宏艳,天津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讲师、博士。

 ①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报告,2009年11月16日。

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竞争力———升值压力背景下的分析罗小明 李宏艳(天津财经大学,天津 300222)

摘 要:从汇率形成机制分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真正来源在于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的国际竞争力;

人民币升值是汇率形成机制回归市场的必然。对人民币升值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路径分析证明,人民币升值可能影响国际竞争力结构,但不会削弱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机制;升值;国际贸易;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822.1,F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24(2010)11-041-049

一、引言 2005年7月实施人民币汇制改革,至2008年6月人民币汇率上升约17%,达到6.83人民币元兑1美元。然而2009年下半年,由美国开始,欧盟、日本、俄罗斯、印度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IMF、APEC等国际机构的代表都在不同场合提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变人民币汇率显著低估的要求。与2005年汇制改革前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形势不同,这一轮不仅升值压力来源多元、压力水平空前,而且我国国际收支也面临多年的严重失衡。对此,有观点认为,回归市场供求均衡的汇率,既是市场经济所选,并且有助于缓解当前日益浓厚的通胀预期,改善国内宏观经济环境[1]。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仍较高,也担心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后的升值会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结构,并通过对外贸易最终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从后一立场出发,侧重考察人民币升值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些研究大多采用实证方法,通过分析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以及比照其他影响因素,考察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但结论与观点存在分歧。例如,方兴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0个百分点,出口企业增长速度将放慢3到4个百分点[2]。王

自锋、邱立成则认为,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很弱,不如生产成本对出口的实际贡献率大[3]。张明也认为,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负面影

响被夸大了[4],他的同事姚枝仲等的实证分析证实,收入需求弹性对我国出口的影响远大于价格需求弹性[5]。另一些研究从不同角度考察了汇率

变动与贸易的关系,例如,叶迎、孟祺从垂直专业化视角所作分析显示,人民币升值对于垂直专业化指数高于40%的行业没有影响,但低于40%的行业在出口和贸易差额方面会受到负面影响[6]。Dean等人以中国为例的研究也表明,一国出口中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越高,汇率升值对于贸易规模的影响越小[7]。林欣关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影响的研究表明,短期内会使出口、进口同时减少,且对出口的影响大于进口,但在长期,升值则会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且对出口的影响仍然大于进口[8]。上述研究大体有两个共同特点:其一,实证计量分析所用历史数据实际上已包含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何剥离及方法的合理性,结果可能大相径庭,可信度也会受影响。况且,此类研究通常只是证明了考察对象的相关性,却未能给出合理的逻辑解释。其二,这些研究基本属于总量考察,缺乏结构层面分析,不易了解现实的运行机制,也难探寻真正问题所在。本文将从汇率形成机制切入,探讨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来源及其与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关系;进而,基于人民币汇率回归市场均衡的立场,通过经验分析,探讨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影响路径,以求证明尽管人民币升值有助于缓解外汇市场的供求失衡,甚至改变我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结构,但升值节奏合理,就不会对我国整体国际贸易竞争力产生消极影响。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升值压力 1.关于汇率形成机制的描述汇率是一国货币的对外价格。汇率既是价格,就如同商品价格,必然应遵循经济学中“供求决定价格”的最基本原理。同时,汇率又是货币间的交换比价,在外汇市场上一国货币的价格(即汇率)是由另一种货币表示①,而且,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于货币间的兑换关系,即,一种货币的供给就是对另一种货币的需求,而对一种货币的需求就是对另一种货币的供给。因此,在只考虑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关系时,如果外汇市场上的美元供给增加,在美元的需求没有相应增加的条件下,美元汇率就会因美元供大于求的不平衡而趋于下降;由于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关系,外汇市场的这种变化也就是人民币需求大于供给,从而产生人民币汇率上升趋势。如图1中,当美元需求处于A点,供给处于B点时,美元的供大于求会导致美元汇率下降,趋于并最终达于均衡点E;或者说,A点和B点分别代表人民币的供给与需求,需求大于供给的不平衡会推动人民币汇率上升(即美元汇率下降),并于E点达到均衡。

图1 市场经济条件下外汇市场的均衡2005年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采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其中,“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浮动及形成机制,也就是上面所分析的市场机制。然而,当市场机制受到制约,或出现外来因素干扰时,汇率会背离供求均衡的价格决定机制。例如一笔新增对外援助或政府间贷款会成为外汇市场上的一种额外的外生需求,从而将图中的美元需求线向右推移,并与美元供给线相交于B点,形成供求均衡。于是,由B点均衡决定的美元汇率高于原来的市场供求汇率,相对应地,处于均衡的人民币汇率也就低于原来的市场供求汇率。当前,众多谈论人民币汇率的文献,大都将中国持有外汇储备(或美元储备)称作是“对美国政府贷款”,或许是与此处的政府间贷款的分析有关②。

2.人民币升值压力与外汇储备上述的汇率形成机制,在现实中表现为一国的对外收支状况与该国货币汇率的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1994年1月1日实施的汇率制度改革,按1

42贵州社会科学总第251期 

①②分为:直接标价法,即本国货币为基数,用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对外价格(汇率);反之则是间接标价法,即用本国货币表示外国

货币的价格(汇率)。将外汇储备(美元储备)视为对美贷款,并用一般的融资理论解释外汇储备的风险与收益管理,这种思维方式不适用于分析国际经济背景下的外汇储备问题。近日,美国“两房”退市,将我国所持“两房”债券置于尴尬境地,这与此前强调外汇储备的收益管理思维不无关系。关于这一问题将另文探讨。美元兑8.7人民币元的市场调剂价实行汇率并轨,建立起“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1日实施的第2次人民币汇制改革,更强调市场供求机制的作用,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年汇制改革后,我国对外收支的经常项目由1993年的-119.4亿美元转为1994年的76.58亿美元,从而与当年资本金融项目的326.44亿美元顺差一同构成现在所称的“双顺差”,并使外汇储备净增304.21亿美元。2005年第2次汇制改革后,我国对外收支双顺差和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年增率分别达到18.54%和21.35%,2009年的双顺差额为4419亿美元,外汇储备净增额为4531.22亿美元①。我国持续增长的“双顺差”,不断加大外汇市场供求缺口,从而形成外汇(美元)汇率下行,即人民币汇率上行的压力。由于外汇市场的供求缺口得到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的填补,从而使外汇(美元)的市场汇率仍保持了高位稳定。然而,外汇储备的增加却不能解决外汇市场的供求失衡,只要目前的外汇供求失衡持续存在,外汇(美元)汇率下行、人民币汇率上行的压力也难消除。而且,随着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增长,外汇市场上换购外汇的人民币非政策性投放迅速攀升,这不仅直接增加央行对冲回笼货币的压力,同时又加大了通胀的潜在风险,从而不断压缩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正在间接、渐进地积累人民币汇率上行压力,一旦形成人民币升值的市场预期并得到强化,便会产生外汇市场的投机和动荡,增加人民币汇率回归市场均衡的难度。 三、人民币升值压力源于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 上述分析表明,外汇市场失衡与人民币升值压力之间存在的不可否认的逻辑关系,而偏离市场均衡的人民币汇率也反过来成为外汇市场供求失衡的一个影响因素。然而,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外汇市场供求失衡对人民币构成的升值压力是“供求决定价格”经济学原理的现实表现,而人民币汇率对外汇市场供求的反向影响则不具有决定作用,如同“需求定理”与“供给定理”②。因

此,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原因还需透过外汇市场失衡探寻背后的决定因素。1.双顺差的实质是贸易顺差的失衡对于外汇市场失衡,现有研究成果几乎一致认为是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合并结果和表现。然而,如果对顺差结构作进一步深入考察,将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与看法。表1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来源构成作了更细致的分类,从中可见,自2000年以来,经常项目顺差持续加速上升,尤其是其中的货物贸易顺差2000年至2008年间年均递增34.1%,分别高于资本金融项目顺差的33.1%和外国来华直接投资(FDI)顺差的18.3%年均增幅。与此同时,在“双顺差”中,货物贸易顺差的占比由2001年的65.19%上升至2008年的81.04%,资本金融项目的占比则大幅跌落,只是其中的FDI占比2003年以后相对稳定在33%左右。于是,可以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双顺差”首先是货物贸易顺差。表1显示,除2004年,FDI顺差一直都是资本金融项目顺差额的主体和决定因素。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与其他金融项目不同,FDI不是单纯的货币资本跨境流动,而是经营资源的整体跨境流动③,换言之,FDI的实现过程是生产经营能

力的跨国(境)转移。众所周知,我国利用FDI主要是在制造业领域,其实际投资额通常都是通过生产经营设备及其它投入品等的进口而实现的,因此,FDI的净流入必然会通过货物进口的增长而相应减少货物贸易净顺差。

43 第11期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竞争力

①②③

数据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www.safe.gov.cn/model safe/tjsj/tjsj detail.jsp?。从某种意义上,这也可作为“汇率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观点的一种解释,但决不能就此认为汇率就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所谓`直接投资',它不单纯是资产的经营,而是伴有经营权及企业经营上的控制权的资本流动。”“从经济学角度说,所谓直接投资应该理解为向接受投资的国家传播资本、经营能力、技术知识的经营资源综合体。”小岛清《对外贸易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版第421页、第422页)。克鲁格曼等学者也都持有同样的观点:“外国直接投资的显著特点是,投资不仅转移了资源,而且获取了控制权。”“若认为外国直接投资主要只是国际借贷的另一种方式却可能是个错误。”克鲁格曼等《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版第15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