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竞争力——升值压力背景下的分析

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竞争力——升值压力背景下的分析
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竞争力——升值压力背景下的分析

总251期 第11期 2010年11月

贵州社会科学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Vo l .251,No .11 

N ovember .2010 

作者简介:罗小明,天津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教授;李宏艳,天津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讲师、博士。

 ①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报告,2009年11月16日。

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竞争力

———升值压力背景下的分析

罗小明 李宏艳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 300222)

摘 要:从汇率形成机制分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真正来源在于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的国际竞争力;

人民币升值是汇率形成机制回归市场的必然。对人民币升值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路径分析证

明,人民币升值可能影响国际竞争力结构,但不会削弱我国对外贸易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机制;升值;国际贸易;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822.1,F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24(2010)11-041-049

一、引言

2005年7月实施人民币汇制改革,至2008年

6月人民币汇率上升约17%,达到6.83人民币元兑1美元。然而2009年下半年,由美国开始,欧盟、日本、俄罗斯、印度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IM F 、APEC 等国际机构的代表都在不同场合提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变人民币汇率显著低估的要求。

与2005年汇制改革前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形势不同,这一轮不仅升值压力来源多元、压力水平空前,而且我国国际收支也面临多年的严重失衡。对此,有观点认为,回归市场供求均衡的汇率,既是市场经济所选,并且有助于缓解当前日益浓厚的通胀预期,改善国内宏观经济环境[1]。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仍较高,也担心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后的升值会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结构,并通过对外贸易最终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从后一立场出发,侧重考察人民币升值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些研究大多采用实证方法,通过分析人民币汇率与我国进

出口贸易的相关性,以及比照其他影响因素,考察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但结论与观点存在分歧。例如,方兴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0个百分点,出口企业增长速度将放慢3到4个百分点[2]。王自锋、邱立成则认为,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对出口的影响很弱,不如生产成本对出口的实际贡献率大[3]。张明也认为,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负面影响被夸大了[4],他的同事姚枝仲等的实证分析证实,收入需求弹性对我国出口的影响远大于价格需求弹性[5]。另一些研究从不同角度考察了汇率变动与贸易的关系,例如,叶迎、孟祺从垂直专业化视角所作分析显示,人民币升值对于垂直专业化指数高于40%的行业没有影响,但低于40%的行业在出口和贸易差额方面会受到负面影响[6]。Dean 等人以中国为例的研究也表明,一国出口中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越高,汇率升值对于贸易规模的影响越小[7]。林欣关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影响的研究表明,短期内会使出口、进口同时减少,且对出口的影响大于进口,但在长期,升值则会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且对出口的影响仍然大于进口[8]。

上述研究大体有两个共同特点:其一,实证计

量分析所用历史数据实际上已包含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何剥离及方法的合理性,结果可能大相径庭,可信度也会受影响。况且,此类研究通常只是证明了考察对象的相关性,却未能给出合理的逻辑解释。其二,这些研究基本属于总量考察,缺乏结构层面分析,不易了解现实的运行机制,也难探寻真正问题所在。

本文将从汇率形成机制切入,探讨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来源及其与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关系;进而,基于人民币汇率回归市场均衡的立场,通过经验分析,探讨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影响路径,以求证明尽管人民币升值有助于缓解外汇市场的供求失衡,甚至改变我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结构,但升值节奏合理,就不会对我国整体国际贸易竞争力产生消极影响。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升值压力

1.关于汇率形成机制的描述

汇率是一国货币的对外价格。汇率既是价格,就如同商品价格,必然应遵循经济学中“供求决定价格”的最基本原理。同时,汇率又是货币间的交换比价,在外汇市场上一国货币的价格(即汇率)是由另一种货币表示①,而且,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于货币间的兑换关系,即,一种货币的供给就是对另一种货币的需求,而对一种货币的需求就是对另一种货币的供给。因此,在只考虑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关系时,如果外汇市场上的美元供给增加,在美元的需求没有相应增加的条件下,美元汇率就会因美元供大于求的不平衡而趋于下降;由于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关系,外汇市场的这种变化也就是人民币需求大于供给,从而产生人民币汇率上升趋势。如图1中,当美元需求处于A点,供给处于B点时,美元的供大于求会导致美元汇率下降,趋于并最终达于均衡点E;或者说,A点和B点分别代表人民币的供给与需求,需求大于供给的不平衡会推动人民币汇率上升(即美元汇率下降),并于E点达到均衡

图1 市场经济条件下外汇市场的均衡

2005年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采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其中,“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浮动及形成机制,也就是上面所分析的市场机制。

然而,当市场机制受到制约,或出现外来因素干扰时,汇率会背离供求均衡的价格决定机制。例如一笔新增对外援助或政府间贷款会成为外汇市场上的一种额外的外生需求,从而将图中的美元需求线向右推移,并与美元供给线相交于B点,形成供求均衡。于是,由B点均衡决定的美元汇率高于原来的市场供求汇率,相对应地,处于均衡的人民币汇率也就低于原来的市场供求汇率。当前,众多谈论人民币汇率的文献,大都将中国持有外汇储备(或美元储备)称作是“对美国政府贷款”,或许是与此处的政府间贷款的分析有关②。

2.人民币升值压力与外汇储备

上述的汇率形成机制,在现实中表现为一国的对外收支状况与该国货币汇率的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1994年1月1日实施的汇率制度改革,按1

42贵州社会科学总第251期 

①②分为:直接标价法,即本国货币为基数,用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对外价格(汇率);反之则是间接标价法,即用本国货币表示外国

货币的价格(汇率)。

将外汇储备(美元储备)视为对美贷款,并用一般的融资理论解释外汇储备的风险与收益管理,这种思维方式不适用于分析国际经济背景下的外汇储备问题。近日,美国“两房”退市,将我国所持“两房”债券置于尴尬境地,这与此前强调外汇储备的收益管理思维不无关系。关于这一问题将另文探讨。

美元兑8.7人民币元的市场调剂价实行汇率并轨,建立起“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1日实施的第2次人民币汇制改革,更强调市场供求机制的作用,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994年汇制改革后,我国对外收支的经常项目由1993年的-119.4亿美元转为1994年的76.58亿美元,从而与当年资本金融项目的326.44亿美元顺差一同构成现在所称的“双顺差”,并使外汇储备净增304.21亿美元。2005年第2次汇制改革后,我国对外收支双顺差和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年增率分别达到18.54%和21.35%,2009年的双顺差额为4419亿美元,外汇储备净增额为4531.22亿美元①。

我国持续增长的“双顺差”,不断加大外汇市场供求缺口,从而形成外汇(美元)汇率下行,即人民币汇率上行的压力。由于外汇市场的供求缺口得到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的填补,从而使外汇(美元)的市场汇率仍保持了高位稳定。

然而,外汇储备的增加却不能解决外汇市场的供求失衡,只要目前的外汇供求失衡持续存在,外汇(美元)汇率下行、人民币汇率上行的压力也难消除。而且,随着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增长,外汇市场上换购外汇的人民币非政策性投放迅速攀升,这不仅直接增加央行对冲回笼货币的压力,同时又加大了通胀的潜在风险,从而不断压缩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正在间接、渐进地积累人民币汇率上行压力,一旦形成人民币升值的市场预期并得到强化,便会产生外汇市场的投机和动荡,增加人民币汇率回归市场均衡的难度。

三、人民币升值压力源于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

上述分析表明,外汇市场失衡与人民币升值压力之间存在的不可否认的逻辑关系,而偏离市场均衡的人民币汇率也反过来成为外汇市场供求失衡的一个影响因素。然而,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外汇市场供求失衡对人民币构成的升值压力是“供求决定价格”经济学原理的现实表现,而人民币汇率对外汇市场供求的反向影响则不具有决定作用,如同“需求定理”与“供给定理”②。因此,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原因还需透过外汇市场失衡探寻背后的决定因素。

1.双顺差的实质是贸易顺差的失衡

对于外汇市场失衡,现有研究成果几乎一致认为是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合并结果和表现。然而,如果对顺差结构作进一步深入考察,将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与看法。

表1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来源构成作了更细致的分类,从中可见,自2000年以来,经常项目顺差持续加速上升,尤其是其中的货物贸易顺差2000年至2008年间年均递增34.1%,分别高于资本金融项目顺差的33.1%和外国来华直接投资(FDI)顺差的18.3%年均增幅。与此同时,在“双顺差”中,货物贸易顺差的占比由2001年的65.19%上升至2008年的81.04%,资本金融项目的占比则大幅跌落,只是其中的FDI 占比2003年以后相对稳定在33%左右。于是,可以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双顺差”首先是货物贸易顺差。

表1显示,除2004年,FDI顺差一直都是资本金融项目顺差额的主体和决定因素。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与其他金融项目不同,FDI不是单纯的货币资本跨境流动,而是经营资源的整体跨境流动③,换言之,FDI的实现过程是生产经营能力的跨国(境)转移。众所周知,我国利用FDI主要是在制造业领域,其实际投资额通常都是通过生产经营设备及其它投入品等的进口而实现的,因此,FDI的净流入必然会通过货物进口的增长而相应减少货物贸易净顺差。

43

 第11期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竞争力

①②③数据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w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5225597.html,/m odel safe/tjsj/tjsj detail.jsp?。

从某种意义上,这也可作为“汇率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观点的一种解释,但决不能就此认为汇率就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所谓`直接投资',它不单纯是资产的经营,而是伴有经营权及企业经营上的控制权的资本流动。”“从经济学角度说,所谓直接投资应该理

解为向接受投资的国家传播资本、经营能力、技术知识的经营资源综合体。”小岛清《对外贸易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版第421页、第422页)。

克鲁格曼等学者也都持有同样的观点:“外国直接投资的显著特点是,投资不仅转移了资源,而且获取了控制权。”“若认为外国直接投资主要只是国际借贷的另一种方式却可能是个错误。”克鲁格曼等《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版第158页)。

表1 中国对外收支差额的主要项目来源单位:亿美元

年份经常项目差额

+资本金融项

目差额

经常项目差额

资本和金融项

目差额

货物贸易差额直接投资差额

外国来华直接

投资差额

1993115.70-119.04-106.54234.74231.15275.15 1994403.0276.5872.90326.44317.87337.87 1995402.9316.18180.50386.75338.49358.49 1996472.0972.42195.35399.67380.66401.80 1997579.78369.63462.22210.15416.74442.36 1998251.50314.71466.14-63.21411.18437.52 1999262.94211.14359.8051.80369.78387.52 2000224.41205.19344.7419.22374.83383.99 2001521.81174.05340.17347.75373.56442.41 2002677.13354.22441.67322.91467.90493.08 2003986.01458.75446.52527.26472.29470.77 20041793.19686.59589.821106.60531.31549.36 20052237.821608.181341.89629.64678.21791.27 20062599.302532.682177.4666.62569.35780.95 20074453.423718.333153.81735.091214.181384.13 20084450.724261.073606.82189.65943.201477.91 20094419.002971.002495.001448.00343.00782.00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数据库数据编制

于是,从FDI顺差与货物贸易顺差的同步增长可以得出的第二个结论是,“双顺差”的实质仍然是货物贸易顺差,而且FDI顺差意味着更大的潜在货物贸易顺差。因此,外汇市场失衡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实际上是源于我国货物贸易的持续大幅顺差,以及其背后的不断增长的国际竞争力。

2.货物贸易的全方位顺差趋势

我国1994年第1次汇制改革后,货物贸易顺差经历了长达15年的持续增长。2005年启动第2次汇制改革,至2008年不仅贸易顺差总量增长了近2倍,贸易顺差的地区结构也呈全方位发展趋势。在2005年至2007年的汇制改革初期,人民币升值明显①,我国对北美、欧洲这两个传统的贸易顺差地区的顺差额仍扩大了44.89%和114.14%;同期对亚洲这一传统贸易逆差地区,贸易逆差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持续缩减达30.66%;对非洲、拉丁美洲的贸易则由逆差转为顺差②。

2007年后,在美国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和贸易双双下滑,2009年世界贸易更是逆转为22.6%的跌幅③。同期我国不仅保持了出口贸易相对稳定和增长,而且延续了强劲的贸易顺差势头,2008年顺差额增长13.96%,2009年贸易顺差仍接近2000亿美元。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北美尽管深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困扰,却仍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地,两地区2008年、2009年的顺差占比分别为119.17%和128.31%;对亚洲地区的贸易逆差两年来缩减了1/3,延续并加快了逆差下降趋势④。

上述分析表明,从表面看人民币升值压力源

44贵州社会科学总第251期 

①②③

④2005年6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8.2765,2007年12月升至7.3682,升幅达10.97%。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

根据WTO网数据库,2007-2009年的世界贸易额为13.99万亿、16.10万亿、12.46万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5%、15.0%和-

22.6%。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咨询网的数据计算。

于“双顺差”失衡,但实质则是由于我国不断增强的国际竞争力所带来的持续加大的贸易顺差。因此,贸易与外汇市场失衡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人民币汇率低估,至少我们的证据表明,人民币升值没有使贸易顺差出现预期的变化。

然而,外汇市场失衡要求人民币汇率通过升值回归市场均衡,这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基本规律。人民币升值实际上也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形成机制的必然要求和内容。人民币升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9]。本文的剩余部分将只限于探讨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四、人民币升值影响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路径

按一般理论分析,人民币升值影响对外贸易的直接表现就是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这是因为人民币升值后,以外币计算的出口品价格会上升,而以本币计算的进口品价格则会下降。尽管这种变化的结果有助于外汇市场趋向均衡,从而缓解和消除升值压力,但由于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会导致国民经济收缩,产生人们难以接受的负效应,这也是政策制定者最担心、最不愿看到的。同时,人民币升值会改变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结构,从而通过边际出口产品与边际进口产品的结构调整,最终获得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资源及要素配置更有效的分工利益。

由于对后者基本没有分歧,所以相关研究集中在人民币升值的前一类不利影响,研究的方法包括,出口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分析、J曲线效应分析、马-勒条件分析等常用的分析工具。然而, 2005年汇制改革后,一边是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达17%强,另一边则是我国不仅出口贸易、而且在贸易顺差上都表现出单调大幅攀升,基于这样的数据,无论采用怎样的数量分析工具,其结果都是不言自明的。但是,这样的研究结果似乎并没有说出真实的故事,更没有对违背理论预期的现象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本文将根据贸易方式、贸易结构等区别不同的路径,探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及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与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①在我国出口贸易中一直占据半壁江山,近两年虽落后于一般贸易的发展,但仍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构成,且加工贸易顺差占总顺差的比重多年都接近100%。(见图2

)

图2 各类贸易方式在出口与进口额中的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2001年-2007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2009年数据来自中国海关网。

45 第11期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竞争力

①一些学者将加工贸易等同于“垂直专业化”,这样处理是因为我国有加工贸易的专门统计,获取数据较为便利。然而,尽管加工贸易是较典型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形式,但依定义,垂直专业化无论在规模和内容上都超出加工贸易的统计范畴,将二者等同或者相互替代,必然会脱离客观现实。

加工贸易的特点是“两头在外”。由于进口投入品和出口产成品均由国外委托方①按外汇计价,成本与收益均随汇率同比例变动,因而,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实际影响仅涉及国内加工生产的增值部分(主要是工资成本),对加工贸易整体不构成实质性影响。同时,国内加工企业只接受加工委托,无缘接触市场,因而人民币汇率变动一般不会改变国内加工企业的经营行为

图3 加工贸易出口额、顺差额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2009年加工贸易数据来自中国海关网)

图3显示,我国加工贸易自2001年以来,无论

出口额还是顺差额都持续攀升,即使2005年汇制改革后的人民币升值期间,加工贸易及其顺差额仍延续了增长态势,并没有受汇率变动的影响。2009年,我国加工贸易出口额与顺差额双双掉头

下降,尽管该年人民币有轻微升值,但真正的影响因素应归咎于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及市场需求萎缩。于是,从经验分析可以得出第1个结论:我国加工贸易基本不受汇率变动的影响

图4 加工贸易出口中的顺差占比与人民币汇率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2009年加工贸易数据来自中国海关网)

从加工贸易中的顺差额占比考察汇率变动对

加工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加工贸易顺差是国民收入净流入,也代表着我国加工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加工贸易出口的顺差额占比越高,表明加工贸易的获利空间越大,潜在的国际竞争力也越强。图4显示,我国加工贸易的顺差额占比自2005年开始上升,直至金融危机影响前共提升了近12个百分点,同期的人民币持续升值未能减弱加工贸易的

46

贵州社会科学总第251期 

在华外商投资企业中有很大比例从事加工贸易,为了简化分析,本文按业务职能将其身份区分为“国外委托方”与“国内加工企业”。另

外,从微观层面考察,FDI 企业的加工贸易基本属于企业内部交易,受市场变化的影响甚微。

国际竞争力;即使2009年遭遇出口市场的经济衰退,加工贸易的顺差额占比仍高出2004年9个百分点。由此可得出第2个经验分析结论:人民币升值没有改变我国加工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条件。

2.人民币升值与一般贸易

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二分天下,是我国另一

类主要的贸易方式。近年来一般贸易的发展快于加工贸易,贸易方式的格局已发生变化。(见图2)由于一般贸易由我国企业自主经营,与国外委托方主导的加工贸易相比,一般贸易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敏感性相对更强

图5 一般贸易的进出口增额、贸易差额与人民币汇率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2009年一般贸易数据来自中国海关网)

图5显示,2005年汇制改革后,随着人民币升

值,一般贸易的出口增长开始放缓,一般进口的增额则明显扩大,这一趋势与本国货币升值会约束出口、鼓励进口的理论预期相吻合。与此相应,一般贸易顺差额在2007年之后出现绝对下降。2009年,金融危机及市场不景气进一步强化了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一般贸易不仅进、出口额双双下跌,且出口跌幅大于进口跌幅逾70%。对比加工贸易约45%的差距,可见图3。

借助比较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各自的顺差额占比,可发现人民币升值对一般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也明显大于加工贸易。从图6可见,加工贸易的顺差额占比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仍持续上升,这至少表明加工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足以抵消汇率变动的不利影响。而在一般贸易上则不同,2005年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一般贸易顺差额占比随之经历了由增长放缓、停滞再到明显下降的过程,这不仅印证了人民币升值效应的理论预期,也表明一般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更易遭受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

图6 加工贸易及一般贸易的差额占比与人民币汇率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2009年加工贸易数据来自中国海关网)

47

 第11期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竞争力

3.人民币升值与各类商品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根据海关的出口商品分类统计,目前排前6位(按2008年)的商品依次为:机械、电气设备及音像电子产品(第16类)、纺织原料及制品(第11类)、钢铁及有色金属及其制品(第15类)、家具玩具运动用品及其他杂项商品(第19类)、车辆航空器及船舶(第17类)以及化工产品(第6类)。2008年6类商品出口合计的占比达81.02%,其中,第15、16、17、19类的出口占比上升,增速高于平均水平,是推动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商品领域。第7-10位的商品是:光学医疗等仪器设备(第18类)、塑料橡胶及其制品(第7类)、矿产品(第5类)以及鞋帽等类制品(第12类)。10类商品2008年的出口占比达92.31%①,以此为考察的基础,能更全面反映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考察各类商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通常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veness,TC):

TC

j

=X j-M j

X j+M j

若X j>M j,则TC j>0,表明该商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数值越接近于1,国际竞争力越强。若X j

表2 中国前10位出口商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 C)与RM B汇率

20042005200620072008第12类0.940.940.940.940.93第19类0.830.840.860.850.83第11类0.590.640.690.730.76第15类-0.050.000.180.200.29第17类0.040.180.130.220.28第16类0.030.090.120.160.20第6类-0.27-0.23-0.20-0.15-0.06第7类-0.32-0.25-0.22-0.20-0.19第18类-0.37-0.29-0.26-0.27-0.25第5类-0.60-0.63-0.70-0.75-0.75 USD/RM B0.120.120.120.130.14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2009年各期数据计算

表2显示,作为我国劳动密集的传统出口品,第12、19、11类商品的TC指数接近于1,2005年后的人民币升值阶段,国际竞争力保持高位,甚至略有提升(第11类的纺织品)。其次,属于资本密集型的第15、16、17三类贸易商品,其国际竞争力在人民币升值期间不仅未削弱,TC指数反而逆势而上,分别提升了29个基点、11个基点和10个基点。表2中TC指数为负值的第6、7、18三类商品,在人民币升值期间却表现出劣势的明显减小,其中第6类化工产品的TC指数已接近于“0”,并趋于转入正值。唯独第5类矿产品的TC指数出现“恶化”,不过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国内经济发展对矿产品进口需求的增长。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人民币升值没有改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格局。但结合要素竞争力考察,资本密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加速,且有进一步发展潜力,人民币升值不会改变其基本趋势。劳动密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尽管仍处于高

48贵州社会科学总第251期 

①这部分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7年-2009年各期。

位,但受人民币升值影响的可能性在增加。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的研究证明,按市场化形成机制,一国货币汇率必然由其对外经济交易的供求均衡决定。尽管我国国际收支表现为“双顺差”失衡,但国际竞争力全面迅速提升导致的货物贸易“单顺差”失衡则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实质性原因。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实际低估,其升值不仅在情理之中,而且也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汇率形成机制的自身内容和必然要求。

经验数据分析表明,人民币渐进升值,尽管对加工贸易基本没有影响,但一般贸易则出现理论预期的贸易效应,具体为进口增加效应大于出口减少效应。在国际竞争力方面,资本密集出口品的国际竞争力未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而且仍有较大提升潜力;基于劳动要素竞争的产品虽然还保持较强国际竞争力,但受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的可能性在增加。

根据上述结论,可得出以下推论:

1.人民币升值将加快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度更高的产品转化。若选择对外直接投资作为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路径,将带动资本密集品出口进一步扩大。

2.由于劳动要素的国际竞争力对人民币升值的敏感性正快速增加,相关产业将会寻求低成本劳动力资源。若我国中西部地区具备较高竞争素质劳动力资源,就能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产业的转移。

为减少人民币汇率回归市场均衡过程中的不利影响,中西部地区需尽快提升承接劳动密集产业转移的资源环境和市场环境。其中包括,培训各类劳动力的基本技能;完善并重在落实用工制度与市场化机制;建立清晰、透明、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各地区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制定并推动差异化产业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J].世界经济,2007(3).

[2]方兴.国际贸易失衡的根源并非汇率[J].中国商贸, 2009(12).

[3]王自锋、邱立成.人民币汇率水平与波动程度对我国出口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4).

[4]张明.人民币汇率弹性化宜早不宜晚[Z].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Working Paper No.2010.018,2010-04-01.

[5]姚枝仲、田丰、苏庆义.出口的收入弹性与价格弹性[Z].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Working Paper No.0913,2009-08-30.

[6]叶迎、孟祺.汇率、垂直专业化和中美贸易不平衡[J].当代财经,2009(8).

[7]Dean Judith M.K.C.Fung Zhi Wang.Measuring the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in Chinese Trade,Office of Economics Working Paper No.2007-01-A,U.S.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2007。

[8]林欣.汇改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美贸易流量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0(2).

[9]张斌.人民币升值预期短期资本流动及其影响[Z].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Working Paper No.2010W01,2010-03-30.

[责任编辑:秋 实]

49

 第11期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竞争力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1)

封皮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摘要 汇率作为一种国家货币和另一种国家的货币的交易比例,是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内部和外部的平衡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调整国际经济竞争,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浮动汇率体系下的汇率体系波动加剧,国际贸易增速显著放缓,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成为经济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以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关系分析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第二部分介绍了人民币汇率和进出口贸易的概念。第三部分定性分析了汇率变化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然后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分析汇率变化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得出结论。第四部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进出口贸易;影响

The Impact of RMB Exchange Rate Change on China 's International Trade Abstract Exchange rate as a country currency and another country currency exchange rate, is to achieve a country's internal and external balance of an important tool, but also adjust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mpetition, the most direct and effective means.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Bretton Woods system in 1973, the volatility of the exchange rate system under the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increased, the growth rat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lowed down significantly, and the influence of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became one of the economic research hotspo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RMB exchange rate on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creasing exchange rate of RMB exchange rat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MB exchange rate and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of the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RMB exchange rate and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The third part qualitativel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changes on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and then uses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changes on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and draw conclusions. The fourth part of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RMB exchange rat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fluence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笔记(第13章 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 第13章汇率与国际金融体系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 1.国际收支账户 一国的国际收支账户是对该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经济交往的系统的记录,其主要内容包括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经济学家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来记录一国经济运行的绩效。国际收支平衡表将每笔交易记作“+”或“-”,其基本会计原则是:如果一笔交易能为该国赚取外汇,就记为贷方项目,是正值。如果一笔交易要花费外汇,就是一个借方项目,记作负值。总的来讲,出口为贷方,进口为借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如图13-1所示。 图13-1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要素 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 (1)经常账户余额 经常账户余额包括所有的收入和支出项目: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和进口、投资收益、转移支付。经常账户余额从性质上讲,与一国的净收入相类似;而在概念上,它又与国民生产账户中的净出口相类似。 以前,人们过于关注经常账户中的贸易余额。所谓贸易余额是指商品的进出口差额。它主要包括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例如,重商主义特别强调贸易顺差。但是,现在人们认为国际贸易赤字不一定对一国经济有害。国际贸易赤字实际上是国内投资和国内储蓄之间的不平衡的一种反映。一国出现贸易赤字常见的一个原因是其国内投资盈利率高,从国外借款和进口对国内投资和收入提升都有利。 除了商品之外,服务项目在国际贸易中正在日益变得重要。服务包括航运、金融服务、境外旅游等项目。 经常账户下的第三项是投资收益,它包括国外投资收益。过去20年来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服务和投资收益的增长。

浅析国际贸易企业汇率风险规避

浅析国际贸易企业汇率风险规避摘要:汇率波动是造成汇率风险的主要原因,频繁而且剧烈的汇率波动,会给国际贸易企业带来极大的不变,在他们进行贸易活动时使用外汇,就可能会导致因为汇率变动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的现象发生。所以,当今的国际贸易企业如何才能规避汇率所带来的风险,已经成为目前国际贸易企业研究的重点。文章旨在通过笔者对于国际贸易过程当中汇率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的建议和措施,更好地促进国际贸易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外贸企业;汇率波动;汇率风险 汇率波动是造成汇率风险的主要原因,频繁而且剧烈的汇率波动,会给国际贸易企业带来极大的不变,在他们进行贸易活动时使用外汇,就可能会导致因为汇率变动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的现象发生。所以,当今的国际贸易企业如何才能规避汇率所带来的风险,已经成为目前国际贸易企业研究的重点。本文旨在通过笔者对于国际贸易过程当中汇率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的建议和措施,更好的促进国际贸易企业的发展。 一、当今世界汇率变动的基本形式 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活动当中,大部分的贸易活动是以美元为交易货币的。所以,在进行我国的国际贸易企业如何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研究过程当中,就需要充分的考虑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汇率变动。因为,近年来汇率的变动相对来说较为频繁,所以就应该在进行贸易结算之前,需要相对准确的估算出所需的费用和最后的盈利,以此来避免因为汇率的变动而带来的损失。

(一)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 从目前的状况来说,人民币面临着相对较大的升值压力。很多国家认为,对于人民币币值的估计偏低,使得中国对外出口的商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对于国际上的很多国家的工业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因为人民币的币值低估,使得中国每年的贸易都呈现出顺差,所以中国的人民币就应该升值,以便于改善其他国家的贸易状况。 (二)美元持续的贬值 因为,美元现在属于在国际的贸易当中所依靠的主要货币,在以美元为主体的世界金融体系之下,美元的贬值就意味着其他国货币的升值。在这样的一个体系当中,美国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印制货币,来改善自己国内的经济状况,以及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待遇,这必将会造成美国国内的财政赤字。由于,美国的这一思想,就导致其货币的发行量越来越多,美元持续贬值动力仍在。 (三)我国缺乏完善的汇率制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汇率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其汇率较之前的相比弹性增强,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仍旧显示出明显的刚性。由于整体的汇率制度的改革,就必然会导致大量的资本流入境内,央行为了进行调节就必须要增加外汇的储备,这一系列的措施结束之后,就会出现货币供应总量,超过应有的标准,潜在的通货膨胀的压力随之增大。 二、企业在国际贸易当中规避风险的现状

浅析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一)

浅析汇率波动对中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一) 摘要:中国自2005年进行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汇率波动对以进出口业务为主的企业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对不同行业其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本文总结中日应对汇率波动的各种策略,通过对比指出中国企业可以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汇改外汇风险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 0引言 汇率制度改革对于长期处于盯住美元的稳定汇率环境下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全新的挑战。中国企业即将面临的是长期的、难以预期的汇率波动,这将为企业的决策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在浮动汇率这条道路上中国经验尚浅,仍有许多需要了解以及借鉴的地方。因此,本文旨在分析汇率波动对中国企业的影响,通过与具有丰富经验的日本企业的对比,提出可能的应对措施,为中国企业的决策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1实证分析:以青岛海尔与中国东方航空有限公司为例分析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1.1汇率波动自2005年央行实行了有管制的浮动汇率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不断变化,对于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来说,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较之前大幅度增加。下图反映了2002年至2009年4月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变化情况。 根据图表表明,自新汇率制度实行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17.44%,如何消除币值变动对企业的经营成果的影响,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1.2根据青岛海尔(600690.SH)2004年至2007年年报数据,可得以下结论。 1.2.12005年之前,由于人民币实行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几乎保持不变,因此在2004年,企业并未产生汇兑损益,然而随着汇率制度的改变,自2005年起,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各种费用不断增加,汇兑损益在净利润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已经从2005年的不到0.04%增加到2007年的5.6632%,而且在绝对数值上2007年的汇兑损益已经达到2005年的55.56倍。三年中,企业汇兑损益对净利润的变动幅度达到142倍,远远超过了人民币币值的变动程度,企业也由此遭受了经济上的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汇率波动的不可预测性,企业必须主动采取措施,以避免受到汇率波动对企业产生的更深远的影响。 1.2.2作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和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的海尔集团,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简历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只在基地和贸易公司,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和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事先全球营业额128亿美元。这样一个正在进行国际化道路的企业,对于面临的国外经营的风险,海尔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①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降低汇率风险。截止2004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已对海尔集团提供了累计32.5亿美元的出口买方信贷合作协议,共支持了海尔集团16以美元的机电产品出口。出口买方信贷是出口国为鼓励本国资本性货物出口,向外国借款人提供的一种中长期外汇贷款,其目的在于能够有效地帮助本国企业在商品出口后及时收汇,规避收汇风险。 ②主动推行本土化战略,提升企业实力,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90年代末,海尔以“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创造其本土化品牌,并致力于在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当地营销的探索。在推进本土化的进程中,海尔充分考虑了全球各个市场的不同特点,并首先在美国简历“三位一体”本土化的试验田。海尔通过低端商品实现了其“走出去、走进去”的目标,在例行本土化的同时,海尔更结合本地生活,经济状况坚持自己的“高端信仰”。最终靠不断创新的高端产品在不同的市场将自己打造成本土化的品牌。这样做对于海尔企业自身来说,不仅实现了它的本土化目标,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实现本土化后,企业一来可以避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行为,二来面对中国市场廉价劳动力、低成本的原材料优势正在消失的局面,以及企业正在遭受的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本土化模式成功的化解掉了这些危险。

浅议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

存档编号: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议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 专业:XXXXXXXXXXXXXX 院系:XXXXXXXX 年级:20XX级 学号:XXXXXXXXXX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职称:XXX XXXXXX教务处制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4 一、文献综述 5 二、“人民币升值论”产生的背景及中美贸易关系演变过程7 (一)人民币波动现状7 (二)中美双方的人民币汇率之争7 (三)美方为何抓住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放7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两国贸易的影响8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8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的影响9 (三)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原因分析9 (四)正确看待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10 四、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真正原因10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10 (二)美国国内储蓄不足与财政赤字11 (三)中美产业结构中的差异11 (四)美元为世界主要国际货币11 (五)美国对华出口管制11 (六)中美统计口径的差异12 五、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对策建议12 (一)采取措施主动限制出口12 (二)寻找多元化的国际市场13 (三)培育健全的外汇市场13 (四)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幅度13 (五)完善央行外汇干预制度13 结束语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摘要 近年来,中美贸易发展迅速,但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中美贸易的分歧焦点。伴随着贸易的迅速发展,双边贸易摩擦不断,美国把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归因于人民币被人为低估所导致的商品价格的低廉。美国一直高姿态的以人民币升值能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为由要求中国调整人民币汇率。自2010年以来,美方更是一直在喋喋不休,督促人民币升值。 美国为何一直抓住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放?人民币汇率真的是影响中美双边贸易的核心问题吗?在巨额的贸易顺差背后,中国真的是最大的受益者吗?汇率真的是巨额逆差的罪魁祸首吗?中美贸易的实质是什么呢?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影响的角度分析,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根源来自美国国内经济的失衡,这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产业分工的结果,美国对华出口管制也是影响中美贸易平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研究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探寻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真实原因,分析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美经济贸易的影响,建议中美双方理性认识人民币汇改与中美贸易关系问题。并针对如何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旨在积极推进中美经贸稳定发展。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中美贸易关系;贸易顺差 ABSTRACT 一、文献综述 (一)选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中美自1979 年建交以来,双方贸易发展迅速。尤其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已从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目前我国已从美国的第九大出口市场跃居到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成为仅次于加拿大的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家。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两国间对外贸易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也越来越大,由此产生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由经济问题转变成为中美两国最敏感的政治话题,也是最大的分歧。许多美国经济学家都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2010年3月,奥巴马政府首次提起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在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代”以后,美国却针对中国举起了贸易摩擦的大旗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2.研究的目的与实际意义 理论上讲,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必然会对中美贸易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实际分析上来看,要切实解决中美贸易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则必须从本质上去认识和了解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结合中美发展现状,在中美贸易摩擦剑拔弩张的形势下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具有如下现实意义: (1)有利于中美双方实事求是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共同发展良好的贸易关系。 (2)敦促我国进行汇率改革,关注急需扶持的出口企业。现阶段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虽然效益较低,但在解决就业上有较大的社会效益。我国可以调整税收政策,为企业解困。 (3)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方式的转型,加速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本选题研究状况综述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多年来西方国家争论的焦点,认为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以及常年的国际贸易顺差,完全归功于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因此西方国家一直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求扭转其本国国际贸易不平衡的现象。而自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面临着升值的压力,在

汇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系国内外经济的人民币汇率成为关注的焦点,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判断也越来越复杂。当前研究人民币汇率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整体性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利用M-F模型,在经济增长公式中直接引入汇率、利率,利用1980-2004年问的数据进行计量检验,来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F) 经济增长GDP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大进大出,外商直接投资、外汇储备等加速增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交融日益密切,联系国内外经济的人民币汇率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各界针对人民币贬值与否展开激烈的争论。2002年末又出现人民币升值的论述,且愈演愈烈。2005年7月21目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有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市场反应。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世界其他国家,发现关于汇率的决策也是困扰这些国家经济政策的核心难题之一。 经济增长是所有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但是汇率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利弊共存。一般而言,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通过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两条渠道作用于实体经济而影响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又与投资、消费、物价、就业、心理预期、外汇储备等各种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对经济增长产生巨大影响。分析汇率对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影响固然重要,但是汇率变动还与国内外其他诸多经济变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汇率对经济增长作用方式和力度很难确定,所以汇率变动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判断和决策上也越来越复杂。 以往关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中,汇率的影响作用考虑甚少。最近的研究开始考虑整体经济的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外资、进出口被纳入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中,然而,作为开放条件下汇率却依然没有被考虑。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

目录 [摘要] ......................................................... I 一、前言 (1)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与中美贸易收支历史及现状 (1) (一)人民币汇率政策制度历史与现状 (1) (二)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贸易收支影响历史与现状 (2) 1.1980年以前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2) 2.1980-1993年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3) 3.1994-2005年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3) 4.2005年7月至今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4) 三、汇率与贸易相关理论 (4) (一)价格—现金自动调节理论 (4) (二)J曲线效应 (5) (三)麦金农汇率与贸易平衡理论 (6) 四、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实证研究 (8) (一)模型选择与设定 (8) (二)平稳性检验 (12) (三)协整分析 (14) (四)误差修正模型 (15) (五)GRANGER因果检验 (16) (六)实证检验小结 (17) 五、对策和建议 (18) (一)适应国际金融形势促进中美贸易 (18) (二)立足当前开发新贸易伙伴 (19) 六、结束语 (20) [参考文献] (20) 致谢语 (22)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增强,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本文首先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和中美贸易收支的历史还有中美贸易收支现状。使用实证方法对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的研究,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和中美贸易收支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标准协整方程的系数表明,人民币汇率对于中美的贸易收支影响是远远低于美国实际的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我们得出结论,中美贸易平衡的误差修正模型有一个轻微的曲线效果,而GRANGER检验表明,人民币汇率和中美贸易收支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结论进一步证明,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中美贸易收支失衡的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参考,包括适应国际金融形势促进中美贸易和高度重视中美贸易的同时,开发新的贸易伙伴。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外汇管理与汇率管理知识分析

附件2: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实施细则 第一条依据《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从事对外贸易的机构(以下简称企业)出口后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收回货款或按规定存放境外;进口后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支付货款。 企业收取货款后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出口货物;支付货款后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进口货物。 第一章企业名录管理 第三条企业依法取得对外贸易经营权后,需持《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申请书》(见附1)、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企业公章的《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业务办理确认书》(以下简称《确认书》,见附2)及下列资料有效原件及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以下简称名录)登记手续: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三)《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依法不需要办理备案登记的可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或《中

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等;

(四)外汇局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外汇局审核有关资料无误后为其办理名录登记手续。 无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企业,确有客观需要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业务的,办理名录登记时可免于提交本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资料。 第四条从事对外贸易的保税监管区域企业(以下简称区内企业)按照《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办理外汇登记手续时,应当签署《确认书》。区内企业在取得《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并签署《确认书》后自动列入名录。 第五条名录内企业的企业名称、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公司类型、经营范围或联系方式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事项发生之日起30天内,持相应变更文件或证明的原件及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名录变更手续。 第六条名录内企业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应当在30天内主动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名录注销手续: (一)终止经营或不再从事对外贸易; (二)被工商管理部门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 (三)被商务主管部门取消对外贸易经营权。 第七条名录内企业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外汇局可将其从名录中注销: (一)发生本细则第六条规定情况;

(完整版)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摘要: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汇率是一国进行对外贸易活动时所参照的重要价格指标,汇率的变动可能会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平衡产生重要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之间的关系密切。因此,研究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很重要。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对外贸易;J曲线效应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汇率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的主要调控手段和经济杠杆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多数国家都利用汇率作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调节货币流通和发展本国经济的主要手段,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因此,汇率问题的研究近年来成为了全世界的一大热点。 2 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2.1 汇率变动引起的贸易商品价格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2.2 汇率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2.3 汇率变动引起的价格水平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2.4 汇率变动引起的支出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3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评价与建议 3.1 加大篮子中欧元的比重,并考虑英镑的影响 3.2 加强东亚货币合作 3.3 加快出口产品的产业升级 3.4 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对外贸易 3.5 提高风险应对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俊江,史本叶.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J].经济纵横,25,(9).[2]周毓萍.实际汇率对我国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1,(3).[3]余珊萍,韩剑.基于引力模型的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新金融,25,(1). [4]许少强,马丹.人民币实际汇率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J].新金融,25,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失衡关系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 失衡关系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 胡琰欣 学 号 2007103116 指导教师 王满仓 院 系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金融 年 级 2007级 教务处制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本论文对本人和其他人的作品的使用的数量和质量均是在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范围之内。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本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论文或相关材料。 如所声明的内容与事实不符,与西北大学、导师及相关机构和人士无关。由此引起的法律纠纷或法律诉讼,由本人承担全部的法律责任。学校根据情节轻重及学籍管理条例,给予相应的处理。 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 年月日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失衡关系及对策研究 摘要:自2005年中国第四次汇改,从“向市场过度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变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以来,美国和日本开始不断提出人民币汇率问题。进入2010年,国际上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此起彼伏。尤其是美国,以奥巴马为首的美国政府在各种场合多次提出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最近,该问题的争论愈演愈烈。 本文从此问题的背景入手,随后分析人民币汇率与对外贸易的相关理论及前人的相关文献研究,弄清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以及汇率变动的经济效应。再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及近年来中美贸易额等的数据分析及理论分析,得出当前情况下,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及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对中美双方贸易的利与弊。权衡利弊后,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对外贸易;国际收支

国际贸易外汇管理与汇率管理知识分析

附件2: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实施细则 第一条依据《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试点指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从事对外贸易的机构(以下简称企业)出口后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收回货款或按规定存放境外;进口后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支付货款。 企业收取货款后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出口货物;支付货款后应当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进口货物。 第一章企业名录管理 第三条企业依法取得对外贸易经营权后,需持《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申请书》(见附1)、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企业公章的《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业务办理确认书》(以下简称《确认书》,见附2)及下列资料有效原件及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以下简称名录)登记手续: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 (三)《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依法不需要办理备

案登记的可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投资企业批准证书》等; (四)外汇局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外汇局审核有关资料无误后为其办理名录登记手续。 无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企业,确有客观需要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业务的,办理名录登记时可免于提交本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资料。 第四条从事对外贸易的保税监管区域企业(以下简称区内企业)按照《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管理办法》办理外汇登记手续时,应当签署《确认书》。区内企业在取得《保税监管区域外汇登记证》并签署《确认书》后自动列入名录。 第五条名录内企业的企业名称、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公司类型、经营范围或联系方式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事项发生之日起30天内,持相应变更文件或证明的原件及加盖企业公章的复印件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名录变更手续。 第六条名录内企业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应当在30天内主动到所在地外汇局办理名录注销手续: (一)终止经营或不再从事对外贸易; (二)被工商管理部门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 (三)被商务主管部门取消对外贸易经营权。 第七条名录内企业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外汇局可将其从名录中注销: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相关企业的影响和对策分析

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相关企业的影响和对策分析 摘要:汇率是影响对外贸易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逐步进行,人民币汇率波动日趋增大,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尤其对于外贸出口型企业,在原本就薄弱的利润条件下,如何更加积极合理的运用多元化金融组合工具锁定汇率风险、固定成本和利润,是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同时,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外汇汇率的波动,也会给金融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风险 关键词:汇率风险影响措施

一、汇率风险的概述 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指经济主体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国际分工的存在,国与国之间贸易和金融往来便成为必然,并且成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外汇汇率的波动,会给从事国际贸易者和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风险。 汇率风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交易汇率风险,是指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中,经济主体因外汇汇率的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折算汇率风险,又称会计风险,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处理中,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导致账面损失的可能性。经济汇率风险,又称经营风险,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 二、我国的汇率制度及人民币汇率风险的现状 2005年7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在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的前提下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告中国放弃单一盯住美元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此期间,人民币升值21%;2008年8月至今为第二阶段,期间汇价保持在6.83元。 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朝着改革预期的方向实现了双向波动。现在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已经开始反映出市场供求水平,汇率的波动幅度较改革之前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和中国经济稳步、快速的发展,人民币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样,人民币汇率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2010年4月15日,美国国会130余位议员联名要求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并试图借此引发对中国的贸易制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达到6.8261,较前一交易日回落一个基点。汇率的变动会对部分行业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以纺织行业为例,中国纺织行业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只有微薄的2%~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515225597.html,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战 作者:余永定 来源:《莫愁·时代人物》2019年第01期 贸易战逐步升级 从加征关税的角度来说,中美贸易战在逐步升级。2018年4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自7月6日开始对1333种、总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7月6日,美国正式对自中国进口价值340亿美元的产品加征25%的关税;8月23日,美国又正式对16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9月24日,美国再次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约10%,宣布将会进一步提高税率到25%。 中美经济冲突愈演愈烈,中国要保持定力。中美之间不仅是贸易冲突,更是经济冲突,下一步美国如何对中国商品征税,税率到底如何确定?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关于对中国2000 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问题,美国召开了为期六天的听证会。据媒体报道,高达95%的与会企业代表反对继续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因为他们感受到了(中美互加关税)对美国的伤害。第二,白宫顾问、经济学家阿瑟·拉弗在最近的讲话中提到,特朗普认为,目前自己手中唯一可以使用并且能够对中国形成威胁的手段只有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所以他需要使用这个手段来威胁中国,进而逼迫中国让步。 中美贸易战面临的实际情况是,一方面,美国继续对中国商品加税存在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特朗普认为自己手里的牌确实不多,也不一定能用,表面上仍希望维持威信,展现自己“说一不二”的总统风格。所以,特朗普敲诈的可能性比较大。对于这样一种姿态,中国不用操之过急,应该“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按比例对抗,以战止战 特朗普政府危机不断,中国的目标是以战止战。最近白宫的一个重要官员给《纽约时报》写信说,“他们在暗中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特朗普非常生气,很多官员站出来澄清说不是他写的信。信到底是谁写的,已经集中在少数几个人身上了,但是还没有最终确定。《纽约时报》的记者认为中国之前应对贸易战的战略是针锋相对,“美元对美元”实际上没有必要。我们都提出了一个按比例对抗的原则,美国对中国对美出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征税,假设这部分占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的比例为10%,那么我们也对应地对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商品总额的10%加征关税。因为中美的双边贸易是不平衡的,中国对美出口多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不可能用美元对美元的打法,如果采用按比例对抗的打法,你对我10%的商品加税,我也对你10%的商品加税,你打完了,我就打完了。我们的目标还是以战止战。 除了贸易战,还要警惕投资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贸易战会引起投资的变动,外商投资可能减少,中国资本也有可能流入美国。投资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比贸易战还要大。未来

外币折算练习题

外币折算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按月计算汇兑差额。2000年6月20日从境外购入零件一批,价款总额为500万美元,货款尚未支付,当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8.21元人民币,6月30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8.22元人民币,7月31日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8.23元人民币。该外币债务7月份所发生的汇兑损失为( C )万元人民币。 A.一10 B.一5 C.5 D.10 2、某外商投资企业收到外商作为实收资本投入的固定资产一台,协议作价20万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投资合同约定汇率为1美元=8.20元人民币。另发生运杂费2万元人民币,进口关税5万元人民币,安装调试费3万元人民币。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 D )万元人民币。 A.164 B.170 C.174 D.175 3、某外商投资企业银行存款(美元)账户上期期末余额50000美元,市场汇率为1美元=8.30元人民币,该企业采用当日市场汇率作为记账汇率,该企业本月10日将其中10000美元在银行兑换为人民币,银行当日美元买人价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8.32元人民币。该企业本期没有其他涉及美元账户的业务,期末市场汇率为1美元=8.28元人民币。则该企业本期登记的财务费用(汇兑损失)共计( C )元。 A.600 B.700 C.1 300 D.一100 4、某企业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该企业外币业务的是( A )。 A.与外国企业发生的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购货业务 B.与国内企业发生的以美元计价的销售业务 C.与外国企业发生的以美元计价结算的购货业务 D.与中国银行之间发生的美元与人民币的兑换业务5、某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日的市场汇率进行折算,按月计算汇兑差额。20×3年5月20日向境外某公司销售商品一批,价款总额为2000万美元,货款尚未收到,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2元人民币。5月31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3元人民币。6月30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该外币债权6月份所发生的汇兑收益为( C )万元人民币。 A.一40 B.一60 C.40 D.60 6、某企业外币业务的记账汇率采用当日的市场汇率核算。该企业本月月初持有20000美元,月初市场汇率为1美元=8.30元人民币。本月15日将其中的5000美元售给中国银行,当日中国银行美元买入价为1美元=8.20元人民币,卖出价为1美元=8.24元人民币,当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8.22元人民币。企业售出该笔美元时应确认的汇兑损失为( B )元。 A.500 B.100 C.200 D.0 7、按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母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对子公司外币资产负债表进行折算,表中“实收资本”项目折算为母公司记账本位币所采用的汇率为( B )。 A.合并报表决算日的市场汇率 B.实收资本入账时的即期汇率 C.本年度平均市场汇率 D.本年度年初市场汇率 8、某企业对外币业务采用业务发生当日的市场汇率进行核算,按月计算汇兑差额。1月20日销售价款为20万美元产品一批,货款尚未收到,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5元人民币。1月31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8元人民币。2月28日市场汇率为1美元=8.23元人民币,货款于3月2日收回。该外币债权2月份发生的汇兑收益为( C )万元。 A.0.60 B.0.40 C.一1 D.一0.40 9、某外商投资企业收到外商作为实收资本投入的固定资产一台,协议作价100万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I美元=8.26元人民币。投资合同约定汇率为1美元=8.28元人民币。另发生运杂费2万元人民币,进口关税20万元人民币,安装调试费12万元人民币。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 D )万元人民币。 A.862 B.826 C.828 D.860 10、按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外币财务报表折算为人民币报表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应当( C )。 A.按平均汇率折算 B.按历史汇率折算C.根据折算后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的其他项目的数额计算确定 D.按即期汇率折算 11、收到以外币投入的资本时,其对应的资产账户采用的折算汇率是( A )。

浅谈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浅谈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人民币汇率的不断飙升,使得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身价倍增,虽然这种升值在国内市场基本上没有清晰的显示,但对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来说,它所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而不可忽视的。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低迷、萧条,许多西方国家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与一些发达国家情况正好相反的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不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成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对货币政策进行调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面对严峻的升值压力。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全面改革,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必将产生极大的动荡。所以,本文通过考察此次汇率微调在短期内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分析汇率改革给我国外贸行业和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有利作用,进而研究出应对汇率改革的策略。 一、汇率的变动可能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的几个方面 一般的说,本币汇率下降,即本币对外的币值贬低,能起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若本币汇率上升,即本币对外的币值上升,则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汇率变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渠道影响贸易收支。 首先,汇率变动引起贸易商品价格变化,将会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 汇率变动可通过引起国内和国际市场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来影响进出口和贸易收支。本币贬值可降低本国产品相对价格,提高国外产品相对价格,这样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增强,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有利于扩大出口量,限制进口,促进贸易收支的改善。但是贸易收支对汇率变动的这种价格传递和竞争效果,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受汇率变动到进出口商品价格的调整是否存在时滞以及时滞长短影响。在国际市场中,汇率变动引导的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可在瞬间完成,但其引导的进出口价格的变动相对迟缓,因此本币贬值可能导致本国贸易收支先恶化后再逐步改善。另一方面受汇率变动引起的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程度的影响。现今大部分国际市场并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大部分商品也不是同质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进出口价格变动幅度可能并不等于汇率变动的幅度。由于进口和出口是相对的,将汇率传递定义成汇率变动引起价格变动幅度。但是由于出口商有一定的决定价格和产量的权利,而商品价格的变动必然引起需求弹性的变动,使得本国货币贬值并不一定引起进口商品价格同比例上升,一般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幅度要小于汇率贬值的幅度,这就是不完全汇率传递。 其次,汇率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化,将会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 汇率变动可以通过影响国民收入来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如若贬值国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则贬值可以刺激国内外居民对本国该种产品的需求。贬值的这种支出转换效应会改善自主性贸易余额,自主性贸易余额的改善会通过凯恩斯乘数的作用,提高一国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增加会相应提高国内支出。如果贬值引起的自主贸易余额改善超过因国民收入增加而带来的进口增幅,即满足罗宾逊一梅茨勒条件,则货币贬值的主要影响仍然是改善贸易收支。另一方面,贬值通常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若国民收入中支出于进口的比重很高,则贸易条件对支出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在国内货币贬值后,在同样名义收入水平下,消费者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关系的实证

2012 年第12期总第222期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国际经贸】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 收支关系的实证分析 刘清华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 要]近年来人民币一直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升值压力,美国更是把贸易逆差的责任推给中国。为 了探究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首先对近二十五年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描述, 并对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之间没有明确因果关系的结论。并对产生上述结果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中国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对策。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贸易收支;格兰杰因果检验;单位根检验 [中图分类号]F8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2-0009-04作者简介:刘清华(1987-),女,上海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航运、物流经济与金融。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外贸易额不断增长, 对外贸易顺差呈逐年扩大态势,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对美贸易逆差。由于美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逆差,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纷纷认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被低估,并且采取各种手段敦促中国政府调高人民币汇率。 自1971年美国首次出现贸易逆差之后,其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美国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同时,自2005年我国汇改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如果盲从欧美等国家的要求使人民币继续升值, 势必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使我国的出口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进而阻碍经济的增长。所以有必要对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探究这种要求是否合理。本文将采用格兰杰检验依据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和中美贸易收支数据来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美贸易收支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二、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关系的实证分析(一)相关关系的初步描述 首先,对中美贸易收支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等数据来分析中美贸易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相关关系。 1.1985—1996年,人民币对美元不断贬值,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断增加。 2.1997—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恒定,略有贬值, 但美国对华贸易的逆差仍然持续大幅攀升。 3.2006—2010年,人民币开始对美元升值,但美国对图1 1985—2010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走势 华贸易的逆差仍不断扩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 年美国对华贸易的逆差开始下降,但很快回升。 因此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与中美贸易收支的关系不确定,二者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有时无关。 下文通过建立数据统计模型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一国的出口额与贸易对象国居民的收入和两国货币间的汇率有关,而进口额与本国居民的收入及两国货币间的汇率有关。为了使分析结果尽量接近实际情况,选取两国的人均GDP 作为该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且采用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分别将出口额X 和进口额M 作为因变量,以中国和美国的人均GDP :AGDP CH 、AGDP US 以及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e 作为自变量。同时,为消除两国人均GDP 与人民币汇率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影响,分别对各变量取自然对数。建立如下模型: LnX US =α1+β1LnAGDP CH +λ1Lne +μ1LnM US =α2+β2LnAGDP US +λ2Lne +μ2其中,μ1、μ2是随机扰动项。 为了检验上述相关关系是否明显,先求出LnX 、LnM 、LnAGDPch 、LnAGDPus 和Lne 五个变量之间的相关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