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

合集下载

水生植物对湖泊的影响

水生植物对湖泊的影响

水生植物对湖泊的影响第一篇:水生植物对湖泊的影响水生植物:指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植物类群。

大型水生高等植物主要包括两大类:水生维管束植物和高等藻类。

水生维管束植物通常有4种生活型:挺水、漂浮、浮叶和沉水。

总体看,水生维管束植物(以下简称水生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分为生物化学作用和非生物化学作用,见下图。

水生植物对湖泊的影响有: 1.对营养盐的影响 1.1 净化机制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机理主要有以下3方面:①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同化吸收。

②根际效应。

根系微生物是聚居在根际,以根际分泌物为主要营养的一群微生物,根系微生物作用于周围环境形成根际,产生根际效应。

根系微生物不仅种类和数量远高于非根系微生物,而且其代谢活性也比非根系微生物高;另一方面,在根际,高等水生植物能将氧气从上部输送至根部,在根区和远离根区的底泥中形成有氧和厌氧环境,从而促进底泥微生物中的硝化与反硝化。

③吸附作用。

研究证明,种生活型水生植物,以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净化能力最强,因为沉水植物的根部能吸收底质中的氮、磷,植物体能吸收水中的氮、磷。

1..2 对水体中营养元素的影响 1.2.1影响氮去除的因素(1)影响TN去除的因素。

水生植物的存在,能有效去除水中氮,使总氮明显下降。

(2)影响硝态氮去除的因素。

水生植物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最明显,因为水生植物优先吸收硝态氮,同时由于硝态氮是氮循环中微生物等作用的直接底物,是最活跃的氮形态,可以通过反硝化的过程被去除,所以水生植物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同时受微生物和植物吸收的影响。

欢迎访问水业导航网(www/h2o123//com)(3)影响氨氮去除的因素。

有研究发现,水生植物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与总氮、总磷及硝态氮相比,相对较差。

这是因为水中氨氮减少有4个途径:①通过气态氨直接挥发;②水生植物的吸收、吸附;③发生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④吸附到底泥。

1.2.2影响磷的去除磷的去除,一方面是以磷酸盐沉降并固结在基质上的形式;另一方面是可给性磷被植物吸收。

漓江水陆交错带植被与土壤空间分异规律_李扬

漓江水陆交错带植被与土壤空间分异规律_李扬

植被调查与样品采集 在选取的每块样地进行植被调查。对乔木调查 的内容包括:种名、冠幅、高度、胸径、枝下高; 对灌木调查的内容包括:种名、高度、冠幅、地径、 盖度、株数;对草本植物的调查内容包括:种名、 数量、频度、高度和盖度,用于植被群落多样性指 标的计算。采集样地植被样品带回实验室,烘干测 定地上以及地下生物量[17]。 1.4 土壤调查与样品采集 漓江水陆交错带土层厚度较薄,在选取的每个 样方中分别采集表层 0~20 cm 土层的土样,用于 土壤机械组成、有机质、pH 值、N 含量、P 含量的 测定;环刀和铝盒取土用于土壤容重的测定。 1.5 测定方法 土壤机械组成按照美国农部制标准划分, 并 采用筛分和比重计相结合的方法测定; 容重采用 烘干称质量法测定;pH 值采用 pH 酸度计法;有
建群种 Constructive species 基本无植被 狗牙根 黄荆 枫杨 土壤容重 Soil bulk density/(g·cm-3) 1.065a 1.352d 1.281bc 1.257b 植被指标 Vegetation index 丰富度 Abundant 0a 5.000b 8.000c 9.500d 多样性 Diversity 0a 0.583b 1.287c 1.742d 均匀度 Uniformity 0a 0.362b 0.624c 0.774d 优势度 Superiotity 0a 0.287b 0.622c 0.786d 覆盖度 Cover degree 0a 0.436b 0.512c 0.673d
122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年
1
1.1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研究区概况 漓江为珠江水系的桂江上游河段,发源于广西兴 安县、资源县交界处的猫儿山东北面海拔 1 732 m 的 老山界南侧。漓江流经兴安、灵川、桂林、阳朔,至 平乐县 5 市县;干流全长 214 km ,流域总面积 12 285 km2,占桂林市总面积的 43.9%。漓江流域根 据降水、地形、径流特征等分为上、中、下游,桂林 以上为上游(桂林水文站至源头),桂林至阳朔为中 游(桂林水文站至阳朔水文站),阳朔以下至恭城河 口为下游[16]。漓江流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全年光照充足,平均气温 17.8~19.1℃,年降雨量 1 814~1 941 mm,年蒸发量 1 377~1 857 mm,雨热 基本同期;年径流量相当丰富,但全年分布极不均 匀,3-8 月为汛期,径流占年径流近 80%,其中 5 -6 月占年径流 40%,9 月到次年 2 月为枯水期,最 枯月 1 月径流仅占年径流的 2%。漓江流域地带性植 被 为 常 绿 阔 叶 林 , 乔 木 主 要 为 马 尾 松 ( Pinus

右江区湿地维管植物资源调查

右江区湿地维管植物资源调查

右江区湿地维管植物资源调查右江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广西西南部。

由于区域内分布着大量的湖泊、河流和沼泽地,因此这里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

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不仅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对象。

湿地维管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植物群体,是湿地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右江区湿地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分布特点以及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一、方法为了了解右江区湿地维管植物的生态特征,我们在当地的湿地区域进行了一次维管植物资源调查。

采用取样调查法,查阅文献资料,借助专业工具对样品进行分类、记录和统计,并对不同区域的样品进行比较分析。

二、结果1.物种组成我们调查了右江区的10个湿地区域,共鉴定出维管植物物种38种,分属于26科;其中,草本植物26种,占总数的68%;木本植物12种,占总数的32%。

常见草本植物有茅膏菜、马蹄金、羊角拗等,木本植物有水杉、榉树、鼠李等。

2.分布特点右江区的湿地,存在着地形、气候和水土等多方面的差异。

因此,不同区域的湿地植被类型和植物物种组成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右江区的湿地中,水面植被较多,湿地草甸面积相对较小。

水面植被以荆竹和香蒲为主,湿地草甸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

3.生态意义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是许多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湿地维管植物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在保护生态系统和地方生态的平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湿地维管植物能够吸收大量的水分,是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对保护水生物种类有重要作用。

湿地维管植物在水循环、水质净化、保护土壤、促进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结论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了解了右江区湿地维管植物的物种组成、分布特点和生态意义。

维管植物的生态环境对保护水生生态系统和地方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因此,保护和管理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维管植物是当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广西桂林市漓江生态需水量研究

广西桂林市漓江生态需水量研究

广西桂林市漓江生态需水量研究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推荐】【打印】【关闭】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一、漓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1、漓江概况广西桂林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孕育了美丽的桂林山水,形成了百里漓江“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的世间美景。

漓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桂江支流上游段的习称。

漓江流域面积为5959km2,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980mm,水资源量比较丰富,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210mm,人均水资源量为4390m3。

漓江属雨源性河流,雨量充沛,水量丰富,但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丰、枯水季节径流量相差悬殊,80%以上降雨量集中在每年的3~8月份,日平均流量变幅也较大,以桂林水文站为例(集雨面积2762 km2),保证率为10%的日平均流量达286 m3/s,保证率为90%的日平均流量仅18.7 m3/s。

历史上漓江市区段实测最小月平均流量仅5.9m3/s(1956年12月),实测最枯流量3.8m3/s(1951年2月),基本处于断流状态,而实测最大流量达5890m3/s(1998年6月),因此,漓江水多与水少问题并存。

2、漓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漓江枯水期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蜕变降雨量的时空分配极不均,导致漓江汛期洪水泛滥成灾,枯水期长期严重缺水,水量几近枯竭。

枯水期间漓江两岸山体裸露、河道干涸、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严重影响漓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防洪能力低,洪涝灾害严重漓江上游流域是广西桂北暴雨中心区,暴雨集中、强度大、洪水频繁,而该区又缺乏控制性防洪工程,加上桂林市城区大部分地势较低和城区防洪工程受旅游景观特殊要求限制,目前桂林市区的防洪能力尚达不到20年一遇,洪涝灾害严重。

(3)水污染潜在威胁大,水环境有恶化趋势漓江是桂林市城市供水水源地,也是主要纳污水体。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排污量亦随之加大,而现有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有限,部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河道,在枯水季节河水流量减少,稀释自净能力很低,使河水质量急剧下降,如1994年1月,桂林市东镇水厂因漓江水源严重污染而被迫停产。

漓江上游植被类型的水文特征与功能评价

漓江上游植被类型的水文特征与功能评价
t he Chi s a n ne e Ac de o, Sce e.Guii inc ln 541 6.Chi 00 na)
Ab ta t sr c :Th e e a in i p e e c e fL j n ie o l ed vd d it ie ee n a y t p s u h e v g t to n u p rr a h s o i a g rv rc u d b ii e n o f lme t r y e 。s c i v
功能有 较大差异 , 主要 表 现 在 对 降 水 再 分 配 、 量 平 衡 和 水 文综 合 调 节 功 能 等 的 差 别 上 。森 林 对 河 川 径 流 水 I 的 调 节 作 用 随 森林 水 文 功 能 的 变 化 而 变 化 。在 评 价 各 种 植 被 类 型 水 文 功 能 的 基 础 上 , 出常 绿 阔 叶 林 是 亚 指
LU Shiho — ng.XI ANG u( a gx nttt f t n ・ Gu n iI siueo Boa 3.Gu n a gxi u n tn mo sRe o n Zh a g Au o o u gina d
a onie ou or s sc f r s f e t,b o dlaff r s 。ma a bo o es 。s r od an r r a e oe t obm o f r t h ub wo d he b. The hy o og c lc r c dr l i a ha a —
维普资讯
第 2 2卷 第 5期 20 0 2年 1 O月
争 ÷ 串寺 牛
水 土 保 持 通 报
Bu l t fS i a d W a e n e v t n l i o ol n e n t r Co s r a i o

漓江鱼类产卵场

漓江鱼类产卵场

漓江鱼类产卵场、越冬场专项调查周解雷建军( 广西水产研究所南宁 530021 )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漓江因其兼收桂林山水之灵气而举世闻名,为世人关注。

据2005年国家及地方的报刊、电视等传媒频频报导:“漓江原来有的150多种鱼类现在只剩10多种了,种类锐减80%以上……”,为什么漓江鱼类资源衰竭得这样明显和严重呢?有必要从诸多影响与制约因素找原因,而鱼类的生殖与栖息环境,制约着鱼类遗传离散性上保持着个体群的生态、形态、生理性状的相对稳定,是水产资源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故有必要对漓江鱼类的产卵场进行一次系统的调查。

历时半年,经沿江测量踏勘,访问了数十专业渔民,把漓江从桂林市木龙渡下行至阳朔县84KM河段主要的鱼类产卵场调查结果报导如下。

1.1 漓江主要经济鱼类及繁殖习性1、鱼类种类的组成漓江自然条件优越,鱼类资源种类繁多,盛产有各种名贵鱼类。

根据调查和有关历史资料记载,漓江共有鱼类142种,隶属于8目、20科、86属,其中鲤科鱼类有86种占61%;其次鳅科13种,占全江9.2%;平鳍鳅科鱼类6种,占全江4.3%;其余14种合计为20属36种,共占全江25.5%。

在这142种中,常见经济鱼类有青鱼、草鱼、赤眼鳟、鳊、倒刺鲃、光倒刺鲃、鲮鱼、岩鲮、南方白甲鱼、鲤、鲫、大眼鳜、刺鳅类、胡鲇、鲇、黄颡鱼等40多种。

还有大眼华鳊、餐、银飘鱼、光唇鱼、棒花鱼、墨头鱼、南方马口鱼、鱲类、鮈、桂林似鮈、鳑鲏类以及鳅科等小型鱼类。

2、主要的繁殖习性由于漓江水浅流急,地势陡,河谷险滩多,使经济鱼类产卵场一般都比较分散,基于不同的产卵繁殖习性要求,除鲤、鲫、大眼华鳊等产粘性卵的鱼类可在干流、支流的静水缓流的区域产卵外,其它大多数的产低粘性或漂浮性卵的经济鱼类,如南方白甲鱼、光倒刺鲃、倒刺鲃、赤眼鳟、鳊、银飘鱼等,则选择在漓江的中、下游的沙滩、深潭、河谷的激流中产卵。

不同江段主要产卵鱼类有明显差异,如渔谚“白骨(长臀鮠)不过兴坪角”,经考证果真如此,这种无鳞鱼兴坪以上的漓江河段极少发现。

湖南水生维管束植物资源调查报告(摘要)

湖南水生维管束植物资源调查报告(摘要)

湖南水生维管束植物资源调查报告(摘要)
唐家汉;钱名全
【期刊名称】《淡水渔业》
【年(卷),期】1981(000)002
【摘要】我省裁培水生植物已有悠久的历史,目前种植芦苇面积90余万亩.种植湘莲、荸荠、茭笋、芋、慈姑和灯心草等面积在30万亩以上。

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群众对开展水体农业的积极性愈来愈高.对广泛开发和利用水生植物资源的要求愈来愈迫切。

这对充分挖掘水体生产潜力.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繁荣市场.活跃经济及发展外贸事业都有积极意义。

为此.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唐家汉;钱名全
【作者单位】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5
【相关文献】
1.湖南莽山自然保护区的水生维管束植物--多样性及其生境特征 [J], 王青锋;王玉国;潘明清
2.认清形态抓住重点确保质量全面提升我省矿产资源管理水平——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彭悦在湖南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J],
3.东平湖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报告(摘要) [J], 王育锋
4.湖南省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葛洪元厅长在全省国土资
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J], 无
5.湖南省加药食品调查报告(摘要) [J], 朱水芝;杨家明;谢开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维管束植物

维管束植物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孢子体特别发达,多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且大多数为单轴分枝的高大乔木。分枝常有 “长枝”与“短枝”之分:长枝细长,无限生长,叶子在枝上螺旋状排列;短枝粗短,生长缓慢,叶簇生枝顶。 状中柱,并生型维管束,具有形成层和次生生长。木质部大多数只有假导管,极少数具有导管;韧皮部只有筛胞 而无伴胞。叶多为针形、线形或鳞片状,极少数为扁平的扇形及椭圆形。线形叶面的气孔纵向单列成气孔线,叶 背的气孔线常多条紧密排列成浅色的气孔带(stomatal band),气孔带之间凸起的绿色中脉区为中脉带,气孔 带与叶缘之间的绿色区为边带。
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主要生活在陆域环境,通常这些植物是绿色植物、具有胚胎且个体较高大。其体内具专 供运输物质的组织,液体在这些组织中可作快速的流动,而达到运输的目的,这些组织就是维管束组织。因此, 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又被称为维管束植物或高等植物,而苔藓、地衣、菌类、藻类植物则被称为非维管束植物或 低等植物。
孢子叶大多数聚生成毯果状(strobiliform),称孢子叶毯。孢子叶毯单生或多个聚生成各式毯序,通常都 是单性同株或异株。小孢子叶(雄蕊)聚生成小孢子叶毯(雄球花),每个小孢子叶下面生有贮满小孢子(花粉) 的小孢子囊(花粉囊)。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界中最高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它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都比裸子 植物复杂。根、茎、叶的内部组织结构更适应于各种生活条件,生殖器官也具有更成功的繁殖能力,所以,自新 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绝对优势。现已知的被子植物约有1万多个属,20多万个种,种的数量占植物界的一半 以上。中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而且,如今仍不断有新的种类被发现;在台湾则约有4000多种。
2.被子植物的胚珠是包藏在由单一个心皮(大孢子叶)或由几个心皮结合而闭合起来的子房之内,比裸子植 物的开放心皮和胚珠裸露要复杂而完善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莲子草
图5-1 凤眼莲
图5-2 喜旱
表5-2
漓江水生维管束植物名录
小 溶 江
阳 朔 兴 坪
灵 川 大 圩
阳 朔 兴 坪
生 态 型
种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
一、眼子菜科
1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inn + + + + 沉水
2 小眼子菜P. pusillus Linn
++
沉水
3 马来眼子菜P. malaianus Miq
毛洲岛汊河长约500m,宽20-30m,水深2-4m,沉水植物生长茂 盛,主要为亚洲苦草,覆盖度达到90%。采集到水生维管束植物15科18 种(详见表5-2)。以生态类型分,有沉水植物6种,漂浮植物3种,挺 水植物9种。
(2)生物量测定 2006年11月25日采集沉水植物定量样品2次。生物量为3040g/m2。亚 洲苦草为优势种类。
2.1.4 漓江阳朔兴坪 (1)种类组成 漓江阳朔县兴坪采样点在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码头上1000m处,江面
宽约80m,最大水深8m,底质为卵石。水生植物以沉水植物为主,亚洲 苦草为优势种,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金鱼藻、穗花狐尾草有相当数
量,生长在水深1-3m的地方,丰水期主航道和滩头基本无水草生长,
+ + 挺水 + + + 挺水
+ + + 漂浮 + + + 挺水
+ + + 挺水 挺水 挺水 挺水 挺水
+ + 漂浮 挺水
+ + + 漂浮
十、蓼科 Polyogonaceae
18 水蓼 Polyogum hydropiper L. + + + + 挺水
十一、苋科Amaranthaceae
19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 + + + 挺水
2 结果
2.1 漓江各采样点分述
2.1.1 小溶江
采样点位于兴安-桂林旧公路桥到小溶江水电站处,河宽50m,水深 0.1-1.5m,卵石、沙质底,水清,见底,流急。丰水期主河道流速大 于0.5m/s。由于无序采砂,河床被破坏,河道上到处堆积采砂剩下丢弃 的粗大鹅卵石,大部分河床干枯,河水从主河道流过,枯水期部分河床 断流。水生维管束植物生长在河边流水较缓的水潭中和岸边。沉水植物 生长在缓流的小水潭,有马来眼子菜、小叶眼子菜、菹草、轮叶黑藻。
本。茎基部匍匐、上部伸展,中空,有分枝,节腋处疏生细柔毛。叶对 生,长圆状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先端圆钝,有芒尖,基部渐狭,表 面有贴生毛,边缘有睫毛。头状花序单生于叶腋,总花梗长1~6cm; 苞片和小苞片干膜质,宿存;花被片5,白色,不等大;雄蕊5,基部合 生成杯状,退化雄蕊顶端分裂成3~4窄条;子房倒卵形,柱头头状。花 期5~11月。生于池沼、水沟。原产巴西。我国在二十世纪初引种,后 逸为野生,现在已遍布全国各地。
11 牛毛毡Eleocharis yokoscensis + Tang et Wang
12 猪毛草Scipus wallichii Nees +
13水莎草Juncellus serotinus
+
(Rottb.) C.B.Clarke
14畦畔莎草Cyperus haspan L.
+
七、天南星科 Araceae
表5-2)。以植物的生态型分,挺水植物最多,有17种,占63.0%;沉 水植物有7种,占25.9%;漂浮植物有3种,占11.1%。从种类组成分 析,绝大部分为广西江河中普生性的种类。
从各个采样点分布看,漓江上游小溶江水生维管束植物种类最多, 有21种,以沿岸的挺水植物为主,有15种,沉水植物次之,有4种,漂 浮植物只有2种。漓江干流3个采样点有20种,挺水植物有10种,沉水植 物有7种,漂浮植物有3种。3个采样点种类数量相当,而且种类基本相 似,木龙渡有17种,大圩有18种,阳朔兴坪有16种。
+ + + + 沉水
二、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
4 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 (Linn.f)Royle
5亚洲苦草 Vallisneria asiatica Miki
三、禾本科 Gramineae
6 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 +
年“两江四湖”一期工程清淤疏浚,底泥很少,水清。在湖中4-5个点
采用拖耙采集底栖动物,未发现沉水性维管束植物。湖底经过疏浚、清 淤,底质为硬泥。岸边有喜旱莲子草生长。
由于桂林市区的河流水生微管束植物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现在两 江四湖经过蔬浚整治,已经与外河相连成为完整的水系,水质清新。预 计经过一段时间后,榕湖的沉水植物将得到恢复生长。
漓江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
何安尤 (广西水产研究所530021)
水生维管束植物是江河和湖泊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 群数量变动对河流及湖泊水域环境有着重大影响,是水域生态系统中最 基本的生物资源,在水域水体生产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水生植 物进行调查研究,在水域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上具有重大意义。
凤眼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茎缩短,根从生于节上,须根发达, 悬浮于水中,具匍匐走茎,叶丛生,直伸,宽卵形至椭圆形,全缘;叶 柄基部略带紫红色,中下部膨大呈葫芦状气囊。穗状花序,花6-20 朵;花被蓝紫色6裂;雄蕊3长3短,长的伸出花被外,3个花丝具腺 毛。花期7-10月,植株高30-100cm。适应性强,喜欢温暖阳光充足 的环境,生长在水田,沟渠,池塘与河流湖泊中。原产于南美洲。我国 在二十世纪初引种,现广布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8m,底质为沙卵石。水生植物以沉水植物为主,亚洲苦草为优势种,生 长在水深1-3m的地方,覆盖度20~30%。主航道及滩头水流急的地方 无水草生长。岸边及沙洲上生长有水蓼、喜旱莲子草。
采集到17种水生维管束植物(详见表5-2),其中沉水植物6种,漂 浮植物1种,挺水植物3种。
(2)生物量 2006年11月24日进行采集定量样品2次。沉水植物生物量为 1136g/m2。其中亚洲苦草1088g/m2,占总量的95.8%,为优势种;轮叶 黑藻48g/m2,占总量的4.2%。
2.2.2 水生植被的分布 水生植物的分布与河水的流速、水深变化、透明度及底质状况等密
切相关;一般在水流缓慢、浅水、透明度大、腐殖质丰富的淤泥或沙泥 底质的库区,水生植物覆盖度较大,种类也较丰富;反之,在水流湍 急、深水、透明度小、石头底质的河段,水生植物种类单调、覆盖度 小,甚至无植被分布。漓江流域的地形地貌属于喀什特地貌,河道底质 多为沙卵石加细纱,水浅流急,四季清澈见底,适宜沉水植物生长,因 此,漓江的沉水植物生长茂盛。
15大薸Pistia stratiotes L.
八、雨久花科
16 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 + (Burm.f.) Pres ex Kunth
九、雨久花科
17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 Laub
双子叶植物
++ ++ ++ 沉水 +++ +++ +++ 沉水
总共采集到水生维管束植物11科21种,丰水期采集到13种,枯水期 采集到16种(详见表5-2)。其中沉水植物4种,漂浮植物1种,挺水植 物16种。
水生植物覆盖度低,呈点状分布,约有1~5%。未进行定量采样。
2.1.2 漓江桂林木龙渡 (1)种类组成 漓江木龙渡采样点在桂林市区伏坡山下,江面宽约100m,最大水深
7光头稗草Echinochloa (Linn.) Link
colonum +
四、浮萍科 Lemnaceae
8 浮萍 Lemna minor L.
+
五、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
9水竹叶Murdannia (Wall.)Brückn.
triquetra +
六、莎草科Cyperaceae
10 藨草Scirpus triqueter Linn. +
1 调查方法
1.1 采样点设置
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与其他水生生物同时进行。在漓江支流的小溶 江电站、漓江的桂林市区木龙渡、桂林榕湖、灵川大圩、阳朔兴坪、会 仙湿地等6个采样点。
1.2 采样方法 定性样品在采样点周边观察后,徒手或用拖草器采集,植被分布和
群落结构的观察同时进行。 定量样品在木龙渡、大圩、兴坪、会仙湿地设定4个采样点,每一采
势。水生植物生物量秋季比春季高。
表5-1 漓江阳朔兴坪水生维管束植物定量测定表 单 位:g/m2
3月
11月
平均值
洲苦草
880
2160
1520
叶黑藻
0
80
40
合计
=SUM(ABOVE) =SUM(ABOVE)
880
2240
1560




2.1.5 桂林市榕湖 榕湖采样点位于桂林市内榕湖,作为四湖的代表采样点。2002
沉水植物呈点状、带状分布,覆盖度在40-50%。枯水季节水草生长茂
盛,覆盖度达到60-70%,在水流较缓的河床水草覆盖度达到以
上。岸边及沙洲上生长有少量水蓼、喜旱莲子草。
采集到水生维管束植物12科15种(详见表5-2),以生态类型分,有
沉水植物6种,漂浮植物3种,挺水植物6种。
(2)生物量 分别于3月、11月采集定量样品2次。3月生物量880g/m2。11月生物 量为2240 g/m2。平均生物量为1560 g/m2,其中亚洲苦草1520 g/m2,占 总量97.4%,轮叶黑藻400 g/m2,占总量的2.6%,亚洲苦草占绝对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