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建筑外环境培训课件(55张)PPT

合集下载

建筑环境学第2章建筑外环境

建筑环境学第2章建筑外环境





紫外线 可见光
近红外线
长波 红外线
0.1μm的X射线~100 m的无线电(γ、X、紫外、可见、红外、微波、短波、中波、长波)22
2.2.1 太阳辐射电磁波
3. 太阳辐射能量比例
进入大气层后,因大气对不同波长的射线具有选择性
的反射和吸收作用,到达地球表面的光谱成分有所改
变,辐射强度也有所改变。太阳高度角??是重要影响
季风:造成季节差异,以年为周期
海陆间季节温差造成,冬季大陆吹向海洋, 夏
季海洋吹向大陆
38
2.3.2 风与大气边界层
2. 大气环流
赤道得到太阳辐射大于地表的长波辐射散热, 极地正相反。地表温度不同是大气环流的动
因,风的流动促进了地球各地能量的平衡。
净增益
盈余区域 短缺区域
辐射增益区
随纬度基本 不变
关 间。如世界时间(本初子午线/格林威治天文台),北京 时间(东经120º/东8时区)
于 ➢ 当地太阳时(真太阳时):太阳在当地正南时为12点, 地球自转一周又回到正南时为一天。
时 ➢ 中国的“标准时”:北京时间=世界时+8小时.全世界共 间 有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按其中央子午线的真太阳时为
该时区的标准时(钟表时间)。相邻时区差为1小时。
反射、散射和吸收的共同影 响,使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 辐射照度大大削弱,辐射光 谱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太阳辐射能的去向
2.2.2 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由三部分组成
直射辐射:为可见光和近红外线(0.32~2.5μm) 散射辐射:被大气中的水蒸汽和云层散射,为可见光
建筑物垂直面上 的直射辐射强度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学第2章_建筑外环境2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学第2章_建筑外环境2
17
设置水景对热岛强度的影响
18
建筑布局与日照
日照的作用
冬季采暖:充分利用太阳能 自然采光需要:适当的散射辐射 心理需要:冬日室内光斑对人的心理有积极作用
影响因素
纬度:决定太阳高度角和日射强度 建筑布局:决定遮挡情况
目标
冬天尽量多:但太阳高度角低易被遮挡 夏天尽量少:但太阳高度角高不易被遮挡
1983年1月26~27日
1982年7月
8
广州市的城市热岛
9
城市热岛的成因
自然条件
市内风速、对天空长波辐射:建筑布局影响对 天空角系数和风场
云量:市区内云量大于郊区 太阳辐射:市内大气透明度低 下垫面的吸收和反射特性、蓄热特性:地面材
料、植被、水体的设置
人为影响:“人为热”
交通、家用电器、炊事产热 空调采暖产热
广州23°08ˊ1.06 0.99 0.95 0.890.920.97 0.5~0.7
26
第五节 我国气候分区特点
两个分区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176-93) 的五个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建筑热工区划标准(GB50176-93)的七 个建筑气候区划分区
27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严寒地区 寒冷地区
小 北
区 风 场
建筑的布局对小区风环境有
重要的影响。北京,在北风 来流 7.6 m/s时,局部 1.5 m 高处出现 10 m/s 的高风速
1
风场的3-D图:1.5m高处

2
合理建筑布局对小区风场的改善
夏季主导风向 南风
北风 冬季主导风向
3
合理的 小区风场 北
建筑布局

风场模拟
4
城市热岛

建筑环境学教学课件

建筑环境学教学课件

◑风水凝结着中国古代哲学、科学、美学的智慧, 有其自身的逻辑关系,风水理所当然地是传统 建筑理论的一部分。 ◑风水为天地之学,涉及天文、地理、易经、八 卦、天干、地支、诗经、书经、洛书、河图等。 风水是一种文化,需学悟兼行,风水是一种认 识上的“系统工程”,其全义,绝非断章管窥 所能理解,其效应也非一朝一夕所能验证。
老子称气为“其细无内,其外无大,充盈天 地”,《庄子*外篇》:“气变则有形,形变而有 生”。在西方,判定“气”的自然科学含义的是 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1676--1716),他提出“气” 即以太的见解。因为物质最初是流动的,毫无硬 度,无间断,无终止,不能分两部分。这是人们 所想象的最稀薄的物体。
水文地质学告诉我们,地球上亿万年来演变而成 的山川河流、自然地貌、地下水脉和地质构造,包含 和产生着各种有机和无机的化学元素,对人体会产生 各种有益或有害的影响,有的地方的人能长寿,而有 的地方的人容易患病或早逝,这都与当地水文地质条 件有关。 传统风水学对所勘察的风水区位的地貌、水流、 水质特别重视,有时还会闻尝土和水的气味,如水味 甘甜应是吉地,水味苦涩是不吉之地。尤其风水学中 的“龙脉”思想,就是现代地质地理学关于山脉、水 流与岩层走向的学问,而风水中“保护龙脉”的思想 ,与现代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观念相融洽。
1. 万物都处在一个天地相应的整体关系中。古 代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太阳,太阴(月亮),二 十八星宿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 规律,发现了它们同地球昼夜节令变化和灾情间 的关系,在把天象当作世界的真实的观念下,试 图通过它来打开认识自然之门。这在宋代,被朱 熹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制约万物的是 “理”,它以一定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地运动着,由最初的混沌,产生了阴阳,进而演 化出天地及一切自然事物。

2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2第二章建筑外环境
由于我国5个时区统一采用东8时区的时间作为标准时间,因此在用式(2-2)求取某地的真太阳时,Tm和Lm均应采用东8时区的标准时和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若将真太阳时用角度表示时,则称太阳时角,简称时角h,是指图2-3的OP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时间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其计算公式为
真太阳时是以当地太阳位于正南向的瞬时为正午12时,地球自转15为1小时。但是由于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随时间在变化,以及地球赤道与黄道平面的不一致,致使当地子午线与正南方向有一定的差异,所以真太阳时比当地的平均太阳时(钟表时间)有时快一些,有时慢一些。真太阳时与当地平均太阳时之间的差值称为时差。某地的真太阳Fra bibliotekT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n——计算日在一年中的日期序号。
赤纬从赤道平面算起,向北为正,向南为负。春分时,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面平行赤纬为0,阳光直射赤道,并且正好切过两极,南北半球的昼夜相等。春分以后,赤纬逐渐增加,到夏至达到最大+23.5,此时太阳光线直射地球北纬23.5,即北回归线上。以后赤纬一天天地变小,秋分日为的赤纬又变回到0。在北半球,从夏至到秋分为夏季,北极圈处在太阳一侧,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夜长昼短,到秋分时又是日夜等长。当阳光又继续向南半球移动时,到冬至日,赤纬达到-23.5,阳光直射南纬23.5,即南回归线。这情况恰与夏至相反。冬至以后,阳光又向北移动返回赤道,至春分太阳光线与赤道平行。如此周而复始。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行程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四个典型季节日,分别为春夏秋冬四季中间的日期。从天球上看,这四个季节把黄道等分成四个区段,若将每一个区段再等分成六小段,则全年可分为24小段,每小段太阳运行大约为15天左右。这就是我国传统的历法——24节气。

建筑环境学总复习PPT课件

建筑环境学总复习PPT课件
与温暖的地表直接接触的空气层,由于导热的作用而被 加热,此热量又靠对流的作用而转移到上层空气。因此, 气流和风带着空气团不断地与地表接触而被加热。
14
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随海拔高 度而变
在同一位置,冬季 大气压力比夏季大 气压力高,变化范 围5%以内
海平面大气压力称 作标准大气压,为 101325 Pa 或 760 mmHg
15

风的成因
风是指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 运动。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 原因,也是风的主要成因。
季风:造成季节差异,以年为周期(海陆间季节温差造成,冬季 大陆吹向海洋,夏季海洋吹向大陆。) 街巷风,高楼风(海陆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影响,风遇障碍物绕行 产生方向速度的变化。)
17
逆温层
原因
地面有冷源 1. 夜间长波辐射 2. 附近有较低温的 海风吹来
正常的温度梯度:地表热,高空冷
18
空气温度
主要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第一是如何调解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 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第二,在室内的空气品质方面,由于大量使用合 成材料作为建筑内部的装修和保温,并一味地为 节能而减低新风量出现了所谓的病态建筑.
4
第二章 建筑外环境
为什么要考虑建筑外环境?
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会通过围护结构,直 接影响室内的环境,为得到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 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必须了解当地各 主要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太阳位置常用两个角度来表示,即太阳高度角b和太 阳方位角A。
太阳高度角为太阳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
太阳方位角为太阳方向的水平投影偏离南向的角度。
➢确定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目的在于进行日照时数、 日照面积、房屋朝向和间距以及房屋周围阴影区范围等 的设计。 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有三:赤纬(d);时 角(h);地理纬度。

02第2章建筑外环境上传2

02第2章建筑外环境上传2
冬至日
北京 3957
24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
Ⅰ、Ⅱ、Ⅲ、
建筑气候 VII气候区
区划
大城市
中小城 市
Ⅳ气候区
大城市
中小城 市
Ⅴ、Ⅵ 气候区
日照标准 日
大寒日
冬至日
日照时数
(h)
≥2
≥3
≥1
有效日照 时间带(h)
8~16
9~15
日照时间 计算起点
底层窗台面
2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
主要城市不同日照标准的间距系数
干冷
寒冷
半干冷
寒冷高原
冬干夏 湿热
冬冷夏热 寒冷
湿热
30
本章复习要点
太阳辐射光谱特点与能量分布 太阳辐射对地球气候是怎么起作用的 气温、有效天空温度、地温、湿度的变化特点 气温变化的原因 长波辐射的概念与作用 来流风的速度分布 影响城市微气候的要素 影响小区微气候的要素 我国的气候分区特点
白天弱,夜间强;晴天无风△T强,阴天风大△T弱 风速大,△T 弱;风速小,△T 强
热岛临界风速——城市风速大到一定数值,城郊气温差别消 失,此时风速为热岛临界风速
U=3.41gm-11.6
6
伦敦的城 市热岛
伦敦地区冬 季月均热岛强 度达到6.7℃ (12 F)
7
北京的城市热岛
北京80年代初城市热岛强度为夏季1.5℃,冬季5℃。 家用空调的普及和车辆的剧增必然导致近年夏季热岛 强度增加。
18
建筑布局与日照
日照的作用
冬季采暖:充分利用太阳能 自然采光需要:适当的散射辐射 心理需要:冬日室内光斑对人的心理有积极作用
影响因素
纬度:决定太阳高度角和日射强度 建筑布局:决定遮挡情况

建筑和场外环境设计概述ppt课件(36张)


3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 是唯一 的方法 。记忆 规律, 还有许 多未解 之谜, 有待我 们继续 探索和 发现。
4.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楷书由 隶书逐 渐演变 而来, 更趋简 化,字 形由扁 改方, 平正而 不呆, 齐整而 不拘。
5.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 ,介于 楷书、 草书之 间的一 种字体 ,是为 了弥补 楷书的 书写速 度太慢 和草书 的难于 辨认而 产生的 。
博物馆建筑组成部分
陈列厅室(对 外) 为观众服务用 房(对外) 藏品库房(对 内) 研究与技术用 房(对内) 行政管理用房 (对内)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
文化性、纪 念性蕴含其 中;
避免雷同, 防止一般化 ,不宜模仿 抄袭。
艺术表现方式
以造型和形态表现博物馆主题的创意 以象征和隐喻表现博物馆主题的创意 以联想和启示表现博物馆主题的创意 以哲理和思想表现博物馆主题的创意
6.会赏析其语言,如从遣词、用句、 修辞等 方面揣 摩、推 敲、理 解作者 炼字达 意的技 巧;
7.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的比较中, 从用韵 、节奏 、音调 三个方 面去品 味其语 言的音 乐美、 节奏美 、韵律 美。
8.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炼。从文章 的标题 “如何 看待数 字时代 的文学 评论” 来看, 文章的 中心论 点是对 这一论 题的回 答。解 答时, 我们要 在整体 阅读的 基础上 ,从文 中找出 最能回 答该问 题的句 子,作 为本文 的中心 论点。
造型风格类型:西方古典风格、民族风格、现代风 格、象形风格
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甲午海战纪念馆
英国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博物馆,2001年建成,由美国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金德设计
柏 林 犹 太 人 博 物 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