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学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作业

历史地理学

学号:1029

姓名:何云锋

1.宋元时期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代北宋时期,一般认为中国气候总的来看还是处于一个比唐前期寒冷而比南宋温暖湿润的过渡时期。南宋后期是温暖期,元代则是寒冷期。这个以南宋为开始的长达800多年的寒冷期,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1)由于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状态,威胁中原农业民族。宋代寒冷和异常的气候在蒙古大草原上一直延续到了13世纪,对蒙古民族的南下西进影响极大。宋代辽的地方政权东丹南迁辽东,一个主要的原因便是原居住地寒冷异常,而辽东地区地热条件优越。其次从宋代开始中国黄河流域已经直接面临北方游牧民族的侵入,北部边防的压力达到前所未有的状况,所以宋面临北方辽·金·蒙古等强大游牧民族的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五代以后,入主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核心地区也越来越靠近东部,威胁中国南方的北方游牧民族也在向东推移。与之相应的是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东移南迁,东亚民族的战争舞台整体东移,..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历史人文轨迹!

(2)由于气候寒冷,黄河流域农业经济衰落,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成为定局。一方面,南宋以来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压力增大,中国北方地区农牧界线南移,北方地区饱受战乱摧残经济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从宋代开始的寒冷气候,对中国北方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北方地区农业经济地位开始衰落。相反,寒冷干旱的气候本身对南方地区影响辐度不大,干旱的气候有利于南方沼泽地区的土壤熟化,反而有利于生产;同时生产力条件已经发展到了最适宜稻作经济的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起来,中国的文化中心,政治中心也随之东移南迁。

这样,宋代在气候变化和北方游牧民族压力的大背景下,北方地区的经济水平总体衰退了,宋代的经济实力从横向来比相对是下降了。财政收支的困难,使军事力量受到极大的影响,造成军事上的积贫积弱。这种贫弱的大趋势并不因元代昙花一现的大趋势而有所变化。

2. 汉唐盛世的气候及对汉唐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强盛时期,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1)长达800年左右的问暖器使大部分作物在黄河流域广泛生存,一些地方可以一年两熟。从春秋战国开始至西汉的温暖期处于我国气候变化的高温期,降水充沛,森林植被以及土壤状态都处于一种良性的自然循环中。同时也是农业技术发展和普及的时期,二者相互促进。在西汉牛耕,马耕技术普及,并且,西北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发明了代田法,通过精耕细作,防旱保守,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其次,统治者推行行之有效的“与民休息”的政策,并且兴修水利保障农

业生产,使西汉社会经济经过60余年的恢复和发展,至汉武帝初年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

(2)自东汉开始气候转向寒冷,对汉代的历史影响也得到了印证。气候由暖转寒,与移民的方向由西北向东南大体一致。汉代匈奴内迁与当时气候灾害关系很大,在边民内归导致农耕区的北界向南退缩的同时,东南地区则出现了中原人南下的移民浪潮,推动了汉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东汉迁都洛阳也与当时经济文化重心的东移有关。

(3)从东汉开始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一个长达近600年的相对寒冷期,这一时期,洛阳晚春普遍降雪,三国时淮河还结冰;到280—289年的十年间每年阴历四月还有霜。在这种气候背景下,形成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高潮,出现历史上有名的“五胡乱华”北方汉民同时也大量南迁。至此,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出现了明显的东移南迁的端倪。这便是秦汉气候变化与历史发展的人地轨迹。

(二)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一个王朝,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上讲都可谓是封建社会巅峰!唐代文明的兴盛,是以当时十分温暖湿润的环境作基础的。气候的温暖时期往往与兴盛的中国封建王朝时期相对应。

(1)温暖湿润的气候造成农牧业界限北移,农耕区扩大。唐代在气候和人为因素的驱使下,农牧业的北线在向北推移。据研究表明,到了唐代这条农牧业界线变成了农耕区与半农半农业的界线,且有所北移,如东段北移到了燕山山脉下,西端向南延伸,达到陇山之西,东北端也可延伸向辽水下游。而半农半牧与牧区也形成一条界线,即阴山山脉西达居延海,东达燕山山脉。这不仅使唐代的农耕区扩大,而且是农耕区与牧区有一个缓冲地带,使唐代边防有一定的当地给养支持,使唐代经济力量增强,军事放眼更加稳固,社会更加稳定,同时也保障了西北丝绸之路的通畅。

(2)唐代温暖湿润气候使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北界北移,产出多样性更明显。据研究,唐代黄河流域水稻种植西起河西走廊,北抵河套,燕山南麓,南至秦岭,淮河,东至于海。分布北线前后时期都靠北一些,分布面积也更广阔。并且,在高纬度的黄河流域发展蚕桑养殖和竹业等需要热量较高的作物。同时温暖湿润的气候可供农作物生长时间增长,农作物生长周期缩短,复种指数提高,直接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作物的高产量多样性一方面丰富了唐代人民的生活,同时在另一方面也更好的促进了国内的农产品贸易,成为唐代商业贸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有利于唐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3)在唐代温暖湿润的气候也是唐代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在这种气候条件下水利建设的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除了中唐在北方地区水利复兴,将西汉的水利工程完全恢复,还新建了一批新的灌区,十分有利于唐代核心区的经济发展。

(4)由于国力发展,唐代也进一步开发了南方广大地区,生产工具的改进使水田耕作技术不断提高,为南方水稻种植和农业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南北方农业的发展和稳固,使全国都处于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最终也使唐朝走向了强盛。

3. 黄河文明产生的气候机理

从地中海到印度广大地区由湿润到干燥而来的沙漠化是人们集中到大河之滨从而诞生古代文明的重要原因。世界古代文明最早产生于易于开发的温带河谷平原地区。

我们认为,距今5000至4000的地理环境早就的黄河文明,其包括气候,土壤,地貌条件。黄河流域在距今5000年到3000年时,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气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