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话中的一些满语词汇

东北话中的一些满语词汇
东北话中的一些满语词汇

东北话中的一些满语词汇(转载)

(2007-08-16 15:17:28)

转载▼

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历史久远、人数众多、文化发达的一支。曾经主宰了中国的命运。由于满族和汉族几百年来的杂居生活,使他们在语言、生活习惯、生产、文化等方面与汉族的差距越来越小。如今,在东北的一些满族自治县里,大多数满族人在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就过上了汉族人的生活。而满族语言,现已被国家认定为濒危语言。

据报道,满族文化的最后遗存地并不在满清的发源地辽宁抚顺新宾县,而是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家子屯,然而即使在那里,在15个以满语为母语的老人当中,说得相对娴熟的只有3人,他们的满语水准还不及祖辈的“一半儿”。这3位老人都已经年过八旬。他们去世之时也就是满语退出历史舞台之日。世界上将再没有活的满语存在。

这个屯子里最老的满族老太太,其实也未曾有过哪怕一天真正的满族生活。

在网上看到关于东北话中一些满语词汇的帖子,特别转载过来,假如几年、几十年后,满语真的消失了,最起码我们还会记得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即使只是一点点,那也是满语存在的证明。

东北话中的一些满语词汇地名

地名

吉林:满语“吉林乌拉”的简称,“吉林”的意思是沿近,“乌拉”的意思是“大川”。

舒兰:满语“舒兰”,意思是果实。

蛟河:满语“蛟河必拉”简称。“蛟河必拉”意为乞丐(叫花子),

哈尔滨:女真语“哈里宾忒”,满语“哈勒费延”。汉译“扁状的岛

牡丹江:满语牡丹乌拉,汉译“弯”。

佳木斯:满语甲木克寺噶珊,汉译“驿丞屯”

延吉市:原满名延吉冈,意为“有岩羊的地方”

和龙市:原满名合隆,意为“山谷”

汪清县:原满名旺钦,意为“堡垒”

图们市:原满名图们色禽,意为“万水之源

抚顺的章党原为满语“扎克党”,意为“松树”。

富拉尔基:达斡尔族语意为红色之岸

梅里斯:如果是满族语的话应该是mailise(买里色)的变音,意为麦子

名词

嘎拉哈:部分动物身上的一块腿骨

卡巴拉:*状物连接处

哈拉巴:肩胛骨

嘎肌窝:腋窝

卡布裆:裤裆

萨其马:一种民间食品

额邻:痕迹

的咕:嘟囔

定嘎巴:结痂

马子:女人;妓女。

窑子:妓院。

刀郎:螳螂。

洋喇:一中能破壳的毛毛虫。

电棒:手电。

瘪犊子:骂人的话。

倒头瘟的:该瘟死。骂人的话。

卡棱子:二百五。

耳刮子:耳光

耳雷子:类似耳光

电炮:打一拳(一般打人脑袋)

一楚子:打一拳头

楚炮:拳头

哈士蟆:东北山区的一种林蛙,现在人管青蛙都叫蛤蟆了棒槌:人参

Pia叽:儿童玩具,圆图片或烟盒叠的。

动词

整:弄、做、喝……

唧咕:吵架

痕兜:训斥。多是上对下教训。

斥兜:斥责。多是下对上不敬反驳。

mia耷:吃的时候的动作,发出声音的那种

弧勒:斜扫

达扫:吃,收拾

撒么:到处看

勒勒:唠叨

掰察:辩论

布愣:摆弄

搁击:令人发笑的触摸(开玩笑的一种方式)

细应:痒

打扮:化装

扎孤:治疗

豁愣:搅和

央告:乞求,请求

个几:磨叨、反复哀求

集合:聚会一处

呵护:照顾,照管

掏腾:挪来挪去

哈腰:弯腰

秃鲁:断开,分开

来(三声):撕。衣服来坏了:扯坏。

垫吧:饿的时候少吃点。

捅咕:弄,碰,淘气。

捅气:同上。

理户:注意

撩次:撩闲、挑逗。

嘎(四声)东:打赌.

呲楞:滑

栽歪:栽而不倒,歪了一下

卷:踢(一脚)

忽悠:骗人

唬咙:欺骗

溜达:散步。

撩(一声):跑

淋达:甩、滴。

拉(二声)拉:掉、滴弄得到处都是!

滑啦:写字草,乱画,胡乱吃饭,急乱收拾东西。

爬拉:胡乱吃饭。

个应:讨厌

卡:摔。卡了一交,卡破了。

乖:摔。乖了一交,乖蒙了。

听(四声):打麻将上听;打:孩子考试没考好挨听了。嗨:打。如:往脑袋上嗨。

眯噔:睡会。

对:同归于尽地拼。如对死他。

销:打。

形容词

埋汰:东西脏;污蔑人。

来(三声)汰:脏、衣冠不整、仪表不拘小节

特(三声)勒:衣冠不整

磕趁:丑

稀罕:喜欢,合意

得瑟:出风头

屿捉:满意,舒服

真漆:清楚

真亮:清楚

邋忽:疏忽大意

激眼:暴怒生气

兀突:水不凉不热

耷拉:下垂

帅:英俊

墨迹:慢吞吞

哈拉:发霉变味,主要指猪肉类的东西和食用油

厉害,熟练。

驴:形容厉害,粗野。

喇碴:多形容女人厉害,不好惹。

咋呼:瞎喊、虚张声势、色厉内荏

利索:又好又快

罗索:话说得烦琐

别扭:不顺心

八咧:荒谬

五机六瘦:百无聊赖

西丽玛哈:粗心大意

扬了二正:心不在焉

含了呼次儿:马马虎虎

吭次瘪肚:吞吞吐吐

二半肯子:不精通,一瓶不满半瓶晃。

哩根儿楞:没用的,用不着

钢钢的:形容程度。他们俩钢钢铁。(关系好)

拔拔的:形容程度。拔拔凉:冰凉。

呜(二声)呜的:形容程度。李连杰的片呜呜打。

哭(二声):形容程度。李连杰的片哭哭干。

车车的:形容状态。虎车车的:猛而傻。膘车车的:笨而傻。

忽忽的:形容状态。膘忽忽的:笨而傻。

涅呵呵:呆傻。

叮当:穷

叮光:形容打架时声音?如叮光一顿揍。

赖唧唧:耍赖。

赖吧吧:勉强。

毙:形容程度好。李连杰的片可毙了。

贼:特别。形容程度。

老:特别。形容程度。也有最小的意思,老儿子就是最小的儿子的意思瞎:形容乱来。

白瞎:可惜

囫囵半片:囫囵不完整

半拉(三声)个

整个浪儿:整个,恰巧。

嘎哈:干吗?

撒楞:麻利、行动迅速

嘎瘩:球状的小东西;地方;也泛指老末儿。

砍儿:地方

疤瘌:伤痕

支楞儿:挺起来.形容人跃跃欲试、植物长的好、衣服笔挺等。

支吧:要打架的样子。

bia叽:嘴一张一合

者道:犹豫不痛快,故意不说出真相,以达到自私的目的。

者:同上,含糊不清,顾左右而言他,有打岔的意思。

欠儿灯:整天不闲着,形容小孩很闹不稳重缺管教的意思

不时闲儿:不闲着

没捻儿:八字没一撇

格路:特殊,另类

个色(音SAI三声):特殊,另类

胎歪:形容人病态发蔫没骨头般

与作:舒服

泰和:舒服安宁

嘎股:怪异的意思

咕哝(固咚):有心眼、心术坏的意思

操蛋:心术坏

邪乎:离奇不可思议

助词

nia:(尼啊连读),用在疑问句(正在进行时)的句尾.如:你玩麻将尼啊?

吧唧:形容程度和状态。如赖了吧唧,*了吧唧。

次:形容程度和状态。如哭次形容笨重急速,火车哭次哭次的;虎次形容猛态;坑次形容慢。注:本内容选自乾隆年间成书的《长白山志》

奉天府abkai aliyangga fu

锦州府junggin fu

锦州junggin jeo

辽阳州liyooha antu

金州aisin jeo

复州dahvngga jeo

宁远州goloki nikton obure jeo

义州jurgangga jeo

耀州eldengge jeo

承德县erdemu aliha hiyan

锦县junggin hiyan

海城县mederi hoton i hiyan

盖平县taifin i elbeku hiyan 开原县keyen hiyan

铁岭县tiyeliyen hiyan

字海县mederi niktongga hiyan 岫岩城sehehun hoton

熊岳城lefungge hada hoton

牛庄城ihangga gaxan hoton

山海关xanaha furdan

天柱山abkai tura alin

隆业山doro be mukdembuhe alin 启运山forgon neihe alin

盛京mukden hoton

沈阳simiyan hoton

兴京yenden hoton

赫图阿拉 hetu ala

东京dergi heqen(今辽阳)

抚顺fusi hoton

开原keyen hoton

萨尔浒山 sarhv alin

界凡山jaifiyen alin

界凡城jaifiyen hoton

大凌河城 dalingho hoton

小凌河站 xolingho giyamun

老边站fe jase giyamun

巨流河站 jurhuju birai giyamun

辽河liyooha bira

太子河tasha bira

苏克素护河 suksuhu bira

浑河hunehe bira

英厄边yengge jase

彰武台janggvtai

凤凰城fuhaqan hoton(今凤城)

威远堡horongge jase

卤兼厂giyamqin

广宁guwangning

吉林girin hoton

宁古塔城 ningguta hoton

伯都讷城 bedune hoton

三姓ilan halai hoton(今黑龙江依兰县)拉林lalin

阿尔楚喀 alquka hoton

打牲乌拉城 butha ula hoton

浑春hunqun hoton

额木赫素罗 emehe soro

巴延鄂佛罗边 bayan oforo jase

伊通itun

赫尔苏hersu jase

布尔图库边 burtuku jase

布尔噶图城 burgatun hoton (girin de bi)

拜色城baise hoton

富尔丹城 furdan hoton (ningguta de bi)

赫哲费雅哈 heje fiyaha

铂伯sibe

爱河aiha

绥分suifen

长白山golmin xanyan alin

望祭山hargaxame weqere alin(girin hoton debi)松花江sunggari ula

黑龙江sahaliyan ula

齐齐哈尔城 qiqigar hoton

墨尔根城 mergen hoton(今嫩江)

呼兰城hvlan hoton

呼伦布依尔城 hulun buir

鄂登城oden hoton

彻赫德城 qehede hoton

瑷珲城aihvn hoton

扎哈苏城 jagasu hoton

尼布楚城 nibqu hoton (oros i ba )

雅克萨城 yaksa hoton (oros i ba )

索伦solon

达呼尔dahvr

素约勒济 xoyolji

鄂哆哩城 odoli hoton (emehe soro debi )(今敦化)洼里城wali hoton (五国兴城 ilan hala debi)

费由城fio hoton (hunqun debi)

牛山城ihan alin hoton (ula debi)

驴城eihen hoton (lalin debi)

佛塞很城 feshen hoton (bedune debi)

蒲城okjiha hoton (bedune debi)

土门江tumen ula

雅绿江yalu ula

嫩江non ula

呼尔哈江 hvrha ula(今牡丹江)

乌苏里江 usuri ula

分享:

2

已喜欢

东北方言词典(精华版)

A āi [挨剋] āi kēi 受到指责、训斥。[例]那家伙~多少次了,也没脸。 [挨梃] āi tìng 挨打,挨揍。[例]“李老疙瘩不~,是不会那么老实的。” [哀咕] āi gu 央告。[例]“小白鞋怎么~,他就是不答应。 ài [爱小儿] ài xiǎor 贪便宜,图小利。[例]那个姜老板是个土鳖财主,贪财~…… B bā [八杆子拨拉不着] bāgān??zi bō??la bù záo 互不相干,毫无联系。[例]“好好念书,是正经,别成天弄那些~的事情。” [八字没一撇] bāzì mé yī piě指事物尚无头绪。[例]别听他瞎扯,那事~呢。 [叭叭的] bābā??de 说话侃快、脆生。[例]那丫头说话~,就是做起事来糊涂。 [巴锔子] bājūzi 锔子。[例]“青砖面的锅台,秫秸穿的锅盖,打了三个~的水缸……”(《回头草》,载《绿野》1981年第3期) [笆篱子] bālí??zi 监狱。[例]“大前年,他躲劳工,藏在松木林子里,韩老六告了状,他被抓去蹲了三个月~,完了送到进寿当劳工。”(《暴风骤雨》) [扒瞎] bāxiā撒谎。[例]“二老歪,你寻思我~哪!”(《风雨月亮泡》),载《说唱艺术》1982年第1辑) bá [拔尖儿] bá jiānr (1)好胜,抢上。[例]二丫头在姐们里最能~。(2)居首位。[例]他在班级里学习~了。 [拔犟眼子] bá jiàng yǎn??zi 脾气执拗;说极端的话。[例]李二最能~,谁也犟不过他。bǎ [把家虎儿] bǎ jiā hǔr 过日子俭朴,不乱花钱[例]赵大嫂真能过日子,是个~。 [] bǎ??ba 屎。[例]别让孩子到处拉~。 bāi [掰扯] bāi??che 说话,讲道理。[例]“杨大叔,让我把破沙发拉回家去,~~看到底是谁跟我过不去。”(《北方曲艺》)1983年第3期) bái [白眼狼儿] bái yǎnr láng 指忘记别人情份或心意狠毒的人。[例]那小子是个~,你可不能理他。 bǎi [摆儿摆儿的] bǎir bǎir??de 神气的样子。[例]看人家~,挺有派儿。 bài [败家] bài jiā挥霍浪费。[例]那小子,纯是个~子。 [拜年嗑儿] bài nián kēr 恭维人的话。[例]那家伙真会说,满嘴~。 bān [班儿对班儿] bānr duì bānr 指年岁和其他方面相仿的人。[例]“那张大发是多好的孩子呀,从小和桃花~一块玩。”(《愁女难嫁》,载《春风》1983年第1期) bǎn [板板正正] bǎn bǎn zhèng zhèng (1)行动不越轨。[例]他干啥事都~。(2)衣物规整。[例]人家的衣服都是~的。 [板脚] bǎn jiǎo 因为鞋底太硬,脚在鞋子里面不舒服。[例]这双鞋太~了。走不上二里地他脚非磨起泡不可。 bàn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初稿)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 绪论 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多数方言的形成,是由于封闭、阻隔、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的原因。每个地方的方言在经过了历史的洗礼后都会有所变化,经济在变化,生活环境在变化,地方方言也会有所变化。有的地方语音的变化比较大,比如吴方言,“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语音在近年来发生了更多变化,即使是没有受过专门语音训练的苏州人,也能较明显感受到苏州新老派方言发音的区别。”东北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种,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这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十分吻合。 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距比较小,普通人能够通过语调感受到区别。人们可以比较容易通过语调判断出说话者是东北人。30~40年代的老人与我们80年代后的年轻人用词上就有很大的差距。一个纯粹的并且受普通话影响不大的南方老人,几乎是很难听懂东北的老年人所说的他们那个年代的东北方言;相反,如果听六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后的人说话就会很容易了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就是80年代后的年轻人已经把很多古老的比较生僻的地方方言中的日常生活用语自觉地排斥了。不过语音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是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实现象的认识的变化紧密联系着的。”日常生活词汇的变化,在东北方言中最明显。不同类的词汇变化是不同的,变化的方式也有很多种。东北方言的变化方式也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归纳:词语用法的扩大或缩小;意义的扩大或缩小;词语的消亡;新生的词;词义的转移。 随着东北俗文化的推广,东北小品频频出镜,这也让各个地方的人熟悉了东北方言。但是很多人只是能从语调和句调中听出东北方言的特点,如果从历史经济学角度研究,东北方言的日常词汇经过了时代的变迁,变化尤其明显。词汇的变化以60年代左右的人为一个过渡,他们既用三四十年代使用过的词,也掌握很多新生于八十年代以后的流行语,他们的词汇是一个新与旧的混合。很多词已经逐渐消失,这些词大部分都是表现一些日常用品和具体实物的词语,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在不断更新换代,有些已经被淘汰,比如:巴锯子、电匣子、柪子等,这些事物的淘汰使得相应的词也随之消失。新的科技也引进了新的生活用品,比如:电脑、空调、手机等等。新事物的产生,也伴随地产生了大量的新词。旧词的消亡和新词的产生在东北方言词汇变化中是最为明显的现象。 “词义的演变是指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现实现象的变化自然会引起词义的变化。”东北方言的演变也与这个大方向相同:一是城市里面的语言,影响了乡下方言。城市的发展较农村快,接触的新生事物也相对较多。语言的流通性很大,更新换代的频率也比农村要高;二是经济发展地区的流行语影响了城市语言。一般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快,其生活中的新生事物就会很多,这样就会带动一个地方词汇的更新。三是受了普通话的影响。

智慧树知到《普通话口语训练》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

智慧树知到《普通话口语训练》章节测试[完 整答案 ] 智慧树知到《普通话口语训练》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在我国,“普通话”是指 A:普普通通的话 B: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C:北京话 D:普通人说的话 正确答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全社会推广普通话 A:很有必要 B:没有必要 C:无所谓 D:有必要 正确答案:很有必要 3、在我国,推广普通话工作 A:不清楚 B:仅列入《教育法》 C:已列入《宪法》 D:仅有一般规定 正确答案:已列入《宪法》

4、国家公务员的普通话水平不低于( )。 A:三级甲等 B:二级乙等 C:二级甲等 正确答案:三级甲等 5、某一方言区的一种语音现象,只有该方言区的人才能理解和使用,也是那一小社会区域的人们约定俗成的。因此,( )是语音的根本属性。 A:物理性 B:社会性 C:生理性 正确答案:社会性 6、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有( )等特点。 A:每个音节都必须有声调 B:一个音节最多有三个音素 C:一个音节最少要有一个辅音音素 D:一个音节中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现象 E:一个音节若只有一个音素,这个音素一般得是元音音素正确答案:每个音节都必须有声调,一个音节中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现象,一个音节若只有一个音素,这个音素一般得是元音音素 7、普通话音节中不能缺少的是( ) A:声母

C:韵腹 D:韵尾 E:声调 正确答案:声母,韵腹,声调 8、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中,元音不等于韵母,辅音不等于声母。( )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9、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最多可由四个音素构成,最少有一个音素。( )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10、普通话共有三十八个韵母,根据内部不同构成成分可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类。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二章 1、声母,就是汉语音节中开头部分的( )。

常用东北方言条

常用东北方言条 1、噶蛤——什么事,干什么 2、咯龄盖儿——膝盖 3、卡了——摔倒,栽跟头了 4、埋汰——脏,不讲卫生,邋遢。埋汰人,比喻侮辱人。 5、该里:热闹的集市 6、唠扯——聊天与唠嗑同意 7、杠杠——最好、非常好 8、你装呐——你在装模做样 9、的瑟——指人不好看、不雅观惹人生气的吊儿郎当的样子10、肖——打11、整事儿——装腔作势,故意作出某中行为。(也用于做爱的意思)12、麻溜——快一点儿。13、贼:副词,与很、特别一个意思。14、沙棱地——速度。15、寒碜——(一般指穿着不好)科碜——(一般指长相难看)16、秃撸反涨——说话、办事反反复复17、界壁儿——邻居,指隔着一堵墙的邻居18、捣扯——收拾,整理,一般指洗脸梳头之类的。19、了了——墨迹、唠叨20、秀篾——腼腆,拘束21 B车或者 BB车车——唠叨着然人生气的话22、老蒯——老伴儿(爱称)23、远点儿煽着——离我远点儿,滚蛋24、急眼——发火、愤怒25、老鼻子——特别多(和贼多同意)26、滚犊子——滚蛋(一般用作生气)27——抓瞎——胡说、乱说28、咋整——怎么办29、囫囵个——全部30、堆随——脚软、站不起来. 31、闲嘎嗒牙:一般指吃东

西如嗑瓜子32、熊色(sai三声)——熊样33、晒脸——调皮捣蛋、逞能、逞强34、干巴地——一般形容吃东西或者皮肤没有水分35、山炮——傻36、背不住——可能、也许37炮仗——鞭炮38、不远匣——指不太远39、扯蛋——胡说八道40、刺挠——痒41、没眼力件儿——形容一个人不会来事儿。42、敞亮——视野开阔、心胸宽广够义气43、包源儿:全部(比如一个人把一桌子饭吃没)44、点儿正(背) ——运气好(坏) 45、挡害——碍事46、二虎八鸡——傻乎乎和山炮同意47、二椅子——不男不女48、疙不溜脆——十分流利地49、裹——吸,吮50、哈喇子——口水51、干仗——打架52、计各——闹别扭53、尿性——有骨气,真汉子54曲咕——小声说55、铁子——哥们,好朋友。有时也指男女不正当关系如老铁56、五迷三道——迷迷糊糊一般指喝酒喝多了57、稀里马哈——马虎58无机六瘦——形容无聊到了极点,闹心,不知道干什么。59 、暴土扬尘——满天灰尘,扬沙天气(沙尘爆)。60、洋当二正——不认真,三心二意。61、埋了咕汰(埋了八汰)——邋遢。62、 得得(四声)搜搜——炫耀,让别人看不惯。63得得(一声)搜搜——发抖。64, 吭吃瘪肚——形容说话结巴,语无伦次。

东北方言常用词汇集锦

东北方言常用词汇集锦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 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东北方言常用词汇集锦,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和传承文化的载体,博大精深。东北方言更是绚烂多彩。富于传情达意,展现东北人民彪悍、热情、开朗的性格,可以说东北话就是东北人性格的一种外在展现。今天,先列举一些比较常用的东北方言词汇,供各位鉴赏和学习,将来在到东北旅游,也就不需要翻译啦。昨天还有朋友说,除了照片以外什么都没看懂,这回不要紧了,有以下词汇垫底,再多的东北话也能看懂和听懂啦。 四级东北话词汇: 1,喇子:塑料水桶 2,喂得罗:下小上大的水桶 3,棒槌:人参,引申指能力差的人。 4,苞米:玉米 5,被垛:几床被垛在一起 6,哈喇:肉和油变质称

7,砬子:陡峭的石头山 8,喝咧:唱歌 9,喇忽:遇事疏忽 10,列巴:面包 11,母们:我们 12,那嘎哒:那个地方 13,干哈:干啥 14,稀罕:喜欢 15,贼:非常和特别,很 16,犊子:混蛋 17,扯犊子:闲扯、不干正经事 18,埋汰:脏 19,的瑟:不务正业或臭美XX免费论文大全20,整个浪儿:全部 21,随份子:随礼,随人情 22,松明子:含松脂的木柈儿 23,水筲:雪花铁做的上下一样粗的水桶24,双棒儿:双胞胎 25,甩剂子:发脾气 26,上外头:上厕所 27,上赶着:主动 28,善茬子:指软柔可欺的人

29,傻得呵的:痴呆的样子 30,傻拉吧唧:傻拉吧登,憨傻,痴呆 31,扫帚疙瘩:磨残的扫帚 32,赛脸:小孩不听话,给点阳光就灿烂。越不让干什么,就越干什么 33,隔路:泛指人的个性强,不愿与人交流,不合群。34,得瑟:泛指人不稳重,做事爱出风头。 35,胳应:讨厌 36,嘎咕:泛指做事与与众不同。 37,小嘎:就是指十多岁的小孩。38,半拉子:未成年的劳动力,只能顶八个成年人。 39,假假咕咕:不实在,辜负了别人的热情。40,图鄙:被骗或被耍了,还不知道,有有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的意思。 41,玻凌儿盖:膝盖 42,做喔:立刻 43,麻溜:快点 44,扒拉:用手或工具挪开物体。拨弄45,挠啃:泛指很久没有沾油水,或相关的东西。46,得意:喜欢。 47,掰扯:理论、研究,分析,计算,说道理48,白唬:就是说不着边际的话,能说,通常指能瞎说49,备不住:有可能,也许 50,刺挠:身上痒。

普通话考试真题

普通话水平测试题10 一、读单音节字词100个 碑潘发逮蹄您槛该克行就掐萧折处申日邹 擦色癌撒藏紫纫漱揣赵镶求浸鹤铐刮俩挪 舔岛废酶匹蚌篇谋粉等图农辆滚亏划讲轻 宣郑疮耍若怎窜寺欧散曾润浊旬权剧怀逛 乱女褪拢丢灭品别凭绿免定童虐晕略绝群 雄用镖免卷穷鸣晃损转 二、读双音节词语50个 北方跑步脉搏封建代表提供纽扣儿辽阔挂号 枯燥黑夜卷子确诊狭长这会儿丑恶沙滩然后 赠言参差散发玩意儿虽说伤心差点儿知道乡亲 坏处汪洋管理暖和贴切品德面容佛教顿时 女儿旅途逛荡困难轰鸣迥然群居循序抓阄儿 率领若干从犯虽说停滞 三、朗读 一次,仪山禅师洗澡。 水太热了点,仪山让弟子打来冷水,倒进澡盆。 听师父说,水的温度已经刚好,看见桶里还剩有冷水,做弟子的就随手倒掉了。 正在澡盆里的师父眼看弟子倒掉剩水,不禁语重心长地说:“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是贵是贱,都各有各的用处,不要随便就浪费了。你刚才随手倒掉的剩水,不就可以用来灌浇花草树木吗?这样水得其用,花草树木也眉开眼笑,一举两得,又何乐而不为呢?” 弟子受师父这么一指点,从此便心有所悟,取法号为“滴水和尚”。 万物皆有所用,不管你看上去多么卑微像棵草,渺小得像滴水,但都有它们自身存在的价值。科学家发明创造,石破天惊,举世瞩目,然而,如果没有众人智慧的积累,便就终将成为空中楼阁,子虚乌有。 鲁迅的那段话也掷地有声:“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落花水面皆文章,好鸟枝头亦朋友。”当年朱熹就曾这样说过。 如果你处在社会的低层——相信这是大多数,请千万不要自卑,要紧的还是打破偏见,唤起自信。问题不在于人家怎么看,可贵的是你的精神面貌如何? (《珍视自己的存在价值》,全国普通话广播大赛规定稿件第9号) 四、说话(任选一个题目说3分钟) 1. 我看廉政建设 2. 我的学习生活

东北方言词典

东北方言词典 A āi [挨剋] āi kēi 受到指责、训斥。[例]那家伙~多少次了,也没脸。 [挨梃] āi tìng 挨打,挨揍。[例]?李老疙瘩不~,是不会那么老实的。? [哀咕] āi gu 央告。[例]?小白鞋怎么~,他就是不答应。 ài [爱小儿] ài xiǎor 贪便宜,图小利。[例]那个姜老板是个土鳖财主,贪财~…… B bā [八杆子拨拉不着] bāgān??zi bō??la bù záo 互不相干,毫无联系。[例]?好好念书,是正经,别成天弄那些~的事情。? [八字没一撇] bāzì mé yī piě指事物尚无头绪。[例]别听他瞎扯,那事~呢。 [叭叭的] bābā??de 说话侃快、脆生。[例]那丫头说话~,就是做起事来糊涂。 [巴锔子] bājūzi 锔子。[例]?青砖面的锅台,秫秸穿的锅盖,打了三个~的水缸……?(《回头草》,载《绿野》1981年第3期) [笆篱子] bālí??zi 监狱。[例]?大前年,他躲劳工,藏在松木林子里,韩老六告了状,他被抓去蹲了三个月~,完了送到进寿当劳工。?(《暴风骤雨》) [扒瞎] bāxiā撒谎。[例]?二老歪,你寻思我~哪!?(《风雨月亮泡》),载《说唱艺术》1982年第1辑) bá [拔尖儿] bá jiānr (1)好胜,抢上。[例]二丫头在姐们里最能~。(2)居首位。[例]他在班级里学习~了。 [拔犟眼子] bá jiàng yǎn??zi 脾气执拗;说极端的话。[例]李二最能~,谁也犟不过他。 bǎ [把家虎儿] bǎ jiā hǔr 过日子俭朴,不乱花钱[例]赵大嫂真能过日子,是个~。 [] bǎ??ba 屎。[例]别让孩子到处拉~。 bāi [掰扯] bāi??che 说话,讲道理。[例]?杨大叔,让我把破沙发拉回家去,~~看到底是谁跟我过不去。?(《北方曲艺》)1983年第3期) bái [白眼狼儿] bái yǎnr láng 指忘记别人情份或心意狠毒的人。[例]那小子是个~,你可不能理他。 bǎi [摆儿摆儿的] bǎir bǎir??de 神气的样子。[例]看人家~,挺有派儿。 bài [败家] bài jiā挥霍浪费。[例]那小子,纯是个~子。 [拜年嗑儿] bài nián kēr 恭维人的话。[例]那家伙真会说,满嘴~。 bān [班儿对班儿] bānr duì bānr 指年岁和其他方面相仿的人。[例]?那张大发是多好的孩子呀,从小和桃花~一块玩。?(《愁女难嫁》,载《春风》1983年第1期) bǎn [板板正正] bǎn bǎn zhèng zhèng (1)行动不越轨。[例]他干啥事都~。(2)衣物规整。[例]人家的衣服都是~的。 [板脚] bǎn jiǎo 因为鞋底太硬,脚在鞋子里面不舒服。[例]这双鞋太~了。走不上二里地他脚非磨起泡不可。 bàn [半拉架] bàn lǎ jià技术不够熟练。[例]?孙占江铁了心,一拍大腿说:‘沈风,我豁出这条命,跟你到外头闯荡,火里来,我火里去。踢开头三脚,就有了~’。?(《马加文集》⑤)[半拉克叽] bàn lǎ kē jī不完整的东西;半完成的活计。[例]那犁杖他弄个~,就不干了。

东北话大全

东北话大全 满语词汇保留在汉语中满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满族发源于长白山,后入中原。清代鼎盛,人数有数百万。清室灭亡,满族仍存。它先是采用了汉字,后又逐渐采用了汉语。目前,齐齐哈尔北面有个小村子叫“三家子”。据称仍有居民会说满语,小学还有满语课。历史上这里住着计、孟、陶三姓的老百姓,都是满族。不过,现在那里讲满语的年轻人也不多了。我国现存满语档案尚有《满文老档》《满州实录》等上百万件。当前仅有目录。翻译原文已经是十分困难的事了。 满语有元音音位6个,辅音音位19个。字母40个。另还有拼写外来词的外来音字母。玄烨谕博达礼等人编有满文分类词书,收词一万二千余,按音序排列。黑龙江省有满语研究所。研究满语的出版物有《基础满语概论》、《满语文法会要》等专著。源于满语的汉语词语很多。比如昆虫“蝼蛄”,俗称“喇喇姑”。“嫫嫫”又作“嬷嬷”,指奶娘;“妞妞”又作“妞儿”,指小女孩。老北京人在反驳对方或表示鄙视时,喜用语气叹词——“姥姥”!这个词儿也为源于满语的音译词,词义当然不指外祖母,而表示强烈的“不信、不服”的含意,潜台词是“没门儿、少来这套”。 源于满语的汉语音译词还有——啰嗦、喇忽、埋汰、胳肢、

瘆等。例如“啰嗦”指说话、办事不利落。“喇忽”是粗心、疏忽的意思,如“你这个人呐,太喇忽啦!”“骨立”是称赞物品外形精美。东北方言“埋汰”是肮脏的意思。“胳肢”指在别人腋下、脚心等处抓挠,使发痒发笑。“瘆”是害怕、恐怖的意思,如“这个倒霉玩意儿,看着就瘆得慌!” 在清朝时期,呼和浩特的满族全都使用蒙语,而且大都满蒙汉语兼通。辛亥革命后,满族才改说汉语。时至今日,依然还有不少满语词汇保留在汉语中。以下列举一些,同大家分享。满语蚂螂(蜻蜓,现在依然有人用蚂螂眼来形容眼神不好的人)、懒散(不振作,提不起精神做事)、捅娄子(闯祸)作贱(故意取笑)、埋汰(不干净、脏)胡里巴图(头脑不清楚)、兀里巴图(水不凉不热,比喻办事不利索)、麻利(办事利索干脆)、密得吗德儿(不明不白)、哈喇子(口水)、拉忽(粗心大意)、央计(说好话)、巴不得(盼望以久)、哼多(训斥)、随和(原意劳累现为顺从用来形容好相处)、掰扯(查看、分析)、胳肢(搔腋下)、哈喇味(食物变质有味)、苛答(给人受气)、把仕(匠人)、赤马糊(眼屎)、消停(安静)、糟践(损坏)、折腾(翻来覆去)、瞅(看)、贼呼啦(窃贼,现也常用来形容人不老实,不可信)、汗沓儿(衬衫)、累赘(不利索、负担)勃勒盖(膝盖)、沁(也作`胡沁`意为胡说八道)、姑爷(女婿)、姑娘(女儿)。东北话和北京话中的“满语”对比 东北(满洲)是满人的“龙兴之地”,北京是满人在“关内”的聚

东北方言

东北方言 1个字 抠、嘎、黑、皮、骚、帮、胖、民、上、整、揍、弄、歪、瞒、脍、二、呛、银、贱(便宜)拽(拉) 2个字 嗯呐(行、可以)、咋地(怎么的)、噶哈(há)(干什么)、棉脑(棉袄)、栽子(种子)叫驴(公驴)、明个(明天)、鼓捣(弄)、噶拗、杠唧(叫真)、吗玲(蜻蜓)、夜个(之前)、撂下(放下)邀么(估计),幺幺(称重量)电炮(用拳击打,通常指脸)划拉(聚拢) 鼓求(弄)、噶咕(特殊)、犟咕(叫真)、嘘呼(吹牛)、倒嚼(反刍)、开壶(开张)、昨个(昨天)、出溜(溜达)、打鸣(鸡叫)、白呼(吹牛)、下奶(催奶)、 夜个、昨个(昨天)前个(前天)、锃亮(非常亮)、唠嗑(聊天)、忽悠(蒙骗)、吃咂(吃奶)、骒马(母马)、连桥(连襟)、一码(全是)、八瞎(撒谎)、悬乎(夸张)茅楼(厕所) 骚性(好色)、羽牛(母牛)、妯们(妯娌)、横是(可能是)、圈拢(拉拢)、邪呼(严重夸张)、操蛋(很差劲)、溜需(奉承)、唬弄(欺骗)、叫叫(用柳树皮做的管笛) 血呼(夸张)、牛子(阴茎)、懒子(阴囊)、埋汰(脏)、老盯(经常)、欠儿蹬(多事)、咋整(怎么办)、打栏()、养汉(女偷情)、当腰(中间)、夹生(半生不熟)、晃常(有时)

咋地(怎样)、反群、连裆(狗性交)、守铺、喀拉(不好)、盯吧(总是.一直)、坐地(马上、当时)、白扯(白费)、鸡尖(鸡屁股)、鸡吧(阴茎)、噶答(水痘)、人家(别人、自己) 瘪子(稻谷里面没有粮食)、立马(马上)、隔叽(挠身体上的敏感部位让你发笑)、扯蛋(瞎说、干闲事)、开腚(擦屁股)、走道(走路)、糨子(浆糊)、自个儿(自己)、约么(估计)、磨叽(絮叨) 拉巴(提拔,帮助)、拉疤(粗糙)、伐送(出殡)、黄了(没成,泡汤了)、破闷(猜谜)、霸道(厉害)、拔干(大便干燥)、汆稀(拉稀)、寻思(想)、反蹬(反胃) 上货(进货)、上该(上街)、得瑟(折腾)、刺挠(痒痒)、诡道(诡计多端)、渍扭(不利索)、叨登(倒卖、连续动作)、带劲(有型)、够戗(没把握)、旮旯(偏僻狭窄)、嚼兴(敏感)、洋火(火柴)、瞎虻(牛虻)、捋管(手淫)、糗了(发霉)、稀罕(喜欢)、顺甜(味道甜)、老脍(女老伴)、当街(大街)、尿兴(厉害,特殊)、撩骚(挑衅)嚎唠(叫唤)、梏咚(蔫吧坏)、蔫吧(没精神.内向) 哧、遢拉(拖鞋,趿拉着脚)、噶气、皱吧(不平整)、挂掌(给牲畜上铁 掌)、出蓼、坷趁(难看)、吧唧(形容嘴张合的声音)、咋唬(吵嚷)、麻爪(吓呆了)、拨拉(拨动)、撒嘛(东张西望)、白瞎(浪费)齁咸(特别咸)候候了(吃咸了) 3个字

普通话真相

普通话真相:满州人的蹩脚汉语 我们都知道日本人讲英语讲得极其蹩脚,但如果日本统治了英国,那么统治者那蹩脚的英语就会成为通用的语言。这种天方夜谭的事儿就发生在中国。现在通行的普通话,其实是操阿尔泰语系的蒙古族、鲜卑族、女真族等等游牧民族学习汉文时所说的蹩脚汉语,但他们成了统治阶级,于是他们说的蹩脚汉语就成了国语。 400年前的北京话:吴语 北京自建城以来经历过了许多个朝代的变迁,自古以来北京话有过多少变化?如何变化?从历史上讲,400多年前的明朝末年,从意大利来的传教士利马窦曾用罗马拼音记录了大量的当时的北京话,这些记录至今尚保存着。从利的记录中可以明白无误地看出:当时的北京话是有大量入声字并且没有zh、ch、sh等翘舌音的语言。这说明了当时的北京话不是现在的北京话,也不是现在的普通话,因为无论北京话还是普通话都不具备这些特征。同时也说明了北京话和普通话的历史都超不过400年,400年前的北京话是明朝的官话(考证为吴语)。 北京出现第二语言:满语 满人入关进驻北京后,为了小区的安全等政治因素,满人把紫禁城周围10哩之内的汉人全部赶走而专属满人居住,这个范围称为北京的内城,而10哩之外称为外城。于是,北京城出现了两个社群:满人社群和汉人社群,这是阶级、语言和居住地域等都十分分明的两个社群,北京城也就出现了两种语言:明朝官话和满语。任何语言都是跟人群一体的,当时北京的两种语言的地域差别是:内城说满话,外城说明朝官话。 满语的分化——满式汉语 由于满语是一种北方民族的语言,满人草原、丛林的原始生活以及满族短暂的历史文化局限了满语的成熟水平。可以说,满语是一种比较原始的语言,不论它的发音、词汇以及语法等都十分的原始和不成熟。即使在北京,满语也难以满足日常生活使用的需要,北京的动植物、建筑、日常用品等很多东西都是满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些东西用满语都很难描述和交流。在满人和汉人之间是这样,在满人跟满人之间也同样无法把日常生活所碰到的东西表达清楚,至于像汉人的建筑工程用语、艺术语言、医学及其它科技用语等高级语言使用则更加无法表达,当时的形势是满语在北京面临无法交流的危机。面对有几千年历史的千锤百炼而成的汉语,满人虽然夺取了中国的政权,然而其语言却难以胜任统治中国的使命。但是满人作为中国的统治者却不得不面对要使用语言的生活政治现实。小至为了自己日常生活的表达,大至为了统治中国的政治需要,满人都迫切需要一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周围生活的语言。改造满语已经是来不及了,满人除了学习和模仿汉语之外别无他法,因此,套用北京汉人的语言(包括词汇和语音)成了唯一的选择,于是第三种北京话出现了——满人学讲的蹩脚汉语(暂且把这种语言叫做满式汉语) 第三种北京话的形成——内城北京话(mandarin) 北京城里的一棵小树、厨房里的一件工具,用满语都无法表达!因为满族人的祖先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植物,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工具,这就是当时统治中国的满族人所遇到的严酷的语言现实。满语要继续说下去,除了直接使用北京外城汉人的语言的词汇和模仿他们的语音之外再也没有第二种可能!就像日本皇军学说中国话:「你的,八路的,干活?」一样,北京内城的满人开始了他们艰难的模仿汉语的历程。 但是满语对比汉语有它先天的残疾,首先,入声字一下子就全丢了,这就是汉语同音字增多最根本的历史原因,用满语套学汉语的发音更是不伦不类,可以肯定地说,这是发音最糟糕的汉语。但是,历史就是这么残酷,满人的这种蹩脚汉语比起日本皇军的蹩脚汉语要幸运得多了,随着使用人口的增加,这种让当时的汉人老百姓笑掉牙的蹩脚汉语成了清朝统治阶级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早期的普通话(暂时使用英语的称谓把这种语言称为mandarin,读作‘满大人’)。

东北方言中的日语词汇

科技信息2012年第35期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0引言 众所周知,汉语对日本语言文字的影响是最大的,日本原本是个没有文字的国家,现在使用的日本文字(平假名、片假名、汉字)是在隋唐时期从中国引进的。很多词汇也是向中国学习的过程中引入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到了近代和当代,转变为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与此同时,日语词汇开始反向大量流入汉语中来。在对汉语中外来语的研究中,汉日之间的语言接触最为引人注目。中国研究者余又孙早在1934年发表的《日文之康德哲学译著》、《西周之生涯与思想》、1935年发表的《日本学术名词沿革》等一系列论文中就论述了日语词汇流入汉语的情况。中日战争期间,中国方面对日语词汇的研究一度搁浅。从50年代的汉语规范化和文字改革运动开始,日语外来词的研究又被提起。1958年2月出版的第一部这方面的专著《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用了相当篇幅讨论了来自日语的外来词。同时,《中国语文》1958年2月号也刊登了王立达题为《现代汉语中从日语借来的词汇》一文。到了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学术研究氛围也逐渐自由起来,对汉语中日语词汇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近几年比较有代表性的有:2009年出版的刘凡夫、樊慧颖的著作《以汉字为媒介的新词传播—— —近代中日间词汇交流的研究》,2010年出版的沈国威的著作《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汉字新词的创制、容受与共享》,2008年廖正刚、孟瑾的论文《东北文化的肌肤—— —从历史及认知角度看东北方言》,2011年季庆芝的论文《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反输入》等。从这些研究之中,笔者发现学者们对于日语词汇流入汉语这一现象,主要围绕在近代与当代,即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改革开放以后两个时期。而对于在中日战争前后大量流入到汉语特别是东北方言中的日语词汇的现象却鲜少有人提及。笔者希望通过本文,使人们能够对这一时期日语词汇的流入有所了解。 1日语词汇进入东北方言的时代背景 语言的接触并不是偶然发生的,通常都会受到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的影响。现在被学术界普遍认为的日语词汇大量进入汉语的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后也都有其不同的时代背景。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正是中国还沉浸在中央大国的美梦之中固步自封时,日本已通过明治维新成功转变为近代化国家。一些中国有识之士急于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改变中国现状。所以在这一时期拼命地向日本学习,据研究表明中国的近代新词主要是从日语词汇中得来,具有代表性的是社会、哲学、法律、医学等方面的词汇。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大门敞开了,这就为国人了解世界、学习世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日本的先进科技、动漫、时尚等都吸引着中国人的眼球,于是大量日语词汇再次涌入中国。现在青少年之间风靡的流行语中就存在很多日语词汇。 日语词汇大量流入东北方言主要是在中日战争前后即1905年至1945年期间。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以后,通过《朴茨茅斯条约》日本从俄国手中夺得辽东半岛租借权等一系列权益,由此开始了在中国东北的将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在殖民统治期间,特别是在伪满洲国成立之后,大批的日本移民迁移到中国东北。一方面日本人在各层次机关担任实质领导人。学校里日本人教师也达到了40%以上。另一方面普通的日本移民则与当地的东北人民一起进行着生产生活活动。因此无论在政界、商界、民间,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交流成了当务之急。所以这一时期的东北方言中的日语词汇,既有使用在公文书报等出版物中的书面语,又有日常生活中的口语。 2日语词汇进入东北方言的原因 语言的接触,是由人类之间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引起。日语词汇能够大量的进入东北方言,具体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 政治上,日本对东北实施殖民统治开始,为了“皇民化”得以顺利实现,日本政府提出要从文化领域影响中国人。在文化领域中,国语最具有日本精神,所以对东北人大肆进行日语教育。在日语教育政策中,日语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最后和汉语一样成为东北地区的国语。甚至日方规定当时的高等学校(相当于现在的职业高中或者高中)学生毕业时候日语必须要过三级翻译级别,否则不允许毕业。即使这样,当时的教育并满足不了当时的实际需要,所以1940年前后,日本方面提出将同文同种的日本汉字使用到公文的里面。1944年,又制定了“满洲假名”政策。这样,不仅在教科书、报纸、杂志、书籍等出版物中使用日语,而且专有名词和日常会话中也慢慢渗入日语。 生活上,在民间,大批日本移民与东北人民共同生产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商业买卖的需要,当时的东北人也模仿了日本人的日语。 军事上,由于这一时期正好处于中日战争时期,由于时局需要,很多汉语中没有的军队、警察语言也流通起来。 此外,如果单纯从语言的角度来看,由于中国和日本同属汉字文化圈,语言的借用和融合也相对方便。 3东北方言中日语词汇的意义与使用 通过对东北方言中的日语词汇的分析考察,发现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日语词汇在借用方法上既有直接借用汉字文字的词,又有直接音译假名的词。 借用汉字文字词: 便所:日语汉字“便所”,意思是厕所、卫生间。 果子:日语汉字“菓子”,意思是点心、糕点、糖果。东北方言意思稍有变化,是点心、糕点之类,不包括水果。 落花生:日语汉字“落花生”,意思是花生。 满员:日语汉字“満員”,意思是名额已满,满座。 生徒:日语汉字“生徒”,意思是学生、学徒。 水准:日语汉字“水準”,意思是标准。 才:日语汉字“才”,意思是年龄,岁。东北方言中读作“suì”,医院里使用的较多。 音译假名词: 古鲁码(gǔlúmǎ):“くるま”,意思是汽车。 咖细(kǎxi):“かし”,意思是糕点、点心之类的食物。与“果子”同意。 磨机(mòji):“もち”,意思是粘糕、打糕。 榻榻密(tǎtɑmì):“たたみ”,在东北方言中仍然沿用着,表示床垫、蒲苇草垫。 瓦斯(wǎsi/gási):“ガス”,意思是煤气。现在在东北煤气、天然气都被称为“瓦斯”。 晚霞子(wǎn xiázi):“ワイシャツ”,意思是女式衬衫。 邮便(yóu biàn):“ゆうびん”,意思是邮政、邮件等。人们常说“打邮便”。 虽然像“町、番地、出张、主催、急行券、放送局、厚生科、幼稚园、表题、下记、料、”等等一些日语词汇,于解放后,在中国政府下令规范汉字语言文字规范,禁止“协和语”的使用的情形下,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逐渐消失了。但如上文所列它的痕迹则至今依然可以见到,并已深深融入到东北人民的生活生产之中,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和老年人之间。 4结论 日本对中国东北实施的殖民统治,确实是不堪(下转第778页) 浅析东北方言中的日语词汇 郭晓颖 (东北大学日语系辽宁沈阳110819) 【摘要】人类之间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在语言接触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不同语言间的相互借用和融合现象。由于历史原因,东北方言深受当地各民族语言和周边的俄、日、韩等国语言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东北方言中遗留的日语词汇来论述日语与东北方言之间的渊源及其使用情况。 【关键词】语言接触;东北方言;日语词汇 ○高校讲坛○ 677

日语翻译常用词汇汇总

日语翻译常用词汇汇总1、股票交易用语 上海証券取引所:上海证券交易所 インサイダー取引:内幕交易 ディスクロージャー(情報開示):信息披露 名義書き換え:過戸 相場操縦:操縦市場 虚偽による勧誘:虚假陳述 株式募集目論見書:招股説明書 A株(国内投資家向け株式):A股 B株(国外投資家向け株式):B股 A?B株の一本化:A?B股的併軌 株主:股東 リアル?タイム開示:即時公布 取引停止ルール:例行停牌 定例記者発表:信息例会 証券取引高:証券累計成交額 リスク意識:風険意識 市場ルール:市場規律 営業拠点:経営網点

機関投資家:機構投資者 カウンター:交易櫃台 市場邌鹰伐攻匹啵骸∈袌鲞作体系 売買オーダー:买卖订单 中央電算機:主機 マッチング(突き合せ):撮合配対 ペーパーレス取引:無紙化交易 コンピュータ自動書き換え:電脳自動過戸トレーディング?フロア:交易大庁 シート:席位 オン?ライン化:聯網化 市場ネットワーク:市場輻射網絡 長距離通信:遠程通訊 衛星ステーション:衛星接受小站 双方向取引:双向傳輸 G-30基準:G-30国際標準 受け渡し:交収 リスク管理:風険処置 海外ブローカー:海外代理商 時価:市価

政府債先物取引:国債期貨交易 政府債先物現物取引:国債回購交易T+ゼロ即日取引:T+零回転交易制度株価PER:市盈率 投資収益率:投資回報率 新規規発行市場:一級市場 売買市場:二級市場 あげ足:上漲 あげ一服:暫停上漲 あげ相場:看漲 あげ幅:昇幅 円高:日元堅挺 回復:復蘇 活況:活躍 堅調:堅挺/強勢 さげ:下跌/跌落/滑落 さげ幅:跌幅 先安:看跌 じり安:趨跌 じり高:趨漲/趨昇/緩昇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

摘要: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不同汉语方言的词语,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算大,各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看得懂,如果念出来,语音差别很大,相互之间就很难听懂了。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必要条件。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加上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等表演艺术家通过东北二人转、小品和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的表现创作,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一场“东北方言热”。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言体系上讲,就是稍欠标准的普通话。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源于东北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满、蒙等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影响了东北方言的形成;东北黑土地上丰肌醇厚的民风提供给东北方言豪迈的气质;气候的寒冷干燥感染了东北方言的粗豪风格。经过对现有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本文试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对比中,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主要方面做出细致分析 ,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并指出东北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之间对立统一关系。说明东北方言虽然在近年来很有“市场”,但是它永远不可能取代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关键词:普通话;东北方言;语音特点如果对当今中国的方言剧作一番比较,毫无疑问,东北二人转首当其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它为蓝本的艺术形式无论小品还是影视作品,都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近年来,在央视播出的方言电视剧中,大多数是东北方言剧,而能够每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的方言小品,也非东北方言莫属。东北方言剧的走红并非是偶然的。一大批走南闯北的东北艺人为东北方言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赵本山、高秀敏、范伟为代表的东北小品明星,又将东北方言搬上了影视屏幕,《刘老根》、《马大帅》都成为眼下数亿观众津津乐道的影视大餐,全中国也由此掀起了一场“东北方言热”。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低俗的东北方言歌曲和据此改编的flash动画,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些都为对东北方言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东北方言热”使我对我们东北人的共同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通过我对现有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我发现东北方言的语法系统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法系统差别不大,东北方言的词汇更是丰富多彩,不能穷举。因此,在这里我通过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共同语。这里所说的“北方话”是狭义上的北方话,即华北方言。华北方言是北方方言次方言区。其中东北方言又是华北方言的六个土语群之一。可见,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与现行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十分接近有着深刻的地域优越性,这也着实令我们东北人兴奋激动了一阵子,更成为南下打工的东北人的“一技之长”。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音体系上讲,就是普通话不过不够标准。其差别虽然细微,但也是成系统的,无论是语音上还是语感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声、韵、调方面,尤以声母最为严重,其次是声调,韵母问题较小些。大多数的差别富有规律性易于掌握,个别的差异是因东北人的长期使用而固定下来的,没有一般的规律可以遵循,只能死记硬背。 1.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1.1.平翘舌不分这里所指的是z—zhc—chs—sh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音都发成翘舌音。概括地看,就是表现为二者混用。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东北方言将其混用,能造成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如:市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终止——宗旨等。 1.2.改换r声母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音节分别被n\l和y(零声母)声母取代了。

藏在普通话里的满语

藏在普通话里的满语 标签:满语满族汉语普通话东北话文化历史分类:上纲上线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的同化,在清朝被称之为“国语”的满族语言,正在一点点的消失着。身为东北出生、东北长大的纯粹的东北人,总觉得这是纯粹属于东北文化的一种缺失,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们,更是在淡忘着、遗失着那曾经该属于我们的文化。但是,其实满语并没有真正的消失,而是藏匿在我们日常的语言里,不被人们精致的发现,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语言中的一部分……即使是在北京、河北、山东,甚至包括很南方的江浙、广东的日常用语里,也一直深深藏匿着满族人的语言。现在,某整理一下,让那些憎恨满族、憎恨清文化和随意篡改历史的人们惊醒一下吧。 就从属于大自然的江河的名称定义开始吧…… “牡丹江”,满语读为“牡丹乌拉”,“牡丹”满语义为“弯曲”。牡丹江,乃汉人取其谐音而来,意即“弯曲的江”。 “图们江”,图们,满语义为“万”。图们江,即为“万源之江”。 “鸭绿江”,鸭绿,满语义为“地边”。鸭绿江即“地边江”。 “松花江”,以“松阿哩乌拉”得名,“松阿哩”者,国语(满语)‘天河’也。 “伊勒们河”,“伊勒们”是规范满语,汉义为“网脚”,即渔网坠。故“伊勒们河”即“网坠河”,是以河边多网坠而得名。 “嫩江”,原称“墨尔根”,乃满语“精于打猎的人”,后在1913 年设“嫩江县”;又因其发音为“伊春”,故1967 年始设“伊春市”,取满语“皮毛之乡”。 “呼济河”,“呼济”源于满语,汉义为“轰起老虎”。“呼济河”亦即“轰起老虎之河”。“通奇河”,亦称通气河,“通奇”源于规范满语“吞吉姆比”,意即“击水赶鱼”。故“通奇河”即“击水赶鱼之河” “觉河”,汉义为“狍子河”;固兰河,汉义为“公狍子河”;呼雅河,汉义为“半大狍子河”。“呼兰河”,“呼兰”,满语义为“烟筒”,故“呼兰河”即“烟筒河”。 “绥芬河”,满语义为“锥子”,故“绥芬河”亦即“锥子河”。 “阿哈河洛”,“阿哈”,满语义为“奴仆”,“河洛”,满语义为“沟”,“阿哈河洛”,即“奴才沟”。 “章京河”,“章京”,相当于汉语“将军”,“章京河”亦即“将军河”。 “萨玛河”,亦称察满河。“萨玛”或“察满”,满语原为“萨满”,源于萨满教,故“萨玛河”、“察玛河”即萨满之河。 再来说说地名,也就是各个城市的名字都是打哪来的吧…… “哈尔滨”,满语原义为“晒网场”。另一说认为,源于直译,其义为“扁状的岛屿”。“齐齐哈尔”,有人认为满语义为“天然牧场”;另一说认为,旧称“卜奎”,乃摔跤手之意;还有一说齐齐哈尔是满语“皙陈嘎拉”之音译,实为边疆之意。 “吉林”,应源于“吉林乌拉”,满语吉林谓“沿”,乌拉谓“江”,故《吉林通志》称:“其曰吉林者,从汉文而省也。”即吉林乃“吉林乌拉”的略称,语义为“沿江”。 “宝清”,满语原为“波亲”,语义为“蒲鸭”;虎林,满语原为“奇夫哩”,汉译为“泥鸭”。勃利。满语原为“博和里”,语义为“豌豆”;海,满语原为“海兰”,语义为“榆树”。“双城堡”,满语原为“朱鲁活吞”,“朱鲁”,汉译为“双”,“活吞”为城寨。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中国人口众多,其语言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色,复杂的方言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种文化。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逐渐形成的,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内部一致性较强,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其中,东北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言体系上讲,就是稍欠标准的普通话。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源于东北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满、蒙等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影响了东北方言的形成;东北黑土地上丰肌醇厚的民风提供给东北方言豪迈的气质;气候的寒冷干燥感染了东北方言的粗豪风格。 经过对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试通过与普通话对比,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主要方面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一、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1、平翘舌不分 这里所指的是z—zh c—ch s—sh 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 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 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 平舌音比较多。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 舌音发成翘舌音,即二者混用。例:终止——宗旨 2、改换r声母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 音节分别被n\l\y(零声母)声母取代了。例:l取代r——扔(rynɡ)东北方言 区部分地方这种改换普通话r声母的现象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改换成n、 l或y(零声母)这几个声母与韵母有关:普通话r与u、ui等韵母构成的音节, 东北方言将r换成l,例:儒生(rú)——(lú);r与其它韵母构成的音节,r改 换成y,例:热(ra)——热(ya);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和的韵母时,韵母发 生变化,例:人民(r?n)——(yín)。 3、多加声母n 在东北方言区,有些地方零声母音节要少一些。普通话中的e、ɑi、ɑo、ou、ɑn、 en、anɡ等7个开口称零声母音节,常常被加上个声母n,变成了n声母音节。例: 棉袄(ǎo)——(nǎo)这类语音现象具有典型性。 4、个别字声母变换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的声母发音与普通话不一致。有些是将不送气声母发成 送气声母,例:同胞(büo)——(püo);将擦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例:机 械(xia)——(jia);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例:解扣儿(jit)——(ɡ ǎi);将塞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例:来客了(ka)——(qit)。 二、从韵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1、以e代o的现象 东北人不习惯发圆唇音,甚至是把o给取消了,是东北方言语音特点中一个很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