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

合集下载

高频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的分析

高频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的分析
软斑 : 斑块呈 中强 或弱 回声 , 由于 内 膜 向


颈动脉超 声检查 , 观 察 颈动脉 内中膜 , 将
斑块分为软 斑 . 硬 斑 及混合 性 斑块 , 随 机
脑梗死是神经 系统 常见疾病 , 动脉粥
样硬化 是 基本 病 因 J , 动脉 粥 样硬 化 是

筛选 体 检 者 4 8例 作 为 对 照 组 , 分 析 斑 块
种大 中动脉退行性 、 增 生性的全身性疾
与脑梗死 的关 系。结果 : 脑梗 死 组 中, 颈 动脉 硬 化 斑 块 的 检 出率 明显 高 于 对 照 组 , 9 3例 脑 梗 死 患 者 中 检 出 斑 块 6 9 例
( 7 4 . 1 9 %) ,对 照 组 栓 出 斑 块 6 例

要 目的 : 通 过 应 用 彩 色 多普 勒 高频
超 声对 颈 动脉 粥 样 硬 化 斑 块 的 检 测 , 探 讨
颈 动 脉 粥样 硬 化 斑 块 与 脑 梗 死 发 生 的 相
关性 。方 法 : 收治脑梗死 患者 9 3例 , 进 行
内斑块管腔狭窄处血 液动力 学的变化等。 判断 标准… : 颈 动 脉 内 中 膜 厚 度 ( I MT)>1 . 0 mm 为 内 膜 增 厚 , I M T> 1 . 2 a r m视为斑 块 形 成 , 根 据 组织 病 理 学 研究 和斑块 的影 像学特征将斑块分为 : ①
增厚 , 使 内膜 变 为粗 糙 , 逐渐 形 成 斑 块。
斑块 的组织成 分与 脑梗 死 的发 生密 切相 关 。有学者认 为斑块 不稳定 是 引起 脑梗
局部一扁 平状 强 回声。③ 混 合 斑 ( 亦 称 复杂斑 ) : 由不均质 软 、 硬斑 混合组 成 , 呈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

学, 2001, 22 (3 ): 231 2 232.
[ 5] 李海军, 于 盈. 急 性脑梗 塞病 人血清 Ig 与补体 C 3 的
展间的 关系 . 中 国康复理论 与实践, 2005, 11 ( 10) : 7902
792 . (收稿: 2008205 2 04)
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 临床医学, 2004, 包括吸烟史、 疾病史、 服药史; 全部清 晨空腹抽血进行血液生化检查, 检测血糖、 血脂、 纤维 蛋白原 (F I B ) 水平。 采用日本 OL Y M PU S AU 640 全 自动生化仪和 SY SM EX CA 260000 全自动血凝仪。 吸烟为现在或曾经规律吸烟 , 每天≥ 10 支持续 1 年以 上, 现戒烟 < 5 年。高血压、 糖尿病按 1999 年W HO 所 制定的诊断标准。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 SS 11. 0 统计软件 , 计量 资料以 θ x ±s 表示 , 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ς 检验。 结 果 1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脑梗死组 斑块检出 率为 78. 5% (102�130) , 明 显高于对照组的
陕西医学杂志 2008 年 12 月第 37 卷第 12 期
brain bar r ie r da m age in m an. A nn N eurol, 1996, 40: 5872 596 . [ 2 ] S inghrao SK, B io lM , N ea l TW. Role of com p lem ent in the aetiology of P ick ‘ s disease. N eu ro l, 1996, 55 (5 ) : 5782593 . [ 3 ] 韦 再华, 张 勇, 李国庆. 近期感染 与脑梗死发 病的相关 J N europa tho l Exp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c a r o t i d a t he r o s c l e r o t i c p l a q u e,a n d p r o v i d e i mpo r t a n t b a s i s o f t r e a t me n t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i n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 c e r e b r a l i n f a r c t i o n.M e t h od s T h e c o l o r Do pp l e r lo f w i ma g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wa s u s e d t o d e t e c t t h e c a r o t i d i n t i ma l — me di a l t h i c k n e s s, t h e n u mb e r a n d p o s i t i o n o f p l a q u e s, t h e e x t e n t o f l u me n n a r r o wi n g a n d c e r e b r a l he mo d y n a mi c c h a n g e s o n b o t h t h e i n f a r c t i o n a nd i n f a r c t i o n— f r e e s i d e s i n 21 6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e r e b r a l s t r o k e,
i c a n t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4 0 . 2 8 %, P<0 . 0 5 ) , e s p e c i a l l y i n t h e b i f u r c a t i o n o f c o m m o n c a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1 . 2 收 治标 准
所得数据均采用 S P : 检验 。
2 结果
2 . 1 颈动脉彩 色多普勒超声检 查结果 对观察组 5 O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 多普 勒超声检查 .
发现有 4 3 例患者属 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检查率 为 8 6 %: 对 于复发性脑 梗死颈 动脉患者发 生颈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 情况 . 所
者进行彩 色多普 勒超声检 查 图像 显示 缺损面 积超过 1 0 mm等
到 的相关资料 , 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 般 资料
等, 该院将其并入颈 动脉斑块判断标准。 1 . 5 管腔狭 窄判断标准 轻度 : 患者颈动脉 直径狭窄率低 于 3 0 %: 中度 : 患者颈 动脉 直径狭窄率在 3 0 %~ 7 0 %; 重度 : 患者颈 动脉 直径狭窄率在 7 0 %~ 1 0 0 %; 闭塞 : 患者颈动脉无任何血流信号 。( 狭窄率 : 血 管最狭窄
颈动 脉粥样硬 化其 实就 是全 身性动 脉硬 化 的部 分表 现 形 式 ,而造成 血管狭 窄的主要原 因属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且也 是 导致 患者出现血性脑血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 了研究探 讨颈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 因素 ,该研究选取该 院在 2 0 0 9
年 3月一2 0 1 2年 1 0月收治 的 5 0例脑梗 死患者 和 5 O例非 脑梗
1 . 4 颈 动 脉 斑 块 的 判 断 标 准
死 患者作 为研 究对象 .所有患者都 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 有准 则, 对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观察两组 患者 颈动
脉 粥样 硬化斑块 的回声轻度 , 发生部分 以及数 目. 分析研究 所得

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

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

a d1. % ( n 6 3 P<0 O )1 5±0 4 )m n l u cr( . 4±0 1 ) fm rl . 1 . a i a e it — da hc es I od ty m k (. . 2 m adpa esoe 2 7 q . 5 ,e oa
[ s at bet eT vla erl i si fcrt , m rl t rslrs n s ea df t swt eerl na t n Abt c]O jci :oea t t eao hpo a i f oa a eoc oi adi l e c r i crba if ci . r v ueh tn od e h e s tr t a o h r o
t gy e i e l w d n i i o r ti h g e st i o r t i f r o e u i cd wee e au t d a d c mp r d w t h s f 1 4 r lc rd ,o e st lp p oe n, ih d n i l p o en, b i g n, rc a i r v l ae , n o a e i to e o 0 i y y p i n h
水平均 高于对 照组( 0 0 P< . 1 。 结论 : P< .5~ 0 0 ) 高脂血症 、 高尿酸血症 、 颈动脉斑 块及 股动脉斑块是脑梗死 的危 险 因素 ; 通过 检查血脂 、 血尿酸 、 颈动脉斑块 、 股动脉斑块 可早期 预防脑梗死 , 降低脑梗死 的患病 率及 致残率。 [ 关键词 ]脑梗死 ; 颈动脉 ; 股动 脉 ; 内中膜厚度 [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7 3 3 4 .3 [ 文献标识码]A
蚌埠医学院学报 1年 】 旌 鲞箜 塑 2 _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
维普资讯
主垦塞旦塑墅 瘟盘查 ! 年 旦第 卷第 2 C ie unl f r taN ros i a s L20 , o 1 N 期 h s J rao a il evu s s 7V 1 0 n2 n e o P c c D e e Ma 0 .
t r n i e t s r k n o d r a ls Th a d o a c l r he r h o sofi cd n t o e i l e du t . e cr iv s ua a t

6 ・ 9
C3 王 华 , 扬 , 拥军 , .脑 卒 中 患 者 颈 动 脉 超 声 检 查 C] 6 华 王 等 J .中 国 医 学 影 像 技 术 ,00 1 () 2 7 2 9 20 ,6 4 :6 ~ 6
颈 内动 脉 颅 外 段 最 少 。右 侧 多 于 左 侧 , 表 1 见 。脑 梗 死 组 梗 死 侧 颈 动 脉 粥 样硬 化斑 块 检 出 率 为 8. , 梗 死 侧 9 8 , 03 非 . 5 两
颈 动脉 粥 样 斑 块 是 脑 梗 死 的 常 见 病 因 , 与 脑 梗 死 的 发 生 、 它
复 发 及 梗死 的 部 位 密 切 相 关 。 在 卒 中患 者 中 2 ~2 的 病 O 5 例 是 颈 动脉 颅 外 段 粥 样 斑 块 引 起 的 , 两 者 的 关 系 越 来 越 受 到 故 人 们 的 关 注 。为 进 一 步 探 讨 颈 动 脉 粥样 斑 块 与脑 梗 死 的 关 系 , 我 们 对脑 梗 死 患 者 和 非 卒 中 患 者 颈 动 脉进 行 检 测 。现 将 结 果 报
1 对 象 与 方 法
11 对象 . 脑 梗 死 组 为 20 -7 2 0—2我 科 住 院 脑 梗 死 患 0 40 ~ 0 51 者 10例 。人 选 标 准 : I符 合 19 年 第 四届 全 国 脑 血 管 疾 病 3 () 95 学 术 会 议 修 订 的 脑 梗死 的 诊 断 标 准 0 。( ) 颅 C 或 MR 检 2头 T I 查 显 示 大 脑 半 球 皮 质或 皮 质 下 梗 死 灶 。 ( ) 除 房 颤 和 心 瓣 膜 3排 病 等 引 起 的脑 栓 塞 患 者 。 其 中男 8 6例 , 5 女 6例 , 龄 3 ~ 8 年 7 8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与斑块发生的关系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与斑块发生的关系
m o L, 密 度 脂蛋 白血 症 ( ml 低 / H—L L— ≥3 8 m lL D C) .m o/ 。 12 2 超 声 检 测 : 用 我 院 颈 部 血 管 超 声 机 ( E— .. 应 G
2 结果
2 1 两组 中颈动脉 粥样 硬 化发 生情 况 : . 脑梗死组中,
[ 参考文献 ]
[ ] G Z 9 20 , 1 B 4 — 07 职业性噪声聋 诊断标 准[ ] 中华 人 民共 和营 s.
业卫生与职业病 ,0 2,8 2 :1 . 20 2 ( ) 16
[ 收稿 日期 ]0 8一 6— 0 20 o 2
[ 责任编辑 ] 马兴忠
文章编号: 0 — 9920 )3 06 — 2 1 1 54 ( 90 — 2 1 0 0 0
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 10 ; 0 % 对照组中 , 颈动 脉粥样 硬化发
生率 7 . %。两组 比较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09 P<0 0 ) 见 .1,
表 1 。
表 1 两 组 颈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发 生 的 比较 ( ) n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 =4 .4 , x 2 88 P<O O .1
・经 验 交 流 ・
脑 梗 死 与颈 动脉 粥 样 硬 化 及 其 危 险 因素 与斑 块 发 生 的 关 系

[ 摘要 】 目的
巍 , 海 燕 蔡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与斑块 发生 的关 系。方法 对 10例脑梗死患 3 脑梗 死组颈 动脉 粥样硬化 发生 明显增 多( P<
在相关关系 , 且多重因素较单纯 因素对斑块数 目及管腔狭窄严 重程 度的影响具有统计 学意义 ( P<0 0 ) . 1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及稳定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及稳定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1 . 1 一般资料
我院 2 0 1 0 一 O 1 —2 O 1 2 一 O来自1住 院 的脑 梗 死 患 者
3 讨 论
1 2 4例 , 均 符 合 全 国第 4届 脑 血 管 疾 病 会 议 制 定 的 脑 梗 死 诊 断 标 准 ] , 并经脑 C T和 ( 或) MR I 确 诊 。男 7 2例 , 女 5 2例 , 年龄 4 2 ~8 4岁 , 平均( 5 3 . 8 土1 5 . 4 ) 岁 。 以 同 期 我 院 心 内科
等方 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O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1 . 2 彩 超 检 查 方 法 使 用 美 国 G E公 司生 产 的 L OG 2 Q 9超 声诊断仪 , 探头频率调至 7 . 5 M Hz , 患 者 取 仰 卧位 , 充 分 暴 露 颈部 , 头 后 仰 偏 向对 侧 , 探头对颈部做 纵向扫查 , 探 查 颈 内动 脉颅外段 、 颈总动脉及分叉处 , 然 后 进行 横 断 扫 查 。详 细记 录 管 壁 内径 及 内 膜一 中层厚 度 ( I MT) , I MT> 1 . 2 mm 为 斑 块 形 成 。颈 动 脉 粥样 硬 化 斑 块 根 据病 理 学 特 征 、 形态 学特征 、 超 声 回声 可 分 为 稳 定 性 斑 块 和 不 稳 定 性 斑 块 , 其 中 稳 定 斑 块 包 括 扁 平 斑 和 硬斑 , 不 稳 定 斑 块 包 括 软 斑 和 溃 疡 斑 。观 察 2组 患 者 颈 动 脉 粥样 硬 化 斑 块 检 出 率 、 斑 块稳 定 性 及 检 测 部 位 。 1 . 3 统 计 学 方 法 采 用 S P S S 1 7 . 0统 计 学 软 件 进 行 数 据 处 理, 率 的 比较 采 用 检 验 , P <O . 0 5 为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已有大量研究,国外报道,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由颈动脉病变引起,且与狭窄处粥样硬化的稳定性有关[1]。

本文对脑梗死患者及同期门诊体检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男35例,女33例,年龄55~81岁,平均65.2岁,病程7天至1个月,平均14d。

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确诊。

正常对照组系同期门诊体检者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龄53~82岁,平均66岁。

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按统一标准检测,采用型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 V7),探头频率为7.5MHz。

患者取仰卧位,双肩垫枕,充分暴露颈部,头颈后仰,头转向被检查的对侧。

分别取横切面和长轴切面,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和颈外动脉(ECA),检测左右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及粥样硬化斑块回声强度、部位、形态、大小、数量、管腔是否狭窄及其程度。

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2],颈动脉内膜光滑完整者为正常,IMT>1.0mm为颈动脉内膜增厚,IMT>1.2mm为斑块形成,根据斑块的物理特征分为三型:软斑,斑块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呈低回声或等回声;硬斑,斑块纤维化、钙化、内部回声增强;混合斑,两种回声均有。

斑块内部形态不规则管腔狭窄率=[(狭窄处近端正常血管管径-最狭窄处血管管径)/狭窄处近端正常血管管径]×100%,内径减少小于50%为轻度狭窄,51%~70%为中度狭窄,71%~90%为重度狭窄,91%~99%为极重度狭窄,内径减少100%为完全闭塞。

1.3统计学方法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2.1脑梗死脑梗死组68例中59例(86.8%)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正常对照组70例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6例(2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1。

2.2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的比较脑梗死组共检出颈动脉斑块96块(左侧51块,右侧45块),位于CCA主干13块(13.54%)、分叉处64块(66.67%),位于ICA起始处17块(17.71%)。

CCA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ICA(P<0.01),CCA分叉处斑块发生率又显著高于主干(P<0.05)。

CCA主干(左侧7.29%,右侧6.25%),CCA分叉处(左侧35.42%、右侧31.25%)及ICA起始处(左侧9.26%、右侧8.33%),左右两侧斑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CI组与正常对照组斑块稳定性及颈动脉狭窄的对比从斑块特征看,脑梗死组软斑所占比率明显大于对照组,颈动脉狭窄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研究黄忠卫,倪圣霞(海门市人民医院,江苏海门226100)【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方法对68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颈动脉斑块形成、性质及部位,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结果脑梗死组68例中59例(86.8%)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照组70例中16例(22.9%)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P<0.01)。

脑梗死组中不稳定性斑块比率(57.35%)显著高于稳定性斑块(14.71%)(P<0.01);斑块位于颈总动脉(CCA)分叉处(66.67%)显著高于颈内动脉(ICA)(17.71%)(P<0.01)。

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高,多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且大多为不稳定性斑块。

提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脑梗死;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动脉硬化;粥样硬化斑块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3-1986-02中图法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B表1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情况组别脑梗死组对照组68705916n86.822.9检出率(%)954有斑块(n)无斑块(n)a a a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7月15日第28卷第13期J Mod Med Health ,July 15,2012,Vol.28,No.13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中较常规的疾病,是泌尿外科手术的危险因素之一。

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合理用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现总结本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泌尿外科手术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泌尿外科患者1235例,合并有糖尿病者46例,占总数的3.7%,其中男41例,女5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5岁,入院时已确诊糖尿病的32例,其中18例日常以口服降糖药物治疗,14例在术前准备时发现糖尿病,空腹血糖9.1~17.0mmol/L 。

糖尿病的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诊断标准:随机血糖大于11.1mmol/L 或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8mmol/L 。

本组患者肾结石5例行肾盂切开取石,输尿管结石16例行输尿管切开取石,膀胱结石合并前列腺增生25例行前列腺增生部摘除术及膀胱结石取出术。

1.2处理方法均为择期手术。

(1)术前停用口服降糖药,使用胰岛素,早、中、晚餐前0.5h 皮下注射,用药量为随机血糖大于16.7mmol/L 总量18~24U ;随机血糖小于或等于16.7mmol/L 总量12~18U 。

随机血糖控制在5.6~11.5mmol/L ,每天糖摄入量150~250g ,使血糖控制在9mmol/L 以下;(2)手术当天监测血糖,胰岛素用量为术前每天1/2量。

术中0.5~1h 测血糖1次,控制血糖在6.8~11.5mmol/L 。

当血糖大于13.6mmol/L 时,胰岛素0.15U/(kg ·h ),用微量泵持续注射并根据监测的血糖,术后第1天每隔4小时测1次血糖,直至血糖平稳。

术后胰岛素用量每天总量12~24U ,糖胰比:4∶1~5∶1,血糖控制在7.8mmol/L 以下,患者恢复正常饮合并糖尿病的泌尿外科患者围术期的处理夏修良(潼南县中医院,重庆潼南402660)【摘要】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泌尿外科患者的围术期处理措施。

方法对46例合并糖尿病的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6例患者均非急诊手术,恢复顺利。

术后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4例。

结论对合并糖尿病的泌尿外科患者,围术期严格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生素、选择合理手术时间和麻醉方法、有效的营养支持是手术成功的措施。

【关键词】糖尿病;泌尿外科手术;手术期间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3-1987-02中图法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率所占比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对照组均无中重度血管狭窄,见表2。

3讨论脑血管病的最常见的病因不在颅内而在颅外段颈动脉,是近年来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研究的重大成就[3],这就证实了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具有很密切的临床联系。

本研究表明: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高达86.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2.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时血管内膜最早受累,当斑块形成并突入管腔时,由于其富含脂质,受高速血流冲击可发生破裂,暴露的脂质及胶原可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反应形成动脉内血栓或发生出血、溃疡和斑块脱落易形成脑梗死。

本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于CCA 分叉处,其次为ICA 起始段和CCA 主干。

在CCA 分叉及ICA 起始部位,血流速度低,形成低剪切力。

低剪切力使内皮在细胞和分子学水平均受损,改变血管内皮的结构分布,使内皮通透性增加,增加脂质的沉积,加速炎症细胞的浸润,损伤致功能紊乱时会增加各种炎症因子的表达、氧化产物增加,使促凝血与抗凝血系统平衡失调,激活单核细胞和血小板。

这些改变将协同其他危险因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有研究表明脑梗死的发生与斑块的性质密切相关[4]。

据报道软斑及混合斑属于不稳定斑块,硬斑属于稳定型斑块[5],本研究脑梗死组患者出现软斑及混合斑的比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明显高于同组硬斑的比率,表明脑梗死发生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

这与杜继臣等[6]和Braganza 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

通过本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密切,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更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定期的颈动脉彩超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尤其是不稳定斑块,及时给予他汀类降脂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1]Jander S ,Sitzer M ,Wendt A ,et al.Expression of tissue factor in high -grade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association with plaque destabilization[J].Stroke ,2001,32(4):850-854.[2]智光.冠心病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31-132.[3]华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78.[4]姜丹,定正超,尚炯炯,等.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J].中国康复,2003,18(3):142-143.[5]Madycki G ,Staszkiewicz W ,Gabrusiewicz A.Carotid plaque texture analysis can predict the incidence of silent brain infarcts among pa -tients undergoing carotid endarterectomy[J].Eur J Vasc Endovasc Surg ,2006,31(4):373-380.[6]杜继臣,杨旭,蒲传强,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特征[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1):1-4.[7]Braganza DM ,Bennett MR.New insights into atherosclerotic plaque rup -ture[J].Postgrad Med J ,2001,77(904):94-98.(收稿日期:2012-02-28)组别脑梗死组对照组687027213919513表2两组颈动脉粥样斑块类型及狭窄程度(n )n 软斑硬斑混合斑中重度狭窄注:与对照组比较,a P <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