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生发展心理学

1、毕生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即研究由出生到老死这一阶段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和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2、1882年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3、霍尔是美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也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开拓者。代表作:《青少年心理学》《衰老、人的后半生》

4、荣格认为,从25岁后到40岁作为分界,前半生与后半生的人格沿着不同的线路发展,前半生(40岁之前)人格向外展开,主要致力于外部世界,后半生人格向内收敛,关注内部世界。40岁左右出现中年危机。

5、最早提出研究心理发展全貌的是美国的何林渥斯。1930年他的《发展心理学概论》开启了生命全程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序幕。

6、朱智贤著的《儿童心理学》(1962)标志着中国儿童心理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7、心理地形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他更强调潜意识活动

8、意识是人能认识自己和认识环境的心理能量活动部分,

意识实际上只是心理能量活动的一种浮面的水平。

9、潜意识是心理能量活动的深层部分,包括原始冲动、本能以及出生之后的多种欲望。不被本人意识,但积极活动,追求及时满足,是人们经验的极大贮存库。

10、前意识是指在潜意思和意识之间的意识。前意识虽然此时此刻意识不到,但可以在集中注意、认真回忆或在没有干扰时被回忆起来,属于意识的一部分。

11、人格结构说:弗洛伊德后期理论认为,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意思、潜意识活动机制下,在性力发展的关系中形成起来。

12、人格的性心理发展阶段说:弗洛伊德把儿童人格发展划分为口唇期(约出生到1岁半)、肛门期(约1岁半到3岁)、崇拜性器官期(约3岁到6岁)、潜伏期(约6岁到12岁)和生殖期

13、艾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把人格发展分为八阶段:第一阶段,信任感对怀疑感(0~2岁)

第二阶段,自主感对羞怯或疑虑(2~4岁)

第三阶段,主动感对内疚(4~7岁)

第四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7~12岁)

第五阶段,同一感对同一混乱感(12~18岁)

第六阶段,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

第七阶段,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

第八阶段,完善感对失望感(老年期)

14、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出生~1岁半、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

15、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为在成人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可能有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16、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蒙台梭利将儿童发展分为三阶段:第一,儿童人格建设阶段(0~6岁)其中胚胎期(0~3岁)人格形成期(3~6岁)、第二,儿童增长学识和艺术才能阶段(6~12岁)、第三,青春期阶段(12~18岁)

17、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他人行为与其心理状态的关系的推理或认知,个体借此可监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判断、解释和预测他人的行为。

18、横向设计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或几个年龄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19、纵向设计也叫追踪设计、发生设计或时间序列设计,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个体的心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20、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

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法是研究心理发展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毕生发展心理学研究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21、访谈法:是研究者(访谈者)通过与被研究对象(受访者)进行口头谈话的方式而从访谈对象那里收集有关其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22、实验法:在人为的严密控制条件下,有计划地操作实验变量,观测与这些实验变量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探究条件与反应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23、临床法:皮亚杰为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而独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将对儿童的自然观察、灵活多样的谈话和儿童的实物操作综合起来,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

24、遗传为个体心理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动力设备,提供了生物前提,遗传在与环境互相作用中对儿童发展起着动因作用。

25、胎儿期:大约在8周时,随着第一批骨细胞的出现,胚胎就成为胎儿了。

26、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无条件食物反射(觅食反射)、无条件防御反射、无条件定向反射、其他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摸新生儿脚底),惊跳反射(摩罗反射),强直的颈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

27、布雷泽尔顿将新生儿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般型、安静

型、活泼型。

28、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2)从上部到下部动作(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4)从躯干到四肢(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29、深度知觉:视崖实验

30、儿童的社会化:指的是一个新生儿从生物的人发展成社会的人这样一个过程。

31、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

32、依恋:是指乳儿和照看者之间亲密、持久的情绪关系,这种关系被具体描述为乳儿和照看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渴望彼此接近,它主要体现在母子之间,也被称为亲子关系。

33、依恋发展在乳儿期可分为三个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至3个月)(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34、第一信号系统是以现实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是在人生的第一年发展起来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词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是人类所独有的,其存在使人脑的反应机能达到最高水平,使人的心理以抽象概括性和自觉能动性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心理。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形成的,和第一信号系统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并逐渐达到协同活动。

35、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指婴儿对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