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保护技术模式(农业部)2016.2.26

合集下载

黑土处置方案

黑土处置方案

黑土处置方案一、背景介绍黑土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土壤类型,具有肥力高、保水保肥性好等特点。

然而,由于不当的管理和过度开垦,黑土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流失。

为了有效保护和利用黑土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黑土处置方案势在必行。

二、黑土资源保护方案1. 土壤保护措施(1)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科学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做到适量施肥、科学施肥,合理安排农作物轮作,避免连作连施。

(2)水土保持。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修筑沟渠,种植防护林带,建立梯田和植被覆盖。

同时,加强水土流失防治,控制水土流失的速度和范围。

(3)合理灌溉。

科学调控灌溉水量和水分施用时机,避免灌溉过度和缺水情况,降低土壤盐碱化的风险。

2. 科学耕作措施(1)栽培土壤深翻。

采取翻耕、犁耕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促进根系生长。

(2)合理选用农作物品种。

根据黑土的特性,选择适应黑土条件的农作物,提高耐盐碱和抗旱能力。

(3)科学施用农药。

合理使用农药,避免滥用农药对土壤造成污染,选择环境友好型农药。

三、黑土资源利用方案1. 农业生产利用方案(1)推广绿色农业。

加强绿色农产品的认证与推广,提高黑土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引导农民发展绿色农业。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对黑土的科研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种植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农业多元化经营。

通过发展农旅结合、农产品加工等形式,拓宽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

2. 环境保护与修复方案(1)植被恢复与修复。

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面积造林绿化,种植能够适应黑土生态环境的植被。

(2)水资源保护。

建设黑土区域水资源保护区,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土壤污染治理。

加强黑土地区土壤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实施土壤污染修复工程,还原土壤的功能和农业生产能力。

四、黑土资源管理机制1. 完善立法规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黑土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法律地位和责任,落实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保护黑土的措施范文

保护黑土的措施范文

保护黑土的措施范文黑土是一种非常肥沃的土壤类型,以其高度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特点而闻名。

然而,由于人类的不当使用和环境破坏,黑土正面临严重的威胁和衰退。

为了保护黑土资源,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可持续农业和土壤保护。

以下是保护黑土的几种重要措施:1.提倡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是一种以保护土壤和环境为目标的农业实践。

通过采用有机农业、旋转耕作和保护性耕作等措施,可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和矿物质流失。

此外,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对土壤的污染,提高土壤健康程度。

2.实施土壤保护政策:政府应加强土壤保护的立法和政策,鼓励农民采取有效措施阻止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

政府还应该制定强制性农田草地轮牧制度,保护农田和牧场的土壤养分平衡。

3.加强土壤监测和评估:建立全面的土壤监测网,定期监测土壤质量和污染状况。

通过实施土壤检测和评估,了解土壤质量和改进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农业管理措施。

4.推广土壤改良技术:使用合适的土壤改良技术可以提高黑土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例如,添加有机物质和矿物质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养分。

此外,采用节水灌溉和互作种植等技术可帮助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

5.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土壤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

通过举办农民培训班、学校教育和社区活动,向公众传授土壤保护知识和技能。

只有人们了解土壤重要性和保护方法,才能更好地保护黑土资源。

6.加强国际合作:保护黑土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国际间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分享土壤保护的成功经验和技术。

开展联合研究项目,探索可持续农业和土壤保护的创新措施,并共同制定保护黑土的国际标准和指南。

总之,保护黑土资源是维护生态平衡和食品安全的关键之举。

通过实施可持续农业、加强土壤保护政策、土壤监测和评估、推广土壤改良技术、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以及国际合作,可以有效保护黑土资源,确保其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黑土的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守护好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黑土地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农田资源之一,它们富含有机物和养分,是耕种作物的理想土壤。

由于过度开垦、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黑土地资源受到了严重地破坏。

保护黑土地是一个非常紧迫且必要地任务,下面将介绍为什么黑土地保护非常必要以及保护黑土地需要采取的技术措施。

黑土地的保护非常必要,主要原因如下:1. 稳定粮食供应:黑土地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地之一,它们可以保证中国粮食的稳定供应。

2. 保护生态环境:黑土地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可以改善气候环境和地表水的自净能力。

3. 保护旱涝灾害:黑土地的保水能力很强,可以缓解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促进农业发展:黑土地肥力较高,可以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对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技术措施1. 控制农业面积和耕地质量:黑土地的过度开垦和过度利用导致极易出现水土流失和黑土地土质下降,因此需要控制农业面积,并提高耕地的质量。

2. 种植耕作技术:采用恰当地耕作技术能够减缓黑土地的侵蚀,例如合理地施肥、翻耕和轮作等等。

3. 植被恢复:恢复原先原有的植被是很重要的。

如果可以在黑土地区域内种植耐旱的草本植物,可以因其根系较深而可以保护土壤,减少土壤的流失。

4. 预测洪涝等降水情况:预测洪涝和其他降水情况可以减轻当地黑土地的损坏。

如果计算机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一些巨大的洪灾和降雨,可以更好地保护黑土地。

结论保护黑土地非常必要,农业部门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

黑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而且黑土地的质量影响到中国的粮食供应和生态环境,因此保护黑土地对于中国至关重要。

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

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

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引言黑土是我国北方广泛分布的重要土壤类型之一,其土壤具有肥沃、壤深、凝结性强等特点,有着特别重要的农业生产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黑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土地退化和肥力丧失问题。

因此,为了保护和恢复黑土,需要制定有效的措施来避免其进一步恶化。

保护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植被保护措施植被保护措施是保护黑土肥力的一种主要措施。

通过选择具有较长生命周期的植物或形成草本植被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的流失和侵蚀,抑制砂尘飞扬和水土流失,减小水体污染。

与此同时,植被还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碳汇功能的提升。

调节农业生产结构调节农业生产结构也是保护黑土肥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过度耕作和单一种植模式不仅会破坏土壤结构,而且还会降低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相反,采用轮作、间作或混交等多样化种植模式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

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应用生态农业技术是实现黑土肥力保护的有效手段。

它包括生物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农药代替物、有机农药和生物修复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黑土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并且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应用有机肥料应用有机肥料是恢复黑土肥力的常用手段,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有机质来改善黑土结构和肥力。

有机物的返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土壤蓬松度,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进行降解修复降解修复是一个经济可行的恢复黑土肥力的方法。

通过添加生物活性物质、微生物等方法,分解有害物质,促使其转化为对植物无害物质。

这种方法不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还能提高土壤质量,恢复土地的生产能力。

推广绿色种植模式绿色种植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种植模式,它采用多种生态农业技术,包括尽可能少地使用肥料、农药等方法,同时为黑土提供一种良好的极化环境,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这种方法是最具前瞻性的,因为它不仅可以恢复黑土,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达到永续经营的效果。

东北地区旱作区黑土保护培育技术

东北地区旱作区黑土保护培育技术

东北地区旱作区黑土保护培育技术东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而旱作区黑土是东北地区主要的耕作土壤类型,被誉为“世界三大黑土之一”,具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肥力丰富的特点。

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环境恶化等因素,东北地区旱作区黑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保护和培育东北地区旱作区的黑土资源,需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下面将介绍一些保护和培育东北地区旱作区黑土的技术。

一、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保护和培育黑土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旱作区黑土地区,由于长期的农业生产和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土壤中的养分会逐渐流失,使得土壤肥力下降。

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量和土壤的养分状况,科学施肥,使用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土壤的肥力平衡。

还可以采取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方式,通过增加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肥保墒能力,达到保护和培育黑土的效果。

二、水分管理东北地区的旱作区黑土地区常年干燥,水分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合理的水分管理对于保护和培育黑土至关重要。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系统,保证农作物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生长,同时也可以减少农田的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达到保护黑土的效果。

三、植栽调控植栽调控是保护和培育黑土的有效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选择适合土壤条件的作物品种,实现多年作物轮作、套种套种等方式,减少连作对土壤的消耗和破坏,同时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的肥沃度和保肥能力。

可以采用间作间种、树木灌木种植等方式,增加土壤表面的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的风蚀和水蚀,保护和培育黑土资源。

四、农业科技农业科技是保护和培育黑土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科学种植、科学施肥、科学灌溉等手段,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达到保护和培育黑土资源的目的。

还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研发具有抗旱、抗病的新品种,以适应旱作区黑土地区的生长条件,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农产品的品质,保护和培育黑土资源。

黑土地保护

黑土地保护



4、沙化、盐碱化严重,草原变劣
目前,东北三省天然草原面积约1341万hm2,90%以上 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据调查,辽西北现有天然草原 73.3 万hm2,草地“三化”面积达58万hm2,水土流失 面积达173万hm2。吉林西部天然草原面积 187.6万hm2 , 其中重度盐碱化、退化面积占退化草原总面积的65%。 天然草原产草量 20 世纪 50 年代为干草 1000 ~ 1500kg/ hm2,到90年代末下降到产干草700~900kg/hm2,产 草量下降近 50% ,有的草场已经成为寸草不生的“秃 地”。

二是在采用化肥、农药等现代化技术的同时,忽视了生 物措施。目前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维持短期效益,忽视了积造和使用有机肥,造成大量的 “卫生田”,加剧土壤有机养分的消耗。 三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忽视了与先进农业 技术的配臵。东北黑土地貌主要为漫岗地,为体现农户 之间土地质量的公平,大多采用了顺坡划分地块的方式, 农民顺坡种植比较普遍。顺坡耕作容易造成土壤侵蚀。 此外,缺乏组织引导,使保护性耕作栽培等综合技术难 以推广。


a ;是国家重视,如国家正在试点准备起动的“黑土地 治理工程”就是很有效的治理投人机制,充分体现了国 家对黑土地治理的重视程度和决心。

b ;是各级政府重视、一些地方政府对积极施用农家肥 的群众给予鼓励性补偿。
c;是耕种者重视,土地承包30年不变,使群众有耕种土 地的长远意识,促进了农民培肥地力,有利于黑土地的 保护与治理。
黑土地退化原因

自然原因 一是黑土区春季少雨多风,并且风大,持续时间长,加 剧了该地区春旱和土壤风蚀。每年大于4 级以上的风天 达120~150天,大于6级以上的风天有65~80天,而且 多集中在春季。每年春季常形成风增旱情、旱助风威的 情况。目前黑土区以传统的耕翻整地、冬春地表裸露休 闲耕作方式为主,每逢春季干旱大风时节,极易造成表 层黑土风蚀。有关专家研究结果表明,造成我国的沙尘 暴天气的沙尘60%来自于裸露的耕地。 二是黑土区降雨集中夏季,暴雨冲刷,形成面蚀和沟蚀。 黑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 500mm 左右,但降雨集中在 6~9月份,并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加之地形以漫岗为 主,坡长,集雨面积大,局部地区沟蚀极其严重,大面 积黑土区存在面蚀。三是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加速了土 壤有机质的分解,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

保护东北黑土的措施

保护东北黑土的措施

保护东北黑土的措施引言东北黑土是我国最重要的土壤类型之一,其肥沃和肥力高度令人称羡。

然而,由于过度耕作、过度施肥和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东北黑土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东北黑土的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

1. 合理耕作和轮作制度合理耕作是保护东北黑土的关键之一。

首先,要合理选择农作物种植,避免单一作物连续种植导致土壤养分流失。

其次,要合理控制耕地的使用频率和深度,避免频繁的翻耕和深耕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

此外,科学实行轮作制度,交替种植不同作物,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对土壤的损害。

2. 合理施肥和农业废弃物利用合理施肥是保护东北黑土的重要措施之一。

科学地分析土壤养分状况,合理选择施肥类型和用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土壤养分的流失与浪费。

同时,农业废弃物的合理利用也是保护黑土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堆肥等方法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3. 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是保护东北黑土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退耕还林还草的同时,要注重选择适应东北气候特点的树种和草种,加强对生态系统的恢复。

此外,要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设施,加强水源涵养和防止水土流失。

4. 加强环境监测和法规管理加强环境监测和法规管理也是保护东北黑土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土壤质量和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

同时,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管理和规范,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对黑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5. 科研和技术支持科研和技术支持是保护东北黑土的重要保障。

相关的科研机构和专家应开展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探索更加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

同时,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让农民了解并应用最新的保护技术,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结论保护东北黑土是保护我国重要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通过合理耕作和轮作制度、合理施肥和农业废弃物利用、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加强环境监测和法规管理以及科研和技术支持,我们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东北黑土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东北旱田米-豆-米轮作区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

东北旱田米-豆-米轮作区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

翻,将粉碎的秸秆翻压至耕层 30 cm 以下,活化心土 层,改良原有的土体特性,在此基础上种植大豆。 3.2.2 深松或综合整地技术 对上一年翻压种植大豆 的轮作区域,施用有机肥,利用 200 马力以上的拖拉 机牵引德国原装进口浅翻深松联合整地机进行深 松,深松至耕层 35 cm 以下,打破犁底层,改良原有 的土体特性或利用 180 马力以上的拖拉机牵引联合 整地机进行综合整地,整地深度至耕层 20 cm 以
3 技术模式及操作要点
3.1 技术模式
A+E 玉 米 秸 秆 全 量 粉 碎 翻 压 还 田 ,深 翻 至 耕 层 30 cm 以下,种大豆。
D 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种玉米。
C+B 有机肥+深松或综合整地,种玉米。
注:此模式一个循环周期为 3 年,可以根据当年种植的作物确定以(A+E)、(C+B)、D 三个中哪一个为起始年,如果上一年 种植的是玉米,秋季则以(A+E)为起始年,按(A+E)-(C+B)-D 为一个循环,以此类推即可。
3)通过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提高了秸秆和 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利用率,减少秸秆焚烧,控制 环境污染,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4)通过以上各项措施达到改良土壤结构、培肥
地力,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科学施肥,增加农作物 产量,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 适应范围
北林区旱田主要土类有黑土土类、黑钙土土类 和草甸土土类。该旱田米-豆轮作模式适应于东北 土壤类型相似的生态区。
科普惠农 1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科普惠农 种植天地 ZHONG ZHI TIAN D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秸秆还田对土壤生物性质的影响
表1-2 秸秆还田各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C、N的影响
处理
根茬还田(对照) 秸秆全量还田 秸秆1/2还田 秸秆1/3还田 秸秆全量还田+腐解剂 秸秆覆盖
微生物量C g/kg
174.28 207.47 237.51 227.38 231.35 182.41
微生物量N g/kg
测土施肥+Zn肥
核心技术:铝离子改良-有机培肥-平衡施肥
52.0 51.0 50.0 49.0 48.0 47.0 46.0 a b ab ab ab ab
1.20
ab b
b
ab
ab
土壤容重 (g/cm3)
1.00
0.80
0.60
0.40
0.20
土壤孔隙度(%)
根茬还田(对照) 秸秆全量还田 秸秆1/2还田 秸秆1/3还田 秸秆全量还田+ 腐解剂 秸秆覆盖
不同还田深度秸秆生物量分解率
玉 米 秸 秆 埋 深 10cm 生 物量分解最快,分解了 58%,其次是埋深5cm
70 60 50 40 30 20 10 0
a
玉米10cm 玉米6cm 玉米2cm
秸秆分解率 %
秸秆分解率 %
70 60 50 40 30 20 10 0
c
深度10cm 深度5cm 深度2cm
(二)保护黑土资源的土壤肥力与土地生产力 通过有机培肥、秸秆还田、碳氮平衡、水热协调、平
衡施肥等措施,不断促进黑土耕地质量的稳定与提升。
(三)保护黑土资源在培育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通过建立各种综合利用模式,如玉米、水稻、大豆、土
豆、甜菜标准化生产模式;建立良好的轮作体系,不断走出
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1.0 0.8
4.对肥料增效作用
产量增加:5-10%
微域土壤环境的改善
根起爆位点 和起爆效应
1.0 1.2 根区改土 根区施肥
1.4
1.6
1.8
2.
A
节肥:20-30%
总根长增加:23-30% 生长速率增加:18-77%
0.6 0.4 0.2
研究了作物根层与养分供应互馈机制
0.0
1.0
1.2
1.4
1.6
速效钾 mg/kg
161 181 161 162 167 160
pH
根茬还田(对照) 秸秆全量还田 秸秆1/2还田 秸秆1/3还田 秸秆全量还田+腐解剂 秸秆覆盖
5.63 5.65 5.63 5.65 5.69 5.68
秸秆还田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呈上升趋势; 秸秆1/2还田较对照提高2.5%,其次是秸秆全量还田增加1.9%; 速效养分较对照都不同程度增加。
(六)构建我国 与国际黑土资源联盟的综合组织机构及制
定国内、国际黑土资源的研发项目,开展黑土国际联网研
究,进一步推动我国以东北为主体的黑土资源的保护与战 略发展。

乌克兰大平原: 182万km2
N50º N40º

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200万km2
S40º
S50º

阿根廷潘帕斯大草原: 89万km2

中国东北平原: 35万km2
世界四大黑土带分布图
绿色、优质、生态、 环保、循环、可持续
二、东北农田黑土保护技术及模式
技术创新
增大肥水库容为目标: 合理耕作、秸杆还田、 优化施肥、 耕层增厚为目标: 免耕和心土有机培肥、 薄层黑土 治理技术
东北地区黑土保育及有机质提升 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高肥力厚层黑 土保育技术
2015年9月后
调整参考阈值,形成轻简化技术
5. 5. 在轮作周期以深松增厚耕层为突破的黑土定向耕作改土技术
黑土保护性耕作和定向培育技术
岗平地黑土——秋季旋耕深松秸秆覆盖
坡耕地黑土——横坡垄作,深耕深松;
——垄向区田的耕作模式。
低平地黑土——秋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的耕作模式。
6.垄作区田技术
6月26
7月26 8月26 取样日期
9月26
6月26
7月26 8月26 取样日期
9月26
玉米秸秆1年
C的释放率为48%, N的释放率为50%, P的释放率为80%, K的释放率为90%。
秸秆有这么多的养分分解, 留在土壤中的到底有多少? 挥发的有多少? 被植物利用多少? 大量还田后是否会影响出苗?
9423 8538
8846 7231 7115
5577 8077
7654 6769 7385
7833a 8692a
8487a 7590a 7615a
9.5 21.5
18.6 6.1 6.4
注:小写字母为5%区间显著,大写字母为1%区间显著
秸秆还田不同处理较对照产量增加,其中秸秆1/2还田和1/3还田较 对照产量提高21.5%和18.6%; 添加腐解剂处理和秸秆覆盖处理较对照产量增加6.1%和6.4%;
农业部公报[2014]1号(2014.12.17)
东北黑土区耕地地力评价结果
当前黑土退化影响粮食产量,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 有机质下降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核心科学问题
养分流失
黑土退化
物理退化
化学退化
生物退化
家畜粪便、秸秆
黑龙江省农村每年产生的5.55亿吨生活污水、693万吨生活垃圾、6500万吨秸秆、 8000万吨畜禽粪便,多数污染物未经过有效处理。
处理
g/kg
2.51 2.73 2.78 2.67 2.57 2.54
g/kg
2.27 2.12 2.18 2.31 2.33 2.10
g/kg
23.6 24.5 23.7 23.3 23.5 24.0
mg/kg
166.8 214.0 247.4 227.4 213.0 215.1
mg/kg
75.7 71.1 73.8 79.3 75.5 72.2
22.19 26.02 31.33 30.52 28.49 22.25
微生物量 C/N
7.85 7.97 7.58 7.45 8.12 8.10

秸秆还田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微生物量C和微生物量N都相应增加; 秸秆1/2还田和全量还田+腐解剂对土壤微生物C、N的增加明显; 秸秆全量还田+腐解剂处理土壤微生物C/N最高。
秸秆还田田间小区试验
不同处理土壤孔隙度
秸秆还田后土壤孔隙度较 对照都有增加,相对增加
不同处理土壤容重
不同秸秆还田处理降低土 壤容重; 秸秆1/3还田和秸秆1/2还 田土壤容重下降明显,较对 照下降0.12g/cm3和0.14 g/cm3,
1.40
a
在4.0%~7.1%,秸秆1/2还
田和1/3还田增加较高,差 异显著;
(4)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表1-3 各处理玉米产量表(2015) 处理 根茬还田(对照)
Ⅰ 9385 Ⅱ 6846 Ⅲ 5231
产量 (kg/hm2)
7154a
增产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秸秆全量还田 秸秆1/2还田
秸秆1/3还田 秸秆全量还田+腐解剂 秸秆覆盖
8500 9462
8962 8769 8346
1.8
2.
A
培肥方法:改土增效为目标的改良制剂和肥料应用技术
模式创新:集成黑土综合治理技术模式(2+X和3+X模式)
北部厚层黑土区
2共性 技术
南部薄层黑土区
侵蚀型坡耕地黑土区
3共性 技术
测土施肥+浅翻深松
测土施肥+深松+秸秆还田 测土施肥+深松+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 区域 X-特点 技术 垄作区田 有机肥 行间覆膜 有机肥 区域 X-特点 技术
玉米 有机肥 秸秆还田 根茬还田 深松起垄 测土施肥+ B肥、Mo肥 拌种 测土施肥+ Zn肥拌种
中部侵蚀型坡耕地黑土区
大豆 秸秆还田 玉米 秸秆还田
北部高肥型厚层黑土区
大 豆 秸秆还田 深松改良 测土施肥+ N、P、K+B+ Mo肥拌种 土壤改良剂
深 松 横坡打垄 垄作区田
深 松 横坡打垄 垄作区田
3.明确了盐碱土“淡化表层”的形成机理、铝离子胶体凝聚改良技 术
硫酸铝添加量(土重%)
0.1% 0.2% 0.3% 0.4% 0.5% 0.6% 0.7%
苏打盐碱土中添加Al3+以后,Al3+作用机理为:
铝离子改良剂+H2O=羟基铝离子(或聚合铝离子)+nH+
2H+ + CaCO3 = Ca2+ + H2O + CO2 —2Na+ + Ca2+ = —Ca2+ + 2Na+
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推进落实会(20160226)
东北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和技术措施
报告人:魏 丹
国家黑 土资 源 保 护与 可 持 续利用创新团队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报 告 内 容
一、黑土保护策略 二、黑土保护工程技术与模式
三、黑土保护工程技术措施
东北区耕地质量等级比例分布特征
t•ha-1BC(一次施入连年增产)
M
生物碳改良技术 北方障碍型土壤 3
大豆除草剂消减技术模式:
耕层深翻深松(30cm)+生物炭( 2.6 t•ha-1y-1 )+种子包衣
modes
4
5
酸化改良技术模式:浅翻深松+轮作系统(豆-玉-玉和玉-玉
-玉)+生物炭+氮肥减量(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