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保护

合集下载

探讨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探讨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探讨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

黑土地具有肥沃、保育、保水、保气等特性,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质条件,是我国农业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现代化的进程,黑土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面临着生态环境的危机和土地资源的枯竭。

因此,保护黑土地显得非常必要。

1.维护生态环境黑土地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是各种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基础。

黑土地中的大量有机质和微生物活动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土壤生态系统,这对环境的净化和改善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而对黑土地破坏、污染等行为将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2.维护农业生产黑土地的土层丰厚,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养分,是农业生产的理想土地。

黑土地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同时还能够保存水分和空气,是适宜农作物生长和发展的优良土壤。

保护黑土地,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黑土地在地质构造和地貌变迁中所形成的丰富的土壤层和大量的有机质,可以对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起到一定的缓冲和消减作用。

然而,过度破坏和开发黑土地,将会影响其缓冲和消减作用,从而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1.加强监管各级政府应该制定完善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对于黑土地的开垦、开发、利用、保护等活动实行严格的管理与监管,遏制非法采矿、野生动物交易、非法林业、非法放牧等破坏黑土地的行为。

2.优化结构农业生产的结构应该逐步调整,将粮食和用于国家必需的战略物资的产地转移到耕地肥沃、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充分发挥黑土地的作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科技支撑加强对黑土地科技的研究,发展具有高效和环保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节水、节土、节沙、植树造林等措施,减少对黑土地的破坏。

4.加强宣传加强利用传统和现代媒体进行黑土地保护知识的普及,增强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倡导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环保理念。

总之,保护黑土地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应该采取更多措施来保障黑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黑土地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农田资源之一,它们富含有机物和养分,是耕种作物的理想土壤。

由于过度开垦、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黑土地资源受到了严重地破坏。

保护黑土地是一个非常紧迫且必要地任务,下面将介绍为什么黑土地保护非常必要以及保护黑土地需要采取的技术措施。

黑土地的保护非常必要,主要原因如下:1. 稳定粮食供应:黑土地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地之一,它们可以保证中国粮食的稳定供应。

2. 保护生态环境:黑土地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可以改善气候环境和地表水的自净能力。

3. 保护旱涝灾害:黑土地的保水能力很强,可以缓解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促进农业发展:黑土地肥力较高,可以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对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技术措施1. 控制农业面积和耕地质量:黑土地的过度开垦和过度利用导致极易出现水土流失和黑土地土质下降,因此需要控制农业面积,并提高耕地的质量。

2. 种植耕作技术:采用恰当地耕作技术能够减缓黑土地的侵蚀,例如合理地施肥、翻耕和轮作等等。

3. 植被恢复:恢复原先原有的植被是很重要的。

如果可以在黑土地区域内种植耐旱的草本植物,可以因其根系较深而可以保护土壤,减少土壤的流失。

4. 预测洪涝等降水情况:预测洪涝和其他降水情况可以减轻当地黑土地的损坏。

如果计算机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一些巨大的洪灾和降雨,可以更好地保护黑土地。

结论保护黑土地非常必要,农业部门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

黑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而且黑土地的质量影响到中国的粮食供应和生态环境,因此保护黑土地对于中国至关重要。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1. 引言1.1 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性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土壤资源之一,具有高肥力、保水性强、透气性好等优点,被誉为中国的“粮仓”和“生态压舱石”。

受到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黑土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保护黑土地不仅是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更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

只有保护好黑土地,才能保证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好我们的后代子孙的生存空间。

加强对黑土地的保护,提高其利用效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黑土地保护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黑土地的保护努力,才能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2. 正文2.1 黑土地的特点黑土地是我国极为珍贵的耕地资源之一,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黑土地具有较高的肥力。

由于长期的积累和磨练,黑土地中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特别是含氮量较高,土壤结构疏松,通透性好,适合作物生长。

黑土地的保水保肥性能强。

黑土地有较好的保水能力,能够有效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淋溶,保证农作物在干旱季节的正常生长需要;黑土地的肥力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施肥量,减少环境污染。

黑土地适合多种农作物种植。

除了适合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生长外,黑土地还适宜种植豆类、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来源。

黑土地的特点是非常适合农业生产的,具有极高的农业生产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黑土地的保护至关重要,需要我们加强管理和保护,确保其永续利用。

2.2 黑土地保护的技术措施黑土地保护的技术措施是保护和恢复黑土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技术措施:1. 农业轮作和休耕制度:通过轮作不同作物,可以减少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流失,并提高土壤的保育性能。

休耕制度可以让土地得到休整,有助于恢复土壤的营养结构。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土壤资源之一,具有土层深厚、肥沃、含水量丰富、透气性好等特点,被誉为“世界第一优质土壤”,被称为“黄金地”。

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破坏,黑土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黑土地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护好黑土地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实施技术措施是保护黑土地的重要举措。

一、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耕地资源,具有很高的农业生产潜力和生态价值。

长期以来,黑土地遭受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盐碱化、土壤贫瘠等问题,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土地资源严重流失。

加强黑土地保护,对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维护生态平衡黑土地的生态环境破坏直接影响着土地的肥力和耕作能力,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贫瘠等问题将导致土地逐渐荒漠化,生态平衡被破坏。

保护黑土地,维护其生态平衡,是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举措。

2.保障粮食安全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耕地资源,其农业生产潜力巨大,可以支撑我国的粮食生产。

由于土地资源受到破坏,粮食生产也将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

保护黑土地,保障其农业生产能力,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黑土地资源的保护,不仅意味着保护耕地资源,也意味着保护我国的资源禀赋,维护地方经济的发展。

保护黑土地,对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技术措施为了保护好黑土地资源,促进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利用,需要实施一系列技术措施。

1.加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有效地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可以使得土壤得到有效的修复和休整,有效恢复土壤肥力,减少土地退化和破坏。

轮作休耕制度也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产出,保障粮食安全。

2.推广有机农业技术有机农业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农药残留和化肥污染,还可以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增加,提高土壤养分和肥力,保护土壤资源。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黑土地,是指我国北方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辽河流域的一大片深度富含有机质的土地。

黑土地的肥沃程度是举世闻名的,被誉为世界第一土。

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中,黑土地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压力。

为了保护黑土地,我们需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护黑土地的肥沃和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1. 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之一,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保护黑土地意味着保护了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黑土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黑土地保护不仅能保护土地资源,还能维护水源、森林和生物多样性,有助于构建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3. 黑土地保护关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

黑土地区域是我国的粮食生产基地,如果黑土地受到严重破坏,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带来社会经济问题,甚至对国家稳定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二、技术措施1. 合理利用农业机械合理利用农业机械,减少对黑土地的压实和破坏是非常重要的。

过度的机械化作业容易导致土壤压实,降低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应该合理配置农业机械,减少机械深松,采用浅松和机械轮耕,减少对黑土地的破坏。

2. 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保护黑土地的有效措施之一。

秸秆是一种宝贵的有机肥料,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秸秆还田还可以减少耕作的次数,降低耕作深度,有助于保护黑土地的肥沃度和生态环境。

3. 科学施肥科学合理施肥是保护黑土地的重要举措。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和破坏。

建议采用有机肥和化肥结合的施肥模式,合理配置氮、磷、钾等养分,减少氮肥的过量使用,降低对土壤的压力。

应该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科学制定施肥方案,提高施肥利用率,减少施肥对环境的影响。

4. 林果业种植发展林果业是保护黑土地的有效途径。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

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及技术措施黑土地是中国农业的宝贵资源,它承载了丰富的粮食生产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由于不当的利用和环境污染,黑土地正面临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保护黑土地已成为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和技术措施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黑土地保护的必要性1. 资源保护黑土地是中国北方地区稀缺的耕地资源,其肥沃和透气性优越的土质让其成为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类型之一。

由于不当的农业开发和大规模的土地开垦,黑土地正在逐渐丧失其原有的优势,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 生态平衡黑土地的退化和破坏会导致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加剧,进而影响水资源的稳定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黑土地保护不仅是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也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3. 农业可持续发展黑土地保护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

只有保护好黑土地资源,才能保障农作物生长的条件,满足粮食的产量需求,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措施1. 合理利用农业化肥黑土地对于化肥的需求量较大。

由于不当的施肥会导致土壤酸化和污染,加剧黑土地的退化。

合理利用农业化肥是保护黑土地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

2. 推广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不仅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湿度。

推广有机肥料的使用可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利于黑土地的保护。

3. 推进绿色种植技术绿色种植技术包括节水灌溉、精细化施肥、轮作休耕等措施,可以减少农业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减轻土壤压实和侵蚀,保护黑土地的肥沃。

4. 科学合理的轮作休耕轮作休耕是指在地力旺盛的土壤上适时停耕休耕,使土地得到充分地休养生息,保持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土地生产力,从而保护黑土地的肥沃。

5. 加强土壤保护加强土壤保护包括加强灌溉管理、改善土壤排水、防止土地侵蚀和水土流失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黑土地的退化,保护土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三、结语黑土地是中国农业的宝贵资源,其保护意义重大。

黑土区保护方法和措施是什么

黑土区保护方法和措施是什么

黑土区保护方法和措施是什么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拥有丰富的黑土资源,是我国农业的重要支撑。

然而,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黑土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黑土资源的保护和恢复亟待解决。

为了有效保护黑土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方法和措施。

一、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黑土区的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是保护黑土资源的关键。

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农田、林地、草地等不同用地的范围和比例,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和利用的规模和强度,保护农田和林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推行农田水利工程。

农田水利工程是保护黑土资源的重要手段。

通过修建水库、引河入田、修建排灌工程等措施,可以改善黑土区的土壤墒情,提高土壤的保墒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黑土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三、推广合理施肥技术。

合理施肥是保护黑土资源的重要措施。

黑土区的土壤肥力丰富,但由于长期的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质量恶化。

因此,应该推广合理施肥技术,科学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肥,提高土壤肥力,保护黑土资源的肥力和生产力。

四、加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是保护黑土资源的重要途径。

应该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避免单一作物连作连种,合理轮作轮种,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保护黑土资源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五、推广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保护黑土资源的重要手段。

通过大力推广植树造林,可以有效改善黑土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的保墒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黑土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六、加强土地整治和治理。

土地整治和治理是保护黑土资源的重要途径。

应该加强土地整治和治理,改善土地的质量和肥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黑土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七、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是保护黑土资源的重要措施。

应该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推广生态农业模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黑土资源的生态环境。

保护黑土的有效措施

保护黑土的有效措施

保护黑土的有效措施保护黑土是保护土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保护黑土的几个有效措施:1.加强土壤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宣传黑土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壤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的土壤保护意识,使每个人都认识到保护黑土的重要性,这是保护黑土的首要前提。

2.推行科学耕作:科学耕作是保护黑土的基础措施。

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如合理轮作、合理施肥、合理用药、合理排水等,避免大面积连作、过度施肥和过度用药等不良耕作方式,以减少对黑土的破坏。

3.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加大对黑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程投入,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如沉积水井、塘堰等,在种植区划中增加水源地保护区和重要生态区,并加强水土保持管理,防止水土流失。

4.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是保护黑土的重要手段。

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通过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提高土地的质量和肥力。

5.加大对土壤污染的治理力度:土壤污染是黑土保护中的重要问题。

要加大对土壤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土壤污染的防治和修复,减少对土壤的二次破坏。

6.加大对黑土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黑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要加大对黑土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保护黑土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并加强对黑土地区的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管理。

7.加强对农田利用权的管理和保护:农田利用权是农民的重要财产,也是农民持续发展的基础。

要加强对农田利用权的管理和保护,避免农田被非农业用地侵占,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8.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政策是推动黑土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制定和完善有关黑土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大对黑土地区的支持力度,为黑土保护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综上所述,保护黑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为原因:
一是在发挥优势、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忽视了轮作养 地。东北黑土区的气候特点适合大豆、玉米的生产,长 期以来,种植作物以密植高产的玉米为主,农民收入来 源主要依靠粮食。在吉林、辽宁两省,连年种植玉米, 黑龙江北部地区连年种植大豆,这种连作,不仅造成土 壤养分的失衡,还容易引发病虫害,增加农业成本。当 地农民都认识到这一点,但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政策扶持, 玉米—大豆,玉米—牧草等合理轮作模式难以形成气候, 从而加速黑土地退化。
5、因侵蚀黑土面积减少
局部山地丘陵与河流两岸阶地黑土水土流失形成大量侵 蚀沟。榆树县南大沟长5~6km,最宽处近100m,深度 20~30m,由于没有任何治理措施,侵蚀沟不断扩大, 吞没了耕地,威胁到附近的村庄。据国家水利部松辽委 调查,目前东北黑土区内有侵蚀沟25万多条,每条沟侵 占土地一般都在0167hm2以上,历年共侵占黑土地近40 万hm2。虽然这种侵蚀所占的比重较小,但造成的危害 不能忽视。
4、沙化、盐碱化严重,草原变劣
目前,东北三省天然草原面积约1341万hm2,90%以上 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据调查,辽西北现有天然草原 73.3 万hm2,草地“三化”面积达58万hm2,水土流失 面积达173万hm2。吉林西部天然草原面积187.6万hm2, 其中重度盐碱化、退化面积占退化草原总面积的65%。 天然草原产草量20世纪50年代为干草1000~1500kg/ hm2,到90年代末下降到产干草700~900kg/hm2,产 草量下降近50%,有的草场已经成为寸草不生的“秃 地”。
2、土壤基础肥力下降
一是土壤有机质减少。开垦前的自然黑土表层有机质含 量多在3%~6%之间,低于3%的比较少见。目前黑土 区耕地有机质基本在1.15%~3%之间。公主岭市国家黑 土监测基地的定位监测试验结果表明,1980~1994年的 15 年间,单施化肥区和无肥区土壤耕层有机质呈缓慢下 降趋势,每年有机质矿化量为270~480kg/hm2,年矿 化率为0.4%~0.7%。
三 十 年 前
黑土地退化现象
根据东北土壤肥料科研单位的长期监测与农民群众的反 映,黑土地肥力在不断的退化,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草原退化,局部地区土壤流失严重,并将这些退化现状形 象地概括为“薄、瘦、硬、劣、减”5个字。
1、黑土层变薄:
随着黑土开垦年限的增加, 黑土层、犁底层总体趋势在 变薄。初垦时黑土厚度一般在60~80cm,深的可达 100cm。开垦20年的黑土层厚度减至60~70cm,开垦 40 年的减至50~60cm,开垦70~80年的黑土层只剩 下20~30cm。许多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表皮的黑土 已经盖不住下面的黄土,农民称这种地块为“破皮黄”。 吉林中部发育于黄土台地上的薄层黑土1983年黑土层厚 度为30cm左右,2002年仅为25cm,20年间减少了5cm。 据测算,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0.3~1cm的黑土表层。目 前吉林省40%的黑土地的腐殖质层厚度不30cm。
全世界有三大块黑土区,分布于乌克兰平原、美国密西 西比河流域和我国东北地区,东北黑土资源大部分分布 在我省,我省现有黑土资源(黑土、黑钙土、草甸土) 总面积2275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330万亩,重点分 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
黑土地是大自然赐予它 类型土壤比较,具有水稳性团粒结构比重大、腐殖质含 量高、结构疏松、容重低、持水能力强、通透性良好、 微生物活性强等特点,具有良好的保肥与保水性能。与 国内棕壤、黄壤、红壤等其它主要耕地土壤相比,黑土 性状最好。
黑土地保护
黑土
广义的黑土包含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白浆土、新积 土等几大土类,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
古东部四盟市,总面积约70万km2,简称东北黑土区。 其中极为珍贵的“典型黑土”面积约17万km2,主要分布 在松嫩平原的京哈铁路线两侧,土壤肥力和结构非常好, 是全球范围内三大著名黑土带之一。东北黑土区常年粮 食产量近680亿kg,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5%左右,其中 大豆产量占全国的37%,玉米产量占全国的53%。每年可 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50亿kg,粮食的商品量、商品率、调 出量、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之首。
二是土壤养分失衡。开垦后土壤氮素养分下降,全磷含 量无明显规律性变化,但土壤速效磷成分显著上升,土 壤速效钾成分大幅度下降。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1999 年平均下降20~30mg/kg,由于土壤有效磷数量上升, 造成微量元素有效性降低,土壤养分失衡,耕地基础产 量降低。
3、土壤容重增大变硬
土壤物理性状恶化。土壤物理性能逆向发展,旱时板结 僵硬,涝时粘朽,蓄水保墒能力大大下降。自然黑土表 层容重多在1.0~1.2g/cm之间,目前黑土耕层容重平均 1.29g/cm。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减少,通透性变差, 持 水量降低。理化性状的恶化导致了黑土区土壤保水保肥 性能减弱,抗御旱涝能力降低,土壤日趋板结。由于多 年来,农民家庭连续使用小四轮拖拉机耕作,犁底层一 般在12~15cm,犁底层坚硬,保水性和耕作性越来越差。
黑土地退化原因
自然原因 一是黑土区春季少雨多风,并且风大,持续时间长,加
剧了该地区春旱和土壤风蚀。每年大于4级以上的风天 达120~150天,大于6级以上的风天有65~80天,而且 多集中在春季。每年春季常形成风增旱情、旱助风威的 情况。目前黑土区以传统的耕翻整地、冬春地表裸露休 闲耕作方式为主,每逢春季干旱大风时节,极易造成表 层黑土风蚀。有关专家研究结果表明,造成我国的沙尘 暴天气的沙尘60%来自于裸露的耕地。 二是黑土区降雨集中夏季,暴雨冲刷,形成面蚀和沟蚀。 黑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00mm左右,但降雨集中在 6~9月份,并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加之地形以漫岗为 主,坡长,集雨面积大,局部地区沟蚀极其严重,大面 积黑土区存在面蚀。三是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加速了土 壤有机质的分解,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