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义成语的贬义误用
部编版小学语文常见的褒贬义词颠倒易错成语大全

部编版小学语文常见的褒贬义词颠倒易错成语大全【褒贬两用】【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
【难分难解】:既指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
【奇文共赏】:既指把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也指把新奇的文章拿出来共同欣赏。
【谦谦君子】:既指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也指谦虚,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穷形极相】:既指丑态毕露,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
【如虎添翼】:既比喻凶恶的得到帮助后更加凶恶,也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
【沙里淘金】: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少,也比喻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
【四平八稳】:既形容说话、做事情、写文章稳当,也指做事情志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
【行若无事】:既指在紧急关头台杜镇定自若,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引火烧身】:既比喻自讨苦吃或者是自取灭亡,也比喻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争取批评教育。
【瞻前顾后】: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
【粉墨登场】:既指化装上台演戏,也讽刺某些人登上政治舞台。
【顾影自怜】:既指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规行矩步】:既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也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不苟且。
【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
【昏天黑地】:既形容人生活荒唐颓废,也形容人神智不清。
【冷若冰霜】:既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人态度严肃。
【冷眼旁观】:既指用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不愿参加,也指用冷静的态度从旁审视。
【例行公事】: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也指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
【另起炉灶】:既比喻脱离集体另搞一套,也比喻重新做起。
【褒义误用为贬义】【惨淡经营】: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
褒贬误用成语自用

褒贬误用成语褒义词1、雨后春笋:春天雨后冒出的竹笋。
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
2、凤毛麟角:麟的角,凤的毛。
比喻稀有、难得的人才或事物。
用于褒义。
3、集腋成裘:腋,俗称夹肢窝。
此指狐狸腋下的皮毛。
裘,毛皮制成的衣服。
狐狸腋下的皮毛虽然很少,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
比喻积少成多。
作褒义用。
4、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含褒义。
5、胸无城府:城府,城市和官府。
指难于测度的心机。
比喻胸怀坦荡,没有心机。
6、无微不至:微,细微之处。
至,到。
没有一外细微的地方不考虑到。
形容翔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7、中流砥柱:中流,河流中间。
磔柱,山名,在河南三门峡东北黄河中流,因屹立于急流中,形如柱,故名。
比喻英勇坚强的人,能在艰难的环境中担当重任,支撑危局。
也比喻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能起支撑作用的力量。
8、卓而不群:卓尔,高高直立的样子。
不群,不同于一般。
形容优秀卓越,超出寻常。
9、义无反顾:义:道义;反顾:向后看。
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褒义。
却常被用于毫不犹豫地干坏事。
10、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常误用为贬义词。
11、崭露头角:崭:突出;露:显露。
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
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含褒义12、蔚然成风: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含褒义13、雷厉风行:厉:猛烈。
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
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
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含褒义不能用来称赞坏人坏事。
14、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含褒义15、重整旗鼓:整:整顿,收拾。
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
褒义词16、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
形容耗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词。
17、额手称庆:额手:以手加额。
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
褒义成语,指令人称快的事。
18、谈笑自若: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有说有笑,同平常一样。
成语及成语误用的类型

成语及成语误用的类型第一类望文生义1.目无全牛:原指解剖牛的肢体时,看到的是其各个相连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后用来比喻技艺极其纯熟,已达到得心应手的境地。
2.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3.如坐春风:指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感化,并不是指气候。
4.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5.噤若寒蝉:形容闭口不敢做声,并非指寒冷。
6.进退维谷:这个成语的实际意义是进退都处于困境之中,进退两难。
7.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8.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9.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10.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11.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12.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13.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14.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15.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
16.不名一文:名:指占有。
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
17.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8.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9.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20.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21.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22.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
23.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24.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25.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遭受灾难。
26.别无长cháng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
现形容人贫穷。
27.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28.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9.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30.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成语常见误用类型2016.9

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一命呜呼;指死(含诙谐意)。
呜呼哀哉;指死亡或完蛋。
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 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第六类
8、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9、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0、别无长cháng物: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 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 容人贫穷。 11、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 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第二类 对象误用 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一定的使用对象,只能用于特定的人 或事,如果用错对象,这个成语的使用也是错误的。
常见的重复赘余的情况: ⑴劳苦大众民不聊生 ⑵广大灾民哀鸿遍野 ⑶百姓生灵涂炭 ⑷连着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地忙活 ⑸山冈和田野上,到处都是漫山遍野的果树林 ⑹说话音量大,声如洪钟 ⑺一天天地日臻完善 ⑻暗含着不言而喻的潜台词 ⑼众多的莘莘学子 ⑽寒舍真是蓬筚生辉 (11)活蹦乱跳的生猛海鲜 (12)目前当务之急 (13)妄自菲薄自己等
第三类 谦敬错位 主客混乱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 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
1、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 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 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 只能对己。
类似的词语还有: 1、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 只能对人,不能对己。 2、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 西的后面,通常只用在自己的作品,表示谦虚。 3、蓬荜生辉:用于称谢别人到自己家中,或称 谢别人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 4、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够, 用于自谦,表示推辞某事。
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1、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又重新得势。
也比喻已经消灭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贬义)2、呼朋引类:呼:叫;引:招来;类:同类。
指招同类的人的人,多指结成一伙做坏事。
(贬义)3、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多指不好的事。
(贬义)4、亦步亦趋:比喻因缺乏主见,任何事都模仿、追随他人。
(贬义)5、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者结合在一起。
(贬义)6、摇旗呐喊:比喻为别人助长声势。
(贬义)7、坐而论道:指空谈大道理而不见行动。
(贬义)8、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而不讲原则。
(贬义)9、一唱一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
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现多为贬义)10、以邻为壑: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贬义)11、颐指气使: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慢神情。
(贬义)12、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贬义)13、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贬义)14、无独有偶:并非只此一个,还有一个可以和它配成一对的。
表示两个人或两件事十分相似。
(多指不好的人或事,贬义)15、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贬义)16、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贬义)17、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贬义)18、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贬义)19、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贬义)20、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贬义)21、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贬义)22、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贬义)23、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贬义)24、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图。
(贬义)25、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贬义)26、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贬义)27、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贬义)28、人模人样: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刺语)。
成语误用的几种情况

成语误用的几种情况成语误用的几种情况一、感情色彩不明:例: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的进入中国。
趋之若鹜:(贬义词)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跑过去。
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
凤毛麟角:(褒义词)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
也比喻罕见的人才。
二、望文生义:例:各部门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的做法是不对的。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三、适用对象不当:例: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遇人不淑:女子嫁了一个品行不好的丈夫。
四、不合语境:例1: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都陶醉在春意阑珊....的氛围中。
春意阑珊:春意将尽、衰落。
例2:深圳某大医院“一天25小时”的乱收费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使本来就沸沸扬扬的医疗收费话题又一次成了热点话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平静的局面。
五、语意重复:例:被人贻笑大方(贻笑大方:被内行人笑话)战争造成人民的生灵涂炭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职责..六、谦敬错位:例1:张教授抛砖引玉....的一番话使会场气氛活跃起来。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例2:这件事我已经鼎力相助....,实在是无能为力了。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主语不能是我。
七、轻重失当:例1:刚一起跑,他就滑倒了,他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
.....后起之秀:之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例2:他敲头的时候,我们拭目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拭目以待:殷切期望或等待某件事情实现。
(此处应换作“屏息以待”)八、习惯用法1、适用否定句:一蹴而就望其项背2、不能作状语:肝胆相照浅尝辄止例:作家肝胆相照地和人民打成一片×;作家要和人民肝胆相照√;不能浅尝辄止√3、不能带宾语:漠不关心夸夸其谈侃侃而谈妄自菲薄司空见惯出奇制胜发扬光大求全责备津津乐道例;漠不关心人民的疾苦×;对人民的疾苦漠不关心√妄自菲薄:过分的看轻自己。
三、常见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

三、常见容易褒贬误用的成语褒贬颠倒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1、褒词误用贬义别出机杼蔚然成风雨后春笋毁家纾难耳提面命胸无城府洋洋大观拭目以待神机妙算名不虚传凤毛麟角洋洋大观沁人心脾沁人肺腑别有天地有头有脸有口无心惨淡经营来日方长狐死首丘侃侃而谈苦心孤诣安之若素风流人物2、贬义误用褒义满城风雨形形色色无独有偶无所不为长此以往趋之若鹜半斤八两费尽心机大而无当大言不惭明目张胆明哲保身忘乎所以高谈阔论始作俑者好高骛远邯郸学步评头论足一丘之貉咄咄逼人虎视眈眈别有用心梁上君子道貌岸然衣冠楚楚巧言令色人模人样好为人师神气活现趾高气扬为所欲为一命呜呼呜呼哀哉天花乱坠上行下效一团和气改头换面处心积虑上下其手无所不至弹冠相庆亦步亦趋削足适履谨小慎微推波助澜巧立名目忘乎所以蠢蠢欲动风雨如晦巧舌如簧舞文弄墨粉墨登场拾人牙慧暴虎冯河以邻为壑长篇大论附庸风雅膏粱子弟色厉内荏☆褒词误用贬义:⑴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⑵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⑶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⑷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⑸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⑹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⑺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8]别出机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9]有头有脸;比喻有名誉,有威信。
[10]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11]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12]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
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13]狐死首丘;比喻不忘本或怀念故乡。
[14]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贬词误用褒义:⑴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2]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⑶无独有偶;不只一个(坏的),竟然还有配对的。
⑷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褒贬误用成语

一、易褒义误用贬义得成语:1 .刮目相待形容希望很急迫。
2 .神机秒术形容料想正确,擅长预计形势,决定策略。
3 .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浮名。
4 .千里挑一比喻宝贵而稀罕的人或事物。
5 .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6 .动人肺腑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感人,给人悠闲开朗的感觉。
7 .别有天地形容景色或艺术创作的境地令人着迷。
8 .有口没心指不是居心说的。
9 .苦心经营指苦心费劲地经营。
10 .改日方长将来的日子还很长。
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用急于做某事。
二、易贬义误用褒义的成语:1 .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流传很广,各处谈论纷繁。
2 .林林总总形容好多,各种各种的都有。
3 .不足为奇不仅一个,居然还有配对的。
4 .无所不能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5 .长此过去长久这样这样下去。
6 .趋附者众比喻好多人争着去追赶不好的事物。
7 .平分秋色比喻相互同样,伯仲之间。
8 .平起平坐不论事物间的差异,同样对待。
9 .绞悉心计苦思冥想,想尽方法。
10 .狂言不惭11 .肆无忌惮12 .明哲保身13 .得意忘形14 .夸夸而谈15 .始作俑者16 .眼高手低17 .东施效颦18 .如丧考妣19 .一路货色20 .咄咄逼人21 .虎视眈眈22 .别有专心23 .衣冠楚楚24 .巧舌令色25 .好为人师26 .人模人样吹牛,吹牛皮,一点也不害羞。
形容公然猖狂地干坏事。
指因怕拖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指因过分喜悦或喜悦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指不着边沿地大发谈论。
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民风的首创人。
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确实质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比喻模拟人不到家,反把自己本来会的东西忘了。
仿佛死了父亲母亲同样地悲伤和焦急。
比喻相互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异。
形容气概汹汹,咄咄逼人,令人尴尬。
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候时机下手。
指言论或行动还有不行靠人的妄图。
衣帽穿着得很齐整,很美丽,表面心里不同样。
形容甜言蜜语,虚伪讨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褒义成语的贬义误用
褒义成语的贬义误用
谭汝为
1.有口皆碑
“有口皆碑”,最早见于宋代佛教典籍《五灯会元》卷十七:“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碑”,指记载功德的石碑。
好人好事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颂,称为“口碑”。
可见“有口皆碑”是从正面歌功颂德的褒义成语。
一些报刊文章,例如“某某路公交车服务之差是有口皆碑的”;“某某水产市场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坑骗顾客,有口皆碑。
”用称赞好人好事的“有口皆碑”,去形容缺点或负面的行为。
2.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出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看各种音乐舞蹈,当他看到舜时的乐舞时,他赞美曰,“观止矣!”就是说,好到了顶点,就此打住,再有别的乐舞就不必看了!后以“观止”赞扬所见事物尽善尽美,无以伦比。
报刊文章却褒词贬用,如“某市的交通混乱令人叹为观止”。
3.差强人意
成语“差(chā)强人意”,意思是“大体上令人满意”。
语出《后汉书·吴汉传》:“(吴)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这里写汉光武帝刘秀对大司马吴汉的赞扬。
注意:此处“敌国”非指敌对之国,而指“与国家相匹敌”,具体说,就指关乎国家安危、安邦定国的人才。
古时常用“隐若一敌国”“若得一敌国”来称颂卫国、治国的栋梁人才。
报刊文章如“国脚差强人意的表现,令广大球迷失望”;“招聘单位对应聘者的素质差强人意而感到遗憾”等。
误把“差强人意”理解为“因表现差,而不能令人满意”——错在把这条褒义成语的语义和感情色彩都弄反了!
4.苦心孤诣
成语“苦心孤诣”,意思是费尽心血、刻苦钻研,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境界。
语出清人屈复《论诗绝句》:“苦将心力成孤诣,不敢随风薄宋元。
”
报刊文章,如“我突然想起张之洞来。
这位清末名臣为了维护封建主义,苦心孤诣地反对民主和自由”。
此句误用褒义成语“苦心孤诣”,改为中性成语“不遗余力”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