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球化学(1)
水文地球化学

1.总溶解固体(TDS):指水中溶解组分的总量,包括了水中的离子、分子及络合物,但不包括悬浮物和气体。
2.生化需氧量(BOD):至水中的微生物在降解水中有机物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氧的量。
3.化学需氧量(COD):指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所需要消耗的氧的量。
4.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当溶液中的一种离子被吸附到固体表面上时,固体表面上的另一种同性离子发生解析并释放出其所占据的表面空间。
5.阳离子交换容量:每100g干吸附剂可吸附阳离子的毫克当量数。
6.水动力弥散:示踪剂在注入地下水后,它就在流场中逐渐传播扩展,占据的区域越来越大,超出了按宏观平均流动所预期的范围。
7.弥散通量:由于弥散作用所引起的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溶液面积的溶质质量。
8.同位素分馏:同位素以不同比例分配于两种物质或物相中的现象。
9.同位素交换反应:在同一体系中,物质的化学成分不发生改变(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仅在不同的化合物之间、不同的物相之间或单个分子之间发生同位素置换或重新分配的现象。
10.等温吸附方程: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吸附平衡是,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与其在固相中的含量之间的关系。
11.地下水污染:凡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质变化朝着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
12.水文地球化学:是研究地下水中化学组分的形成、分布、迁移和富集规律及其在生产实际中应用的一门科学。
13.同位素比值:样品中某元素的重同位素与常见轻同位素含量或丰度之比。
14.同位素丰度:某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在给定的范畴,如宇宙、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中的相对含量称为~15.千分偏差值:样品的同位素比值相对于标准样品同位素比值的千分偏差。
16.碳酸盐硬度:由碳酸盐和重碳酸盐所引起的碱度称为~(又叫暂时硬度)。
17.非碳酸盐硬度:总硬度与碳酸盐硬度之差被称为~(又叫永久硬度)。
18.总有机碳TOC:~是水中各种形式有机碳的总量,以mg/L表示。
19.试说明影响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他们是怎么影响大气降水的同位素成分的?答:主要受两种因素的控制,其一为入渗雨水及地表水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其二是渗入地下室后的同位素组成所发生的变化。
第1章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第1章⽔⽂地球化学基础第⼀篇基础篇1第⼀章⽔⽂地球化学基础第⼀节应⽤⽔⽂地球化学的某些基本概念虽然我们已对⽔⽂地球化学有⼀定的了解,但是为了更好地转⼊应⽤⽔⽂地球化学,对⽔⽂地球化学中的某些基本概念进⾏复习和深化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岩作⽤(WRI)⽔岩作⽤是⼀种学术观点,它主张将地壳看成是⼀个⽔岩体系,许多地质和⽔⽂地质现象都与天然⽔和岩⽯之间的相互作⽤有关。
应⽤⽔岩作⽤的观点来研究地学中的问题能更科学、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地球化学与单纯的⽔化学不同。
⽔⽂地球化学中的⽔是指与地球有关的⽔,凡是天然⽔体,它总是与地球物质发⽣着关系。
地下⽔总是赋存于地质体内,或者说,地质体、岩⽯内总是多少包含有⼀定的⽔分。
因此,⽔⽂地球化学将⽔和岩⽯看成⼀个互相联系的体系,称它为⽔岩体系。
⽔⽂地球化学作⽤除了⽔溶液作⽤以外,更主要的是⽔与岩⽯之间的作⽤。
既然在地球表⾯上和地球内部⽔是那样普遍,因此在研究地学时我们应该将⽔和岩⽯联系起来看问题。
许多⼈认为,地学、地球化学中的问题,特别是低温地球化学(温度⼩于200℃)问题,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发⽣在⽔岩体系中的⽔岩作⽤(water-rock interaction)问题。
凡是孤⽴地单⼀从⽔或岩⽯来研究地球化学问题是不全⾯的,因⽽也是不科学的。
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都持有与此相同的观点,因此于1974年在前苏联⽔⽂地质学家的倡议下,志同道合的科学家汇聚在捷克的布拉格,举⾏了第⼀届国际⽔岩作⽤学术⼤会。
此后在国际地球化学宇宙化学协会下设了⽔岩作⽤委员会,在它的组织下,每三年举⾏⼀次学术活动。
第⼆次,于1977年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第三次,于1980年于加拿⼤的埃特蒙顿;第四次,于1983年在⽇本的鸟取县三朝町;第五次,于1986年在冰岛的雷克雅维克;第六次,于1989年在英国的⽑尔芬;第七次,于1992年在美国的花园城;第⼋次,于1995年在俄罗斯的海参威;第九次于1998年在新西兰的TAUPO举⾏;第⼗次于2001年在意⼤利举⾏。
环境水文地球化学.

专题讲座
吉林大学环境工程系
2014年5月
水文地质学系统结构
含水层性质
岩性
水动力性质
补给 重 力 径流 水压力 应 力 排泄
地层
地貌 构造
水文地球化学
孔隙介质
裂隙介质
岩溶介质
双重介质
环境水文地球化学
污染质在地下环境中的主要衰减作用
Where: rb = soil bulk density [g/cm3] rn = NAPL bulk density[g/cm3] n = porosity TPH =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 [mgNAPL/kgdry soil]
rb TPH rn n 10 6
机械过滤 吸附交替作用 溶解、沉淀作用 生物作用
对流、弥散作用
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第一讲 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降解
Biogeochemical Degradation f Pollutants
1. 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降解原理
(1)地下环境中的主要氧化还原物质
地下环境氧化还原系统中主要包括气体(O2、N2、CH4、CO2)、 溶解性组分(NO3-、NH4+、CH2O、Fe2+、Mn2+、SO42-、HS-、H+)、 固体(FeOOH、MnO2、FeCO3、MnCO3)和存在于固体中的离子交 换态组分(Fe2+、Mn2+、NH4+)。
KJ/molCH2O
-475 -448 -349 -114 -77 -58
1. 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降解原理
水文地球化学PPT总结(东华理工大学)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水溶液的物理化学基础一、水的结构2.水分子的内部结构原子结构理论表明,H2O分子呈V形结构,H-O键的夹角为104°45′,键长为0.96Å(1Å=10-10m)2.水分子的内部结构由于氧的电负性为3.5,氢的电负性为2.1,(中性原子接受电子的能力,称为电负性)这种差异导致了H、O形成共价键。
由于氧的电负性大,所以共价电子偏向氧原子,这样使氧带有部分负电性,氢还有部分正电性,这就造成了极性共价键。
由这种极性共价键所形成的分子称为极性分子。
3.电负性(E)电负性就是原子在化合成分子时把价电子吸引向自己的能力。
规定氟的电负性为4.0,并以此为标准求出其它元素的电负性。
电负性小于2.0时,多数元素显金属性,大于2时,多数元素显非金属性。
铀的电负性为1.7,显金属性。
U4+的电负性为1.4,U6+为1.9,U4+的金属性较U6+强。
电负性差值大于2的两个元素化合时,多数形成离子键化合物,电负性差值小于2时,多数形成共价键的化合物。
由于电负性影响化合物的键性,而化学键的性质又影响到化合物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如硬度、光泽,溶解度等,所以电负性对元素的迁移和沉淀也有影响。
3.水分子间的联结水分子间是靠氢键联结起来的。
所谓氢键是一种因静电吸引作用而产生的附加键,所以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在保持同本分子中氧原子的共价键的同时,又能同相邻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产生一种静电吸引力。
这样水分子就有具有了两种类型的键:(1)存在于水分子内部的极性共价键;(2)存在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
3.水分子间的联结水分子间的氢键联结,使水分子相互缔合形成巨型分子(H2O)n,水分子的这种缔合强度取决于温度,一般温度越低,缔合程度越稳定,4℃时,水的缔合程度最大,此时达到最大密度。
在250~300℃时,n接近1,即水具有H2O形式。
水分子在缔合过程中不会引起化学性质的变化。
这种由单分子水结合成多分子水而不引起水的化学性质改变的现象,称为水分子的缔合作用。
水文地球化学电子教案

水文地球化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水文地球化学概述1.1 水文地球化学的定义1.2 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3 水文地球化学的发展简史1.4 水文地球化学的重要性第二章:水文地球化学基本概念2.1 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2.2 水的性质和分类2.3 地下水的形成和运动2.4 水文地球化学循环第三章:水文地球化学元素与同位素3.1 元素的性质和分布3.2 常见元素的水文地球化学行为3.3 同位素的水文地球化学应用3.4 元素和同位素在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四章: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方法4.1 水文地球化学样品的采集与处理4.2 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技术4.3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4.4 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方法的进展与挑战第五章:水文地球化学应用实例5.1 地下水污染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5.2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5.3 环境水文地球化学问题5.4 水文地球化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六章:水文地球化学循环与地球化学过程6.1 水文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原理6.2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之间的水文地球化学循环6.3 地球化学过程在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6.4 典型水文地球化学循环案例分析第七章:水文地球化学野外调查与采样技术7.1 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7.2 地下水采样技术7.3 岩石和土壤样品的采集7.4 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第八章:水文地球化学实验室分析技术8.1 常用实验室分析方法概述8.2 岩石和矿物分析8.3 水质分析8.4 同位素分析技术第九章:水文地球化学模型与应用9.1 水文地球化学模型的类型与构建9.2 地下水流动模型9.3 污染物迁移与转化模型9.4 水文地球化学模型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第十章:水文地球化学在我国的应用案例研究10.1 我国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概况10.2 典型地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10.3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保护案例10.4 环境水文地球化学问题研究与治理案例第十一章:水文地球化学与环境健康11.1 水文地球化学与水质关系11.2 地下水中有害元素的来源与迁移规律11.3 水文地球化学指标在环境健康评估中的应用11.4 环境健康案例分析第十二章:水文地球化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12.1 农业水文地球化学背景12.2 土壤-植物系统中元素迁移与富集12.3 农业水文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方法12.4 农业水文地球化学应用案例第十三章:水文地球化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13.1 能源水文地球化学概述13.2 地下水资源在能源开发中的作用13.3 能源开发活动对水文地球化学的影响13.4 能源水文地球化学案例分析第十四章:水文地球化学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14.1 地质灾害的水文地球化学因素14.2 水质预测与灾害预警14.3 水文地球化学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14.4 灾害防治案例分析第十五章: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前沿与挑战15.1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15.2 跨学科研究在水文地球化学中的应用15.3 水文地球化学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15.4 未来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全面覆盖了水文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应用领域及前沿挑战。
水文地球化学

14
15
雨水的化学成分和水文地质中的 化学术语 (I)
雨水不是化学纯水 水文地质学中的化学术语 近海地区:含海盐, 溶解固体总量(TDS-Na, Cl 含量高; Total Dissolved Solids): [ 溶解组分总和 ] — 远离海洋地区:含 [HCO3]/2 (等同于矿化度) Ca , SO4较高。 盐度(Salinity): 溶解组 雨水中还含有甲酸 分总和. (Formic Acid)、乙酸 硬度(Hardness):水 (Acetic Acid)、 中与钠皂反应生成沉淀物的离 子浓度。以CaCO3 表示: NOx 、 SO2 等。
H O H O H O H
21
H
பைடு நூலகம்
Hydrogen bonding of water is the reason for the anomalous behavior of water compared to similar substances.
H
ION HYDRATION
Also because of the polar nature of water, ions will be surrounded by water dipoles (hydrated) in solution.
12
•1986年 王秉忱 《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水质模拟方
法》 •1988年 尹观 《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 •1988年 刘崇喜 《水文地球化学找油理论与方法》 •1988年 李学礼 《水文地球化学(第二版)》 •1990年 史维浚 《铀水文地球化学》 •1993年 沈照理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新版)》 •1993年 李宽良 《水文地球化学热力学》 •1993年 李雨新 《水溶液理论概论》
北京市房山区岩溶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1)

上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内岩溶地下 水水质与地层岩性关系密切。一般,白云岩中含较高
图3屑山区水文地质分区图
Fig.3 Hydrogeological zonation
的M92+和F一,其含水层中地下水的M矛+、F一浓度值 高,而s谚一、sr2+浓度值低;灰岩中含较高的硫酸盐成 分和sr2+,其含水层中地下水的so;一、s,+浓度值高,
北部蒲洼一大安山一带的奥陶系、寒武系灰岩接
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后向东径流,受断裂及青白口系 (Qn)页岩阻隔后转而向南流,并于河谷中的铁岭组白 云岩中溢出成黑龙关泉。 河北镇以北的奥陶系、寒武系灰岩地下水由于受到 西侧青白口系页岩和东侧寒武系上统泥灰岩的阻水作 用,由北向南径流,并在河北镇政府门前溢出成河北泉。 (3)霞云岭向斜水文地质单元:含水层主要为蓟县 系雾迷山组和铁岭组白云岩。裸露碳酸盐岩直接接受 大气降水的补给,而后自西北向东南径流,由于受山前 断裂及隔水地层的阻水作用,在山前河谷中形成高庄、 甘池等泉水。
结语
研究区处于岩溶地下水的补给区和浅埋区,水温
变化较小,水质基本未受到污染,地下水化学特征主要 受含水层岩性影响;当地下水处于深埋区时,由于矿物 溶解和沉淀规律的变化,水化学特征不一定符合上述
3水文地质单元划分
综上所述,白云岩与石灰岩地层中地下水的水化学 特征明显不同,据此可认为各不同含水岩层之间的隔水 层与断裂构造互相作用,起到很好的隔水作用,使得不同 含水岩层中的地下水自成系统,形成比较独立的水文地 质单元。结合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出露地下水点等条件 分析,可将本区划分为3个水文地质单元(图3)。 (1)北岭向斜水文地质单元:含水层为奥陶系、寒武
map of Fangshan District
水文地球化学ppt

02
ONE
河流水文地球化学
1河流水文地球化学
河流水文地球化学是研究河流水体的综合性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它研究的对象 是河流,研究的内容包括水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等,以及水文 地球化学过程的发生机制。
2河流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
01
(1)水体物理性质研 究:包括河流的流量、 温度、溶解氧、溶解氮、 溶解磷、pH值、浊度、
河流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河流治理、水质监测等 方面。
1、水资源保护:通过河流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可以明晰河流的水质变化规律,提出河流 水质的安全标准,以保护河流水质。
2、水环境改善:通过河流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可以掌握河流水体的水质特征,提出合理 的水环境改善方案,以改善河流水环境。
一、概述
演讲人 2023-01-16
目录
01
Hale Waihona Puke 概述02河流水文地球化学的应用
03
河流水文地球化学
04
总结
水文地球化学ppt
01
ONE
概述
1什么是水文地球化学?
水文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海 洋、地下水和其他水体的水文和地球化学组成的学科。它研 究的对象是地球上的水体,研究的内容包括水体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生物性质等,以及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发生机制。
3、河流治理:通过河流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可以为河流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提出合理 的河流治理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河流的水质水量,并保护河流的生态系统。
4、水质监测:通过河流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可以掌握河流水体的水质变化规律,为河流 水质的监测提供依据,以更有效地监测河流水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能量降低原理 热力学体系常用温度、压力和组成(浓度)这三种状态参数来
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表述。当这三种状态参数都保持固定不变时,该体系达到热力学平衡
状态,一旦在外界作用下使某一状态参数发生改变,平衡就遭破坏。
第二章 水化学基础
第一节
二、能量降低原理 3. 焓:在热力学中,焓或热焓是一个状态函数,它是一种化学反
第二章 水化学基础
第一节
四、活度及活度系数 理论上讲,溶液中离子之间或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这种溶液 称为理想溶液。地下水是一种真实溶液而不是理想溶液;水中各种离 子(或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它包括相互碰撞及静电引力作用, 作用的结果是,化学反应相对减缓,一部分离子在反应中不起作用了。 因此,如果仍然用水中各组分的实测浓度进行化学计算,就会产生一 定程度的偏差。为了保证计算的精度,就必须对水中组分的实测浓度 加以校正,校正后的浓度称为校正浓度,也就是活度。
水流动过程中各种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对各种地质现象的影响和关系(
例如溶洞、石钟乳的形成、石林等)。另外,某些水文地球化学的理 论在地表水中也有应用。
第二节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 对象及意义
二、 研究意义
1、地下水的形成和起源是水文地质学基本理论之一。水文地球 化学研究对这一课题的解决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2、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可阐明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对
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第二章 水化学基础
第一节
二、能量降低原理 (2)若Gr>0,表示生成物的自由能大于反应物的自由能, 体系不能作出有用功,故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3)若Gr=0,说明体系已失去了做功的能力,反应处于 平衡状态。
以上规律就称为能量降低原理。
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第二章 水化学基础
第一节
第二节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 对象及意义
二、 研究意义
3、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实际上是地下水分布和形成规律研究的一
部分,是不可分割的。另外,它的研究又为阐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地下水资源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4、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可为矿床的形成机理提供水文地质方面的 依据,为找矿提供有用的信息。
第二节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 对象及意义
其中的迁移规律; (4)它是探索地球壳层各带地下水地球化学作用的新兴学科。
第一节 水文地球化学的含义
二、对基本含义的理解
(1)与岩石、矿物一样,地下 水也是地质历史的产物,在研
究其化学成分的形成时,必须考
虑到地下水域(盆地)的地质发 展历史和地球化学环境,必要时
应对地下水域(盆地)进行古水
文地质条件分析。
力学体系特性是由系列参数来表示的。当体系没有外界影响时,各状
态参数若能保持长久不变,此体系称为“热力学平衡状态”。实际上, 这种平衡包括机械平衡、热平衡和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指体系内组成体系的各种物质、浓度均不随时间 变化,各组分间保持着最稳定的组成关系。地下水系统中的化学 平衡属于此类。
第二章 水化学基础
修复水环境、预防、控制和清除水污染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
据和技术方法依据。
(1)各种污染物在包气带和含水层中的变化机理及迁移规律;(2)影 响地下水污染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3)定量评价地下水污染程度和 范围,预测地下水污染的发展趋势;(4)地下水污染监测;(5)防止 地下水污染,保护地下水源的措施;(6)地下水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在标准状态下,某一反应的自由能变化称为“反应的标准自
由能变化”,以“Gr”表示,其计算方法为: Gr =Gf(生成物)-Gf(反应物)
元素和单质的Gf值按热力学规定为零
第二章 水化学基础
第一节
二、能量降低原理 化学反应中的驱动力一般用自由能变化来代表。在热力学中,在 恒温恒压下,可根据体系在状态变化前后的自由能变化作为判断反应 进行方向和程度的依据: (1)若Gr<0,表示生成物的自由能小于反应物的自由能, 反应进行时能作出有用功,故反应能自发进行。反应自发进 行的方向就是体系自由能减小的方向。Gr负值越大,表明反 应进行的推动力越大,反应完成的程度也越高;
(5)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
第一节 水文地球化学的含义
三、研究任务
(6)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7)原生环境水文地球化学问题;
(8)地下水污染——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影响; (9)地热地球化学; (10)水文地球化学成矿规律和找矿方法的研究。
第二节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 对象及意义
一、研究对象
1. 60年代以前: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及化学元素 在其中迁移的规律,研究各种元素及其同位素在地下水中的克拉克值(地
第一节
二、能量降低原理 3. 焓 焓可作为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指标。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是指反应 前后生成物和反应物标准生成焓的差值,热力学上称这个差值为“反 应的标准焓变化”,以Hr表示。其计算方法: Hr =Hf(生成物)-Hf(反应物) Hr为正值,属吸热反应;Hr为负值,属放热反应。
二、能量降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
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第二章 水化学基础
第一节 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三、自由能、焓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式(平衡常数的计算)
上式(*)是在标准状态下推导出来的,因此只能用来求标准
状态下某些物质的K值。
第二章 水化学基础
第一节 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三、自由能、焓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式(平衡常数的计算) 如何求其它温度下的K值?
二、对基本含义的理解
(4)人类活动,诸
如污染(工业、农
业、生活污水)、 地下水强烈开采、
建筑工程等,对天
然地下水化学成分 特别是浅层地下水
化学成分的改变也
起到重要作用。
第一节 水文地球化学的含义
三、研究任务
根据水文地球化学的上述含义,其研究包括: (1)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来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2)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3)化学元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 (4)有机水文地球化学;
地下流动的水体,不
应把各个含水层的地 下水看作是孤立的、
互不联系的,而应把
它看作是运动着的流 体矿床。
第一节 水文地球化学的含义
二、对基本含义的理解
(3)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必须与地下水动力学结合起来。
第一节 水文地球化学的含义
二、对基本含义的理解
第一节 水文地球化学的含义
二、对基本含义的理解
(4)人类活动,诸如污染(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地下水强烈
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应向环境提供的热量总值,以符号“H”表示,H是指一种反应的焓
变化。在标准状态下,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摩尔纯物质时的焓变化, 称为“标准生成焓”,以“Hf”表示。 例如,水的Hf=285.8KJ/mol,就是说,在标准状态下,1molH2
(气)和1/2molO2(气)生成1molH2O时所生成的热量为285.8KJ
第二章 水化学基础
第一节 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一、质量作用定律(也叫化学平衡定律) 地下水与矿物反应时,其反应可能向右进行,产生溶解,也可
能向左进行,产生沉淀,直至达到平衡为止。这个过程所需时间可能
是一年、几年或者是上百年、上千年。在地下水径流途中,体系中新 的反应物的加入,生成物的迁移,温压的改变都可能使已建立的平衡
第二章 水化学基础
第一节 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天然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形成的。在其形成
过程中,除受所流经岩(土)石的种类和性质影响外,其成分的演变
以及元素的迁移转化遵循一定的化学规律,包括溶解-沉淀平衡、酸 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络合平衡、介面化学平衡等。
第二章 水化学基础
第一节 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第二章 水化学基础
第一节 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一、质量作用定律(也叫化学平衡定律)
对于特定的反应来说,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力下,K值是一个常数,如果 温压改变,K值也改变。
第二章 水化学基础
第一节 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一、质量作用定律(也叫化学平衡定律)
第二章 水化学基础
第一节 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一、质量作用定律(也叫化学平衡定律)
溶液的热力学性质
质量作用定律中,浓度就是以活度表示的。
二、 研究意义
5、在与地下热能开发有关的地下热水、饮用与医疗矿泉水及地
质环境与人体健康等诸方面,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也将显示出它
的作用。例如,地方病,氟斑牙,F-超标。 6、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课题,对于国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也具
有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
随着人们对地下水化学成分认识的不断深入,水文地球化学将会在更 加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一、质量作用定律(也叫化学平衡定律) 其基本含义是:一个化学反应的驱动力与反应物及生成物的浓 度有关。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
活度以其系数为指数的乘积与反应物活度以其系数为指数的乘积之比
值是一个常数,称为平衡常数(K),这个规律称之为质量作用定律, 有的书上也称之为化学平衡定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水文地球化学的含义
一、基本含义
水文地球化学是研究地下水中化学组分的形成、分布、迁移和富集
规律及其在生产实际中应用的一门学科。基本含义可概况为:
(1)水文地球化学是水文地质学的一部分; (2)它是在水文地质学及地球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各组分在
元素或单质的Hf按热力学规定为零
第二章 水化学基础
第一节
二、能量降低原理 3. 焓 热力学体系常用温度、压力和组成(浓度)这三种状态参数来 表述。当这三种状态参数都保持固定不变时,该体系达到热力学平衡 状态,一旦在外界作用下使某一状态参数发生改变,平衡就遭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