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重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总结

[打牢基础]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产生地转偏向力。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

(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2.正午太阳高度

(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

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

(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除南、北极点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

(1)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3)计算方法:

①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方法:昼长=昼弧度数/15°,同理求夜长。

②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计算。方法:昼长=2×(12-日出时间)或昼长=2×(日落时间-12)。

[保温训练]

热点命题(一) 以光照图切入,考查时间计算、季节判断等

下图所示地区为完整的昼半球,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图中标注的四个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Y、P三点的太阳高度相同

B.Y、P两点的地方时相同

C.X、Y两点的地方时相同

D.A点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2)下列四幅图能够正确反映Y点位置的是( )

(3)此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科考人员在北极地区进行科考

C.延安果园硕果累累

D.我国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解析:

(1)该图所示为完整的昼半球,则大圆为晨昏圈,圆心为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X位于发生极夜的最低纬度,地方时为12时;Y位于发生极昼的最低纬度,位于南极圈上,地方时为0时;P点的地方时不能确定;A点位于赤道,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晨昏圈上各点的太阳高度都是0°。

(2)由上题分析可知,Y位于发生极昼的最低纬度,位于南极圈上。A、B图中的Y点都位于北极圈,D图中Y点发生极夜。

(3)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春江水暖鸭先知”出现在春季;北极科考应发生在北半球的夏季;延安果园硕果累累在秋季;冬季北半球同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等温线向南凸。

答案:(1)A (2)C (3)D

热点命题(二) 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太阳能利用的方向之一。

下面左图是天津市某新型居住小区楼房二楼正南方向壁挂太阳能集热器照片,右图是太阳能集热器装置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冬季某日晴朗的午后2:30左右,太阳照射该壁挂太阳能集热器所产生的影子偏向于照片中( )

A.①处的左下方

B.②处的左上方

C.③处的右下方

D.④处的右上方

(2)关于使用壁挂太阳能集热器的叙述,可信的是( )

①该装置的“可调节型支架”的长度随楼层不同不发生变化

②所安装的墙壁朝向南、北半球相同

③将该装置移至上海地区使用,集热器冬季集热时间会缩短

④将该装置移至上海地区使用,“可调节型支架”的长度应该拉长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

(1)该地位于天津,冬季某日晴朗的午后2:30左右,太阳位于西南方向,在一天中,此时的太阳高度仅次于正午时段,太阳高度较大,太阳照射该壁挂太阳能集热器所产生的影子朝向照片中③处的右下方,选项C正确。影子不可能向西偏,

①处、②处在西侧,A、B错。太阳在高处,影子不会在热水器上方,D错。

(2)壁挂太阳能集热器的“可调节型支架”的长度随楼层不同不发生变化,因为其安装角度取决于正午太阳高度,而正午太阳高度取决于纬度,①正确。所安装的墙壁朝向南、北半球不相同,②错误。上海纬度比天津低,将该装置移至上海地区使用,集热器冬季集热时间会增长,③错误。将该装置移至上海地区使用,“可调节型支架”的长度应该拉长,④正确。

答案:(1)C (2)B

[打牢基础]

(一)大气运动

1.热力环流规律

(1)近地面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即冷下沉、冷高压)。

(2)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即热上升、热低压)。

(3)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

(4)水平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2.大气环流与气候分布

(二)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

(1)冷锋:①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②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大风、雨雪等天气现象。③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和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暖锋:①过境前: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②过境时:多云和降雨天气,连续性降水或雾。③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3)准静止锋与天气:多连续性阴雨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1)气旋(低压系统)—中心气流上升—多为阴雨天气。(2)反气旋(高压系统)—中心气流下沉—多为晴朗天气。

[保温训练]

热点命题(一) 结合各种天气图,考查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读下图,回答(1)~(2)题。

(1)如果Y轴表示海拔,X轴为水平距离,曲线1、2分别表示某地高空和近地面的等压面,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气温:a>b>c

B.气压:a<b<f<e

C.气流方向:b→f→g→c

D.降水量:a>b>c

(2)如果Y轴表示数值的正向变化,X轴表示时间,曲线1表示该地空气湿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2表示该地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则下列天气现象可能符合图示信息的是( )A.狂风暴雨

B.秋高气爽

C.阴雨连绵

D.沙尘肆虐

解析:

第(1)题,根据等压面弯曲状况可知,b为低压区,a、c为高压区,b点气温最高;a、c气压高于b处;气流方向b→f→g→c,C正确;b处为低压区,降水量较大,a、c两处为高压区,降水量较少。

第(2)题,曲线1表示该地空气湿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2表示该地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所以该图表示低压过境,而且气压变化较大,所以很可能是台风过境,会带来狂风暴雨。

答案:(1)C (2)A

热点命题(二) 以气候资料图表切入,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判断

读北纬30°附近四地气候资料表,回答(1)~(3)题。

(1)无论是1月还是7月,①地气温均比其他三地低,原因主要是( )

A.靠海

B.深居内陆

C.受寒流影响

D.海拔高

(2)与其他三地相比,③地降水最少,原因主要是( )

A.距海远

B.海拔高

C.沿岸寒流起减湿作用

D.受大气环流影响

(3)有关②④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河流汛期季节差异明显

B.两地冬夏季节盛行风向均相反

C.两地均位于大陆的东岸或西岸

D.②地比④地距海远,因此年降水量较小

解析:

(1)①地1月、7月气温都较低,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应位于海拔较高地区,因地势高而气温低。

(2)③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干燥,降水较少。

(3)②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位于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④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位于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受西风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向变化不明显;因降水季节分配不同,②地河流以冬汛为主,④地河流以夏汛为主。

答案:(1)D (2)D (3)A

[打牢基础]

(一)水体运动规律

1.水循环过程

结合上图,水循环的过程可以归纳为:

2.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1)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是寒流,大洋西岸是暖流。

(2)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只分布在北半球,且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南半球没有这个环流系统。

(3)南纬40°~60°海区,形成了规模很大、横贯三大洋、环绕地球的西风漂流。洋流成因是受西风影响(风海流),流向为自西向东(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由于面积小以及南亚季风的影响,形成了冬逆夏顺的季风洋流。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如副热带大陆西岸沙漠气候的形成;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如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2)对海洋生物的分布:寒暖流交汇或冷海水上泛的地方多渔场,如世界四大渔场,其中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和纽芬兰渔场都在寒暖流交汇处,只有秘鲁渔场受冷海水上泛影响。

(3)对污染物:扩大污染范围,加快净化速度。

(4)对航运:顺洋流航行可加快航速,逆洋流航行会减慢航速;此外,海雾、冰山等对航运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地表形态的塑造

1.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壳运动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形式,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只有岩浆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的种类及判断

3.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2)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3)常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4.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地层层序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②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更新。

③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

①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2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②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2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如图2中丙),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

③看岩层的新老关系: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方法。即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④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Ⅱ处、图2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保温训练]

热点命题(一) 以典型区域图表为背景,考查水循环、洋流及其影响

下图示意信风带某海区水温空间分布情况。读图完成(1)~(3)题。

(1)甲处的水温可能为( )

A.16.5 ℃

B.17.5 ℃

C.18.5 ℃

D.19.5 ℃

(2)图示海区表层洋流性质和位置可能是( )

A.暖流,北半球大洋东岸

B.寒流,南半球大洋西岸

C.暖流,南半球大洋西岸

D.寒流,北半球大洋东岸

(3)图中洋流流经海域沿岸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雨林气候③热带草原气候④热带沙漠气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1)题,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为洋流的流向,根据表层海水等温线数值分布可以判断,甲处有暖流流经,温度较高,故甲处外侧闭合等温线数值应为19 ℃,甲处水温是19 ℃~20 ℃。第

(2)题,该海区海水等温线向低温海区(高纬度)凸出;该处洋流水温比流经地区水温高,为暖流。该海区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说明位于南半球;再根据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出该海区位于大洋西岸。

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洋流为南半球大洋西岸的暖流,其流经的海域沿岸地区气候类型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或热带草原气候。南半球没有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大洋东岸)。

答案:(1)D (2)C (3)C

热点命题(二) 以地质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地质构造的形成及应用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按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丙、丁、乙、甲

C.丙、乙、丁、甲

D.丙、丁、甲、乙

(2)有关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在A地修建采石厂

B.岩浆岩乙可能含有化石

C.A处有河谷形成,因为A处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D.可以在A处修建水库堤坝,因为A处位于岩性坚硬的背斜顶部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褶皱丙形成后,受到了岩浆岩乙的侵入,之后发生断裂错位,形成断层丁,最后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甲。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位于背斜顶部,岩石比较破碎,容易开采,适合建设采石厂;化石只存在于沉积岩之中,岩浆岩中没有化石存在;A处地下有断层存在,地下水容易出露,再加上位于背斜顶部,岩石比较破碎,容易被侵蚀形成河谷;A处地下有断层,不适合修建水库堤坝。

答案:(1)C (2)A

[打牢基础]

1.世界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纬度: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海拔: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

(3)相对高度:山体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

(1)纬度:山体所在纬度低则海拔高,纬度高则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

4.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及雪线高低的判读

[保温训练]

热点命题(一) 利用区域图,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河西走廊位于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之间,南以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为界,北至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东起乌鞘岭,西迄甘肃与新疆交界。大部分地区海拔为1 000~2 500 m。下图为河西走廊示意图。

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解释河西走廊中内流河的形成过程。

解析:河西走廊地区内流河的形成过程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主要从蒸发、河流补给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该地区河流补给类型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且河流中下游流经沙漠地区,渗漏多,在流动过程中水量不断减小直至消失在西北内陆地区,从而形成内流河。

热点命题(二) 结合区域图或景观图,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读某大洲沿28°S附近地区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奥兰治河的水系特征。

(2)分析图中甲地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3)写出乙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该自然带在该大洲分布广的原因。

解析:

第(1)题,水系特征通常从干流、支流的分布,河道的曲直等方面去描述。

第(2)题,甲地自然带为荒漠带,其成因主要从当地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及洋流性质等角度去分析。

第(3)题,依据乙地所在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该地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该自然带在非洲分布广,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和海拔。

答案:

(1)流域面积较小;上游支流较多,下游支流较少;河道较平直。

(2)地处28°S附近,受副高控制,降水少;东南信风从大陆吹向沿海;沿岸有寒流经过。

(3)热带草原带。纬度低,热带面积广,海拔较高。

高一期末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期末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活动相互关系的 学科。在高一地理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 面将为大家总结和梳理这些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掌握。 一、地球与地理学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是一个 具有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行星,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理 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的科学,它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学和 人文地理学两个大的领域。 二、地球的形状和坐标系统 地球的形状是椭球形,不完全是规则的球体。为了描述地球上 的位置,我们使用了经纬度坐标系统。经度是指从地球中心到经 线的弧长,可以表示东西方向;纬度是指从地球中心到纬线的弧长,可以表示南北方向。 三、地球的地理环境和区域

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可分为陆地和海洋两个部分。陆地包括大陆 和岛屿,海洋则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区域。地球上还存在各 种自然环境,如高山、平原、河流、湖泊、草原、沙漠等。根据 地理环境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地球的 东西方向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 四、地球的气候和天气 地球的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而天气则是指 某个时间和地点的具体气候状况。气候和天气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等。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有 着各自特定的气候特征,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重 要影响。 五、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影响。人类需要适应地 理环境的要求,同时人类的活动也会对地球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例如,人类的农业活动会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和植被分布;工业 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城市化过程会改变土地利用格局等。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大全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大全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为大家推荐了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 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7、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 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 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8、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 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9、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1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1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篇1 【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性的大气问题: 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 2.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和释放热红外辐射的气体成分。 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3)。 人类活动排放:氯氟甲烷(HFCs)、氢氟化物、全氟化物(PFCs)、硫氟化物(SF6)等 3.全球气候变暖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毁林 技巧1:全球变暖带来问题: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 (1)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从而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 (2)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技巧2: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

(1)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 (2)采用新能源 (3)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4)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4.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受太阳活动等自然因子的影响 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消费和排放 5.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危害: (1)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2)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技巧3: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1)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 (2)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 (3)积极研制新的制冷系统 6.酸雨:一般把pH小于的雨水 产生原因:燃烧矿物燃料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使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增多 技巧4:我国酸雨类型: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我国酸雨分布:《20__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__年我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1.天体: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 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要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要点总结 期末大战在即,同学们也经过许多考试的“磨砺”,但总是发现考试失分的题目总是那么相似,那么就需要找到本身存在的学习“漏洞”,真正去“处理”。查字典地理网特为同学们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知识要点总结,快为你的期末做好准备吧! 第一章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三大共性(能根据资料分析) (3)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简单阐述)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什么?它们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磁暴;极光等 注意: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至少掌握三种图形的阅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太阳光照图(侧视、俯视);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2)主要知识点: 地球自传和公转方向、周期;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比较;区时的计算(注意北京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比较;主要节气的判读;季节划分的依据;晨、昏线的判断;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简单了解地球内部的三大圈层 (2)会区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⑴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1)能根据P31的活动,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作用 (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事例(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课本P37的图,注意图中每个气压带中心纬度位置 (2)能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来读出气候类型,并判断气候成因(只要求跟风压带有关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1.天体: 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类型: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2.天体系统 概念:宇宙中的天体恒星、星云,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宇宙 太阳: 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质量占太阳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体绕太阳运动 2.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对地球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是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的能量源泉 3.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结构:自内向外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类型:①光球层: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②色球层:耀斑 对地球影响:引起电离层扰动,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影响气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据结构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处于安全宇宙环境中,太阳光照稳定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有适宜的温度,使液态水能存在: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幅度变化小,利于生物生长发育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重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总结 [打牢基础]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产生地转偏向力。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 (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2.正午太阳高度 (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 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

(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除南、北极点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 (1)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3)计算方法: ①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方法:昼长=昼弧度数/15°,同理求夜长。 ②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计算。方法:昼长=2×(12-日出时间)或昼长=2×(日落时间-12)。 [保温训练] 热点命题(一) 以光照图切入,考查时间计算、季节判断等 下图所示地区为完整的昼半球,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图中标注的四个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Y、P三点的太阳高度相同 B.Y、P两点的地方时相同 C.X、Y两点的地方时相同 D.A点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2)下列四幅图能够正确反映Y点位置的是( ) (3)此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科考人员在北极地区进行科考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总复习提纲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总复习提纲 学好地理首先要培养自己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其次课前认真预习,然后特别强调理解记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章)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总结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2.天体:宇宙间物质存在形式的统称。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彗星、流星体、太空中遨游的“神州七号”飞船、航天飞机是天体,而飞机、陨星(陨石和陨铁)、以及发射前的“神州七号”飞船不是天体。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卫星(自然天体)是月球,这两种天体也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 3.天体系统: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的系统。 4.天体系统的层次: 5.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彗星的轨道扁长。 6.八大行星运动的共同特征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有天王星、海王星。 7.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叫1个天文单位)。 8.太阳:是一颗炽热的气体球,太阳大气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其中肉眼可见的是光球层。 9.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太阳能可再生、稳定、廉价、无污染。 10.太阳活动:光球层的太阳黑子(暗黑斑点——因为温度低于周围地区、周期11年,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色球层的耀斑(与光球层的黑子具有相关性,周期也是11年,能量的强烈释放导致突然的增亮现象,也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11.太阳活动的影响:⑴对无线电短波通信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出现暂时中断;⑵磁暴现象:干扰地球磁场,使指南针摇摆不定; ⑶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相对数与降水量的多少具有相关性,有的地方是正相关,有的地方是负相关,有的地方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1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地球既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其普通性主要是指:从运动特征来看,它与其它7大行星具有三个共性特征;从结构特征来看,它与类地行星有许多共同之处。其特殊性主要是指地球上有生命存在。 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3、经线的特点:半圆;长度都相等;所有经线都相交于两极;指示南北方向。 14、纬线的特点:圆圈;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有纬线都平行;指示东西方向。 15、经度: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的180°为东经(E),自西向东度数由小变大;向西的180°为西经(W),自西向东度数由大变小。 16、纬度: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为0°纬线,从赤道向北的90°为北纬(N),自南向北度数由小变大;向南的90°为南纬(S),自北向南度数由小变大。 17、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18、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的经线圈划分东半球和西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以东经度为主,为东半球;160°E以东、20°W 以西以西经度为主,为西半球。 19、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20.地球的自转:周期(1个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规律:角速度除了两个极点为0以外,其余各地相等,为15°/h;线速度是赤道最大,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0(纬度60°为赤道的一半)。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产生时差和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22.昼夜的形成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23、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的自转。昼夜交替的周期为1个太阳日,时间为24小时。 24.晨昏线:晨昏线是指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总是平分地球并垂直于太阳光。晨昏线分为晨线和昏线,判断方法:按照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线为晨线,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线为昏线。 25、晨昏线上的信息:①根据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可知晨线、昏线与地球自转方向、昼半球和夜半球、南北极。②晨线与昏线(晨昏线)只有在春分或秋分日与经线(经线圈)重合(即经过极点),但晨昏圈总是平分赤道。 ③晨线上各地正在日出,昏线上各地正在日落,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及其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是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及其在的经线)的地方时是18:00。④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都是0°。⑤晨昏线如果与极圈相切,说明极昼或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也即是夏至或冬至。⑥根据晨昏线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与晨昏线相切的纬度。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篇一」 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冷锋暖锋 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反气旋 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上升下沉 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高一地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篇二」 城市功能分区 1、功能分区组成区位特点

中心商务区大商场、公司、大银行(例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一般位于市中心: ①建筑密集,高楼林立 ②交通便捷,通信发达 ③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④内部存在明显分区 商业区商业街、百货商店、金融中心: ①市中心 ②CB外侧 ③街道两侧 ①交通便捷,多层大厦 ②人口密度、流量大 ③人口昼夜差异大 ④土地利用最集约 工业区同类工厂: ①城市边缘 ②交通干线两侧 ①厂房巨大,烟囱高耸 ②交通便利,多有污染 住宅区成片住宅楼和配套服务设施: ①企业单位职工住宅 ②市政统一规划住宅 ①环境不好 ②商品房,环境好

行政中心区行政机构: ①单独区域 ②与其他功能区混杂人口昼夜差异大 文化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距工业区远,交通便利,通信发达,自然环境好 郊区卫星城、农业区、住宅城市外围为城市服务: ①占有空间的是住宅区 ②最主要的三种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③城市功能区没有明显界线,某一功能区内也有其他功能用地,只是以某一种功能为主。 ④住宅区分类:高级住宅区:面积大,独立庭院,位于城市边缘,多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面积。 小,拥挤,与低地、工业区联系,拥挤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2、形成原因 (1)历史因素,功能延续:东京江户高级住宅区(武士住宅的延续) 功能改变:北京故宫,原为行政中心,现为文化游览区。 (2)经济因素(最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经济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距市中心远近,通达性高低。 (3)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 社会地位:高级、低级住宅区 生活方式:美国纽约唐人街、山东村 宗教信仰:济南回民小区 (4)行政因素:行政规划,例北京方庄住宅小区 3、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 中心地理论: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总复习提纲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总复习提纲 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记住很多复杂的知识点,很多同学觉得非常的不轻松。你知道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

新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 期末考第一章至第六章 知识点提纲讲义 总结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1 .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 物质 世界。 2.天体 (1)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最基本的天体是 恒星 和 星云 。 (2)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 特别提醒: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 吸引 、相互 绕转 ,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2)层次:常见天体系统分为四级。 (3)天体系统及层次结构 天体系统 组成 特别说明 地月系 地球和月球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太阳系 太阳、地球及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银河系 太阳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 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3万光年 河外星系 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 数以亿计 总星系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 4. 八大行星(地球的普通性) (1)结构特征 (2)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宇宙物质 组成(举例) 特点 恒星 炽热气体 质量 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 星云 气体和尘埃 云雾状,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 行星 金星、地球等 绕恒星公转,质量小,不发光 卫星 月球 绕行星公转,本身不发光 流星体 尘粒、固体块 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 彗星 冰物质 绕太阳呈周期性运行,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 云雾 状的外表;背向太阳的一面有一条扫帚状的彗尾 地月 银河

5. 地球的特殊性 (1 )地球是目前能探测到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 (2)存在生命的条件: 条件 原因 影响 外部 条件 安全的 宇宙环境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可能存在生命 稳定的 太阳光照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 自身 条件 适宜的 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 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 适合生物 呼吸的 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地球原始大气的演化 有液态 的水 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水汽→形成海洋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 (1)能量来源:太阳核心物质的 核聚变 反应。 (2)影响⎩⎪⎨⎪⎧直接为地表提供_______和热能维持____________,为生物繁衍生长、_______和水体 运动等提供能量人类生产、生活的_______ 2. 太阳活动 (1)概念:太阳_________时常发生变化,有时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2)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_______层、B 色球层和C_______层。 (3)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C 层上为太阳黑子、B 层上为_____,其周期平均约为_____年。 (4)太阳活动现象:太阳黑子(C 光球层)、太阳耀斑(B 色球层)、日珥(B 色球层)、日冕物质抛射(A 日冕层); (5)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日冕物质抛射 ; (6)影响⎩⎪⎨⎪⎧导致电离层的扰动,影响无线电_______通信 产生“_______ ”现象,会影响指南针指示方向的准 确性,甚至使信鸽迷路两极地区产生“_______ ”现象对天气、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1.地球的历史:约有 46亿 年。 2.认识途径:研究 地层 是最主要途径。 3.地层 (1)含义:具有 时间顺序 的层状岩石。 光能 地表温度 大气 能量 极光 短波 磁暴 大气层 日冕 光球 耀斑 11

高一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

高2015级地理必修1期末复习资料答案 一、行星地球 (一)宇宙中的地球 1.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级别和层次,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例] 2.分析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说明地球是颗普通的行星。 地球作为一颗普通的行星是指地球既具有与其他七大行星一样的运行特征,又在结构 方面与水星、金星、火星相类似; [例] 把八大行星的名称填入图中相应的位置: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同向性 ; 共面性 ; 近圆性 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特征把八大行星的分为: 类地行星 、 巨行星 、 远日行星 3.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说明地球是颗特殊的行星。 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适当,温度适宜; 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存在大气; 存在液态水。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了解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 由低纬向高纬,太阳辐射逐渐减小,生物量逐渐减少。 2.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直接为地球提供 光热 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维持着 地表 温度,是促进 水 、 大气运动 和 生物活动 的主要动力。 被古代生物固定后积累形成了 矿物能源 。 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所用的主要 能量 来源。 3.说出太阳活动的标志和周期。标志 太阳黑子和耀斑 ,周期 11年

引起大气层扰动,使 无线电短波通信 受到影响。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 磁暴 ”现象。 产生美丽的 极光 。 地球上许多 自然灾害 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三)地球的运动 1.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 2.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 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为:23º26′,为黄道面( 地球公转轨道面 )与赤道面( 垂直于地轴且过地心的平面 )夹角。 [例] 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当地球处于A 、B 、C 、D 位置时所代表的节 气分别是A 夏至 、B 秋分 、C 冬至 、D 春分。 (2)当地球分别运动到A 、B 、C 、D 四点时,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C ,最慢的是 A 。 (3)当上海处于梅雨季节时,地球公转到 A 位置附近;地球公转到 C 位置附近,到南极考察最理想。 (4)太阳直射赤道时,地球位于 D 点和 B 点,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地球分别位于 C 点和 A 点。 3.理解昼夜更替的形成,并能判读晨昏线。 昼夜交替的形成: [例] 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2)CD 是 晨 线(晨、昏)。 4.了解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全球共划分为 24个 时区,每个时区 跨经度15 度 [例]北京时间为凌晨2点时,下列几个城市的时间分别为: A .悉尼(150°E 附近) 4:00 B .上海(120°E 附近) 2:00 D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及考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及考点 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它研究的是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以及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学生将学习到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地球的水资源以及人类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一地理必修一中的重难点及考点。 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其形状不是完全规则的球体。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它由岩石组成;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主要由固体岩石和半流动岩石组成;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液态和固态的铁和镍组成。 二、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两种主要的运动,一种是自转,即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另一种是公转,即地球绕太阳运动。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形成昼夜交替的现象,而地球的公转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三、地球的气候和气象 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主要受到纬度、海洋和大陆分布、地形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气象是指短期的天气现象,包

括气温、降水、风力等。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地球的水资源 地球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形式。地表水主要指江河湖海等水体,地下水则是指位于地下的水体。地球的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 五、人类对地球的影响 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此外,人类的农业和畜牧业活动也对土地和水资源产生了影响。以上就是高一地理必修一中的重难点及考点的简要介绍。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运动、地球的气候和气象、地球的水资源以及人类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为保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高一地理必修一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梳理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考试必考学问点总结梳理5篇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把握目前的学问,还要把高中的学问与学校的学问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学校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期望能关怀到大家! 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1 1、推断依据:第一步,依据最冷月、最热月推断南北半球 假设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那么该地处在北半球; 假设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那么该地处在南半球 其次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推断降水的季节支配类型,夏雨型(1500---2000) 2、位置: 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回来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3、气候特点(特征):终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雨(5月---9月)季,旱季(10月----次年4月) 4、气候形成缘由: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其中夏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而形成西南风。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季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象,孔雀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性红壤 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印度首都新德里、的港口城市和棉纺城孟买,城市和麻纺城加尔各答,新兴工业中心班加罗尔,孟加拉国的首都达卡、斯里兰卡的首都科伦坡、泰国首都曼谷,缅甸首都仰光、越南的首都河内、港口和工业中心胡志明市、老挝的首都万象、柬埔寨首都金边,我国海南省的海口、的旅游城三亚,台湾港口高雄。历

史名城台南,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状况: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2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转变 ①昼夜长短的转变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毁灭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毁灭极夜现象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转变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转变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到达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转变 23??26S以南在冬至日到达值越大 南北回来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推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推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推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

高一必修一地理期末复习

高一必修一地理期末复习 一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 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 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 地理环境的塑造者 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 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 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 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 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 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地区 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 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 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二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界面全球均深17km,陆壳均深33km,洋壳均深 6-7km、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 2900km深处、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板块及其划分: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南极洲板块。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都没少背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1 【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性的大气问题: 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 2.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和释放热红外辐射的气体成分。 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3)。 人类活动排放:氯氟甲烷(HFCs)、氢氟化物、全氟化物(PFCs)、硫氟化物(SF6)等 3.全球气候变暖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毁林 技巧1:全球变暖带来问题: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 (1)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从而对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构成直接威胁 (2)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技巧2: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 (1)研究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 (2)采用新能源 (3)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4)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4.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受太阳活动等自然因子的影响

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消费和排放 5.平流层臭氧量减少的危害: (1)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2)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技巧3: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1)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 (2)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 (3)积极研制新的制冷系统 6.酸雨: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 产生原因:燃烧矿物燃料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使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增多 技巧4:我国酸雨类型: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我国酸雨分布:《20xx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xx年我国酸雨污染略呈加重趋势。酸雨区域分布范围基本稳定,城市主要分布在华中、西南、华东和华南地区。华中酸雨区污染最为严重,湖南和江西是华中酸雨区酸雨最严重的。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占我国国土面积的30% 我国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别是浙江,江西,湖南,贵州,重庆等地。 7.酸雨危害 (1)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甚至大量死亡 (2)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3)腐蚀建筑物和文化古迹 (4)危及人体健康。 【盐度和洋流】 (1)盐度的是红海,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2)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