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 期末测试卷(A卷基础篇)(含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A卷)

(测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5分,20小题,共50分)

(2020·历下·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一月考)凌日和冲日是两种天文现象。太阳系中的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如左图)。所谓的冲日,通常是指在地球上观察的行星和太阳的位置相差180度,即该行星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行星、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如右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地球上观看,能够发生凌日现象的是()

A.水星与金星B.金星与火星C.木星与土星D.火星与木星

2.下列关于行星冲日说法正确的是()

A.金星冲日,明亮可见,便于观测B.金星冲日,太阳光被地球阻挡,不可见

C.木星冲日,亮度较大,适宜观测D.天王星冲日,清晰可见,适于肉眼观测

【答案】1.A 2.C

【解析】

1.由材料可知,当太阳系中的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即会发生凌日,从而可知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行星为水星、金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行星冲日是指在地球上观察的行星和太阳的位置相差180度,即该行星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行星、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金星不可能发生冲日,AB错误。木星由于距离地球较近,体积较大,亮度大,适宜观测,C正确。天王星离地球太远,肉眼无法观测,D错误。故选C。

(2020·历下·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一月考)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地质时期,地球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海陆变迁B.频繁的火山爆发C.生物的呼吸作用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4.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

A.海生藻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D.蕨类植物

【答案】3.D 4.D

【解析】

3.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正确。海陆变迁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A错误。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B、C错误。故选D。

4.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D正确。故选D。

(2020·广东广州·期中)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代表地面辐射B.①所代表的辐射波长大于③

C.①代表的辐射能量大于③D.④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6.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主要是因为

A.①减弱B.②减弱

C.③增强D.④减弱

7.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减弱①B.增强②

C.改变③的辐射方向D.增强④

【答案】5.C 6.B 7.D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图示①②都是太阳辐射都是短波辐射,②是被大气削弱了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④代表是大气的逆辐射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云层厚时大气的逆辐射强。白天多云时,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地面升温慢,气温比晴天低。人造烟雾可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它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然后大气增温,增强大气的逆辐射,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来防御霜冻。5.温度越高发射的波长越短,图示②来自太阳,代表太阳辐射;①所代表是太阳的短波辐射,③是地面辐射的长波辐射,①辐射波长小于③;①代表的太阳辐射能量大于③所代表的地面辐射能量;④代表是大气的逆辐射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云层厚时大气的逆辐射强。选C正确。

6.白天多云时,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即②减弱导致地面升温慢,气温比晴天低;与其它要素相关性不大。选B正确。

7.人造烟雾可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它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③,然后大气增温,增强大气的逆辐射④,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来防御霜冻;夜晚炊烟,不影响太阳辐射①和②;不能改变地面辐射的方向。选D正确。

(2020·四川内江·高一期末)下图为东亚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①②③⑥环节依次表示( )

A.蒸发、降水、地下径流、水汽输送

B.蒸腾、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

C.蒸腾、降水、地下径流、水汽输送

D.蒸发、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

9.增加④环节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机井B.修建水窖

C.植树造林D.跨流域调水

10.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①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

③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④塑造地表形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8.D 9.C 10.B

【解析】

8.读图可知,①环节产生的水汽进入大气,是蒸发环节,②环节大陆上空的水汽直接凝结降落到地表,是降水环节,③环节是地表径流环节,⑥海洋上空的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是水汽输送环节,故D正确,ABC错误。

9.A.读图可知,④是下渗环节,修建机井不能增加下渗环节水量,故A错误;

B.读图可知,④是下渗环节,修建水窖不能增加下渗环节水量,故B错误;

C.读图可知,④是下渗环节,植树造林可以涵养水源,能增加下渗环节水量,故C正确;

D.读图可知,④是下渗环节,跨流域调水不能增加下渗环节水量,故D错误;

故选:C。

10.水循环可以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可以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故②③④正确,①错误。B对。

(2020·安徽蚌埠·高一期末)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A、B、C分别位于河流上游山区、河流中游和河口附近。据此回答下列三题。

11.关于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河冲刷力右岸比左岸弱B.A地多为V型河谷

C.C地为冲积平原D.B地为三角洲平原

12.C地比A地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理由是C地()

①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好②靠海,可以发展河海联运

③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④地势平坦开阔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3.夏季,A处的河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量增多,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A.坡度增大,流速加快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C.地壳活跃,泉水出露D.气候变暖,降水增多

【答案】11.B 12.C 13.D

【解析】

11.从材料可知为北半球,水流向右偏,河流冲刷力乙岸比甲岸强,故A错误。A地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以下蚀为主,河谷多为V型河谷,B正确。C地为河口三角洲,C错误。B地为冲积平原,D错误。故选B。

12.C地比A地靠海,可以发展河海联运,地势平坦开阔,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好,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这些是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对城市发展影响小,②④正确,C

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读图可知,该河为外流河,降水是其主要补给方式,夏季,A处的河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量增多,其原因最可能是气候变暖,降水增多,D正确,流速对水量增加无影响,树木减少,降水量一般减少,没有信息显示与地壳活动有关,ABC错误。故选D。

(2019·海南龙华·海口一中高二期中)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区域植被覆盖程度。下图为黄土高原多年平均干旱指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从图中干旱指数看,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A.西部B.东部C.南部D.北部

15.图示地区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可能依次为()

A.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B.森林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森林草原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森林

16.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答案】14.C 15.A 16.C

【解析】

14.图示南部地区干燥度最小,说明水分条件好,植被覆盖率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图示地区由东南向西北干燥度越来越大,即水分条件越来越差,因此植被由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变化,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正确。故选C。

(2020·青海西宁·高一期末)北京市气象台2019年11月23日16时45分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24日北京地区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将下降10℃左右,24日白天有4、5级偏北风,阵风7级,夜间最低气温降至-5℃左右,请注意防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寒潮主要发生在()

①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②深秋到初春③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④夏秋季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8.影响我国的寒潮()

A.自东向西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B.主要发源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C.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D.对青藏高原地区产生剧烈影响

【答案】17.A 18.B

【解析】

17.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

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因此寒潮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此地纬度高,冬半年(深秋到初春)冰雪覆盖,太阳高度低,吸收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此纬度地带大陆宽广,大陆性强,降温快,气温低,容易产生强大的寒冷气流,导致寒潮的产生,①、②符合题意;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的夏秋季节,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不易产生寒潮天气,③、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8.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源于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国等地,大多沿三条路径侵入我国:第一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第二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第三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因此影响我国的寒潮大多自西北向东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A错误、B正确、C错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寒潮气流很难越过青藏高原及边缘山地,因此寒潮对青藏高原地区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2019·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A.遥感( RS) B.地理信息系统( GIS)

C.全球定位系统( 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20.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C.乙>丁>丙>甲D.乙>丙>甲>丁

【答案】19.B 20.D

【解析】

19.地理信息系统( GIS)可以利用数据模拟预测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范围、危害程度,给受灾人员、财产的安全有效转移提供决策依据,故答案选B。

20.从图中可以看出乙接近于山上的雪线,海拔最高,丙高于堰塞湖湖面,甲位置与堰塞湖湖面高度相当,丁位于堰塞湖下游,海拔最低,故答案选D。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1.(2020·江苏扬州·零模)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6分)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_____(单项选择题)(2分)

(2)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______(单项选择题)(2分)

A.热力环流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大气受热过程

(3)上图中“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是______,试比较流入区和流出区气温、气压差异。(6分)(4)上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单项选择题)(2分)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加湿度

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5)假如延庆地区仿照图示民居建设房屋,你认为是否合理,说明理由。(4分)

【答案】(1)D

(2)A

(3)有北向南(北风)流入区:气温低、气压高;流出区:气温高、气压低

(4)C

(5)观点:(观点与理由一致得分,只能一种观点,不能矛盾表述,两种都说,取前一种观点)

合理:延庆夏季气温高,利于痛风降温。

不合理:延庆冬季寒冷,不利于保温。

【解析】

(1)石质地面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山林比石质地面温度变化小,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

温差最大的是昼夜均晴,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故选D。

(2)白天石质地面比有植被地区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区,风从有植被的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形成穿堂风。夜晚石质地面比有植被地区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区。风吹向植被区,形成穿堂风。所以最符合的是A.温室效应是指气温条件的改变,大气受热过程是地面辐射使大气升温,与穿堂风关系不大。热岛效应是城市和郊区的温度差异形成的热力环流,但气流方向不会变化。故选A。

(3)读图,结合指向标,图中“穿堂风”的气流运动方向是由北向南(北风),据以上分析可知,流入区气流下沉,气温低、气压高;流出区气流上升,气温高、气压低。

(4)图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房屋前后温差,石质地面升温快、降温也快。增加地面的平整度、减少下渗与穿堂风关系不大,纳凉不是对穿堂风的影响。故选C。

(5)该题为开放试题,两种观点都是合理的,关键须说明理由,延庆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和冬季温差较大,可从夏季和冬季的角度进行判断。假如延庆地区仿照图示民居建设房屋,我认为合理,理由是延庆夏季气温高,利于痛风降温。我认为不合理,理由是延庆冬季寒冷,不利于保温。

22.(2019·湖北天门·高一月考)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南美洲附近海域海洋表面盐度分布图(单位:‰)

材料二:波罗的海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欧洲大陆之间,盐度不到10‰,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

(1)a海区盐度比b海区盐度,主要原因是。(4分)

(2)c海区盐度比b海区盐度,主要是因为。(4分)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4分)

【答案】(1)低;a海区有大量河水注入,盐度降低

(2)高;c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或b海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3)位于较高纬度,海水温度低,蒸发弱;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淡水汇入;海域较为封闭,高盐度的海水流入少。

【解析】本题考查海洋地理。

(1)a海区位于赤道附近地区,有大量河流水(亚马孙河)淡水注入,则盐度较低。所以a海区盐度比b 海区盐度较低。

(2)b位于赤道海区,而c位于副热带海区,故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差异是造成两地盐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所以c海区盐度比b海区盐度高。

(3)波罗的海位于较高纬度,海水温度低,蒸发微弱;处于西风带影响,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气候湿润,温和多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淡水汇入;海域较为封闭,与外海的通道又浅又窄,高盐度的海水不易进入。所以波罗的海盐度低。

23.(2020·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海岸按物质组成成分可划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泥质海岸。基岩海岸是由岩石组成的海岸,岩体直面辽阔海域,深水逼岸。经过海水的长期作用,再加上基岩海岸本身的地质作用及岩石性质、结构的不同,形成了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柱(由海蚀拱桥演化而来)等各种形态的海蚀地貌。下图中图Ⅰ示意山东省海岸线,图Ⅱ示意各种海蚀地貌。

(1)图Ⅰ中甲处为泥质海岸、乙处为基岩海岸,分别指出形成两种海岸的外力作用。(4分)

(2)海蚀洞、海蚀平台和海蚀崖的形成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请按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三种地貌。(4分)

(3)岬角(向海洋突出的尖形陆地)向海突出,常形成海蚀柱、海蚀拱桥等。结合图文材料,描述海蚀柱的形成过程。(4分)

【答案】(1)流水堆积、海水侵蚀

(2)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

(3)岬角处岩石性质及其结构不同,在海水侵蚀作用下,两侧形成海蚀洞;随着海水的进一步侵蚀,岬角两侧海蚀洞被蚀穿而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顶部风化崩塌,形成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石,即海蚀柱。【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海岸地貌的判断、形成原因及形成过程。

(1)泥质海岸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基岩海岸是由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海岸不断受到海浪的影响,由于组成海岸的物质不同,相对松软的岩石或土块受到海水侵蚀,形成海蚀洞。经过海水不断侵蚀,海蚀洞坍塌,形成海蚀崖。海蚀崖形成后,继续受海水侵蚀而不断后退,最后形成海蚀平台。

(3)向海洋突出的尖形陆地——岬角,其两侧受海水的强烈侵蚀,形成海蚀洞。海水继续作用使两侧方向相反的海蚀洞被蚀穿而相互贯通,形成海蚀拱桥。最后海蚀拱桥发生崩塌,就形成了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石,即海蚀柱。

24.(2020·天津西青·)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习是验证和理解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西青区某中学在学习“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后,地理小组将要进行土壤野外实习活动。请你协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在土壤野外实习中,设计和选择合适的观察点十分重要。不同的土壤它的形态存在差异,请回答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2分)

A.地形 B.气候 C.植物D.成土母质

(2)读下面“完整土壤分层示意图”,分析图中A层的成因及影响其厚度的因素。(4分)

(3)如果让你写一个当地某地点土壤剖面观察记录,你认为应包括哪些内容?(4分)

【答案】(1)D

(2)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的分解。影响厚度的因素:枯枝落叶的数量;气温高低对微生物活跃程度的影响;降水量所形成的淋滤强度;坡度大小和人类活动。

(3)地名(编号)、日期,剖面所处的地形部位、绝对高度、地理坐标,地貌特点,土地利用状况,土壤剖面及图层的描述,土层与土壤剖面示意图(只要答出4点即可)

【解析】题目通过土壤野外实习活动及土壤分层示意图,考查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分析及野外实习注意事项的知识应用能力。

(1)不同土壤的形态主要表现在土壤的颗粒状况、颜色等特征,影响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形成土壤的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形成了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矿物质,D正确。故选D。

(2)由图可知,图中A层为腐殖质层,是有机质的主要分布层,是植物枯枝落叶和动物的遗体被微生物的分解之后形成的有机质。影响其厚度的因素主要有:枯枝落叶等有机物的数量多少;气温高低对微生物活跃程度的影响;降水量所形成的淋滤强度;坡度大小和人类活动等。如我国东北地区土壤腐殖质层较厚,主要是当地气候寒冷,微生物对枯枝落叶分解缓慢,大量有机物腐化后形成较厚的腐殖质层。

(3)根据野外考察的要求,进行土壤剖面观察记录时,一般包括当地考察点地名(编号)、考察日期,剖面所处的地形部位、绝对高度、当地地理坐标,地貌特点,土地利用状况,土壤剖面及图层的描述,土层与土壤剖面示意图等。

高中地理必修一 期末测试卷(A卷基础篇)(含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A卷) (测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5分,20小题,共50分) (2020·历下·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一月考)凌日和冲日是两种天文现象。太阳系中的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如左图)。所谓的冲日,通常是指在地球上观察的行星和太阳的位置相差180度,即该行星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行星、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如右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地球上观看,能够发生凌日现象的是() A.水星与金星B.金星与火星C.木星与土星D.火星与木星 2.下列关于行星冲日说法正确的是() A.金星冲日,明亮可见,便于观测B.金星冲日,太阳光被地球阻挡,不可见 C.木星冲日,亮度较大,适宜观测D.天王星冲日,清晰可见,适于肉眼观测 【答案】1.A 2.C 【解析】 1.由材料可知,当太阳系中的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即会发生凌日,从而可知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行星为水星、金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行星冲日是指在地球上观察的行星和太阳的位置相差180度,即该行星和太阳分别在地球的两侧,行星、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金星不可能发生冲日,AB错误。木星由于距离地球较近,体积较大,亮度大,适宜观测,C正确。天王星离地球太远,肉眼无法观测,D错误。故选C。 (2020·历下·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一月考)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测试卷附答 案 一、单选题 读“我国某区域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此时乙地的天气状况是() A.晴朗B.阴雨C.狂风D.沙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有三处景观成因有共性,这三处是 A.甲乙丙B.甲乙丁C.甲丙丁D.乙丙丁 4.图中与甲图鹅卵石的成因类似的地貌是 A.乙B.丙C.XXX.没有 5.图中与甲图鹅卵石遍布的成因类似的景观是 A.乙B.丙C.XXX.没有 6.下图是“大气垂直分层”图,图中三个垂直分层的名称,正确的是 A.①对流层B.②臭氧层C.③平流层D.③电离层

7.读世界局部图(P0Q为晨昏线),关于图中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A.-15℃等温线东段大致和纬线平行,是因为受海陆因素的影响 B.图示时刻8小时后,P地夜幕已深 C.此时,0地人们看到日出正北方向 D.此时,Q地地方时为18时 蚂蚁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多的虫豸物种之一,普通糊口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下筑巢中。蚂蚁喜热,在15℃一4O℃都可一般生长,但最佳气温为25℃-35℃,低于10℃就进入蛰伏。蚂蚁生存的土壤湿度为10%~2O%,氛围相对湿度为70%~90%。下表为我国云南省西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西坡垂直带蚂蚁群落重要目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位置植被类型海拔(m) 物种数目个体总数密度 (个)(个)(个/m2) 0.0 0.0 寒温性竹林+灌丛3200

寒温性竹林 北段 中山湿性常绿阔XXX 半湿润常绿阔叶XXX 季风常绿阔叶林竹林小乔木混交XXX 南段 中山湿性常绿阔XXX 季风常绿阔叶林3000 .4 .2 .8 .2 .0 .4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备有答题纸,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2.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惟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下列与 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的是 .. A.日地距离适中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A.日冕B.极光C.太阳光D.黑子和耀斑 3.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4.当伦敦(零度经线)地方时为中午12 点时,区时为20 点的城市是 A.悉尼( 150° E 附近) B .莫斯科( 37° E 附近) C.上海( 120° E 附近) D .洛杉矶( 120° W附近) 5.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下列日期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一天是 A.4月 1日B.7月1日 C.10月1日D.11月1日 6.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热力环流 B.大气环流 C.三圈环流 D.季风环流 读右图,回答7~8题。 7.关于该图反映的大气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B .高空 C.不考虑摩擦力D.近地面 8.图中 d 代表的是 A.地转偏向力B.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D.风向 9.图中的 A 地与 B 地相比 A.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B.风向相反 C. A 地风速小于 B 地D.摩擦力一定相同 右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10~11 题。 1 0.该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高一必修一地理试题(含答案)

高一必修一地理试题(含答案) 期末检测高一地理试题 本试题包括第Ⅰ卷(选择题,1-4页)和第Ⅱ卷(非选择题,5-7页)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必须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填涂姓名、准考证号、 考试科目和试卷类型,使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 (中性笔)。 2.第Ⅰ卷答题时,考生需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项 涂黑,如需更改答案,需先使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上新的答案。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 3.第Ⅱ卷答题时,考生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 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得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更改答案,需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天体系统有几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不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的是: A。距日远近适当 B。体积和质量适当 C。有液态水 D。有卫星绕转 读图2(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图),回答3-4题。 3.下列哪项相同? A。两地自转的角速度 B。两地自转的线速度 C。两地地方时 D。两地所在时区 4.春分日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度,下列哪项正确? A。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②地 B。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②地 C。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②地 D。无法确定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关系

图3是“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回答5-6题。 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若黄赤交角变为23.6度,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是: A。热带范围变小B。温带范围变大C。寒带范围变大D。与现在相同 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深秋季节,霜冻多发生在: A。晴朗的夜晚 B。阴天的夜晚 C。晴朗的白天 D。无法 确定 8.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下列不是原因的是: A。上冷下热 B。水汽含量多 C。对流旺盛 D。氧气含量 多 读图4,回答9-11题。 9.与M地相比,N地的气温和气压关系是:

精选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完整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A.银河系、太阳系 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 D.总星系、太阳系 2.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氢气燃烧 B、氮气爆炸 3.地球上温度适宜的主要原因是 A.日地距离适中 C.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C、核裂变反应 D、核聚变反应() B.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D.地球的体枳和质量适中 4. 12月22日,下列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均为0°的是() A、北极点 B、北京市 C、广州市 D、南京市 5.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现象是:() A、昼夜的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春夏秋冬的更替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6.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曷 早的是: A. 5月1日 7.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8.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A.春分日至秋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 C.8月1日 D. 10月1日 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B.秋分日至春分日 D.冬至日至夏至日

9.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C. 3月21日0时 D. 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报 失。回答5〜6题。 10 .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11 .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12 .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13 .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暧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暧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14 .此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量(mm )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二 15 .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暧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晌,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6 .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A. 9月24日2时 B. 6月22日8时 A.地壳中 B.上地幔中 C.下地幔中 D.地核中 读图完成12-14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题(含答案) 优秀研究资料欢迎下载 以下是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模拟题2014.1.6的题目。 1.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哪一天? A。7月1日 B。5月1日 C。8月1日 D。10月1日 2.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哪里?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3.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哪一个时间段?

A。夏至日至冬至日 B。秋分日至春分日 C。春分日至秋分日 D。冬至日至夏至日 4.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哪一天? A。12月22日12时 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时 D。9月24日2时 5.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震源深度约为多少千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哪里? A。震源深度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地壳中。 B。震源深度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下地幔中。 C。震源深度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上地幔中。

D。震源深度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地核中。 6.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什么?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D。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7.下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什么造成的?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考前须知: 1.本试卷备有答题纸,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否那么无效。 2.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局部,总分值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 6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项选择、错选均不得分。 1.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但又是惟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以下与 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的是 .. A.日地距离适中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 A.日冕B.极光C.太阳光D.黑子和耀斑 3.以下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 A.酸雨的形成B.“磁暴〞现象的产生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D.扬尘、沙暴天气的出现 4.当伦敦〔零度经线〕地方时为中午12 点时,区时为20 点的城市是 A.悉尼〔 150° E 附近〕 B .莫斯科〔 37° E 附近〕 C.上海〔 120° E 附近〕 D .洛杉矶〔 120° W附近〕 5.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以下日期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一天是 A.4月 1日B.7月1日 C.10月1日D.11月1日 6.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热力环流 B.大气环流 C.三圈环流 D.季风环流 读右图,答复7~8题。 7.关于该图反映的大气运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B .高空 C.不考虑摩擦力D.近地面 8.图中 d 代表的是 A.地转偏向力B.摩擦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D.风向 9.图中的 A 地与 B 地相比 A.水平气压梯度力一样B.风向相反 C. A 地风速小于 B 地D.摩擦力一定一样 右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答复10~11 题。 1 0.该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测试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 [2022·贵州贵阳期末]海洋爬行类动物是指可以在海洋中生存的爬行动物。在贵州省地质博物馆陈列的乌沙安顺龙化石发现于贵州安顺地区,这是约2.4亿年前生活在三叠纪的海洋爬行类动物的化石。据此完成1~2题。 1.乌沙安顺龙类动物,繁盛于( ) A.鱼形动物时代 B.两栖动物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哺乳动物时代 2.安顺地区发现大量乌沙安顺龙化石,推测2.4亿年前此处曾为( ) A.热带地区 B.森林地带 C.高原地带 D.海洋环境 [2022·北京海淀期末]图1为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图2为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景观及生物量图。生物量指单位面积内生物体的总质量(干重)。读图,完成3~4题。 3.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 )

A.由西向东递减 B.由北向南递减 C.由高纬向低纬递减 D.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4.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有差异,主要是由于( ) A.热带雨林分布区气温高,植被四季常绿 B.热带雨林分布区降水量大,植物体内含水量大 C.亚寒带针叶林地区太阳辐射量小,植被密度小 D.亚寒带针叶林地区光照不足,树木植株高大 [2022·广东惠州期末]晋江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凸显。研究发现,海陆风对沿海城市热岛效应产生较大影响。下图为晋江市某日热岛强度(指城市中心区平均气温与周围郊区平均气温的差值)日变化图。据此完成5~6题。 5.与夜晚相比,晋江市白天热岛强度小的原因是( ) A.夜晚陆风增加城市温度 B.夜晚海风增加城市温度 C.白天海风降低城市温度 D.白天陆风降低城市温度 6.据图推测晋江市热岛强度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22·河南新乡期末]下图为某时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座号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 早的是: A.5月1 日B.7月1 日C.8月1日D.10月1 日 2.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3.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A.春分日至秋分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 4.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9月24日2时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0时D.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5~6题。 5.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地壳中B.上地幔中C.下地幔中D.地核中 6.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 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造成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D.暖锋造成 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气流下沉造成

B .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 .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9.此系统易造成: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 .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读8月份中纬度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P 、K 处分别是: A .冷锋、冷锋 B .暖锋、暖 锋 C .暖锋、冷锋 D .冷锋、暖锋 11.该天气系统在1—7处的剖面图正 确的是: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3.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4.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 甲 A B C D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01章 宇宙中的地球(A卷基础卷)(含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测试卷(A卷) (测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5分,20小题,共50分) (2020·浙江省高一期末)2020年4月美国宇航局(NASA)表示在开普勒历史数据中发现了一颗隐藏的类地行星(Kepler-1649c),它距离地球约300光年,接受的光照约为地球的75%,有望供生命繁衍生息。完成下列小题。 1.行星(Kepler-1649c)位于()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2.依据材料信息推测,行星(Kepler-1649c)() A.运行的轨道环境不安全B.可能存在固态和液态水 C.公转轨道半径一定大于日地距离D.具有适合生物呼吸和生存的氧气 【答案】1.C 2.B 【解析】 1.从材料可知,类地行星(Kepler-1649c)距离地球约300光年,超出了太阳系的范围,但位于银河系的范围,C正确,故选C。 2.依据材料可知,“有望供生命繁衍生息”,是类地行星,说明这颗类地行星运行轨道是安全的,A错误。是类地行星,因接受的光照为地球75%,可能有固态和液态水,B正确。接受的光照为地球75%,公转轨道半径有可能大于日地距离,C错误。无法判断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和生存的氧气,D错误。故选B。(2020·陕西省清华附中文安驿学校高一期末)欧洲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并认为这颗行星上“可能孕育生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主要包括 ①温度适宜②有液态水③有卫星绕转④宇宙安全、稳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地球上的大气层适合生物的呼吸,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 A.日照条件稳定B.日地距离适中C.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D.有原始海洋 【答案】3.B 4.C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6分) 读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图),据此完成问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近地面气压最低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图中四个城市,风力最大的是() A.上海B.天津C.重庆D.哈尔滨下图为冰川地貌素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①②③所表示的地貌分别是() A.冰斗、U形谷、角峰B.U形谷、冰斗、角峰 C.冰斗、角峰、U形谷D.角峰、冰斗、U形谷 4.有关图中地貌的描述,最贴切的是() A.③地貌属于冰碛地貌B.②地貌主要出现在两极地区 C.①地貌的形态特点是高耸尖锐D.该地貌遗迹大量分布在非洲2020年6月19日安徽省发布灾害预警:6月21日20时—6月22日20时,

宣城、金寨、安庆等地可能发生山洪灾害。下图示意安徽省地形与2020年6月21日—25日的降水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宣城可能发生洪灾的原因有() ①区域短时间内降水较多 ②位于河流上游,落差大 ③河流流经,河道易汇集洪水 ④地形较平坦,水流速度慢,排水不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本次降水过程中金寨还可能出现的灾害是() A.地震B.台风C.风暴潮D.泥石流 7.能够分析地理数据,对本次灾害进行预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数字地球C.地理信息系统D.遥感技术1904年,英国天文学家爱德华蒙德发现,如果以太阳表面纬度为纵坐标,年份为横坐标,把几个太阳黑子周期的图案绘制在一起就组成一连串翩翩起舞的“蝴蝶”(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高中一年级地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必修模块Ⅰ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将答案 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1.图1为某一河段的剖面图,读图分析推断此河流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C.赤道上D.回来线上 2.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早晨升旗的时间随日出而改变,下列节日中升旗最早的是()A.国庆节B.劳动节C.儿童节D.妇女节 3.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图3中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读图回答4,5题。 4.图3中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A.①太阳辐射 B.②地面辐射 C.③大气逆辐射 D.④大气辐射 5.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①B.② C.③D.④ 6.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是不同地区间存在 A.地形差异B.温度差异 C.气压差异D.水分差异 8.图4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9.图5中,对于甲、乙、丙、丁四处气压值的比较,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点气压高于乙点B.丁点气压低于甲点 C.丙点气压高于丁点D.乙点气压低于丙点 10.下列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由大到小的正确依次是()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③>①>② 读图7“北半球某地等压线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①处是() A.暖锋 B.冷锋 C.高压中心 D.低压中心 12.②处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3.下图为北半球志向等压线图,图中的风向箭头代号正确的是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期末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2年山西省晋中期末·改编)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三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精彩的科普课。2022年4月16日,三位航天员乘坐“神舟十三号”重返地球家园。据此完成第1~3题。 1.“神舟十三号”返回时() A.所经过大气层的温度越来越高 B.着陆后将不再称为天体 C.依次经过臭氧层、平流层和对流层 D.选择黑夜便于地面监测追踪 2.航天员在太空可以看到() A.蔚蓝色的天空B.星光闪烁的恒星 C.一闪即逝的流星D.被云层包围的地球 3.可能会对“天宫课堂”信号传输造成影响的是() A.云雾B.流星 C.太阳辐射D.太阳活动 【答案】1.B2.D3.D [解析]第1题,“神舟十三号”返回时依次经过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所经过的大气层的温度有升降变化,整体先下降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平流层中存在臭氧,A、C项错误;“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后不属于天体,B项正确;返回时为保障安全,及时发现目标,应选择白天,D项错误。第2题,航天员所在太空中几乎没有大气,太阳光线不易被散射、反射,因此航天员看到的天空是黑色的,A项错误;恒星的光线不会受到大气层干扰,不会出现星光闪烁的情形,B项错误;流星是星际物质经过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产生的燃烧现象,太空中没有大气,不会出现流星,C项错误;在太空中可以看到地球及其外围的云层,D项正确。第3题,太阳活动释放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对太空站与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造成干扰,D项正确;云雾、流星和太阳辐射对无线电短波通信造成直接干扰的可能性较小,排除A、B、C项。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含答案)

精品文档高中地理必修 1 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 ) ( 时间: 60 分钟,满分:100 分 ) 班级姓名座号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 分) 1.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 早的是: A.5月1 日B.7月1 日C.8月1日D.10月1 日 2.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 .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3.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A .春分日至秋分日 B .秋分日至春分日 C .夏至日至冬至日 D .冬至日至夏至日 4.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9月24日2时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0时D.12月22日12时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 8 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 5~ 6 题。 5 .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 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 .地壳中 B .上地幔中C.下地幔中 D .地核中 6.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 .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 .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图为某地 5 月 5 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 ~9 题。 7 .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 .反气旋造成 B .气旋造成 C .冷锋造成 D .暖锋造成 8 .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9 .此系统易造成: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 .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读 8 月份中纬度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0—11 题。 10 .图中 P、 K 处分别是: A .冷锋、冷锋 B .暖锋、暖锋 C .暖锋、冷锋 D .冷锋、暖锋 11 .该天气系统在 1 — 7 处的剖面图正 确的是: A B C D 图 5 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 12-14 题。 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3.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4.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甲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02章 地球上的大气(A卷基础卷)(含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卷(A卷) (测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5分,20小题,共50分) (2020·北京高一期末)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它能有效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 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A.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B.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 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答案】1.B 2.C 【解析】

1.臭氧层是大气层的臭氧浓度高的层次,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千米的高度处,图中显示,平流层位于地面以上约12~55千米,因此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平流层,B正确;对流层、中间层和热层含臭氧较少,不是臭氧层所在层次,A、C、D错误。故选B。 2.图中显示,对流层位于地面以上至12千米高处,因此对流层位于地球大气的最下层,A错误;极光现象是太阳风中高能带电粒子流与高层大气碰撞电离而产生,图中显示,极光现象出现在高层大气中的热层,不出现在对流层,B错误;图中显示,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因为直接热源是地面),近地面大气水汽较丰富,且气温高,容易膨胀上升,大气中的水汽容易上升冷凝,成云致雨,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C正确;由于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具有“下层热、上层冷”的温度结构,因此空气以(2020·陕西省清华附中文安驿学校高一期末)25万美元一张票!想去太空遨游吗?2018年12月13 日英国“维珍银河飞船”飞到了“太空边界”,最终达到海拔82.7千米的高度。随后下降,几分钟后落回地面。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及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飞船下降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递减→递增→递减B.递增→递减→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4.对图中①、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随纬度增加而增厚B.①、②层划分的依据是气压的变化 C.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D.②层复杂的天气不利于飞机飞行 5.①层气温存在垂直变化,主要是由于() A.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B.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D.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

2023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

模块终结性评价B(第一至第四单元)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灾害性的空间天气会对航天、卫星、通信、导航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空间天气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20千米以上的空间领域,主要包括日地空间的太阳日冕、行星际、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等。据此完成1、2题。 1.相比四子王旗着陆场,东风着陆场具备以下优势( ) ①邻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能力强大 ②面积更大,降落预留空间更大 ③空气干燥,沙尘天气少,空气能见度高 ④戈壁荒凉,对环境的破坏更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最可能对卫星导航活动产生干扰的现象是( ) A.太阳辐射增强 B.极光现象 C.太阳风 D.黑子消失 【解析】1选B,2选C。第1题,东风着陆场靠近甘肃,邻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搜救能力强大,①符合题意;东风着陆场荒漠面积更大,降落预留空间更大,②符合题意;东风着陆场沙漠面积大,沙尘天气多,空气的能见度低,③不符合题意;东风着陆场位于戈壁荒漠,对环境的破坏小,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④符合题意。第2题,太阳辐射增强对卫星导航系统影响不大;极光现象是

带电粒子进入地球两极高层大气形成的,与卫星导航活动关系不大;太阳风会扰乱电离层影响卫星通信;黑子主要影响地球的天气和气候。 2022年8月,由于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重庆多地先后发生森林火灾。在合适的气象条件下消防员采用了“以火攻火”的方法扑灭山火。如下图所示,当山火向右蔓延时,在山火蔓延的前方去除一定宽度的可燃物,修建隔离带,然后人为点火,当人工火带形成后,会快速向山火带移动,当两火相遇时,因骤然缺氧和可燃物燃烧殆尽,山火熄灭。读图完成3~5题。 3.适宜采用“以火攻火”方式灭火的气象条件是( ) A.大风天气 B.弱风天气 C.高温天气 D.高压天气 4.人工火带形成后快速向山火带移动的原因是( ) A.山火处上升气流强烈 B.山火与人工火带之间上升气流强烈 C.存在吹向山火的强风 D.山火与人工火带之间下沉气流强烈 5.在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中,具有监测低成本、广覆盖优势的是( ) A.视频监控系统 B.人工瞭望 C.无人机巡航 D.卫星遥感 【解析】3选B,4选A,5选D。第3题,“以火攻火”其主要原理是由人工点烧火头与相向烧来的林火对接使结合部骤然缺氧失去燃烧条件。“以火攻火”时出现的“缺氧”地带,会被风输送的新鲜空气轻松击破。所以,“以火攻火”要在山火逆风、风速低或无风的气候条件下,且要在一天中风速最低的傍晚时刻进行。因此适宜采用这种方式灭火的气象条件为弱风天气;大风天气不利于缺氧条件的形成;高温天气会使森林植被水分蒸发,加剧干旱程度;高压天气,天气稳定晴朗,不利于灭火条件的形成。第4题,大火发生时,火势会随着风向蔓延,但在靠近大火的下风段,由于燃烧中心地区温度高、热空气密度上升,形成低气压,周围新鲜空气不断补入,就会形成迎着火焰、往燃烧中心方向的气流。因此火在燃烧时,高温会在火焰上方形成一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带答案)

绝密★启用前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图1为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图中O为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P为某一天体。读图完成1~3题。

1.若R=×104km,则() A.P为月球,O为太阳系 B.P为月球,O为地球 C.该天体系统由恒星、行星和卫星组成 D.该天体系统属于河外星系 2.若O为太阳,且R=15×108km,则() A.该天体系统为太阳系,P为冥王星 B.该天体系统为太阳系,P为地球 C.该天体系统是银河系,O为银河系中心 D.该天体系统是总星系,O为总星系中心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O为银河系中心,P为太阳,则R=10万光年 B.若该天体系统为总星系;P为目前已知的最远天体,则R=200亿光年C.该图表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D.该图表明总星系就是宇宙

读图2,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4~6题。 4.此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A.66°34′S B.23°26′S C.0°D.23°26′N 5.下列对该图此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B.罗马炎热干旱 C.四川盆地昼长夜短 D.北京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14时 6.在动力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海轮从A处出发沿所在纬度做环球航行,按顺时针方向速度较快,这是因为() A.气压带的影响B.风海流的影响 C.季风环流的影响D.太阳辐射的影响 图3是城市风示意图,读后回答7~8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