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证

阳虚证
阳虚证

阳虚是病证名。指阳气不足或功能衰退的证候。《素问·调经论篇》:“阳虚则外寒。”通常多指气虚或命门火衰,因气与命门均属阳,故名。肺主气,气虚多属肺气虚或中气不足,因而卫表不固,故外寒;阳虚则阴盛,故命门火衰亦多见功能衰惫,浊阴积潴的病证。此外,阳虚亦可见于心阳虚或脾阳虚。症见面色白、手足不温、怕冷、易出汗、大便稀、小便清长、口唇色淡、口淡无味、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而润、脉虚弱等。治宜温补阳气。

自明清以来,中医一直认为肾为脏腑之本,十二经之根,先天之本在于肾。肾与命门本同一气,为人身阴阳消长之枢纽。肾阳主导一身之阳气,火衰其本则阳虚之证迭出。肾阳虚,即肾脏阳气虚衰,是肾脏阳气衰竭表现的症候。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或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的。

肾阳虚与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NEIS)有关,肾阳虚证在下丘脑-垂体-靶腺(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性腺、胸腺)轴均有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且主要的发病环节在下丘脑(或更高级中枢)的调节功能紊乱。同时认为老年人生理改变和肾阳虚证甚为相似,肾阳虚证也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未老先衰。

临床表现有腰膝酸痛,或腰背冷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目眩晕,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舌淡胖苔白,脉沉弱;男性易阳痿早泄,妇女易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甚则腹部胀痛,心悸咳喘。

阳虚- 症状

共同症状

胖大舌,阳虚的典型舌像

胖大舌,阳虚的典型舌像图册

1、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

2、完谷不化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比是煮饭的锅子,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所以当阳气不足时,则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3、精神不振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

4、舌淡而胖,或有齿痕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胖大舌,阳虚的典型舌像

5、脉象沉细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五脏阳虚症状

1、心阳虚。兼见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

2、肝阳虚。兼见头晕目眩,两胁不舒,乳房胀痛,情绪抑郁。

3、脾阳虚。兼见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大便稀溏,嗳腐吞酸。

4、肾阳虚。兼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癃闭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

5、肺阳虚。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低懒言,痰如白沫。

男女临床症状

1、男性: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重者夏天也凉)、身体发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软;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易患前列腺炎等;小便清长、余沥不尽、尿少或夜尿频多;听力下降或耳鸣;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自汗;易患腰痛、关节痛等;易患骨质疏松症、颈椎病、腰椎病等;虚喘气短、咳喘痰鸣;五更腹泻,或者便秘;身浮肿,腰以下尤甚,下肢水肿;小腹牵引睾丸坠胀疼痛,或阴囊收缩,遇寒则甚,遇热则缓;须发易脱落、早白;形体虚胖或羸瘦;反映在面部则色青白无光或黧黑。

2、女性: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重者夏天也凉)、身体发沉;腰膝酸痛、腰背冷痛、筋骨萎软;性欲减退、宫冷不孕、白带清稀;气滞血瘀导致冲任不通,月经失调或行而不畅,经常小腹胀痛;月经期延后、量少、色暗、有块或痛经;子宫、卵巢、乳房易生肌瘤、囊肿、增生等;易患泌尿系统感染、妇科炎症等疾病;易导致更年期提前;虚喘气短、舌白胖大或有齿痕;听力下降或耳鸣、记忆力减退;易患腰痛、关节痛等;易患骨质疏松症、颈椎病、腰椎病等;五更腹泻,或者便秘;形体虚胖或羸瘦;面色苍白或黧黑,易生黄褐斑、粉刺、痤疮、过敏等皮肤问题。

肾阳虚和肾阴虚的症状区别

观舌相:阴虚者,舌齿红,舌形瘦,苔少,苔薄;阳虚者,舌齿淡嫩,舌形胖,舌苔白,舌苔厚。

观精神:阴虚者,燥热不安,易发火;阳虚者,畏寒肢冷,气短懒语,抑郁不欢,疲惫,爱哭。

观寒热:阴虚者,怕热,出热汗,手心烦热;阳虚者,怕冷,出凉汗,手脚发凉。

观病痛:阴虚者,腰酸;阳虚者,腰痛。

观面色:阴虚者,颧红,脸是绛色;阳虚者,面色青白无光。

阳虚- 产生原因

多因素体阳气虚弱;或外感阴寒之邪,阳气受损;或年老阳衰;或房室过度,损伤肾阳。

内外受寒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图册

1、科技的发达,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前所未有的享受,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身体受寒机会。张景岳曰:“寒之为病,有寒邪犯于肌表者,有生冷伤于脾胃者”。寒为阴邪,最易损伤阳气。首先是空调(寒邪犯于肌表)。在夏天,气候炎热,人的毛孔常常都是处在开放出汗的状态。外在的寒邪最容易从表面的肌肤入侵。人们常常是在30多度的室外环境,一步进入到室内空调(大多数在20多度),温差至少在5度以上。现代所谓的空调病,其实是外感风寒了。人体早已经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有了一套适应四季的生存规律。毛孔的收敛开放,也是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现在人为的调控了温度,使到身体毛孔的开合混乱了。忽冷忽热,就像气候反常的年份,生病的人会增加一样。空调的普及,也使患病的人增加了。

2、其次是过食生冷,生冷伤于脾胃。冰箱也给我们带来了反季节的享受。雪糕、酸奶、冰镇饮料、冰镇水果、凉茶,增加了古人没有的从内受寒机会。冬天吃冷饮,更是雪上加霜。冷饮损伤的是我们的脾胃,脾胃功能主控着身体吸收营养。就像粮草对于一支军队(体内的阳气、正气)的重要性,没有粮草供应,军队哪里能抵抗外敌(病邪)。脾胃受冷,表现为脾胃虚弱,消化和食欲差,或者是胃强脾弱,食欲虽好,但不长肉,只是造粪而已,身体不能在食物中吸收到营养。从大便可以看到未化的食物。

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同样会造成阳气受损。这也是有赖于电灯和发电机的发明。古人都是顺应太阳的出入而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此乃天人合一。现在我们不畏惧黑暗了,因为电灯使夜晚也可以像白天那样明亮,让我们每天有更多的时间加班、娱乐、寒窗苦读。此乃我们自以为的“人定胜天”。逆天而行,只会导致阳气的衰弱。

房劳损阳伤肾

在地球上,恐怕最纵欲的是人了。除了人以外,所有植物动物,都有固定的交配繁殖季节。交配季节过后,就休养生息。并不是像人那般,随心所欲,随性而为,过于放纵欲望。只要还能人事者,没有哪个月份停息过。现在的伟哥,连阳萎都能通过透支生命来享受性趣了,直至精尽人亡。不过,这不是现代人才有的。在《黄帝内经》中早已有对此的描述了:今时

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生,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当然,不是要个个都禁欲。各人按照自己的身体情况调控好了。还有就是注意房事后,往往出汗,此时毛孔开张,身体刚刚经过劳累,最容易受风寒,要注意保暖。

七情内伤

在《内经》灵枢·本神有曰:和喜怒而安居处。说的是要适当处理情绪,安心所处的环境,才能防止七情内伤而致病的道理。人们身心的烦劳,必然导致阳气的消耗,阳虚而病。

人生病的机理,不过是内因和外因两种。外因就是自然界存在的,我们不能控制的严寒酷暑、风霜雪雨从肌肤入侵,即是外感风寒。而内因就是自己的情志,我们可以通过自我的调节,来达到减少和防止疾病的产生。既然内因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要好好珍惜利用了。

在患者正确对待处理这些内在的情志问题,往往预后较好。不然的话,即使这次医生治好,以后也是很容易复发,且可能更加严重。许多慢性病的患者,往往有多年的心结。

西药的滥用

自抗生素问世以来,人类开始了无休止的与细菌和病毒的战斗。抗生素在治病的同时,让人体的正常细胞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在中医看来,等同于阳气受损。

一点发烧感冒,各种抗生素就轮番使用,升级使用。再不行,就加激素。暂时好转,稍有风吹草动,又再反复使用,或者长期依赖激素。往往越治越差,出现体质下降,面色青白食欲不振,甚至出现肾虚现象,比如遗尿、遗精、腰酸背痛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西药治病,是中断身体正常的抗病过程。感冒药,阻止身体驱寒的渠道。止咳药,阻止自身驱邪排痰。反正就是不让你的身体驱赶病邪,那怕是身体的呻吟也不让产生。让你姑息养奸。等到你身体的病邪逐步强大到可以将你置之死地为止。所以,你会看到许多有钱的主儿,耗尽钱财,用尽先进的仪器,仍回天乏术。如果你没有那么多钱的话,也许也是你的福气,减少机会让那些西药和机器过早的要了你的命。还是那句话:财多身子弱——原来是这么个道理。

滥用苦寒

现在的清热下火之理,已经是妇孺皆知了。好多人误将中药和凉茶等同了。特别是南方,家家户户都煲会凉茶。君不见街上的凉茶铺都是连锁经营的,王老吉、黄振龙、邓老凉茶等等,遍地开花。

北方冰裂之地,冬长夏短,天地多寒而少暖,其人腠理密,阳气虚于外而实于内。多热饮热食,助内在之阳气,故北人阳气不易亏也。

南方天地所长养,天气暑热,其人腠理疏松多汗,阳随汗泄。常饮凉茶冰水,少食辛辣,阳气多伤而少助,故南人阳气更亏也。

从清朝开始,有位叫叶天士的人将温病学说推至鼎盛,百余年来,私淑者众。以致用药多以寒凉轻灵为风气,相沿日久,则形成一种倾向,不求经旨,拘守成法,脱离辨证。所用之药大都是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丝瓜络、薄荷之类的所谓轻灵之品。畏温热而喜寒凉。亦有用犀角、地黄、竹叶、石膏辈。(以致)或胃败不纳,呃逆泄泻,轻病重,重病死。

不少人以为流感是热性病,所以要用凉药治疗。初时还以辛凉为主,银翘、桑菊广为运用,后来渐至苦咸大寒板蓝根等,理由是它们可以抑制病毒生长。至今国内感冒药市场为寒凉药占领。结果使大量的可用辛温解表的麻黄汤,一二剂可愈的风寒感冒患者,却随意用寒凉药,令表寒闭郁,久久不解,酿成久咳不已,或低烧不退,或咽喉不利等后果。

中药西用

在西医院临床常见的情况是,除了普遍使用抗生素意外,还会中西结合地,不辨阴阳地开些中成药。清开灵、双黄连、鱼腥草静脉滴注、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各种清热化痰止咳药水。

最近频频出现中药西用出事故,就是西医滥用中药制剂。明明是经过肠胃能够安全吸收的草

药,偏偏做成血液直接吸收的静脉滴注剂型,哪会不出事?且西医不具备使用中成药的辨证知识,中医尚且有不辨阴阳的,更何况西医?

这种西医开中成药,中医开西药的事,在中国的国立医院里比比皆是。不知道是谁给批的处方权。原本基于完全不同的治病理论的药物,竟然可以中医西医人人得而开之。

不良饮食指引

现代科学对人们的食物的选择造成了绝对的影响。用什么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一堆名词来界定食物营养。大多数人吃饭的时候,潜意识是:吃着肉类想到脂肪含量,吃着蔬菜想到纤维素,吃着水果想到维生素,喝着饮用水想到微量元素。把所有的食物都理解化学成分。更有人觉得从日常食物中,不能得到均衡的营养,还得另外吃各种各样的合成营养素。

有人自称学习了三年的营养学,天天吃着搭配均衡的安利各类营养素。据观察,当时怀孕的她,脸色是青黑的。两百多元的蛋白粉,其实就是大豆植物蛋白粉,不就是喝豆浆嘛,他们把自己的胃当成试管,用这些元素便可化学合成营养了。

从远在古代神农氏尝百草开始,中国人就有了一套对食物评价的方法。所有的食物都有各自的性味。比如:牛肉,味甘,性温;鸡肉,味甘,性温;韭菜,味辛,性温;菠菜,味甘,性冷、滑;梨,味甘酸,性寒。依据此来调节饮食,素体寒者,食温热;素体热者食寒凉。从中医的角度看现代科学的饮食指南,是偏于寒凉的。鼓励大量食用蔬菜和水果,最好生吃鲜榨以免损失维生素(蔬果除了个别,大多属于寒凉)。肉类最好脂肪热量含量低,还要少吃(肉类大多属温,长血气,实筋骨)。

阳虚- 宜忌原则

1、阳虚体质宜吃性属温热的食物,宜吃具有温阳散寒作用的食品,宜温补忌清补,宜食热量较高而富有营养的食品。

2、忌吃性寒生冷之物,忌吃各种冷饮,忌吃各种生冷瓜果。

阳虚- 治疗

主要中药

阳虚

阳虚图册

中药治疗肾阳虚,主要配方中采用牛膝、车前子、肉桂、熟地黄、巴戟、枸杞、淫羊藿、山茱萸等,下面介绍各自药物的主治功能:

1、牛膝:苦,凉。归肝、肾经。主风小便不利,水肿,活血通络,补肝肾,强劲骨,利水通淋,利尿消肿。《医学衷中参西录》:“(牛膝)原为补益之品,而善引气血下注,是以用药欲其下行者,恒以之为引经。故善治肾虚腰疼腿疼,或膝疼不能曲伸,或腿痿不能任地。”

2、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之效。《景岳全书》:“肉桂,温补肾阳,填精补血,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山茱萸:味酸、涩、微苦。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本草新编》载:“补阴之药未有布片,胜者也惟山萸大补肝肾专而不杂,既无寒热之偏,又无阴阳之背,实为诸补阴之冠。”枸杞: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虚劳咳嗽,消渴,遗精。药性论》:“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

3、车前子:淡;性微寒。归肝、肾、膀胱经。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

4、熟地黄:味甘,性温。归肝,肾经,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等症。《本草正》:“熟地黄性平,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脾胃经药那且

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巴戟:辛甘,温,无毒。入脾、肾二经。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治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势痹,腰膝酸痛。

5、淫羊藿:辛、甘,温。归肝、肾。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治阳痿不举,小便淋沥,筋骨挛急,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肢不仁。《本经》辛以润肾,甘温益阳气,故主阴痿绝阳,益气力。茎中痛者,肝肾虚也,补益二经,痛自止矣。

治疗法则: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

(1) 参附龙牡汤加味:炙党参20克(或红参10克)、附片10克、炙黄芪15克、煅龙骨15克、煅牡蛎15克、山萸肉15克、肉桂6克。本方适用于心阳暴脱偏于亡阳者。

(2) 芪附汤加味:炙黄芪15克、熟附片10克、西洋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10克。本方适用于心阳暴脱偏于亡阴者。以上方药,水煎取汁300毫升,每日1剂,温服,每日3次。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2、加减变化:喘急不能卧者可于基本方中加黑锡丹10克、蛤蚧粉6克,以益元补肾,摄纳肾气。若见阴伤,症见舌质偏红,脉细数无力加玉竹15克、天冬10克、太子参30克以养阴生津。若兼见胸部闷窒者,宜加沉香10克、檀香10克理气舒胸。若兼见痰浊阻滞,胸满闷痛、舌苔腻浊加陈皮10克、枳壳10克、胆星10克、佛手12克以理气化湿,疏畅气机。若兼见心胸疼痛剧烈者加丹参15克、藏红花6克、郁金12克、三七6克或用冠心苏台丸1粒等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若兼见心气贯脉不匀,脉见结代者可在基本方(1)中重用炙甘草10克、桂枝10克、麦冬10克、苦参10克等。

外敷药物

亦可生姜、桂枝、樟脑、冰片、松节油、木瓜、阿魏、羌活、当归、没药等制成狗皮膏,贴于心绞痛的疼痛敏感区,每2天换一次,停药一天,连贴2~3次为一疗程。

阳虚- 施治要点

1、心阳暴脱证,多见于真心痛、厥心痛而致厥脱者,可用高丽参(即朝鲜参)粉3克当收缩压低于12kpa时,即频灌服之,可温和地、持久地升高血压,改善厥脱症情。

2、在心阳暴脱时,以大剂量的人参、附片、龙骨、牡蛎等因阴寒极甚,造成格拒而药不入者,可加用薤白30克,仿白通汤意,颇有效果。

3、心阳暴脱在使用人参、附子时若汗出过多者人参量一定要多于附子,而四肢厥冷严重者附子量大于人参,或加用干姜以助药力。

阳虚- 患者的宜食食物

1、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肾阳、温暖脾胃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猪肚、淡莱、韭菜、辣椒、刀豆、肉桂等。

2、阳虚便秘者更宜食既温补又通便的食物,如核桃仁、薤白、海参、海虾等。

3、阳虚泄泻者更宜食既温补又止泻的食物,如糯米、链鱼、河虾、干姜、花椒等;具有收涩止泻的食物,如石榴、乌梅、莲子、芡实等。

阳虚- 食疗配方

1、用黄芪30克、鹿茸3克,取老母鸡一只,剖去内脏洗净,文火炖烂。食纳尚好者,食鸡肉并喝汤;若胃纳不佳者仅喝汤即可。

2、用冬虫夏草30克、精羊肉3斤,小火炖烂后食之。

3、獖猪(阉猪)心一个破开带血,用人参20克、当归30克,装入心中煮熟,去药吃猪心。

4、红炆狗肉:狗肉500克、八角、小茴春、陈皮、桂皮、草果、生姜和盐适量。慢火炆熟,弃药渣吃肉。

5、狗肉炖黑豆:狗肉250克、黑豆50克,调以适量的盐、姜、五香粉及糖,置砂锅中文火

炖熟,佐餐食用。

6、羊肉羊肾粥:羊肉100克、羊肾1对、杞子10克、大米100克。杞子煎药汁,羊肉、羊肾切碎,与大米、药汁共煮粥,加食盐调味后食用。

7、羊肾汤:羊肾1对、肉从蓉12克、杞子10克、巴戟8克、熟地10克。羊肾切片与药物共煮汤,弃药渣,食盐调味,食肉饮汤。

8、羊肉汤:羊肉150克、怀山药120克、肉苁蓉100克、菟丝子150克、桃仁15克、葱白、食盐适量,药物水煎取汁,羊肉切片,与药汁煮汤,加葱白食盐调味,食用。

9、炸麻雀:麻雀3只,去毛及内脏,用生油炸香,蘸炒盐粉食用,每日1次。

10、麻雀汤:麻雀2只,菟丝子25克、杞子25克。菟丝子、杞子水煎取汁,麻雀去毛及内脏,与药汁煮汤,食盐调味,食肉饮汤。

11、虾仁汤:虾仁50克、冬虫夏草15克、九香虫15克,加水炖熟,食肉饮汤。

12、炖乌鸡:乌骨鸡(竹丝鸡)1只、巴戟天25克、杞子25克、大枣3枚、生姜3片。乌鸡去毛及内脏,与药物一起隔水炖熟,食用。

13、炖鹌鹑:鹌鹑1只、杞子50克、杜仲10克。鹌鹑去毛及内脏,杞子、杜仲共炖熟,去药渣,吃肉饮汤。

阳虚- 针灸保健

1、针刺:镇痛是关键。可立即用度冷丁10毫克,用注射用水稀释至5毫升,垂直刺入内关(双),得气后加强刺激,每穴2.5毫升,5~10分钟疼痛消失。若无缓解,可在间使(双)穴各再注2.5毫升,可加强镇痛效果。

2、艾灸:主灸关元、神阙,火柱艾灸,并配合刺关元、气海、足三里行补法,留针10分钟。

3、推拿按摩:可按揉心俞、厥阴俞、隔俞、内关,均取双穴,每穴按揉50次,揉力以患者感到痠胀,且能耐受为度。

阳虚- 保健方法

一、饮食保健

阳气虚弱宜适当多吃一些温肾壮阳的食物。常用补阳的食物可选用羊肉、猪肚、鸡肉、带鱼、狗肉、麻雀肉、鹿肉、黄鳝、虾(龙虾、对虾、青虾、河虾等)、刀豆、核桃、栗子、韭菜、茴香等,这些食物可补五脏,添髓,强壮体质。在饮食习惯上,即使在盛夏也不要过食寒凉之品。还可选用适合自己的药膳调养。

二、药物保健

补阳的中药很多,用于保健的常用中药,可选用鹿茸、海狗肾、冬虫夏草、肉苁蓉、补骨脂、杜仲、菟丝子、沙苑子、怀牛膝、芡实、覆盆子、仙茅、仙灵脾、丁香等。可选用适合自己的补阳保健药方。

肾阳虚者,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全鹿丸等,脾阳虚弱,可选用理丸或附子理中丸;脾肾两虚者可选用济生肾气等。

三、起居与锻炼

阳虚之体,适应寒暑变化的能力较差,在严冬,应避寒就温,采取相应的一些保健措施。还可遵照“春夏养阳”的原则,在春夏季节,注意从饮食、药物等方面入手,借自然界阳气之助培补阳气,亦可坚持做空气浴或日光浴等。宜住坐北朝南房子,不要贪凉而室外露宿或在温差变化大的房子中睡眠。以免受风寒而患病。在运动方面,因体力强弱,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及各种球运动。

阳虚- 护理

1、在心阳虚脱证的过程中,出现腹胀、便秘时,必须注意加强床边护理。因为在心阳虚脱时,已无力运行气血,脾胃由多气多血之脏腑变为少气少血,使胃肠功能受到影响,而发生腹胀、便秘。此时可用番泻叶每日10克或30克晨间开水泡服,一般6~8小时可排便。也

可用生脉承气汤(人参、麦冬、五味子、芒硝、厚朴、制大黄)既可扶正益心气,养心阴,又可通里攻下通便,一般一付即见效果。

2、心阳虚脱的病人,常见脉律不整,一旦脉象出现促、结、代等不整脉时,要高度警惕,密切观察脉率的变化,除积极抓紧治疗外,又可防止因严重心气贯脉不匀,心阳进一步虚脱引起心脏骤停而淬死。

3、医护人员要告械病人在心阳虚脱时,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不要过早活动,一定要交待卧床休息的必要条件。

阳虚- 阳虚体质养生原则

不伤不耗阳气,温化水湿,畅通气血。当阳虚体质没有出现明显偏颇时,做到不伤不损阳气就是了。

饮食养生:肢体保暖,忌食生冷,多吃温热

一、少吃或不吃生冷、冰冻之品。如冷饮、新鲜椰子汁;香蕉、效果、柑橘、柚子、甜瓜、梨子、苦瓜、黄瓜、丝瓜、柿子、枇杷、火龙果、马蹄、甘蔗、芹菜、竹笋,还有绿茶、海带、绿豆、紫菜、虾蟹、田螺、鸭肉、驴肉等。

二、阳虚、气虚、痰湿的之女性,不易吃太多水果,会影响脾胃功能,不仅对皮肤没好处,反而会伤脾胃。

三、减少食盐的摄入。阳虚体质多盐饮食很容易引起肥胖、肿胀、小便不利、高血压。

四、阳虚体质的人可要注意保暖,特别是下体的保暖,不能只为美而不要健康(所谓的美丽冻人),少吹空调,不易在阴冷寒凉之地工作生活。

中医基本证型

一肺系病证六)肺痨三脑系病证三、脾胃系病证一)感冒1)肺阴亏损证一)头痛一)胃痛 1.风寒束表证2)虚火浊肺证1风寒头痛1)寒邪客胃证 2.风热犯表证3)气阴耗伤证2风热头痛2)饮食伤胃证 3.暑湿伤表证4)阴阳虚损证 3.风湿头痛3)肝气犯胃证 4.气虚风寒七)肺胀 4.肝阳头痛4)湿热中阻证 5.阴虚风寒1)痰浊壅肺证 5.血虚头痛5)瘀血停胃证二)咳嗽2)痰热郁肺证6肾虚头痛6)胃阴亏耗证 1.风寒袭肺证3)痰蒙神窍证7瘀血头痛7)脾胃虚寒证 2. 风热犯肺证4)阳虚水泛证8痰浊头痛二)痞满 3. 风燥伤肺证5)肺肾气虚证二)眩晕1)饮食内停证 4. 痰湿蕴肺证八)肺痿 1.肝阳上亢2)痰湿中阻证 5. 痰热郁肺证1、虚热证 2. 气血亏虚3)湿热阻胃证 6. 肝火犯肺证2、虚寒证 3. 肾精不足4)肝胃不和证 7. 肺阴亏耗证 4. 痰湿中阻5)脾胃虚弱证三)哮病二、心系病证 5. 痰郁化火6)胃阴不足证1. 发作期一)心悸 6. 瘀血阻窍三)呕吐 1)冷哮证1)心虚胆怯证三)中风1、实证 2)热哮证2)心血不足证 1. 中经络1)外邪犯胃证 3) 寒包热哮证3)阴虚火旺证1)风痰入络2)食滞内停证 4) 风痰哮证4)心阳不振证2)风阳上扰3)痰饮内阻证 5) 虚哮证5)水饮凌心证3) 阴虚风动4)肝气犯胃证2. 缓解期6)瘀阻心脉证4) 痰热腑实2、虚证 1)肺脾气虚证二)胸痹5) 痰火瘀闭1)脾胃气虚证2)肺肾两虚证1、心血瘀阻证6) 痰浊瘀闭2)脾胃阳虚证四)喘证2、气滞心胸证7) 脱证3)胃阴不足证1.实喘3、痰浊闭阻证 2. 恢复期四)噎膈 1)风寒壅肺证4、寒凝心脉证1)风痰瘀阻1)痰气交阻证2)表寒肺热证5、气阴两虚证2)气虚络瘀2)瘀血内结证3)痰热郁肺证6、心肾阴虚证3) 肝肾亏虚3)津亏热结证4)痰浊阻肺证7、心肾阳虚证四)癫狂4)气虚阳微证5)肺气郁痹证三)真心痛1)癫—痰气郁结五)呃逆 2.虚喘1.气虚血瘀2)癫—心脾两虚1)胃中寒冷1)肺气虚耗证1)寒凝心脉3)狂—痰火扰神2)胃火上逆2)肾虚不纳证2)正虚阳脱4)狂—痰热瘀结3)气机郁滞3)正虚喘脱证四)不寐5)狂—火盛阴伤4)脾胃阳虚五)肺痈1、肝火扰心五)痫病5)胃阴不足 1. 初期2、痰热扰心1)风痰闭阻六)腹痛 2. 成痈期3、心脾两虚2)痰火扰神1)寒邪内阻证 3. 溃脓期4、心肾不交3)瘀阻脑络2)湿热壅滞证 4. 恢复期5、心胆气虚4)心脾两虚3)饮食积滞证 5)心肾亏虚4)肝郁气滞证 2)脾肾两虚六)痴呆5)瘀血内停证4)瘀血内阻3)痰浊蒙窍1)髓海不足6)中虚脏寒证

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病机:外感六淫,卫表不和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风寒束表: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承袭。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阳虚外感:再造散) 刘河间提出咳与嗽有别。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内经》咳嗽的病位在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景岳全书》外感、内伤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坳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肝)合加减泻白散(肺)。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体虚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一)发作期:痰气搏结,阻与气道,肺失宣降 冷哮: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哮病久发,痰气淤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生脉饮。(二)缓解期:正虚为主 肺脾气虚:哮病日久,肺虚不主气,脾失健运,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张介宾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证。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劳欲久病 病机:病位在肺、肾,涉及肝、脾。(实在肺,虚在肺肾) (一)实喘

郝万山伤寒论28讲肾阳虚证

第28 讲肾阳虚证太阳变证,是指的大阳病失治或者误治以後,使临床证候发生了新变化。而新的证候,又不能够用六经正名来命名的,我们就把它叫做太阳变证。我们前面学了,太阳变证的一部分证候,我们首先谈到了变证的治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由于变证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在脏,或在腑,变化多端,错综复杂,所以在《伤寒论》中就举出了热证的例子、虚寒证的例子。热证的例子我们前面举了虚烦证的例子,举了葛根芩连汤〔证〕,里热又兼有表证发热的例子,举了麻杏石甘汤〔证〕,邪热壅肺的例子。虚寒证的例子,我们首先谈到了心阳虚的一组证候,那就是桂枝甘草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还有桂枝加桂汤证。随後我们讲了水气病的例子,心阳虚,下焦水邪欲乘虚上冲而出现脐下悸动,奔豚发作前兆的症状,用苓桂枣甘汤,心脾阳虚,水邪上逆,出现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用苓桂术甘汤。水气病还涉及到脾阳虚,脾虚水停,水邪停滞以後,阻遏大阳经气,阻遏太阳腑气,阻遏中焦气机,而出现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等等,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这是我们上次课提到的关於水气病的〔证治〕,随後我们又提到了一组脾虚证,其中有脾虚运化失司、痰湿阻滞,然後出现腹满的厚姜半甘参汤证,又有脾虚气血不足,心脏失养,出现心中悸而烦的小建中汤证。还有脾阳虚,运化失司,寒湿内盛,寒湿下注,里虚寒的下利,又兼有表证的桂枝人参汤证。 现在我们接着往下讲新课,就谈一组肾阳虚的证候。肾阳虚的证候,我们先谈61 条,“下之後,复 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这一条的主症,《伤寒论》的原文说,是“昼日烦躁不得眠” 。这是一个甚麽样的证候呢?应当确切地说这是一个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的躁烦证。躁烦证它的临床特徵是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它和烦躁不同,烦躁是因烦而躁,因为他有心烦才坐卧不宁,才辗转反侧出现了肢体的躁动。而这这种病人,他是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严重的时候撮空理线,循衣摸床,这是我们中医大家都熟悉的两个词,肢体躁动不宁,问他找甚麽?要干甚麽?也不会回答,他也不会回答心烦不心烦。是甚麽样的病机导致这样的症状?主要是肾阳虚衰,虚弱的阳气,其实这个病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在讲大青龙汤适应证的时候,和少阴阳虚的躁烦证相鉴别的时候,提到过,弱阳勉强和盛阴相争,但是争而不胜,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出现了,肢体躁动不宁的一种躁扰的症状,为甚麽说是“昼日烦躁不得眠”呢?白天自然界阳气盛,所以肾阳在自然界的阳气资助下,还能够勉强和阴寒相争,所以白天出现躁动不宁,“夜而安静”,不是说夜间病好了,而是夜间自然界中的阴气盛,肾阳得不到阳气的资助,得不到自然界阳气的资助,就更加虚衰,夜间就无力和阴寒相争,不争则静,完全是阴寒邪气占据了优势,阳气没有力量和阴寒相争,不争则静,所以“夜而安静”不是病情减轻了,而是病情更加沉重了。虚弱的阳气连和阴寒邪气相争的能力都没有了,当然就不躁动了。这样的一个证候,见到了肢体躁动不宁,那必须进行鉴别。 下面第一个症状“不呕” ,病人没有呕吐,除外了少阳病胆热扰心的心烦,少阳病是胆热气郁的证候,由於足少阳胆经的经别过於心,所以当少阳胆腑之热循经上扰心神的时候,可以出现心烦。少阳病的主证之一就有心烦喜呕嘛,所以这里的不呕,就告诉你这不是少阳病,言外之意,这里的躁动不宁的证候,不是少阳病的胆热扰心的心烦。“不渴”就除外了阳明里热里实上扰心神的烦躁,阳明的经别上通於心,所以当阳明里热里实,循经上扰心神的时候,常常有烦躁,严重的时候还有心中懊恼,现在有烦躁的证候,肢体躁动不宁,会不会是阳明里热里实上扰心神所造成的烦躁呢?所以他在这里说不渴,那就说这不是阳明病,不是阳明之热、阳明之实热上扰心神所造成的心烦,

中医妇科学证型和常用方剂

中医妇科学方剂 一.月经病 1.月经先期 1.1.气虚证 1.1.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斟。 1.1.2肾气虚证:固阴煎 景岳书中固阴煎,三补人参远志兼; 炙草菟丝五味子,益肾固冲调经先。 1.2血热证 1.2.1阳盛血热症:清经散 水火太旺清经散,地骨白芍茯苓丹; 熟地青蒿黄柏并,先期量多服之安。 1.2.2阴虚血热证:两地汤(两地胶芍麦玄参)火旺水亏两地汤,芍药元参生地黄; 地骨阿胶麦冬肉,先期量少效非常。 1.2.3肝郁血热证:丹栀逍遥散 逍遥散中归苓芍,柴胡白术加甘草; 薄荷生姜加少许,丹栀解郁疗效好。 2.月经后期 2.1肾虚证:当归地黄饮 景岳当归地黄饮,山萸山药杜仲引; 再加牛膝炙甘草,滋肾养血通经灵。 2.2血虚证:大补元煎 大补元煎用山药,山萸熟地加枸杞; 当归杜仲人参草,滋补肝肾益血气。 2.3血寒症 2.3.1虚寒证:温经汤《金匮要略》 温经汤用桂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 参草阿胶调气血,暖宫祛瘀在温通。 2.3.2实寒症: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良方温经汤,川芎牛膝人参当; 桂芍莪术丹皮草,温经行滞效力彰。 2.4气滞证:乌药汤 乌药汤中当归草,香附木香五药找。 3月经先后无定期 3.1肝郁证:逍遥散 3.2肾虚证:固阴煎 3.3肝郁肾虚:定经汤 定经汤用归地芍,菟丝茯苓及山药; 柴胡芥穗疏肝气,月经无定期之好。 4月经过多 4.1气虚证:举元煎 景岳书中举元煎,参芪炙草升术添; 升阳举陷摄气血,血崩血脱服之敛。 4.2血热证:保阴煎加地榆、茜草、马齿苋 保阴煎中两地芩,柏草芍药续断行; 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灵。 4.3血瘀证: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 失效蒲黄五灵同,祛瘀止痛建奇功。 5.月经过少 5.1肾虚证:归肾丸 景岳书中归肾丸,杜仲枸杞菟丝含; 三补茯苓当归合,调经益肾治同源。 5.2血虚证:滋血汤 滋血汤中含四物,参芪茯苓山药入。 5.3血瘀证:桃红四物汤 5.4痰湿证:苍附导痰汤 仓附导痰叶氏方,陈苓夏草南星姜; 川芎神曲枳壳当,痰浊经闭此方商。 6.经期延长 6.1气虚证:举元煎加阿胶、炒艾叶、乌贼骨 6.2血热证 6.2.1虚热证:两地汤 6.2.2湿热证:固经丸 固经丸用椿根皮,芩柏归芍香附依; 滋阴清热起沉疴,崩中漏下此方宜。 6.3血瘀证: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7经间期出血 7.1肾阴虚证:两地汤 7.2湿热证:清肝止琳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清肝止淋当归芍,生地丹柏大红枣; 黑豆牛膝香附配,亦可方中加阿胶。 7.3血瘀证:逐瘀止血汤 逐瘀止血生地黄,桃仁赤芍生大黄; 枳壳丹皮当归尾,龟板醋制共合方。 8崩漏 8.1脾虚证:固本止崩汤 固本止崩熟地归,参术黑姜与黄芪; 血崩昏暗晕在地,急服此方解虚危。 8.2肾虚证 8.2.1肾气虚证: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 加减苁蓉菟丝子,熟地当归覆盆子; 艾叶寄生枸杞子,固冲止血益肾气。

郝万山伤寒论 28讲 肾阳虚证

第28讲肾阳虚证 太阳变证,是指的大阳病失治或者误治以後,使临床证候发生了新变化。而新的证候,又不能够用六经正名来命名的,我们就把它叫做太阳变证。我们前面学了,太阳变证的一部分证候,我们首先谈到了变证的治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由于变证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在脏,或在腑,变化多端,错综复杂,所以在《伤寒论》中就举出了热证的例子、虚寒证的例子。热证的例子我们前面举了虚烦证的例子,举了葛根芩连汤〔证〕,里热又兼有表证发热的例子,举了麻杏石甘汤〔证〕,邪热壅肺的例子。虚寒证的例子,我们首先谈到了心阳虚的一组证候,那就是桂枝甘草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还有桂枝加桂汤证。随後我们讲了水气病的例子,心阳虚,下焦水邪欲乘虚上冲而出现脐下悸动,奔豚发作前兆的症状,用苓桂枣甘汤,心脾阳虚,水邪上逆,出现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用苓桂术甘汤。水气病还涉及到脾阳虚,脾虚水停,水邪停滞以後,阻遏大阳经气,阻遏太阳腑气,阻遏中焦气机,而出现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等等,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这是我们上次课提到的关於水气病的〔证治〕,随後我们又提到了一组脾虚证,其中有脾虚运化失司、痰湿阻滞,然後出现腹满的厚姜半甘参汤证,又有脾虚气血不足,心脏失养,出现心中悸而烦的小建中汤证。还有脾阳虚,运化失司,寒湿内盛,寒湿下注,里虚寒的下利,又兼有表证的桂枝人参汤证。 现在我们接着往下讲新课,就谈一组肾阳虚的证候。肾阳虚的证候,我们先谈61条,“下之後,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这一条的主症,《伤寒论》的原文说,是“昼日烦躁不得眠”。这是一个甚麽样的证候呢?应当确切地说这是一个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的躁烦证。躁烦证它的临床特徵是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它和烦躁不同,烦躁是因烦而躁,因为他有心烦才坐卧不宁,才辗转反侧出现了肢体的躁动。而这这种病人,他是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严重的时候撮空理线,循衣摸床,这是我们中医大家都熟悉的两个词,肢体躁动不宁,问他找甚麽?要干甚麽?也不会回答,他也不会回答心烦不心烦。是甚麽样的病机导致这样的症状?主要是肾阳虚衰,虚弱的阳气,其实这个病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在讲大青龙汤适应证的时候,和少阴阳虚的躁烦证相鉴别的时候,提到过,弱阳勉强和盛阴相争,但是争而不胜,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出现了,肢体躁动不宁的一种躁扰的症状,为甚麽说是“昼日烦躁不得眠”呢?白天自然界阳气盛,所以肾阳在自然界的阳气资助下,还能够勉强和阴寒相争,所以白天出现躁动不宁,“夜而安静”,不是说夜间病好了,而是夜间自然界中的阴气盛,肾阳得不到阳气的资助,得不到自然界阳气的资助,就更加虚衰,夜间就无力和阴寒相争,不争则静,完全是阴寒邪气占据了优势,阳气没有力量和阴寒相争,不争则静,所以“夜而安静”不是病情减轻了,而是病情更加沉重了。虚弱的阳气连和阴寒邪气相争的能力都没有了,当然就不躁动了。这样的一个证候,见到了肢体躁动不宁,那必须进行鉴别。 下面第一个症状“不呕”,病人没有呕吐,除外了少阳病胆热扰心的心烦,少阳病是胆热气郁的证候,由於足少阳胆经的经别过於心,所以当少阳胆腑之热循经上扰心神的时候,可以出现心烦。少阳病的主证之一就有心烦喜呕嘛,所以这里的不呕,就告诉你这不是少阳病,言外之意,这里的躁动不宁的

中医基本证型

中医基本证型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一肺系病证六)肺痨三脑系病证三、脾胃系病证一)感冒1)肺阴亏损证一)头痛一)胃痛 1.风寒束表证2)虚火浊肺证1风寒头痛1)寒邪客胃证 2.风热犯表证3)气阴耗伤证2风热头痛2)饮食伤胃证 3.暑湿伤表证4)阴阳虚损证 3.风湿头痛3)肝气犯胃证 4.气虚风寒七)肺胀 4.肝阳头痛4)湿热中阻证 5.阴虚风寒1)痰浊壅肺证 5.血虚头痛5)瘀血停胃证二)咳嗽2)痰热郁肺证6肾虚头痛6)胃阴亏耗证 1.风寒袭肺证3)痰蒙神窍证7瘀血头痛7)脾胃虚寒证 2. 风热犯肺证4)阳虚水泛证8痰浊头痛二)痞满 3. 风燥伤肺证5)肺肾气虚证二)眩晕1)饮食内停证 4. 痰湿蕴肺证八)肺痿 1.肝阳上亢2)痰湿中阻证 5. 痰热郁肺证1、虚热证 2. 气血亏虚3)湿热阻胃证 6. 肝火犯肺证2、虚寒证 3. 肾精不足4)肝胃不和证 7. 肺阴亏耗证 4. 痰湿中阻5)脾胃虚弱证三)哮病二、心系病证 5. 痰郁化火6)胃阴不足证1. 发作期一)心悸 6. 瘀血阻窍三)呕吐 1)冷哮证1)心虚胆怯证三)中风1、实证 2)热哮证2)心血不足证 1. 中经络1)外邪犯胃证 3) 寒包热哮证3)阴虚火旺证1)风痰入络2)食滞内停证 4) 风痰哮证4)心阳不振证2)风阳上扰3)痰饮内阻证 5) 虚哮证5)水饮凌心证3) 阴虚风动4)肝气犯胃证2. 缓解期6)瘀阻心脉证4) 痰热腑实2、虚证 1)肺脾气虚证二)胸痹5) 痰火瘀闭1)脾胃气虚证2)肺肾两虚证1、心血瘀阻证6) 痰浊瘀闭2)脾胃阳虚证四)喘证2、气滞心胸证7) 脱证3)胃阴不足证1.实喘3、痰浊闭阻证 2. 恢复期四)噎膈 1)风寒壅肺证4、寒凝心脉证1)风痰瘀阻1)痰气交阻证2)表寒肺热证5、气阴两虚证2)气虚络瘀2)瘀血内结证3)痰热郁肺证6、心肾阴虚证3) 肝肾亏虚3)津亏热结证4)痰浊阻肺证7、心肾阳虚证四)癫狂4)气虚阳微证 5)肺气郁痹证三)真心痛1)癫—痰气 郁结 五)呃逆 2.虚喘1.气虚血瘀2)癫—心脾 两虚 1)胃中寒冷 1)肺气虚耗证1)寒凝心脉3)狂—痰火 扰神 2)胃火上逆 2)肾虚不纳证2)正虚阳脱4)狂—痰热 瘀结 3)气机郁滞 3)正虚喘脱证四)不寐5)狂—火盛 阴伤 4)脾胃阳虚 五)肺痈1、肝火扰心五)痫病5)胃阴不足

不同属性证候之辨证意义的差异

不同属性证候之辨证意义的差异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证候是辨证的依据,每个临床表现对多种证素或证型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对于某证素或证型的诊断,各证候所起的作用并不均等。根据病理信息的辨证意义,可将症状区分为必有症、特征症、常见症、一般症、或见症、否定症等。根据证候的不同属性,可拟定各证素所见证候的权重分配,确定各症状对各证型的贡献度。【关键词】证候证素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u values distinctively due to symptom groups of different attributes 【Abstract】Symptom groups are the basi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Each clinicl manifestation has its own diagnostic value to various key pattern elements or syndrome types and acts specifically.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value of pathologic information, symptom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certain symptom, specific symptom, common symptom,general symptom, probable symptom, negatove symptopm,

中医证候学新选.

中医证候学 目录 1证候概述 2辨证论治 3证候诊断 4证候分类 5中西互补 证候概述 中医证候是指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以及患者个体当时所处特定内、外环境本质的反映,它以相应的症、舌、脉、形、色、神表现出来,能够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病势等病机内容,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中医的“证”是指疾病在演变过程中各种病理因素在体质、自然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和多种矛盾综合作用于机体的整体反应,是诊察和思辨所得。“证”实际上包括“证候”和“证名”。在疾病过程中,都具有各个内在联系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紧,舌苔薄白等,可将其称为风寒表实证的“证候”。对病变过程中某阶段所表现的证候,通过辨证而确定其病位、病性本质,并将其综合归纳而形成“证名”。证候是证的外在表现,证名是代表该证本质的名称。以“病”为经,以“证”为纬,病证结合才能正确把握疾病的整个发展过程。所以说:单一的症状和体征无法表现一个完整的证候,证候一定是不同的症状和体征的综合,证候无论如何千变万化,都不能脱离疾病而独立存在,疾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共同构成了证候的本质。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就是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所收集的资料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一种性质的证候。论治就是在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我稳定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同一邪气致病,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可以导致疾病的多变性和证候的多样性,表现出不同的证候,例如:感冒,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但由于致病的因素和机体反应的不同,可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候。只有辨别清楚感冒的症状是属风热或是风寒,才能确定采用辛凉解表或是辛温解表方法,给以适当的治疗。例如:用辛温解表方药麻黄汤来治疗风寒感冒,用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来治疗风热感冒。再以感冒为例,由于发病季节的不同,治法也不相同,夏季感冒,多挟暑挟湿,须用芳香化浊药物,以祛暑湿。故治疗暑月感冒时可用新加香薷饮方药来治疗,这就是同病异治。又例如二个不同的病人,一个是患久泻脱肛,另一个是子宫下垂,这些都是不同的病证,但如果都表现为中气下陷,就可以用补中益气汤的方药治疗,补中益气汤能升举清阳之气,使中气旺盛,达到治疗脱肛和子宫下垂的目的,故可采用异病同治方法。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中医治病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不同的病因可以导致相同的

阳虚的各种类型

阳虚的各种类型 *导读:阳虚是中医的病名,指的是人体内阳气不足,或内脏功能出现衰退的病症。阳气人体有温暖作用,能够温暖四肢和五脏六腑,如果阳气不足,人体就会出现虚寒的现象。…… 阳虚是中医的病名,指的是人体内阳气不足,或内脏功能出现衰退的病症。阳气人体有温暖作用,能够温暖四肢和五脏六腑,如果阳气不足,人体就会出现虚寒的现象。 阳虚会出现的典型症状有:1.畏寒,四肢经常是冷的,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2.腹泻,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食物在体能无法正常地被消化,直接从肠道排出体外。3.精神萎靡,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4.舌淡。人体内的水分的消耗,取决于阳气的蒸腾,阳气不足,会使水分积聚在体内,使舌头胖大,用牙齿挤压会在舌头上出现齿痕,这也是典型的阳虚症状。5.脉象沉细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阳虚指的是人体阳气虚弱,根据不同的部位也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心,肝,脾,肾,肺五个类型,不同类型的阳虚也有不同的症状。 心阳虚:除了上述的阳虚症状,还会出现心悸心慌,心胸感觉憋闷,心绞痛,心神不宁等。 肝阳虚:患者经常会头晕目眩,两胁不舒,乳房胀痛,情绪

抑郁。 脾阳虚:常见的症状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大便稀溏,喉咙酸苦。 肾阳虚:常见症状是腰膝酸软,小便频繁,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等。 肺阳虚: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咳嗽,气短,呼吸困难,声音低沉嘶哑,不愿多言,痰如白沫等。 由于阳虚属于中医的病症,因此用中药调理会比较合适,能够对阳虚起保健作用的有用鹿茸、海狗肾、冬虫夏草、肉苁蓉、补骨脂、杜仲、菟丝子、沙苑子、怀牛膝、芡实、覆盆子、仙茅、仙灵脾、丁香等。患者可根据自身的症状,咨询中医师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补阳处方。

中医学证型分类

感冒 风寒袭表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益气解表肾苏饮 阴虚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支气管炎咳嗽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燥热伤肺疏风润燥清肺止咳桑杏汤 凉燥伤肺清宣凉燥润肺止咳 杏苏汤 慢支喘证 风寒犯肺宣肺散寒化痰止咳三拗汤风热犯肺清热解表宣肺止咳麻杏石甘汤痰浊阻肺燥湿化痰降气止咳二陈和三子汤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化痰桑白皮汤 寒饮伏肺温化寒饮散寒止咳小青龙汤 肺气虚补肺益气化痰止咳补肺汤 肺脾气虚补肺健脾止咳化痰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 肺肾阴虚滋阴补肾润肺止咳 沙参麦冬和六味地黄丸 支气管哮喘哮 病 寒哮温肺 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 热哮清热宣 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肺虚 补肺固卫玉屏风 散 肾虚补肾纳气 金贵肾气丸脾 虚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 肺炎咳嗽 邪犯肺卫疏风清 热化痰止咳桑菊饮或 三拗 痰热壅肺清热化 痰宽胸止咳麻杏石甘 和千金苇茎汤 热闭心神清热解 毒化痰止咳清营汤 阴竭阳脱益气养 阴回阳固托生脉散合 四逆汤 正虚邪恋益气养 阴润肺化痰竹叶石膏 汤 肺结核肺痨肺阴亏虚 滋阴润肺 月华丸 阴虚火旺滋阴降 火百合固金汤和 秦艽鳖甲汤 气阴耗伤益气养 阴保真汤 阴阳两虚滋阴补 阳补天大造汤 心律失常证 心神不宁镇惊定 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 汤 气血不足补气养 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阴虚火旺滋阴清 火养心安神天王补 心丹气阴两虚益气养 阴养心安神生脉散合 四逆汤痰火扰心 清热化痰宁心 安神黄连温胆汤心 脉痹阻活血化瘀理气 通络桃仁红花煎心 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 定悸参附汤合桂枝甘草 龙牡 高血压眩晕肝 阳上亢平肝潜阳 天麻钩藤饮痰 湿内盛祛痰降浊 半夏白术天麻 汤 瘀血内停活血化 瘀血府逐瘀汤肝 肾阴虚滋补肝肾平潜 肝阳杞菊地黄丸肾 阳虚衰温补肾阳 计生肾气丸 心绞痛胸痹心 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 止痛血府逐瘀汤痰 浊内阻通阳泻浊豁痰 开闭瓜蒌薤白半夏 汤合涤痰汤 阴寒凝滞辛温通 阳开闭散寒枳实薤 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气虚血瘀益气活 血通脉止痛补阳还 五汤气阴两虚益气养 阴活血通络生脉散 合炙甘草汤 心肾阴虚滋阴益 肾养心安神左归丸 心肾阳虚益气壮 阳温络止痛右归丸 心肌梗死 气滞血瘀活血化 瘀通脉止痛血府逐 瘀汤寒凝心脉散寒止 痛芳香通脉当归四 逆汤痰瘀互结豁痰活 血理气止痛瓜蒌薤 白半夏汤和桃红四 气虚血瘀益气活 血祛痰止痛补阳还五 汤 气阴两虚益气滋 阴通脉止痛生脉散 合左归丸 阳虚水犯温阳利 水通脉止痛真武汤 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心阳欲脱回阳救 逆益气固脱肾附龙 牡汤肺心病肺涨痰 浊壅肺健脾益肺化痰 降气苏子降气汤谈 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 平喘越婢加半夏汤 痰蒙神窍涤痰开 窍涤痰汤 阳虚水泛温肾健 脾化饮利水真武汤 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补肺纳 肾降气平喘补肺汤 气虚血瘀益气活 血止咳化痰生脉散 合血府逐瘀汤 肺癌 气滞血瘀活血散 瘀行气止痛血府逐 瘀汤痰湿蕴毒祛湿化 痰清热解毒导痰汤 阴虚毒热养阴清 热解毒散结沙参麦 冬和五味消毒 气阴两虚益气养 阴化痰散结沙参麦 冬汤心力衰竭心肺 气虚补益心肺 养心汤合补肺 气阴两虚益气养 阴生脉散 心肾阳虚温补心 肾桂枝甘草龙牡 气虚血瘀益气活 血人参养荣汤合 桃红四物 阳虚水泛温阳利 水真武汤 痰饮阻肺 葶苈大枣汤 胃炎胃痛 肝胃不和疏肝理 气和胃止痛柴胡疏 肝散脾胃虚弱健脾益 气温中合胃四君子 汤 脾胃湿热清利湿 热醒脾化浊三仁汤 胃阴不足养阴益 胃合中止痛益胃汤 胃络瘀血化瘀通 络和胃止痛失笑散 和丹参饮 溃疡性结肠炎 泄泻 湿热内蕴清热利 湿白头翁汤 脾胃虚弱健脾渗 湿参苓白术散脾 肾阳虚健脾温肾止泻 四神丸肝郁脾虚 疏肝健脾

肾阳虚证详细分析

第28 讲肾阳虚证 大家好,时间到了,我们上课。太阳变证,是指的大阳病失治或者误治以后,使临床证 候发生了新变化,而新的证候,又不能够用六经正名来命名的,我们就把它叫做太阳变证。我们前面学了,太阳变证的一部分证候,我们首先谈到了变证的治则是“观 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由于变证或寒或热,或虚或实,或在脏,或在腑,变化多端,错综复杂,所以在《伤寒论》中就举出了热证的例子、虚寒证的例子。热证的例 子我们前面举了虚烦证的例子,举了葛根芩连汤证里热又兼有表证发热的例子,举了麻杏石甘汤证邪热壅肺的例子。虚寒证的例子,我们首先谈到了心阳虚的一组证候, 那就是桂枝甘草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还有桂枝加桂汤证。随后我们讲了水气病的例子,心阳虚,下焦水邪欲乘虚上冲而出现脐 下悸动,奔豚发作前兆的症状,用苓桂枣甘汤。心脾阳虚,水邪上逆,出现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用苓桂术甘汤。水气病还涉及到脾阳虚,脾虚水停,水邪 停滞以后,阻遏大阳经气,阻遏太阳腑气,阻遏中焦气机,而出现

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等等,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这是我们上次课提 到的关于水气病的证治。随后我们又提到了一组脾虚证,其中有脾虚运化失司、痰湿阻滞,然后出现腹满的厚姜半甘参汤证,又有脾虚气血不足,心脏失养,出现心中悸而烦的 小建中汤证。还有脾阳虚,运化失司,寒湿内盛,寒湿下注,里虚寒的下利,又兼有表证的桂枝人参汤证。现在我们接着往下讲新课,就谈一组肾阳虚的证候。 肾阳虚的证候,我们先谈 61 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 ·345 · ----------------------- Page 356----------------------- 郝万山讲伤寒论汤主之”。这一条的主证,《伤寒论》的原文说,是“昼日烦躁不得眠”。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证候呢?应当确切地说这是一 个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的躁烦证。躁烦证它的临床特征是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它和烦躁不同,烦躁是因烦而躁,因为他有心烦才坐卧不宁,才辗转反侧出现了肢体的躁动 。而这这种病人,他是肢体躁动不宁而不自知,严重的时候撮空理

中医基本证型

中医基本证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一肺系病证六)肺痨三脑系病证三、脾胃系病证一)感冒1)肺阴亏损证一)头痛一)胃痛 1.风寒束表证2)虚火浊肺证1风寒头痛1)寒邪客胃证 2.风热犯表证3)气阴耗伤证2风热头痛2)饮食伤胃证 3.暑湿伤表证4)阴阳虚损证 3.风湿头痛3)肝气犯胃证 4.气虚风寒七)肺胀 4.肝阳头痛4)湿热中阻证 5.阴虚风寒1)痰浊壅肺证 5.血虚头痛5)瘀血停胃证二)咳嗽2)痰热郁肺证6肾虚头痛6)胃阴亏耗证 1.风寒袭肺证3)痰蒙神窍证7瘀血头痛7)脾胃虚寒证 2. 风热犯肺证4)阳虚水泛证8痰浊头痛二)痞满 3. 风燥伤肺证5)肺肾气虚证二)眩晕1)饮食内停证 4. 痰湿蕴肺证八)肺痿 1.肝阳上亢2)痰湿中阻证 5. 痰热郁肺证1、虚热证 2. 气血亏虚3)湿热阻胃证 6. 肝火犯肺证2、虚寒证 3. 肾精不足4)肝胃不和证 7. 肺阴亏耗证 4. 痰湿中阻5)脾胃虚弱证三)哮病二、心系病证 5. 痰郁化火6)胃阴不足证

1. 发作期一)心悸 6. 瘀血阻窍三)呕吐 1)冷哮证1)心虚胆怯证三)中风1、实证 2)热哮证2)心血不足证 1. 中经络1)外邪犯胃证 3) 寒包热哮证3)阴虚火旺证1)风痰入络2)食滞内停证 4) 风痰哮证4)心阳不振证2)风阳上扰3)痰饮内阻证 5) 虚哮证5)水饮凌心证3) 阴虚风动4)肝气犯胃证2. 缓解期6)瘀阻心脉证4) 痰热腑实2、虚证 1)肺脾气虚证二)胸痹5) 痰火瘀闭1)脾胃气虚证2)肺肾两虚证1、心血瘀阻证6) 痰浊瘀闭2)脾胃阳虚证四)喘证2、气滞心胸证7) 脱证3)胃阴不足证1.实喘3、痰浊闭阻证 2. 恢复期四)噎膈 1)风寒壅肺证4、寒凝心脉证1)风痰瘀阻1)痰气交阻证2)表寒肺热证5、气阴两虚证2)气虚络瘀2)瘀血内结证3)痰热郁肺证6、心肾阴虚证3) 肝肾亏虚3)津亏热结证4)痰浊阻肺证7、心肾阳虚证四)癫狂4)气虚阳微证 五)呃逆 5)肺气郁痹证三)真心痛 1)癫—痰气

肝阳虚证典型症状

肝阳虚证典型症状 面带青色,趾指甲枯淡,胁下坚胀,或筋寒挛缩,不能固握。眼生黑花,视物不明,形寒肢冷,胁下作痛,下肢不温,头身麻木。忧郁善恐,怏怏不乐。性欲缺乏,阳萎不举或举而不坚,睾冷囊湿,无梦滑精,女子少腹寒痛,月经后期或淋漓不断,带下清冷,宫寒不孕。舌淡苔白,脉沉细弦迟。 根据形寒怯冷,指甲淡白,睾冷囊湿,阳萎不举,举而不坚,旋即阳萎,腹满能食,面青目昏,耳聋,善恐,经迟,崩漏,带下清冷,宫寒不孕等,即可辨为肝阳虚证。 肝阳虚证多由寒邪直中脏腑,折损阳气,或阴(精)血不足,阴损及阳,或肝阳虚损,无以升发,阴寒之气充斥脏腑而发病。其病位在肝,累及于肾。 肝阳虚证常见于惊恐、阳萎、虚损等疾病中。肝阳虚证多由惊恐过甚或久居逆境,阳气消沉,或直中寒邪,日久失治,消磨阳气而来。肝阳虚证是指肝气虚进一步发展到阳虚生寒,肝之作用减弱以致功能全面衰退的病机及其一系列临床表现的概称。 肝阳虚证饮食疗法 1、枸杞羊肝汤:枸杞20克、羊肝200~250克,煎服。适用于肝阳虚。 2、当归生姜羊肉黄芪汤:当归20克、黄芪15克、生姜6克、羊肉250克,煎汤内服,并将羊肉食下。适用于阴损及阳之肝阳虚证。 3、黄芪粥:黄芪50克、粳米150克,煮粥,加少许红糖,可长期食用。适用于素体阳虚者。 肝阳虚具体可表现为寒凝血滞,温运无力,血不循于常道.同时肝阳不足将使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系列情怀不畅的证候.肝气虚又称“肝气不足”.为肝本脏的精气虚损,常兼见肝血不足.主要症状为面少华色,唇淡乏力,耳鸣失聪,容易恐惧等. 中医:虚证,郁证,阳痿,月经不调, 西医:神经官能症,妇女内分泌失调 中医病机:本证多由寒邪直中脏腑,折损阳气,或阴(精)血不足,阴损及阳,或肝阳虚损,无以升发,阴寒之气充斥脏腑而发病。其病位在肝,累及于肾。 体征:懈怠疲劳,忧郁胆怯,畏寒肢冷,面色惨白,口唇发青,男子阳痿,女子少腹冷痛,月经不调或崩漏,舌质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中医体质辩证阳虚质(C型)

体质辨识报告 无锡市中医医院 “治未病”预防保健中心

体质分析评估报告 亿万苍生,九种体质,人各有质,体病相关,体质平和,健康之源,体质偏颇,百病之因。 根据中医分析评估,您的体质类型和发病倾向如下: 1.体质类型:阳虚质(C型)。 2.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相关知识: 体质,即机体素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它反应机体内阴阳运动形式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由脏腑盛衰所决定,并以气血为基础,与发病及防病治病的联系紧密,把握了体质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治未病”的主要矛盾。

辨体调养方案 根据您的中医体质类型,我们将为您提供包括饮食、运动、情志、经络等方面的养生调理方案,以调整您偏颇的体质,引领您踏上健康之路。 饮食养生 平素适宜食用具有温阳功效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鳝鱼、河虾、白鲢、刀豆、韭菜、生姜、辣椒、芫荽、葱、蒜、芥茉、花椒、胡椒、肉桂等甘温益气之品。少食黄瓜、柿子、冬瓜、藕、莴苣、梨、西瓜、茡荠等生冷寒冷食物,少饮绿茶。 春季饮食养生 春季是阳气生发,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天气由寒转暖,气温变化较大。故应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饮食调养阳气以保持身体的健康。春季饮食调养总的原则是:主食宜选择高热量的食物;保障充足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注意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遵循“少酸增甘”的原则。 适宜食物有:小白菜、油菜、菠菜、韭菜、荠菜、胡萝卜、南瓜、大枣、蜂蜜、山药、黄豆、花生、核桃、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动物肝脏、瘦肉。 夏季饮食养生 夏季阳气亢盛,气候炎热,人们常常会感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这是由于夏天气候暑热夹湿,汗孔开泄,出汗较多;加之

浅论中医证候(一)

浅论中医证候(一) 摘要:从证候的概念、证候的特点、证候的诊断标准以及证候的现代计量研究方法进行论述,进一步揭示证候动态变化的规律,指导临床辨证论治,以促进中医药学术的发展。 关键词:证候;辨证论治;量化分析 “证”是疾病过程中机体整体的动态、病态反应,包含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是疾病本质的具体体现。只有对疾病的证候进行正确的判断,才能施以合理的方药治疗。 1证候的概念 几十年来有关证候的研究和阐发不胜枚举,然而真正能够将证候解释清楚、得到公认和推广的定论尚未形成。郭蕾等〔1〕提出证候是一个非线性的“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和“多维界面”的复杂巨系统,包括“证”与“候”两个方面。证,是指对疾病所处的一定阶段的病机概括,或非疾病机体一定阶段的机体状态的概括;候,是指这种病机或状态的可被观察到的外在表现。唐农〔2〕提出证候就是一定人体在一定的时序气化相变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反应状态,并可以在阴阳五行法则指导下,通过审察人体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时相变化,判断病位与病机,从而给出具体证型。1986年全国中医证候规范研究第二次会议在综合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反映,它以某些相关脉症,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等,为治疗提供依据。具体地说,证候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以及患者个体当时所处特定内外环境本质的反映,它以相应的症、舌、脉、形、色、神表现出来,能够不同程度地揭示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病势等病机内容,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3〕。 2证候的特点 2.1多变性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内部始终处于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这种平衡的实现是脏腑之间相互生克、相互制约的结果。平衡是暂时的、相对的,生克制约运动却是永恒的、绝对的。证候也是动态变化的,经云“亢则害,承乃制”即是此意。例如:风热表证不能及时外解,邪热入里,可成里热证;风寒表证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寒邪郁于肌表,可化热转为表热证或入里成为表寒里热证、里热证;寒邪入里束肺,可导致肺气闭阻而气逆;寒邪入里客于经络,致气血闭阻,可转化为痛痹证。临床上常常借用证候的运动特性,既能指导临床防治,又可研究疾病传变、转化和转归的规律,同时也可以提醒我们在诊断思维过程中要树立恒动观念,根据证候的变化而变化。 2.2模糊性 证候是由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与体征所组成,而中医学在临床上运用“四诊”所获取的症状与体征,其性质、状态均是模糊的〔4〕。如“厚苔”与“薄苔”、“声低息微”与“高亢有力”、“口渴”与“口不渴”、“小便频数”与“小便短少”、“脉迟”与“脉数”、疼痛的“喜按”与“拒按”等等没有一个清晰的区别,其性质状态多呈模糊性。对于症状与体征的类属也是模糊的,如浮脉既可见于表证又可见于里证、迟脉既可见于寒证又可见于实热证、腹胀既可见于实证又可见于虚证、小便不利既可见于虚证又可见于实证等等。由于中医诊断中大量地使用模糊概念,使中医学运用了取类比象法、演绎归纳等分析方法。对于所搜集到的临床表现,把它作为一个“模糊集合”──证候,仍然是一个模糊概念。如“肾阳虚证”是由肾、阳、虚三个小概念构成的,没有严格的量化标准,医者只能凭借自己的学术见解或经验予以大体的、笼统判断,一方面体现了辨治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临床诊断的准确性、统一性受到局限。 2.3复杂性 临床上的疾病种类繁多,所表现的证候更是千变万化。有辨别比较容易的单一性基础证,也有比较复杂的夹杂证和复合证。同时,同一证候在不同的疾病中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如肾

肾阳虚的分型与分类

肾阳虚的分型与分类 【摘要】本文据肾阳的生理功能,将肾阳虚分为六型,又据现代医学之系统观将肾阳虚分为九类。以图将中医之证型更加细化,为现代临床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肾阳虚;分类;证型 肾阳虚一证常见于多种慢性疾病,仅《中西医结合内、妇、儿科学》中涉及该证的病种就达68种之多,其实在临床上远远不止如此,这给我们学习和运用此证带来了诸多不便,如何执简驭繁,更明了地把握此证,笔者尝试进行了分类,以期更易把握此证,使中医学的证型能更细化、更贴近临床。 中医所说的肾,是一个综合性功能单位,其生理功能范围较广,包括主管生长发育、生殖、水液代谢、主骨生髓化血、纳气和濡养脏腑等方面,具有西医学中泌尿、生殖、内分泌、神经、免疫、血液及呼吸系统等各部分功能。 肾阳虚是指肾与命门功能减退。肾阳也称肾气、元阳、真阳、命门真火、龙雷火、元根火、阴火、虚火、相火,名目种种,皆指坎中之一阳。肾阳既包括肾与命门的全部功能,也包括生化为阳气以后的全部作用。肾气是由肾中所藏阴精化生而成,而这种肾气又能化水

谷为阴精,化阴精为阳气的作用,其所化之精称为真阴,是五脏阴精之源,所化之气为真阳,是五脏阳气之根本。精血津液有赖肾阳以生化输泄及固护,五脏之功能,有赖肾阳提供原动力,五体九窍有赖肾阳之温煦,肾阳是生命之根本。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阳,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在临床上,肾阳虚的表现常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尿频失禁,或男子遗精滑泄,阳痿不举;或女子性欲减退,虚寒不孕为主证,但须兼形寒肢冷,舌淡脉弱。此证多因禀赋不足,素体阳虚;或摄生不慎,损伤真阳;或过服寒凉,克伐阳气;或它脏阳虚,途穷归肾,导致肾阳虚损而百病丛生。 肾阳亏损,气化失司,法当温补肾阳,振奋阳气,从而化气行水,临床选药常用肉桂、附子、鹿茸、杜仲、锁阳、巴戟天、肉苁蓉、补骨脂、菟丝子、海狗肾等温阳药,同时常配合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龟板等滋阴之品,以契合《景岳全书》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以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以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佐以泽泻、茯苓、丹皮以防滋腻太过。 1 肾阳虚的分型[1,2] 1.1 肾阳虚气化失司型腰酸腿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小便

中医基本证型

中医基本证型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一肺系病证六)肺痨三脑系病证三、脾胃系病证一)感冒1)肺阴亏损证一)头痛一)胃痛 1.风寒束表证2)虚火浊肺证1风寒头痛1)寒邪客胃证 2.风热犯表证3)气阴耗伤证2风热头痛2)饮食伤胃证 3.暑湿伤表证4)阴阳虚损证 3.风湿头痛3)肝气犯胃证 4.气虚风寒七)肺胀 4.肝阳头痛4)湿热中阻证 5.阴虚风寒1)痰浊壅肺证 5.血虚头痛5)瘀血停胃证二)咳嗽2)痰热郁肺证6肾虚头痛6)胃阴亏耗证 1.风寒袭肺证3)痰蒙神窍证7瘀血头痛7)脾胃虚寒证 2. 风热犯肺证4)阳虚水泛证8痰浊头痛二)痞满 3. 风燥伤肺证5)肺肾气虚证二)眩晕1)饮食内停证 4. 痰湿蕴肺证八)肺痿 1.肝阳上亢2)痰湿中阻证 5. 痰热郁肺证1、虚热证 2. 气血亏虚3)湿热阻胃证 6. 肝火犯肺证2、虚寒证 3. 肾精不足4)肝胃不和证 7. 肺阴亏耗证 4. 痰湿中阻5)脾胃虚弱证三)哮病二、心系病证 5. 痰郁化火6)胃阴不足证

1. 发作期一)心悸 6. 瘀血阻窍三)呕吐 1)冷哮证1)心虚胆怯证三)中风1、实证 2)热哮证2)心血不足证 1. 中经络1)外邪犯胃证 3) 寒包热哮证3)阴虚火旺证1)风痰入络2)食滞内停证 4) 风痰哮证4)心阳不振证2)风阳上扰3)痰饮内阻证 5) 虚哮证5)水饮凌心证3) 阴虚风动4)肝气犯胃证2. 缓解期6)瘀阻心脉证4) 痰热腑实2、虚证 1)肺脾气虚证二)胸痹5) 痰火瘀闭1)脾胃气虚证2)肺肾两虚证1、心血瘀阻证6) 痰浊瘀闭2)脾胃阳虚证四)喘证2、气滞心胸证7) 脱证3)胃阴不足证1.实喘3、痰浊闭阻证 2. 恢复期四)噎膈 1)风寒壅肺证4、寒凝心脉证1)风痰瘀阻1)痰气交阻证2)表寒肺热证5、气阴两虚证2)气虚络瘀2)瘀血内结证3)痰热郁肺证6、心肾阴虚证3) 肝肾亏虚3)津亏热结证4)痰浊阻肺证7、心肾阳虚证四)癫狂4)气虚阳微证 五)呃逆 5)肺气郁痹证三)真心痛 1)癫—痰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