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六号发射过程和返回过程
神舟六号物理知识点总结

神舟六号物理知识点总结在神舟六号的飞行过程中,涉及了许多物理知识点。
从航天器发射到返回地面,都离不开物理学知识的支持。
下面我们将从航天器的发射、太空适应症、重力、微重力环境、大气层再入等方面对神舟六号的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首先,从航天器的发射过程来看,神舟六号的发射离不开物理学原理的支持。
航天器的发射需要克服地球的引力,需要使用火箭发射器将航天器送入太空。
在火箭发射过程中,涉及到火箭喷射推力、动量守恒、牛顿第三定律等物理学原理。
通过火箭的燃料燃烧产生的高速气流,产生巨大的向下的推力,将航天器送入太空。
同时,火箭的动量与燃料的质量关系有关,动量守恒原理规定了在火箭发射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这些物理学知识点的支持,为航天器的发射提供了坚实的物理学基础。
其次,根据科学家在坎培拉空间台卫星实验室中的研究,我们知道太空适应症是指进入太空环境后,出现的身体不适症状。
其中,涉及了神经、生理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
在太空中,由于没有地球上的引力,航天员会产生失重感。
这种失重感会影响航天员的身体平衡、行走和运动等。
同时,太空中的高辐射、低温和微重力环境也会对航天员的身体产生影响。
因此,航天员在太空适应症的症状和对策研究中,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包括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
例如,生理学知识指导下,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合理饮食、运动、休息,可以减少太空适应症的发生。
因此,太空适应症的研究离不开物理学的支持。
接着,重力是牛顿关于普遍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它是与引力场有关的非均匀场。
在地球上,重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之间的质量和距离有关。
在神舟六号的太空飞行中,因为失重感的影响,航天员在执行任务时需要适应微重力环境。
在太空中,微重力环境会影响航天员的身体平衡、动作速度和手眼协调等。
因此,航天员在太空中的行走、工作和操作都需要适应微重力环境。
神州六号

神州六号发射成功
“10,9,8,7,6,5,4,3,2,1,点火”随着这有 , , , , , , , , , 点火 点火” 力的声音,由我国自己研制的“神州六号”航天飞船于 力的声音,由我国自己研制的“神州六号”航天飞船于 2005年10月12日9时发射成功了。我看着那些对中国航天 年 月 日 时发射成功了。 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我想:我现在也要多学知识, 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我想:我现在也要多学知识,将来也 要为祖国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在电视上, 要为祖国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在电视上,我看见了 中国的航天员“聂海胜”在航天飞船上正在吃食物。宇航 中国的航天员“聂海胜”在航天飞船上正在吃食物。 员吃的食物是经过特别加工的,一般都做成小块, 员吃的食物是经过特别加工的,一般都做成小块,每块外 面涂上了一层很粘的食用胶,可以防止掉渣, 面涂上了一层很粘的食用胶,可以防止掉渣,吃的时候正 好一口一块。航天飞船里还有一个小厨房, 好一口一块。航天飞船里还有一个小厨房,厨房里有加热 如果愿意吃热的,可以到厨房里去加热, 器,如果愿意吃热的,可以到厨房里去加热,厨房里还有 各种各样的调味品,宇航员可以自己选用。 各种各样的调味品,宇航员可以自己选用。 我看着电视,心里为两位宇航员“费俊龙” 我看着电视,心里为两位宇航员“费俊龙”、“聂海 祝福,祝福他们在太空里平安, 胜”祝福,祝福他们在太空里平安,在着陆的时候平安返 回祖国。 回祖国。
神州六号发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开始发射了。 年 月 日神州六号开始发射了 日神州六号开始发射了。 当我看到那一幕时,我的心里非常的高兴, 当我看到那一幕时,我的心里非常的高兴,觉的我们的祖国又 变的强大起来了,放射神州六号的有两位宇航员,一位是费俊龙、 变的强大起来了,放射神州六号的有两位宇航员,一位是费俊龙、 一位是聂海胜。 一位是聂海胜。 他们的活动范围:打开返回舱舱门, 他们的活动范围:打开返回舱舱门,进入轨道舱 进行科学实 验活动,宇航服:有机会脱下重达10公斤的太空服 公斤的太空服, 验活动,宇航服:有机会脱下重达 公斤的太空服,新的宇航服 主要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太空时长: 小时 小时。 主要由服装、头盔、手套和航天靴等组成,太空时长:119小时。 费俊龙还在太空翻筋斗,一个筋斗就351公里呢。 费俊龙还在太空翻筋斗,一个筋斗就 公里呢。 公里呢 这两位宇航员在飞行55小时时,宇航员目睹了 次日出 次日出, 这两位宇航员在飞行 小时时,宇航员目睹了36次日出,而且 小时时 神州六号绕地球飞行,约151公里。 神州六号绕地球飞行, 公里。 公里 最后,神州六号发射成功了, 最后,神州六号发射成功了,我的心里就好象有一个火红的太 阳冉冉升起。 阳冉冉升起。 啊,我想我们的祖国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强大的。 我想我们的祖国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强大的。
1、神舟六号飞行展示2、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3、神舟5号和六号

神舟一号
“神舟”一号是 不载人的试验性飞 船。
·发射时间: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神舟二号
• 这是我国第一艘 正样无人飞船,
技术状态与载人 飞船基本一致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 功的路
发射时间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二 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9点到17日4点 33分,神六飞天115小时32分, 绕地球77圈,飞行了325万公里 ,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 的空间科学实验 ,成功返回。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步:长征-2F火箭点火发射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5、测控通信系统
• 针对“神舟”五号飞船空中运行轨道布设的13 个测控站,组成了庞大的航天测控通信网, 为飞船提供测控通信支持。在“神舟”五号飞 船任务中,由酒泉控制中心、北京指挥控制 中心和西安测控中心对分布在国内外的13个 测控站实施管理和调度,共勇于同开始完,成才能飞找到船成 的测 控通信任务。这13个测控站功的包路 括分布在三大 洋上的4条“远望”号远洋测量船、国内陆上5 个固定测控站和1个活动测量站以及3个国外 测控站。3个国外测控站为纳米比亚站、卡 拉奇站和马林迪站,其中马林迪站是为确保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而新增设的测控站。
功的路
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 一。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 。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 ,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 均气温5℃。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座落在西 昌城北60公里的峡谷中,面 积约2平方公里。西昌卫星 发射中心经过20年的建设, 已成为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 ,将在我国“嫦娥工程”中承 担重任,负责发射第一颗月 球探测卫星。
“神舟六号”生死时速48分钟

“神舟六号”生死时速48分钟“神舟六号”飞船在返回地面时所用的大约48分钟内,经历了从7800米/秒到1米/秒的生死时速。
“神舟六号”飞船返回前运行在距离地球大约343公里的圆形轨道上,速度大约为7800米/秒。
在接到地面返回指令后,飞船在空中完成姿态调整,将轨道舱与返回舱、推进舱分离。
然后飞船上的制动发动机开始工作,使飞船的速度下降,从而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自由滑行阶段。
在进入稠密大气层之前,推进舱与返回舱分离,返回舱继续下降到大约距离地面100公里高度时,进入稠密大气层。
以数千米每秒的高速进入大气层的飞船,在稠密大气的摩擦下,速度开始急剧下降。
这时,由于飞船表面和周围气体摩擦产生巨大热量,并出现“黑障”的现象。
当飞船下降到距离地球表面15公里左右的高度时,飞船的速度由超音速下降到亚音速,并稳定在180米/秒左右。
距离地面大约10公里,返回舱上的静压高度控制器通过测量大气压判定高度,自动打开伞舱盖,首先带出引导伞,引导伞再拉出减速伞。
此时返回舱180米/秒的速度依然惊人,为了把开伞对航天员的冲击力减到最低,减速伞设计为两级充气,先开一个小口,8抄后待返回航速度减小到一定程度后,再全部张开。
通过减速伞的作用,返回舱的速度下降到80米/秒左右。
减速伞工作16秒钟后,与返回舱分离,同时拉出主伞。
主伞也采取两级充气的方法,先张开一个小口,然后慢慢地全部撑开,这时返回舱的下降速度逐渐由80米/秒减到40米/秒,然后再减至8米/秒到10米/秒。
在距离地面大约1米时,返回舱的4个反推火箭点火工作,返回舱速度一下子降到了2米/秒以内,又渐渐降到1米/秒,最终安全着陆。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2.“通过减速伞的作用,返回舱的速度下降到80米/秒左右”句中加点词“左右”可否省略,为什么?3.文章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说明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并体会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4.根据文章所包含的信息,假如你是飞船回收总设计师,你认为要解决哪些技术难题才能使飞船安全回到地面?(至少写出三种)5.学校开展“普及太空知识活动周”的实践活动,同学们都在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神舟历程

神州号历程
神舟一号到四号是试验飞船,不载人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杨利伟(中国太空第一人)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翟志刚进行了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神舟八号飞船没有航天员,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无人交会对接试验神舟九号飞船: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
神舟一号:发射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返回 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神舟二号:发射 2001年1月10日1时00分03秒返回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神舟三号:发射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返回 2002年4月1日16时54分
神舟四号:发射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返回 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神舟五号:发射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返回 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神舟六号:发射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返回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
神舟七号:发射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返回 2008年9月28日17时40分
神舟八号:发射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返回 2011年11月17日19时36分
神舟九号:发射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返回2012年6月29日
神舟十号飞船将于2013年6月上旬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
关于神州六号的全方面介绍

图像实时测量系统由两个摄像头、图像压缩处理器、图像综合控制器等设备组成。一个摄像头朝向火箭尾部,用于观测助推器分离和一二级分离;另一摄像头朝上,用于观测整流罩分离和船箭分离。这样,在火箭上升过程中,我们既可向下看到越来越远的地球,也可向上看到太阳或星星,是真正的“现场直播”。
舱内航天服
21摄氏度:飞船舱内温度始终保持在21摄氏度,上下偏差各为4摄氏度。
60分贝:航天医学研究表明,飞船飞行时绝对安静会对航天员心理产生影响,但也不能太高。神舟飞船太空飞行时舱内仪器噪声约为60分贝,相当于站在没有汽车行驶的普通商业街上。
52台:飞船的三个舱上共有52台发动机,其中推进舱有28台发动机,返回舱有8台发动机,轨道舱有16台。各舱发动机都是偶数,其中都有主机和备份机。
479吨:火箭起飞重量为479吨。火箭加上飞船重量约44吨,其他的都是液体推进剂。因此,火箭的90%都是液体。
8吨:飞船重量为8吨多,占船箭组合体起飞重量的六十二分之一。要把一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就得消耗62公斤的火箭。
3.35米:火箭芯级直径为3.35米。用标准铁路进行运输的火箭最大直径只能达到3.35米。
专家介绍,载人航天飞行中若出现致命故障,最大的可能是在火箭点火、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
返回阶段,航天史上最典型的救生成功的例子是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起死回生。1970年4月11日,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56小时后,服务舱储氧箱发生爆炸,3名航天员面临葬身太空之灾。但他们临危不惧,按地面科学家们精确计算的轨道和地面指挥员的命令,手动操纵飞船,使用登月舱的氧气和动力,于4月17日成功返回,创造了航天史上死里逃生的奇迹。(新华社)
河北“太空药材”今如何?
本报记者 刘丽普
简述我国神舟号系列飞船的发展历程

简述我国神舟号系列飞船的发展历程
我国神舟号系列飞船的发展历程如下:
1.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了第三个能够自主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在八年之内实现这一目标的国家。
2.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实现了首次双人组合舱太空出行。
3.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
它是中国第一次进行太空行走的载人航天任务,中国宇航员浩淼和景海鹏进行了历史性的太空行走。
4. 2011年6月18日,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对接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标志着中国自主空间站建设的开始。
5.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
它完成了首次“伸手摘星”任务,成功对接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并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
6.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
它是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成功将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
这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员出舱总时长最长的一次。
7. 今天,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正在开发神舟十二号飞船,计划在2021年发射。
这次任务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并完成一系列的科学和技术实验。
神舟系列飞船全记录(神一到神十)

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国计划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届时将成为世界唯一的空间站。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并于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安全返回。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航天员:杨利伟
神舟六号
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六十五次飞行,也是继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二十三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 飞船起飞十三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刘洋
性别:女。汉族,河南省林州市人,中共党员,学士学位。1978年10月出生,
刘洋
1997年8月入伍,2001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安全飞行1680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经过两年多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在神九任务飞行乘组中,主要负责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舟六号飞船飞行过程及返航过程
10月11日 22:15—22:17 太空人进入飞船 22:53 神舟六号返回舱舱门关闭 10月12日 00:27 火箭发射塔操作支架完全打
开 01:00:00 长征二号F型火箭点火 01:00:03.583 神舟六号发
射 01:02:03(点火后第120秒)火箭逃逸塔分离 01:02:19(点火后第136秒)火箭助推器分离 01:02:42(点火后第159秒)火箭一二级分离,一级火箭坠落 01:03:23(点火后第200秒)整流罩在110公里高度脱离 01:09:52 神舟六号进入预定轨道 07:56 神舟六号飞船实施变
轨 10月13日 02:10 航天员进行在轨抗干扰试验 18:21 远望一号、远望二号和远望三号所处海域海况恶化 21:56 神舟六号飞船进行变轨后的首次轨道维持 10月15日 08:29—08:31 2名宇航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对话。
10月16日 18:40 神舟六号围绕地球进入第76圈飞行,在青岛站测控区上空 18:44 神舟六号返回指令解锁 19:10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调度员宣布,返回段跟踪进入30分钟准备 19:17 神舟六号正在南太平洋上空飞行 19:18 推进舱太阳帆板垂直归零 19:42 远望三号测量船捕获到神舟六号信号 19:43—19:48 远望三号测量船对神舟六号实施了姿态调整、轨道舱与返回航分离、制动点火等一系列关键控制,神舟六号顺利进入预定返回轨道 19:43 远望三号向神舟六号发出指令,神舟六号第一次调姿开始 19:44 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19:45 推进舱发动机点火,开始回航 19:48:29 推进舱轨道控制发动机关机,飞出远望三号测量船测控段 19:52 返回舱飞过非洲大陆上空,向中国飞来 20:02 返回舱飞过南亚上空,航天员报告飞船工作正常,感觉良好 20:07 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20:13 返回舱进入通讯黑障区 20:16 着陆场站测控设备发现飞船 20:19 返回舱主伞舱盖打开 20:20 脱减速伞,主伞打开,直升机目视到目标 20:23 返回舱防热大底成功抛掉 20:33 返回舱成功着陆 21:04 返回舱舱门被打开 21:39 两名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离开返回舱 10月17日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