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成熟过程
冬小麦生长周期

冬小麦生长周期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是一种主要在寒冷地区种植的小型谷物作物,因其能够在寒冷的冬季生长而得名。
冬小麦的生长周期主要包括播种、萌芽、生长、开花、结实和成熟等阶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冬小麦的生长过程。
一、播种期冬小麦的播种期通常在秋季开始,当气温降低至适宜的范围时,农民们会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播种。
冬小麦的播种种子通常在播种前进行处理,以提高生长率和产量。
播种前,农民会根据土壤状况施肥,并将种子均匀地撒在耕地上,然后用耙子轻轻覆盖。
二、萌芽期播种后的第一个阶段是萌芽期。
在适宜的温度下,播种后的冬小麦种子会在一定时间内开始发芽。
种子的萌芽需要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供应,以及适宜的温度。
在冬季,种子发芽的速度较慢,通常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
三、生长期一旦种子成功发芽,冬小麦进入生长期。
在这个阶段,冬小麦会不断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同时,冬小麦的茎和根也会不断生长,并逐渐形成株型。
四、开花期冬小麦的开花期通常在生长期的后期,当气温逐渐升高时,冬小麦的花蕾会逐渐形成并开放。
冬小麦的花朵通常为小型穗状花序,呈淡黄色。
在开花期间,冬小麦需要适量的阳光和水分,以保证花朵的正常生长和授粉。
五、结实期在授粉成功后,冬小麦的花朵会逐渐凋谢,而受精卵则会发育成种子。
这个过程通常称为结实期。
冬小麦的种子会逐渐形成于穗中,并逐渐变硬。
在这个阶段,冬小麦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以支撑种子的发育和成熟。
六、成熟期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发育,冬小麦进入成熟期。
在这个阶段,冬小麦的种子完全发育成熟,脱粒度达到最佳状态。
此时,农民们会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收割。
成熟的冬小麦种子可以用于面粉的生产或种植下一季的作物。
总结:冬小麦的生长周期包括播种、萌芽、生长、开花、结实和成熟等多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冬小麦都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和养分供应。
了解冬小麦的生长周期对农民合理安排种植时间和进行农事管理非常重要,以确保冬小麦的良好产量和质量。
芒种麦类作物开始成熟开始收获

芒种麦类作物开始成熟开始收获芒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意味着麦类作物开始进入成熟期。
在这个时节里,农户们开始忙碌起来,投入到收获的工作中。
丰收的季节代表着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农民辛勤劳动的回报。
下面,我们将探讨芒种节气下的麦类作物的成熟和收获过程。
在芒种节气到来之际,麦类作物的生长准备就已经完成。
农民们在前期已如期完成了播种、肥料施用和田间管理等工作,为麦类作物的顺利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气温的回升和阳光的增多,麦田里的麦苗一天天长大,呈现出金黄色的色彩,迎接着成熟的到来。
同时,农民们也要做好稻麦杂交作物的种植,为未来的收种做好准备。
一旦到了芒种节气,农户们就开始密切关注麦类作物的成长情况。
他们会观察麦穗的形成、灌浆和变黄的程度,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收获。
通常情况下,麦类作物成熟的判断标准是麦穗的颜色变黄,并出现成熟度最高的麦粒。
这时,农民们就会使用收割机具,将麦类作物割断并收获下来。
收获的同时,他们会注意保护麦田的土壤,并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麦类作物的收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取决于天气、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农民们的劳动量。
收获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操作,以确保麦类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在收获的同时,农民们会将成熟的麦类作物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并储存起来。
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是麦类作物储存过程中的关键,农民们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霉变和品质下降。
芒种节气的到来,标志着麦类作物的成熟和收获的开始,同时也意味着农民们丰收的希望。
麦类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收获的背后,蕴藏着农民们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结晶。
通过勤劳劳动,他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为我们的餐桌上提供了美味可口的粮食。
总结而言,芒种麦类作物开始成熟开始收获,是一个关于农耕文化与农民劳动的故事。
芒种节气不仅代表着麦类作物进入成熟期,更激励着农民们不断努力,将丰收的喜悦带给我们。
通过对芒种节气下麦类作物成熟和收获过程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农民的艰辛和农业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小麦生长阶段

小麦生长阶段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对于种植者来说,了解这些阶段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照顾小麦。
一、发芽期小麦的发芽期通常持续7-10天。
在这个阶段,种子开始吸收水分并膨胀。
随着温度升高和土壤湿度增加,种子内部的胚芽开始生长并向外伸展。
此时,植株还没有出土,但是根系已经开始形成。
二、生长期小麦的生长期通常持续30-40天。
在这个阶段,植株逐渐从土壤中伸出,并形成真正的叶片和茎干。
此时,植株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来支持其生长。
如果缺乏养分或水分,则会导致植株发育不良。
三、拔节期小麦的拔节期通常持续10-20天。
在这个阶段,植株开始形成花穗,并且茎干逐渐变粗变硬。
此时,植株需要更多的养分和水分来支持花穗的形成和生长。
如果缺乏养分或水分,则会导致花穗数量减少或发育不良。
四、抽穗期小麦的抽穗期通常持续5-10天。
在这个阶段,花穗逐渐伸出并开始开花授粉。
此时,植株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来支持授粉过程。
如果缺乏养分或水分,则会导致授粉效率低下。
五、灌浆期小麦的灌浆期通常持续15-20天。
在这个阶段,种子开始变大并且充满淀粉质。
此时,植株需要大量的水分来支持种子的生长和发育。
如果缺乏水分,则会导致种子大小不均匀或者干瘪。
六、成熟期小麦的成熟期通常持续10-15天。
在这个阶段,种子已经完全成熟,并且可以收割。
此时,植株不再需要大量的水分和阳光,但是仍然需要保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来保护种子的品质。
总的来说,小麦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发芽期、生长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种植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管理和照顾,以保证小麦能够健康生长并丰收。
小麦成熟各期的形态特征

小麦成熟各期的形态特征
又快进入紧张的三夏大忙时期了,小麦的收获已提上议事日程,为了做到颗粒归仓,增产丰收,现就小麦成熟各期的形态特征介绍如下:
乳熟期:植株下部叶片变黄,茎秆有弹性,基部节间开始皱缩,内颖和籽粒尚呈绿色,内含物为乳汁状。
此时籽粒体积已达最大值,但含水量较高,不宜收获。
腊熟期(黄熟阶段):整个植株大部变黄,茎秆仍具弹性,基部节间全部变黄皱缩,叶片大都枯黄,护颖和籽粒外部呈黄色,内含物已呈蜡质状,用指甲压挤易破碎,养分积累基本停止。
蜡熟末期植株呈金黄色,叶片基本干枯,籽粒硬化,此时为机械收获的最佳时期。
完熟期:茎秆全部干枯,籽粒体积缩小,含水量降低,呈干硬状,用指甲挤压不易破碎,颜色发亮,此时为人工收割最佳时期。
完熟期后茎秆呈灰黄色,脆而易断,茎叶枯干,籽粒养分倒流,千粒重下降。
此时收割掉穗严重,若遇阴雨连绵籽粒又会生芽发霉,品质变差,损失更大。
因此提醒广大农民朋友一定要掌握好恰当的收获时期,达到丰产丰收。
小麦的一生

.
19
二、生育阶段
籽粒形成阶段经历时间较长的小麦,灌浆时间也 较长,如果条件合适则籽粒饱满,千粒重较高。特点 是西藏和青海一些地区,后期日照时数多,辐射强度 高,加之气温较低,温度的日较差大,有利于增强光 合效率和光合产物的积累,同样的小麦品种,比其它 地区籽粒更大一些,对获得高产有利。
.
20
于振文《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
第二讲
小麦的一生
.
1
一、生育期
小麦的一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种子的过程。该 过程的持续时间称为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植株的生命周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在生长发育 过程中,经过建成器官,到结出种子和植株衰老死亡。
在生命周期内生长发育是连续进行的,但是生育的不 同阶段形成的器官不同,体内生理活动也在不断变化。
粒数,并为形成饱满的籽粒打好基础。
.
17
二、生育阶段
器官建成阶段经历时间较长的小麦,结实器官分 化的时间较长,一般分化出的小穗和小花数目较多, 结实的粒数也较多。平均每穗粒数比较容易达到30粒 以上。特点是西藏的一些地方,不但穗分化的时间长, 而且光照充足,在栽培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平均每穗 常有20多个小穗,结粒40多个。在这些地区,使用大 穗型品种,更容易发挥增产潜力。其他一些地区这个 阶段时间较短,一般结实粒数较少。如果能够针对这 个特点,加强麦田管理,采用控制无效分蘖,提高分 蘖成穗率等办法,使群体不过分郁蔽,改善田间光照 条件,也可以显著地增加结实粒数。
新乡、北京和拉萨三个地区,虽然分蘖成穗率都较高,但 分蘖出现和两极分化还有不同。新乡地区,气温较高,使用的 品种为多为春性或弱冬性,早春返青后很快就开始起身,进入 小穗分化期,春季分蘖少,也难以成穗,所以基本上靠冬前分 蘖成穗。北京地区,春季气温较低,如果冬前分蘖不足,还可 以增加春季分蘖并争取部分成穗。至于拉萨地区,春季气温较 低而且延续时间较长,所以,冬前无分蘖的,春季不但可以生 出大量分蘖,也可以达到和冬前同样高的成穗率。
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及需要用到的肥料

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及需要用到的肥料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及需要用到的肥料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并在不同阶段施用适当的肥料,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和高产。
小麦生产技术基础—小麦的阶段发育

二、小麦经济产量的形成过程 小麦产量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一) 营养生长阶段 从出苗到返青 1.生长中心: 根、叶、蘖的生长。 2.营养特点: 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营养体的形成,为形成产品器官打基 础,此阶段需肥水较少,生长较慢。 3. 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决定穗数的时期。 4.主攻方向: 培育壮苗、苗齐、均壮。
1.每个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综合的外界条件,如 水、温、光、养分等,而其中有一、二个因素起主 导作用。
2.每个发育阶段有着不可逆性,条件不适宜时, 停止但不能倒行。
3.顺序性 当前一阶段没有结束以前,即使条件 适宜后一阶段的生长,也不能进入后一阶段。
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
变叫阶段发育。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 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 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 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 花结实。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 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 可分为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3)水分:分蘖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 量的70%-80%。 (4)矿质养分:N有促进分蘖的作用,特别是N、 P、K配合使用,对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和增加 亩穗数有明显促进作用 。 (5)密度:对分蘖的影响很大。基本苗少,单株 营养面积大,群体光照条件好,分蘖力和成穗率则
高。反之,则分蘖力和成穗率均降低。
(3)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 春性品种春化阶段短,分蘖力弱;冬性品种
春化阶段长,分蘖时间长,分蘖力强;半冬性 品种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在确定播种密度时, 为保证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春性品种播种密 度要大些,而半冬性品种播种密度稍小些。
(4)确定栽培管理措施
小麦完成春化阶段期间,主要分化叶片、分蘖、节和节 间的营养器官,如能延长春化阶段时间,增加主茎叶片数和 单株分蘖数,有利于争取多穗;小麦进入光照阶段后,开始 分化穗这一生殖器官,因此光照阶段发育越快,穗分化时间 越短,穗越小,反之则有利于形成大穗。
小麦三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措施

安徽皖北小麦三个生育时期的特点及田间管理方案杨建110104350011-青年农场主试验班摘要: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分蘖),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拔节到孕穗)和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到成熟)。
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及在植株体内的分布是不同的、田间危害来源不同、小麦对抵抗外来危害的能力也是不同的。
因而,要根据小麦生长发育不同时间段的特点来指定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和方案,争取小麦高产稳产非常重要。
关键词:生长发育特点田间管理配方施肥生长发育特点营养生长阶段:在生产上,为便于栽培管理,人们根据这些变化中器官形成顺序和便于掌握的明显特征,把小麦整个生育期划分为播种期、出苗期、分蘖期、起身期(生理拔节)、拔节期(农艺拔节)、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
在冬小麦有明显越冬的地区还包括越冬期和返青期。
1)播种期:播种的时间,以月/日表示。
由于冬季气温自南向北依次降低,小麦播种期逐渐提早而成熟期则渐次推迟,所以小麦生育期自南而北逐渐延长。
2)出苗期:全田50%籽粒第一片真叶露出胚芽鞘,长出地面2-3厘米时的日期,我省10月上中旬。
3)三叶期:全田50%以上的麦苗,主茎第3叶片伸出2Cm左右的日期,为三叶期。
4)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出叶鞘1.5~2cm时,我省10月中下旬。
5)越冬期:冬麦区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3℃以下,麦苗基本停止生长,到次年春季平均气温稳定升至3℃以上,麦苗恢复生长。
这段停止生长的时期称为越冬期。
我国北方冬麦区有明显的越冬期,长江以南无明显越冬期,但在越冬期间,气温有回升,麦苗仍缓慢生长。
越冬期一般为12/20-2/10。
6)返青期:第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开始生长,50%植株年后新长出的叶片(多为冬春交接叶)伸出叶鞘1-2cm,且大田由暗绿变为青绿色时,我省2月中下旬。
7)起身期:次年春季麦苗由匍匐状开始挺立,主茎第一叶叶鞘和年前最后叶叶耳距相差1.5Cm左右,茎部第一节间开始伸长,(长度为0.1-0.5Cm),但尚未伸出地面时,为起身期,一般比拔节期早7-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