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匹夫》的管理心理学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非正式组织态度与价值观的思考

——以电影《匹夫》为例

摘要:态度与价值观对于一个非正式组织来说至关重要,不仅仅是一个其

形成的基础,更是管理依据,组织变革的关键。

前言:电影《匹夫》描述的是抗日战争年代,集结在北方平原的一群“土”

匪的故事。这群亡命之徒在首领方有望的带领下,建立了一个地下王国,平日打劫为生,后被抗日汉子高栋梁的血性和智慧征服,前去对抗日本侵略者。最后由案底累累的恶棍转变成担起“匹夫之责”,凭借手中武器和血肉之躯潜入日本人营地的正义之士!为分析和论述这部电影中的组织态度和价值观,我们将这群“匹夫”定义为一个自发形成、具有潜在规章制度并在内部和外部条件影响下走上了变革之路的非正式组织。

正文:

一.有关组织态度与价值观的定义

(一)价值观

价值观代表一系列基本信念和看法:从个体或社会的角度来看,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与之相反或不同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可取。表现为人在认知方面的评价标准和思维方式。这种价值判断会成为人们认知事物的基础,成为人们对事物是否做出反应、做出何种反映的前提。

(二)态度

态度是指主体对特定对象做出价值判断后的反应倾向,更直观的表现为对于对象的喜欢或者不喜欢。在内容上涵盖认知、情感、行为方面,并能通过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反映在个人与组织的互动过程中。无疑,积极的态度必将对组织的会使成员更加热爱组织,并且表现为行为上的努力工作、热情参与和无私奉献等;消极的态度会使成员对组织产生厌恶和排斥情绪,不仅仅是不愿意参与到组织的工作中去,表现为散漫和不负责,还可能对组织有不利的举动,危害组织的正常运行和变革。

(三)非正式组织的态度与价值观

在对组织价值观和态度的概念简要论述之后,还需要区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在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别。这里所说的差别是非本质上的,重点强调的是两者在价值观影响力度和作用方向的区别,具体表现为态度和价值观在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内在基础、管理的主要依据以及变革的核心内容。

二.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方面

(一)理论分析

相对于正式组织来说,非正式组织在形成往往不具有主动去追寻的组织目标,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个人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为了应对环境压力,依据相似或者相同的态度和价值观组成特定的群体,在群体内在结构相对稳定,认同感和信任感逐渐增强的基础上形成了动态的非正式组织形态。

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潜在的认知和情感因素,成为非正式组织形成的诱因和内在基础,同时非正式组织正是依靠着相同或者相似的价值观形成了在认知、情感和行动上的一致性,为非正式组织的最终形成提供契机和支撑。

(二)剧情解析

如果将方有望的匪帮看作是一个非正式组织的形成,从人的态度和价值观角度来看那么方有望能够成功集结这帮“亡命之徒”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首先,方有望与黑狗、韩魁和岳三炮有着相似的生存背景,本身存在着相似的态度和价值观。方有望本是一个乱世流寇,而韩魁等人也是乱世之中的亡命之徒。他们在那个战争年代不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他们信奉的只有生存,在乱世下依靠血腥和暴力获得自己安生立命之所,不至于活的窝囊,死的冤屈。我们将方有望与黑狗、韩魁和岳三炮三人的集结看作是一个双向的选择过程,如果不是这种相似的态度和价值作为基础,我们可以假设方有望是个日本军官或者是个地主,那么即使是方有望“需要”后者,后者也有可能不接受他的解救,或者不会成为方有望的左膀右臂,最终以死相报,这个非正式组织还是难以形成。

其次,方有望对待黑狗三人的“义”,进而使三任“系布”誓“忠”,一忠一义,加之他们之间的信任,形成了这个组织最初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得这个组织得以形成,更多的与他们身世相近的人,因为“生存”“忠”“义”“信任”甚至是“暴力”等态度和价值观集结起来,形成了这个非正式组织与成员之间的心理契约。

三.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方面

(一)维系的力量

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和运行不是依照严格具体、明确成文的规章制度,而以最先的基础和价值观为前提,依照最先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后期形成的群体共同认知进行非正式组织的管理。

首先,相近或者相同的态度与价值观是进入一个非正式组织的前提。态度与价值观不同,个人和非正式组织之间就不能形成共同的认知和情感,相互之间不能够相互认同和信任,即使运用表象蒙蔽了成员,始终经不起组织长时间的考验。高栋梁与方有望的匪帮有着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似点,但是也有这本质的不同。高栋梁也许具有沉着勇敢、坚硬不屈的汉子性格,并因此赢得了方有望等土匪的好感,但是由于他的在民族大义上的态度使得他混进匪帮之后给方有望目的不明、对于家丁不闻不问等印象,产生疑心经过思考,认为他并非族类,将他从组织中驱逐。

其次,相似或者相同的态度与价值观是组织一致行动的保证。态度与价值观的会引导一个人的行为,相似或者相同的集体价值观能够形成一个集体的一致行动能力。方有望的匪帮无论是在劫狱、抢劫或者是对抗日本兵成员之间的默契程度很高,他们对于“忠义”和“信任”使得他们之间没有单纯的自私自利,他们可以将兄弟的生命看成自己的生命,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兄弟的生命。

最后,相近或者相同的态度与价值观是非正式组织不至解体的根本。一旦组织成员的态度和价值观发生改变,就会对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组织的态度和价值观的改变是一致的那么整个组织仍然能够像之前一样运转,一旦这种组织是异向的,非正式组织的非正式约束力就不能对成员的行为造成约束,心理契约就会消失,成员就会主动离开这个非正式组织,或者被非正式组织抛弃。当日本兵攻进洞子里,方有望一伙人死里逃生之后,高栋梁的态度和价值

观被方有望等识破,高栋梁也面临着被方有望杀掉的危险,这是方有望保护自己的这个非正式组织必须做的事情。当然后来方有望的匪窝实现了在态度和价值观上的转变,他们走上了对抗日本兵的道路,因此高栋梁和方有望才能在这个组织里共生。

(二)领导的力量

与正式组织相比,非正式组织的领导产生不再依靠组织严格的选举制度,而是非正式组织成员依据个人魅力的影响因素,如威望、魄力、品格等,自觉自发的形成认同和信任。而非正式组织的领导与正式组织的领导在影响组织成员的方式和影响力度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这些都与组织的态度和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态度与价值观对于组织领导与组织成员的双向选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领导者的态度与价值观决定了领导者是否具有个人魅力,而成员的态度和价值观决定了领导者是否能够被组织所接受。方有望的义气、仗义,他的勇敢和果断,他的待人处世的方式都得到组织成员的认可,同时,他个人的态度与价值观也成为整个组织态度与价值观的缩影,与组织成员相通相近。他也成为组织成员心理契约的纽带,组织成员认同并且信任他。

其次,建立在态度与价值观上的绝对领导权力使得非正式组织领导对组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也许不像正式组织中的领导者获得明确的领导权力,正式组织的领导所获得了以无形的个人魅力影响的组织成员行为,决定着非正式组织重大事项,可谓虽未得权,却已得势。方有望在匪帮内部可谓是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组织成员对他的信任和认同使得他掌握着匪帮内部的生杀大权,而当组织面临问题时,最后决策的形成也不过是他“一个人出去一天,回来的时候事情就已经定了”。

最后,领导不仅践行非正式组织的态度与价值观,更是非正式组织的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引领着组织的发展走向。方有望被高栋梁的“骂”触动,被日本人屠杀中国人而刺激,更因为日本人的进攻而愤怒,他对于日本的态度转变是整个组织的对日态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四.非正式组织的变革方面

(一)组织的价值观和态度如果不能及时改变有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这成为组织变革的最主要原因。

当非正式组织的外部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组织所面临的环境压力也会变化,如果坐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不能及时做出反应的话,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对内有可能是组织成员的损失或者组织的解体,对外有可能组织会对整个大环境造成更加不好的影响,最后使得自身在其中自取灭亡。当外界的环境改变的时候,方有望能够准确迅速的对形势做出判断,并做出整个匪帮最重大的一个决定“打回去”,他开始明白,及时不去招惹日本人,日本人也已经盯上了他的“洞子”,面对这种情况他只有两种选择,被日本兵整日追击,或者让日本兵“速速从中国撤兵”。

(二)非正式组织核心价值观及其转变过程是组织变革的核心。

所谓的组织的核心价值观是指组织成员最广泛认同,普遍具有的信念。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不仅仅能表现组织成员的基本认知,更是会成为组织成员行动的影响和激励因素,如果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不能够适应组织环境的变化,那必然给组织带来空前的灾难。然而,正是由于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和普遍认同,使得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