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黄疸

合集下载

新生儿黄疸知识点总结

新生儿黄疸知识点总结

稿子一嘿,亲爱的宝妈宝爸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新生儿黄疸这个事儿。

宝宝刚出生,那小脸有时候会变得黄黄的,这可让新手爸妈们担心坏啦。

其实啊,新生儿黄疸挺常见的。

黄疸是因为宝宝身体里胆红素代谢出了点小状况。

胆红素这玩意儿多了,宝宝就变黄啦。

刚出生那几天,好多宝宝都会有生理性黄疸。

这时候别太紧张,一般来说,多吃奶,多拉便便,胆红素就能排出去不少。

要是宝宝吃得好,睡得香,精神头也不错,那大概率没啥大问题。

不过,要是黄疸出现得太早,或者消退得太晚,或者宝宝看起来没精打采的,那可得小心了,说不定是病理性黄疸。

这时候就得赶紧找医生啦,医生可能会让宝宝照照蓝光。

别害怕照蓝光,这可是帮助宝宝快快退黄的好办法。

还有啊,平时咱们可以多观察观察宝宝的皮肤颜色,特别是眼睛和手心脚心。

要是黄得厉害,千万别耽搁。

新生儿黄疸不可怕,只要咱们多留意,宝宝就能健健康康的!稿子二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新生儿黄疸那些事儿!刚迎来小宝贝,结果发现宝宝变黄了,是不是心里有点慌?别慌别慌,这黄疸啊,没那么吓人。

宝宝出生后,身体里有一种叫胆红素的东西。

它要是多了,宝宝就会变黄。

这就像一场小小的“黄色风暴”。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宝宝出生两三天后出现,大概一周左右就开始慢慢消退。

这段时间,要让宝宝多喝奶,这样能促进排便,胆红素也就随着便便溜走啦。

可要是黄疸一直不退,或者宝宝吃奶不好,总是哭闹,那可能就不是生理性的了。

这时候就得赶紧带宝宝去医院,医生会通过各种检查来判断。

有时候医生会建议照蓝光,就像给宝宝来了个“阳光浴”,能让黄疸快快离开。

还有哦,咱们在家也可以通过观察来心里有个数。

看看宝宝的皮肤、眼睛,如果黄得越来越厉害,那可不能等。

记住啦,面对新生儿黄疸,咱们既要重视,也别太焦虑。

相信宝宝,他们都是坚强的小勇士,一定能战胜这小小的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科普小常识

新生儿黄疸的科普小常识

新生儿黄疸的科普小常识新生儿黄疸是未满月婴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出现皮肤黏膜感染特征病症,生理性黄疸7-10天自然消退,主要出现轻微食欲不振情况。

病理性黄疸是出生24小时出现每小时血清胆红素>0.5mg/d,早产儿>4周不退或消退后重复出现。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儿科常见病症,很多新手父母缺乏对新生儿黄疸知识的了解,导致出现焦虑心理。

早期监测诊断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关键,要正确认识新生儿黄疸类型,根据患儿病症病情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一、新生儿黄疸是啥?有啥症状表现?新生儿黄疸是儿科常见症状,60%以上足月新生儿出现黄疸,约5-10%的病理性黄疸需要干预治疗。

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易导致急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约50-70%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死于急性期。

近年来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新生儿黄疸治疗以肝酶诱导剂等退黄为主对症治疗。

准确评估新生儿黄疸疾病进展,采取针对性治疗护理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1.新生儿黄疸类型病因新生儿黄疸是出生28天内出现黄疸症状,生理性黄疸是单纯因胆红素代谢引起暂时性黄疸,大多数新生儿黄疸现象不需治疗。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检查诊断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要立刻就医。

生理性新生儿黄疸原因包括红细胞较多,早产儿肝脏功能未发育成熟,肠道功能未完全成熟等。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主要原因是内脏器官发育不成熟导致。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常见原因为疾病原因引起体内胆红素过多,影响新生儿胆红素的摄取代谢。

一些肠道类疾病造成新生儿胆道不通畅,可能由于母婴特殊关系造成,如母乳性黄疸由于母乳喂养新生儿造成。

1.新生儿黄疸临床症状诊断新生儿黄疸是生长发育中的生理现象,新生儿黄疸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明显,主要特征是皮肤呈橘黄色,严重的新生儿四肢会出现橘黄色现象。

新生儿出现黄疸会伴随体温升高嗜睡等现象,新生儿黄疸通常持续10-15天,大多数新生儿黄疸不需治疗,如果宝宝黄疸生长发展迅速程度严重,黄疸现象长期不消退,出现精神萎靡吃奶困难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儿科学指导:新生儿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儿科学指导:新生儿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约50%~60%的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可于生后出现生理性黄疸。

①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症状。

②一般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后逐渐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消退;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5~7天达高峰,7~9天后逐渐消退,最长可延迟至3~4周消退。

③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μmol/L(12mg/dl);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7μmol/L(15mg/dl)。

但需注意有些胎龄较小的早产儿即使胆红素<171μmol/L (10mg/dl)时也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

④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

——总结:一般情况好;2-5日出现;出现晚,消退快(1-2周);胆红素指标涉及两个数据,小于205或12.
2.病理性黄疸特点
(1)一般情况不好,毕竟是病理性的。

(2)黄疸出现过早:黄疸可出现在生后24小时以内。

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3)血清胆红素程度过重:足月儿>205μmol/L(12mg/dl),早产儿>257μmol/L (15mg/dl);或每日升高>85μmol/L(5mg/dl);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或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Omg/dl)。

(4)黄疸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

(5)此外,还可伴有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疾病表现。

——总结:一般情况差;一般于24小时内出现;出现早,消退慢(>2周);胆红素大于205或12.
出现(2)(3)(4)(5)中任何一项者均可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儿科学:第七章第九节 新生儿黄疸

儿科学:第七章第九节 新生儿黄疸

胆红素生成过多
红细胞形态异常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 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婴 儿固缩红细胞增多症、VitE缺乏、和低锌血 症→红细胞膜异常→红细胞破坏↑
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
窒息、缺氧、酸中毒及感染 可使UDPGT活性受抑制
先天性UDPGT缺乏 Ⅰ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酶完全缺乏,酶 诱导剂治疗无效,很难存活 Ⅱ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酶活性低下,酶 诱导剂治疗有效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的来源; 胆红素在血循环中的运输;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胆红素的来源
成人每日生成胆红素 3.8mg/kg
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
8.8mg/kg
原因:
胆红素是血红素的分解 产物 来源:80%来自血红蛋
白 20%来自肝脏和
其 他组织中的血红素
胎儿血氧分压↓→红细 胞数量↑;出生后血氧分 压↑→过多红细胞破坏 红细胞寿命↓ 血红蛋白分解速度↑ 旁路胆红素生成↑
及骨髓中红细胞前
胆红素的运输
游离胆红素或称
新生儿联结的胆红素量少
未结合胆红素(UCB) +白蛋白
原因:
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UCB-白蛋白) 或称联结胆红素
早产儿胎龄越小→白蛋
联结的胆红素(UCB-白 蛋白)不能透过细胞膜及 血脑屏障;UCB能通过血 脑屏障,引起胆红素脑病。
白含量越低→联结胆红 素的量越少; 刚出生新生儿常有酸中 毒,可减少胆红素与白 蛋白联结
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
新生儿肝细胞处理胆红素
未结合胆红素
肝细胞
肝细胞摄取 + Y、Z蛋白
胆红素-载体蛋白Y/Z 光面内质网 UDPGT

新生儿黄疸名词解释

新生儿黄疸名词解释

新生儿黄疸名词解释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发生的一种常见病症,表现为皮肤、眼睛和黏膜等部位呈现黄色。

这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未完全发育,不能有效代谢体内过多的胆红素。

胆红素是一种黄色素,是红细胞分解后生成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通过肝脏代谢后排出体外。

当肝脏功能不足时,体内胆红素过多,就会在身体各部位沉积,引起皮肤和眼睛等部位黄疸。

新生儿黄疸发生率较高,大约有60%的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的症状,但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治疗,只需观察便可恢复正常。

但若黄疸过重,或持续时间超过2周,需要及时治疗以避免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光疗和药物治疗。

光疗利用特殊的光源照射新生儿的皮肤,能够加速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以达到治疗黄疸的效果。

药物治疗一般采用葡萄糖醇或酚酞等药物,可以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家长们在日常护理中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预防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比如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新生儿暴露在紫外线下,及时喂养,避免新生儿缺氧等。

若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以便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 1 -。

生儿病理性黄疸

生儿病理性黄疸

蓝光干预治疗
光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一般12~24 h测定1次,对溶血病及血清胆红素浓度接近换血指征者,应每4~6 h测定血清胆红素和红细胞压积。
光源:蓝光最好(主峰波长为425~475nm),也可选 择白光(波长550—600nm)或绿光(波长510~530nm)。
时间:分连续和间歇照射。前者为24 h连续照射;后者是照1O一12 h,间歇12~14 h。视病情而定。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黄素代谢特点
黄疸分类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
病理性黄疸
主要介绍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特点
PART 1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时间
生后2~3天
生后24小时内 >102μmol/L(6mg/dl)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
<85μmol/L(5mg/dl/d)
>85μmol/L(5mg/dl/d)
方法:单面光疗法、双面光疗法、毯式光纤黄疸治疗法。
光疗的副作用:目前认为光疗相当安全,基本无明显并发症。有一些相对较轻和一过性的并发症。常见表现有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青铜症及低血钙等。
光疗注意事项:由于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因此光疗时液体入量需增加15%一20% [以ml/( Kg.d)计]。
血清胆 红素程度
足月儿<220.5μmol/L 早产儿<256.5μmol/L
足月儿>220.5μmol/L 早产儿> 256.5μmol/L
持续时间
足月儿≤2周 早产儿≤3~4周
足月儿>2周 早产儿>4周
结合胆红素
<26μmol/L(1.5mg/dl)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约60%新生儿可出现不同程度黄疸。

大部分黄疸可自然消退,但由于胆红素的毒性,少数患儿可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损害和功能残疾,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危害。

对新生儿黄疸进行适时、有效、安全、经济的干预,避免胆红素脑病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医疗资源浪费,是国内外医学界多年来努力的方向。

美国儿科学会(AAP)于1994年制定了首个新生儿黄疸干预指南[1],我国在2000年广州召开的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上,也制订了我国的黄疸干预推荐方案[2]。

尽管从理论上讲,胆红素脑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但从人们50年代开始认识到该病以来,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经过了许多努力,胆红素脑病尽管已很少见,但仍在发生[3]。

美国儿科学会在复习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对1994年指南进行了重新审视和修订,2004年制定了新的35周及以上胎龄新生儿黄疸临床诊疗指南[4、5]。

该指南强调了成功母乳喂养、黄疸出现时间、黄疸高危因素评估、严密随访和适时干预的重要性,制定了黄疸干预的流程图和不同时段光疗及换血治疗的胆红素水平曲线,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

一、指南的关键部分指南认为,只要按照推荐意见执行,大部分的胆红素脑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指南强调了对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评估、进行紧密的随访和在有指征时及时有效的处理的重要性。

对临床医生提出了以下建议:1)促进和支持成功的母乳喂养;2)建立鉴定和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方案;3)生后24小时内测量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或经皮胆红素(TcB)水平;4)应该认识到目测黄疸程度容易出现误差,特别是在深肤色新生儿;5)应该按照出生后不同时间认识胆红素水平;6)应该意识到早产儿,特别是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容易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应该予以更严密的监测;7)在出院前,应该对发生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估;8)应该对新生儿父母进行书面或口头的新生儿黄疸知识宣教;9)依据出院时间和风险评估结果对患儿提供合适的随访;10)对有指征患儿,立即进行光疗或换血治疗;二、新生儿黄疸管理流程图2004年指南中制定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新生儿黄疸管理流程图,见图1。

新生儿黄疸的历史

新生儿黄疸的历史
①处理新生儿黄疸目标是防止胆红素脑病;②使 用日龄胆红素值作为黄疸的诊断名词;③为黄疸 制定一个原则与干预标准。干预原则为“ 制定一个原则与干预标准。干预原则为“对新生 儿黄疸进行干预优点大于治疗带来的缺点” 儿黄疸进行干预优点大于治疗带来的缺点”;制 定干预标准的原则是比较干预与不干预之间的得 失,干预时应是力大于弊或得大于失;④指导方 针指出当时美国对于新生儿黄疸有过度诊断与治 疗倾向。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美国、欧洲足月 疗倾向。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美国、欧洲足月 健康儿中又出现急性胆红素脑病,因而引起学者 反思。2001年美国儿科学会出版指导方针的修订 反思。2001年美国儿科学会出版指导方针的修订 版。
表2 不同出生时令的足月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标准
时龄 (小时) 总血清胆红素水平(umol/L) 总血清胆红素水平(umol/L) 考虑光疗 光疗 光疗失败换血 换血加光疗 ~24h ≥103(≥6) ≥154(≥9) ≥103( 154( ≥205(≥12) 205( 12) ≥257 (≥15) 15) ~48h ≥154(≥9) ≥205(≥12) ≥291(≥17) ≥154( 205( 12) 291( 17) ≥342(≥20) 342( 20) ~72h ≥205( 12) 257( 15) ≥205(≥12) ≥257(≥15) ≥342(≥20) 342( 20) ≥428(≥25) 428( 25) ﹥72h ≥257(≥15) ≥291(≥17) ≥376(≥22) ≥257( 15) 291( 17) 376( 22) ≥428(≥25) 428( 25)
我国黄疸干预指征
表1、1996至1998年发布的不同干预标准 1996至1998年发布的不同干预标准
资料来源 实用新生儿学 1997 实用儿科学 1996 新生儿临床手册 1998 中华新生儿学 1998 光疗指征 12~15mg/dl ﹥12mg/dl ﹥12mgmg/dl 15~18mg/dl 换血指征 20mg 20~25mg 20m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