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理论成果
20世纪中国社会三次巨变三位伟人三大理论成果

课堂探讨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小结
新三民主义 革命任务之新 反封建、反帝 革命手段之新 联俄、联共、互助农工
小结
不同视角看孙中山的革命理论 向西方学习:新理论成果 民主革命:理论旗帜 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孙中山:振兴中华责任感、与时俱进的 优秀品质。
孙中山三民主义发展的历程: 萌发:上书李鸿章的失败和兴中会的创立. 提出:中国同盟会的组建,以及《民报·发刊词》把 小结 同盟会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民主义. 传播:革命派同保皇派的论战. 实践: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挫折: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 运动的相继失败. 发展: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了三大政策,把旧 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再实践:以北伐战争为标志的国民大革命. 再挫折:蒋汪背叛革命和大革命的失败.
新三民主义
4、进步意义 (1)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是第 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3)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 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4)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课堂探讨
1、新三民主义之“新”: ①民族主义: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所突出 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 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 ②民权主义:过去只是抽象地提倡“自由、平 等、博爱”,现在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民生主义:过去只有“平均地权”的政纲, 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 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 生活。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 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 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民权主义反映了中国 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对促使民主共 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
20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政治上:
孙中山四次维护 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孙本身坚持民主革命 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要求改变斗争策略 使孙看到了 新的斗争方向
接受新主张,实行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一定发展 进一步看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及一战后的再次萧条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 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 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 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 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和中国前途》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中国政体, 不是自由平等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 是单靠民族革命就可以成功。。。我们推翻满洲 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 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两 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 宪政体。 ——孙中山 (1906) 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是什么关系?
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变法维新等 但均以失败而
告终。
材料三: 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 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 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 材料四:
材料反映了哪些内容?
1经济 2 阶级 3组织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历史背景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三民主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 纲领 含义 意义 局限性 民族主义 反清与建立资 推翻清政 没有明确 驱逐鞑虏 (民族革 恢复中华 府民族独 国结合,反映 反帝 前提 人民意愿和时 命) 立 代要求
推翻封建 民权主义 帝制,建 创立民国 核心 (政治革 立资产阶 命) 级共和国
高二政治教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高二政治教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导语】为了帮助各位学生掌控教材重点,更好地高效率的进行学习,作者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各科知识点教案,让同学们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学习。
以下是《高二政治教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供大家参考,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论述,正是由于有实事求是的思想的指导才获得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相干衔接】P22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2)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获得了举世注视的庞大成绩。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只有坚持这个思想路线,才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建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期特点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
从哲学方面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域。
【补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时期化、本土化和民族化。
时期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点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
本土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解决实际问题。
民族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中国文化相结合,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论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正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中国文化相结合,为实现马克思主义时期化、本土化和民族化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进程。
【注意】(1)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成果有哪些-马克思主义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成果有哪些?其发展过程是怎么样的答: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③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④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梳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继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接受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接受马克思主义? 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新生的苏俄放弃原沙皇政府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新生的苏俄放弃原沙皇政府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平等对待落后民族。 平等对待落后民族。马克思主义理论适应了中国 近现代社会发展和革命的现实需要。 近现代社会发展和革命的现实需要。 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和中国工人阶级队伍 的壮大, 的壮大,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必要的阶级 基础和思想条件。 基础和思想条件。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与基 本特征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思考题: 思考题:
• • • • • •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是什么? 4、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是什 么? •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 么? • 8、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 学内涵与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理论条件 3.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现代精神文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文化

(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5)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菜 单
隐 藏
高考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自 查 悟考向 题 源 探 秘 夯基础 随 堂 演 练 练典题 素 能 提 升
2.不利于科技文化发展的因素
思想解决了怎样完成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工农武装割 据,农村包围城市 ) ,邓小平理论解决了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三个代表”思想则解决了新时期的党建问题。
菜 单
隐 藏
高考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自 查 悟考向 题 源 探 秘 夯基础 随 堂 演 练 练典题 素 能 提 升
(1)两弹一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4年,我国自
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载人航天: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我国成
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杂交水稻:袁隆平于1973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菜 单 隐 藏
高考专题复习 ·历史
抓主干 核 心 自 查 悟考向 题 源 探 秘 夯基础 随 堂 演 练 练典题 素 能 提 升
[ 解析 ]
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1958年《人民日报》
的社论号召搜集民歌是政治事件,政治事件推动了各地搜集民歌,共
搜集到5 300多首,故C;材料没有谈教育水平的问题,排除A;材料 没有涉及经济问题,排除B;搜集诗歌不是文学创作,排除D。
20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只是些抽象的概念
民权具有普遍性、具体性和可行性
“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 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的生活” “农民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 资其耕作”。 关注工人和农民生活
新三民主义 民族 主义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 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 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 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 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 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 利。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 行“耕者有其田”。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条件
(1)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2)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4)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
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广州)
核心内容:三大政策,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从1912年到1924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
(4)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没有废 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因此 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材料一 :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 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
材料二: “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 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 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 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 谋求社会的根本改动,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相同点:
1、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的纲领。 2、内容: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都以 民权为核心。 3、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4、影响: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这个伟大的人,一直让我敬佩不已,关于在中国化的进程中大体出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
三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3)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三大理论成果相铺相成,密不可分,辩证统一,有力的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这个历史进程具有鲜明的特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乃至推动整个社会主义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穿越历史的迷雾,时而凯歌行进,时而曲折前行,势不可挡地奔走在历史的大道上。
在潮起潮落的历史变幻中,马克思主义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保持了自身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了历史的进程,特别是世界的东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照耀下,一次又一次地冲破重重思想枷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
三大理论成果,科学的解决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三大基本问题,推进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在8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曾经遇到了许多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三大基本问题,这就是“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怎样的党“…….这些问题在不同时期,分别成为制约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首要的基本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既不可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书本里找到这些答案,更不可能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另起炉灶。
怎么办?这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思考,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在毛泽东的思想指导下,我党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党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指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精髓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重大作用 使中国人民站起 使中国人民站起 来了;确立了社 会主义制度。 会主义制度。
思想
实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事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求 是 中国 实事求是 小 社会 实事求是 人
使中国社会 的 道
社会的
四大理论成果的作用
1、三民主义:指导了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的君 三民主义: 主专制制度。 主专制制度。 2、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思想: 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 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 3、邓小平理论:指导了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建 邓小平理论: 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取得了重 大成就。 大成就。 4、三个代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石,是 三个代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基石, 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孙中山、毛泽东、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探索民族发 展之路的模式 • 孙中山:走欧美式的道路 孙中山: • 毛泽东:从走俄国式道路到走自己的路 毛泽东: •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道路 • 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是 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之路, 振兴中华、 振兴中华、振兴民族的道路
三位伟人
孙中山毛Βιβλιοθήκη 东邓小平三大理论 三次巨变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毛泽东思想 新中国建立
邓小平理论 改革开放
“中国崛起” 中国崛起”
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思 民主主义革命 想 道路及社会主 义改造和建设 邓小平理 论 “ 重 什么是社会主 义,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 建设 样的 建设 …… 什么 怎样 中国 和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 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 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作用。 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 概述毛泽东思想 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 毛泽东思想的 中国的深远影响 深远影响。 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 概述邓小平理论 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 邓小平理论的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指导意义。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 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指导意义。 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精髓
• 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 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自主 • 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 • 三个代表: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 三个代表: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俱进
别再说了, 别再说了,我 不想听了
别再说了, 别再说了,我 不想听了
一个世纪以来,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 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第一次是辛 亥革命, 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 制度; 制度;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 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孙中山、 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孙中山、 毛泽东、 毛泽东、邓小平分别是引领这三次历史性 巨变的三位伟人, 巨变的三位伟人,以这三位伟人为核心创 建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民主义、 建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代表了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重 代表了 世纪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重 大思想理论成果 ---中共十五大报告 中共十五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