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薄膜制备

合集下载

ZnO纳米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其AFM形貌表征

ZnO纳米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其AFM形貌表征
式测量 。
射、 电化学沉积[ 等 。其 中电化学沉积法由于具 5 ]
有 成膜质 量高 、 以实现原 子级 掺杂 、 备相 对简 可 设 单 、 需 要超高 真空 的优势 而得 到 了特 别 的关 注 。 不 关 于电化学 沉 积 制 备 Z 0 薄 膜 的 研究 已有 很 多 n 报道 , 是 由于 电化学 沉积 过程 中溶 液 的 p 值 、 但 H 温度 、 浓度 、 积 电 压[ 等 都 会 对 生 成 的 Z O 纳 沉 5 ] n 米粒 子形貌 产生 微 妙 的影 响 , 以本 文利 用 恒 电 所 位 电化 学沉 积法进 行 了 Z O纳 米 薄膜 的制 备 , n 并
第2 3卷
第 3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o. 3 NO 3 12 .
21 0 0年 6月
P YS CA【 H I EXPERI ENT M 0F C0L LEGE
J I 01 uL2 0
文 章 编 号 :0 72 3 (O0 0 —0 10 10 —9 42 1 )30 0 —3
Z O是一种直接带 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 , n 在 信 息领域有 着重 要 的应 用 [。和 目前 广泛 使用 的 】 ]
光 电子 材 料 G N 相 比, n 薄 膜具 有 生 长 温 度 a ZO 低、 激子束缚 能高 (0 V)] 6 me [ 等优点 , 理论上在
1 实

本工 作 中制 备 纳 米 Z O 薄膜 采 用 的基 片是 n
Z O纳米薄膜 的电化学制备及其 A M 形貌表征 n F
以看 出 , 经过 Na 溶 液 超 声 清 洗 后 , 底上 大 OH 基

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流程

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流程

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流程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它在光电领域、柔性电子设备和光伏电池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种制备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流程。

1. 基材准备:首先需要准备适合制备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基材,常用的有玻璃基板和聚合物基板。

基材应具有平整的表面和良好的机械强度。

2. 银纳米线合成:采用化学还原法或电化学法合成银纳米线。

化学还原法通常使用银盐作为前驱体,还原剂将其还原成银纳米线。

电化学法利用电解质中的银离子在电极表面沉积形成银纳米线。

3. 制备浆料:将合成的银纳米线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加入分散剂和粘结剂,制备成银纳米线浆料。

浆料的配方需根据具体应用进行调整,以获得理想的导电性能和透明度。

4. 涂布工艺:将银纳米线浆料通过涂布工艺施加到基材表面。

涂布方法可采用旋涂、喷涂、刮涂等,确保浆料均匀分布在基材上。

5. 烘干处理:将涂布在基材上的银纳米线浆料进行烘干处理。

烘干温度和时间应根据浆料的成分和基材的耐热性来确定,以保证银纳米线的粘结和薄膜的稳定性。

6. 热压处理: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对烘干后的银纳米线薄膜进行热压处理,以提高薄膜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

热压处理可使银纳米线更好地连接,并与基材形成紧密的结合。

7. 表面处理:对于某些特定应用,还可以对银纳米线薄膜进行表面处理。

例如,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薄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的氧化物膜,以提高薄膜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通过以上流程,我们可以获得具有良好导电性和透明度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

这种薄膜可广泛应用于柔性显示器、触摸屏、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科技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前景。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能够进一步提高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工艺和性能,推动其应用的广泛发展。

mof薄膜的制备方法

mof薄膜的制备方法

mof薄膜的制备方法
金属-有机骨架(MOF)薄膜材料是纳米技术领域的一种新材料,其制备方法多种多样。

主要的合成方法包括水热合成法、微波合成法、机械球磨、液相扩散法、喷雾干燥法、电化学沉积法和模板法等。

对于有特殊成型要求的MOFs,例如MOF薄膜,可以在涂层基板上进行逐层沉积、液相外延生长或籽晶生长;对于难以从头合成的MOF,已经开发了各种后合成方法,如后合成改性和溶剂辅助的方法。

此外,为大量合成膜厚度、均匀性、形态、甚至维度均可控的MOF薄膜材料,多种合成方法的不断提出为此提供了可能性。

纳米纤维薄膜的前沿应用新型电子材料在过滤器中的应用

纳米纤维薄膜的前沿应用新型电子材料在过滤器中的应用

纳米纤维薄膜的前沿应用新型电子材料在过滤器中的应用纳米纤维薄膜的前沿应用:新型电子材料在过滤器中的应用一、引言近年来,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推动了许多行业的革新,其中包括电子材料领域。

纳米纤维薄膜作为一种新型电子材料,在过滤器中的应用备受瞩目。

本文将探讨纳米纤维薄膜的前沿应用,重点关注其在过滤器领域的应用。

二、纳米纤维薄膜的制备技术纳米纤维薄膜是由纳米颗粒或纤维构成的二维薄膜结构。

目前,常用的纳米纤维薄膜制备技术包括电纺法、溶胶凝胶法、热喷雾法等。

这些技术能够实现纤维的纳米级别的布置,从而赋予薄膜一系列优异的性能。

三、纳米纤维薄膜在过滤器中的应用1. 空气过滤器纳米纤维薄膜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尺寸选择性,可用于空气过滤器中。

通过调控纤维直径和布置形式,可以实现对不同颗粒物的高效过滤。

此外,纳米纤维薄膜还具有抗菌能力和低阻力特性,能够提供更洁净的空气环境。

2. 液体过滤器纳米纤维薄膜在液体过滤器中的应用也呈现出巨大潜力。

其超高的孔隙度和高比表面积,使得纳米纤维薄膜具有卓越的液体过滤性能。

同时,纳米纤维薄膜的可调控孔径大小和抗污染特性,进一步增强了其在液体过滤器领域的应用前景。

3. 环境污染治理纳米纤维薄膜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将其应用于大气污染物过滤装置、水处理设备等领域,纳米纤维薄膜能够高效去除颗粒污染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并显著改善环境质量。

四、纳米纤维薄膜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1. 柔性光电器件纳米纤维薄膜具有出色的柔性性能和透明度,是制备柔性光电器件的理想材料。

通过将其应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柔性显示器等设备,能够实现器件的可弯曲性和轻量化,拓展了电子器件的应用范围。

2. 传感器由于纳米纤维薄膜具有高比表面积和敏感性,因此在传感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将纳米纤维薄膜应用于气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等设备中,可以实现对环境中目标物质的高灵敏度检测。

3. 能量存储器件纳米纤维薄膜在能量存储器件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纳米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摘要纳米薄膜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使其作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纳米薄膜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对该类材料的制备方法、微结构、电、磁、光特性以及力学性能的最新研究成果。

关键词纳米薄膜;薄膜制备; 微结构;性能21 世纪,由于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国防等工业的快速发展, 对材料性能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元器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要求材料的尺寸越来越小,航空航天、新型军事装备及先进制造技术使材料的性能趋于极端化。

因此, 新材料的研究和创新必然是未来的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发展基础,其中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殊的应用价值, 必将使其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1]。

事实上, 纳米材料并非新奇之物, 早在1000 多年以前, 我国古代利用蜡烛燃烧的烟雾制成碳黑作为墨的原料, 可能就是最早的纳米颗粒材料;我国古代铜镜表面的防锈层, 经验证为一层纳米氧化锡颗粒构成的薄膜,这大概是最早的纳米薄膜材料。

人类有意识的开展纳米材料的研究开始于大约50 年代,西德的Kanzig 观察到了BaTiO3 中的极性微区,尺寸在10~ 100纳米之间。

苏联的G. A. Smolensky假设复合钙钛矿铁电体中的介电弥散是由于存Kanzig微区导致成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60 年代日本的Ryogo Kubo在金属超微粒子理论中发现由于金属粒子的电子能级不连续,在低温下, 即当费米能级附近的平均能级间隔> kT 时, 金属粒子显示出与块状物质不同的热性质[ 4]。

西德的H. Gleiter 对纳米固体的制备、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细致地研究[ 5]。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分析测试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 人类逐渐研制出了纳米碳管, 纳米颗粒,纳米晶体, 纳米薄膜等新材料, 这些纳米材料有一般的晶体和非晶体材料不具备的优良特性, 它的出现使凝聚态物理理论面临新的挑战。

纳米薄膜材料的制备研究进展

纳米薄膜材料的制备研究进展
( )纳米微粒 间有较多 的孔 隙 、无 序原 子或其 他材料 的薄 化学共 沉淀 、溶胶 、凝胶 、微乳液水 热 、非水溶剂合成 和超 2 膜 ,如纳米微粒镶嵌 在另一种 基体材料 中的颗粒膜 就属于此 临界 液相合成制备 包括金属 、合金 、氧化物 、氮化物 、碳化 类。 物 、离子晶体和半 导体等多种 纳米材 料的方法 ,做到 纳米微 12 .按功能分类 粒 的尺寸可控 ;研 制成 了性 能优 良的多种纳米薄膜和块 材。
的 纳 米材 料 附着 力 大 。
2 低能团簇束沉积法 . 2 同 的热性质 。西 德的H G e e对纳米 固体 的制备 、结构和性 l tr i 低能 团簇 束沉积方 法制备 纳米薄膜时 , 将所沉积材料 先 能进行了细致地研究。8 年代末 ,有人利用粒度为 1 l n 激 发成原子状态 ,然后 以A 、H 作 为载气使之形成团簇 ,同 O ~ 5 m的 r e 超微颗粒制造 了纳米级 固体材 料 。随着 技术水平 的不断提高 时采用 电子束使 团簇离 子化 ,利用 质谱仪 进行 分离 ,从而控 和分析测试技术 手段 的不断进 步 ,人类 逐渐研制 出了纳米碳 制 一定质量 、一 定能量 的团簇沉积 而形成薄膜 。在这种条件 管 、纳米颗粒 ,纳米 晶体 ,纳 米薄膜等新 材料 ,这 些纳米材 下 沉积的团簇在 撞击表 面时并不破 碎 ,而是近 乎随机分布 ; 料有一般 的晶体和非晶体材料不具备 的优 良特性。 当团簇的平均尺 寸足够 大 ,其扩展 能力受 到限制 ,沉积薄膜 的纳米结构对 团簇尺寸具有很好 的记忆特性。
1纳米薄膜的分类 .
1 按结构分类 . 1
结 论
纳米薄膜是 指二维 的纳 米固体 , 米薄膜具 有纳米结构 纳 我国 已建立 了多种物理 和化学方 法制备纳米 材料 ,研制 的特殊性 质 ,目前可 以分 为两 类 :() 1 纳米粒子组 成的薄膜 ; 了气 体蒸发 、磁控 溅射等多 台制备纳 米材料 的装置 ;发展了

薄膜制备总结报告

薄膜制备总结报告

薄膜制备总结报告一、引言薄膜制备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学、医疗等领域。

本报告旨在总结薄膜制备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以及其应用。

二、薄膜制备的基本原理薄膜是指厚度在纳米到微米级别之间的材料层,其制备基于材料表面上吸附分子或离子的物理或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溶液法和电化学沉积等。

三、常见的薄膜制备方法1. 物理气相沉积(PVD)物理气相沉积是利用高能量粒子轰击靶材使其释放出原子或分子,并在衬底表面上形成一层薄膜。

该方法包括磁控溅射、电弧离子镀和激光热解等。

2. 化学气相沉积(CVD)化学气相沉积是将一种或多种反应性气体输送到衬底表面上,通过化学反应形成薄膜。

该方法包括低压CVD、大气压CVD和热分解CVD 等。

3. 溶液法溶液法是将溶解了材料的溶液涂覆在衬底表面上,并通过挥发或化学反应形成薄膜。

该方法包括旋涂法、喷雾法和浸渍法等。

4. 电化学沉积电化学沉积是利用电解质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沉积在电极表面形成薄膜。

该方法包括阴极沉积、阳极氧化和电沉积等。

四、应用领域1. 电子领域薄膜制备技术在微电子器件、光伏器件和显示器件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都需要通过薄膜制备技术来实现。

2. 光学领域光学镀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加工技术,可以通过控制不同材料的厚度和折射率来实现对光的反射、透过和吸收。

薄膜制备技术在光学镀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医疗领域生物医学中的诊断和治疗设备需要使用到多种材料,例如生物传感器、人工关节和药物输送系统等。

这些设备中的材料需要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性,薄膜制备技术可以实现对这些材料的精确控制。

五、结论本报告总结了薄膜制备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并介绍了其在电子、光学和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薄膜制备技术将继续得到广泛应用,并为各个领域带来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丽娜,张瑶俊,任意,姜开利,李群庆,范守善申请号:CN200610157992.4
申请日:20061227
公开号:CN101209404A
公开日:
2008070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配制一定浓度的纳米颗粒悬浊液,悬浊液包括有机溶剂和分散在有机溶剂内的纳米颗粒;及将纳米颗粒悬浊液滴入表面张力大、比纳米颗粒比重大、且与纳米颗粒不浸润的液体,在液体表面形成一层纳米颗粒薄膜。

申请人: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清华-富士康纳米科技研究中心310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