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工程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给水排水工程ppt课件

给水排水工程ppt课件
用途
消防给水系统主要用于扑灭火灾,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财 产安全。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分类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可分为集中式热水供应系统和分散式热水供应系 统。
组成
集中式热水供应系统主要由热源、加热器、储水箱、热水管网等组 成;分散式热水供应系统主要由快速热水器或储水式电热水器等组 成。
供水方式
根据用户需求,热水供应系统可采用全日制供应、定时供应或按需供 应等方式。
大型城市排水工程案例
案例名称
01
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工程
案例介绍
02
上海市为了解决城市内涝和水环境污染问题,实施了一项合流
污水治理工程,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
案例分析
03
该工程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实现了雨污分流和污水全处
理,有效改善了城市水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案例
01
案例名称
建筑给水系统
分类
根据水源的不同,建筑给水系统可分为市政给水 系统和自备水源给水系统。
组成
建筑给水系统主要由引入管、水表、给水管道、 配水装置和用水设备等组成。
供水方式
根据建筑高度和用水要求,给水系统可分为直接 给水、增压给水、分区给水和分质给水等方式。
建筑排水系统
分类
建筑排水系统可分为生活排水系统、工业废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 水系统。
雨水排放与利用
雨水排放
雨水排放应遵循城市排水规划,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出,防 止城市内涝。
雨水利用
雨水利用包括雨水收集、储存和回用,可用于绿化灌溉、冲 厕等,有助于节约水资源。
排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规划原则
排水体制
排水系统规划应遵循整体性、协调性 和可持续性原则,确保排水系统的正 常运行。

给水工程完整五ppt课件

给水工程完整五ppt课件
第二节 理想沉淀池的沉淀原理
符合以下三个假定
1.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 即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之间互 不干扰,不再凝聚和破碎, 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不变,因此颗粒沉速始终不变。 2.水流沿着水平方向流动,在过水断面上,各点流速相等。 并且在流动过程中,v始终不变。 3.颗粒沉到池底即认为已被去除。
.
16
.
(16-5) (16-6)
9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2) 牛顿公式
当1000<Re<25000时,呈紊流状态,CD接近于常数0.4代入
(16-4)得牛顿公式:
结论:
◆ 在实际沉淀池中,情况要比理想沉淀池复杂得多, 前面的理想沉淀池假定都会因紊流、风吹、水温温差 和密度差引起的对流以及池内水流死角等影响而产生 偏差。这些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使达到一定沉淀效 率所需的停留时间比理论沉降时间要长。 ◆ 设计沉淀池时,除了对表面负荷有要求外,还对停 留时间,池深,进出水构造、排泥方式等均有要求。
短流产生的原因: • 进水的惯性作用 • 较冷或较重的水产生的异重流 • 出水堰产生的水流抽吸 • 风浪 • 池内存在导流墙和刮泥设施
短流的结果,使沉淀池总的沉淀 效果下降。
.
20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时间t
(d)
.
14
A清、水和区浑交水界交界面下降曲线
H2 H1
深沉 淀 管 深沉 水淀 管 水

给水排水工程课件

给水排水工程课件

水质与水处理技术
探讨水质监测方法和常用的水处理技术。
排水工程
基本概念
定义排水系统并介绍其重要性。
分类
讨论不同类型的排水系统,如雨 水排放系统和污水排放系统。
设计原则
探讨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 最佳实践。
设备介绍
介绍常见的排水设备,如排水泵 和沉淀池。
污水处理技术
讨论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如生 物处理和化学处理。
总结与反思
总结课程内容,并引导学生 进行反思和知识巩固。
展望未来的研究与发展 方向
探讨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潜 在研究方向和创新发展。
给水排水工程PPT课件
本PPT课件将详细介绍给水排水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设计原则、设备介绍 以及水质和水处理技术。
给水工程
基本概念
探讨给水系统的定义和重要 性。
分类
介绍不同类型的给水系统, 如自来水系统和供水井系统。
设计原则
讨论给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原 则和最佳实践。
设备介绍
介绍常见的给水设备,如水泵和水箱。
综合案例分析
1
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实例
介绍
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分享实际项目的设计和施工的成功案例, 重点讨论挑战和解决方案。
提供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的关键要素和
注意事项。
3
实际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

分享实际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并讨论解 决方法和经验教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结与展望
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当前给水排水工程领域 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趋势。

给排水工程详解PPT课件

给排水工程详解PPT课件

02水源与取水构筑物水源种类及特点分析01
02
03
地表水
包括江河、湖泊、水库等 ,水量充沛但易受污染, 需加强水质处理。
地下水
包括井水、泉水等,水质 较好但水量有限,需合理 开发利用。
再生水
指经过处理后的废水,可 用于某些非饮用用途,有 助于节约水资源。
取水构筑物类型选择与设计原则
取水构筑物类型
管道布置与连接
确保排水管道布置合理、连 接紧密,防止漏水、渗水等 问题发生。
排水设备选型
选用性能稳定、排水效率高 的排水设备,如地漏、排水 口等。
污水处理与回用
对于生活污水和废水,应采 取必要的处理措施,达到排 放标准或回用要求,实现水 资源的循环利用。
节能减排理念在建筑给排水中应用
节能设备与技术
水泵
用于提升和输送水,根据流量 、扬程等参数选择合适的水泵
类型和规格。
阀门
用于控制水流的开关和调节流 量,应定期检查阀门启闭是否 灵活、有无漏水现象。
消毒设备
如氯气消毒设备、臭氧消毒设 备等,应根据水质和消毒要求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设备 。
膜处理设备
如超滤膜、反渗透膜等,应定 期清洗和维护,以保证膜的处
04
对不合格工程进行返工或整改,直至达到 验收标准。
07
给排水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保养
运行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回顾
运行管理制度概述
包括设备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 度、维护保养制度等。
制度执行情况分析
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回 顾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改进措施及建议
针对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优 化运行管理流程。

给排水工程施工PPT课件

给排水工程施工PPT课件

移交确认
建设单位对移交资料进行确认,并签署移交 接收单。
06
安全防护措施与环境保护 要求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回顾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职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 体系。
制定安全施工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结合给排水工程施工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施工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如高处作业、 临时用电、动火作业等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得到有效执行。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制定
危险源辨识
01
对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如高处
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中毒窒息等。
风险评估
02
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
应的防范措施。
应对措施制定
03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加强安全防护措
施、配备安全防护用品、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等。
节能减排政策在给排水工程中应用推广
1 2 3
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
在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 ,如采用高效节能水泵、优化管道设计、减少管 网漏损等。
实施水资源节约措施
面。
功能测试
对给排水系统进行功能测试, 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验收结论
根据检查结果和测试数据,给 出验收结论,并填写验收记录
表。
竣工资料整理移交流程
资料收集
收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资料,包括设计 图纸、变更通知、施工记录等。
资料整理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编制资料目 录清单。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全套ppt课件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全套ppt课件

03
特点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具有自动探测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的功能,灭
火效率高、反应速度快,能够有效降低火灾损失。同时,该系统还具有
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
06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识 读
施工图纸组成和内容介绍
施工图纸的组成
封面、目录、设计说明、图例、平面图、系 统图、详图等。
内容介绍
包括工程概况、设计范围、给水排水系统说 明、主要设备材料表、施工安装要求等。
法兰连接、焊接等
水泵、水箱等附属设备选型及安装
水泵选型
根据设计流量和扬程选择 合适的水泵型号和数量, 并考虑备用泵的设置
水箱选型
根据设计水量和水压要求 选择合适的水箱容积和材 质,并考虑水箱的安装位 置和连接方式
其他附属设备
包括阀门、止回阀、减压 阀、水表等,根据设计要 求选择合适的型号和规格 ,并正确安装和使用
常用图例、符号识别方法
常用图例
水嘴、阀门、管道、卫生器具等。
符号识别方法
掌握各种管道、阀门、设备的图形符号和文 字标注,理解其代表的含义和作用。
平面图、系统图识读技巧
要点一
平面图识读技巧
了解平面图的比例和方位,识别管道走向和布局,查看管 道规格和连接方式,注意管道附件和设备的配置情况。
要点二
系统图识读技巧
污水处理方法及设备选型
污水处理方法
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根据污水水质、水量和处理要 求选择。
污水处理设备选型
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二沉池等,根据处理工艺 和规模选择适当的设备类型和规格。同时要考虑设备的性能 、效率、能耗、维护等因素。
04
热水供应系统设计
热水供应系统组成与分类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全套课件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全套课件

要点二
组成
中水系统一般由原水收集系统、处理系统和中水供水系统 三部分组成。原水收集系统负责收集各类废水,处理系统 则对废水进行处理,达到中水水质指标,中水供水系统则 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冲洗厕所、绿化灌溉等。
中水处理工艺流程
01
02
03
04
预处理
去除大颗粒杂质和悬浮 物,调节水质水量。
主处理
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化 学处理等方法,去除有 机物、氨氮、重金属等, 达到中水水质指标。
给水方式
直接给水、单设水箱给水、设贮水池、水泵给水
管网布置
树状网、环状网
给水管材及附件
管材
铸铁管、钢管、塑料管、复合管等
附件
阀门、水表、管道连接件、伸缩器等
02
建筑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分类
建筑排水系统按照污水和废水的关系,可分为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类。分流制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管道内排除的系统,合流制则是各种污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道内排 除的系统。
发报警装置,通知消防部门及时处理。
04
建筑热水供应系统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将加热器集中设置,通过热水管网向各用水点供 水。
半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结合集中和分散系统的特点,在集中加热中心设 置储水箱和加热设备,再向各用水点供水。
ABCD
分散热水供应系统
将加热器分散设置在各用水点附近,单独为用户 提供热水。
深度处理
进一步去除有机物、色 度、浊度等,提高中水 水质。
消毒
采用氯、臭氧等消毒剂, 杀灭细菌和病毒,保证 供水安全。
中水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
防渗漏措施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全套课件ppt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全套课件ppt

二、气压给水设备
调节和贮存水量并保持所需的压力。
§1-8 建筑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
一、按卫生器具同时作用系数确定设计秒流量
qq n0*q
1、管网中某管段的输配量为:(L/S) n0:室内某段及其以后管段的某一种卫生器具数; q:该种器具的额定流量(L/S) 修正系数: A:不同类型卫生器具同时作用百分数b1; B:同类型卫生器具同时作用百分数b2; C:考虑卫生器具配水龙头出流特性影响的流量降低百分 数Cg。则上式为:
目录
第一章 建筑给水系统 第二章 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第三章 建筑排水系统 第四章 建筑中水
第一章 建筑给水系统
§1-1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1-2 建筑内部的给水方式 §1-3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 §1-4 管材、附件和水表 §1-5 建筑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 §1-6 建筑给水设备——水泵、贮水池及吸水井 §1-7 建筑给水设备——水箱和气压给水设备 §1-8 建筑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 §1-9 建筑给水系统水力计算
H2:最不利配水点。Kpa H3:水表水头损失。Kpa H0:资用水头,即引入管连接室外管网的最小压 力——不得小于100 Kpa。 Z1:水泵吸水几何高度。(贮水池最低水位标高) Z2:最不利标高。Kpa
3、水泵类型选择
1)优先选择离心式水泵; 2)根据建筑内用水量的大小和变化情况及水 压,选择水泵台数、型号; 3)水泵变速运行。
式:Zx;高位水箱最低水位的标高;m Zb:最不利配水点或消火栓的标高;m Hc:最不利配水点或消火栓的流出水头;KPa Hs:水箱出口至最不利配水点或消火栓的管道总 水头损失。Kpa
(四)水箱容积计算
1、单设水箱的容积
Vs Q1*t1
式::由水箱供水的最大连续平均小时用水 量;m3/h t1:由水箱供水的最大连续出水小时数;h Vs;水箱的调节容积。m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源卫生防护: 取水构筑物的防护范围应根据水文地质
条件、取水构筑物形式和附近地区的卫生状 况进行确定;
在单井或井群影响半径范围内,不得使 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有持久性 毒性或剧毒的农药,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 水坑、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并不得从 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如取水层在水井影 响半径内不露出地面或取水层与地面水没有 互相补充关系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较小 的防护范围。
广义概念:包括海洋、地下水、冰川、湖泊、 河川径流、土壤水、大气水在内的各种水体
狭义概念:广义范围内逐年可以得到恢复更新 的淡水
工程概念:少量用于冷却的海水和狭义范围内 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被人们使用的水
中国水资源和水环境(一)
全球水资源情况:
全球广义水资源总量约为140亿亿m3;其中除去海水、冰川、 深层高矿化地下水外,可开发利用的且逐年更新的淡水(即狭义的 水资源),其总量为47万亿 m3,仅占水资源总量的0.03%,而在 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为人们取用的水量则更少。在未来50年里, 全世界至少有1/4人口将会面临水资源短缺。
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 1 亿吨污水未经处 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 全国 1/3 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 的水体不适于灌溉, 90% 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 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 准,40% 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 60%~70% 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过渡
黄、淮海大平原,山西、陕西、东 北大部、四川西北部、西藏东部
半干旱 200~400 干旱 <200
10~50 <10
少水
东北西部、内蒙古、甘肃、宁夏、 新疆西部和北部、西藏北部
缺水 内蒙古、宁夏、甘肃的沙漠.柴达
(干涸) 木盆地.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
• 水资源概述 • 取水工程任务 • 给水水源
给水水源
• 给水水源分类; • 地下水源的特点; • 地表水源的特点; • 给水水源的合理选择及合理利用; • 给水水源保护;
给水水源分类:
给水水源
地表水
地下水
江湖水海 潜自 泉
河泊库

水水水水 水水 水
地下水源与地表水源特点比较
水源类型 水质
径流量 矿化度 卫生防护 取水条件及构筑物 处理工艺 适用条件 水源地
我国水资源情况:
总量2.8×1012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总量为 2200m3,为全球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居110位;预计到2030 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将降到 1760m3,接近国际上被认为用水紧张国 家的人均水资源1700m3的标准。
全国666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4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 市114个,日缺水1600万m3。
我国径流地带区划及降水、径流分区
降水 分区
多雨
年降水深 (mm)
年径流深 (mm)
径流分区
大概范围
海南、广东、福建、台湾大部、湖
>1600 >900 丰水 南山地、广西南部、云南西南部、
西藏东南部,浙江
湿润 800~1600 200~900
多水
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长江中 下游地区
半湿润 400~800 50~200
地下水源
地表水源
水质澄清,水温稳定 浊度较高,水温变化 幅度大
径流量较小
径流量较大
较高
较低
卫生条件较好
卫生防护难度大
简单,便于管理
复杂,难于管理
简单
复杂
用水量较小
用水量较大
可靠近用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通常远离用户
防止水源水质污染措施: ①合理规划城市居住区和工业区,应尽
量将容易造成污染的工厂布置在城市及水 源地的下游;
②加强水源水质监督管理,制定污水排 放标准并切实贯彻实施;
③勘察新水源时,应从防止污染角度, 提出卫生防护条件与防护措施;
④注意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咸水入侵、与 水质不良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等问题;
⑤进行水体污染调查研究,建立水体污 染监测网。
地表水源卫生防护: 1 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
取水工程 Water Intake Engineering
5.1 取水工程概论
• 水资源概述 • 取水工程任务 • 给水水源
96.53 %
各种水体所占比例
0.94%
2.53%
海洋水 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淡水
1.74%
0.76%
0.03%
冰川 地下淡水 其他淡水
永冻土底冰 湖泊淡水 土壤水 大气水 沼泽水 河水 生物水
尽管全国每年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3 亿立方米,但仍 以每年处理能力缺口 21 亿立方米的速度在不断增大。到了 2050年,城市市政系统年纳污水为1385亿立方米,2100年 将达到2435亿立方米这相当于长宽高都是61813.8米的正方 体,若平铺为高1CM的长方体,底面将覆盖将近2537个中 国。
取水工程任务
• 从合适的水源取水,并送到水厂或用户
– 给水水源研究的内容:天然水体存在形式、 运动变化规律,水源的勘察、规划、调节治 理以及卫生防护;
– 取水构筑物研究内容:从各种水源取水的方 法、取水构筑物的构造形式、设计计算、施 工方法以及运行管理;
• 水资源概述 • 取水工程任务 • 给水水源
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围 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示牌;
2 河流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内,不得排 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饮用水水源的水库和湖泊,应根据 情况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水域或整个水域及其沿岸列入防护范 围;受潮汐影响的河流取水点的防护范围,由水厂会同卫生 防疫站、环境卫生监测站研究确定。
5.2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地下水源概述和取水构筑物分类
卵石层、砂层和石灰岩层等组织松散, 具有众多相互连通的孔隙,透水性能较好, 水能在其中流动的岩层叫透水层,透水层 又叫含水层。
粘土和花岗岩等结构紧密,透水性极 差甚至不透水的岩层叫不透水层,不透水 层也称隔水层。
拥有量前10位的国家如图:
各大洲水资源顺序:南美洲>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 >大洋洲。
我国缺水的三种原因:
资源性缺水——由于气候和地理位 置等自然原因所导致;
污染性缺水——水资源丰富但污染 严重而不能利用;
管理性缺水——由于不合理开发利 用和水的浪费所造成。
中国水资源和水环境(二)
中国水资源和水环境(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