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策略及进展

合集下载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策略研究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策略研究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策略研究脑卒中,这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其策略的选择和实施至关重要。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首先,康复治疗师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功能、认知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

这一评估是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

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物理治疗是常见且重要的一部分。

物理治疗师通过各种运动疗法,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例如,对于肢体偏瘫的患者,治疗师会设计一系列针对性的训练动作,从简单的肌肉收缩练习,到逐渐增加难度的站立、行走训练。

这些训练不仅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还能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作业治疗则侧重于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进食、洗漱等。

通过模拟实际生活场景,让患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理能力。

比如,为了帮助患者恢复穿衣能力,治疗师会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穿衣顺序和技巧,选择合适的衣物款式,逐渐从需要辅助到能够独立完成。

言语治疗对于出现语言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来说必不可少。

言语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帮助患者改善语言表达、理解和吞咽功能。

对于失语症患者,治疗师会通过图片、文字等工具,进行语言刺激和训练;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则会进行吞咽功能的评估和训练,包括调整饮食质地、进行吞咽肌肉的锻炼等。

除了上述的专业治疗,康复工程也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为患者配备合适的辅助器具,如拐杖、轮椅、假肢等,能够提高患者的行动能力和生活便利性。

同时,康复工程技术还包括对居住环境的改造,如安装扶手、调整家具布局等,以创造一个更安全、更适合患者生活的环境。

心理治疗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也不容忽视。

脑卒中后的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康复效果。

脑卒中偏瘫上下肢康复训练PPT课件

脑卒中偏瘫上下肢康复训练PPT课件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肢的康复训练
上肢的康复训练
人体的上肢以灵活协调和技能 性运动为主
偏瘫后不容易获得代偿 恢复比下肢差 目的:促进运动、恢复功能
一、双手上举训练
患者双手叉握、患侧拇指在上、掌心 相对
取仰卧位或坐位,健手带动患手上举 过头
作用: 恢复肩胛带、肩、肘、手各关节
的解剖关系 缓解肩痛及上肢水肿
患肢的体位摆放功能位 避免肩关节的拉伤 患手手指分开、手心向上 尽量使用患侧上肢、患手完成可行的动作
十七、利手交换
尽可能用患手完成力所能及的动作,恢 复患手的最大功能,不要废弃患手
因患手功能恢复困难,如患手是利手( 如右利者右手瘫痪)应将手的功能进行 交换,如可训练左手进餐、写字等。
瘫痪下肢 的康复训练
十、手的抓握与松开训练
前提:患手指已能活动且出现分离运动后,才能练习 手的抓握及控制能力
过早训练此动作可加重手指的集团屈曲,应特别注意 抓握的器具应选择直径较大的杯子、球开始,再慢慢
过度到铅笔、火柴棍等 练习抓握的同时,注意练习抓握后的松开训练 治疗者从患手中拉出握住的刷子可刺激屈曲、伸展
十一、滚筒训练
目的: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诱发促进 上肢的运动功能
患者取坐位,桌上置一训练用滚筒 患者双手叉握,有健侧带动患侧向前
方滚动滚筒,促进上肢的伸展运动
十二、木钉盘训练
目的:改善关节活动度和手眼协调性,提高运动 和控制能力和运动水平
从粗木钉开始,逐渐过度到细木钉 患者取坐位,双手叉握,由健手协助患手抓起木
另一手控制膝部 嘱患者主动屈曲并缓慢伸展膝关节 刚开始时患者自己难以完成,治疗者可给一
定力量的协助 下肢屈伸的范围、角度从大到小

偏瘫患者康复方法

偏瘫患者康复方法

偏瘫患者康复方法
偏瘫是指一侧身体的肌肉无力或瘫痪,主要是由中风、脑出血等脑血管病引起的。

康复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物理康复:物理治疗帮助恢复患肢和肌肉控制。

这可以包括进行被动和主动运动训练,通过瑜伽、推拿、腔道疗法等手段来加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2. 言语和语言康复:偏瘫患者可能遇到言语和语言障碍,因此语音治疗专家可以使用语音治疗和语言训练技术,帮助恢复患者的言语能力。

3. 康复护理:提供合理的护理,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并提供适当的康复训练和活动,有助于患者恢复到最佳状态。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减轻偏瘫引起的疼痛、肌肉痉挛等症状,并改善神经功能恢复。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痉挛剂、肌肉放松剂等。

5.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偏瘫病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来减轻脑部损伤或压迫神经的情况。

6. 心理康复:由于偏瘫可能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心理咨询和康复帮助可以帮助患者应对情绪问题、焦虑和抑郁等。

除了上述方法,患者和家人还需要有耐心和恒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定期进行康复评估和调整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法和强度,将有助于偏瘫康复。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及进展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及进展

Ⅴ阶段:以分离运动为主,痉挛明显减弱
Ⅵ阶段:共同运动及痉挛消失,协调动作大致正常
平衡功能评定
主要使用Berg平衡量表评估, 有条件的机构可采用平衡功能 测量仪进行量化评估
1
平衡功能 评定
3
王科计
2
主要通过检测患者坐位平衡 反应、跪位平衡反应和迈步 反应来评估患者各个姿态下 的平衡能力
为康复训练方案提供参考
该卧姿极易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 射的影响, 诱发异常的反射活动 易强化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痉挛 模式的形成
明显增加骶尾部、足跟和外踝等处 发生压疮的危险性
常见康复误区

使患者的 ADL 能力急剧下降, 难以恢复
日常生活 完全由他 人照料

导致依赖心理日益严重,主观上放弃了训练的能动性 和必要性
;改善患者运动、认知、言语等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重返社会
治疗原则-早期开始
1
神志清醒、生命体 征稳定、症状无进 展、无明显发热
2
昏迷或ICU患者:可 开展肢体被动活动和 物理因子干
治疗原则-综合治疗
除药物治疗外,主要采取物理治疗、作业 治疗、中医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 康复护理、康复生物工程
宜暂停康复治疗。具体指标见表1
康复理论
脑卒中康复理论依据:
结构上
病灶周围水肿消退,血肿吸 收;闭塞血管自发再通,侧 枝循环开放
01
功能上
脑的可塑性,适应性,大脑 皮层功能替代
02
适应症与禁忌症
脑卒中后患者康复适应症与禁忌症
➢ 适应症:病情稳定,存在运动、平衡、日常活动、言语、 吞咽等脑卒中后遗症症状患者 ➢ 禁忌症:生命体征不稳定,如发热(T>38℃)、血压波 动大、症状持续进展,骨折未愈合,应延迟或暂停康复治

脑卒中后康复的最新研究成果

脑卒中后康复的最新研究成果

脑卒中后康复的最新研究成果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导致世界各地许多人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脑卒中后康复是恢复患者身体和认知功能的重要过程。

近年来,针对脑卒中后康复的研究不断推进,涌现出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后康复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运动康复、认知康复和药物治疗等方面的进展。

一、运动康复运动康复对于脑卒中后恢复功能至关重要。

最近的研究表明,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功能。

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康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新的策略和方法。

1. 策略性步态训练步态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近期的研究发现,策略性步态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步行模式。

该训练方法通过提供实时反馈和目标导向性训练,帮助患者调整步态方式,增强步行平衡。

2. 健身活动的益处除了传统的康复锻炼,研究人员还探索了不同类型的健身活动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益处。

有研究发现,水上运动、瑜伽和太极等综合性的身体活动对于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还能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交交往。

因此,将这些活动纳入康复计划是值得考虑的。

二、认知康复脑卒中往往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最新的研究在认知康复领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

1. 认知锻炼认知锻炼是一种通过刺激大脑以促进认知功能恢复的方法。

研究显示,认知锻炼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

这种锻炼可以包括智力游戏、数学题目、跟读文本等不同形式。

2. 脑机接口技术脑机接口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技术,在认知康复中显示出巨大潜力。

该技术通过将大脑信号与外部设备连接,使脑卒中患者能够通过思维进行交流。

目前的研究表明,在通过脑机接口进行认知康复训练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三、药物治疗在脑卒中后康复研究中,药物治疗也占据重要地位。

最近的研究成果显示,某些药物可以在康复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计划

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计划

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计划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计划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计划篇一: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计划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其预后有着不同程度的偏瘫、智能减退、眩晕、失语等症状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脑卒中患者要尽早采取脑卒中的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在减轻脑卒中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现制定如下康复训练计划:1.脑卒中患者卧床期间,定时翻身,进行关节活动训练,健侧肢体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卧床期间在床上完成进食、穿衣等日常生活运动训练。

2.循序渐进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

训练内容包括坐位耐力持久、起立、站立平衡、步行、慢跑、日常生活作业,逐步加大强度,为重新恢复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康复组进行6-7周训练,训练强度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具体如下:(1)由康复医生指导患者家属按摩腿部肌肉,做床上肢体伸展运动,一日2~3次,每次10分钟。

(2)利用主被动康复机及骑马训练器进行患侧下肢肌力训练,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

(3)利用平衡板与肋木或平行杠配合使用,用于训练患者的平衡功能,时间视患者的忍耐力而定。

(4)利用复式墙拉力器或肩关节回旋训练器或滑轮吊环训练器进行患侧上肢肌力训练,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

(5)利用阶梯完成上下楼梯训练,或进行户外行走,每日2次,每次40分钟左右。

脑卒中康复训练时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宜过度疲劳。

同时还可做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脑梗塞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

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

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现状与展望

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现状与展望

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现状与展望一、本文概述脑卒中,亦被称为中风,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其后果严重,可能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多种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旨在通过各种康复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现状,包括康复护理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效果评估等方面,同时探讨当前康复护理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可能的改进策略和建议,以期能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理解,推动康复护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也期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激发更多的研究者和从业者关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问题,共同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事业贡献力量。

二、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现状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康复护理一直是医疗领域关注的焦点。

目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主要涵盖了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心理疗法等多个方面。

在物理疗法方面,主要通过运动训练、按摩、针灸等手段,帮助患者改善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作业疗法则侧重于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进食、洗漱、穿衣等。

语言疗法主要针对脑卒中后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通过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心理疗法则着重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

然而,当前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现状仍存在一定的挑战。

康复护理的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地区或医院可能缺乏专业的康复护理人员和设备。

康复护理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人员可能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实践经验,导致护理效果不佳。

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护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也影响康复效果。

一些患者可能因为对康复护理缺乏了解或信心,而未能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研究新进展摘要:脑卒中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其发病群体主要为老年人,随现阶段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致使此类疾病的发生概率出现显著上升,此类疾病有着较高的致死率以及致残率,患者即使及时开展治疗后,还可能发生偏瘫、失语等相关后遗症,对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予以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中医护理可以改善其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的生活能力,保证患者的预后状况。

关键词:中医护理;脑卒中;偏瘫;康复脑卒中临床中又将其称之为脑血管意外,中医将其称为脑中风,作为脑出血等系列的脑血管疾病总称,有着发病急骤的特点,可能致使患者出现偏瘫、失语等局部神经功能相关的异常症状,对其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与此同时会为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负担[1]。

中医认为脑卒中并发偏瘫患者在开展康复治疗过程中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加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可促进其机体功能改善,提高患者日常的生活质量。

一、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和患者开展有效交流,掌握其具体心理变化状况,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告知其不良心理情绪对病情产生的影响,明白心理状态调整的意义,以此指导患者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使其保证有较好的身心状态来面对治疗开展。

与此同时,可利用放松疗法、音乐疗法来缓解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对于容易暴躁或容易发怒的患者,通过呼吸减压法来帮助其调整呼吸,使其保持较稳定的心理状态,确保临床开展中患者有较高的依从性,以此来提高治疗开展有效性[2]。

二、穴位按摩、针灸依据患者具体的机体症状来选择相应的穴位,并对其开展按摩,一般来讲,对于头部以及面部出现偏瘫者,可选择上关穴以及太阳穴等穴位;若伴随上肢活动受到限制的患者,可选择肩井穴以及手足三里穴、肩贞穴等穴位,对于下肢出现活动受限者,可进行飞扬穴、殷门穴、委中穴选择,确定好穴位后,利用推、揉、按、拿等诸多方式对穴位开展按摩操作,具体按摩程度力度需以患者的耐受力为最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定内容 运 动 功 能 Brunnstrom 分期 Fugl-meyer 入院评定 I -I -I 4-4 中期评定 III-II-IV 分析 共同运动模式 治疗 1.促进分离运 动; 18-23 上下肢功能进步,2.手功能训练 3.主动运动为 手功能较差 主的肌力训练 肩、肘肌群3级,屈指肌群 肌力不足,但可 1级,左下肢各关键肌3级 达3级 左肱二头肌1+级 控制肌张力 蜡疗、牵伸
一、入院康复评定
4.活动能力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 20分,仅能控制二便 5.参与能力 6.并发症评估: 左肩关节脱位:三横指
二、诊断
1.疾病诊断:
(1)脑出血
定位:右侧基底节
定性:脑血管病变(出血性)
(2)高血压病(III级,很高危)
2.功能诊断——偏瘫
(1)左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软瘫):肌力0级,肌张力下降,平衡障碍 (2)左侧肢体深浅感觉减弱
一、概述
1. 概述
脑卒中(stroke),即脑血管意外(CVA),是指起病迅速, 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 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唐强,张安仁.临床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流行病学
中国卒中发病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 中国与俄罗斯和蒙古是全世界第一方阵
• 中期康复评定: 评估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及仍存在的功能障碍,调整康复方案
• 出院前康复评定: 评估功能障碍改善情况、ADL和社会参与能力,提供社区或家庭康 复指导。
社区康复指导
社区康复:巩固已取得的康复效果,进一步提高运动功能、交流功能 和日常生活能力。
病例资料
闫**,男,32岁,体重:120Kg,身高:175cm,公司管理人员。 患者于2014-04-28晚8点左右突发头痛伴左侧肢体乏力,随后不能自主活 动,无明显意识障碍,声音低微、言语含糊,急送往我院,当时血压 186/112mmHg,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收入神经外科,于4-29
我们的眼睛不能只盯着“病”,更重要的应当是“人”,是生活能够“独立”的人,是 具有较高“生活质量”的人。这才是真正“健康的人”。 因此, 康复后果(outcome)必须从“活动”和“参与”水平评定。
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原则
早期康复
超早期康复
规范化康复
康复质控
临床性康复
卒中单元 多学科联合
预防性康复
预防vs治疗
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患者左侧肢体软瘫,肌张力降低。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年,未正规监测治疗。
一、入院康复评定
1.危险因素评价:男性,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病 2.身体结构评价: (1)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高血压、无深静脉血栓 (2)神经电生理评定:SEP(N20、P22、P40)、BAEP
一、入院康复评定
—调整方案 再次评定
—调整方案 出院前评定
社区康复
康复评定内容
一般情况评定 生命体征,饮食、睡眠等 脑卒中危险因素的 高血压、 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房颤等生活危险因子则 评价 包括饮食习惯、吸烟、习惯性久坐及生活环境等
身体结构受损评价 如MRI/CT、脑电图、神经电生理等
身体功能评价 意识:GCS 认知:MMSE、MoCA、失用症、失认症、躯体构图障碍 等心理情绪:SDS、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运动功能:Brunnstrom、Fugl-Meyer、MMT、Ashworth、ROM、 Berg等 感觉功能: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评定; 构音言语评定:Frenchay评定、汉语失语症评定量表等、 吞咽:洼田饮水实验; 心肺、膀胱和直肠功能评定等; ADL、IADL、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 肩痛、肩-手综合征、肌围度、压疮等
2.活动和参与能力:MBI 80 3.肩关节脱位:1指半,无肩痛
出院前评定、康复指导
评定内容 入院评定 中期评定 III-II-IV 18-23 出院前评定 IV-IV-V 38-30 分析 分离运动 康复指导 加强分离运 动,促进正 常模式 主动运动为 主的肌力训 练 蜡疗、持续 牵伸 SET、平衡 训练 毛刷刺激肢 体及躯干、 足底踩网球 刺激本体觉 Brunnstrom I-I-I 分期 Fugl-meyer 4-4 肌力 运 动 肌张力 功 能 平衡功能 0
小结
评定内容 入院评定 分析 治疗
运动功 Brunnstrom分 I-I-I 能 期
Fugl-meyer 肌力 身体功能 肌张力 平衡功能 感觉功 浅感觉 能 两点辨别觉 位置觉减弱 活动能力 参与能力 并发症 改良Barthel 肩关节脱位 4-4 0 降低 坐位平衡I级,站位不能 左侧肢体及左面部减弱, 以痛温觉为甚; 减弱 减弱 20 3指
New Guideline for Stroke Rehabilitation AHA/ASA
康复治疗
康复训练
功能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 物理治疗:神经促通技术、肢体功能训练、体位转移训 练、日常动作训练、步行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 协调训练、功能性电刺激、功率自行车等; 作业治疗:手功能训练、作业治疗、转移训练、日常生 活活动能力训练等 浅感觉训练、深感觉训练、复合感觉训练 构音训练、言语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训练 盆底肌训练等
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策略及研究进展
疾病概述
目 录
康复策略
康复进展
背景
患者:闫某,32岁
体重120Kg,身高175cm,管理人员。
病史:患者于3小时前突发头痛,随后左侧肢体不能自主活动,
急送往我院,头颅CT: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收入神经外科,
急诊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予对症支持治疗。
目前情况:生命体征平稳,左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口角歪斜。 怎么办?
环境因素
个人因素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Disability and Health,ICF
康复理念——ICF
身体 活动 参与
• 身体结构:系统/器官 • 身体功能:生理心理功能:认知、运动、感 觉、吞咽、言语等 • 个体执行一项任务和行动:学习能力、生活 自理能力、交流能力 • 生活受限一个整体活动水平的功能障碍 • 投入到一种生活情景中 • 家庭生活、人际交往、教育和工作、社会生 活
2.活动和参与能力:MBI 50 3.肩关节脱位:2横指,无肩痛
阶段性评估(治疗28天后) 二、功能诊断——偏瘫
(1)运动功能障碍——共同运动模式:各关键肌力降低,上肢屈肌 痉挛,下肢伸肌痉挛 (2)左侧肢体深浅感觉减弱
(3)左肩关节脱位(2横指),无肩痛
(4)活动和参与能力障碍
阶段性评估(治疗28天后) 三、调整康复方案:
主动性康复
主动性训练>被动性训练
强化康复 全面康复
时间依赖性 剂量依赖性
综合性康复
综合考虑功能障碍 综合训练方法
身体水平 活动能力水平 参与能力水平
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策略
脑卒中
床旁康复 辅查:常规检查检验、危险因素筛查、神经电生理、颈及四肢血管彩超等
初期评定
启动二级预
防,防治并 发症 制定康复目 标,完善康
肌力
肌张力 身体 功能 感 觉 功 能
0
降低
平衡功能
浅感觉 两点辨别觉
坐位I级, 站位不能
坐位平衡III级,站位平衡 平衡功能障碍 II级,Berg 15分
偏身感觉障碍
SET加强核心 肌群肌力
Rood刺激、中 低频等治疗
减弱,以痛 好转 温觉为甚; 减弱 好转
位置觉减弱
减弱
好转
小结(治疗28天后)
1.运动功能障碍——异常运动模式: 肌力下降:主动运动为主的肌力训练、功率自行车、 肌张力异常:蜡疗、持续牵伸 手功能障碍: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 2.感觉障碍——Rood刺激、中低频、梅花针叩刺等治疗; 3.并发症: 肩关节脱位——佩戴肩带;肩周肌群主动肌力训练 预防深静脉血栓——气压
小结(治疗28天后)
感觉障碍的康复 言语和交流障碍的康复 吞咽障碍的康复 排尿障碍及排便障碍的康复 活动和参与 ADL、IAD防 • 预防脉血栓 • 大小便失禁
New Guideline for Stroke Rehabilitation AHA/ASA
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康复评定
3.身体功能评价: (1)认知功能:MMSE 30分,无认知障碍 (2)运动功能: Brunnstrom分期:I-I-I Fugl-meyer:上肢4分,下肢4分(仅存在腱反射) 肌力:左侧肢体各关键肌0级。 肌张力:左侧肢体各关键肌肌张力降低 平衡功能:坐位Ⅰ级,不能站立 (3)感觉功能:左侧面部、肢体浅感觉减退,以痛温觉为甚;两 点辨别觉、位置觉减弱
Feigin VL,et ncet,2014 Jan 18;383(9913):245-254
3、特点
01
高发病率
高死亡率
02
高致残率
03
04
高复发率
05
高经济负担
06
年轻化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2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
4、卒中危险因素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2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
评定内容 活动能力 参与能力 改良Barthel
入院评定 20 不能参与社会 活动
中期评定 50 可参与家庭交 流、教育及学 习活动 2指
分析
治疗 ADL训练
并发症
肩关节脱位
3指
肩周肌群 佩戴肩带;肩 无力 周肌群主动肌 力训练
出院前评定、家庭康复指导(治疗3月后)
评定结果:
1.身体功能评价:
(1)认知功能:MMSE 30分,无认知障碍 (2)运动功能——分离运动 Brunnstrom分期:IV-IV-V; Fugl-meyer:上肢30,下肢38 肌力:左上肢、左手各关键肌肌力3+级,左下肢4级 肌张力:左屈指肌群1级 平衡功能:Berg 46分 步态分析:划圈步态,左下肢支撑相短,患髋外旋,骨盆后撤上提,踝背屈不充分 (3)感觉功能:深浅感觉均好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