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口僻)的中医诊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晃中医院针灸科面瘫(口僻)的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稿)

面神经炎是指面神经管内段的非化脓性炎症。本病原因尚不明了,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后的一种变态反应性损害,或因寒冷刺激导致面神经营养性血管收缩、缺血,而后毛细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压迫面神经所致。人群患病率约40/10万,多见于青壮年。我们从中医角度认为,本病由于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或风热,邪入脉络,或风痰阻络所致。依据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医诊断定为“口僻”(“面瘫”)。

一.临床诊断与分期

(一)临床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

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证候诊断方面分为四型:

1)风寒袭络证

2)风热袭络证

3)风痰阻络证

4)气虚血瘀证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内科手册》:

1)急性起病,病前可有着凉“感冒”史。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症状与体征:如患侧闭眼无力,额纹消失;口角歪向健侧,患侧鼻唇沟变浅,流涎,鼓腮无力,吹口哨时漏气,食物

残渣滞留于颊部等。

3)可能出现下列伴随症状:舌前2/3味觉丧失,唾液分泌减少,乳突部疼痛,听觉过敏,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

以上诊断要点中,根据急起的周围性面神经损害的症状与体征,如闭

眼无力、口角向健侧歪斜等,排除其他周围性面瘫的可能,一般即可

确诊本病。

注意与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枢性面瘫、吉兰-巴雷综合征、桥小脑角肿

瘤、腮腺病变等相鉴别。

可据情况选作以下检查:

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头部CT;面肌电图,(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

基本治法为祛风通络,疏调经筋,至中后期据情况加用补益气血、濡养经筋之法。

主穴:

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牵正、地仓、承浆、合谷、太冲。

配穴:

风寒袭络证加风池;风热袭络证加曲池;风痰袭络证加丰隆;气虚血瘀证加足三里;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鼻唇沟浅加迎香;乳突部疼痛加翳风;舌麻、味觉减退加廉泉;目合困难加鱼腰、申脉(或昆仑);流泪多者加睛明。

操作:

述要点如次1. 攒竹、阳白均向鱼腰部透刺。2.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太冲用泻法;合谷在急性期用泻法,后两期用平补平泻法;足三里用补法;丰隆用泻法。3.急性期以谷谷、太冲等远部取穴配合健侧颊车,患侧面部头三天可不刺,三天后行浅刺。

(二)推拿治疗

适应于恢复期、联动期和痉挛期。

常用推拿手法:大鱼际揉法、指揉法、扫散法、掌根揉法、点按法、擦法,含偏锋一指禅法。

(三)其他外治方法:

1、灸法:适用于风寒袭络型。

2、梅花针法:用梅花针叩刺阳白、颧髎、地仓、颊车,以局部潮红为度,

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恢复期;

3、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点刺阳白、颧髎、地仓、颊车,拔罐,每周2

次,适用于恢复期、联动期和痉挛期。

4、电针法:选太阳、阳白、地仓、颊车,接通电针仪,通电10-20分

钟,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见跳动而能耐受为度。如通电后,见牙齿

咬嚼者,为针刺过深,刺中咬肌所致,应调整针刺的深度。适用于恢

复期。

5、穴位注射;可选用维生素B1、B12或复方当归注射液,适用于恢复

期、联动期和痉挛期。

6、穴位贴敷:个别效果不佳者加用马钱子锉成粉末贴穴治疗。

(四)中药辨证治疗:

1.风寒袭络型

治法: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方药:小续命汤合牵正散加减。

2、风热袭络型

治法:祛风清热,活血通络。

方法:银翘散合牵正散。

3、风痰阻络型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方药:牵正散加味。

4、气虚血瘀型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痉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大抵面肌麻痹或痉挛加全蝎、僵蚕、地龙、鸡血藤等;通络选加橘络、丝瓜络、鸡血藤等;因病毒感染引起者可试加板蓝根、大青叶、荆芥等;

因寒冷刺激所致者可加麻黄、肉桂等。

三、西药治疗:

1.激素:适用于急性期,可选强的松口服或地塞米松静滴,在7-10天内

逐渐减量。

2.神经营养药:主要为B族维生素。

3.改善微循环:地巴唑。

4.抗病毒:外耳道有疱疹者使用阿昔洛韦。

四、难点分析

1.急性期是否针刺,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如《实用内科手册》主张

“病程在2周内,一般不宜行针灸治疗,以免加重面神经炎性反应,造成严重的后遗症。”《针灸学》规教材则主张“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

我科经过研究、实践,主张急性期以谷谷、太冲等远部取穴配合健侧颊车,患侧面部头三天可不刺,三天后行经筋浅刺,一周后可转入正常深度。这样既避免加重局部刺激之嫌,又避免了急性期无所作为、任其发展之弊。

2.部分患者迁延难愈,成顽固性面瘫。其中有的系亨特综合征,疱疹病毒对面神经损害较大,恢复为难;有的与自身体质有关,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由于神经变性,不易恢复;有的素体亏虚,免疫力低下等;有的系调护不当或延误时机。对顽固性面瘫,一者着眼整体,特别注重气虚与血瘀;二者加强局部针刺治疗,如嘴角下垂,以推上平刺法行地仓透颧髎;

额纹平坦者阳白透鱼腰等;三者加强瘫痪侧面肌的单个随意运动训练,辅以适当的自我按摩;四者强调针药结合,辨证加用中药。

五.疗效评价

1.治愈标准:眼睑闭合良好,其他面肌功能也基本恢复。

2.好转标准:临床症状改善,遗留不同程度的面肌功能障碍。

本方案以中医诊疗手段为主,参照西医诊断,但对于病程超过1年,面神经功能肯定不能恢复者,可考虑上级医院行面神经减压术或面神经—副神经吻合术、面神经-膈神经吻合术。

(执笔冯向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