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林渔复合经营模式研究 精品
浅谈我国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及研究进展

浅谈我国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及研究进展作者:姚姜铭黄毅翠冷冰蒙奕奕来源:《绿色科技》2014年第05期作者简介:姚姜铭(1986—),男,山西右玉人,广西大学林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S7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9944(2014)05 0104 031引言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世界各国均面临“资源缺乏、环境恶化”的问题,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出现弃林从牧、减林种田等现象。
全球森林每年约消失1600~2000万hm2,其中亚洲、非洲、南美洲的损失最为严重[1]。
导致农林争地的矛盾日益激化,林业资源消耗量逐年加大,水土流失、气候失调的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高效率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和重点研究的问题。
农林复合经营可以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其综合生产途径已经引起世界各地的普遍重视,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农林业生产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1农林复合经营的概念农林复合经营概念广泛,各家理解不一。
现在为多数人接受的是国际农林复合经营研究委员会(ICRAF)给出的定义:“农林复合经营是在同一土地经营单元上,将在生态和经济上存在相互联系的多年生木本植物与栽培作物或动物精心结合在一起,通过空间或时序的安排以多种方式配置的一种土地利用制度(系统)”[2]。
1.2农林复合经营的特点农林复合经营具有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具体如下[2]:复合性,该系统打破了传统部门之间和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协作和学科之间的渗透,以树木或林木的参与为必要前提,把林业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材或家畜、家禽、渔业等结合起来;集约性,农林复合经营有多重组成成分,在空间配置和时序安排上需精心配置,因此在管理上需细致和更高的技术;系统性,农林复合经营有其整体的结构和功能,经营目标不仅要注意各个组成成分,更要重视系统的整体效益,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地联系起来;灵活性。
一个农林间作的区域,大面积的农田防护林、小到庭院经营,都可以作为农林复合经营的一个单元来管理。
林下经济可行性研究报告

林下经济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林下经济是一种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多种产业的复合式经营模式。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绿色、健康产品的需求增加,林下经济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本报告将对林下经济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研究,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一)林下种植林下种植主要包括中药材、食用菌、蔬菜等。
在一些地区,林药间作模式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在树林下种植天麻、灵芝等名贵中药材。
(二)林下养殖林下养殖常见的有养鸡、养鸭、养猪等。
林下养殖的畜禽可以自由觅食,减少饲料成本,同时其肉质更加鲜美,市场竞争力强。
(三)林下采集加工如采集野生菌类、竹笋、野菜等,并进行加工销售,增加产品附加值。
(四)森林景观利用通过开发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等,吸引游客,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三、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林地面积广阔,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一地多用。
(二)改善生态环境林下种植、养殖等活动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增收渠道,有助于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市场需求大消费者对绿色、有机、健康的农产品和生态旅游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为林下经济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面临的挑战(一)技术难题林下种植、养殖等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农民普遍缺乏相关技术,容易导致产量和质量不稳定。
(二)资金投入不足发展林下经济前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如种苗采购、基础设施建设等,部分农民资金有限,融资渠道不畅。
(三)市场风险市场需求波动较大,价格不稳定,产品销售渠道不够畅通,容易造成产品积压。
(四)政策支持不够完善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五、可行性分析(一)技术可行性通过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可以逐步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解决技术难题。
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研究

Ke r s:t e o g e e v r a e ;a r f rs r a a e n ;p t e n su y y wo d hr e g r e r s r oi r a g o o e t y m n g me t a t r t d s
三 峡 库 区生 态 环 境 及 区 域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问 题 是广 大 科 技 工 作 者 的热 门课 题 。 因三 峡 库 区 山
维普资讯
2 0 . 0 22湖来自北林业
科
技
5
三 峡 库 区农 林 复 合 经 营 模 式 研 究
邓 中 美
( 北 省 秭 归县 林 业 技 术 推 广 站 宜 昌 湖 430 ) 4 6 0
摘 要 :通过 对秭 归县境 内长 江 一、 、 二 三级 支 流 的 气候 、 拔 、 地 条 件 等 因子 的研 究 , 立 海 立 建 了二元 、 元 、 三 多元农 林 复合 经 营模 式类 别 , 此 基 础 上 组 建 了 10种 能适 应 不 同环 境 的农 林 在 0 复合 经 营模 式 类型 , 三 峡库 区具 有 典 型 的代 表 性和 广 泛 的实 用 性。 在 关键 词 :三 峡 库 区 ; 林 复合 经 营 ; 式研 究 农 模
St dy o an g m e tPa t r fAg o o e t y u nM a e n te o r f r s r n i h n t e Thr e Go g s Re e v i e e r e s r o rAr a
De g Zh n me n o g i
的战略部署 , 以林计 发 [0 0 1 1 文发 出《 20 ]1 号 关于 开展 2 0 0 o年 长 江上 游 、 河 上 中 游 地 区 退 耕 还 林 黄 ( 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 草) 。这给合理利用三峡库
油茶林下套种山稻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探索

42FORESTRY AND ECOLOGY科技长廊 >文/欧小阳农林复合经营是指在同一土地经营单元上,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将林农牧副渔等多种产业相结合,实行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组合、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的高效生产体系。
为了提高林业生产效率,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很有必要。
以油茶种植为例,虽然前景乐观,但是一般需要5年后才有收益回报。
对普通种植户来说,油茶种植前期人力和资金投入较大,而经济收入回本较慢,这一现实状况难免会制约油茶产业发展。
油茶幼林通过发展合理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不仅能获得套种作物收入,还能通过“以耕代抚”改善油茶生长环境,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
本文以油茶林下套种山稻为例,对油茶林下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进行探索。
山稻属于旱作生态型作物,它和水稻有很大区别,它的整个生长周期不像水稻一样需要丰沛的水层。
山稻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一般的油茶林下都可以种植,不是特别肥沃的土壤也可以生长。
山稻米口感较好,属糯稻,米质符合优质米一级标准。
种植过程中一般不需要额外使用化肥和打农药,往往可以用无公害有机食品的标准来进行生产。
油茶林下套种山稻一般会选择海拔800米以下、坡度25°以下的低丘缓坡地,要求油茶林株行距为2.5米X3米以上,并配有作业道、水池等完善的基础设施。
具备上述这些条件的新造油茶基地均可用于套种山稻。
选种。
选择抗旱性强、耐瘠薄、能适应酸性土壤的山稻种。
如百灵谷5号。
播种。
每年5月初至6月初,对林地进行全垦深翻,做到林间无杂草灌木。
结合全面整地进行挖穴施基肥,每667平方米地需用有机肥1000公斤,复合肥10公斤。
整地施肥后要及时播种。
挖穴不宜过深,穴深度3~5厘米即可。
播种穴离油茶四周60厘米以上,株行距40厘米X45厘米,穴内肥料与种子尽量保持分离,每公顷用种量为30~37.5公斤。
抚育管理。
山稻播种后约10天萌芽,秧苗出土后25~30天要及时松土除草。
此时系梅雨季节,是杂草蓬勃生长的时候。
提升林分经济效益的模式

提升林分经济效益的模式
提升林分经济效益的模式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模式:
1. 林农复合经营模式:该模式是在林下空间种植农作物、药材、食用菌等经济作物,以提高林地的综合效益。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2. 林下养殖模式:该模式是在林下空间养殖家禽、家畜等动物,以利用林下的杂草和昆虫等天然饲料,减少饲料成本。
同时,家禽、家畜的排泄物还可以作为林地的有机肥料,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3. 森林旅游模式:该模式是利用森林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开展旅游活动,如森林徒步、野营、观鸟等。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增加旅游业的收入,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4. 林产品加工模式:该模式是对林木、林副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如制作家具、造纸、生产药材等。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提高林木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总之,提升林分经济效益的模式需要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来选择,同时还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海洋养殖业与农渔复合模式

海洋养殖业与农渔复合模式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陆地资源的逐渐匮乏,海洋养殖业成为了人类获取食物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
海洋养殖业不仅可以有效地满足人类对海产品的需求,还可以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然而,传统的海洋养殖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
因此,研究和推广农渔复合模式成为了当前海洋养殖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海洋养殖业的现状与问题海洋养殖业是指在海洋中人工养殖海洋生物的一种生产活动。
目前,海洋养殖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养殖品种也日益丰富,包括鱼类、贝类、藻类等。
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海洋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废物等,如果处理不当,将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其次,过度养殖、单一品种的养殖模式等,容易导致海洋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再次,传统的海洋养殖业也面临着劳动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等问题。
农渔复合模式的内涵与优势农渔复合模式是指在海洋养殖业中,将养殖业与农业、渔业等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利用海洋资源的生产方式。
这种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首先,农渔复合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通过引入农业生产的元素,如种植藻类、植物等,可以有效地吸收养殖过程中的废物和营养盐,降低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其次,农渔复合模式可以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地设计和规划养殖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养殖品种的共存,提高养殖空间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
再次,农渔复合模式还可以促进海洋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效益。
海洋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了实现海洋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养殖模式、技术研发、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
首先,需要推广和应用农渔复合模式,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如改良养殖品种、优化养殖环境等。
再次,需要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养殖业者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如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
林下经济经营模式分析

林下经济经营模式分析林下经济,又称森林经济或无人地经济,是指针对森林、草地等自然生态环境而形成的一种经济模式。
在林下经济中,农民和其它森林资源利用者会通过种植、采集、养殖等方式获得森林资源,用于生活、销售或制作出口商品。
林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些地方的重要经济产业,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了这一产业当中。
本文将对林下经济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产业的未来发展。
一、林下经济的定义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等自然生态环境中,通过合理的种植、采集、养殖等商品生产方式,利用森林资源创造财富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经济活动。
这种经济准则是遵循从资源环境到经济社会效益的循环发展的思路。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林下经济可以理解为“产业多元化、生态环保、资源可持续性”的模式。
二、林下经济的特点1. 经济多元化林下经济是一种多元化的经济产业,在林下经济当中,农民可以利用森林资源从事多种经济活动,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来避免风险和增加收益。
农民可以同时进行一定量的养殖、种植、采集等活动,从而使得经济尽量地丰富多样化。
2. 生态环保林下经济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敏感和脆弱,因此无论从经济还是从生态角度考虑,都需要保护森林资源。
在林下经济生产过程意义上,应该遵循绿色生产理念,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尽量减少生态破坏,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 资源可持续性林下经济的生产过程必须遵循资源可持续性的原则,这是其发展的基础。
如果使用过度破坏森林资源,那么林下经济就会无法维持下去,甚至可能会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
因此,在林下经济的经营模式中,应该坚持保护和充分利用的原则,以便满足当地农民和其他利益相关人的需求。
三、林下经济的商业模式林下经济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私人公司经营在私人公司经营模式中,企业会在森林资源中投资,并以经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
企业通过收购和租赁的方式,获取森林资源的使用权,进而开展林下经济生产活动。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探析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探析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环境中进行的一种经济活动,主要是指利用林下资源进行农业、养殖、采集等生产活动的方式。
在林下经济中,人们会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和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经营模式。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包括农林复合经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林下采集等。
农林复合经营是一种将农业和林业有机结合的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中,人们在林下地区同时进行农作物种植和林木养殖。
通过农林复合经营,人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农林复合经营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林下种植是指在森林底层进行的一种农作物种植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森林资源丰富、阳光充足的地区。
人们通过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在森林树木的遮荫下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利用光照资源,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林下种植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林下养殖是指在森林底下进行的一种畜禽养殖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森林资源丰富、草料充足的地区。
人们通过在林下地区建立合适的养殖场所,利用森林中的草料和果实,进行畜禽的饲养。
林下养殖可以有效利用森林资源,减少草料和饲料的需求,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林下养殖还可以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
林下采集是指在森林中采集林木、草药、蘑菇等林下资源的模式。
林下采集一般分为有计划的采集和无计划的采集。
有计划的采集是指针对特定的林下资源进行合理的采集,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无计划的采集则是指在森林中随意采集林下资源,容易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林下采集除了可以增加个体或家庭的收入外,还可以保护和传承传统知识,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是农林复合经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林下采集。
这些模式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下有所变化,但都能够有效利用林下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和促进森林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渔复合经营模式研究
一、模式设计与调查1模式设计试验利用现有鱼池,经过工程改造,进行3
种不同类型的林渔结合试验,每种试验面积6.7hm2。
1.1网状鱼池林渔复合经营现有鱼池地势较低,通过开挖三沟,即围沟、
十字沟和条沟,改造成网格状鱼池。
围沟宽6.0m,深0m;十字沟宽4.0m,深1.5m;条沟宽4.0
m,深1.0m。
用挖条沟的土作垄,垄面宽1.0m,高1.0m。
垄上栽植池杉4700株,株行距0m×5.0m。
形成网格70个,每个网格0.04hm2,围沟、十字沟水面1.20h
m2,共4.00hm2。
1.2块状鱼池林渔复合经营现有鱼池地势较高,将鱼池改造成块状鱼池,
共4块,每口水面1.0hm2,深0m。
用挖鱼池的土抬田造林,栽植柑橘800株,株行距0m×4.0m;栽植
沙梨木800株,株行距0m×4.0m。
1.3条状鱼池林渔复合经营现有鱼池地势较低,通过开挖两沟,即围沟、
条沟,改造成条状鱼池。
围沟面宽6.0m,深0m;条沟面宽4.0m,深1.0m。
用挖两沟的土作垄,垄面宽0m。
造林采用宽行窄株型,栽植池杉4400株,株行距0m×6.0m。
形成条状鱼池38个,每个面积0.09hm2,围沟水面0.58hm2,
共4.00hm2。
2调查方法为了准确掌握各种林渔复合经营类型的产鱼量和林木生长状况,
本研究在2004~2009年的6年试验期间,自2005年开始连续调查5
年。
①对各类型林渔复合经营的鱼类及经济林的调查采用实测的方法进行调查。
每年年底对各种类型所产的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
鲫鱼Carassiusauratus、其它鱼类和柑橘、沙梨木果实的产量
进行实际称重,并按当年的销售价格进行产值估算,鱼类的捕捞第1~4年为网
捕,第5年为干塘;②对池杉林木采用固定标准地的方法进行调查,进行每木检
尺并记录,并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标准》对池杉林木进行资产评估。
在调查的基础上,分别类型进行利润分析,采用动态分析的方法对各种类型
经济指标进行评价,从而探索最佳开发模式。
二、试验结果及分析1产量产值为了探索多种经营模式,在经营措施上,对
第二种类型的鱼池实行精养,对第一、第三两种类型实行粗养,分年度分类别统
计鱼类产量和林果产量,并测算出当年产值。
同时,对林木设立固定标准地测算当年平均胸径、平均高由于池杉较小,头
2年没有调查平均胸径。
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类型的产量、产值和林木生长量均逐年增加,各种类型的
产量产值见表1,2,3。
2利润核算林渔复合经营模式,作为一项多层次、多学科、多领域有机结合
的生态经济系统工程,其带来的是生态、社会、经济等多种复合效益。
在试验中,本文力求在多种效益的最佳结合上开展研究。
在利润测算时,主要是考虑其直接经济效益。
为了确定和了解三种类型的经营盈利情况,探索出投资小、盈利多、效益大
的经营模式,对项目发生的各种实际成本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测算出各种类型的
利润情况见表1,2,3。
在计算时均含建设期1年即2004年。
3经济评价为了更好地评价各类型经济效果,本文采用动态分析的方法对试
验的投资回收期和净现值指数进行评估[3]。
1投资回收期由于各年收益不相等,所以按累计净现值的方法来计算不同类
型的动态投资回收期。
折现率按10%计算。
各种类型的现金流量和净现值见表4,5,6。
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三种经营方式的累计净现值均在第6年出现正值,固投
资回收期在6年以内在计算投资回收期时均包含了建设期1年。
网状鱼池类型投资回收期=6-1.793/931=5.4年;块状鱼池
类型投资回收期=6-8.155/10.537=5.2年;条状鱼池类型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