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振华司令员的传奇一生(55上校)

合集下载

传奇中将吴克华:五任司令员,堪称“解放军之最”

传奇中将吴克华:五任司令员,堪称“解放军之最”

传奇中将吴克华:五任司令员,堪称“解放军之最”作者:叶青松来源:《新传奇》2018年第32期新中国成立后,吴克华曾任解放军炮兵司令、铁道兵司令、成都军区司令、乌鲁木齐军区司令等。

1980年1月,吴克华调任广州军区任司令。

临赴任前,叶剑英不无幽默地对他说:“老吴,你五任司令员,堪称解放军之最呀!”在解放军历史上,吴克华是任大区司令员职务最多的一个,堪称传奇。

“塔山名将”誓与阵地共存亡吴克华,出生于江西弋阳,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战时已是八路军的支队司令员、旅长、师长,胶东军区副司令,被列为四野名将。

在战争年代,最令吴克华难忘也最为著名的便是那场惊天动地的塔山阻击战。

1948年夏,东北炮声隆隆,辽沈战役拉开序幕。

攻打锦州是战役的重中之重,而拿下锦州必须守住塔山。

东野任命吴克华为塔山阻击战司令员,莫文骅为政委。

10月9日,吴克华、莫文骅带领四纵指挥员在塔山向战士们宣誓:“我们司令员,政委的阵地位置,就在同志们身边,与部队同生死共患难,誓与大家一起同进退。

”10月10日凌晨3点,敌趁我阵地尚不巩固之机,出动4个师的兵力向我塔山阵地发起全面进攻,拉开了塔山阻击战的序幕。

这场扬名天下的阻击战整整打了6天6夜。

我四纵英勇顽强,以1个纵队3个师的兵力成功地阻击了4倍于己的敌12个师的猛烈进攻,并且解放军阵地寸土未失,岿然不动。

作为锦州战役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塔山阻击战,是解放军战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为残酷的阵地坚守防御战。

吴克华因此被誉为“塔山名将”。

率“仁义之师”进驻北平,接手防务率军进驻北平,接手防务,也是吴克华将军军旅生涯中的辉煌记忆。

辽沈战役结束后,毛泽东指示东北野战军,调锦州附近的部队火速入关。

林彪、罗荣桓立即命令刚从塔山阵地上撤下来的四纵,向关内疾速开进。

1948年11月17日,已改号为四野四十一军的四纵在军长吴克华和政委莫文骅率领下开向关内,并于同年12月24日到达指定位置——北平西北郊。

血路辉煌——第十九兵团传奇

血路辉煌——第十九兵团传奇

2017第03期│《党史博采》 41 19兵团是华北战场上由一批红军种子、一群抗日精英、一代晋察冀子弟组成的铁血雄师。它浓缩了晋察冀之精华,作为战略机动集团,直属中央军委指挥,驰骋华北、西北战场,履行战略机动使命,创造了所向披靡、威震八方的战争佳话。

杨罗耿兵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的前身是华北军区第2兵团,更早则是晋察冀军区野战军。该野战军是在1947年5月奉中央军委命令重新组建的,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兼任第一政委,杨成武任第二政委,耿飚任参谋长,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下辖第2、3、4纵队及炮兵旅,归晋察冀军区建制。早在1945年11月时,晋察冀军区就曾以所辖的9个纵队组建成两个野战军。当年12

月,第1、第2野战军番号撤销,各纵归军区直辖。1946年3月,晋察冀军区开始精简裁员,9个纵队整编为4个纵队,并在1946年6月第二次成立了晋察冀野战军,但在当年12月再次撤销。1947年5月重建的算是第三次了。1947年11月,中央军委批复晋察冀军区扩编方案,新建了第6纵队,归晋察冀野战军序列。1948年5月,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合编为华北军区,晋察冀野战军改称华北军区第2兵团,仍辖第2、3、4、6纵队。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2兵团2纵队(欠第4旅)、6纵队拨归新组建的华北军区第3兵团。8月,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5师调给华北军区,改称2兵团独立1旅。9月冀察热辽军区又为2兵团编成了一个独立第2旅。当月27日,中央军委批复华北军区,以2纵第4旅和独立1、2旅为基础,组建华北军区第8纵队,归第2兵团建制。1948年12月,华北军区命令,将2兵团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第3、4、8纵队依次改称第63、64、65军。 1949年1月

军史钩沉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42 《党史博采》│ 2017第03期15日正式启用新番号,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北平和平解放后,国民党军第9兵团部编入我19兵团部,16军军部编入我65军军部,13军89师、92军142师、16军94师依次改编为解放军独立第46师、57师、31师,分别调入19兵团的3个军建制。经过1个多月的整顿改编,军官调出,士兵分散编入各师,番号随之撤销。此时,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副司令员葛晏春(投诚的国民党军9兵团副司令官)、参谋长耿飚、政治部主任潘自力、后勤部部长董永清,全兵团8万余人。63军军长郑维山、政委王宗槐,下辖第187、188、189师。64军军长曾思

开国少将魏巍简介

开国少将魏巍简介

开国少将魏巍简介魏巍,中国共产党开国功勋将领之一,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和全军政治部主任,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和军事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同时,他还是一位著名作家,以自己的文学才华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魏巍,1919年9月14日出生于辽宁省义县(今辽宁省义县市)。

早年从军参加革命,先后担任军事干部、政治干部等职务,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平型关战役、独立自强战役、山海关战役等多次战争,表现出色,先后荣获独立自强战役一级红星勋章、抗美援朝战争功勋荣誉章等荣誉称号。

魏巍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展示出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政治觉悟,被誉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革命家、杰出的军事统帅、红旗兵团的精神领袖”。

1955年,魏巍被派往苏联军事学院学习,1976年,他调任总政治部副主任,1979年晋升为解放军将军军衔,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少将军衔。

魏巍不仅是优秀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著名作家。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文学上获得了广泛认可,更成为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重要代表和标志,其中以《动乱》、《山塞》、《夜莺》、《檀香刑》等作品尤为著名。

他的文学作品通过抒发人民的疾苦、反映现实的生活场景,深入描绘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和人民情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他的文学作品除了在国内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外,也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评价。

1995年,魏巍的《红岩》被瑞典、芬兰、挪威等国翻译出版成为文学界的热点,成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

魏巍是一位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文艺工作者。

在文学创作和军事战斗中,他始终关注民生和士兵的生活和健康。

他在文学作品中反映人民的生活疾苦,唤起人民的革命信念,为民族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在军事事业中,他关注官兵的生活困难和健康问题,提倡公正对待官兵,积极探索军队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魏巍是一位具有强烈革命气质和温暖人文情感的多面英才。

他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和军事战斗,将革命理念和人道主义精神融为一体,成为中国文化和军事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践行者。

“万岁军”38军传奇(讲义稿)

“万岁军”38军传奇(讲义稿)

“万岁军”38军传奇(讲义稿)“万岁军”38军传奇(讲义稿)首先,请大家听一首军歌。

播放《钢铁部队进行曲》:钢铁的部队钢铁的英雄,钢铁的意志钢铁的心。

秀水河子歼灭战,队伍打成钢。

嘿!大小几百仗,仗仗有名堂,三下江南,打得敌人胆破心又慌。

四战四平街,威名全国扬,四战四平街,威名全国扬!我们越打越硬越战越强,跟着英明的毛主席,嘿!勇猛地向前进!阶级的部队阶级的英雄,阶级的意志阶级的心。

劳动人民上战场,复仇显本领。

嘿!人人逞英雄,个个是模范。

英雄模范,成千成万杀敌立大功。

打过山海关,解放全中国,打过山海关,解放全中国。

我们越打越硬越战越强,跟着英明的共产党。

嘿!勇猛的向前进。

(原始版为:钢铁的队伍,钢铁的意志,钢铁的战士,钢铁的心。

马蹄歪子歼灭战,队伍打成钢呦,嘿,大小几百仗,仗仗有名堂,三下江南,打得敌人胆破心又慌。

四战四平街,威名全国扬,四战四平街,威名全国扬。

我们越打越勇,越战越硬。

跟着英明的林司令,嘿,勇猛地向前进)大家可能听出了这首军歌是38军军歌。

从这首歌里,大家可能也听出了38军的大概历史。

那么,38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这支部队又是怎样成为我国第一王牌军的呢?我们还是从1945年8月说起吧。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我党及时作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抉择,派出了十万干部和部队抢占东北。

在进军东北的大军中,有一支较早到达东北的部队,这支部队由山东军区组建,叫“东北挺进纵队”,因其由时任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滨海支队支队长的万毅率领,所以,这支部队又叫“万毅纵队”。

“万毅纵队”是被毛泽东连发三道金牌调去东北的。

第一道金牌发于1945年8月11日,全文是:东北军万毅所部,由山东、河北现地,向辽宁进发。

第二道金牌发于8月20日,内容为:中央决定从山东调两个团(万毅支队在内),冀鲁豫调一个团,冀中调一个团,共四个团,归万毅率领开赴东三省。

刘振华简历 刘振华简介

刘振华简历 刘振华简介

刘振华简历刘振华简介姓名:刘振华性别:男出生年月:1921年籍贯:山东泰安人刘振华将军,山东泰安人。

1921年出生,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八路军鲁中军区三分区九团政委,人民自卫军直属支队政委兼宽甸卫戍司令部司令员,辽宁军区独立第三师副政委,东北野战军三纵七师政治部主任、师长,军政委,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旅大警备区第一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沈阳军区政委、北京军区政委。

刘振华简历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

1949年12月,席卷中国大陆的解放战争已到尾声。

曾经不可一世的国民党军队,除在四川和广西偏远大山中尚有小部与解放大军顽抗以外,大陆其余地方基本上战火已息。

丧失了大陆的蒋介石此时只能凭借海洋天险,企图据守台湾、海南为主的岛屿,与解放军再作最后的对抗。

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仅比台湾岛小350多平方公里。

海南岛北与雷州半岛相望,海峡宽不过十几二十海里。

全岛四面环海,地理形势险要。

人们欢庆新中国的诞生已经两个月了,琼州海峡上空还是乌云滚滚,海南岛仍处于黎明前的黑暗。

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际,国事繁忙、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对解放海南岛非常关注。

1949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赴莫斯科与斯大林进行中苏会谈的第三天,就渡海作战的部署问题复电中南军区,并作了详细的指示。

21950年2月1日和2日两天,十五兵团在广州召开了海南岛战役作战会议。

渡海作战的具体决策与组织指挥者,是叶剑英和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

这个会议决定了海南作战的基本方针:“首先采取以夜间分批小部队偷渡,加强琼纵军事力量,改变岛上敌我形势,再配合我大军强行登陆”。

决定登陆工具以改装机帆船为主。

决定由两个军各准备一个加强团实施偷渡,取得经验,以利再战。

带领四十军加强团首批偷渡琼州海峡的重任,落到当时还非常年轻的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肩上。

广西凭祥市南山烈士陵园

广西凭祥市南山烈士陵园

广西凭祥市南山烈士陵园广西凭祥市南山烈士陵园========================烈士名录以有关部门资料为依据,收集并补充相关资料后重新整理编辑,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还请多多指正以完善烈士资料,各省市区划变动未能一一做出相应更新,本资料仅供参考不做它用,如有出入以相关部门资料为准,如有转载敬请注明。

========================烈士陵园位置:广西凭祥市凭祥镇南山村二山街观音山凭祥市民政局联系电话:0771--8521008 烈士所属单位:53251部队、53253部队、53455部队、53463部队、53464部队、53465部队、53466部队、53562部队、53563部队、53569部队、53570部队、53571部队、53572部队、53573部队、53555部队、53556部队、54070部队、54233部队、54256部队、54314部队、邕宁县支前民兵营、武鸣县支前民兵营、马山县支前民兵营、横县支前民兵营等单位。

烈士数量:651名。

其中对越作战牺牲约650名,一级战斗英雄3名,王木舟、郑宏余、何锡祥;二级战斗英雄2名,郑志安、郭永金;民兵战斗英雄1名,陆天桂。

籍贯不明1名、四川籍1名、北京籍1名、山西籍1名、黑龙江籍1名、辽宁籍2名、江苏籍7名、河北籍8名、浙江籍8名、海南籍11名、安徽籍13名、福建籍23名、山东籍30名、贵州籍33名、江西籍38名、河南籍58名、湖北籍63名、湖南籍93名、广西籍94名、广东籍165名。

南山烈士陵园简介:南山烈士陵园始建于1979年3月,1990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上柳烈士公墓部分烈士墓以及、上石烈士公墓部分烈士墓迁移至南山烈士陵园重新安葬。

南山烈士陵园内安葬的主要是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牺牲的部队、支前民兵烈士以及部分各个时期牺牲的烈士陵园里安葬有战斗英雄6名01:王木舟烈士广东省普宁县池尾镇高埕村老乡屯人,生于1954年,1973年入伍,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53570/53514部队2营6连2排排长。

开国将军杨志华简介

开国将军杨志华简介

开国将军杨志华简介杨志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开国将军,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较为出色的将领之一,曾经荣膺一等功英雄模范等荣誉称号。

杨志华将军为人正直,性格豪迈,战功卓著,深得士兵和战友们的尊敬。

下面将详细介绍他的经历和业绩。

一、早年生涯杨志华将军于1899年出生在黄冈市麻城镇的一个农民家庭。

在他年轻时,家庭并不富裕,但是杨志华将军很早就开始了自己的奋斗之路。

他曾经在麻城参加过学生运动,还曾经在动员学生中成为组织者,并且带着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这些经历,培养了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军事生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杨志华将军是名副其实的开国元勋之一。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的时候,他就加入了部队,在长征途中,他在毛泽东的亲自关照下,担任了一个团的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过师、军、集团军的政治委员和副军长等职务,参加了平津战役和西柏坡会议等重要历史事件。

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从此以后,他继续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十分活跃,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担任了军区司令。

他还亲自指挥了第一次台湾海战。

1965年,杨志华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中国共产党参谋总长,曾多次率代表团出国访问,受到国际舞台上的广泛赞誉。

三、荣誉和贡献杨志华将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拥有非常高的威望,他的荣誉和贡献不仅体现在他的职务和军衔上,还体现在他的人格和言行中。

他荣膺一等功和英雄模范等荣誉称号。

他的历史地位和战功卓著,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开国将军。

总之,杨志华将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贡献。

他的思想和成就都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杨志华将军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和事迹仍然激励着闻讯而来的人们,成为了伟大的历史遗产之一。

志愿军的五任司令员

志愿军的五任司令员

志愿军的五任司令员志愿军的五任湘籍司令员[/b]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是让中国人民乃至整个亚洲人民在西方国家面前赢得尊严的一场战争,湖南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除了参战人数最多,5位湘籍高级将领还先后担任或代理过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历任司令员,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卓著功勋。

一、彭德怀:临危受命肩大任(1950年10月至1954年9月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干涉,朝鲜人民军防线一溃千里,战火很快向北燃烧到了鸭绿江边。

美军司令麦克阿瑟甚至计划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打到鸭绿江,并狂妄地宣称:“鸭绿江并不是把中朝两国截然分开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10月1日,朝鲜首相金日成也发来求援电,请求中国政府予以援助。

经过反复讨论,中共中央决定出兵援朝,但派谁来挂帅出征却让中央领导层一时难以决断。

毛泽东最初的考虑让粟裕去,但这位在在解放战争时期叱咤风云的战将此时重病在身,正在青岛休养,无力承担指挥职责。

而熟悉东北情况的四野主帅林彪则强调怕光、怕风、怕水、怕声音等病情为托辞,声称需要疗养。

经过深思熟虑,毛泽东最后想到了敢于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横刀立马的彭德怀。

所以,当10月2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到援朝志愿军的司令员人选时,毛泽东这样说:“出兵援朝已是万分火急。

既然林彪说他有病不能去,我的意见还是彭老总最合适了。

”于是,常委会作出了彭德怀出任志愿军司令员的重要决定,并派专人专机赴西安接他赴北京。

10月4日上午,毫不知情的彭德怀以为是一次常规的工作汇报,急急忙忙地带着有关西北地区三年经济恢复建设的各种报告、计划和图表乘专机赶到怀仁堂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

当他走进会议室时,毛泽东和政治局委员们都站起来和他握手,毛泽东还意味深长地说:“老彭,辛苦了,你来得正好!美帝国主义军队已越过三八线了,现在政治局正在讨论我国准备出兵援朝的有关问题,大家正在发表意见,请你也准备谈谈你的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振华司令员的传奇一生(55上校)魏振华(1909—1984) 河北束鹿人。

1 931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支队二营营长,山东鲁中军区第十一团参谋长,鲁中二军分区二团团长,山东军区警备第二旅四团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沈阳公安总队副总队长、辽宁省兵役局副局长、安东军分区司令员、鞍山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我的身边有一位活生生的革命前辈,他的传奇人生是一幅幅活画面,就像《激情燃烧的岁月》,深深地吸引和感召着我。

他就是我父亲最知近的首长之一--魏振华司令员。

这是我的魏伯伯穿军装的照片,摄于1958年。

鞍山市的老台町,是一处环境优雅的有着多栋日本式小楼的高干集中居住地,这里在文革前多住着本市高级干部。

1961年7月,从外地调来一位老红军—魏振华司令员就住在这里,他是鞍山军分区第一任司令员,也是鞍山资格最老的老红军了。

他是一名经历特殊的红军战士魏振华是河北人,却在1931年12月14日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这在中共党史上几乎是极其特别和罕见的,因为红军闹革命主要在鄂、豫、皖、川、陕、赣、湘、粤等南方。

著名的“宁都起义”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魏振华1910年农历11月13日生于河北张家口涿鹿县的一个叫西二堡村的贫困农户家庭。

1929年,他19岁投身到冯玉祥的西北军,在进步爱国军董振堂旅长的麾下当了炮兵。

革命军人董振堂将军是河北省邢台新河县人,到过新河县的人一定知道“振堂路”,就是以这位革命军人名字命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事业因为有了他而迅速壮大了。

1930年10月,蒋介石打败了冯玉祥,收编了这支部队,给了中国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73旅番号。

1931年这支部队被调到江西剿共。

这一年日本在东北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魏振华和自己的长官一样,也开始越来越反感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思想日益倾向于朱毛的革命。

1931年12月14日,他和自己的部队长官董振堂、赵博生、季振同一起共1.7万官兵,在王稼祥、刘伯坚、左权等联络指导下,投身革命.后来的李达上将就是他们起义军中的一员。

(看过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敌营十八年》就知道了这是最早的国民党军队起义),就是他们,打响了著名的宁都起义的第一枪。

起义后,中央红军得到空前的壮大,他们组建了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五军团(而此时的红一、三军团,加起来也只有2万多人)。

抗日战争时期,魏振华先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支队二营营长;山东鲁中军区第十一团参谋长;鲁中二军分区二团团长;山东军区警备区第二旅四团团长。

他战争中得怪病却起死回生抗战开始的1937年,他所在的部队129师769团在娘子关打阻击,敌人的一颗子弹打穿了他的军帽,在头上留下了10毫米长2毫米深的沟痕;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的炮弹皮还留在他左手掌里......但魏振华却说这都是小伤轻伤....解放战争中,他所在的部队属40军118师,解放了锦州后,部队就南下了。

红军时期的南方征战和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使得魏振华的身体得了一种怪病,1948年后,他没有随大部队南下,而是“因病”留在锦州和沈阳,先后任沈阳公安总队副总队长和辽宁省兵役局副局长。

我的母亲当时也是军人,是解放军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分校的学员,并在40军所在的锦州陆军205医院工作。

据我的母亲讲,当时军队医院的外科医生都是日本人掌刀,他们都是战俘或日本的反战人士。

一个日本外科医生觉得实在没有方法治疗后,决定冒险给他打开腹腔看个究竟!谁能想到这个日本医生竟然在一周内在其腹腔手术两次,将第一次开刀后发现的成百上千的寄生虫和卵,在第二次手术时才全部取出来并将腹内冲洗干净。

他的生命就这样奇迹般地生还了。

医生们后来分析说,这都是魏振华的生命力顽强!就致病原因还说,是北方人到了南方,红军将士经常没有粮食吃,他们只好吃河泡子里的鱼、河虾和田螺等,因为有国民党军的围剿,红军战士不能生火煮熟,也就只能生吃,这些都富含寄生虫的,导致腹腔寄生虫泛滥成灾。

身体好了后。

他1956年出任了辽宁省安东市(现丹东市)军分区第一任司令员;1961年7月又出任鞍山市军分区第一任司令员。

行政十级,陆军大校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55年首次实行军衔制。

当时有一句话很时尚,“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衔时”。

1955年9月魏振华被授予陆军上校军衔时和夫人在沈阳的合影魏振华的资历授予上校是委屈点,但他没有为此伤心落泪,“和钟本才团长这样的在建国前夕牺牲的战友比,我就是最幸运和幸福的”。

一位和钟本才、魏振华并肩作战过来老同志王伯伯后来回忆说,如果钟本才能战斗到解放后,他被授予少将军衔也不意外。

因为他是打仗最有鬼点子的“江西老表”出身的红一方面军老人了。

魏振华有伟大的胸襟和朴素的情怀从红军到抗战、解放战争,魏伯伯多年来始终跟随一位来自江西赣州市于都县的叫钟本才的首长和战友在一支部队中,他们是在齐鲁大地成长起来的十分能征善战八路军山东军区主力团长。

抗战胜利后,作为第一支挺进东北的八路军山东军区的部队,当时钟本才是三师9团团长。

这是钟本才团长仅有的照片,摄于八年浴血奋战的抗战期间1946年3月,他怀揣着升任师参谋长的调令,在团长的位置上最后一次参加本溪保卫战,在抚顺郊区石灰场阻击战中不幸壮烈牺牲。

钟团长的妻子--韩波是一位山东姑娘,当时仅25岁,已经有了钟本才的一个两岁的女儿和四个月的身孕,魏振华作为钟团长的参谋长和最亲密的战友,当时36岁且尚未婚配,他毅然收留下了钟团长的家属和孩子,并组成新的革命家庭,抚养烈士的后代。

这是解放前,魏振华和夫人韩波组成新家庭后的合影,她比魏振华小11岁。

我们现代人,平心而论,谁能做到如此仗义?魏振华当时是团级干部了,完全能找个如花似玉大姑娘结婚成家,但是他把抚养烈士遗孤和自己的婚姻结合了起来!这就是他无私和伟大的胸襟和朴素的情怀。

这是孩子六人的合影,两个戴眼镜的都是烈士钟本才的女儿和儿子解放后,韩波又给魏振华生了4个孩子。

连孩子们的名字也记录着革命战争的轨迹。

老大老二分别是烈士钟本才的孩子,取名魏鲁生(生于1944年的山东,因为是女儿,长大后改名魏金兰)、魏吉生(生于1946年的吉林,当时部队在为解放东北和国民党军作战)。

1948年韩波生了魏振华的第一个孩子,但因为部队行军打仗,孩子没有活下来。

解放后,魏振华的四个孩子名字叫魏新生(1950年生于锦州,新中国成立)、魏冬梅(1953年,女儿)、魏沈生(1956年生在沈阳,到了上学时,改名魏宏松)和魏巍(女儿,1957年生丹东,与描写抗美援朝的《最可爱的人》作者同名)。

魏振华是严厉的慈父作为烈士钟团长的两个孩子,魏振华把他们送进沈阳军区八一小学,接受当时来看是最好的教育。

而自己的孩子却没有。

1968年,二儿子魏新生当兵,父亲没有给儿子任何特别的,送行时仅仅给了孩子5元钱,孩子看钱少觉得委屈,他却说,你爸爸我当兵时,一分钱也没有带就离开家了……5年后,孩子复员回家了,这一天正在等待分配工作的他突然看到自己部队的胡友发师长来访,他本能地敬军礼并说“胡师长好”。

胡师长竟是新任鞍山市军分区司令员,他随后就和自己的老首长抱怨,问魏司令,为什么儿子在他的部队当兵,却不打个招呼,要不然他可以留孩子在军队继续服役。

而据胡司令员就讲,先后有两任师长都是魏司令的老部下。

这是我和魏伯伯二儿子魏新生(1950年出生)的最新合影。

不给孩子走后门,但复原后的魏新生后来走进清华大学校园…1971年,25岁的中专毕业的大儿子魏吉生突然提出当兵,魏振华没有同意,说孩子年龄超了。

这个大儿子也是钟团长的遗腹子。

由于孩子一再要求,他就默许了,由夫人韩波介绍来到了位于锦州的老部队40军,找魏振华的老战友宋副军长。

为了不给自己的老部队首长添麻烦,他在老部队首长征求他的意见时,竟然说让孩子到炊事班……这就是老红军家庭的子女教育,为了不给子女以优越感,他都是让自己的孩子和所有工农子弟一样的成长环境。

就是这样魏吉生当兵就做了4年饭。

魏振华还是我的最亲的伯伯魏伯伯特别喜欢我,每当他到我家或者是看到在外玩耍的我,就一定会过来“抓小鸡鸡”逗我玩,哪个慈父般的爱自今还历历在目。

由于他年轻时是炮兵,所以50岁后耳朵就听力不行了,但他最喜欢我趴在他的耳朵上重复别人说的话。

小女孩是大女儿魏鲁生(烈士钟本才团长的女儿)的女儿沈九利,他特别喜欢她--这个没有血缘的外孙女。

这是魏伯伯在家的院子里和外孙女下象棋,享受的是无限幸福的天伦之乐和爷孙亲情。

1965年他56岁就因身体不好提前离休,享受省军级待遇的魏振华1984年3月4日因病在沈阳去世,享年尽74周岁。

他连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成果是什么样,都没有看到,就离开这个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新世界,去找他的老战友钟本才了。

2010年是他老人家100周岁诞辰。

摄于1964年的全家福小女孩是大女儿魏鲁生(烈士钟本才团长的女儿)的女儿沈九利,他特别喜欢她--这个没有血缘的外孙女。

这是魏伯伯在家的院子里和外孙女下象棋,享受的是无限幸福的天伦之乐和爷孙亲情。

1965年他56岁就因身体不好提前离休,享受省军级待遇的魏振华1984年3月4日因病在沈阳去世,享年尽74周岁。

他连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成果是什么样,都没有看到,就离开这个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新世界,去找他的老战友钟本才了。

2010年是他老人家100周岁诞辰。

摄于1964年的全家福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政治委员罗舜初参谋处长胡奇才政治部主任周赤萍第1团团长李福泽政治委员王文轩副团长钟本才参谋长钟本才(兼)第4团团长周长胜政治委员丁秋生副团长高文然参谋长高文然(兼)第9团团长韩顾三政治委员董超参谋长魏振华第10团团长柯邦坤政治委员南平第12团团长叶声政治委员熊飞第1军分区司令员廖容标政治委员林乎加副司令员钱钧政治部主任欧阳平参谋处长刘国柱第2军分区司令员吴瑞林政治委员王夷藜政治部主任孔繁彬参谋主任刘培农第3军分区司令员封振武政治委员董琰参谋长单洪政治部主任张开云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军职人物(不包括建国前牺牲者)• 姓名建国后重要职务金明湖南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河北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商业部长,国务院秘书长李伯秋少将;第40军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辽宁省委书记赵杰少将;志愿军坦克兵司令员,沈阳军区装甲兵司令员,解放军装甲兵副司令员刘春少将;志愿军炮兵政委,炮兵政治部主任,驻土耳其、埃及等国大使,外交学院院长孙正少将;第43军兼海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第47军政委,商业部副部长,北京商学院院长王若杰少将;第31军政治部主任,浙江省军区政治部主任,驻也门越南南方驻毛里求斯大使常树人少将;解放军炮兵后勤部部长,海军后勤部副部长林浩少将;南京军事学院教育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政委,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