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资料:干旱缺水问题

合集下载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部分中国水土资源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部分中国水土资源
No 般而言,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少,水资源较为缺乏,以资源型缺水(quē shuǐ)为主。(3)针对我国不
同地区缺水(quē shuǐ)类型,对我国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提出建议。对管理型缺水(quē shuǐ)地 区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合理用水,防止水污染等。资源型缺水(quē shuǐ)的地区可采用调水来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22
18
第十八页,共23页。
【解析】第(3)题,考查不同区域合理利用水资源的 措施。资源型缺水(quē shuǐ)的地区可采用调水来解 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管理型缺水(quē shuǐ)的地区 则通过加强管理、治理污染等措施来解决。
19
第十九页,共23页。
【考点3】我国土地(tǔdì)资源所面临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 施 【3—1】读我国部分土地(tǔdì)利用类型图,完成下列要 求。
9
第九页,共23页。
(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pǐpèi)较差的区
域是B(
)
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
10
第十页,共23页。
【解析】第(2)题,考查我国水土资源分布与匹配关 系。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的表现是 呈正相关,故匹配较好的是南方区和西北区,匹配 较差的是北方(běifāng)区和西南区。解题关键是理 解“匹配”的含义,即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 发展匹配则比重相当,匹配较差则比重相差较大。
15
第十五页,共23页。

(2)我国普遍存在缺水现象,从资料中看出:各地缺水 类型不同,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是 华北平原(huá běi pínɡ yuán) ;属于管理型缺水地区是 干旱和半干旱 地区,长江中下游和珠江地区 。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59第十五章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59第十五章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

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一、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1.为什么要实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提示:国家为了解决国内资源及其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不匹配问题。

2.调配背景3.调配影响4.我国建设的大型资源调配工程有哪些?提示: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等。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西气东输概况2.实施原因(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地区能源消费量能源生产量影响措施东部沿海地区大小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能源的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西部地区小大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影响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东部地区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区域协调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统筹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激活沿线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潜力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022·浙江6月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方电网由广东等五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电网构成,并与港澳电网相连,大规模的西电东送是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

广东电网的调峰任务主要由西部送电承担,省内的火电、燃机采取昼启夜停的方式参与调峰,其承担的调峰量在电力负荷高峰季节较为明显。

从调峰、调频、电网安全稳定性及经济运行要求来看,广东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是必要的。

材料二下图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分布略图。

下表为广东电网主要机组各类特性指标表。

电源类别占本网装机比例/%调节容量比例/%调节负荷升降速度火电5940~100慢水电100~100较快抽水蓄能5-100~100较快液化天然气燃机1560~100较慢(1)说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东西互补性强的主要原因。

(2)根据表中信息,指出广东电网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合理性。

2024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详细解读第十四讲水资源(共32张PPT)

2024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详细解读第十四讲水资源(共32张PPT)
答题模板:水资源的答题模板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水资源短缺
资源性缺水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季节分配不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量大
工程性缺水
水利设施不完善,季节调控能力差;基础设施差,供水能力不足
污染性缺水
居民生产、生活污水不达标排放导致水质恶化
浪费性缺水
人们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资源浪费严重
解决措施
开源
时间上,修坝蓄水,把大气降水以及洪水期多余的河水蓄积起来
能力提升:水资源短缺的具体体现 1、水源性缺水 (1)气候原因:气候影响着降水量和蒸发量,干旱的气候,如大陆性气候、沙漠气候,这些气候或位于内陆地区,或位于山地背风带,或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或受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的季节性变化,也使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造成季节性缺水严重,如季风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 (2)地形地质原因:山地、高原地区,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蓄水性差;平原地区或谷底,地势低,易于集水,水资源较丰富。地质条件也会影响水资源,如喀斯特地貌地区,土层薄,水渗透严重,蓄水条件差,不利于水利工程建设,从而造成缺水。 (3)岛屿一般中部高,四周低,集水面积小,蓄水条件差,如香港、新加坡。
思维导图:水资源短缺及解决措施
典例探究: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Ⅰ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Ⅱ为对应的气候资料。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能力提升:水资源短缺的具体体现 2、水质性缺水 水质标志着水体的物理(如色度、浊度、臭味等)、化学(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和生物(细菌、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特性及其组成的状况。不同用途的水有不同的水质标准。 水质性缺水主要是因为人为因素,水体受到污染后,大量淡水不能被利用而造成缺水。人类生活、工业、农业产生的三废通过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导致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受污染,我国的南方地区人口密集的河湖区主要以水质性缺水为主。

2021人教高考地理知识点讲解-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2021人教高考地理知识点讲解-水资源的短缺问题

水资源的短缺问题辽宁省建平县艺术高级中学王宏君一、世界水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目前已有70%即17亿人喝不上清洁水;世界已有将近80%人口受到水荒的威胁。

我国人均淡水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y约29%的人正在饮用不良水,其中已有7000万人正在饮用高氟水。

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达400多亿元。

潘基文警告:“水资源稀缺预示着未来冲突将增加。

人口增加和气候变化都会让水危机恶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水资源短缺会日益严重。

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冲突出现。

”二、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一)自然原因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储量有限;因为气候、地形、陆地面积、地质等因素造成的缺水;岛屿缺水;自然因素通常会造成水源性缺水。

(二)人为原因1.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增加,供给不足──供需性缺水。

2.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管理不善,技术落后,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利用性缺水。

3.生活、工业、农业三废通过径流导致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污染──水质性缺水。

三、水资源短缺的具体表现(一)水源性缺水1.气候因素气候影响着降水量和蒸发量,干旱的气候,如大陆性气候、沙漠气候,这些气候或位于内陆地区,或位于山地背风带,或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或受沿岸寒流的影响。

降水的季节性变化,也使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造成季节性缺水严重,如季风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

2.地形地质因素山地、高原地区,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蓄水性差;平原地区或谷底,地势低,易于集水,水资源较丰富。

地质条件也会影响水资源,如喀斯特地貌地区,土层薄,水渗透严重,蓄水条件差,不利于水利工程建设,从而造成缺水。

3.面积狭小的岛屿岛屿一般中部高,四周低,集水面积小,蓄水条件差,如香港、新加坡。

我国的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大多属于水源性缺水区域。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讲 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讲义(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讲 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讲义(含解析)

第1讲 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纲导向 思维导图考情导引1.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以水循环模式图考查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经常通过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区域图,考查河流补给形式、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考点一 水循环及其影响1. 水循环及其主要环节(1)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体在□1________、大气圈、生物圈和□2________之间连续不断的□3________。

其能量来自□4________。

(2)主要环节:水循环由□5________、植物蒸腾、□6________、□7________ 、地表径流、□8________和地下径流等环节组成。

江河湖泊属于□9________,夏季风、向岸信风、向岸西风和台风登陆都属于□10________环节(如下图所示)。

各环节中,目前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是□11________。

2. 水循环类型: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不同,水循环划分为□12________、□13________和海上内循环等,长江参与了□14________循环。

(如上图所示)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实现了能量转换,使人类得到了□15________。

(2)使陆地水资源得以□16________,使人类获得了□17________。

(3)维持地球上的□18________。

(4)塑造了地表形态。

命题角度一 水循环及其类型 [经典例题](2016·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回答(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B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 降水变率增大D. 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C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D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思维建模]1. 文字信息获取山地为甲、乙河流□1________;山地植被恢复,河流径流年内波动□2________。

新课标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7水循环水资源洋流含解析

新课标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7水循环水资源洋流含解析

考点7 水循环、水资源、洋流(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024·东北三省三校一模)2024年,长春市首个“海绵公园”——劳谦公园建设完成,整个公园将“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雨水通过强大的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下渗,再经过地下的过滤装置过滤,将雨污分开,干净的水被收集储存,用于植物的浇灌养护。

下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考向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下关于“海绵公园”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雨水花园可降低雨水地表流速、缩短汇流时间②生态植草沟可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肯定的污染限制功能③渗、滞、蓄、净、用、排各系统单独运行,与其他系统没有连接④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据“海绵公园”的含义可知:雨水花园可降低雨水地表流速、延长汇流时间,①错误;生态植草沟可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肯定的污染限制功能,②正确;渗、滞、蓄、净、用、排等各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③错误,④正确。

故D项正确。

2.[考向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海绵公园”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 )A.调整a B.调整c C.增加f D.增加d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a为地表径流,c为下渗,f为水汽输送,d为大气降水。

“海绵公园”可以加强下渗(c),调整地表径流(a),对水汽输送和降水基本没有影响。

故A项正确。

3.[考向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下城市最相宜建设“海绵公园”的是( ) A.兰州 B.乌鲁木齐 C.拉萨 D.杭州答案 D解析“海绵公园”的作用体现在降水较多的地区。

兰州、乌鲁木齐、拉萨降水少;杭州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

故D项正确。

(2024·河南濮阳模拟)20世纪90年头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

2019年高考地理:民居专项

2019年高考地理:民居专项

2019年高考地理:民居专项“合掌造”是日本农村的一种木造建筑物,屋顶以茅草覆盖,呈人字型,如同双手合十,因此得名。

该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

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地理现象与该建筑物的最大特点相关的是 A. 台风频发B. 冬季多暴雪C. 夏季多洪涝灾害D. 地震、火山活动频繁2.“合掌造”最有可能位于右上图中的 A. a地 B. b 地 C. c地 D. d地我国传统民居以砖、木建筑为主,而在我国东南沿海某海岛上流传着“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谚,这里有一种奇特的传统民居,以岛上特有的花岗岩、火山岩为主体材料,屋顶石块压瓦片,窗户一律开小窗。

当地人称之为石厝(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海岛 A. 原始森林茂密 B. 属珊瑚岛C. 河流短小D. 土壤肥沃4.石厝“屋顶石块压瓦片,窗户一律开小窗”的主要目的是A. 防泥石流B. 防大风C. 防沙尘暴D. 防地震下图表示我国某地传统民居,以长方形天井为核心,四面或左右后三面围以楼房,阳光射入较少,各屋都向天井排水。

外围耸起马头墙,墙头高出屋顶,作阶梯状,白墙黛瓦,明朗而素雅。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马头墙、天井这种民居最可能位于A. 东北地区B. 华北平原C. 西北地区D. 江南地区6.下列有关这种民居建筑设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天井的主要作用是防晒通风和排水B. 马头墙能在发生火灾时防止火势蔓延C. 为了抵御风沙和防寒保暖D. 与当地多雨潮湿的环境有关中国古代将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融入传统民居建筑设计中。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北方四合院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

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A. 北面B. 南面C. 东面D. 西面8.客家先人来自中原地区,经数代迁移至福建等地繁衍。

客家土楼墙体厚实坚固,与当地原有民居形成鲜明对比,对客家土楼建筑理解不正确的是A. 土楼采用独特的建筑材料是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B.圆形土楼的防卫功能极强,主要起防卫的作用C.体现了客家人和原住民的和谐共处D.土楼建筑风格是对中原文化的传承下图示意陕西关中八大怪之一的"家家房子半边盖"。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复习课件)高二地理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复习课件)高二地理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
“小老头树”。
降水量<400mm,效果差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黄土高原
北斗P75
树长势不良:"小老树","衰弱树","旺长树","烂脚树"
水资源紧张
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 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 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 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 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树木生长不良,形 成“小老头树”
植树造 林--树
加剧水资源紧张 干旱加剧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土流失实施退耕还林(草)措施
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 降水量>400mm,效果好
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
(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 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 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 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 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资料:干旱缺水问题
干旱缺水问题
①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春旱、西北十年九旱、长江中下游地
区伏旱、南方地区冬旱
②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
水量大;b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
提升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升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
发展;f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升利用率;g
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华北春旱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
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长江中下游伏旱:7、8
月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广东冬旱:①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②冬季
气温较高,蒸发较强③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等.西亚干旱:热带沙漠
气候,终年受副高控制,降水少。

中亚干旱: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海洋水汽影响小,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