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液晶屏

合集下载

tft 屏原理

tft 屏原理

tft 屏原理
TFT屏原理概述
TFT(薄膜晶体管)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显示设备中的液晶屏幕。

它利用了液晶分子的光电效应和薄膜晶体管的电控效应来实现图像的显示。

TFT屏是由数百万个小型液晶像素组成的。

每个像素都有一个液晶分子,这些液晶分子可通过外部电场来控制其取向和透光性质。

在TFT屏技术中,液晶分子一般被夹在两个透明、平整的玻璃基板之间。

玻璃基板上的每个像素都与一个薄膜晶体管相连。

薄膜晶体管是TFT屏的关键部件之一,它起到了像素的开关控制作用。

每个像素都包含一个薄膜晶体管,通过控制薄膜晶体管的导通与否,可以控制液晶分子是否被电场激活。

当薄膜晶体管导通时,液晶分子会取向对光波的旋转和透射。

当薄膜晶体管断开时,则不会对光波产生影响。

为了实现像素的精确控制,每个像素都与一个细小的电子驱动器相连,这个驱动器可以提供准确的电压信号。

电压信号会通过相应的薄膜晶体管,进而传递给液晶分子。

根据电压信号的强弱和极性,液晶分子的取向和隔离状态会不同,最终形成一个个由像素组成的图像。

此外,TFT屏还使用了后光源技术来实现背光照明。

背光源通常是由一组发光二极管(LED)组成的,这些LED会发出均
匀的光线。

通过液晶分子的取向和透光性质,背光可以经过像素区域变得可见,从而形成图像。

总的来说,TFT屏通过控制薄膜晶体管和液晶分子的状态,利用光电效应和电控效应来实现图像的显示。

它具有响应速度快、视角广、色彩鲜艳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显示设备中。

tft液晶屏工作原理

tft液晶屏工作原理

tft液晶屏工作原理
TFT液晶屏是一种由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驱动
的液晶显示技术。

它是一种主动矩阵式显示技术,其工作原理涉及液晶分子、透明电极、薄膜晶体管、光源等组件的相互作用。

工作原理如下:
1. 薄膜晶体管(TFT):TFT是TFT液晶屏的核心组件之一,它用于驱动每个像素点的液晶单元。

TFT将输入信号转换成控制信号,通过控制液晶单元的开关状态来控制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和颜色。

2. 透明电极:液晶分子位于两片透明电极之间。

透明电极负责施加电场,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从而改变光线的透过性。

3. 液晶分子:液晶分子是一种介于液相和晶体之间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为长而细长的分子,可以呈现不同的排列方式。

在没有电场作用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呈现相对无规则的状态。

当电场作用于液晶分子时,它们会按照电场的方向重新排列,从而改变光线的通过程度。

4. 偏振器:TFT液晶屏中通常配有两片偏振器,其中一片是纵向偏振器,另一片是横向偏振器。

它们有助于过滤和调节光线的方向,并确保光线只以特定的方向通过液晶分子,从而形成图像。

5. 光源:TFT液晶屏背后通常有一个光源,如冷光源或LED 背光源,用于提供背光。

背光通过液晶分子的调节,在前面形成可见图像。

当TFT液晶屏工作时,TFT通过电子信号控制液晶的像素点的亮度和颜色,液晶分子根据所施加的电场排列,通过偏振器调节光线的方向,从而形成清晰的图像。

tft lcd原理

tft lcd原理

tft lcd原理
TFT 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是一种广泛用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视和计算机显示器等设备的平面显示技术。

下面是TFT LCD的基本原理:
1. 液晶材料:TFT LCD的基础是液晶材料。

液晶是一种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有机分子,它在电场的作用下能够改变光的透过性。

液晶被封装在两块平板玻璃之间,这两块平板上有透明的电极。

2. 薄膜晶体管(TFT):TFT是薄膜晶体管的缩写,它是一种用于控制液晶像素的半导体器件。

每个像素都配备了一个TFT,用于控制电流的流动,从而精确地调节液晶分子的方向和透过性。

3. 像素结构:TFT LCD的屏幕由许多微小的像素组成。

每个像素由三个亮度可调的基本颜色(红、绿、蓝)的亮度调光器组成。

这三个颜色的不同亮度组合可呈现出各种颜色。

4. 背光源:TFT LCD需要一种背光源,以照亮屏幕上的像素。

常见的背光源包括冷阴极荧光灯(CCFL)和LED。

现代的LCD大多采用LED作为背光源,因为LED背光具有更低的功耗和更长的寿命。

5. 控制电路:TFT LCD屏幕上还有一套复杂的控制电路,用于接收来自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适合液晶显示的信号。

6. 工作原理:当电流通过TFT时,TFT会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调节其透明度。

通过调整每个像素中红、绿、蓝三个亮度调光器的亮度,屏幕可以呈现出几百万种不同的颜色,形成图像。

总体来说,TFT LCD的原理是通过电流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从而调节光的透过性,最终呈现出清晰的图像。

tft显示屏显示原理

tft显示屏显示原理

tft显示屏显示原理TFT显示屏显示原理TFT液晶显示屏(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平面显示技术。

它通过利用薄膜晶体管(TFT)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TFT显示屏具有色彩鲜艳、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电脑显示器等电子设备中。

TFT液晶显示屏的显示原理基于液晶分子的光电效应。

液晶分子是一种具有有机结构的化合物,它具有两种典型的排列状态:平行排列和垂直排列。

当液晶分子处于平行排列状态时,光线无法通过液晶层,显示屏呈现黑色;当液晶分子处于垂直排列状态时,光线可以通过液晶层,显示屏呈现透明或彩色。

TFT液晶显示屏通过在玻璃基板上加上一层薄膜晶体管阵列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

薄膜晶体管是一种电子器件,具有开关功能。

当薄膜晶体管受到电压作用时,会改变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

TFT 显示屏中的每个液晶像素都与一个薄膜晶体管相连,通过控制薄膜晶体管的开关状态,可以改变液晶像素的亮度和色彩。

TFT液晶显示屏的基本组成包括玻璃基板、液晶层、薄膜晶体管阵列和背光源。

玻璃基板是显示屏的基础支撑结构,上面覆盖着液晶层。

液晶层由两层平行排列的玻璃基板组成,中间夹层填充有液晶分子。

薄膜晶体管阵列被制造在其中一层玻璃基板上,用于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

背光源位于另一层玻璃基板的背面,用于提供背光照明,使得显示屏可以在暗环境下正常显示。

TFT液晶显示屏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传输:显示屏接收到输入信号,将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数据线传输到薄膜晶体管阵列。

2. 信号放大:薄膜晶体管阵列接收到电信号后,将其放大,以便能够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

3. 液晶分子排列:薄膜晶体管阵列的驱动信号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发生改变,从而控制光线的通过与阻挡。

4. 色彩显示:通过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可以实现对光线的调节,从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TFT液晶显示屏的结构

TFT液晶显示屏的结构

TFT液晶显示屏的结构TFT液晶显示屏(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一种采用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作为驱动元件的液晶显示技术。

它是一种在电子设备中广泛使用的平面显示技术,包括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机、平板电脑等。

TFT液晶显示屏由多种不同的结构组成,下面将详细介绍TFT液晶显示屏的结构。

1. 底座(Substrate):底座是TFT液晶显示屏的基础,通常由玻璃或塑料材料制成。

底座提供了显示面板的支撑和保护,同时也是信号和电力传输的通道。

2. 前导板(Front Plate):前导板位于底座的上方,也是由玻璃或塑料材料制成。

前导板上有多个导线,用于传输信号和电力。

3. 导电层(Conductive Layer):导电层是前导板上的一层薄膜,通常由透明的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ITO)制成。

导电层负责传输信号和电力,使得每个像素单元能够独立控制。

4. 偏光片(Polarizer):偏光片位于导电层的顶部和底部,它可以控制光的传播方向。

常见的偏光片包括逆偏光片和正偏光片,逆偏光片允许垂直方向的光通过,而正偏光片则允许水平方向的光通过。

5. 液晶层(Liquid Crystal Layer):液晶层位于导电层的上方,是TFT液晶显示屏的关键部分。

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其排列方式,从而控制光的透过程度。

液晶层通常由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组成,中间夹着液晶。

6.液晶晶体管(TFT):液晶晶体管位于两片玻璃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上。

每个像素单元都有一个独立的TFT晶体管,它可以根据输入信号的大小和频率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

7. 色彩滤光片(Color Filter):色彩滤光片位于液晶晶体管的顶部,用于调节每个像素单元透过的光的颜色。

常见的色彩滤光片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

8. 后导板(Back Plate):后导板位于色彩滤光片的顶部,通常由玻璃或塑料材料制成。

TFT屏幕

TFT屏幕

TFT屏幕TFT(Thin Film Transistor)即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属于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中的一种。

TFT简介编辑TFT(Thin Film Transistor)即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它可以“主动地”对屏幕上的各个独立的像素进行控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反应时间。

一般TFT的反应时间比较快,约80毫秒,而且可视角度大,一般可达到130度左右,主要运用在高端产品。

从而可以做到高速度、高亮度、高对比度显示屏幕信息。

TFT属于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在技术上采用了“主动式矩阵”的方式来驱动,方法是利用薄膜技术所作成的电晶体电极,利用扫描的方法“主动拉”控制任意一个显示点的开与关,光源照射时先通过下偏光板向上透出,借助液晶分子传导光线,通过遮光和透光来达到显示的目的。

新一代的彩屏手机中很多都支持65536色显示,有的甚至支持16万色显示,这时TFT的高对比度,色彩丰富的优势就非常重要了。

TFT型的液晶显示器主要的构成包括:萤光管、导光板、偏光板、滤光板、玻璃基板、配向膜、液晶材料、薄模式晶体管等等。

随着手机彩屏的逐渐普遍,手机屏幕的材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

手机的彩色屏幕因为LCD品质和研发技术不同而有所差异,其种类大致有TFT 、TFD、UFB、STN和OLED几种。

一般来说能显示的颜色越多越能显示复杂的图象,画面的层次也更加丰富。

除去上面这几大类LCD外,还能在一些手机上看到其他的一些LCD,比如日本SHARP的GF屏幕和CG(连续结晶硅)LCD。

两种LCD相比较属于完全不同的种类,GF为STN的改良,能够提高LCD的亮度,而CG则是高精度优质LCD可以达到QVGA(240×320)像素规格的分辨率。

其他屏幕编辑TFT-LCDTFT-LCD液晶显示屏是薄膜晶体管型液晶显示屏,也就是“真彩”(TFT)。

TFT 液晶为每个像素都设有一个半导体开关,每个像素都可以通过点脉冲直接控制,因而每个节点都相对独立,并可以连续控制,不仅提高了显示屏的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精确控制显示色阶,所以TFT液晶的色彩更真。

TFT_LCD_驱动原理

TFT_LCD_驱动原理

TFT_LCD_驱动原理TFT(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平面显示技术。

TFT液晶显示屏由液晶单元和薄膜晶体管阵列组成,每个像素都由一个液晶单元和一个薄膜晶体管控制。

TFT液晶显示屏的原理是利用液晶的电光效应来实现图像的显示。

液晶是一种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光电效应。

通过在液晶材料中施加电场,可以改变液晶的折射率,从而控制光的透射或反射。

液晶的电光效应使得TFT液晶显示屏可以根据电信号来调节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和颜色。

TFT液晶显示屏的驱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传输:首先,需要将图像数据从输入设备(如计算机)传输到液晶显示屏的内部电路。

这通常是通过一种标准的视频接口(如HDMI或VGA)来完成的。

2.数据解码与处理:一旦数据传输到液晶显示屏内部,它会被解码和处理,以提取有关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和颜色信息。

这些信息通常以数字方式存储在显示屏的内部存储器中。

3.电压调节:在液晶显示屏中,每个像素是由一个液晶单元和一个薄膜晶体管组成。

薄膜晶体管通过控制液晶单元的电场来调节每个像素的亮度和颜色。

为了控制液晶单元的电场,需要施加不同电压信号到每个像素点上。

这些电压信号由驱动电路产生,并通过薄膜晶体管传递到液晶单元。

4.像素刷新:一旦电压信号被传递到液晶单元,液晶单元将会根据电场的变化来调节光的传输或反射,从而实现每个像素的亮度和颜色调节。

整个屏幕的像素都将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刷新,以显示出完整的图像。

5.控制信号发生器:控制信号发生器是液晶显示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生成各种控制信号,如行扫描和场扫描信号,以及重新刷新图像的同步信号。

这些控制信号保证了像素的正确驱动和图像的稳定显示。

总结起来,TFT液晶显示屏的驱动原理涉及数据传输、数据解码与处理、电压调节、像素刷新和控制信号发生器等多个步骤。

通过控制电压信号和液晶单元的电场变化,TFT液晶显示屏能够实现图像的显示,并且具有色彩鲜艳、高对比度和快速响应等优点,因此在各种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tft屏工作原理

tft屏工作原理

tft屏工作原理TFT屏工作原理TFT(Thin Film Transistor)屏幕是一种常见的液晶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和电脑显示器等设备中。

TFT屏幕的工作原理基于液晶分子的操控和光的透过与阻挡,通过精确控制每个像素点的液晶分子的方向和透明度来显示图像。

TFT屏幕由数百万个微小的像素组成,每个像素点都包含三个基本的液晶细胞:红、绿、蓝(RGB)。

这三个颜色的亮度和混合可以产生出各种不同的颜色。

TFT屏幕的工作原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液晶显示和背光照明。

液晶显示是TFT屏幕的核心部分。

每个像素点都由液晶分子组成,液晶分子可以通过电场的作用来改变其方向来控制光的透过与阻挡。

液晶分子呈现不同方向时,光通过液晶分子的能力也不同,从而产生出不同的亮度和颜色。

TFT屏幕中的液晶分子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质。

液晶分子有两种主要的排列方式:平行和垂直。

当液晶分子平行排列时,它们可以允许光通过,显示为亮点;当液晶分子垂直排列时,它们会阻挡光线通过,显示为暗点。

通过在每个像素点上施加电场,TFT屏幕可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从而实现像素点的亮度和颜色的变化。

背光照明是TFT屏幕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背光照明是用于照亮整个屏幕的光源,使得显示的图像能够在暗环境中可见。

常见的背光照明技术包括冷阴极荧光灯(CCFL)和LED背光。

在传统的TFT屏幕中,CCFL是主要的背光照明技术。

CCFL是一种使用气体放电产生紫外线,再通过荧光粉转换为可见光的技术。

CCFL的特点是亮度高、色彩饱和度好,但功耗较高。

随着LED技术的发展,LED背光逐渐取代了CCFL成为主流的背光照明技术。

LED背光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具有功耗低、亮度均匀性好、色彩还原度高等优点。

而且LED还可以通过调节亮度来实现局部调光,提高显示效果。

TFT屏幕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总结:1. 控制信号输入:电子设备通过控制电路向TFT屏幕发送控制信号,包括像素点位置、亮度和颜色等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FT液晶屏
TFT是“Thin Film Transistor”的缩写,又称为“真彩”,它属于有源矩阵液晶屏,它是由薄膜晶体管组成的屏幕,它的每个液晶像素点都是由薄膜晶体管来驱动,每个像素点后面都有四个相互独立的薄膜晶体管驱动像素点发出彩色光,可显示24bit色深的真彩色。

在分辨率上,TFT液晶屏最大可以达到UXGA
(1600×1200)。

TFT的排列方式具有记忆性,所以电流消失后不会马上恢复原状,从而改善了STN液晶屏闪烁和模糊的缺点,有效地提高了液晶屏显示动态画面的效果,在显示静态画面方面的能力也更加突出,TFT液晶屏的优点是响应时间比效短,并且色彩艳丽,所以它被广泛使用于笔记本电脑和DV、DC 上。

而TFT液晶屏的缺点就是比较耗电,并且成本也比较高。

液晶是处于固态和液态之间具有一定有序性的有机物质,具有光电动态散射特性;它有多种液晶相态,例如胆甾相,各种近晶相,向列相等。

根据其材料性质不同,各种相态的液晶材料大都已开发用于平板显示器件中,现已开发的有各种向列相液晶、聚合物分散液晶、双(多)稳态液晶、铁电液晶和反铁电液晶显示器等,其中开发最成功的、市场占有量最大、发展最快的是向列相液晶显示器。

显示用液晶材料是由多种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组成的,这些小分子的主要结构特征是棒状分子结构。

随着LCD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开发和研究液晶材料的兴趣越来越大。

1、TN-LCD用液晶材料
TN型液晶材料的发展起源于1968年,当时美国公布了动态散射液晶显示(DSM-LCD)技术。

但由于提供的液晶材料的结构不稳定性,使它们作为显示材料的使用受到极大的限制。

1971年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器(TN-LCD)问世后,介电各向异性为正的TN型液晶材料便很快开发出来;特别是1974年相对结构稳定的联苯睛系列液晶材料由G.W.Gray等合成出来后,满足了当时电子手表、计算器和仪表显示屏等LCD器件的性能要求,从而真正形成了TN-LCD产业时代。

LCD用的TN液晶材料已发展了很多种类。

这些液晶化合物的结构都很稳定,向列相温度范围较宽,相对粘度较低。

不仅可以满足混合液晶的高清亮点、低粘度在20~30mPa•S(20℃)及△n≈0.15的要求,而且能保证体系具有良好的低温性能。

含联苯环类液晶化合物的△n值较大,是改善液晶陡度的有效成分。

嘧啶类化合物的K33/K11值较小,只有0.60左右,在TN-LCD和STN-LCD液晶材料配方中,经常用它们来调节温度序数和△n值。

而二氧六环类液晶化合物是调节“多路驱动”性能的必需成分。

2、STN-LCD用液晶材料
自1984年发明了超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器(STN-LCD)以来,由于它的显示容量扩大,电光特性曲线变陡,对比度提高,要求所使用的向列相液晶材料电光性能更好,到80年代末就形成了STN- LCD产业,其产品主要应用在BP机、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便携式微机终端上。

STN-LCD用混晶材料一般具有下述性能:低粘度;大K33/K11值;△n和Vth(阈值电压)可调;清亮点高于工作温度上限30℃以上。

混晶材料的调制往往采用“四瓶体系”。

这种调制方法能够独立地改变阈值电压和双折射,而不会明显地改变液晶的其他特性。

STN-LCD用液晶化合物主要有二苯乙炔类、乙基桥键类和链烯基类液晶化合物。

二苯乙炔类化合物:把STN-LCD的响应速度从300ms提高到
120~130ms,使STN-LCD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从而在当今的STN-LCD中使用较多,现行STN-LCD用液晶材料中约有70%的配方中含有二苯乙炔类化合物。

乙基桥键类液晶:与相应的其他类液晶比较,这类液晶的粘度、△n值都比较低;相应化合物的相变温度范围和熔点相对较低,是调节低温TN和STN混合液晶材料低温性能的重要组分。

链烯基类液晶:由于STN-LCD要求具有陡阈值特性,为此,只有增加液晶材料的弹性常数比值K33/K11才能达到目的。

烯端基类液晶化合物具有异常大的弹性常数比值K33/K11,用于STN-LCD中,得到非常满意的结果。

近年来,STN显示器在对比度、视角与响应时间上都有显著的进步。

由于TFT-LCD的冲击,STN-LCD逐渐在笔记本电脑和液晶电视等领域失去了市场。

鉴于成本的因素,TFT-LCD将不可能完全代替STN-LCD原有的在移动通讯和游戏机等领域的应用。

3、TFT-LCD用液晶材料
随着薄膜晶体管TFT阵列驱动液晶显示(TFT LCD)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TFT LCD不仅占据了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等高档显示器市场,而且随着制造工艺的完善和成本的降低,目前已向台式显示器发起挑战。

由于采用薄膜晶体管阵列直接驱动液晶分子,消除了交叉失真效应,因而显示信息容量大;配合使用低粘度的液晶材料,响应速度极大提高,能够满足视频图像显示的需要。

因此,TFT LCD较之TN型、STN型液晶显示有了质的飞跃,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显示技术之一。

与TN、STN的材料相比,TFT对材料性能要求更高、更严格。

要求混合液晶具有良好的光、热、化学稳定性,高的电荷保持率和高的电阻率。

还要求混合液晶具有低粘度、高稳定性、适当的光学各相异性和阈值电压。

TFT LCD用液晶材料的特点:
TFT LCD同样利用TN型电光效应原理,但是TFT LCD用液晶材料与传统液晶材料有所不同。

除了要求具备良好的物化稳定性、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之外,TFT LCD用液晶材料还须具备以下特性:
(1)低粘度,20℃时粘度应小于35mPa•s,以满足快速响应的需要;
(2)高电压保持率(V.H.R),这意味液晶材料必须具备较高的电阻率,一般要求至少大于1012Ω•cm;
(3)较低的阈值电压(Vth),以达到低电压驱动,降低功耗的目的;
(4)与TFT LCD相匹配的光学各向异性(△n),以消除彩虹效应,获得较大的对比度和广角视野。

△n值范围应在0.07~0.11之间。

在TN、STN液晶显示中广泛使用端基为氰基的液晶材料,如含氰基的联苯类、苯基环己烷类液晶,尽管其具有较高的△ε以及良好的电光性能,但是研究表明,含端氰基的化合物易于引人离子性杂质,电压保持率低;其粘度与具有相同分子结构的含氟液晶相比仍较高,这些不利因素限制了该类化合物在TFT LCD中的应用。

酯类液晶具有合成方法简单、种类繁多的特点,而且相变区间较宽,但其较高的粘度导致在TFT LCD配方中用量大为减少。

因此,开发满足以上要求的新型液晶化合物成为液晶化学研究工作的重点。

目前,在液晶显示材料中,TN-LCD已逐步迈入衰退期,市场需求逐渐萎缩,而且生产能力过剩,价格竞争激烈,己不具备投资价值。

而STN-LCD将逐渐进入成熟期,市场需求稳步上升,生产技术完全成熟。

而TFT-LCD在全球范围内正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市场需求急剧增长,有望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显示材料之一。

结语
液晶材料是随着LCD 器件的发展而迅速发展,从联苯腈、酯类、含氧杂环苯类、嘧啶环类液晶化合物逐渐发展到环已基(联)苯类、二苯乙炔类、乙基桥键类和各种含氟芳环类液晶化合物,最近日本合成出结构稳定的二氟乙烯类液晶化合物,其分子结构越来越稳定,不断满足STN、TFT-LCD的性能要求。

虽然世界液晶显示器的市场量越来越大,但我国液晶行业在其中的份额却很小,而且仍是集中在TN液晶材料方面,在TFT液晶材料方面有一定的发展,但目前在世界液晶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强烈呼吁国家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加强液晶显示器件与材料研究开发的人力与资金投入,在平板显示行业上向上游倾斜,以振兴中华液晶显示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