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傅庚生先生的唐诗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傅庚生先生的唐诗研究

摘要:傅庚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唐诗研究专家,为20世纪的古代文学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傅庚生先生在的文学研究不仅表现出了自身学术研究的个性和追求,也体现了时代的特色和思潮,他本人对唐诗的学术研究,显示着20世纪一代学者的风采。从傅庚生唐诗研究的对象范围、唐诗研究的成就概述和唐诗研究的时代特色来分析傅先生的唐诗研究。

关键词:傅庚生;唐诗研究;范围;成就;时代特色

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曾写道:“历代文字之盛,其名各有所归,汉史、唐诗、宋文、元曲,此世人口语也。”[1]王国维先生的《宋元戏曲史》序文中也有类似的经典言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骄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2]唐代独有的时代面貌和精神风气铸就了唐诗永恒的魅力,对唐诗各方面的研究也受到各个时代文人学者们的关注,可谓“一代有一代之研究”。一千多年的唐诗研究发展史表明,每一时代唐诗研究的内容偏向和理论成就,往往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时代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二十世纪的中国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而这一时期的唐诗研究也随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唐诗研究专家,傅庚生就是其中之一。

一、唐诗研究的对象范围

傅庚生于193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并没有立刻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而是一直在北京弘达中学任教,曾短暂地在天津市政改进委员会任兼职,生活相对充裕安逸,家中也“购书满东壁”,然而“七七事变”打破了他宁静悠闲的生活。由于参加过抗日组织又不愿在日本人的统治下生活,故傅庚生携家南下,辗转奔波于武汉、成都、重庆等地,先后在政府教育部门和东北协会任职。1938年傅庚生来到四川万县,当时由于多方原因经历了短暂失业的窘迫,在被迫闲居家中之时,他回顾前尘,“颇多恨悔,自念为人作嫁,终非了局,遂决意潜心书

史,整理旧日札记,必能自树立始可。”[3]可见这时傅庚生已决意把精力转移到自己所感兴趣的学术研究上,然而当时条件所迫需要他为全家的生活奔波,所以不能安心于学术研究。之后,傅庚生到东北协会工作,由于研究古典文学的志向已定,所以他在当时拉帮结派的工作环境中,显得“特立独行”,傅庚生曾回忆道:“余既志在研习古典文学,日帷浏览篇籍,齐(东北协会领导)甚不快,余亦久存去志。”[4]直到1941年9月到四川三台东北大学任副教授之后,傅庚生才真正地如愿以偿,能够在教学之余研习古典文学。

在三台东北大学的时期是傅庚生走上学术研究的关键时期,在这里他认识了高亨,陆侃如和冯沉君,并与他们成为挚友。相对稳定的生活,宁静的校园气氛,以及学者好友们的帮助,使得傅庚生的学术研究热情高涨,潜心于学术研究并时常在《国文月刊》、《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943年傅庚生的第一部著作《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经《国文月刊》主编余冠英推荐,由开明书店出版,这本书的序是请陆侃如所作,陆侃如在序文中对傅庚生的学识和才力都给予高度的赞扬。1946年傅庚生又出版了第二部学术著作《中国文学批评通论》,这部书经开明书店总编叶圣陶介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和《中国文学批评通论》这两本都是傅庚生在1949年以前出版的古代文学研究专著,一部是关于古代文学的艺术欣赏创作的研究,另一部则是关于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研究,可见傅庚生并非把文学鉴赏与文学理论批评分开研究,而是两者兼通。这两本书都运用西洋的文学理论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并穿插有近现代的文学作品和研究理论,故傅庚生的研究也具有中学与西学相通,古代与现代结合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也体现在他的唐诗方面的研究。

1949年以前,傅庚生的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比较广泛,从他已出版的《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和《中国文学批评通论》两部著作来看,他注重从整体宏观分析和研究古典文学,此外他也发表了一些对具体文学现象和理论的研究论文,如:《汉赋与徘优》、《文论神气说与灵感》、《论文学的隐与秀》、《诗歌的声韵美》等。相比较在1949年以前,傅庚生对唐诗的研究比较少,但其研究成果则引人注目,影响深远。在《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这本书中,傅庚生引用了大量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和理论篇章,共719条,其中引用的唐诗有近一百多条,涉及的诗人有21位,其中引用作品前五位的分别是杜甫29条,李白15条,李商隐11条,王

维9条,白居易8条。李杜的作品是唐诗中的两座高峰,受历代文人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对两位诗人的成就历来评价不一,傅庚生曾于1948年撰写《评李杜诗》,1949年初发表于《国文月刊》,这篇论文有明显的扬杜抑李的观点,但是这种扬杜抑李的观点并非一成不变。到50年代末,傅庚生编著《中国文学批评史略》(未刊)一书,书中一节被摘出名为《李杜诗论》收入1986年出版的《杜甫论集》中,这篇文章没有了扬杜抑李的倾向,而是很客观地评价了李杜的诗歌成就和对唐诗现实主义创作的贡献。到1982年他撰写《简论李杜诗》一文时,明确提出:“仙与圣,本没有优劣上下褒贬的扬抑之意,而只是说明两者在诗的风格上有所不同而已。”并指出“我们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与相融去研究李白、杜甫的诗歌,是会有很多发现和收获的。”[5]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因为他透过李杜诗歌的差异性看到了两者本质上的相通之处,提倡客观全面地去认识评价李杜的诗歌。不难看出,傅庚生在不同人生阶段都有对李白与杜甫诗歌的比较分析研究,而不同阶段的研究各具特色且有所侧重。对李杜诗歌研究的高度关注和深入探析,正说明了傅庚生的唐诗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李白与杜甫的诗歌研究上,由于社会时代的因素和个人的兴趣喜好的原因,他对杜甫诗歌的研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一些,研究成果也更为丰硕。

选择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为其唐诗研究的对象,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首先,李杜的诗歌创作的辉煌成就,吸引着众多唐诗研究者们的目光,正如傅庚生所说“我们每一涉想古典诗歌,马上就会想到唐诗;一涉想到唐诗,首先就想到李白和杜甫。”[6]李杜齐名,千秋佳话,李杜的诗歌正如一座富矿吸引历代的学者深挖钻研,傅庚生正是探宝者之一。其次,傅庚生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教育,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基础,而且研究古典文学也是其兴趣和志向所在,他在年青的时候就很喜欢李杜的诗歌,尤其喜欢李白诗歌的灵动飘逸和大胆想象,所以对李杜的诗歌研究能够有保持长久的热情。第三,由于时代因素和个人经历的原因,傅庚生对李杜诗歌的研究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总体来看,他青中年阶段以研究杜诗为主,晚年时李杜研究兼顾,但更侧重于李白诗歌的散绎研究。

除了个人的兴趣喜好的原因,时代因素对傅庚生从事杜甫诗歌的研究有很大影响。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后,傅庚生携家南下逃亡,辗转各地,经历了国家危难和个人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辛酸困苦,这同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的经历很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