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自学考试《唐诗研究》测试题
自考唐诗研究题目

15、清人陈衍《石遗室诗话》提出诗盛于“三元”之说,“三元”中的“上元”指唐玄宗的开元,是李、杜时代;“中元”指宪宗的元和,是元、白、韩、孟时代;“下元”指北宋哲宗的元祐,是苏、黄时代。
二、名词解释1、题画诗唐代许多诗人都喜欢用诗来评画、论画,借以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
三、简答题1、唐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对唐诗有何影响?(1)绘画艺术的发达,有助于创造或深化诗的意境;(2)绘画艺术的发达,带来了题画诗的兴盛。
2、唐诗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1)诗人队伍、诗作数量及质地:清代康熙年间,据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清季振宜《唐诗》文献,编成《全唐诗》,共900卷,收录唐诗48900首,诗人2200多家。
(2)诗歌风格:众体兼备,风格多样。
(3)诗歌体裁:众体兼备,众体兼长。
3、唐诗繁荣的原因表现在哪些方面?(1)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2)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广开言路)(3)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儒释道并存)(4)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4、怎样理解高棅所说的中唐是盛唐之后的“再盛”?“中唐”处于“盛唐”之后,“晚唐”之前,它不是唐诗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虽然唐诗的繁荣主要集中在8世纪至9世纪中叶近一个半世纪的时期内。
王维、李白、杜甫的诗歌崛起在前,韩愈、白居易、李贺等诗人相继于后,先后有序却又各自争雄竞长,从而形成群峰环立、如日中天的唐诗繁荣局面。
在中唐虽然个人诗人没有谁确实能与李、杜相抗衡,但“诗到元和体制新”,在风格流派、题材体制以及艺术技术等方面,中唐有着巨大的开拓和创新,后世无不瞩目。
所以高棅认为中唐是盛唐之后的“再盛”。
5、唐代较为清明的政治环境对唐诗有什么影响?唐代较为清明的政治环境,允许人们畅所欲言、秉笔直书,政治文化出现活跃的局面,并臻于繁荣。
诗人就可以较为自由地选择题材,提炼主题,做到“推见至隐”鲜有避讳。
6、为什么说唐诗的繁荣既是社会方面的外因,也是文学自身方面的内因?(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社会方面的外因:(1)唐代空前发达的经济和空前高涨的文化,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唐诗宋词研究自考试题及答案

唐诗宋词研究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苏轼的《赤壁赋》?A. 《前赤壁赋》B. 《后赤壁赋》C. 《赤壁怀古》D. 《赤壁之战》答案:D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词人的作品?A. 辛弃疾B. 李清照C. 苏轼D. 柳永答案:C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诗的作者是谁?A. 王之涣B. 孟浩然C. 王安石D. 李商隐答案:B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高适B. 王昌龄C. 岑参D. 李贺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杜甫的诗作《春望》中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首诗反映了_________时期国破家亡的悲愤心情。
答案:安史之乱7.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唐代诗人_________的名句。
答案:张九龄8.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集名为《_________》,其词风以婉约著称。
答案:漱玉词9.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_的《夜雨寄北》。
答案:李商隐10.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宋代词人_________的《山园小梅》中的名句。
答案:林逋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唐诗与宋词在艺术特色上的主要区别。
答案:唐诗以严谨的格律、雄浑的气势和深远的意境著称,强调韵律美和节奏感,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等。
宋词则以婉约、清新、细腻见长,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语言的自然流畅,代表词人有苏轼、李清照等。
12. 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哪些名句,这些名句体现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将进酒》中的名句包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些名句体现了李白豪放不羁、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13. 请简述辛弃疾的词作风格及其代表作。
唐宋词研究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2017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唐宋词研究试卷(课程代码07564)一、单选题(每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诗与词是古代的两种重要体式。
A 散文B韵文C歌诗D乐歌2.称词为,强调的是词的音乐性。
A曲子B长短句C诗馀D鼓吹3.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认为词起源于()。
A诗B《诗经》C隋代初唐D六朝乐府4.词体逐渐走向成熟是在()。
A晚唐五代B北宋词C南宋D南宋中叶5.词牌多为个字,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意味在内。
A二B三C四D五6.宋人在唱词风格方面独重()。
A男音B和声C童音D女音7.王国维提出的“要眇宜修”四字来源于屈原()A《楚辞▪九章》B《楚辞▪九歌》C《楚辞▪离骚》D《楚辞▪天问》8.“清空”是提出的词境。
A王国维B苏轼 C 张炎D况周颐9.就《全宋词》的使用频率来说,使用最多的词调是()A《水调歌头》B《鹧鸪天》 C 《菩萨蛮》D《浣溪沙》10.开日本国填词风气之先的是()A李白B张志和C刘禹锡D李隆基11.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用的是()A拟人手法B联系手法C比兴手法D顶针手法12.温庭筠的籍贯是()A太原B合肥C临川D杭州13.温庭筠《梦江南》(千万恨)“山月不知心里事”的下一句是()A空阶滴到明B斜晖脉脉水悠悠 C 水风空落眼前花D摇曳碧云树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的作品。
A李煜B李璟C李清照D柳永15.“李波斯”是的别号。
A李煜B李璟C李清照D李珣16.雅号“曲子相公”指的是( B )A欧阳炯B和凝C李珣D毛文锡17.被誉为“北宋倚声初祖”的是()A晏殊B晏几道C张先D宋词祁18.苏轼以为其有屈、宋之才,王安石称其有鲍、谢清新之致的词人是()A秦观B贺铸C晁补之C周邦彦19.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中“自在飞花轻似梦”的下一句是()A又岂在朝朝暮暮B杜鹃声里斜阳暮C无边丝雨细如愁D梅子黄时雨20.姜夔《暗香》(旧时月色)咏写的是()A桃花B梅花 C 菊花D桂花二、多选题21.燕乐系统的组成包括()A胡乐 B 俗乐C清乐D雅乐E安南乐22.被称为“苏门四学士”的有()A黄庭坚B晁补之C秦观D张耒E贺铸23.下列词作中,李清照所作的有()A《如梦令》(昨夜雨疏风聚)B《一剪梅》(红藕香残)C《武陵春》(风住尘香)D《永遇乐》(落日熔金)E《贺新郎》(梦绕神州路)24.下列词作中,辛弃疾所作的有()A《美芹十论》B《九议》C《稼轩记》D《稼轩集钞存》E《稼秆集》25.下列评论和称号中,指张炎的有()A张孤雁B张春水C家白石而户玉田D词坛三绝E七宝楼台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 . 词的音乐性的标志是。
《唐诗研究》作业参考答案

《唐诗研究》作业参考答案一. 将下列各对仗句连接起来1. (1) ——h (2)——d (3)——g (4)——j (5)——i(6)——b (7)——c (8)——a (9)——e (10)——f2. (1)——e (2)——i (3)——g (4)——j (5)——a(6)——h (7)——c (8)——f (9)——b (10)——d3. (1)——d (2)——h (3)——g (4)——a (5)——j(6)——i (7)——c (8)——b (9)——f (10)——e二. 翻译下列诗句这一道题考察的是诗句中主要字词. 与现代汉语语义不同的字以及典故的翻译,所以不要求每个人翻译得都完全一样。
1. 城阙,指长安。
辅三秦,以三秦为辅。
辅,可以理解为辅助、辅翼、辅赞等。
五津,蜀中长江自湔堰至犍为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合称五津。
诗句的意思是,长安城位居三秦大地的中枢(也可翻译成长安城以三秦大地为辅助),从这里遥想蜀中五津的景象(也可翻译成遥望蜀中五津一片风烟)。
2. 铁衣,即铁甲。
玉箸,指思妇的眼泪。
诗句的意思是,那些征夫们辛苦地戍守边防已经很久了,而那些后方的思妇们则由于别离和思念泪流满面。
3. 沉船的侧畔千帆竞过,病树的前头万木更新(这里的“春”,翻译成“争春”. “葱笼”. “春机盎然”等等皆可)。
4. 玄鬓影,指蝉。
鬓发梳得薄如蝉翼,看上去像蝉翼的影子,故玄鬓影即指蝉。
白头吟,语意双关。
《白头吟》本为古乐府《楚调》曲名,曲调哀怨,可用来表示诗人自己清直而遭谗的感情。
诗句的意思是,那里能够承受秋蝉对着满头白发的自己哀吟。
5. 垂钓碧溪,用姜尚垂钓磻溪以待周文王的传说。
乘舟梦日,用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的传说。
诗句的意思是,想要像姜太公那样垂钓碧溪之上,隐居以待时,却忽然又像伊尹遇汤之际梦见乘舟过日月之边,用世之心终不能平静。
此句如果把两个典故说清楚,却解释为“表示人生遭遇,变幻莫测”,或者“有些人功名事业的成就,是出于偶然的”,也算正确。
自考《唐诗研究》自学考试试卷

自考《唐诗研究》自学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哪一位诗人不属于初唐时期?A.王勃B.骆宾王C.陈子昂D.李商隐2、《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哪位诗人?A.王之涣B.李白C.王维D.杜甫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的作者是?A.王勃B.王之涣C.岑参D.李白4、下列哪首诗不属于山水田园诗?A. 《登鹳雀楼》B. 《春晓》C. 《江雪》D. 《山居秋暝》5、下列哪首诗的作者不是李白?A. 《将进酒》B. 《早发白帝城》C.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 《望庐山瀑布》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些诗人是盛唐时期的代表人物?A.李白B.杜甫C.王维D.白居易2、下列哪些诗属于浪漫主义诗歌?A.李白的《将进酒》B.杜甫的《兵车行》C.王之涣的《登鹳雀楼》D.李商隐的《无题》3、下列哪些诗属于现实主义诗歌?A.杜甫的《三吏》B.白居易的《琵琶行》C.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D.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下列哪些诗是描述爱情的?A.李商隐的《无题》B.白居易的《长恨歌》C.王之涣的《登鹳雀楼》D.杜甫的《月夜》5、下列哪些诗是描写音乐的?A.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B.白居易的《琵琶行》C.王维的《山居秋暝》D.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2、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
()3、杜甫和李白都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4、《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
()5、唐代诗歌的风格主要以豪放、奔放为主。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请简述唐诗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2、描述并分析李白的诗歌风格及其在唐代诗坛的特点。
3、请阐述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形成及其主要特点。
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劳动经济学的范畴?A.工资决定理论B.劳动力市场理论C.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D.人口增长理论2、下列哪一项不是劳动力的供给曲线?A.垂直线B.水平线C.向后弯曲的曲线D.向前弯曲的曲线3、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A.产品需求B.生产技术C.工资率D.企业规模4、下列哪一项是对劳动力市场的完全竞争描述?A.劳动者可以自由流动,寻找工作B.企业和劳动者可以自由谈判工资C.所有的企业和劳动者都有平等的地位D.以上都是5、下列哪一项是对于“搜寻成本”的正确定义?A.搜寻成本是指为了找到某个人而花费的成本B.搜寻成本是指为了找到某个工作而花费的成本C.搜寻成本是指为了找到某个特定商品而花费的成本D.搜寻成本是指为了找到某个人或物而花费的成本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劳动力的供给曲线。
自学考试《唐诗研究》考试试卷2017

自学考试《唐诗研究》考试试卷2017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梵语拼音学的传入,对我国音韵学及诗词_________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2.清人陈衍等倡诗盛于“三元”之说,“三元”中的上“元”指“_________”时期,即李白、杜甫时代。
3.产生於南朝的永明体新体诗,经初唐沈宋的加工定型,才产生唐代成熟的_________。
4.初唐时期开创以_________入诗风气的是诗人王梵志。
5.初唐四杰中,王、杨工于_________。
卢、骆则擅长七言歌行。
6.中唐乐府诗从源流上看,孟郊远追汉魏,李贺中承_________,白居易近学杜甫。
7.被苏轼赞为“外枯而中膏”、“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的是诗人_________的五古山水诗。
8.晚唐诗人中,被时人合称“温李新声”的诗人是_________和李商隐。
9.在体裁上,李商隐的七律足可继武_________。
10.据《与元九书》自述,白居易自编诗文集时,将诗分为_________、闲适诗、_________、杂律诗等四类。
11.韩愈诗歌“险怪”风格的形成,同他关注佛教_________密切相关。
12.唐代科举项目众多,但其中最为时人所重,后人所称的是_________,唐代不少诗人也由此进身。
13.比较集中地表达诗学观点,成为白居易论诗纲领的是他的《_________》。
1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句中运用了南朝民歌的_________手法。
15.“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中的“东野”即诗人_________的字。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5分,共24分)1.按高木秉《唐诗品汇》的划分,出现诗人最多的是( )。
A.初唐B.盛唐C.中唐D.晚唐2.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万曼《唐集叙录》,叙录有传本的唐人诗集、文集、诗文合集共( )。
A.一百零八家B.二百零八家C.三百零八家D.四百零八家3.将对仗技巧程式化,提出“六对”、“八对”等名目的诗人主要是( )。
自考唐诗研究试题及答案

自考唐诗研究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首诗?A. 李白的《静夜思》B. 杜甫的《春望》C. 孟浩然的《春晓》D.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答案:C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之涣B. 王昌龄C. 高适D. 岑参答案:A4.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作者是谁?A. 王维B. 李白C. 杜甫D. 李商隐答案:A5.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首诗的作者是?A. 张九龄B. 王勃C. 骆宾王D. 卢纶答案:A6.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以下哪首诗?A.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C. 高适的《别董大》D.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答案:A7.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孟浩然B. 王维C. 李白D. 杜甫答案:A8.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出自以下哪首诗?A. 王维的《杂诗三首其二》B.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C. 李白的《送友人》D. 高适的《别董大》答案:A9.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作者是?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以下哪首诗?A. 杜甫的《望岳》B.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C.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D.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诗人属于唐代边塞诗人?A. 高适B. 王昌龄C. 杜甫D. 李白答案:A, B1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张继B. 王之涣C. 杜甫D. 李白答案:A13. 下列哪些作品是杜甫的?A. 《春望》B. 《登高》C. 《望岳》D. 《静夜思》答案:A, B, C14.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以下哪首诗?A.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B.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C. 杜甫的《登楼》D. 王勃的《滕王阁序》答案:A15. 下列哪些诗句是王维的作品?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D.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答案:A, B, C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6. “________,江船火独明。
《唐诗研究》期中题库及答案

《唐诗研究》期中题库及答案一. 判断正误:1.“上官体”是指唐太宗君臣带有宫廷化倾向的诗歌风格。
2.初唐四杰中卢、骆长于七言歌行,而王、杨则长于五言律诗。
3. “文章四友”指的是初盛唐之交的贺知章、张旭、包融和张若虚等四位文学家、艺术家。
4. 粘对规则的确立对五言律诗声律格式的定型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5. 五律和七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
6.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是贺知章《回乡偶书》一诗中的诗句。
7. 初唐倡导“风雅”“兴寄”的是陈子昂,其目的不只是使诗歌恢复美刺比兴的传统功能,还在于要追踪悲凉慷慨的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
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代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
9.张若虚是“吴中四士”之一,其代表作有《春江花月夜》、《代悲白头翁》等。
10.“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刘长卿的《宿建德江》。
11.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七绝,王昌龄长于五绝,李白兼长五七绝。
1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等诗句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典型诗境。
1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达了苏轼诗画一律和诗画同源的观念。
14. 王昌龄边塞诗体裁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以七言绝句的连章组诗来吟咏表现边塞情事。
15.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中的诗句。
16. 被许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以至于连李白也为之罢笔的《黄鹤楼》一诗的作者是崔颢。
17. 高适的边塞诗“长于写感觉印象”,“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
”18. 李白创作了大量自拟新题,缘事而发,写真实实事,亲身见闻的乐府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自学考试《唐诗研究》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宋代人对唐诗分期最具代表性的观点见于严羽的《____________》。
2.唐代重在抒情的诗体____________乃是从六朝乐府脱胎而来。
3.韩愈《荐士》诗云:“国朝文章盛,____________始高蹈。
”
4.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代表了“____________体”七言歌行的最高成就。
5.中唐乐府诗从源流上看,孟郊远追汉魏,李贺中承____________,白居易近学杜甫。
6.李商隐的《____________》诗是唐诗中的一种新创造。
7.在体裁上,李商隐的____________足可继武杜甫。
8.李贺“瑰丽奇诡”乐府古体诗,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_体”歌行。
9.晚唐诗人中,承袭白居易新乐府精神的,有____________等。
10.生前即写定诗集,创作数量之多在唐代首屈一指的是诗人____________。
11.苏子瞻评诗曰:“……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其中“子厚”是____________的字。
12.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载,宋时王维集有____________与蜀本两种,前者较可靠。
13.唐代诗僧中,有诗集流传至今的有____________等。
14.唐代优秀诗人中,受道教影响最深的是____________。
15.首开“论诗绝句”这一诗论新形式的是____________。
16.“春蚕到死丝方尽”句中运用了南朝民歌的____________手法。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5分,共24分)
1.唐代诗人大多数出身于()。
A.世家贵胄
B.寒门庶族
C.没落贵族
D.下层贫民
2.《唐诗品汇》的编者是()。
A.韦毂
B.洪迈
C.高棅
D.胡震亨
3.清代人注杜(甫),名著颇多,其中《读杜心解》的编注者是()。
A.钱谦益
B.仇兆鳌
C.浦起龙
D.杨伦
4.唐代诗人中,排斥佛教而又在诗歌中努力再现佛寺壁画艺术的是()。
A.韩愈
B.杜甫
C.李贺
D.贾岛
5.唐代僧诗约占唐诗总数的()。
A.二十分之一
B.三十分之一
C.四十分之一
D.五十分之一
6.唐进士试时的省试诗,在体裁上一律是()。
A.五言绝句
B.五言律诗
C.七言绝句
D.七言律句
7.殷璠《河岳英灵集》入选名家都属()。
A.初唐
B.盛唐
C.中唐
D.晚唐
8.李白字太白,号()。
A.香山居士
B.白云居士
C.江湖散人
D.青莲居士
9.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真正田园诗写得最多的是()。
A.孟浩然
B.储光羲
C.常建
D.祖咏
10.孟郊诗歌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是特别多地写自己的()。
A.隐逸之乐
B.怀才不遇
C.贫病穷愁
D.科场失意
11.杜牧诗文集称《樊川集》,“樊川”得名于他的()。
A.字号
B.家乡地名
C.居官所在地
D.居住别墅
12.受乐府古辞的影响,后人遂以“卢家妇”代指()。
A.老妇
B.寡妇
C.娼妇
D.少妇
13.“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一句出自()。
A.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B.杨炯《从军行》
C.骆宾王《帝京篇》
D.卢照邻《长安古意》
14.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景色描写中,统摄全篇的是()。
A.春
B.江
C.月
D.夜
15.在边塞诗中,既能揭示“汉”军“年年战骨埋荒外”的惨剧,又能点到“胡儿眼泪双双落”的哀痛的作家是()。
A.李颀
B.王翰
C.高适
D.岑参
16.韩愈的《山石》属()。
A.咏物诗
B.记游诗
C.咏史诗
D.游仙诗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诗作中,对音乐摹写出神入化,脍炙人口的诗篇有()。
A.杜甫《琴台》
B.白居易《琵琶行》
C.李贺《李凭箜篌引》
D.李商隐《锦瑟》
E.韩愈《听颖师弹琴》
2.中唐诗人中,继王孟而以山水诗著称的还有()。
A.张籍
B.王建
C.刘长卿
D.韦应物
E.柳宗元
3.下列著作中,属于唐人诗论研究专著的是()。
A.《云溪友议》
B.《诗格》
C.《诗式》
D.《乐府古题要解》
E.《二十四诗品》
4.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结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包括()。
A.夸张
B.比兴
C.典故
D.白描
E.谐音
四、作品阅读理解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末八句云“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氵项洞不可掇。
”试回答:①“生常”两句指谁?②“抚迹”主要指上文所述的什么事?③为什么“平民”要写作“平
人”?④“失业徒”指哪些人?⑤“氵项洞”一词作何解释?
2.刘禹锡《乌衣巷》一诗是如何以小见大的?“王谢”代指什么?
3.解释《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三首诗题中的“校书叔云”、“左迁”、“乐天”、“见赠”。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题画诗
2.边塞诗派
六、问答题(四题中任选三题作答。
如四题全部作答,则以前三题记分。
每题8分,共24分)
1.唐王朝统治者实行的哪些政策措施对唐诗繁荣产生重大影响?试举例说明。
2.举例谈谈王维前后期的创作情况。
3.谈谈你对中唐时期诗歌的认识。
4.道家思想和道教对诗歌艺术各有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