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

合集下载

慢性肾脏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

慢性肾脏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

慢性肾脏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慢性肾脏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KDIGO伦敦研讨会纪要2009年10月4-6日,慢性肾脏病:改善全球预后(KDIGO)国际机构在英国伦敦召开了慢性肾脏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研讨会。

其主要目的是汇总全球CKD随访资料,以预后为硬终点,评价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尿白蛋白与终点事件间关系,对现行CKD诊断和分期系统进行重新评估。

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肾脏及全科医师,检验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专家和社区卫生保健者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这其中既有现行CKD诊断系统的制定和拥护者,也有持不同观点的专家和学者。

唯一受邀参加此次高端学术研讨会的中国大陆学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海燕教授和王芳医师对此次会议的背景及所获部分成果等内容进行了系统介绍,希望对我国临床医师有所助益。

背景2002年,美国肾脏病学会(ASN)制定的肾脏病/透析临床实践指南(KDOQI)提出了CKD诊断的全新概念,用以代替既往的“慢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等名称,并制定了分期系统(见右表)。

表2002年KDOQI的CKD分期系统分期描述根据严重度分类根据治疗分类肾损伤伴GFR正常GFR?90 T代表移植 1或升高肾损伤伴GFR轻度GFR为60~89 2下降GFR中度下降 GFR为30~59 3GFR严重下降 GFR为15~29 4肾衰竭 GFR<15(或透析) D代表透析 5注:GFR肾小球滤过率,单位为ml/(min?1.73m2)2004年,国际肾脏病学会(ISN)的KDIGO采纳了CKD的定义和分期系统并向全球推广,使其分别成为全球肾脏病相关医疗及学术交流的统一疾病分类名词和划分标准。

7年来,CKD领域的新研究不断涌现,尤其是在普通和高危人群中进行的早期CKD流行病学调查,如欧美、我国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均进行了CKD筛查研究。

与2000年相比,目前在Pubmed上可检索到的CKD相关文献已增加1倍以上。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及防治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及防治

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及防治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330006涂卫平危志强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s CKD)已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CKD的患病率约9。

4%。

目前,慢性肾脏病在我国呈现“三高一低”的状态,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低知晓率。

因此,加速开展对慢性肾脏病的筛查和防治,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1.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分期在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KF)公布的K/DOQI有关CKD评估、分类和分层的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出了CKD及其分期的概念。

1。

1。

CKD的定义:慢性肾脏病(CKD)是指肾脏损害(kidney damage)或肾小球滤过率(GFR)低于60 ml/min/1。

73m2持续至少3个月;肾脏损害是指肾脏病理学检查异常,或肾损害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血、尿成分或影像学检查)异常。

1.2。

CKD的分期及防治目标(见表1)。

表1. 美国KDOQI专家组对CKD分期方法的建议分期特征GFR水平防治目标-措施(ml/min/1。

73m2)1. 肾损害伴GFR正常或升高 90 CKD诊治;缓解症状;延缓CKD进展2 肾损害伴GFR轻度降低60-89 评估、延缓CKD进展降低CVD)患病危险;3 GFR中度降低30-59 减慢CKD进展;评估、治疗并发症4 GFR重度降低15-29 综合治疗;透析前准备5 ESRD(终末期肾病)<15 如出现尿毒症,需及时替代治疗**注:透析治疗的相对指征为GFR=8—10 ml/min,绝对指征为GFR < 6 ml/min;但对晚期糖尿病肾病,则透析治疗可适当提前至10—15 ml/min。

CKD的概念一经提出即受到了广泛关注,它将肾损害及GFR的水平作为CKD诊断、分期的重要依据,而淡化了基础疾病.CKD定义可以促进CKD的早期发现,并且根据GFR诊断CKD,进行病情程度分级,从而制定相应的防治计划。

慢性肾脏病定义、分期及防治课件

慢性肾脏病定义、分期及防治课件

CKD分为5期,其中1-3期为早 期,4-5期为晚期。
CKD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着 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高血压、水 肿、贫血、恶心、呕吐等症状。
慢性肾脏病的分类
01
02
03
原发性CKD
由肾脏本身疾病引起,如 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等。
继发性CKD
由其他系统疾病引起,如 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 红斑狼疮等。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日常护理
控制病情
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
按时服药、定期检查, 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
在正常范围内。
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
低蛋白的饮食习惯。
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 量的运动,如散步、太
极拳等。
心理调适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战
胜疾病的信心。
04
慢性肾脏病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慢性肾脏病与高血压的关系
总结词
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慢性肾脏病进展 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详细描述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球内压力增高,引起肾小球肥大、硬 化和肾功能减退。同时,高血压还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 统,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因此,有效控制高血压对于延缓 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肾脏病与糖尿病的关系
总结词
慢性肾脏病和糖尿病是相互关联的疾病,糖尿病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慢性肾脏病也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详细描述
长期糖尿病可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进而发展为慢性肾脏病。同时,慢性 肾脏病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也较高,且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速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
早期筛查
通过尿液、血液等检测手段,早 期发现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

慢性肾脏病PPT【71页】

慢性肾脏病PPT【71页】
•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常见的难治性并发症 病因: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转移性钙化
肾性骨病
相当常见。在透析前患者中骨骼X线发现异常者约35%,而出现骨痛、行走 不便和自发性骨折者少见。早期诊断依靠骨活检,约90%发现异常。 高转化性骨病:纤维性骨炎
由于PTH↑引起→破骨细胞增多且体积增大,引起骨盐溶化,骨质重吸收 增加,骨的胶原基质破坏,代之以纤维组织,易发生肋骨骨折。X线检查 可见骨骼囊样缺损及骨质疏松。 低转化性骨病:骨软化症 无力型骨病 由于活性维生素D不足或铝中毒引起的骨组织钙化障碍,导致未钙化骨组 织过分堆积;成人以脊柱和骨盆表现最早且突出,可有骨骼变形。 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性骨病:只发生于透析多年以后,可能是由于β2-MG 淀粉样变沉积于骨所致,X线片在腕骨和股骨关有囊肿性变,可发生自发 性股骨颈骨折。
与钙结合→磷酸钙→沉积于软组织→血钙↓ 抑制活性维生素D3的产生 刺激PTH产生
•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 肾性骨营养不良
内容
慢性肾脏病和慢性肾衰竭的定义及临床分期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诊断 治疗
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正细胞、正色素贫血;血白细 胞 数正常;血小板数正常、凝血时间正常;出血时间延长。
➢ 单纯GFR轻度下降(GFR 60~89 ml/min)而无肾损 害其他表现者,不能认为有明确CKD存在。
内容
慢性肾脏病和慢性肾衰竭的定义及临床分期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病因
各种原因(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病、梗阻性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病、 肾血管疾病、先天性和遗传性肾脏病)引起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 均可导致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的定义

慢性神经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

慢性神经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

慢性神经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定义慢性神经病(CKD),又称慢性肾脏疾病,是指肾脏结构和功能长期受损,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的一种病理状态。

这种疾病通常在数月到数年内逐渐发展,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会逐渐出现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贫血等现象。

诊断临床表现CKD的早期临床症状较为隐匿,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尿量改变,如多尿或少尿;- 血尿或蛋白尿;- 高血压;- 贫血;- 骨骼疼痛;- 恶心、呕吐;- 消化系统出血等。

实验室检查CKD的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包括:- 尿液常规检查,检查尿液中是否存在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异常;- 血液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等指标;- 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估算,常用的方法有Cockcroft-Gault公式和MDRD(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 )公式。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CKD的原因和评估肾脏损伤程度非常重要。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 超声检查:可以评估肾脏大小、形态及血液供应情况;- CT扫描:可观察肾脏结构、功能和肾血流情况。

分期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不同,CKD可分为五个分期,即CKD1~CKD5:- CKD1:GFR正常或高于正常,肾脏结构有异常改变;- CKD2:轻度肾功能减退,GFR≥60ml/min;- CKD3:中度肾功能减退,GFR 30~59ml/min;- CKD4:重度肾功能减退,GFR 15~29ml/min;- CKD5:肾功能衰竭,GFR<15ml/min或肾透析或肾移植。

根据CKD分期的不同,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肾脏损伤程度和预测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延缓疾病的进展。

结论慢性神经病(CKD)是一种肾脏结构和功能长期受损的疾病,常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对CKD进行诊断和分期。

慢性肠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

慢性肠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

慢性肠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慢性肾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慢性肾病(CKD)概述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简称CKD)是一种肾功能长期减退的疾病,通常在数年或数十年内逐渐进展。

CKD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和致残率不断增加。

早期的CKD通常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可能会出现疲劳、水肿、尿量减少等症状。

慢性肾病的诊断对于慢性肾病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病史询问病史询问是最早的诊断步骤之一,医生会询问患者有无与肾脏相关的疾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此外,医生还会询问患者是否有过使用药物、接受放射性检查或手术的经历。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是慢性肾病的一个重要诊断依据。

患者可能会出现疲劳、浮肿、尿量减少、血尿、蛋白尿等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贫血、高血压、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于慢性肾病的诊断和分期非常重要。

例如,血肌酐、尿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和尿蛋白等指标可以帮助评估肾功能的损害程度。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血尿酸、血钙、血磷等指标以评估钙磷代谢状态。

慢性肾病的分期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慢性肾病可以分为五个分期:1. 分期1: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或接近正常;2. 分期2:肾小球滤过率轻度降低;3. 分期3:肾小球滤过率中度降低;4. 分期4:肾小球滤过率重度降低;5. 分期5:肾衰竭。

慢性肾病的分期有助于医生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结慢性肾病是一种肾功能长期减退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致残率。

对于慢性肾病的诊断和分期,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慢性肾病的分期对于评估疾病进展和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慢性脑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

慢性脑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

慢性脑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定义、诊断及分期1. 定义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慢性损害,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导致肾脏无法有效执行其正常的排泄、调节体液、代谢产物和水盐平衡等功能的一组疾病。

2. 诊断标准CKD的诊断主要依据下列指标之一:- 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60ml/min/1.73m^2,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不论是否伴随肾脏损害的病理学改变。

- 肾脏损害的病理学改变(如肾小球或肾小管等)。

- 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

- 其他综合因素指示肾脏损害。

3. 分期CKD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不同,分为以下5个分期:分期1:GFR ≥ 90ml/min/1.73m^2 (正常肾功能,但伴有肾脏损害)在此分期下,肾小球滤过率正常,但存在肾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如蛋白尿、肾盂肾炎等。

分期2:GFR 60-89ml/min/1.73m^2 (轻度肾功能损害)在此分期下,肾小球滤过率略有下降,可能伴有轻度尿蛋白。

分期3:GFR 30-59ml/min/1.73m^2 (中度肾功能损害)在此分期下,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下降,可以观察到明显尿蛋白增加,并出现贫血、高血压等并发症。

分期4:GFR 15-29ml/min/1.73m^2 (重度肾功能损害)在此分期下,肾小球滤过率显著减低,伴有明显的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临床表现为贫血、高血压、骨代谢异常等。

分期5:GFR <15ml/min/1.73m^2 (肾功能衰竭)在此分期下,肾小球滤过率严重减低,肾脏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出现尿毒症症状,需要进行肾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肾移植等。

结论慢性肾脏疾病(CKD)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持续性损害的疾病。

CKD的诊断依据主要是基于肾小球滤过率(GFR)、尿蛋白定量以及肾脏损害病理学改变等指标。

ckd分级标准

ckd分级标准

ckd分级标准摘要:一、慢性肾脏病(CKD)概述1.慢性肾脏病的定义2.CKD 的病程和分期二、CKD 的分级标准1.CKD 1 期: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2.CKD 2 期:肾功能轻中度受损3.CKD 3 期:肾功能中重度受损4.CKD 4 期:肾功能重度受损5.CKD 5 期:肾功能衰竭三、CKD 分级标准的重要性1.评估肾脏功能2.预测并发症和疾病进展3.指导治疗和预后四、CKD 的诊断与治疗1.诊断方法2.治疗原则3.治疗方法正文: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简称CKD)是一种肾脏功能逐渐减退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为了更好地评估肾脏功能、预测疾病进展和并发症,以及指导治疗和预后,医学界制定了CKD 的分级标准。

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慢性肾脏病的概述。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结构或功能持续三个月以上的损伤,导致肾脏无法正常过滤血液。

CKD 的病程通常分为五个阶段,从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的CKD 1 期,到肾功能衰竭的CKD 5 期。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CKD 的分级标准。

CKD 的分级主要依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来判断。

具体分级如下:1.CKD 1 期: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

肾小球滤过率≥90ml/min。

此阶段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但可能出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

2.CKD 2 期:肾功能轻中度受损。

肾小球滤过率60-89ml/min。

此阶段患者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

3.CKD 3 期:肾功能中重度受损。

肾小球滤过率30-59ml/min。

此阶段患者症状加重,可能出现贫血、骨代谢异常等并发症。

4.CKD 4 期:肾功能重度受损。

肾小球滤过率15-29ml/min。

此阶段患者并发症更加严重,可能出现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等。

5.CKD 5 期:肾功能衰竭。

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

此阶段患者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治疗,以维持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肾脏病(CKD )定义、诊断及分期
――KDIGO 伦敦研讨会纪要
2009年10月4-6日,慢性肾脏病:改善全球预后(KDIGO )国际机构在英国伦敦召开了慢 性肾脏病(CKD )定义、诊断及分期研讨会。

其主要目的是汇总全球
CKD 随访资料,以预 后为硬终点,评价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eGFR )及尿白蛋白与终点事件间关系,对现行
CKD 诊断和分期系统进行重新评估。

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肾脏及全科医师, 社区卫生保健者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这其中既有现行 有持不同
观点的专家和学者。

唯一受邀参加此次高端学术研讨会的中国大陆学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海燕教授和王芳医 师对此次会议的背景及所获部分成果等内容进行了系统介绍,希望对我国临床医师有所助 益。

背景
2002年,美国肾脏病学会(ASN )制定的肾脏病/透析临床实践指南(KDOQI )提出了 CKD 诊断的全新概念,用以代替既往的
慢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等名称,并制定了分期系统
(见右表)。

表2002年KDOQI 的CKD 分期系统
注:GFR 肾小球滤过率,单位为 ml/ ( min • 1.73m2 )
2004年,国际肾脏病学会(ISN )的KDIGO 采纳了 CKD 的定义和分期系统并向全球推广, 使其分别成为全球肾脏病相关医疗及学术交流的统一疾病分类名词和划分标准。

7年来,CKD 领域的新研究不断涌现,尤其是在普通和高危人群中进行的早期 CKD 流行病 检验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专家和 CKD 诊断系统的制定和拥护者,也
学调查,如欧美、我国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均进行了CKD筛查研究。

与2000年相比,
目前在Pubmed上可检索到的CKD相关文献已增加1倍以上。

肾脏早期评估计划(KEEP )、肾脏和血管终末期疾病预防(PREVEND )等多个CKD随访人群的建立,将有利于进一步明确CKD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

CKD流行病学研究的开展,唤起了公众和非肾脏病专科医师对CKD的关注,提高了CKD
是公共卫生问题的意识,推动了CKD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获得了相当的社会效应。

问题虽然2002年的CKD定义及分期系统堪称CKD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但由于受到当时循证医学证据的限制,仍可能存在不足。

随着近年来相关证据的不断积累,对该系统的质疑和争论日益凸显,是否应对其进行修订也被提上日程。

过度诊断?以KDOQI的CKD定义及分期为依据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KD的人群患病率为6%〜16%,这一比率远高于肾内科医师的日常接诊量,且与终末期肾脏病(ESRD )患
者的实际数量亦不成比例;此外,新增的CKD人群主要集中于CKD3期,且以老年人多见。

上述结果引发了是否由于CKD的定义导致其患病率被高估的质疑,而这将造成不必要的公共卫生资源浪费和肾内科医师负担增加。

因此,有学者建议应根据性别、年龄等因素,对肾
功能降低的标准进行重新调整。

分期标准片面?研究显示,在相同CKD分期中,与无白蛋白尿/蛋白尿的患者相比,存在白蛋白尿/蛋白尿者发生死亡、心血管事件及进入ESRD的风险增高。

因此,仅根据肾功能对CKD患者进行分期,而不考虑白蛋白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病”或非病?单纯白蛋白尿者(不合并糖尿病或无其他肾脏损害证据,且肾功能正常者)是
否应被称为肾脏病”患者,也受到质疑。

有学者认为,CKD 1〜2期与不良预后间关系不明确,且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故其应被称为“CKD危险因素”而非病”。

但同时,许多代表提出,由于现行CKD分期标准推广时间不长,在制定新的CKD定义和
分期系统时,应注意避免过度修订导致临床使用的混乱。

资料
大多数疾病的分期遵循由轻到重,逐渐进展的规律。

分期越晚,其进展越迅速、合并症越多、
临床预后越差,而预后是检验分期系统合理性的最有力证据。

由此,KDIGO提出,CKD的
诊断和分期应基于患者预后,而非医师需求;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而非个人观点。

截至2009年9月,KIDGO筹委会共汇集了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55个队列人群、总样本量超过100万的随访其中,来自中国的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北京队列( Beijing Cohort )研究和台湾地区的台湾一般人群( TaiwanGP )研究。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欧洲格罗宁根大学医院的2个著名统计团队受邀组成各自独立
的数据分析小组,采用统一的统计学分析策略对所收集资料进行荟萃分析。

首先,由于队列人群的人员构成不同,将分别针对普通人群、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和CKD
人群进行分析。

其次,预后指标统一设定为死亡与肾脏病事件两大类、共五项,每项指标均有明确定义。

最后,研究者在处理eGFR、白蛋白尿/蛋白尿对预后的影响时,充分考虑了两者之间的交互关系。

由于不同队列人群检测蛋白尿的方法不同,分析小组还对白蛋白尿和蛋白尿进行了
分类分析,丰富了研究内容。

除eGFR和蛋白尿外,研究还纳入了社会人口学因素等变量
以便进行多因素分析,且所有变量也设置了统一标准。

成果
诊断指标对预后的分析显示,eGFR下降和白蛋白尿均为多项预后指标的独立危险因素。

大部分参会者认同,应将eGFR下降和白蛋白尿作为CKD的诊断指标;由于证据尚不充分,是否应依据年龄界定不同的CKD诊断标准仍须进一步研究。

CKD分期以预后为终点事件的分析显示,当白蛋白尿水平相同时,CKD1和2期患者的
全因和心血管死亡无显著差异。

因此,有代表建议,应将CKD1和2期合并,或根据白蛋
白尿水平重新界定CKD1期和2期。

也有代表认为,该结果的得出可能与eGFR评估方法有关,研究所用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 )公式并不适用于CKD1〜2期患者,因此,上述结果尚待更准确反映GFR的公
式[如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CKD-EPI )公式]的进一步验证。

在CKD3期患者中,由于在全因和心血管死亡等多项预后指标上均有显著差异,多数代表
认为,应在分期上对eGFR 分别为30〜44 ml/ (min 1.73m2 )和45〜59 ml/ (min ・1.73m2 ) 的患者加以区分。

此外,分析显示,此期患者白蛋白尿/蛋白尿水平越高,发生终点事件的
风险也越咼。

对于CKD4期患者,虽然不同白蛋白尿或蛋白尿水平患者的临床预后也不尽相同,但使用eGFR v 15〜
29 ml/ (min ・1.73m2 )的划分标准,已可以明确地将此类患者与临床预后较好的eGFR^30 ml/ ( min・1.73m2 )患者区分开。

因此,绝大多数代表认为,在分期系统中不必再根据蛋白尿水平进行更细致划分。

本次会议汇总了目前关于CKD的最完整随访资料,也是迄今为止不同地区肾脏病学者间的最大规模合作。

本次合作研究的结果将为CKD定义及分期的修订提供第一手的循证医学证
据,在评价患者预后、指导治疗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将于2010年上半年公布的此次会议的
最终结果令人拭目以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