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家庭干预技术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应用

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应用

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过程中护理干预的应用作者:王慧平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索中风后遗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近两年来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为实验对象。

将同期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两组,一组在康复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作为实验组;另外一组作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

一周为一个疗程,进行八个疗程。

结果:经护理干预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总体恢复水平较好,实验组有效率达到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8%。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关键词】护理干预;疗效;中风后遗症【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68-02中风是一种脑血管疾病,近年来,由于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让它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元凶,其中中风的致残率通常达到80%以上。

[1]中风在临床上表现为突然昏倒,意识不清,并伴有口眼歪斜,语言功能受损等症状。

伴之而来的还有各种各样的中风后遗症,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齿不清,言语不利,麻木不仁等,令中风患者及家人苦不堪言。

医院一线工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出一套在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本文就中风后遗症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从病人心理生理双方面入手,提高中风后遗症的治愈率。

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在同期接受治疗的病人中随机分为两组,进行长期观察对比。

同期接受治疗的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肝肾功能正常,且均无其他并发症,生命体征平稳,符合参加对比实验的条件。

实验组男女比例约1.2:1,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39岁,约89%的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的病史。

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1:1;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41岁;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病史占对照组患者总数的90%。

脑中风患者康复期的护理干预论文

脑中风患者康复期的护理干预论文

脑中风患者康复期的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脑中风患者康复期中的效果及意义。

方法:选择100例脑中风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其中护理干预组50人,对照组50人,对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只实施常规护理不采取护理干预。

收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护理干预组50例患者中, 治愈6例, 疗效显著者16例,有效24例,无效4例, 有效率85%。

对照组50例,治愈4 例,疗效显著者14 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有效率78%。

结论:脑中风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对脑中风患者的康复效果和远期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

【关键词】脑中风;康复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145-02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因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是一类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的疾病 [1]。

本文收集了增城市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住院100例处于康复期的脑中风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护理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我科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100例病例,根据临床症状和头颅ct检查确诊(诊断全部符合1995 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2]标准) 脑中风。

其中脑梗死53例, 脑出血47例,经过急性期治疗后病情平稳,转入本科接受康复治疗的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护理干预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43~68岁。

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8~69岁。

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失语、抑郁、智能损害、及肢体功能损害。

护理干预组除有效治疗和常规护理外,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康复训练。

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延续护理模式的应用研究进展

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延续护理模式的应用研究进展

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延续护理模式的应用研究进展1. 引言1.1 脑卒中概述脑卒中,又称卒中或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急性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

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根据患者病因不同,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病例的85%,是由于脑动脉或颈动脉的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脑组织缺血,而出血性脑卒中则是因动脉破裂导致脑组织出血。

脑卒中的发病率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

及时干预和科学康复对于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护理中,延续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肌肉弱化、语言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

而康复护理则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专业化措施和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多方面,康复护理可以加速患者康复过程,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再生。

康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身心压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社会功能。

康复护理还可以预防并减少脑卒中后遗症的发生,降低疾病复发率。

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康复护理不可或缺,是整个康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1.3 延续护理模式的介绍延续护理模式是指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对其进行持续的护理和管理,旨在促进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模式。

在脑卒中患者中,延续护理模式的应用尤为重要,因为脑卒中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的康复过程。

延续护理模式通过不间断地提供专业护理、康复训练和情感支持,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功能和重建自信。

延续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延续护理模式可以提供持续的康复服务,确保患者在出院后也能获得持续的康复疗法和指导。

中医辨证论治中风后遗症的诊断与中药组方

中医辨证论治中风后遗症的诊断与中药组方
中医的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手段与现代医学的 药物、手术等治疗手段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多治 疗选择。
减少副作用
中药组方相对安全,与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结 合,可减少化学药物和手术的副作用,提高 患者生活质量。
创新药物研发思路展望
基于中医理论的创新药物 研以中发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中
挑战应对
面对中风后遗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中医辨证论治需要不断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和精度,加强临床实践 经验的总结和传承。同时,中药组方需要注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的发生。此外,还需要加强中医药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接受度。
THANKS FOR WATCHING
CHAPTER 02
中风后遗症的中医辨证
辨证依据
病史
了解患者中风病史,包括起病原因、经过、治疗及后 遗症表现。
症状
观察患者神志、言语、肢体运动、感觉等方面的症状 ,判断病情轻重。
体征
检查患者舌象、脉象等体征,了解气血阴阳的盛衰变 化。
辨证分型
肝阳上亢型
表现为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烦躁 易怒等症状。
气虚血瘀型
表现为肢体偏瘫、麻木不仁、面色萎黄、舌淡 苔白等症状。
阴虚风动型
表现为手足蠕动、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症状。
辨证施治原则
祛瘀通络
针对气虚血瘀型患者,采用活 血化瘀、通络止痛的药物进行 治疗。
滋阴润燥
对于阴虚风动型患者,采用滋 阴润燥、熄风止痉的药物进行 治疗。
调整阴阳平衡
根据辨证结果,采用滋阴潜阳 、益气活血等方法,调整患者 阴阳平衡。
经系统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细胞移植治疗

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法

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法
染质增多,针刺后 上述改变较轻。 c.RNA量: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组RNA的量明显增多。
(三) “醒脑开窍”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脑 微血管系统机能、形态、能量代谢的影响
系天津市“八五”攻关子课题,获1995年度天津市科技进 步三等奖。
1.目的:从微循环及能量代谢角度探讨针刺机理。
a.对脑血流及软脑膜微血管的自律运动的影响。 b.对微血管形态的影响。 c.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b.针刺可降低兴奋性氨基酸水平,提高脑及血 浆SOD活性 ,降低LPO含量。
c.针刺可提高脑内乙酰胆硷含量。
d.针刺可提高血浆一氧化氮含量,可能是改善 脑循环的重要因素。
(八) 针刺对快速老化脑萎缩模型小白鼠(SAM-P/10)脑和肝核蛋白质的影响
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1.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法主穴内关、人中对脑萎缩小鼠脑、肝核
肩贞、肩中俞、肩外俞,痛点刺络拔罐。
(8) 血管性痴呆:针百会、四神聪、
四白、太冲。
太冲
(9) 睡眠倒错:针上星、神门。
4.治疗时间
每日针2 次,10天 为1疗程, 持续治疗 3~5个疗 程。
(三)中风病的诊疗原则
1.诊断原则:中西医双重诊断,除 临床症状和体征外,必须具备脑血 管病的影 像学证据 如CT、MRI。
山东 祛痰开窍法 120 74.17
江苏 活血化瘀法 100 65.00
大连 补气养血法 280 68.00
湖北 补气养血法 256 75.78
合计
1008 68.22
西药组
例数 治愈+显效 %
66
59.10
28
60.00
20
20.00
32
34.28

脑卒中家庭康复团队对社区患者干预效果的研究

脑卒中家庭康复团队对社区患者干预效果的研究
预, 并对 干 预前 、 预 后 1个 月 、 干 3个 月 及 6个 月 患 者 的运 动活 动能 力进 行评 价 。现报 道如 下 。 1 对 象与方 法
情 稳定 , 识清楚 , 意参 加本 研究 。排 除患有 精 神 意 愿
病, 认知严重障碍 , 严重心 、 、 肺 脑功能障碍及其他严
得 尤 为重要 。但 我 国还没 有 真正能 够形 成有 广泛 性 和有组 织性 的社 区康 复 治疗 服务 网络 , 能 延 续 住 不 院期 间 的系统康 复 治疗 。我社 区卫 生 服务 中心成 立 了 以全 科 医师 为骨 干 , 防保 健 医师参 与 , 体操 作 预 具 由社 区护 士 担 任 的脑 卒 中 家 庭 康 复 团 队 j 与 家 , 属、 患者 共 同制定 个体 化 目标 和措施 , 由预 防保 健 医 师 配合护 士定 期 上 门指 导 , 施 康 复 训 练 、 理 干 实 护
11 对 象 .
随机 选择 20 0 6年 5月一20 _07年 1 上 月
海黄浦 区小东门社区脑卒 中患者 2 例为干预组 , 6 黄
浦 区其 它 社 区 患 者 2 0例 为 对 照 组 。干 预 组 男 1 8
动 恢复 情 况 的临 床 测 量 工 具 j它 具 有 操 作 简 易 , ,
评定 法 (u c o a id p n e c e sr ,FM)。 , fnt nl n ee d nem aue I i 。
于干预前 、 干预后 1 月 、 月 和 6个 月 时 分别 对 个 3个
两 组患 者 的机体康 复效 果进 行评 定 。
13 调 查 内容 . 13 1 S R A 是 评 价 中风 后 随 意运 动 和基 本 活 . . T E M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在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综合性神经康复治疗在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6
2021 年 11 月 中国民康医学 Nov.,2021
第 33 卷 半月刊 第 22 期摇 摇 摇 摇 摇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关键词】 综合性神经康复;醒脑开窍针刺法;卒中偏瘫;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神经功能缺损
doi: 10. 3969 / j. issn. 1672-0369. 2021. 22. 028
中图分类号: R24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21)22-0076-03
Application effects of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neuro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2021 年 11 月 中国民康医学 Nov.,2021
第 33 卷 半月刊 第 22 期摇 摇 摇 摇 摇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WANG Jie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of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Jiamusi City, Jiamusi 154002 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neuro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each with 4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neurorehabilita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motor function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score, the balance function (Berg balance scale) score,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level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and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FMA and Berg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NIHS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7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neurorehabilitation can improve the motor function score, the balance function scor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 and reduce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mple comprehensive neuro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头针体针配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头针体针配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中风作为一种脑血管疾病,其病死率较高,存活者多伴后遗症,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言语功能障碍,占比可达到25%~30%,而达到失语症诊断标准的比例约是15%[1]㊂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特征是语言功能减退或者丧失,比如书写异常㊁构音障碍㊁阅读异常㊁无法顺畅说话等,已经成为影响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的常见原因㊂在以往的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治疗中,常采取言语康复训练,经多种手段刺激语言交流能力,但是整体疗效并不是很理想,且见效慢㊂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中医疗法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其用于中风后失语症所获疗效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认可,在提高远期言语功能以及改善临床症状表现方面相对于西药单用具有显著优势㊂本研究选择2019年8月 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后失·论著·头针体针配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张克伟,李梦晨(山东省日照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山东日照276826)摘要:目的分析头针体针配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效果㊂方法选取2019年8月 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后失语症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㊂对照组实施言语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头针体针㊂对比两组疗效㊁语言功能㊁生活质量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72.00%,治疗后语言功能评分(161.23ʃ12.13)分高于对照组的(145.12ʃ12.48)分,脑卒中失语症生活质量量表评分(81.61ʃ9.28)分高于对照组的(74.22ʃ9.9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头针体针配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临床值得应用㊂关键词:中风后失语症;头针;体针;言语康复训练;语言功能;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950(2022)06(b)-0011-03Clinical Study of Scalp Acupuncture and Body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Speech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Aphasia after StrokeZHANG Kewei,LI Mengchen(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Rizhao Central Hospital,Shandong Province,Rizhao Shandong,276826,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calp acupuncture and body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speec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aphasia after stroke.Methods100patients with aphasia after strok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August2019to November2021were select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table number table method,with50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peec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calp acupuncture and body acupunc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curative effect,language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92.00%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72.00%of the control group,the language function score after treatment(161.23ʃ12.13)points was higher than(145.12ʃ12.48)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stroke and aphasia quality of life scale score(81.61ʃ9.28)points was higher than(74.22ʃ9.92)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scalp acupuncture and body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speec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aphasia after stroke,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language func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quality of life.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Aphasia after stroke;Scalp acupuncture;Body acupuncture;Speec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Language function;Quality of life作者简介:张克伟(1982-),男,山东日照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康复治疗㊂语症患者,分析头针体针配合言语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后失语症患者㊂(1)纳入标准:均满足‘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分标准“中关于中风的诊断标准[2],符合‘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中失语症的诊断标准[3];意识清楚,病情稳定;无智力障碍和记忆障碍;病历资料完整;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和目的,签订同意书㊂(2)排除标准:存在精神障碍者;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存在晕针者;存在听力障碍和视力障碍者;存在恶性肿瘤者;依从性较差者㊂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㊂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㊂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41~70岁,平均(54.23ʃ2.12)岁;病程1~ 30d,平均(12.38ʃ5.49)d㊂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0~69岁,平均(54.19ʃ2.15)岁;病程1~30d,平均(12.41ʃ5.51)d㊂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㊂1.2方法两组均施予常规性基础治疗,包含血糖控制㊁支持疗法㊁脑保护㊁降低颅内压㊁改善脑血管循环以及减轻脑水肿等,持续用药治疗2周㊂对照组实施言语康复训练㊂具体如下:(1)借助于口形和声音施予训练㊂教会患者如何应用口型㊁声音对自身唇舌运动进行支配㊁控制,训练人员在训练之前事先进行口形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对自身发音的口形进行观察,确保其动作和训练者一致㊂在训练期间,从容易到困难,从短到长,可从简单的字母开始,观察患者发音的口形以及舌位置,同时在患者训练期间及时纠正,每日训练时间为5min㊂(2)借助于语言训练音频或者视频完成言语训练㊂将日常生活中常用词语和相关句子等制作成为相应的音频或者视频,以便患者跟读,在训练期间,先从简单的字词开始,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过渡至句子,从容易到困难,从短到长,每次训练时间为10min㊂(3)刺激促通训练㊂在说话上,对于重度失语患者,着重就复述㊁动作描述㊁读音以及称呼等实施训练;对于中度失语患者,则加强日常事物描述的训练,并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话题方面的交谈训练等;对于轻度失语患者,则着重就其听写以及姓名等进行训练㊂在书写上,对于重度失语患者,着重训练听写和书写说明;对于中度失语患者,着重训练听写㊁写日记以及描述性书写等;对于轻度失语患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训练写字会话以及写信等,可通过开展趣味活动完成该项训练㊂每次训练时间为10min㊂(4)交流实践能力的训练㊂以游戏的方式让患者参与到训练中,猜图片内容,把图片正面向下放在桌上,以交替的方式摸取,注意双方保护好自己的图片,不可让对方看到㊂然后以肢体语言的形式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对方,当其接收到信息后,经反复询问以及重复确认,猜测图片内容㊂在整个训练期间,以患者自身病情变化作为基础,以循序渐进作为原则,明确训练时间和强度,一般每次训练时间为10min㊂10d为1个疗程,共训练治疗3个疗程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头针体针㊂头针体针治疗具体如下:(1)在主穴上,分为三个区域,即语言一区㊁语言二区㊁言语三区㊂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使用75%酒精对针刺局部皮肤实施消毒,保持30ʎ顺着头皮斜针刺入帽状腱下层,毫针类型为28号1.5寸,针刺深度为1.0寸,注意操作时不提插,每分钟快速捻转大约200次,各穴位各针捻转时间1min,留针0.5h㊂配穴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明确,对于肝阳上亢患者辅以太冲㊁太溪;对阴虚风动患者辅以风池和太溪;对于风痰阻络和痰热腑实患者辅以合谷和丰隆;对下肢不遂患者辅以阳陵泉和环跳;对气虚血瘀患者辅以气海和足三里;对于上肢不遂患者辅以合谷㊁手三里;对于口角歪斜患者辅以地仓和颊车等㊂上述穴位每日治疗1次,1个疗程为10d,持续治疗3个疗程㊂头针㊁体针的针灸针型号为1.0~1.5寸㊂1.3观察指标和评判标准(1)参照北京医院制定的‘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中相关标准,对患者语言功能实施评价,包含口语表达㊁书写㊁听语理解以及阅读等,分数越高代表语言功能越好[4]㊂(2)采用脑卒中失语症生活质量量表(SAQOL-39)评价生活质量,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㊂(3)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㊁‘失语症“中相关标准制定临床治疗效果判断标准[5],具体如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语言功能评分提高>60%,同时BDAE分级进步2级,代表显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语言功能评分提高30%~59%,同时BDAE分级进步1级,代表有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语言功能评分提高<30%,代表无效㊂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㊂1.4统计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ʃ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x2检验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2㊂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比较[(xʃs ),分]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SAQOL-39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QOL-39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3㊂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QOL-39评分比较[(xʃs ),分]3讨论中风之发生,通常将其病机归纳为气㊁虚㊁血㊁火㊁风㊁痰六端,其根本是肝肾阴虚㊂调查资料显示,中风患者出现失语症的概率可达到35%,语言作为人类的重要功能,如果出现障碍,就会减少患者和外界之间的沟通,容易使其和社会相脱离,不仅会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同时还会加重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6]㊂在现代西医学中,失语症是指大脑言语功能区以及补充区等受损,导致患者语言能力丧失的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障碍㊁理解能力障碍等[7]㊂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研究的深入,在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中,中医治疗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临床常用方式有放血㊁头针㊁刺络㊁体针以及舌针等,均可获得较好效果,临床实践和文献报道显示,针刺治疗该病具有显著优势㊂头针通过针刺头皮刺激区,能够有效调节机体受损大脑皮层功能,调整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以及抑制过程㊂体针具有宣窍通络㊁调节阴阳㊁益气养血的作用㊂在中风以及其后遗症的治疗中实施针灸治疗,具有活血化瘀㊁醒脑开窍以及疏通经络的作用㊂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联合实施针灸和语言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语言功能,疗效显著[8]㊂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实施头针体针配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㊁语言功能评分㊁SAQOL-39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综上所述,对中风后失语症患者实施头针体针配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㊂参考文献[1]丁庆刚,旋静,张文龙,等.头针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患者1例[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4):43.[2]尚郁峰,朱金妹,钱贞,等.中药穴位熏蒸联合镜像神经元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0,39(3):285-290.[3]张莎莎,肖婷婷,沈凤梅,等.针药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62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20,52(12):58-61.[4]翁瑛丽,王秋晨,刘智慧,等.强制诱导言语治疗对脑卒中后失语症康复效果的meta 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11):1346-1350.[5]温之羚,伊桂叶,郭金兰.Schuell 语言康复疗法联合rTMS 治疗高龄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2):1857-1859.[6]郑殿芳,高爱华,熊杰.舌针早期干预治疗中风失语症患者疗效分析[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28(9):63-65.[7]张光明.针灸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及血清TNF-α㊁IL-6水平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0,4(4):75-77.[8]沈小舒,邵俊,李博.针灸结合语言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20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5):62-66.(收稿日期:2022-03-26)责任编辑:刘金玲观察组对照组x 2值P 值组别5050例数20(40.00)16(32.00)显效26(52.00)20(40.00)有效4(8.00)14(28.00)46(92.00)36(72.00)6.7750.009无效总有效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组别65.95ʃ9.3564.67ʃ7.940.6610.51081.61ʃ9.2874.22ʃ9.923.4830.000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组别56.45ʃ10.2156.71ʃ10.090.1800.857161.23ʃ12.13145.12ʃ12.486.5450.000治疗前治疗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 医学信息 M匝DICAL iFoRMAT【0N N0.02 2011 ・777・ 

例疗效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3,4:43—44. [2] 余振东,吴波,戴佑善,等.乙肝病毒的YMDD变异与血清标志物关系 的分析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4,8(4):377—379. [3]王艳萍,李文兰,范玉奇.川芎嗪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药品评价, 2006,3(2):144—146,150. [4] 舒冰,周重建,马迎辉,等.中药川芎中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22(9):1043—1047. [5] 杨雪梅.川芎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31 (3):215—216. 

中风后遗症家庭干预技术的研究进展 徐小丽 王晓宇姚 斐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上海201203 【摘要】中风后遗症发病率高,影响广泛。家庭干预中风后遗症有利于患者功能康复,为医院治疗提供必要的补充。但家庭干预中风后遗症技术在我国 起步较晚,手段和方法尚不成熟,假以正确引导、合理利用,必能有效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风后遗症的心理治疗,语言治疗, 推拿治疗等家庭干预技术。认为推拿干预中风后遗症效果确切,简便易行,特别适合在社区家庭推广和实施。若能结合心理语言等手段,则会在一定程度 上发挥家庭干预在中风后遗症中的作用。 【关键词】社区家庭;中风后遗症;方法;综述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1.02.491 文章编号:1006—1959(2Ol1)一O2—0777—02 

中风在我国发病率约120/10万,随着f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中风死亡率 有所下降,但致残率因而随之上升,75%的中风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 症,丧失了劳动力【l】。以家庭为中心在社区开展中风后遗症防治工作有方 便、快捷,易于开展,可为医院治疗、康复提供必要的补充。近年来,包括推 拿技术在内的社区家庭康复技术、心理治疗,语言治疗(ST)等都得到了较大 的发展。本文通过梳理中风后遗症的常见的家庭干预方法,希望以社区为 中心的家庭干预技术能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家庭心理干预 中风后遗症患者患病前后,在社会和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 改变,从而使患者萌发了许多不利于该病康复的不良心理状态,因病残生活 不能自理,情绪不稳定,表现自卑,消极悲观,对生活失去信心。有调查显 示,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59.42% J,抑郁的预后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 与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有关 J。脑卒中发生后由于脑的结构和功能受损,“情 绪脑”的结构完整性失去平衡,病人除有躯体部分功能及语言功能障碍外, 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障碍_4 J。心理障碍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病理状 态,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恢复 J,患者功能恢复也直接影响 到患者的心理状态。传统医学早已认识到中风以情志的关系,《东垣十书・ 中风辨》提出“中风非外来风邪,乃本气病也,凡人逾四旬气衰之际或因忧喜 愠怒伤其气者,多有此疾”。 现代治疗已把心理康复是中风后遗症康复的一个重要内容。张彩虹L6 J 采用个别、集体以及家庭方式的心理治疗,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 为,影响病人的感受和认识,解除病人的悲观、抑郁等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 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马红英l 7J通过家庭细心护理对卒中后抑郁患者 进行疏导,降低患者对家属和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强患者的信心,促进患者 的功能康复。徐东娥L8 J采用言语疏导法、情志相胜(以情治情)法、释惑解 疑(移精变气)法、自我调整和自我训练法对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治疗,并且 鼓励重要亲友参与到支持、鼓励和加强病人独立的活动中,也取得了很大的 疗效。 通过及时心理疏导,家人、亲友的安慰、鼓励,情感联系的加强,患者感 受到自己仍然被家庭和社会需要,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为对未来充满希 望,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家庭康复环境,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取得一定的效 果。但是,到目前为止,心理干预在中风后遗症的家庭干预中作用尚未充分 展现,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社区的优势,进行家庭心理干预,尽可能的减少 患者负面情绪,改善其心理感受,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 2.家庭语言干预 失语症是中风患者的常见症状和后遗症之一。据国内文献报道,70% ~75%的脑中风患者出现言语障碍 J。语言功能的恢复对患者回归社会, 提高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语言康复模式是以医院内康复治疗为 主,家庭康复治疗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家庭康复是医院康复治疗工作的继 续,是巩固医院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在家庭中治疗中风后遗症失语症显得 尤为重要。朱炳英等_】o。应用语言训练指导患者在家庭中治疗,通过做声带 运动训练,如伸舌、缩舌、卷舌、舌向左向右和回转运动,唇开合、圆唇、鼓气、 清喉、咳嗽、舌砥硬腭等动作,同时以交流形式进行读字、会话、阅读,有计划 的进行语言训练,并与智能训练同步进行。通过对174例瘫痪患者的家庭 康复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因此,口语的家庭康复治疗是有效而 必要。 3.家庭推拿干预 推拿作为传统的康复手段历史悠久。《黄帝内经》【1 0J云:“经络不通,病 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治疗肢体不仁、不用的功 效。推拿在治疗中风后肢体障碍的疗效,』}缶床上也得到了普遍的证实。随 着推拿在治疗中风偏瘫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家庭中应用推拿治疗中风后遗 症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萧蕙…j采用穴位按摩,协助和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采用揉法、按法按摩 百会、肝俞、胆俞、太冲等穴,并辅以心理暗示,在按摩的同时肯定患者的进 步,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教会家属选穴及按摩方法,出院后由家属继续给 患者进行穴位按摩。李南安【l J在中风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治疗中,采用综 合按摩促进其功能恢复,激发其功能活动。不仅按摩瘫痪的肢体,也按摩偏 瘫对侧的头面部,经过治疗,总有效率90%。赵建功…用推拿手法结合康 复护理、功能训练在社区中应用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满意疗效。董梁【I3J让 患者家属运用穴位推拿帮助7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功能恢复,连续随访3个 月,显著地提高了脑卒中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中风后遗症,推拿按摩疗效肯定且经济简便,不需要特殊医疗设 备,也不受时间地点气候条件的限制,易学易用,随时随地都可实行,容易坚 持,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施治过程中,操作手法更应以中医辨证为准 则,因人而异,适当地调整手法,刚柔相济,补泻结合,以达到调和气血,舒筋 通络的目的。若有医务人员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专业指导,推拿干预社区中 风后遗症一定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4.结语 我国是世界上中风后遗症患者较多的国家之一,大量的患者也给社会 带来很大的压力。患者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受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医疗条 件等多方面的限制。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尚 未被确立。家庭干预是医院治疗的必要补充。家庭作为社会支持系统,可 以降低个人的压力反应,促进身体健康。作为患者的主要支持来源,家庭对 患者心理及身体的康复起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家属对患者内心活动、活动特 点、生活习惯最了解,是其他人不能代替的,而且患者也愿意依赖自己亲人 的照顾。研究表明家庭支持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l ,来自家庭的 关爱帮助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达到生活自理,重返 社会。 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是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建立一种由家庭成员与医务 人员密切配合的康复医疗体系在我国是比较实际的。病人和家属需要来自 专业人员在认识、交流、运动、感觉等方面的不断鼓励、指导和协助。在诸多 家庭干预方法中,推拿疗效确切,起效迅速,且手法痛苦小、无副作用,特别 适合在社区家庭推广和实施。如能配合心理、语言、饮食等各方面的有效护 理,势必能大大地提高康复程度。 

参考文献 [1] 赵建功.中风后遗症的推拿治疗与家庭护理[J].光明中医,2008,1 (23):110—111. 

第一申请获得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课题(SHUTCMCXHDZ22)。 项目资助: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项目“手法干预中风后遗症的社区家庭技术”(SHUTCMCXHDZ22)。 作者简介:徐小丽。女,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06级学生;通讯作者:姚斐,男.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讲师。本课题指导教师。 ・778・ N0.02 2011 医学信息 MEDICAL肿0RmTIoN 医学影像及检验 

刘伯聪.脑卒中后抑郁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 志,2007,2(13):113—114. 王磊,牛俊英,尹世敏,等.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发生率与影响因素[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5(2):93—96. 谭丽萍.50例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 2007,23(18):2796. 黄永兰,孙玉英,谢静.脑卒中急性期抑郁心理障碍的探讨[J].中国行 为医学科学,2002,11(5):589. 张彩虹.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心理康复[J 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 2006,27(3):258—259. 马红英,汪建玲,曹红.家庭护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 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6):1219—1220. 徐东娥.110例中凤后遗症的情志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02,4 (12):944—945. [9] 许振亚,陈景礼.心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l-31. [10]《黄帝内经》.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58. [11] 萧蕙,张广清,王琳,等.情志护理配合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 康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77—79. [12] 李南安.108例中风偏瘫患者的家庭康复治疗分析[J].胡北中医杂 志,1994。19(2):32—33. [13] 董梁,宋跃华,朱珊珊.患者家属运用穴位推拿干预脑卒中患者的功 能恢复[J].中国临床康复,2006,23(10):171—172. [14] 詹小平,郭秀婷,陈向女.心理干预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的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7(28):512—513. 

输尿管结石的超声诊断体会 康 菊 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四川 安岳64235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总结诊断技巧,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78倒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和超声检查资料,并 加以分析。结果:78例输尿管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27例,超声显示26例(96.30%);中段结石12例,超声显示l1例(91.67%);下段结石40倒,超声显示 38例(95.o0%)。结论:超声检查操作简单易行,重复性好;检查时尽量减少肥胖、肠腔气体和膀胱充盈不够等因素干扰,可提高结石显示率。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超声显像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1.02.492 文章编号:1006—1959(2011)一02—0778—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