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材中,涉及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下面将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其政治制度相对稳定。
唐朝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官僚、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度。
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官僚则为朝廷的核心,九品中正制用于官员选拔和晋升,科举制度则确保了社会上流动人口有机会参与政治。
二、宋朝的科技发展宋朝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阶段,出现了许多科技和发明。
其中包括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等,这些技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元朝的政治制度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王朝。
元朝的政治制度包括了汉人和蒙古人两种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行省制度和历代制。
四、明朝的海外交往明朝是中国历史上进行海外交往最活跃的时期之一。
在明朝时,郑和七次下西洋,推动了中国与东南亚、非洲等地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这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五、清朝的政治制度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的政治制度以皇帝为中心,实行封建等级制度和科举制度。
其中,八旗制度是清朝的军事制度,对国家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中,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和义和团运动等。
这些事件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和民族意识觉醒。
七、中国的社会变革中国的社会变革主要包括农民起义、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等。
这些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转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贯穿了整个历史。
在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材中,我们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儒家思想、孝道、礼仪等,也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创新,如科举制度、戏曲等。
这些传承和创新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演变和发展,进一步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文化自信。
PPT课件_人教版_中国历史_八年级_下册_第七单元_第21课_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电子 黑板
最近 观看 的幻
3
人教版_中国历史_八年级_下册_第七单元_第21课_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衣食住行的变迁
衣
食
住
行
知识拓展
电子 黑板
最近 观看 的幻
4
人教版_中国历史_八年级_下册_第七单元_第21课_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就业和社会保障
就业
社会保障
电子 黑板
最近 观看 的幻
5
人教版_中国历史_八年级_下册_第七单元_第21课_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电子 黑板 最近 观看 的幻
关于课件
1
人教版_中国历史_八年级_下册_第七单元
主页
导入新课
衣食住行的变迁
就业和社会保障
练一练
活动与探究
自由阅读卡
电子 黑板
最近 观看 的幻
2
人教版_中国历史_八年级_下册_第七单元_第21课_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前的“四大件”
改革开放后的“四大件”
21世纪的“大件”
清除黑板
最近 观看 的幻
8
课件标题 人教版_中国历史_八年级_下册_第七单元_第21课_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作者姓名
工作单位
邮政编码 联系方式
该多媒体课件适用于人教课标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人们生活方 式的变化》的课堂教学。 课件运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7“开发工具”及其他功能,并附以多 种工具软件(如Corel VideoStudio 12和Photoshop 8)效果,准确把握教材理念和学 生特点,主题明确,设计新颖,界面明快,交互性强,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启发性 和良好的可操作性。 在使用该课件时,请务必启用所有控件和所有宏。 当然,该课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详细使用说明请浏览:PPT课件_人教版_中国历史_八年级_下册_第七单元_第21课_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使用说明
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PPT课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949-1950年为什么有这么多国家和新中国建交?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还采取了积极的外交活动。 (2)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外交事业是否一帆风顺,请用所学知识来说 明。 不是。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知识点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 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 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 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B) A.采取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 B.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 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知识点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奉行______独__立__自__主__的__和__平__外交政策。 2.外交形势 (1)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_____苏__联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_____孤__立政策, 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C.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2017年6月18日,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过中印锡金段已定边界进入中 国洞朗地区,这引发了中国政府及人民的强烈不满。印度边防部队非法 越界违反了中印两国之间达成的指导相互关系的哪一原则( B)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原则 D.互惠互利原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课件

5、我国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是在( D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新中国的成立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6、下列各项,属于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共同作用的是( A ) A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消灭了地主阶级 C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消灭了国内外的反动势力 7、连线题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9年
土改的完成:
西藏、新疆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
外,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动脑筋
西藏是什么时候进行土改的?中心任务 是什么? 1959年。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 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 消灭封建农奴制度。
材料一:某日报记者: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 农民翻身做主人,解放农村生产力。 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 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 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材料二: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 说:农 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 的拥护。全国农 共产党的威信提高, 巩固人民政权。 以说, 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 这是一次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材料三: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 示高兴表示庆贺。”
土改的必要性
新中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 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国家,国家的性质要求必须 进行土改;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人民当家作主,如不进行土改,农 民就不能当家作主,也就不能体现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经
过
1950年冬天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原定教案,在中其上课进程中会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自学能力,成功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带来的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案1《钢铁长城》教学目标1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的成功研制和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建制;国产飞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战略导弹的威慑力量;人民海军、人民空军、导弹部队建立的历史及其发展壮大的趋势2、如何有效利用课本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收集整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资料,体验国威军威;洛佐韦形成的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3.祖国民族日益强大与军力增长的相互作用,标志着新中国国际地位大幅提高正在不断提高起来,成为炎黄子孙振奋精神、继续图强的强大动力;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全面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是规划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青年学生应该树立起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和发展战略教学难点人民海军的建立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导弹与炮弹有什么取得联系联系和区别?(联系:都要经过发射操作。
区别:导弹与炮弹相比,科技含量高许多,威力也大了许多。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到正规军的建立,再以到导弹部队的形成,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钢铁长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
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哪些有趣的历史知识和军事知识呢?请大家阅读课文。
(安排学生先阅读前言,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制定1 国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组建的?(华东军区海军→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教师强调: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无限期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地区军区投诚。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法学法教法:1.讲解分析法。
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讲解分析必须到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2.比较法。
通过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思想、组织、政治路线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的分析,再和“文化大革命”的路线作一比较,学生能够全面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学法:加强小组讨论和交流,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毛泽东身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哪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林彪反革命集团于1971年“九一三”事件中覆灭,江青反革命集团到1976年10月也被粉碎。
“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已经结束,但是“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彻底扭转。
因此,当时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
怎样打开新局面?就是本课所涉及的内容。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2.根据教材第一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1)粉碎“四人帮”后,为什么要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当时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因此,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指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以后的拨乱反正工作扫清了障碍,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做好了思想准备。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3)组织学生细读第35~36页正文和插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先在教材上作出明确标记,然后结合教材第37页“课后活动”第1题,通过“接龙”活动当场巩固记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正如他
自1950年10月25日参战至1953年7月27 日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共阵亡11.4 万余人,无数英烈长眠在朝鲜战场上。
自己所说的,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 第一个在美国没有取胜的条约上签 字的将军。
3、意义
(1)国内: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 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 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 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 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摘录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
“我们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 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
1、经过
(1)开赴前线:时间:1950年10月 领导人:彭德怀 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2)首战告捷: 10月25日(相关史事)
(提示:抗美援朝纪念日)
(3)五战五捷:把 美 国 侵 略 者 赶 回 到 三八线附近
2、结果
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 上签字(板门店),打败了美军不可战 胜的神话。
B.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
火烧到中朝边境(鸭绿lù江边)
鸭绿江边战火
√ C.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地区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登载的美国
安东(今辽宁丹东)被炸一景
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的消息
以上内容中哪些是美国侵犯中国主权的表现
小组讨论
面临这样的局面,假 如你是当时中央小组 的成员,在这种情况 下,你认为我国是否 应该出兵,为什么?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土地改革人教版部编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总结记忆
1.主要原因:旧中国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 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直接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 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 行土改,获得土地。
小组合作
第二次阅读课本第13页到14页的内容 两两一组讲述土地革命的经过
二、土地改革的内容:
课标解读
1、通过学案中有关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的 国际背景等这些图文材料,让学生互动探 究这一时期我国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2、通过观看土地改革的历史视频等方式 ,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了解1950年土 地改革的背景、过程、结果、意义。 3、通过呈现有关土地革命的图片及文字 史料,达到再认再现历史事实。认识土地 改革在推动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 起到的作用。
随堂检测: ——相信自己一定行!
1.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B. 广大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C. 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D. 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53年春,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是( ) A. 国家土地所有制 B. 农民土地所有制 C. 集体土地所有 D. 公社土地所有制
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 生产的发展。
思维导图:
时空观
建国初期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三件大事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1950-1953年 抗美援朝战争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原因
重要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直接原因: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