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肝纤维化的潜在作用靶点

合集下载

MMP-7在胆道闭锁肝纤维化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MMP-7在胆道闭锁肝纤维化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MMP-7在胆道闭锁肝纤维化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余晨;熊希倩;詹江华;胡晓丽;高伟【摘要】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与胆道闭锁(BA)患者肝纤维化分级、胆管反应程度之间的关系,探索其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15例胆道闭锁患儿行Kasai手术时的肝活检组织(G1组),另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因行Kasai术后肝脏功能衰竭而行肝移植术的病肝组织41例(移植组),将移植组按Kasai手术与肝移植的间隔时间分为2组:G2组(28例,间隔时间<2年)和G3组(13例,间隔时间≥2年).采用HE染色观察3组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MP-7和CK-19蛋白在肝脏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MP-7主要表达于胆管上皮细胞、增生的胆管、汇管区周围肝细胞,随着肝纤维化程度进展,胆管细胞及肝细胞MMP-7表达强度增加,且胆管细胞比肝细胞表达更为强烈.MMP-7在G1~G3组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068±0.017)vs.(0.093±0.017)vs.(0.084±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41,P<0.001),CK-19在3组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19±0.036)vs.(0.157±0.040)vs.(0.110±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96,P<0.001),G2组MMP-7、CK-1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余2组(P<0.05),G1组与G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的肝纤维化程度分别为2(2,3)vs.4(3,4)vs.4(2,4)(H=17.785,P<0.001),G2组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余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3)相关性检验示:MMP-7蛋白表达量与肝纤维化程度呈弱正相关(rs=0.609,P<0.001),但与胆管反应程度(CK-19)无明显线性相关性(r=0.007,P=0.962).结论 MMP-7在BA患儿Kasai术后肝组织中高表达,并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表达升高,其可能参与并促进了BA肝纤维化进程,提示自体肝生存不佳.【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19(047)001【总页数】5页(P38-42)【关键词】胆道闭锁;肝硬化;基质金属蛋白酶7;自体肝生存【作者】余晨;熊希倩;詹江华;胡晓丽;高伟【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300070;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300070;天津市儿童医院普外科;天津市儿童医院病理科;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移植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6.574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是严重威胁婴幼儿生命的胆道梗阻性疾病。

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关于肝窦血管重塑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关于肝窦血管重塑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关于肝窦血管重塑的研究进展李昊;陈晶【摘要】Hepatic fibr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are the final stages of a variety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s, hepatic fibrosis is a compensatory pathological change in the repairing process of all kinds of chronic liver injury tissue, which is also a necessary stage of cirrhosis. Hepatic sinusoid is a specific liver microvascular system, and sinusoidal vascular have remodeled before liver fibrosis happens, and it further develops pathological blood vessels. And hepatic sinusoid vascular remodel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chanisms for the formation of liver fibr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The article em-phatically introduces many significant cells and molecules involved in hepatic sinusoid vascular remodeling and the ways of hepatic sinusoid vascular remodeling. There are mainly two ways of vascular remodeling, germination mode and split mode. It is believed that if we further study the key cells and molecules signaling pathways in the process of sinusoidal vascular remodeling and find more effective therapeutic targets, it is expected to find clinical drugs that can inhibit he-patic sinusoidal vascular remodeling and reverse the early stage of hepatic fibrosis.%肝硬化及门脉高压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最终阶段,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组织修复过程中代偿性的病理变化,是肝硬化发生的必经阶段.肝窦是肝脏特殊的微血管系统,肝窦血管重塑在肝纤维化形成之前已经发生,并进一步形成病理性血管,肝窦血管重塑是肝纤维化及门脉高压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本文将重点介绍此过程中涉及的多种重要细胞、分子及肝窦血管重塑的方式.肝窦血管重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发芽方式和分裂方式.目前认为应深入研究肝窦血管重塑过程中关键的细胞和分子信号通路,找到更多有效的治疗靶点,有望研发出特异性抑制肝窦血管重塑、逆转早期肝纤维化的临床药物.【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年(卷),期】2017(026)003【总页数】4页(P344-347)【关键词】肝纤维化;发病机制;肝窦血管重塑【作者】李昊;陈晶【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0;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在各种慢性肝病肝活检样本中均可发现新生血管的密度增加和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过度表达[1-2]。

天然产物通过抑制PI3K信号通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通过抑制PI3K信号通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10:56:42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86.R.20240410.1816.008天然产物通过抑制PI3K信号通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朱武嫦,莫孝成,苏宏梅,韦锦斌(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广西南宁 530021)收稿日期:2023-12-03,修回日期:2024-01-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960767);广西老年病防治药物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桂卫科教发[2020]17号)作者简介:朱武嫦(1996-),女,硕士生,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学,Email:1772571916@qq.com;韦锦斌(1968-),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药理学,通信作者,E mail:wjbguangxi@sina.cndoi:10.12360/CPB2022080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978(2024)04-0619-06中国图书分类号:R 05;R28;R322 47;R345 57;R575 2摘要: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的一种内在反应,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的合成、降解和沉积失衡,会导致肝细胞受损和肝脏正常结构被破坏。

而肝星状细胞(hepaticstellatecells,HSCs)的异常激活被认为是驱动肝纤维化的关键因素。

在肝损伤的过程中,HSCs能够活化并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进而产生过量的ECM。

炎症和氧化应激在HSCs的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而HSCs凋亡则有利于肝纤维化的消退。

抑制磷脂酰肌醇3 激酶(phosphatidyli nositol 3 kinase,PI3K)信号通路可降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诱导HSCs凋亡,从而改善肝纤维化。

来源于植物的天然产物,包括黄酮类和萜类可以抑制PI3K信号通路,对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起到抑制作用。

水飞蓟素抑制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肝脏浸润抗小鼠肝纤维化作用

水飞蓟素抑制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肝脏浸润抗小鼠肝纤维化作用

水飞蓟素抑制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肝脏浸润抗小鼠肝纤维化作用研究背景肝纤维化是由多种慢性肝病引起的肝脏炎症和修复失调所导致的,如病毒感染、毒物损伤、代谢紊乱和酒精滥用等,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

肝脏中的纤维沉积,尤其是I型胶原,可以保护肝细胞免受各种毒性刺激。

然而,过度的纤维沉积和调节失调会导致肝脏结构破坏、肝功能衰竭和肝硬化。

到目前为止,临床上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

为寻找更好的治疗靶点,近年来对肝纤维化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大量的研究表明,固有免疫,特别是巨噬细胞在肝纤维化中起着关键作用。

肝巨噬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肝纤维化,如释放促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诱导肝细胞坏死,促纤维化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直接激活肝星状细胞(HSC)。

肝脏中巨噬细胞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来源于胚胎祖细胞的存活时间长、自我更新的常驻库弗细胞(KF)。

在稳定状态下,肝脏中巨噬细胞数量的平衡主要依赖于KFs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

另一种是在病理状态下从骨髓和外周血中迁移而来的单核细胞。

肝脏损伤后,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大量趋化进入肝脏,并被活化成为巨噬细胞,释放促炎症因子和促纤维化因子,加剧了肝损伤和纤维化。

这些发现表明抑制单核细胞浸润可能是治疗肝纤维化的一个新靶点。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单核细胞主要根据细胞表面分子Ly6C分为两大亚群:经典单核细胞(Ly6Chi单核细胞)和非经典单核细胞(Ly6C]o单核细胞)。

经典的单核细胞表达高水平的CCR2和Ly6C,并表达低水平的CX3CR1,具有促炎症和促纤维化作用。

而非经典的单核细胞表达高水平的CX3CR1和低水平的CCR2和Ly6C,具有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

Ly6Chi单核细胞高表达的CCR2受体可与急慢性肝病时升高的趋化蛋白1(MCP-1)结合,导致Ly6Chi单核细胞向肝脏的趋化。

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与进展

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与进展

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进展王友祥摘要:肝纤维化(HF)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中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因(ECM)的增生与降解失去平衡,导致结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也称为纤维化。

研究证实,肝星状细胞(HSC)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有效干预HSC的生物学行为则能成功防治肝纤维化。

目前最有效的抗HF措施就是积极有效地根除或控制慢性肝病的始发因素,对原发病的有效治疗本质上就是组织细胞外基因(ECM)沉淀或是促进其降解。

最新研究发现,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都是可以逆转的,因而促进了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最终对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和成效。

本文分四部分介绍抗HF药物,即化学药物,中药,基因药物和复方联合治疗药物。

关键词:抗肝纤维化药物;化学药;中药;基因治疗;复方联合治疗0 引言肝纤维化(Hapatic fibrosis, HF)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特征,是进一步向肝硬化、肝癌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病变缠绵难愈,甚至恶变死亡的主要原因。

随之国内外也不断地对抗肝纤维化药物进行研究和开发,理想的抗HF药物应具有长达几十年的良好耐受性,对肝脏有特异的靶效应,无毒或低毒。

经查文献知医药学领域对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成果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

因此,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抗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化学药物,中药有效成分,基因药物,复方联合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1 化学药物1.1 抑制炎症反应类药物炎症和免疫反应在HF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抑制或减轻炎症和免疫反应必将有助于HF的预防或促进其逆转。

许多药物具有抗炎活性,可阻断刺激物对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熊脱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人有益,一定程度上源于其抗炎活性,解热抗炎药甲苯吡啶酮能有效地逆转实验性HF;有抗炎活性的药物马洛替酯在动物模型上可保护肝细胞、减少肝胶原沉积,特异性中和某些致炎因子或补充某些抗炎因子是抑制肝脏炎症的另一途径。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邱玲玲陈雯支星肖莹九江职业大学护理学院,江西332000通信作者:肖莹,Email:【摘要】目的筛选复方鳖甲软肝片(FFBJ)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技术和方法,本研究采用ADME/T计算方法筛选FFBJ的活性成分,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数据库等筛选FFBJ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在OMIM等数据库寻找肝纤维化疾病相关靶点,映射分析筛选出FFBJ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靶点。

采用Cytoscape3.7.0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对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分析。

结果共得到FFBJ18个关键活性成分可通过20个关键靶点作用于肝纤维化,富集得到GO中92个生物过程条目和128条KEGG等信号通路抗肝通路。

结论FFBJ活性成分主要通过PI3K-Akt、丝氨酸蛋白激酶(MAPK)、TGF-β1纤维化,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深入开展FFBJ抗肝纤维化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复方鳖甲软肝片;肝纤维化;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资助(171242)Mechanism of compound Biejia Ruangan tablets in treatment of hepatic fibrosisQiu Lingling,Chen Wen,Zhi Xing,Xiao YingSchool of Nursing,Jiuji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Jiujiang332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Xiao Ying,Email:【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compound Biejia Ruangan tablets (FFBJ)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c fibrosis.Methods Based on the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network pharmacology,the ADME/T calcul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screen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FFBJ,and PharmMapper database was combined to forecast and screen the targets of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s.The related targets of hepatic fibrosis were searched from OMIM database.The mapping analysis between the targets of FFBJ and the related targets of liver fibrosis was carried out.Cytoscape3.7.0software was used to construct the active ingredient-disease target network of FFBJ;and the potential target of FFBJ for hepatic fibrosis was analyzed by gene ontology(GO)and genomic encyclopedia(KEGG)pathway enrichment.Results A total of18effective active ingredients of FFBJ were obtained,which could act on hepatic fibrosis through20potential targets. GO functional enrichment analysis obtained92GO items,and KEGG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 obtained128pathways.Conclusions Bioactive components of FFBJ play an anti-hepatic fibrosissignal pathways,embo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ole mainly through PI3K-Akt,MAPK,and TGF-β1multiple components,targets,and pathway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FFBJ against liver fibrosis.【Key words】Compound Biejia Ruangan tablets;Hepatic fibrosis;Network pharmacology;MechanismFund program:Research Proj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Jiangxi Education Department (171242)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1.09.001收稿日期2021-03-08本文编辑吴琴娟引用本文:邱玲玲,陈雯,支星,等.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肝纤维化的机制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27(9):1267-1273.DOI:10.3760/cma.j.issn.1007-1245.2021.09.001.肝纤维化是肝脏遭到各种致病原侵袭,引起肝脏损害与炎性反应后,导致肝脏结构和肝功能异常改变的病理过程。

Notch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

Notch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

Notch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陈方园1, 涂传涛2(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上海 200032;2.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消化内科,上海 201508)摘要:慢性肝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肝病可经过肝纤维化阶段最终进展至肝硬化,而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是可逆转的。

因此,除强调针对肝病的基础病因防治外,临床中还迫切需要抗肝纤维化治疗。

然而,目前尚缺乏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治疗药物。

因此,需要更深入地理解肝纤维化形成、进展和逆转的细胞分子机制,从而开发针对特异性靶点的药物,最终实现临床转化。

Notch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近年来倍受关注,其可能是抗肝纤维化治疗的新的潜在靶点,值得进一步探索。

本文就Notch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肝纤维化;Notch信号转导通路;肝星状细胞;巨噬细胞;肝细胞;肝祖细胞The role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of Notch signaling transduction pathway on liver fibrogenesisChen Fangyuan1, Tu Chuantao2(1.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 China; 2.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Shanghai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 FudanUniversity, Shanghai 201508, China)Abstract: Chronic liver disease and its complications endanger human health seriously. It is now clear thatchronic liver diseases of various causes eventually progress to cirrhosis through the stage of liver fibrosis.However, liver fibrosis and even early liver cirrhosis can be reversed. Therefore, beside the prevention andtreatment of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liver diseases, antifibrotic therapy is urgently needed. However, thereare currently no effective agents for liver fibrosis available.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molecular mechanismsregulating the liver fibrogenesis is needed for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targets for successful antifibrotic therapies.Recently, the role of Notch signaling transduction pathway in pathologic development of liver fibrosis hasreceived much attention, and curr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modulation of the Notch signaling transductionpathway may represent a new therapeutic target in liver fibrosis.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recent advances inthe field indicating that Notch signaling transduction pathway i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ver fibrosis.Key words: Liver fibrosis; Notch signaling transduction pathway; Hepatic stellate cell; Macrophage;Hepatocyte; Hepatic progenitor cells目前,慢性肝病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1,2]。

肝脏纤维化

肝脏纤维化
肝脏源自维化肝脏疾病01 病因
03 诊断 05 预防
目录
02 临床表现 04 治疗 06 积极预防
肝脏纤维化是一种肝脏疾病,病因有很多,在临床上多见有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自身免疫性疾病 等。
2019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洪海博士与南方医科大学学者合作,发现人体蛋白“LECT2”和 “Tie1”的结合是肝纤维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可将“LECT2”作为潜在的血清诊断标志物,使无创性 诊断成为可能。
病因
肝纤维化的病因有很多,在临床上多见有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临床表现
1.疲乏无力 此为肝纤维化早期常见症状之一。 2.食欲减退 有时伴恶心,呕吐。 3.慢性消化不良 腹胀气,便秘或腹泻,肝区隐痛等,临床上部分患者无明显的慢性肝病史,经进一步检查才发现。 4.慢性胃炎 许多慢性肝炎患者出现反酸,嗳气,呃逆,上腹部隐痛及上腹饱胀等胃区症状。 5.出血 慢性肝炎由于肝功能减退影响凝血酶原及其他凝血因子的合成,肝纤维化临床表现常出现蜘蛛痣、鼻衄,牙 龈出血,皮肤和黏膜有紫斑或出血点,女性常有月经过多。
诊断
诊断肝纤维化需要进行肝纤四项检查。该检查主要用来检查诊断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和治疗效果,衡 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重要依据。肝纤四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检查指标:
1.PCIII(III型前胶原)
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PCIII与肝纤维化 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其他器官纤维化时,PCIII也升高。持续PCIII升高的慢活肝,提示病情 可能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CIII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PCIII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 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学学报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2014,49(10):1365−1371・1365・抗肝纤维化的潜在作用靶点赵双双,邵荣光,何红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摘要:肝纤维化是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特别是I型胶原α1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最终导致肝硬化或者肝功能衰竭。

由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前期可以逆转,因此控制肝纤维化这一可逆的过程,对于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的预防及治疗十分重要。

本文在大量文献基础上,就潜在的抗肝纤维化靶点予以综述,包括致肝纤维化最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TGF-β1以及近期发现的整合素αV等,旨在为预防或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外基质中图分类号:R9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3-4870(2014)10-1365-07Potential targets for anti-liver fibrosisZHAO Shuang-shuang,SHAO Rong-guang,HE Hong-wei*(Institute of Medicinal Biotec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100050,China)Abstract:Liver fibrosis is a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the excessive accumul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especially collagenα1(I)in liver.Ultimately,hepatic fibrosis leads to cirrhosis or hepatic failure.Liver fibrosis and early cirrhosis can be reversed,thus control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ver fibrosis is very importantfor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cirrhosis and hepatic failure.This is a review of potential targets for anti-hepatic fibrosis based on plenty of publications,including TGF-β1and integrinαV and so on,aimed at providing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s in liver fibrosis.Key words:liver fibrosis;hepatic stellate cell;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extracellular matrix慢性肝病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每年死于慢性肝病的人数接近80万[1]。

急慢性肝损伤都会导致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的产生,肝纤维化是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特别是I型胶原α1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

它是机体对肝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是各种慢性肝病的共有病理改变。

肝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会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及门脉高压,并最终需要肝移植来延续生命[1,2]。

收稿日期:2014-04-24;修回日期:2014-06-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70409);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资助课题(20110026);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1002-001). *通讯作者Tel/Fax:86-10-83166673,E-mail:hehwei@肝损伤产生的多种刺激因素导致肝纤维化的形成,包括氧化应激反应、组织缺氧、炎症及免疫反应等[3]。

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多种细胞参与其中,包括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肝实质细胞、枯否细胞(kuffer cells,KCs)[4]、肝窦内皮细胞等。

肝损伤刺激这些细胞释放各种促纤维化细胞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血小板衍生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细胞因子。

这些细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HSCs的激活和增殖,活化的HSCs分泌大量的TGF-β1,使TGF-β1水平不断升高,・1366・药学学报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2014,49(10):1365−1371同时分泌大量的纤维化胶原蛋白(主要是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导致ECM的过度沉积,使肝纤维化程度不断加重。

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治疗十分困难,目前仅有中国批准了两种中药复方——鳖甲软肝片和扶正化瘀片,其中复方鳖甲软肝片正在进行Ⅳ期临床试验,而扶正化瘀片已完成Ⅳ期临床试验。

除针对病因以外,尚无其他药物被批准用于肝纤维化的治疗。

新药的研发有赖于不断发现潜在的治疗靶点,因此寻找抗肝纤维化靶点对于肝纤维化的治疗十分重要,本文对近期的靶点研究进行综述。

1TGF-β1与肝纤维化TGF-β细胞因子具有多功能生物学活性,能够调节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组织损伤修复,参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胚胎发生以及ECM的合成与沉积。

TGF-β1是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蛋白多肽,是目前已知最重要的致纤维化的细胞因子之一,它主要通过激活HSC、促进ECM的合成以及抑制ECM的降解,促进纤维化的产生。

因此,能够调节TGF-β1活性和通路的分子,是重要的抗纤维化靶标。

Liu等[5]发现,异常的TGF-β1信号在小鼠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中起关键作用,TGF-β1在PBC中发挥着双重作用,虽然它能抑制炎症反应,但加重了肝纤维化程度。

Lee 等[6]研究发现,蜂毒明肽能够通过抑制TGF-β1诱导肝实质细胞的EMT过程,起到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

近期,Fan等[7]利用TGF-β1疫苗明显改善了动物肝纤维化程度。

TGF-β1疫苗抑制了大鼠HSCs中Smad2/3的磷酸化、降低了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的蛋白表达,同时能够改善小鼠的肝损伤程度,促进肝实质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TGF-β1疫苗有可能为肝纤维化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此外,TGF-β1抑制剂吡非尼酮(pirfenidone)已经批准上市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而它在抗肝纤维化方面的治疗潜力也正在被挖掘出来[8]。

2TIMP-1与肝纤维化ECM的沉积是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特点,其降解受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 teinases,MMPs)调控。

TIMPs是MMPs 主要内源性抑制因子,可以与活化的MMPs不可逆结合,抑制其对ECM的降解活性,导致肝纤维化的产生和恶化,其中TIMP-1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多项研究表明,TIMP-1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比。

大鼠在肝纤维化恢复的第1周,TIMP-1的mRNA 水平及Ⅰ型胶原蛋白前体(procollagen I)均显著下降[9]。

过表达TIMP-1的转基因小鼠,纤维化程度增加且恢复能力明显减弱[10]。

相反,用MMP-9突变蛋白作为TIMP-1拮抗剂能增加基质降解,进而抑制肝纤维化[11]。

近期研究表明,TIMP-1的小干扰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导入大鼠体内后,降解正常胶原的MMP-13及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活化的HSCs数目也明显减少,肝纤维化程度得到明显的改善[12]。

TIMP-1在促进肝纤维化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利用一定的手段,如导入TIMP-1拮抗剂或siRNA-TIMP-1,使TIMP-1在体内表达水平降低,肝纤维化便可得到改善。

3TLR4与肝纤维化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4属于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不同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

TLR4不仅在免疫应答的调节过程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参与了肝脏等器官的非感染性炎症反应。

TLR4的主要配体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脂多糖是导致炎症的革兰阴性菌最重要的细胞壁成分,而纤维化与炎症有着密切的关系。

已有研究表明,肝损伤如慢性肝脏疾病和肝硬化后,患者血浆中的脂多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13]。

因此,TLR4和脂多糖系统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使其成为未来肝纤维化治疗的可能靶点。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LR4在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过程中起到枢纽作用。

Chen等[14]在对人类瘢痕研究中,运用免疫组化、RT-PCR等方法发现瘢痕成纤维细胞TLR4的表达与正常细胞比较明显增加。

还有研究表明,TLR4通过促进炎症反应,进一步刺激纤维化的产生,通过促进HSCs的活化、HSCs和KCs的相互作用以及增加TGF-β信号通路活性,增强纤维化程度[15]。

Bai等[16]经研究发现,百里香醌(thymoquinone)能够通过抑制HSCs中PI3K和TLR4信号通路的活性,改善肝纤维化程度。

Qian等[17]研究发现,槐根碱(sophocarpine)也能通过抑制TLR4信号通路,进而抑制肝纤维化。

因此可以以TLR4为靶点,寻找肝纤维化治疗新方法。

4整合素αV与肝纤维化TGF-β1是重要的促纤维化细胞因子,也是很多组织纤维化的核心介质,它的活化在肝纤维化形成赵双双等:抗肝纤维化的潜在作用靶点・1367・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TGF-β休眠复合物的晶体结构证明了细胞骨架的机械力以及与整合素的相互作用是激活休眠TGF-β最常见的途径[18]。

整合素是一类异源二聚体跨膜蛋白,由α亚基和β亚基组成,它们介导了细胞与ECM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