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总体规划2006

合集下载

合肥各区域规划汇总 谁才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好的区域

合肥各区域规划汇总 谁才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好的区域

合肥各区域规划汇总谁才是合肥未来发展最好的区域厉害了!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全部启动国家级滨湖新区争取尽早获批肥西县打造城西南公共服务中心中央商务区将成合肥“陆家嘴”……未来的合肥燃爆了!我爱铺网讯合肥到底是几线城市?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有人说合肥是二线城市,也有人说合肥是准一线城市……可是爱铺君看完合肥各区的规划,管它是一线还是二线,反正未来合肥发展要燃爆了!瑶海区东部新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如今的瑶海区再也不是那个机器轰鸣的老工业区,伴随着合肥东部新中心的起航,地铁等交通路网的全面完善,城中村、危旧房的改造,瑶海区正在实现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城区的全面复兴。

合肥东部新中心规划于2016年1月正式提出,合肥将再添地标级区域。

合肥东部新中心核心区9.4平方公里位于瑶海。

作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东部桥头堡,它将是沪宁合发展轴和合巢芜杭发展轴最为重要的发展承接区域。

该设计方案以“一个活力中心、四条生长廊道、多维生活网络”为总体框架。

合肥东部新中心概念规划暨核心区城市设计是以瑶海老工业区为核心,横跨瑶海、包河、肥东“两区一县”,总规划区域总面积34.1平方公里,包括瑶海区内17.7平方公里,包河区内10.1平方公里,肥东县6.3平方公里。

合肥东部都是最为重要的发展承接区域,建成后将与老城区、政务文化新区、高铁南站区、滨湖新区等构成合肥市主城区“钻石形”主中心体系。

2017年,瑶海区继续配合完善交通网络,打通南北主动脉,畅通支路微循环,保障市级重点工程,推动贯穿马合钢区域的轨道交通6号线建设,与1、2、3、4号线形成轨道交通网络。

未来五年,瑶海将拥有1、2、3、4、6共五条地铁,是全市地铁线数量最多的城区。

肥西县打造城西南公共服务中心《肥西县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年)》基本敲定,围绕产城融合示范区核心区,打造合肥主城区西南公共服务中心,辐射整个西南组团。

肥西本次规划范围为合肥主城肥西片区,包括肥西县上派镇、桃花镇、紫蓬镇、花岗镇、丰乐镇、严店镇等地区,总面积约264平方公里。

合肥市小庙镇总体规划(2013-2030)报奖

合肥市小庙镇总体规划(2013-2030)报奖

雷麻社区
镇域产业规划全域视角Βιβλιοθήκη 的功能分区l 两大功能发展区
•中心功能片区
新镇的核心区域,涉及景观休闲、商务办公、教育培训、 金融服务、商业居住等功能。
•产业升级片区
对接合肥高新区,建设以高科技制造为核心的产业功能片 区。
l 六大主题生态园
•生态文化园
依托三国文化,挖掘相关产业,建设寓教于乐的主题文化 园。
随着合肥经济圈不断发展,合(合肥)六(六安)一体化发展进入提速阶段,为 了承接蜀山区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推进合六一体化进程,2013年9月1日,合肥市肥 西县小庙镇整建制划归合肥市蜀山区管辖。
2、新的规划思路
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小庙镇由县辖镇转变为市辖区,其定位与规模需重新定义, 规划建设也需要同合肥中心城区等高对接。
现状认识
发展条件
规划布局 全域视野下的总体规划
定位目标 规模预测
总体结构 村镇体系
支撑体系 总体框架下的支撑体系构建
交通组织体系 公共配套体系
生态支撑体系 市政保障体系
协调、生态、高效
研究范围示意图 总体规划范围示意图
02 创新与特色
创新与特色
创新一体化发展模式——“生态筑底+交通引导+四极协同”
•城市慢跑系统 •城市绿道
创新与特色
1、将传统TOD的高密度垂 直型开发向水平型混合开 发转换。
2、通过几个TOD组团构建 小庙的中心区域,提升城 镇活力,防止居民大范围 地向合肥老城区回流,造 成钟摆式的混乱交通流。
3、区域级TOD组团以商业 服务、商务办公功能为主, 拥有公共开放空间、商住、 公共服务等用地类型;
通过“时序渐进式”反馈,指导城镇总体规划布局与土地整治规划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合政秘[2016]130号
【发布部门】合肥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12.30
【实施日期】2016.12.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
(合政秘〔2016〕130号)
庐江县人民政府:
你县《庐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审查批准〈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请示》(庐政〔2016〕92号)收悉。

《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已经市政府第7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庐江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庐江县城作为庐江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合肥“1331”空间发展战略的南部副中心。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尊重和顺应城镇发
展规律,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努力把庐江县城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良、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加强对县域城乡空间布局引导,按照。

交通需求预测步骤

交通需求预测步骤

合肥市郎溪路(裕溪路~包河大道)建设工程第三章交通预测与分析项目概况.1 项目背景合肥市郎溪路(裕溪路—包河大道),是合肥市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肥市畅通二环中重要的一段,起到连接主城区、北部组团和东部组团,同时与西部城区沟通的重要作用,也是合肥市主要的交通走廊,起到替代现状东二环路,疏导、屏蔽穿越中心区的过境交通的作用。

3.1.2研究对象及其特点郎溪路是合肥城市二环畅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交通量及客流与其连接道路乃至整个城市道路网是分不开的,因此不能仅以郎溪路为孤立的研究目标,必须以城市区域道路整体网络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应从区域甚至全市范围来预测郎溪路客流与交通量。

因此,本次研究以合肥整个市区的交通需求预测为基础,以郎溪路的核心影响区为重点分析对象。

道路交通量与客流需求的总量取决于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等,交通需求的分布特性取决于城镇体系形态、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特点、产业布局等。

因此,本次客流与交通量预测报告以合肥市区经济、人口、土地利用的研究为基础,进行市区的总体客流需求预测;然后以郎溪路核心影响区为重点,深入分析在不同项目背景下,核心影响区的交通状况,为郎溪路的改造提供可靠的交通分析支持。

3.1.3项目研究内容及目标本项目在结合前期路网规划和宏观客流预测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实地调查与分析,结合合肥市现状和未来交通发展趋势,对郎溪路在未来年的交通需求,分方式、分阶段的客流需求等进行预测,以期为了给郎溪路的改造提供依据,以确保郎溪路设计改造的更科学性与合理性。

本项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交通需求预测◆经济发展预测◆人口发展预测◆客运交通需求预测◆货运交通需求预测◆交通方式划分预测(2)道路交通量预测●无项目/有项目背景下,合肥市机动车交通量分配预测●无项目/有项目背景下,郎溪路路段、交叉口交通量预测3.1.4预测年限及范围城市交通规划从规划时间跨度来划分可以分为近期交通规划(3~5年)、中远期规划(5~20年)和发展战略规划(20~50年),因此根据本项目合同基本要求,本次交通需求预测分为近期和远期,具体如下:近期:2018年远期:2033年预测范围:郎溪路西起马鞍山路,东至裕溪路,全长约公里路段。

环巢湖大道生态旅游土地流转风险评估报告

环巢湖大道生态旅游土地流转风险评估报告

环巢湖大道生态旅游土地流转风险评估报告随着环巢湖大道及巢湖治理工程的启动,环巢湖旅游产业必将兴起,严店乡抓住机遇承接巢湖发展辐射,主动作为,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旅游经济。

为了临湖各村的长远发展,乡党委政府倾力招商,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已与安徽德煜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协议,为顺利将土地流转给签约公司,维护严店发展建设的良好环境和全乡社会稳定,按照肥西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要求,对有关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认真的社会风险评估,形成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如下。

一、基本情况焦姥自然生态旅游度假区(暂定名),该项目位于严店乡刘河社区、莲花村、罗祝社区、跨湖村、新建村范围内,分三期建设,总投资约20亿人民币。

三期项目总用地为25000多亩,前期需要12000多亩,范围为李大郢路以南、罗祝路以东,蒋口河以北的土地,涉及刘河社区、罗祝社区、跨湖村、新建村。

流转期限:一是2013年12月22日至12月31日召开乡村组三级动员会;二是2014年1月31日前流转好所需土地;三是流转期限至2025年12月31日,期满确需延长,双方再协商签约。

二、评估工作过程一是成立组织:成立严店乡焦姥自然生态旅游度假区(暂定名)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组,组长由严店乡乡长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委员、政法委书记担任,从乡综治维稳办、民政办、信访办、执法所、农办抽调人员参与。

二是制定方案:召开党委扩大会,研究成立严店乡焦姥自然生态旅游度假区(暂定名)土地流转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组,制定《严店乡焦姥自然生态旅游度假区(暂定名)土地流转社会风险评估实施方案》。

三是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风险评估组组长亲自主持召开群众座谈会,倾听群众对该工程的意见建议,对群众关心的土地流转、企业用工、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解释回答。

同时,风险评估组召开成员座谈会。

针对工程项目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稳定不和谐因素,进行认真分析,征求工作意见,并进行讨论。

肥东宣布:长临河重点发展!9个镇划入合肥市区!岗集、紫蓬…最新定位曝光!撤县划区新动向你的家乡要升...

肥东宣布:长临河重点发展!9个镇划入合肥市区!岗集、紫蓬…最新定位曝光!撤县划区新动向你的家乡要升...

肥东宣布:长临河重点发展!9个镇划入合肥市区!岗集、紫蓬…最新定位曝光!撤县划区新动向你的家乡要升...肥东县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丰县双墩、岗集肥西县上派、桃花、花岗、紫蓬全部划入合肥主城区长临河划入合肥都市区长丰、肥西、肥东撤县划区更近了~一最新!三县9镇划入合肥主城区+都市区合肥的城市格局大变了!主城区面积再次扩大肥东县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丰县双墩、岗集肥西县上派、桃花、花岗、紫蓬划入合肥主城区还被列入合肥都市区1撮镇、岗集、桃花9镇划入合肥主城根据合肥最新出炉的《合肥市“四规合一”》规划,合肥主城区面积扩大到1226平方公里!合肥主城区范围包括肥东县的:店埠镇、撮镇、桥头集镇长丰县的:双墩镇、岗集镇肥西县的:上派镇、桃花镇、花岗镇、紫蓬镇2长临河、双墩、桥头集划入合肥都市区在《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临河...全部列入合肥都市区!合肥都市区范围包括包括中心城区、三十头、上派、高刘、严店、三河、桃花、南岗、小庙、磨店、店埠、撮镇、桥头集、长临河、双墩、岗集、巢湖市区、中庙、黄麓、烔炀、中垾、银屏、散兵、槐林、盛桥、白山、同大等城镇,以及巢湖、蜀山两个风景名胜区。

3划入主城,这些镇将迎来大发展!上派、小庙、长临河被列入合肥都市区;撮镇、双墩、岗集划入主城。

对这些镇来说,未来将有大发展!01 将和主城区一起规划建设划入主城意味着这些地方将和合肥4大主城区一起规划建设,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文教、卫生等服务设施都有望得到提高。

未来经济还将搭上合肥经济高速发展的快班车!02 长临河等区域房价要上涨而随着上派、长临河、撮镇等区域定位提高,会吸引房企入驻,同样房价也会顺势而上。

03 撤县设区更近了对于最新被划进合肥主城区范围的9个城镇:岗集、双墩、撮镇、店埠、桥头集、上派、桃花、花岗、紫蓬来说,即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更是撤县划区的历史性机遇!04 被合肥主城区带动发展将加快推进城区资源优化组合,进一步增强城市整体发展活力。

安徽肥西严店总体规划

安徽肥西严店总体规划

择回乡务农。 2005年,全乡粮食播种面积达 4.5万亩,粮食产量达 10526吨。在稳定粮
食生产的同时,农业产业化得到强力推进。以丰乐种业为龙头企业的水稻良种培育基
地得到巩固,以合铜公路为中心面向市场的蔬菜和经果林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展,以沿
巢湖各村为重点的水产养殖带不断壮大,水产养殖面积达 5600多亩。
?
第三产业:全乡的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严店街道、刘河集和苏小集,以百货、种子
农药等零售业和餐饮、运输等便民服务业为主。其中,饭店 10家,客运车辆 41辆,货
运车辆 32辆,各种店铺约 360家。全乡第三产业以家庭经营为主,产值小,规模小,
发展有限。
? 乡域发展条件综合分析
? 优势(Strength )
电力工程规划
? 供电负荷计算
? 供电负荷计算采用人均综合用电指标法。根据国标《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50293 —1999),结合本地区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国民经济 和居民生活水平,确定规划单位建设用地负荷指标按居住用地用电指标: 300KW/ha ,工业用地用电指标:600KW/ha,公共设施用地用电指标: 800KW/ha ,。规划期末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分别为 48.35 ha、131.22 ha、39.55ha,则总用电负荷为:12.48万KW。
道路系统规划
过境公路 严店集对外交通通过公路交通来实现,主 要道路有: 1、省道合铜公路:保持现状线形不变, 其镇区段红线宽度60米,两侧各留20米 绿化带。 2、新严刘路:规划在严店集改线,成为 镇区东西向的主干道。规划道路红线60 米,两侧各20米绿线,总控制宽度为100 米。 3、严湖路:是联系严店集的工业北区和 刘河集的道路,沿途还有跨湖村、管祠村 两个中心村,是乡域范围内重要的东西向 次干道。规划道路红线30米。 4、严罗路:是联系严店集的工业北区和 罗祝村中心村的道路,沿途还有郑岗村中 心村,是乡域范围内重要的东西向次干道。 规划道路红线30米。 5、严丰路:规划在原有的严丰路基础上 在严店集改线,成为镇区南北向的次干道, 是联系严店集内工业北区和工业南区的一 条道路,规划道路红线30米。 6、上三路:是原有的一条县道,是严店 集内一条南北向的次干道,规划道路红线 30米。

合肥市城乡规划条例

合肥市城乡规划条例

合肥市城乡规划条例安徽省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合肥市城乡规划条例》的决议(2012年10月19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查了《合肥市城乡规划条例》,决定予以批准,由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制定和管理城乡规划,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一体、区域统筹、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注重保护历史风貌和自然景观,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城乡规划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第五条城乡规划委员会对城乡发展战略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地区城市设计及专项规划草案、重大项目的选址及规划条件、城乡规划方面的重大政策以及城乡规划管理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审议。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本条例,制定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七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接受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市辖区(含开发区)设立派出机构,派出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职责承担有关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市、县(市)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和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城乡规划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和修改第八条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由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设历程
60年代以前自然蔓延发展 的“小团城”; 80年代以前规划引导发展 的“风扇叶”; 90年开始集聚扩张,环路 建设引导的“摊大饼”; 新时期指状延伸并形成新 的主力集群。
历版规划主要指标比较
规划名称 56版总体规划 79版总体规划
编制时间
1956年 1979年(82年批准)
91版总体规划 1991年(92年批准) 95版总体规划 1995年(99年批准)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合肥市规划局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6年10月
汇报内容
1、 合肥市概况 2、 修编背景与指导思想 3、 规划回顾与评价 4、 城市发展条件分析 5、 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6、 城市性质职能、规划层次范围与期限 7、 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 8、 市域城镇体系与空间管制 9、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 10、 中心城区规划布局 1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2、生态与环境保护 13、市政基础设施 14、城市综合防灾 15、近期建设与城市远景
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年递增率(%)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上版规划基期 1994年底现状
130 12,7 3230 245,9
三产比重(亿元)
全市总人口(万人) 城镇化水平(%) 建成区面积(k㎡)
人均用地面积(㎡/人) 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建成区人口
(3)城镇建设集中分布 城镇建设用地呈点块状分布,主要分布在合肥市区及周边 地带,以及交通干线上,体现出城市发展正处于中心集聚 的发展阶段。农村建设用地散碎分布,相对均匀。整个城 市用地条件好,地形平坦,水系丰富,适合多种农业和非 农用途。因此,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的拓展将与农用地的 保护产生一定的矛盾。
49.8 210 101.9 8610 2889
51.5 224.7 100.3
9684 3207
206
224
土 地 资 源 承 载 力 分

(1) 土地利用率高 合肥土地利用率很高,全市土地利用水平高达94.47%,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全市域的卫星影象分析,基本上 可用地都已得到有效利用,未利用的土地多年保持相对稳 定。
合肥市概况
• 行政辖区
合肥现辖三县四区:肥东、肥西、长丰;瑶海、庐阳、 包河、蜀山,国土面积702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838 平方公里。
社会经济
2005年,合肥市域总人口508万:户籍466万,暂住42 万;城市化水平51.5%;地区生产总值878亿元,年增 长率约17%。 市区人口226万:户籍175万,未落户10万,暂住41万; 城市人口224万,年增长率约7%。
(2)农用地占主体 合肥市土地利用中,农用地占绝对主体。农用地中耕地占 主要的分额,灌溉水田最多且分布广泛;基本农田的保有 率高。农用地体现出“北差东好”的特点,即北部的农用 地条件和利用条件较差,东部较好。但总体上农用地由于 粗放经营,生产率地低。随着城市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面临一定的压力。
21:48:31
402.7 29.1 111.9 93.26 3498 999
规划指标
2000年
2010年
270 17.7 5450 800
940 13.3 15000 2600
10:50:40 5:43:52
440 40 130 96.64 3550 1200
135
520 55 168 99.02 10000 4000
城市总体规划 (1995~2010)实施评价
• “快速”——城市经济 社会快速增长;人口持 续高速增长,城市化水 平明显提高;城市建设 规模快速扩张。
• “突破”——城市结构 模式突破;市区行政界 限突破;规划城市人口 规模与用地规模突破。
• “不足”——文化特色 不足;交通适应性改造 不足;公共服务与市政 服务不足;城乡协调发 展不足。
165
2000年 实际完成指标
2004年 现状
2005 现状
369.16
721.94 878.14
18.99% 8505
18.25% 16378
18.23% 18960
313.5
10.0:44.0:46.0 446.7
7.3:42.8: 49.0
490
6.2: 44.8: 49.0
507
43.9
6389 1975
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人口与用地规模均有较大突破; 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带来的新机遇; 市委、市政府提出面向未来的“141”发展战略的新要求。
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
指导思想
• 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五个统筹(科学发展)
• 坚持以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前提(条件发展)
• 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共利益保障(优先发展)
• 突出合肥特色和比较优势 (重点发展)
中 心 城 区 周 边 用 地 普
城市建设
2005年,合肥城市建设用地22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 地100平方米。
修编背景
• 外部环境的影响
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的扩散影响;(产业、资金、技术转移促进内 地的发展) 中部崛起的宏观形势驱动;(要求发展) 区域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带动发展) 安徽省对合肥的发展提出新要求。
内部条件的变化
规划期
1967 1985年(近期) 2000年(远期) 2000年 2000年(近期) 2010年(远期)
规划城 镇人口 55万 60万 70万 100万 135万 165万
规划建成区用地
50.7平方公里 60平方公里 77
• 合肥规划常常落后于城市建设速度,近年尤甚。 • 城市空间发展脉络:向东——向西南;三叶——大饼;单中 心——多中心组团。 • 城市建设拓展速度:78~94年约4~5平方公里/年,94~04年10 平方公里/年。 • 2000年以后,近期建设规划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
(目标发展)
编制重点
技术路线
• 构建与区域关系应对城镇体系
• 从外到内的战略指引 • 城镇密集区布局协调与城乡统筹 • 从上到下的分层控制 • 城市生态格局的继承与发扬 • 远近结合的阶段规划 • 城市交通适应性改造 • 全面衔接的城乡统筹 • 新区建设与特色城市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