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及教案一、课文原文1. 课文海滨小城,小城的名字叫三沙市。
它壮丽的海景、柔软的沙滩、多彩的海洋世界…都让人流连忘返。
岛礁,是三沙市的代表,而南海是它背后的天然屏障。
它的岛礁有的沙滩壮丽秀丽,有的地方石岸嶙峋。
有的岛礁山峰上秀丽的景色,有的热带雨林里葱茏的树木,还有的生长着大片的珊瑚草原,犹如海洋中的花园。
有一次,我们去了兴隆宫的沙滩玩。
兴隆宫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大家听着导游讲解,不自觉地走进了里面。
映入眼帘的是壮丽却凄凉的宫殿。
古代的皇帝在这里修缮岛礁,装点南海,支持海上贸易。
现在,这里已不是皇宫,而是一个美丽的旅游胜地。
一座大的旗杆常年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证明它是中国的领土。
2. 课文解析本文介绍了三沙市的美丽景观和历史。
三沙市是位于南海的一个小城市,由众多的岛礁组成,其中的兴隆宫曾经是古代皇族施工南海的地方。
今天,三沙市已成为一个美丽的旅游胜地,它的海滩,海洋,和历史文化都很吸引。
二、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三沙市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2.了解三沙市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3.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2.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了解三沙市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难点:学生理解中国历史,包括兴隆宫的历史;3. 教学内容及过程3.1 自然环境1.通过地理学习了解三沙市的位置;2.了解三沙市的自然环境;3.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三沙市的沙滩,海洋,和珊瑚草原;3.2 旅游资源1.分享兴隆宫和三沙市的历史;2.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三沙市的旅游资源;3.设计旅游海报,展示学生对三沙市旅游的想象;3.3 历史文化1.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2.聆听教师讲解兴隆宫的历史;3.学生分享他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想象;4. 教学评估•在课堂上给学生设计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输出观后感或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三、课后习题1.三沙市在哪里?它的自然环境有哪些?2.兴隆宫的历史是什么?现在它是一个什么地方?3.考虑一下,如果你去三沙旅游,你会选择做什么事情?四、总结通过教学,我们让学生了解了三沙市的位置和自然环境,也让学生了解了兴隆宫的历史和三沙市的旅游资源,更让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了初步认识。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最新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目录(最新部编版)第一单元
1大青树下的小学
2花的学校
3"不懂就要问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习作∶猜猜他是准
语文园地
第二单元
4古诗三首山行/刘景文夜书所见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6秋天的雨
7*听听,秋的声音
习作∶写日记语文园地
第三单元
8去年的树
9"那一定会很好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11*一块奶路习作∶我来编童话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第四单元
12总也年不了的老屋
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14"不会叫的狗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习作∶续写故事语文园地
第五单元
15搭船的乌
16金色的草地
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多
第六单元
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18富饰的西沙群鸟
19海滨小镇
20美丽的小兴安岭习作∶这儿真美语文园地
第七单元
21大自然的声音
22父亲、树林和鸟
23带剩的朋友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语文园地
第八单元
24司马光
25学声
26灰筐
27"手术台就是阵地
口语交际∶请教
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语文园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优秀教案欢迎下载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大青树下的小学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研究。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心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陈腐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XXX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XXX,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优秀教案欢迎下载2花的学校当XXX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从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XXX 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中央。
你没有瞥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甚么那样仓促忙忙吗?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是印度的XXX,译者XXX,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必背内容、按课文内容填空、日积月累、古诗词复习

和身体部位有关的成语摇 晃 披 散 张 舞 提 吊 红 赤 忙 乱 疾 快 干 燥所见[ ], 。
, 。
语文园地二记一记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语文园地三读一读,比一比,组词伸—申shēn ( ) 界—介jiè( ) 棕—宗zōnɡ( ) 忆—乙yǐ( ) 招—召zhào ( ) 教—孝xiào ( )◎灯 ,理 。
◎有理 ,无理 。
◎一时 在于 ,万古 在于 。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假.期()假.扮()假.装()假.日()几.乎()几.百()茶几.()窗明几.净()中.毒()中.奖()中.间()猜中.()处.罚()处.分()到处.()处.理()和数字有关的成语百百四八七八百百四八七八百百四八七八◎人心,泰山。
◎二人,。
◎三个,顶个。
◎一个篱笆,一个好汉。
语文园地六三字成语(ABB型)懒慢颤兴静空乱闹早发白帝城[ ],。
,。
语文园地七照样子写句子(得的用法)摔得.。
急得.。
跑得.。
累得.。
得.。
采莲曲[ ],。
,。
语文园地八◎不迁怒,。
◎爱人。
◎仁者,有礼者。
◎与人,暖于,伤人,深于。
古诗词积累山行[ ],。
,。
赠刘景文[ ],。
,。
夜书所见[ ],。
,。
望天门山[ ],。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
望洞庭[ ],。
,。
古文积累司马光,,。
,,,。
按课文内容填空(必背课文)课文6.《秋天的雨》秋天的雨,是一把。
它带着和,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的。
你看,它把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
它把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
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
橙红色是给的,橘子、柿子,要人们去摘呢!菊花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课文21.《大自然的声音》风,大自然的,他会在森林里他的手风琴。
当他树叶,树叶便像一样,唱出各种。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写教案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望天门山教学要求: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美丽的⼩兴安岭》是⼀篇优美的写景⽂章,以季节变化的顺序,介绍了我国东北⼩兴安岭⼀年四季的美丽景⾊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好河⼭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20课《美丽的⼩兴安岭》课⽂原⽂ 我国东北的⼩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桦、栎树……⼏百⾥连成⼀⽚,就像绿⾊的海洋。
春天,树⽊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
⼭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汇成⼩溪,淙淙地流着。
溪⾥涨满了春⽔。
⼩⿅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喝⽔,有的侧着脑袋欣赏⾃⼰映在⽔⾥的影⼦。
夏天,树⽊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的浓雾⾥。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样的⾦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花坛。
秋天,⽩桦和栎树的叶⼦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这时候,森林向⼈们献出了酸甜可⼝的⼭葡萄,⼜⾹⼜脆的榛⼦,鲜嫩的蘑菇和⽊⽿,还有⼈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树上积满了⽩雪。
地上的雪厚厚的,⼜松⼜软,常常没过膝盖。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紫貂和⿊熊不得不躲进各⾃的洞⾥。
紫貂捕到⼀只野兔当美餐,⿊熊只好⽤⾆头舔着⾃⼰⼜肥⼜厚的脚掌。
松⿏靠秋天收藏在树洞⾥的松⼦过⽇⼦,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兴安岭⼀年四季景⾊诱⼈,是⼀座美丽的⼤花园,也是⼀座巨⼤的宝库。
【篇⼆】部编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20课《美丽的⼩兴安岭》教案 教学要求: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词的准确、⽣动。
2.初步认识⼩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热爱⼤⾃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体会⼩兴安岭⼀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引导学⽣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必背内容(日积月累、课文、古诗)

金木水火土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对韵歌云对雨,雪对风。
花对树,鸟对虫。
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秋天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天气那么蓝,那么高。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啊!秋天来了。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日积月累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②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树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与?他在洞里睡着啦。
风【唐】李峤降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姓氏歌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中国姓氏有很多,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日积月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溶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谁和谁好谁和谁好?藤和瓜好,它们手拉手,不吵也不闹。
谁和谁好?蜜蜂和花好,蜜蜂来采蜜,花儿仰脸笑。
谁和谁好?白云和风好,风往哪里刮,云往哪里跑。
谁和谁好?我和同学好,大家唱着歌,一起上学校。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音序查字法口诀音序查字要记牢,先把大写字母找。
字母下面找音节,看看它在第几页。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古对今古对今,圆对方。
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
晨对暮,雪对霜。
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桃对李,柳对杨。
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重点内容总复习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各课课文重点知识1.《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上学前、上课、下课的顺序描写了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花的学校》选自印度(国家)的泰戈尔写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全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后盛开的花朵写成从地下学校冲出的孩子。
3.《不懂就要问》一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垫读书时碰到不懂的问题问老师的事。
体现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我们要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4.《所见》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全诗动静结合,描写的事物有:牧童、黄牛、和蝉,“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上,忽然闭口立。
”描绘了林中牧童想要捕捉鸣蝉的情景,表现了牧童的天真烂漫以及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5.大家穿戴不同,民族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6.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7.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去拍着大手。
8.《山行》作者是唐代的杜牧,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两句诗中可以看出来,诗中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这些景物,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9.《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表达了我对秋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10.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彩色的地毯,棕红的小雨靴像棕红色的小鸟。
1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 日积月累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第二单元
第4课 古诗三首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晩,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第6课 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
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
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
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
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语文园地二 日积月累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
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 日积月累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第四单元
语文园地四 日积月累
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第六单元
第17课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语文园地六 日积月累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七单元
第21课 大自然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
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
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当微风拂过,那声
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
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
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小雨滴
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
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
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语文园地七 日积月累
采莲曲[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截,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第八单元
第24课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儿得活。
语文园地八 日积月累
不迁怒,不贰过。一一《论语》
爱人若爱其身。一一《墨子》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一一《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一一《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