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综合气象观测研究计划(2009—2014年)
综合气象业务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有效措施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业务也在不断地改革,气象观测系统得到了很好的优化,综合气象服务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对于气象服务的需要,便必须重视综合气象业务服务的完善。
笔者主要分析了当前综合气象业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有效措施的制定,希望能够提高综合气象业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综合气象业务;气象部门;问题;策略在新的时期,综合气象业务工作的开展对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想要做好综合气象业务工作,便必须对综合气象业务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认真分析综合气象业务工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气象业务工作开展的水平。
一、综合气象业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工作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完善现在我国很多气象部门的工作制度不完善问题依然比较明显,比如气象观测业务一体化要求及业务考核制度都无法很好的管理和约束相关的综合业务工作人员。
在推行观测自动化之后,观测人员操作的流程及技术规范都无法满足工作开展的需要,还有些工作人员在工作的时候比较散漫消极,责任意识较差,这也直接导致了综合气象测报工作质量很难真正的提高。
怎样选择有效的措施来对综合气象观测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健全,是现在综合气象业务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问题的解决。
(二)基层专业人才较少随着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实施,在工作开展的时候,基层观测人员工作强度也有了明显的下降,但是对观测技术的要求却在不断的提高。
现在我国很多基层气象部门都存在专业测报人才较少的情况,工作开展的时候,欧变存在一人多岗的情况,并且随着综合观测业务自动化水平和科技的进步,工作人员面对突发情况的时候,很难有效的采取措施进行应急。
此外,由于受到以往气象观测业务开展的影响,很多业务人员本身的知识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差。
此外,基层气象部门进行新设备和新技术培训的时候也没有真正的到位,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基层业务人员无法很好的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观测技术水平也很难满足当前观测的需要,这也给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自动化工作的进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制约。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PPT文档52页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
倚
南
窗
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应用气象研究计划(2013-2020年)

应用气象研究计划(2013—2020年)中国气象局2013年3月序言科技和人才是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发展现代气象业务、实现气象现代化是气象部门保障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和实现《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发…2006‟3号文件)提出的气象事业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和历史任务,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高素质人才队伍。
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是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并强化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以发展现代气象业务为切入点,面向世界气象科技发展,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在天气、气候、应用气象和综合气象观测四个重点领域,凝练重大科技问题,梳理并提出重大科研方向、科研重点与主要任务,制定并修订天气、气候、应用气象和综合气象观测研究计划,为扎实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更加有效地推动现代气象业务发展和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2010年3月,中国气象局首次发布天气、气候、应用气象和综合气象观测四项研究计划,并以此为据,组织一系列诸如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等科研项目的实施。
截至2012年底,四项研究计划提出的重点研究任务有73.4%得到落实,完成了一批科研成果,其中有些研究成果已转化应用到气象业务中,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2012年,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根据中国气象局的要求,结合现代气象业务发展中新问题,面向2020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新要求,再次组织专家学者修订四项研究计划,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气象科研的方向、重点与主要任务。
为此,四项研究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以及相关院士、专家和业务、管理人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付出了许多辛勤的劳动。
我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我希望,各级气象部门、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业务服务单位能够围绕四项研究计划确定的气象科研方向、重点与主要任务,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气象科研工作。
2016年甘肃省第二届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技能竞赛—综合气象业务基础理论题(A卷)(含答案)

2016年甘肃省第二届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技能竞赛—综合气象业务基础理论题(A卷)(含答案)2016年甘肃省第二届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技能竞赛综合气象业务基础理论(A 卷)(总分200分,160分钟内完成)第一部分:综合气象业务基础理论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每题0.4分。
)1、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________。
( )A.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面温度(含草温)、雪深B.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面温度(含草温)、雪深、云、电线结冰C.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面温度(含草温)、雪深、冻土D.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面温度(含草温)、雪深、雪压2、《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中指出,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离开雷达的径向速度为,流向雷达的径向速度为(这只是大部分型号雷达的约定,某些型号雷达的约定与此相反)。
( )A.正,负B.负,正C.正,正D.负,负3、《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大风(沙尘暴)、多发区域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防护林和紧急避难场所等建设,并定期组织开展建(构)筑物防风避险的监督检查。
( )A 、台风B 、暴雨D 、龙卷风4、使用万用表测量总辐射传感器信号输出电压为3.6Mv ,已知传感器的灵敏度为12Uv/(W/m 2),则此时分钟总辐射的曝辐量约为________。
( )A.432 W/m 2B.300 W/m 2C.0.018 MJ/m 2D.1.08MJ/m 25、根据《新型自动气象站维修规范(试行)》,以下接入主采模拟通道的要素是________。
( )A. 蒸发传感器B. 风向传感器C. 风速传感器D. 气压传感器E. 翻斗雨量传感器F.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6、按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规定,预警信号由名称、________和防御指南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气象观测研究计划 (2009—2014年)
中国气象局 二〇一〇年三月目 录 一、引言...........................................................................................1 二、总体目标...................................................................................2 三、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2 领域1:地面气象观测仪器设备.............................3 优先主题1:高精度地面气象要素观测传感器与智能气象观测系统.......3 优先主题2:云、能见度、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3 优先主题3:大气成分观测仪器设备.................................3 优先主题4:专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4
领域2:高空大气探测仪器设备.............................4 优先主题5:高精度探空传感器.....................................4 优先主题6:高空臭氧探空仪.......................................4
领域3:地基遥感探测设备与技术............................4 优先主题7:天气雷达升级主要技术.................................4 优先主题8:新型多通道微波辐射计.................................5 优先主题9:雷电监测设备.........................................5 优先主题10:雷达遥感探测能力分析及应用..........................5
领域4:卫星遥感探测基础性与前沿性技术....................5 优先主题11:卫星遥感探测新技术与新方法..........................5 优先主题12:遥感卫星辐射校正与产品真实性检验仪器设备与技术......6 优先主题13:卫星及空间天气数据处理和产品系统....................6
领域5:气象观测方法.....................................6 优先主题14:气象要素观测方法....................................6 优先主题15:导航卫星水汽电离层综合探测及反演方法................7 优先主题16:微机电传感器测量方法................................7 优先主题17:移动平台载荷气象探测方法............................7
领域6:气象观测产品.....................................7 优先主题18: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及产品..............................7 优先主题19:雷达数据处理算法和产品..............................8 领域7:气象观测数据信息标准及传输共享技术................8 优先主题20:观测数据信息标准化..................................8 优先主题21:观测数据信息传输与共享技术..........................8
领域8:气象观测保障.....................................9 优先主题22:综合气象观测网运行监控及保障技术....................9 优先主题23:气象计量技术与仪器标定..............................9
领域9: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业务布局及外场观测试验............9 优先主题24:综合气象观测网业务布局.............................10 优先主题25: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观测试验...........................10 优先主题26:综合气象观测外场试验...............................10 一、引言 综合气象观测是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基础,是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综合气象观测研究是现代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提升现代气象业务服务水平的根本保障,是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初步建立了地基、空基和天基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随着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需求的变化以及现代气象业务的发展,我国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也逐步显现出如下突出问题:
1. 综合气象业务观测质量与气象预报预测需求的差距明显。
2.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和稳定可靠性有待提高。观测新技术新方法欠缺,关键器件和设备依赖进口,软硬件发展不平衡。
3.站网布局的科学性有待增强,尤其是西部地区站网密度不够。站网布局研究和顶层设计不够,缺乏面向气象预报服务需求的针对性。
4.对探测资料的需求分析不足,资料处理和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综合应用水平不高。
5.外场观测试验条件、气象装备保障技术落后,与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本计划以业务需求为牵引,以业务应用为核心,以业务急需为优先,以稳定运行为重点,旨在确保现有业务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促进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又好又快发展,增强对气象预报预测及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的科技支撑作用,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研制和生产具有先进水平的气象探测装备。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综合观测系统稳定发展的智力支持水平。 二、总体目标 实现云、能见度、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实现主要气象要素传感器国产化,使基本气象要素观测精度达到WMO规定要求。发展遥感技术,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指导形成稳定的观测设备研发、生产及改进机制。开展观测新技术新方法研究,逐步提升观测能力和水平。加强新上自动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的误差分
析,保证观测技术的连续性和数据的一致性。研究气候观测网、天气观测网和专业气象观测网等业务布局技术,提出布局的关键技术指标,加强科学发展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方法研究,为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开展综合气象观测数据质量控制研究,建立气象观测资料处理和观测产品生成系统,逐步形成融合多种观测资料的能力,提高对预报服务的支撑能力。开展设备自动监控、装备保障技术研发,提升观测系统的技术保障水平和能力,提高观测设备及资料的可用性。开展基准气候系统观测试验和外场对比观测试验,提升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 综合气象观测研究计划总体框架图
三、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 本计划设立9个重点领域,26项优先主题,100项任务。 领域1:地面气象观测仪器设备 预期目标:针对我国地面观测设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研
制出高精度常规气象要素传感器,推动新型传感器技术发展,为实现地面观测全面自动化提供装备,逐步改变长期以来我国气象传感器和观测设备发展缓慢、技术落后的局面,满足气象预报服务的需要。 关键科技问题:地面气象要素观测传感器的精度、稳定性、
智能化,数据采集器微型化、通用化;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结冰、积雪、冻土、地面状况、干土层、气溶胶和干湿沉降的自动化观测;专业气象的自动化观测。
优先主题1:高精度地面气象要素观测传感器与智能气象观测系统
高精度湿度传感器产品样机;高精度气压传感器产品样机;固态降水传感器产品样机;高精度总辐射表、直接辐射表、长波辐射表、紫外辐射表、光合有效辐射表产品样机;微型、低功耗、模块化、网络化的通用数据采集器产品样机;具有参数检测、运行监控、数据质量控制、非线性检定参数的智能气象观测系统。
优先主题2:云、能见度、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 云自动化观测产品样机;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技术;能见度自动观测系统及标校技术;结冰、积雪、冻土、地面状况及干土层自动化观测技术;云光学厚度的多波长辐射仪器研制和反演方法。
优先主题3:大气成分观测仪器设备 基于光腔衰荡光谱观测技术的大气气溶胶吸收系数样机;干湿沉降自动化采样器产品样机;高精度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和非球形粒子散射的偏振技术。 优先主题4:专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 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路面积冰传感器产品系统。
领域2:高空大气探测仪器设备 预期目标:针对我国高空气象观测设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
题,研制出高精度气象探空传感器和高空臭氧探空仪,满足高空天气气候观测需要。 关键科技问题:高空气象探测温压湿传感器的观测精度;高
空臭氧探测仪。
优先主题5:高精度探空传感器 高精度湿度传感器;高空硅电桥气压传感器产品样机;北斗卫星导航在气象探空中的应用技术。
优先主题6:高空臭氧探空仪 高精度电化学反应臭氧探空仪样机。
领域3:地基遥感探测设备与技术 预期目标:针对我国天气雷达存在的主要问题,研制新一代
天气雷达升级关键技术,提高雷达关键部件及整机可靠性;对激光、毫米波和双偏振雷达遥感探测设备在降水、气溶胶、风和云方面的探测能力进行评估;解决微波辐射计制作工艺、产品及反演算法问题。 关键科技问题: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信号处理,探测模式,速
调管性能;微波辐射计的制作工艺和产品算法;高精度雷电定位算法及产品应用;激光、毫米波、双偏振及相控阵雷达的探测能力及应用。
优先主题7:天气雷达升级主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