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最新最全的)国内氢能生产、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标准
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手册

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手册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紧迫,新能源已经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氢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代表之一,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市场之一。
本手册将介绍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现状、政策体系、技术创新以及市场前景等内容,旨在为相关行业和机构提供全面而权威的参考资料。
一、产业概述自2003年中国启动“863”计划以来,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工作就启动了。
国家政策和产业基金的支持下,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逐渐萌芽、发展、壮大。
截至2021年,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已经形成了以汽车、供能、储能、备电为主要应用方向的完整产业链。
其中,燃料电池汽车逐渐成为整个产业的推动力。
当前,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已进入到了加速发展、形成产业体系的新阶段。
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成熟度和供应链优势等多重因素,成为支撑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根据国家能源局预测,2025年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装机容量将达到200万千瓦,销售收入预计达到2000亿元。
二、政策环境目前,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政策支持体系主要包括国家高层文件、地方政策、产业基金等。
其中,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加快推进氢能利用的发展,以燃料电池汽车、储氢技术为重点,促进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各地也陆续出台了支持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红利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用地政策等。
此外,产业基金也是目前支持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国家和各地的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基金,已经资助了一大批相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水平提高的企业。
三、技术创新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技术创新依托于国家“863”计划、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工程等大型科技计划。
在燃料电池堆、电解水制氢、氢气储运等关键技术领域,国内企业已经获得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并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氢能源汽车和燃料电池,一篇文章让你清楚了解整个产业链!

氢能源汽车和燃料电池,一篇文章让你清楚了解整个产业链!新能源汽车,最近我想大家并不陌生。
这个称呼无论是在汽车领域还是股市都是热门话题,受很多厂家和投资者追捧。
新能源汽车说的直白一些就是不是采用常规燃料(汽油和柴油)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和其它新能源汽车。
在这四大类新能源汽车里面,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就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这些家用车都已经在路面上随处可见了。
但是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国内并没有量产的家用车,只是一些商用车在使用,而我们口中的燃料电池汽车也就是常说的氢能源汽车。
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讲讲燃料电池和氢能源汽车,为何这种新能源汽车现实中还没有普及。
一、什么是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就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燃料或氧化剂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我们所说的燃料电池一般就是指氢燃料电池。
氢气作为燃料电池其实历史已经很久了,在200年前,其实就有了,但是因为安全性和能量密度较低,氢气作为内燃机燃料并没有表现出优越性。
但是,在如今的燃料电池技术中,氢气并不直接燃烧,而是和氧气反应转化为电能。
燃料电池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电极、电解液和外部电路。
氢气首先进入燃料电池的正极,然后氢气与覆盖在正极上面的催化剂反应,释放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氢离子,氢离子穿过电解液到达负极。
然而,电子不能通过电解液,电子只能流入电路,形成电流,产生电能。
在负极催化剂使氢离子与空气中的氧结合成水,水是燃料电池中唯一产生的副产品,这就是所谓的清洁能源。
燃料电池根据电解液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这五种类型里,汽车领域应用较多的就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它的电解液是质子交换膜,运行温度是50-100摄氏度,电极采用的催化剂是铂金。
了解了燃料电池以及它的工作原理以后,我们还需要搞清楚这个氢气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制氢的方法有哪些?二、常见的氢气制造方法今天,氢可以通过多种能源和技术来生产。
中国氢能行业产业链中上下游分析

中国氢能行业产业链中上下游分析一、氢能产业链氢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是清洁能源。
氢能源的清洁利用主要是通过燃料电池,而燃料电池应用在分布式应用场景中与其他替代方式相比成本较高。
氢能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制氢、氢储运、加氢站。
中游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以及下游燃料电池应用构成。
其中上游制氢主要有三种方式,储运三种方式;下游应用主要应用于交通、固定式应用、军用以及航空航天等。
二、产业链上游分析1、制氢当前全球各国制氢主要是三种方式: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氢以及电解水制氢。
据统计,当前全球氢气年产能约7000万吨,我国氢气产能约3342万吨;国外市场以天然气制氢为主,占比约为75%;我国以煤制氢为主,占60%以上。
从我国氢气产量上来看,据统计,2020年我国氢气产量为2500万吨,同比上涨13.64%,年均复合增长速度为5.74%。
我国制氢业务上市相关公司主要有中国石化、美锦能源、宝丰能源等。
2、储运氢氢储存的方式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
目前高压气态储运氢技术相对成熟,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的储运方式。
气氢通常以20MPa钢制氢瓶储存,并通过长管拖车运输,适用于短距离、小规模输运。
管道输氢是实现氢气大规模、长距离运输的重要方式,但建设成本较大,目前我国仅有100km管道建设。
液态储氢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氢气冷却至零下252.72摄氏度液化储存在特制的高度真空的绝热容器中,常温常压下液氢的密度为气氢的845倍,适用于距离较远、运输量较大的场合,但装置投资较大,能耗较高。
固态储运是以金属氢化物、化学氢化物或纳米材料等作为储氢载体,通过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的方式实现氢的存储。
固态储氢具有储氢密度高、安全性好、氢气纯度高等优势。
但技术复杂,成本高,尚无规模化使用。
对于高压气态运氢运输,当运输距离为50km时,运输成本为3.6元/kg,随着距离的增加长管拖车运输成本大幅上升,当运输距离为500km时,氢气的运输成本达到29.4元/kg。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概论 第一章 氢能概论

第一章 氢 能 概 论
2023年
01 氢能的特点
目录
CONTENTS
02 氢能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03 氢能对实现“双碳”目标的作用与价值 04 氢能全产业链图谱
05 国内外氢能产业发展现状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概论
01 氢 能 的 特 点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概论
氢能的特点
氢(英文名称:Hydrogen)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 H,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其原子质量为1.00794u,是 最轻的元素,也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大约占据宇宙质量 的75%。常温常压下,氢通常的单质形态是氢气(H2),表现 为无色透明、无味无臭,是一种双原子分子气体,也是所有气 体中密度最小的气体。在超低温(-253℃)高压条件下,氢气转 变成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称为液氢;当温度低至-259.1℃ 时,可变成白色雪花状的固体,称为固氢。
3、来源丰富:氢可从水、化石能源等多种含氢元素的物质中制取。例如可通过煤炭、石油、天然气/页岩 气等化石能源重整制取,焦炉煤气、氯碱化工、丙烷脱氢等工业副产氢提纯制取,甲醇、氨等化工原料分解制 取,水电解制取,生物质气化制取等。
4、可储存运输:相比另一种能源载体电力,氢形态多样,可以以气态、液态、固态的形式,通过不同的储 存技术和运输方式,将氢气储存并运输到有需求的地区;在需要使用时,可通过燃料反应或燃料电池反应,分 别将氢能转化为热量或直接转化为电能。
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概论
氢能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1、全产业链统筹发展。 氢能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制氢、储运、加注环节,中游的燃料电池及其核心零部件,以及下游的应用环节, 涵盖了氢能供给端及燃料电池的应用端。目前,我国在氢能的许多环节已经实现自主化生产。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8-氢能与燃料电池

等离子体制造氢气过程 用电场电弧能将水加热到5000℃,分解成H、H2、O、O2、OH和水。 要使等离子体中氢组分含量稳定,就必须使氢不再和氧结合。该过程能耗很高,因而制氢成本很高。
1
2
趣闻:神秘的海面大火(发光细菌、可燃气体、氢氧分离)
3
我国的氢气生产,除了用化石燃料以外,其余的主要都通过水电解法生产。不产生温室气体,但是生产成本较高。
CH4 + 2H2O → 4H2 +CO2
C
天然气蒸汽转化制氢,其化学反应为
B
这种传统制氢过程伴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D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含有氢元素,制氢方式主要有两种。
A
甲烷(催化)高温裂解制氢,制取H2的同时,还能得到碳,而不向大气排放CO2。该法技术简单,但是制造成本不低。
E
(2)天然气制氢
由于储存容量大、储运安全方便等优点,金属氢化物储氢可能最有发展前景。
固体金属氢化物储存
1
主要是苯和甲苯,与氢反应生成环己烷或甲基环己烷,在0.1MPa、室温下呈液态,通过催化脱氢反应又可产氢。
2
此方式有储氢量大、能量密度高、储存设备简单等特点,而且还能多次循环利用。
3
不过这种储氢方式加氢时放热量大、脱氢时能耗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
第八讲 氢能与燃料电池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李进平(水电学院水电站教研室) 公共邮箱:,密码: 123456
汇报日期
要 点
CONTENTS
1
2
3
4
5
氢与氢能
氢能的利用方式
氢能的利用历史
氢的制取和储存
燃料电池发电(一种新型发电方式)
6
燃料电池

4燃料电池的现状
目前,使用燃料电池面临的主要问题: 1 燃料问题 氧气可以直接从空气中获得,比较省 力;氢气则需要消耗电能以电解水或在催化剂的作 用下重组碳氢化合物这两种方法获取。但也有人认 为氢可以从天然气中产生,其成本同生产汽油相当。 如将燃料电池高效率因素考虑进来,使用氢将比汽 油更加经济。 2 安全问题 氢气是易燃气体,使用时要防止泄露, 爆炸等危险情况的发生。 阻碍燃料电池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还有成本高、 寿命短、体积大等,归根结底还是技术问题。
2.4溶化的碳酸盐燃料电池 (molten carbonate fuel cell--MCFC)
溶化的碳酸盐燃料电池与上述讨论的燃料电池差异较 大,这种电池不是使用溶化的锂钾碳酸盐就是使用锂钠碳酸 盐作为电解质。当温度加热到650℃时,这种盐就会溶化, 产生碳酸根离子,从阴极流向阳极,与氢结合生成水,二氧 化碳和电子。电子然后通过外部回路返回到阴极,在这过程 中发电。 CO32 + H 2 → H 2O + CO 2 + 2e 阳极反应: 2CO 2 + O 2 + 4e → 2CO 3 2 阴极反应: 这种电池工作的高温能在内部重整诸如天然气和石油 的碳氢化合物,在燃料电池结构内生成氢。且白金催化剂可 用廉价的一类镍金属代替,其产生的多余热量还可被联合热 电厂利用。这种燃料电池的效率最高可达60%。 这种电池需要较长的时间方能达到工作温度,因此不能 用于交通运输。
直 接 燃 料 电 池 混 合 动 力 系 统 结 构
5.2燃料电池汽车的特点
1、效率高 燃料电池汽车路试时可以达到40~50%的效率而 普通汽车只有10~16%。燃料电池汽车总效率比 混合动力汽车也要高。 2、环保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仅排放热和水——高效、环境 友好的清洁汽车。 3、可持续发展 燃料电池可节省石油。目前令全世界对石油的依 存度,超过警戒线30%,预计2020年>60%。
2023国家对氢能源的补贴政策

2023国家对氢能源的补贴政策
2023国家对氢能源的补贴政策如下:
1、加大投资力度。
2023年,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加大投资力度,实施相关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生产、建设、应用的投资政策。
根据这一政策,2023年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对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相关项目的投资和补贴。
2、放宽市场准入。
2023年,我国政府正在规范具备相关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制造、销售、服务以及新型汽车租赁公司的市场准入要求。
有意参与这些行业的民营企业可以受到政府补贴,有效提高了民营企业参与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的激励性政策。
3、氢气零售价格补贴。
2025年前,对氢气零售价格不超过35元/公斤的加氢站运营主体,按照氢气实际销售量给予补贴。
其中,2021年度补贴标准为每公斤20元;2022一2023年度每公斤15元;2024一2025年度每公斤10元。
氢能源的生产和利用技术

氢能源的生产和利用技术氢能源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近年来备受关注。
其生产和利用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动能源转型、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氢能源的生产技术1.1 电解水法电解水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氢能源生产技术之一。
通过电解水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其中电解过程中所需的电能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来提供,实现零排放的氢气生产。
1.2 天然气重整法天然气重整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氢气生产技术,通过对天然气进行重整反应,产生氢气和二氧化碳。
然而,这种方法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1.3 生物质气化法生物质气化法是一种利用生物质资源生产氢气的技术,通过将生物质进行气化反应,产生氢气和一氧化碳。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利用废弃生物质资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二、氢能源的利用技术2.1 燃料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气和氧气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技术。
燃料电池具有高效、无污染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航空等领域。
2.2 氢气燃烧技术氢气燃烧技术是将氢气作为燃料进行燃烧,产生热能。
氢气燃烧具有高燃烧效率、无污染排放的特点,可以替代传统的燃料燃烧技术。
2.3 氢气储存技术氢气的储存技术是氢能源利用中的关键环节。
目前常用的氢气储存技术包括压缩储氢、液化储氢、固态储氢等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三、氢能源的发展趋势3.1 氢能源产业化随着氢能源技术的不断成熟,氢能源产业化进程加快。
各国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支持氢能源产业发展,推动氢能源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3.2 氢能源应用领域拓展氢能源不仅可以用于交通领域,还可以应用于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
未来氢能源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为能源转型提供更多可能性。
3.3 氢能源国际合作氢能源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氢能源技术的发展。
国际合作可以促进技术交流、资源共享,推动氢能源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最全的)国内氢能生产、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标准
一、氢能生产、储运、加注相关标准
序号 标准号/计划号 标准名称 备注
1 GB/T 19773-2005 变压吸附提纯氢系统技术要求 已发布
2 GB/T 19774-2005 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要求 已发布
3 GB/T 24499-2009 氢气、氢能与氢能系统术语 已发布
4 GB/T 26915-2011 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体系的能量转化效率与量子产率计算 已发布
5 GB/T 26916-2011 小型氢能综合能源系统性能评价方法 已发布
6 GB/T 29411-2012 水电解氢氧发生器技术要求 已发布
7 GB/T 29412-2012 变压吸附提纯氢用吸附器 已发布
8 GB/T 29729-2013 氢系统安全的基本要求 已发布
9 GB/T 30718-2014 压缩氢气车辆加注连接装置 已发布
10 GB/T 30719-2014 液氢车辆燃料加注系统接口 已发布
11 GB/T 31138-2014 汽车用压缩氢气加气机 已发布
12 GB/T 31139-2014 移动式加氢设施安全技术规范 已发布
13 GB 32311-2015 水电解制氢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已发布
14 GB/T 33291-2016 氢化物可逆吸放氢压力-组成等温线(P-C-T)测试方法 已发布
15 GB/T 33292-2016 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用金属氢化物储氢系统 已发布
16 T/CECA-G0015-2017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 氢气
团体标准
17 GB/T 34584-2017 加氢站安全技术规范 已发布
18 GB/T 34583-2017加氢站用储氢装置安全技术要求 已发布
19 GB/T 34537-2017 车用压缩氢气天然气混合燃气 已发布
20 GB/T 34540-2017 甲醇转化变压吸附制氢技术要求 已发布
21 GB/Z 34541-2017 氢能车辆加氢设施安全运行管理规程 已发布
22 GB/T 34539-2017 氢氧发生器安全技术要求 已发布
23 GB/T 34544-2017 小型燃料电池车用低压储氢装置安全试验方法 已发布
24 GB/T 34542.1-2017 氢气储存输送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 已发布
25 GB/T 34542.2-2018 氢气储存输送系统 第2部分:金属材料与压缩氢环境相容性试验方法 已发布
26 GB/T 34542.3-2018 氢气储存输送系统 第3部分:金属材料氢脆敏感度试验方法 已发布
二、燃料电池电堆标准
序号 标准号/计划号 标准名称 备注
1 GB/Z 21743-2008 固定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独立型) 性能试验方法 现行
2 GB/Z 21742-2008 便携式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现行
3 GB/T 23751.1-2009 微型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第1部分:安全 现行
4 GB/T 23751.2-2009 微型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第2部分:性能试验方法 现行
5 GB/T 23646-2009 电动自行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技术条件 现行
6 GB/T 23645-2009 乘用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测试方法 现行
7 GB/T 25319-2010 汽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技术条件 现行
8 GB/T 27748.1-2011 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第1部分:安全 现行
9 GB/T 27748.3-2011 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第3部分:安装 现行
10 GB/T 28183-2011 客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方法 现行
11 GB/Z 27753-201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工况适应性测试方法 现行
12 GB/Z 23751.3-2013 微型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第3部分:燃料容器互换性 现行
13 GB/T 28816-2012 燃料电池-术语 现行
14 GB/T 28817-2012 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单电池测试方法 现行
15 GB/T 30084-2013 便携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安全 现行
16 GB/T 27748.2-2013 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第2部分:性能试验方法 现行
17 GB/T 29838-2013 燃料电池 模块 现行
18 GB/T 31036-201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系统 安全 现行
19 GB/T 31037.1-2014 工业起升车辆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第1部分:安全 现行
20 GB/T 31037.2-2014 工业起升车辆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第2部分:技术条件 现行
21 GB/T 31035-201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低温特性试验方法 现行
22 GB/T 31886.1-2015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空气杂质适应性测试方法 现行
23 GB/T 31886.2-2015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氢气杂质适应性测试方法 现行
24 GB/T 25447-2010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测试台及活化台 现行
25 GB/T 33978-2017 道路车辆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块 现行
26 GB/T 27748.1-2017 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第1部分:安全 现行
27 GB/T 27748.2-2013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第2部分:性能试验方法 现行
28 GB/T 27748.3-2011 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第3部分:安装 现行
29 GB/T 27748.4-2017 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第4部分:小型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性能试验方法 现行
30 GB/T 23751.1-2009 微型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第1部分:安全 现行
31 GB/T 23751.2-2017 微型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第2部分: 性能试验方法 现行
32 GB/Z 23751.3-2013 微型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第3部分: 燃料容器互换性 现行
33 GB/T 33983.1-2017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系统 第一部分:安全 现行
34 GB/T 33983.2-2017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系统 第二部分:性能试验方法 现行
35 GB/T 20042.1-2017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第1部分:术语 现行
36 GB/T 20042.2-2008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第2部分:电池堆通用技术条件 现行
37 GB/T 20042.3-2009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第3部分:质子交换膜测试现行
方法
38 GB/T 20042.4-2009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第4部分:电催化剂测试方法 wtherjrtykrtukrt 现行
39 GB/T 20042.5-2009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第5部分:膜电极测试方法 现行
40 GB/T 20042.6-201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第6部分:双极板特性测试方法 现行
41 GB/T 20042.7-201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第7部分:炭纸特性测试方法 现行
42 GB/T 33979-2017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低温特性测试方法 现行
43 GB/T 34582-2017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单电池和电池堆性能试验方法 现行
44 GB/T 34872-2017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供氢系统技术要求现行
45 GB/T 36288-2018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燃料电池堆安全要求 2019.1.1
三、燃料电池汽车标准
序号 标准号/计划号 标准名称 备注
1 GB/T 24548-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术语 现行
2 GB/T 24549-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现行
3 GB/T 24554-2009 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现行
bnk
dfmndgvnk.gjk.gj
4 GB/T 26990-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车载氢系统 技术条件 现行
5 GB/T 29126-201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车载氢系统 试验方法 现行
6 GB/T 26779-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加氢口 现行
7 GB/T 26991-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现行
8 GB/T 29123-2012 示范运行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规范 现行
9 GB/T 29124-2012 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示范运行配套设施规范 现行
四、燃料电池相关标委会
(仅列出和燃料电池相关的部分标委会)
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09)
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42)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14/SC 27)
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车用高压燃料气瓶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1/SC 8)。
(材神725整理)
备注:
1、 请下载后,自行编辑表格(为了保护整理者的劳动,避免直接截图使用);
2、 没有下载券的急需者,可联系本人。